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两首教案新
杜甫《登高》教案(3篇)
杜甫《登高》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3篇杜甫《登高》教案,希望在登高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杜甫《登高》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1、听写:江渚潦倒露从今夜白,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请同学口答“基础早早练”3—5题。
(二)展示目标1、分析鉴赏是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感。
(三)诵读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诵读。
指导诵读方法:(三)讨论1、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请同学展示。
2、小组分领任务,讨论下面3个问题。
(1)思考文中写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2)讨论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3)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分条列出。
3、展示目标,各小组推举人选展示。
4、教师点拨:参考材料:开首两句用工笔从细处着笔,写了六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飞鸟。
每一种景物都杂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三、四句从大处着眼。
落木纷纷,可知是深秋,叶本无声,而‘萧萧’有声,其境界阔大可知了。
“无边”,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
其‘滚滚’而来的江水,是多么地一泻千里而不可阻挡啊!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而意境深远,而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多少的悲壮啊!对于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
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或九重悲哀。
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语文老师古诗教案【篇1】教材分析: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
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学习生字:瀑。
3、小结《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⑴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遥”是什么意思?“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春望》教案杜甫《春望》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
杜甫《登高》教案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登高》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三、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诗歌创作研究资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将领、镇南大将军杜预。
四、教学过程1、导入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唐帝国所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
(见孟棨《本事诗》以及宋祁等《新唐书.杜甫传》)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2、诵读(一)诵读全诗(二)简介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3、赏析全诗(一)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主要是写景。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
杜甫诗《望岳》及《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掌握《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杜甫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望岳》和《春望》两首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和《春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杜甫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交流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对《望岳》和《春望》进行详细解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6. 课后作业7. 拓展延伸推荐杜甫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杜甫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杜甫诗歌中的意境美。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针对《望岳》和《春望》两首诗,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杜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望岳》和《春望》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共同探讨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
《杜甫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登高》《登高》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八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
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
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3、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批注;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杜甫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吹着,江边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浑浊的江水滚滚翻腾,向前奔涌。
几只孤鸟在天空中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走来。
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疾病,步履蹒跚……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
杜甫诗教案精选八篇
杜甫诗教案杜甫诗教案「篇一」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2.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及其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达技巧,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学习通过抓住意象来体悟诗歌意境情感。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自学过程]文学常识整理诗人杜甫结合《新学案》P131,《导与练》P30。
写作背景《新学案》P131近体诗与古体诗《新学案》P131重点字词完成《导与练》P30基础梳理1、2、3、4题。
课文诵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综合探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拓展练习完成《导与练》P32诗歌鉴赏题8。
名句补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张二十二韵》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杜甫诗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诗人生平。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岳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
大意已见注释。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
杜甫诗教案
杜甫诗教案课《杜甫诗三首》教案篇一(《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主题;探究诗作风格的变化。
2.熟读成诵,涵泳体悟。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涵泳背诵。
2.理解诗歌主题。
3.把握诗作风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屏显杜甫图片)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
(板书标题、作者;屏显:与诗圣同行。
)二、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1.第一板块:忘情吟诵(屏显)。
(1)教师范读。
听清读音,把握停顿、重音。
(2)自由朗读。
(3)指生朗读。
校正读音,明确节奏。
(4)齐读全诗。
(5)合作译诗。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第二板块:诗意描述(屏显)。
(1)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描述的口吻描写泰山的雄伟景象。
(2)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感叹的口吻抒写你站在战乱后的长安城上的感受。
(3)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再现当年石壕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先自行准备,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描述。
活动的全部目的在于通过诗意地描述,检验、强化、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因此活动完毕后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说是否准确(符合原意)、清晰(顺序合理)、生动(描绘细致)。
一句话,关键考查活动参与者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
教师可视其情况做点必要的补充,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就要指出这里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二百公里。
诗的末联提到的“绝顶”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顶。
3.第三板块:品析妙点(屏显)。
杜甫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
在这三首诗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或者标点用得好,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可示例。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请同学们谈谈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三、走进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
(1)诵读(2)预习成果展示A、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教案x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教案北京三帆中学语文组刘睿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景情分析法,炼字法,拓展延伸法等。
2. 建立鉴赏诗歌的正确思维方式——“读诗—知世—论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感知法,诵读体悟法。
2.用诗歌赏析法“读诗”,用背景介绍法“知世”,用对比阅读法“论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品析,理解杜甫对国家始终不变的守望,激发学生对诗圣杜甫的仰望之情。
【教学重点】1. 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 通过“读诗知世”来“论人”。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对国家及其个人志向的“守望”,激发学生对诗圣杜甫的“仰望”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让我们借助这两个诗作,与千年前的“诗圣”直接对话。
二、赏析诗歌——《望岳》(一)整体感知【设计意图】1、抓题眼,“望”字切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诗歌;2、统领“深入分析”环节的两大问题。
【具体过程】1、齐读《望岳》。
2、思考问题:把题目“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明确】(二)深入分析【设计意图】立足诗文,学习诗歌鉴赏之“景情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泰山——景;2、什么样的情感——情。
【具体过程】1、思考问题:前四句中,诗人“望”到的泰山具体是什么样子?【明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山色苍翠绵延不尽参天耸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神奇秀丽遮天蔽日2、重点赏鉴两个动词:“钟”“割”。
【明确】“钟”:为“集中”之意,把大自然写得有情,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偏爱。
“割”:化静态为动态,化被动为主动,泰山能左右日光,改变天地。
【点评】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此时诗人尚未现身,但对泰山的喜爱赞叹仰慕之情,早已融入到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之中。
“寓情于景”的手法炉火纯青。
3、思考问题:诗人通过“望”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登高教案(最新4篇)
登高教案(最新4篇)《登高》教案篇一下面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六首》《登高》《蜀相》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六首》一课中杜甫的两首诗《登高》《蜀相》。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近体诗定型于唐代,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几种。
这种新诗体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大大地拓宽了诗的题材。
本课所选的六首诗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
杜甫的《登高》被人赞为杜集七言律诗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蜀相》是杜甫的又一名作。
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抒发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能力目标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德育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感情。
2、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5、学习借古人抒发自己情怀的写法。
四、教学与教法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诵读与鉴赏常常是合二为一的。
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让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在反复诵读中自行揣摩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另外,在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学生讲一些诗的句法和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讲的过多、过深。
杜甫诗二首《客至》教案
杜甫诗二首《客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杜甫的《客至》两首诗。
这两首诗描写了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和主人的心情,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客至》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学会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4.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客人到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例如,图片上可以是一间客厅,有一位客人正在和主人交谈,学生可以想象客人的表情和主人的心情。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家有客人来过吗?你们是怎么对待客人的?你们会有什么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课文导读教师简单介绍杜甫的背景和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教师可以说:“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感人的描写闻名。
他的《客至》两首诗,通过描写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和主人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和珍惜。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诗。
”第三环节:诗歌欣赏教师让学生先默读《客至》两首诗,然后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并让其他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说:“这首诗描写了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客人来了,主人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客人,热情款待。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家里有客人来时,我们也会很开心地迎接他们。
”教师可以适时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9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9篇)杜甫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背诵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5.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方法】朗诵法、点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
韩愈曾推崇说:“李杜__在,光焰万丈长。
”?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诗三首,通过他的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知识积累1.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曾自负地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更使他更接地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登高》《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登高》《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登高》《锦瑟》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这里包括所描绘的景(意象)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这两首诗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渗透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方法中提升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一、《登高》(一)、题解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诗。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二)、学生自读感悟1、自读全诗明确: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比较阅读感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王维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确: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王维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
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全诗的语言清丽。
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
而杜诗则相反。
(分析略)5、译诗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
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6、分析《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感。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杜甫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诗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过程与方法:会分析诗句,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诵读,体会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具体分析
1、教学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3、教学方法
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其间可以附带有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4、教具
基本的上课工具:粉笔、黑板、板擦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杜甫简介: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
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
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2、具体讲解(抄写《望岳》,讲完后抄写《春望》)。
《望岳》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1)逐句分析一下:
“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
大意已见注释。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
)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
)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
绝顶,极顶,指玉皇顶。
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
(2)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3、背诵这篇古诗。
板书设计
望岳思想情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泰山的雄伟磅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诗人敢于进取、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机向上的乐观态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