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语文
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吗?
• 1、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 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 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 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 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 如: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 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衬托
•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以突出乙事物的手法。乙事物由于甲 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总结:
•1、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 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
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 2、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 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其目的不在写
把想
而是以此来突出要写的主要事物。 “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课堂练习
• 望江南 李煜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注: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 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 问题: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 ①从表面看,这首词主要是写对往昔繁华的眷恋, 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2017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 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 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 飘零之哀均属此例。 2、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 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乐。”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 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 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再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 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 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 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 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 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 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 更具有艺术魅力。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 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 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 《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 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 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 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 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比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 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 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 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 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
表达技巧之对比衬托渲染烘托
答案: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 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 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 形象地烘托出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 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
知识积累
2.什么是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
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 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 鲜明突出。 注意点:
渲染与烘托
【例1】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请分析诗歌一二两句写景运用的手法。
答案:
一二两句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 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知识积累
1.什么是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 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 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 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 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 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 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 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巩固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 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 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 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 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 作用。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1]
孟浩然《早寒有怀》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 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写出深秋 时节的景象。 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 木叶渐脱,北 雁南飞, 雁南飞,北风 呼啸, 呼啸,渲染出 秋天寒冷, 秋天寒冷,凄 飒的气氛。诗 飒的气氛。 人抓住最有代 表性的事物从 正面极力描写 秋寒, 秋寒,这是渲 染的手法。 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使物象明显突出。 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陪衬, 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 出。
阅读下面这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下面 然后回答问题。 分 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 陈维崧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 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注① 轩举:意气飞扬 意气飞扬。 ③轩举 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请作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目录
• 对比 • 衬托 • 烘托 • 渲染
01
对比
定义与特点
对比是指在文学、艺术或音乐作品中 ,将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情境 进行比较,以强调其差异和冲突,突 出主题或情感。
对比的特点是强调对比的双方,通过 对比来突显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使作 品更加生动、鲜明和有力。
创造层次感
衬托能够通过对比创造层 次感,使作品更加有深度 和立体感,增强作品的视 觉冲击力。
衬托的运用方式
A
颜色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颜色来突出主题,例如使用冷色 调来衬托暖色调,或者使用互补色来增强对比 效果。
形状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来强调主题,例如使用 圆形来衬托方形,或者使用不规则形状来 突出规则形状。
间接对比
通过其他事物的描述来暗示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 事物或情境,进行间接比较。
象征性对比
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 情境,进行象征性比较。
02
衬托
定义与特点
衬托的定义
衬托是一种通过突出一个或多个元素来强调主题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比一个 元素与其他元素的不同之处,使主题Leabharlann 加鲜明和突出。丰富作品情感表达
渲染手法能够细腻地表达情感, 使作品更具有情感深度,引发读 者共鸣。
渲染的运用方式
细节描绘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细节进行刻画,突出其特点,增强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
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具象化,使作品更具 有感染力。
气氛营造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引导读者 进入作品情境。
对比的作用
01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 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016-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ppt资料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 (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 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 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 殿荒凉。
过分水岭 □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
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 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 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3.手法、技巧比较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 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 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 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 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 法,并作简要说明。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 事物鲜明突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 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 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 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 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 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四、抑扬
例10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 怜夜半虚前席,不问长苍生问鬼神。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点秋兵。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 主体。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 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 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衬 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 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 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 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 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 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 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 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 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 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 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 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得欢聚的可 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 素了.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 使物象明显突出。它是通过侧面描写, 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 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 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 象)。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 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 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 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 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 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 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1、烘托与衬托的区别(1)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2)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①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形象、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②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4) ①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②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渲染与烘托的区别(1)①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主题。
②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③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2) ①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主题。
②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对象就是主体。
(3)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4)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①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渲染、烘托、衬托和对比
二、用法的区分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正面着笔。 杜甫的《登高》,是 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 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 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1.简析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 角度描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
解析:本题的要点是两个,一是要答“表现手法”,二是要答写景角度。最主 要的手法应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 大雷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 夜奇寒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样回答,才能做到“虚实并举”,即既要有 术语、套话,又要落实到具体诗句。回答本诗“写景的角度”,就要清楚知晓 “角度”这一术语的内涵。这是从触觉、视角、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 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关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 “绿叶衬红 花”。 例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深达千尺的桃花潭水衬 托出自己与汪伦的深厚友情。 例2:小鱼在水里是非常机灵的,但是翠鸟能"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机灵的水中小鱼竟敌不过翠鸟,可见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翠鸟》) 例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 更胜一筹的美。
再如苏 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 ,作者要塑 造的人物形 象是周瑜 , 却从“千古 风流人物”说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 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衬托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情感 更加深刻、丰富和真实。
创造意境
衬托可以用来创造意境,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氛围。
示例
以绿叶衬托红花
通过描绘绿叶的茂盛和生机,突出红花的鲜艳和 美丽。
以静衬托动
通过描绘静态的场景或事物,突出动态的场景或 事物的生动和活力。
作用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 要表达的意思。
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容易 理解和接受。
引发思考
对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 和差异。
质地对比
数量对比
如大与小、长与短、圆 与方等。
以悲衬托喜
通过描绘悲伤的情境或情感,突出喜悦的情境或 情感的快乐和幸福。
04
对比
定义
01
对比: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矛盾,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 系,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 。
02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 、大小、色彩、质地、数量等方 面的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 差异,从而突出主题或情感。
突出主题
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绘和刻画,强调和突出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意义。
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渲染,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 境,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示例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通过对故 乡的景色、人物、风俗等方面的渲染, 突出了故乡的贫困和落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的忧虑和思考。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 染、衬托、对比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作为文学创作中的四种重要手法,烘托、渲染、衬托和对比在内容上,分别强调营造氛围、深化人物形象、补充情节细节和突出主题思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这四种手法在创作中使用频繁,很容易被误用或混淆。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烘托、渲染、衬托和对比的明确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它们。
1. 烘托烘托是一种营造浓烈氛围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利用环境、气氛、气味、天气等元素,来增强情节与场景的渲染力度,从而使作品更具可感性、更具吸引力。
烘托的特点之一就是重在渲染,因此在描写时,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形容词、修饰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漫长的雨夜,孤独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昔的繁华和热闹,取而代之的是寂静和恐惧。
路面上的水坑深浅不一,泥泞的土地和被冲刷的花草都被淋得透湿,马路两旁的灯光朦胧,唯独寂寥无声的雨滴打响了这座城市之夜的序曲。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烘托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描写环境与氛围。
通过雨、路面、花草和灯光等因素的描述,创造出这个城市夜晚惨淡与寂静的气氛。
2. 渲染渲染是一种深化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言语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志向、人生观等深层次的内涵。
渲染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感染力,因此在描写时,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黝黑的皮肤,红润的双唇,那向下弯曲的长长的眼角显得十分的魅惑,略带浓重黑色眼圈显得深邃。
不甘于寻求庇护的性格让他干脆地在城市边缘搭建了一座小小的帐篷,而平时显得嗬嗬嗫嗫的他,在卖艺时却可以轻松自如地扭曲身体,在人群中展现出他那无所畏惧的自我。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渲染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内心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情境。
3. 衬托衬托是一种补充情节细节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在主题或情节周围编排一些次要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凸显主题的焦点,并突出故事的主旨。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即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本文主要以《风景谈》为例,对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比较。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实质上是一种所要表达的内容按比较程式构成的组建方法。
这种组建,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是古诗例。
再看现代散文《风景谈》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荫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黄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画面中突出了两对人物形象。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摘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是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又常混的四种艺术手法。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又有那些区别?很多考生对这个问题迷惑不解。
本文试图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异同一、分析论述(一)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同或者相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突出主要形象的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就是利用次要形象“桃花潭水”从正面来突出主要形象“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又譬如,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利用天台山之高,从正面突出天姥山的巍峨。
反衬,即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者相异的次要形象,通过对比,从反面突出主要形象。
如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属此类。
又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以“百丈冰”的极寒反衬花枝凌寒不屈的俏美挺拔。
又譬如: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只觉得天地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鲁迅在《祝福》的结尾写鲁镇祝福的氛围,实际上是为了反衬祥林嫂死去之悲。
譬如: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二)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汇编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衬托衬托与对比不同。
它不是同一个层面上人物与人物、物象与物象间的对照比较,而是两个层面间的背景、环境对人物、物象的映衬相托。
它们有“主”有“从”,以“从”衬“主”。
现代作家马烽说:“文学作品和绘画一样,应该有远近,有浓淡。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图画,流水、小桥、茅屋、人物,刻画得很细致,而山峰、云雾只是个淡淡的影子,因为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是前面的这些东西,山峰和云雾只是个陪衬。
”(《谈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反衬与对比的比较。
用相同性质的事物相衬,一宾一主,以宾衬主,这是“正衬”。
如若用相反的事物相衬,使两者差异更分明,这就是所谓的“反衬”。
反衬很容易与对比相混淆。
对比是将同一层面内两个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尽管作者有时所要强调突出的只是其中之一,但作为比照而出现的另一事物,仍是该层面比照整体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在此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而“反衬”用于表现“第二层面”背景、环境与“第一层面”中心物象间的关系。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精品课件
11
2.衬托 《搭把手不孤独》
郭冬临:她不漂亮吗? 冯巩:她漂亮,是因为你在旁边衬托的。
精品课件
12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 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分正衬和反 衬。 正衬:用相同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 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以丑衬美,即 “鲜花插牛粪上”。
——诸葛亮《出师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俗谚
精品课件
6
【经典例题】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
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
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
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
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
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衬托,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精品课件
15
作用: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精品课件
16
3.烘托 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精品课件
17
Hale Waihona Puke 衬陪衬陪衬陪衬 主要内容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不同的概念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
• 对比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 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二、用法的区分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 氛。 从正面着笔。
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正衬 •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 对比 公子王孙把扇摇。 •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衬 • 4、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反衬 •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表现手法之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吗?
•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4、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 出另外的结论。
•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 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 民的深切同情。
总结:
• 1、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 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 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 2、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 把想 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 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 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 关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 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一、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概念区分
渲染 •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 棋子落灯花。”其中以“家家雨”“处处 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烘托
•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 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 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例: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渲染课堂Leabharlann 习••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 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注: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 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 问题: • ①你读出了什么呢? • ②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 ①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 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 限凄凉。 • 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 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 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 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 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 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 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 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 京城外的 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 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 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 3、 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 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 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 一 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 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 范畴区分: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 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 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 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从侧面着笔。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 描 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衬托
•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 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 正衬:事物间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 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 反衬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以丑衬美。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以鸟之“惊”、 “鸣”反衬春山“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