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加强班级管理,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加强班级管理,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2023年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教育部门不断推行班级管理优化方案,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班级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协调班级关系,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言语,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对于学生而言,班级是学习的第一现场,班级管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班级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1. 班级管理优化方案的落实。
教育部门要加强班级管理,建立管理和带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优化方案。
这些方案需做到定期评估和完善,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家长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和实施。
2. 教师管理的加强。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关键,必须具备严谨敬业的态度和严格的纪律,为学生做出典范。
同时,班主任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班级文化的营造。
班级文化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代表,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去营造。
班级文化不仅指学生的共同语言、行为、共同爱好等方面,还应注重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学生个性与相互包容之间的关系。
只有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三、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1. 以身作则。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什么,自己要优先做到,让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形成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2. 注重生活教育。
班级中的老师和同学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依托,教师要充分把握教育时机,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有益指导。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注重饮食和生活卫生方面。
3. 实行班级化管理。
在学生中间建立小班级,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
班级内互相约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氛围,有效促进班级纪律的维持。
4.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规范需经过班级教师讨论制定,学生通过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摘要: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同一个学生在校内和校外行为表现也不完全一样。
当前小学生在行为发展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给学生的长久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心理,他们大多数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那么,教师的教育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探究教师对学生行为影响的基础上,举出当前教师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行为习惯指导策略但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期的坚持与自我约束的结果。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因为年龄小,导致他们在行为发展方面还不成熟,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教育无比重要。
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形形色色的世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多样的教育影响,让小学生成为思想性格发展良好、行为端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一、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在教育中,几乎没有绝对成功的教育方法,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却是时刻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本身就对成年人有极大的模仿心理。
当他们看到教师的行为时,也会在悄然中形成自己的行为。
那么,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观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在课下说笑或玩耍时习惯模仿某个教师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习惯对他们的成长意义重大。
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的人际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比如,在课堂中将学习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的看法或意见,不仅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也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交际观的形成。
二是教师管理对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有影响。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教师答应学生的事情无论多难都要完成。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都遇到过学困生,其实他们大多是聪明的学生,没有成功往往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
良好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
班级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学生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
一个班集体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
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
二、充分的尊重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碰撞、交流、对话的过程,二者的心理需求必须吻合,这样心理交流才能畅通,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相容,这样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心理相容的前提便是师生之间的尊重、信任与理解。
三、榜样的示范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年纪小、模仿性比较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
而教师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四、严格的管理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点。
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良好的氛围,那就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班规、校规就是规矩,当学生充分的了解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后,那么就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懈怠。
如果只提要求,而在行为上不严加督促,那么,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加重的学生惰性的形成,养成没有规矩的坏习惯。
五、丰富的活动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手段。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影响着学生心理、身体、学习的重要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呢?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影响着学生心理、身体、学习的重要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一、适时指导,加强习惯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间要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再出去玩。
②上课不准随便乱说话,有问题要举手。
③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
④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⑤写字姿势要正确,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①多提醒,常抓不懈。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醒。
我班有五六名学生上课小动作特别多,老师讲的内容一概不知道,所以,每节课我都要提醒他们好多次,并且多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使之集中精力。
②抓典型,促进步。
一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
如:在课堂上,谁做得最好,我就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其他学生立刻就向他学习。
③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应该做到。
二、用激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励这种方法很管用。
因为他们年龄小,许多说教他们听不懂,而你的声色俱厉也只能让他们短暂地照做,过一会儿可能就忘了;可是你一句表扬的话语,一颗小小的红星,一颗糖果,做一天的值日班长,就可能让他们特别的自豪、特别的兴奋,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从自己的内心里让自己去做好。
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大做“激励”这篇文章,收效不错。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规范行为。
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一定要抓住他们好动、好奇的心理,利用各种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四肢、脑、眼、口相互配合,发挥各自功能。
四、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领导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
从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我就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策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还可以促进班级的和谐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 树立明确的班规班纪:一个班级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明确的班规班纪,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制定一套积极、简洁、具体的班规班纪,明确了学生在班级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这样的班规班纪应该经过全体同学一起商议制定,以确保大家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或奖励,以增强学生对班级规则的遵守和尊重。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
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并在教学中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当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时,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和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3. 制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奖励制度,例如班级点名表扬、集体奖励或荣誉称号等,以奖励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
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以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和课堂学习。
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良好行为将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奖励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去培养和保持这种行为习惯。
4. 预防和纠正问题行为: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注重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及时纠正。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行为期望,教师可以预先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明确给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问题行为时,应立即进行纠正,并进行适当的反思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行为的纠正效果。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与思考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与思考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和思考展开讨论。
一、班级管理的成果1. 班级纪律良好。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建立了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学生们遵守纪律,自觉遵守上课纪律、作业纪律、操场纪律等,保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
2. 班级凝聚力增强。
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学生们互相支持、互相包容,在团队中学会了分享和合作,形成了互相依赖、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3. 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班级管理的良好,使得课堂秩序得到有效保障,学生们专注程度提高,学习效果也相应提升。
教师能够更好地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整体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1. 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
通过班级管理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律习惯。
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学生的责任心提高。
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培养了责任感。
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班级职责,互相帮助,共同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
3. 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
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培养了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对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1. 教师的重要作用。
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还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家庭的积极参与。
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学校的有力支持。
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王振海摘要: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而在 精细化管理中,就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 级管理之中,继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 生的健康发展。
文章围绕班级精细化管理进行分析,就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策略;行为习惯;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近些年来,各初中学校对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而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中,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班级精细化管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精”和“细”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之中,将班级的管理事务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如此就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有序,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核心力量,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
故此,培养一支素质高的班主任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够更好地实施精细化管理。
1.加大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力度要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开拓班主任的眼界,就需要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工作m。
在培训工作中,要让教师学会“六招三忌”,“六招”其一是“责”,也就是 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要加强教师对 学生的责任心,要 实施精细化管理,班主任必须拥有较 强的责任心。
其二 是“爱”,也就是 要对学生有爱心,这是今后开展精细 化管理的前提,也 是对学生良好习惯 进行培养的重要法 宝。
其三是“早”,也就是对班级管理 中所存在的问题要 及早发现,要了解 学生的动态。
其 四就是“细”,对 班级管理工作要做 到细致、细心,对 学生的一些不良行 为习惯进行仔细观 察,以便能够及时 纠正学生的一些不 良嗜好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其五是“严”,也就是对学生 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要让学生遵守 班规班纪,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那么 也就很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班级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班级管理旨在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管理策略。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井然有序的班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
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制定班级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行为的界限。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同时,纪律的执行也非常重要,确保规则的有效实施。
2.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尽量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3. 奖励制度的建立: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尊重规则。
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励,如小礼品或表扬信,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彰或称赞。
通过建立奖励制度,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班级应该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挑战。
5. 制定个别行为计划:针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行为问题,可以制定个别的行为计划,以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这些计划应该具体明确,包含目标和行动步骤,并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
三、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在实施班级管理策略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1. 教师的角色: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维护班级纪律和秩序。
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等措施,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
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诱惑,因此一个明确公正的行为准则十分重要。
例如,班级规定可以包括尊重他人、不欺凌、不纵容欺凌行为、不偷窃、不言语攻击等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关于课堂纪律、礼仪规范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明确了学生的行为界限,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注重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生在遵守规定和展现良好行为时,应该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例如,班级可以设立优秀班干部、优秀学习者、优秀礼仪之星等荣誉称号,每月或每学期进行评选,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如表扬信、奖状或者小礼品等。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认同感。
此外,班级管理制度还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整体班级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首先,班级应该设置定期的班会或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班级可以组织一些拓展训练、文艺演出、比赛活动等,使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置学习小组、体育项目组等,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和制度,学生能够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和支持。
最后,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班主任的重视和辅导员的指导。
班主任应该担负起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班级管理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班级管理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
《大戴礼记·保傅》指出:“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管理的强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一、教师引导性管理当今社会,网络、电视等现代因素开始越来越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今天的孩子,更有主见,更加独立,单靠简单的说教已很难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是善于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楷模,行动的典范,他们总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因此,教师自身必须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天天向上。
二是善于言传。
这里说的言传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照本宣科,每天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在嘴边。
教师要学会“以理服人”,如春风化雨般,润物于无形之中。
例如,有的学生故意破坏桌椅和学习用具,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护公物是我的责任》、《学习的好帮手》等主题班会活动。
之后,学生都能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学习用具。
三是善于评价。
新课程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通过评价激发其内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点滴进步,特别是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真诚、热情地鼓励。
让他们在鼓励中体会到热烈的关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享受自己的成功,增加自己的信心。
对学生的缺点,教师更要善于进行客观地描述,是什么现象就说什么现象,不要“上纲上线”扣帽子。
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指明问题,让孩子知错能改。
二、学生自我管理现在的孩子,更加注重个性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越是中高年级,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试析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点滴抓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使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个标准上。
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
比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教室内要轻声慢步地行走,讨论声音要小声,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在食堂打饭要排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建立在认真对待平时小事的基础之上养成的。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迟到、不能旷课、不能吵闹课堂等等。
首先在要求学生做好各个方面的同时,不能一次提出若干个要求,让学生一下子不适应。
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重点提出一两个习惯要求,逐一突破,循序渐进,等学生适应了,再提出其他要求,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习惯。
其次对一种习惯的养成,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让学生慢慢培养,坚持到底,不能让学生因感到“够不着”而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我们班级刚开始里面有两个卫生桶,每天垃圾都是满满的两大桶,甚至有很多掉在地板上。
一来很容易引发疾病,二来对于值日生来说,每天要倒很多的垃圾,怨声很多,但是大家还是一样地扔。
这样持续了一阶段,后来我决定在班级取消卫生桶制度,同学听了反响很大,纷纷反对,很不习惯。
当然,我没有一下子就把垃圾桶撤掉,而是先只保留一个,一个星期后将不再设置卫生桶,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
同时引导他们把垃圾装在他们去小卖部购买东西时装的小塑料袋里,值日生每天用大的垃圾袋进行两次收集,这样统一收集之后,送到垃圾站。
浅谈如何进行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进行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复杂的,但班主任工作又是一件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
因为这项工作能让学生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塑造人格。
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努力,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两个重要环节上。
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一、加强班级管理(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
平时勤动脚,多到班上走走,向学生了解班情,如纪律、清洁卫生、同学关系作业情况等,这样可以及时地加以引导,修正。
其次还要多与科任老师沟通,了解一下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而且,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真诚地爱学生,为他们着想,多给予他们鼓励。
这样你和学生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慢慢地你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会越来越好,你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逐渐树立,他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喜欢听从你的“吩咐”,服从你的管理,那样你管理起来就会省事很多了。
总之日常班级管理在于花时间,在于勤快,这样才能保持班上始终处于班主任的有效监管之中。
(二)精心挑选班干部。
要带好一个班级,班干部的作用是老师无法取代的,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本学期我采用了岗位竞选制和民主选举制相结合的方法来选出本班的班干部。
先出示了岗位名称和岗位职责,然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竞选。
班干部产生后,我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要求他们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而且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班主任要大胆鼓励班干部在班上开展活动,同时加强指导,特别是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强调老师不在的时候,班干部就代表老师,班干部说的话也就是老师说的话,只有学生信服班干部,班干部才能有力地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
(三)严格强调纪律要求。
班级管理要制度化。
不体罚学生不等于不惩罚学生。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一、引言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能够提高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学生行为规范。
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之一,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自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生行为规范1. 尊重师长和同学学生应尊重师长的权威,遵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管理规定。
同时,学生之间应互相尊重,不应互相欺负、嘲笑或侮辱。
班级要鼓励同学间友善交流,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 遵守课堂纪律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准时上课,不得旷课、迟到或早退。
在课堂上,学生要专心听讲,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或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同时,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遵守老师的提问和回答规则。
3. 维护环境卫生学生要保持教室和学校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垃圾,不在墙壁、桌椅上乱涂乱写。
班级要设立环境卫生值日表,学生轮流负责打扫卫生,共同维护整洁的学习环境。
4. 遵守校规校纪学生要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校园安全、校服要求等。
学生不得带来违禁品,不得参与违法活动。
对于校园内的各种规定,学生要严格遵守,做到合规行为。
5. 互相帮助和合作学生应当互相帮助和照顾,共同进步。
班级要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友爱和协作精神,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班级管理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同时,教师应扮演好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范,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
2. 奖惩并重班级管理中,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或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而惩罚可以是扣分、留校察看或其他适当的惩罚措施,对于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班主任工作总结班主任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员,其工作职责包括管理班级秩序、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成长等。
在这个岗位上,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
一、重视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注重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维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班主任应该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并严格执行。
通过定期班会、班级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和自律能力。
同时,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班主任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辅导方式。
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增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
班主任要利用班会或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讲述励志故事、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班主任还要自身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四、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会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鼓励他们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对于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
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了解家庭背景和教育期望。
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与学生行为习惯在一个班级中,班级管理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起着助推的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老师应该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并且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例如,老师要坚持按时到教室,积极关注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老师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例如,老师可以在每周布置的学习任务中设置小目标,学生完成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此鼓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促进大家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班级展览、主题讲座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此外,班级也可以设立一个班内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分享学习心得,并且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表彰和激励。
这样一来,班级内部的积极互动和互助氛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动力。
另外,班级管理还需要借助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加强家校合作,使学校的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家长可以在学生的作业、学习计划、行为表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家长还可以定期参加班级家长会,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
最后,班级管理可以通过设立一些规范和制度来保障学生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制定班级会议、日常作息安排、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规定,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和班级可以建立起沟通渠道,定期进行班级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改进班级管理的不足之处。
小学生班级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班级管理培养良好习惯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生参与管理、激励机制以及班级文化的培养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学生的参与。
通过让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如班长、团支书等,让他们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还可以设立各类班级委员会,如文体委员会、环保委员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不同的管理活动中。
通过学生的参与管理,他们会逐渐养成做事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得到及时的肯定和激励。
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奖励措施,如表扬信、奖状、奖品等,对于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嘉奖。
同时,也可以设立一些集体奖励机制,如班级荣誉称号、集体旅游等,鼓励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和团队精神。
激励机制的设立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文化的培养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
教师可以通过班会、谈心等形式,与学生一起制订班级行为规范,明确班级的价值观念和原则。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主题讨论等,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特色活动,如班级手工制作、口才比赛等,丰富班级文化内涵,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班级文化的培养,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总结:小学生班级管理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一环。
通过学生参与管理、激励机制以及班级文化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这说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据学校要求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班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详细,从学习、纪律、卫生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如结合学校规定制定了十二字方针:“主动问好、见纸弯腰、不追不闹”;集会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上学放学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
又如在学习上,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①书写规范;②格式正确;③正确率高;④先完成作业,再考虑玩耍;朗读时要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感情。
总之,我会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
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
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
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
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
二、优化环境,潜移默化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
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班集体建设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班主任,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要促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关键词: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汉书·贾谊传》中写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意思是说习惯须自小培养,才会不费多少力气而比较容易地获得成功。
一、共同拟定学习公约,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目标才有动力,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我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在开学初与全班同学共同拟定学习公约,并制定出有效措施,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正在努力奋斗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拟定个人学习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
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学期开学初班委会确定了“勤学、善思、好拼搏”的班风,鼓励每个人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敢于拼搏!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并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
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
由于有了公约的制约与指引,全班所有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公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善学、乐学”一直是班级所有同学对于学习的一种良好态度,每个人都以班级的整体形象为主体,以为班级争光为荣,这样同学们在“善学”的前提下,形成了“乐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有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这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班的各科成绩,一直在学校同年级组中是名列前茅的。
在班级的其他活动,同学们也拿出拼搏的精神,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最卫生班级”“环保先锋”“文明班级”……
实践证明,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目标的鼓舞下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净化、美化孩子心灵。
由于行为习
惯的形成是“积久成性”的,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一以贯之。
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文明习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训练,经常训练就有可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之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习惯,并由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升到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班级是一个民主的集体,所有同学都有权管理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优良传统。
班委会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责任。
班级午管、卫生、眼操、早读、课间餐的管理都井然有序,有专门的班干部负责。
对于班级的一些不良现象,同学们都会主动地去阻止,如果谁发现地上有杂物,他准会主动捡起,如果有哪个同学无意间说了一句不文明的话,同学准会叫他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5条。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是我们班同学处理彼此间冲突的最好方法,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首先在自己的身上找缺点了,都懂得了实实在在做人的道理。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比赛,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刚开学时的“新学期我最棒”,每个月开展的“劳动技能大赛”和“我是妈妈的小助手”评比活动,期末的“学习小能手竞赛”等,并可以结合到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开展多种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皮亚杰曾说:“活动是人的素质形成最基本的要求”,班主任应
让学生在班集体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我努力把班集体的所有成员置于主人翁的地位,让大家无一例外地参与班内组织的各项劳动。
全班同学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是我班的特色,自上一年级以来我就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三个小组,每个人什么时段负责什么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
同学们积极承担重活累活,来到我们班,教室里一定是一尘不染,你看不到一点杂物。
绝对能感觉到窗明几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当然,这是同学们好的劳动习惯的见证,更是因为同学们每个人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这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系列活动的延伸。
在“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一原则。
在评比活动中,我加以启发诱导,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总结都由学生来干,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才能。
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同时,班集体氛围也健康向上。
四、老师言传身教,更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师要注重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讲身教的重要性。
老师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的
学生培养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师者应尽的义务。
例如,要珍惜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
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
要训练学生的快节奏,讲效率。
这一点,在21世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尤为重要。
而作为学生典范的我,要做好惜时的榜样,抓紧每分每秒。
我们班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每个人都知道珍惜时间,其中进步最大的要数刘雨了,以前写作业总是喜欢拖拉,现在他是全班最讲究效率的学生了。
总之,一切从习惯开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努力,更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
老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要多一些落实,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
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