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

概要:语文教材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后花园”。立足教材,以读促写,充分开

发和利用课本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资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平台。

针对作文教学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进行过有效的

探索研究。其中,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提出“读写结合”的方法并进行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生写作能力。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其实“读写结合”包括两种情况:“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我们首先要明确,写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读”只是手段,“写”才是目的。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以读促写”。笔者认为,立足教材的“以读促写”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

(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文是进

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选在课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特色,有些篇目还具有很强的典范性。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的教材就好像一座“宝藏”,值得我们深入地用心地挖掘。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分析讲解,只重理解,忽视积累,无疑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引导督促学生积累课文中字、词、句

方面的“精品”,最好熟读成诵,让学生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深入研究教材,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有积累价值的内容。余映潮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操作方法,比如余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根据课文内容做“知识卡片”,“知识卡片”中就包含了很多学生可以积累的知识,比如雅词、音韵和谐的叠词、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等。如果能将这些词语和句子的积累起来,并且背诵消化,学生自然而然能在作文中运用自如。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实践这种方法并坚持下来,那学生经过几年的熏陶和积累,语言材料一定非常丰富,写好作文不再是难事。阅读积累就是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原因是没有材料,无话可说,无

事可叙,有着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沈蘅仲先生在谈到写作与生活、思想的关系时说道:“写作要有生活,但有了生活并不一定就能写好文章。面对生活,如果没

有仔细观察、思考,即使生活很丰富,仍然找不到写作的材料。”这句话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的重要性;其实除了直接经验,通过阅读等方式获得的间接经验,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语文教材的文章主题涉及范围广,对学生的写作来说,是极其丰富的素材库。

比如《故乡》的“研讨与练习”中最后一道题,“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这样的写作训练涉及社会和人生,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按照教材中的要求进行有序的训练,那么学生不仅能学会思考,还能积累很多写作的素材。

二、创设写作情境,触发写作动机

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了“对话”,自己有思考了,有话可说了,自然愿

意表达,愿意写作。从这个层面讲,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写作的情境,触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中就提供了许多例子,比如七年级上

册的《我的老师》第四题“从你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芦花荡》这篇课文的“研讨与练习”的最后一道题“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这些题目就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了情境,能够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愿意写。这样的训练显然比只是给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的效果更好。除了创设情境,“研讨与练习”中还有指导写作方法,比如《在山的那边》的第四题“以‘我终于见到了______’为题写一段话。要注意写出你对它/他的渴望和追寻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以及见到后激动的心情”。还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三题“下面这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这就是利用课文内容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愿意思考,愿意表达,甚至指导方法,降低写作难度,从而触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

三、学习写作范例,借鉴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其中“精要地讲”是

揭示规律,是“举一”;学生由此而引起联想、类比和推论,触类旁通,这是“反三”。也就是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揭示文章写作方面的规律,然后学生可以借鉴课文的例子,根据总结出来的规律,独立进行写作。这种方法有点像仿写,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鲁迅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但是,作品中的“应该怎样写”,一般读者又“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一般读者不容易看出,那么刚刚开始克服文字障碍、初步体验阅读生活的中学生,对哪些文章更值得读,文章中哪些地方隐藏着的写法之奥妙,自然更加不能明了。这就需要有人把藏着写法奥妙的文章挑出来推荐给学生,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能给他们一点提示,引导他们发现隐藏的规律,自然有助于他们对写作营养的吸收。

分析课文,总结写作规律不能泛泛而谈,含糊其辞。从作品分析写作规律,其实是一个反推的过程,这需要教师进行潜心的研究和分析,将作者的构思写作的过程还原,学生照着这个路径去走,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否则仿写再多,也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是无益的。

如余映潮老师曾经以冰心的《荷叶母亲》为例子,总结出的“将短话写長,将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他一边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一边总结方法,一共总结了五个方法:一是将细节构思成一个故事;二是将观察到的细节细细地描述为一个有一定时间感的过程;三是用描述的语言写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四是可以做一点穿插,或者形成一点波澜;五是安排好结尾,或抒情或议论或描绘。这种方法的总结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够形成写作知识,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指导学生写作。

语文教材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后花园”。但从笔者平时自己的实践和所听的作文课来看,很多教师舍近求远,专心挖掘外面的“金子”,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所以,我们不妨将视角投向朝夕相处的教材,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资源,从教材中引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立足教材,以读促写,充分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资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