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建设发展:1、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法律、政策以及财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强调法律保障。
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依法保障文化改革成果。
二是强调政策保障。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规模。
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
三是强调财政保障。
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将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家将建设三大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文化实施工程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十二五”时期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文化体制改革总结(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深化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县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文产办的指导下,我县于2015年9月份开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如期完成了调研、方案制定等各项工作,改革和发展工作健康发展。
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础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用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好处,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好处,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5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取了汇报,召开县委常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文产发〔2009〕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各直属单位,各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现就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极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是文化行政部门顺应时代发展、转变自身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增势强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与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战略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产业总量和水平偏低,对国民经济贡献和影响偏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合格的市场主体和骨干文化企业偏少,产业集中度偏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应用和现代传播手段使用较少,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对外文化贸易中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行业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2.05•【文号】工商办字[2011]240号•【施行日期】2011.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机关工作正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工商办字〔2011〕2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局各司(厅、局、室)、直属单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近,中央办公厅专门发出通知,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
为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专题部署,在全系统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要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取得学习实效。
要积极运用集中学习、广泛宣讲、轮训培训、专题研讨、理论研究、辅导讲座、典型发言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文件,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入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深入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入领会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发展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发展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发展究竟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呢?首先,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会日益旺盛。
这就促使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从电影、音乐、戏剧到图书出版、艺术展览等,各种文化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国内影片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国际优秀影片的引进,丰富了观众的文化选择。
此外,经济的发展还为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场所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享受文化的机会。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
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人们获取文化的途径。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在线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欣赏音乐等。
数字技术的发展还为文化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和生动。
比如,一些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让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至关重要。
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高素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人才,他们将成为文化创作和传承的主力军。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有助于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此外,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推广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不断学习和提升文化素养的机会,促进了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多重视,更大发展,这个民族才能自觉、自信、自强。
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要求完成以下重要任务:(一)、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贯穿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同时,要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
(三)、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大量优秀文化作品的涌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作品的创作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五)、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六)、积极培养和造就文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人才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批文化技术人才。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中国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中国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建议范建华2012-05-25 22:46:44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5期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文化建设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面对新的文化发展形势和要求,原有的文化体制不断暴露出种种不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严重阻碍了文化发展的应有进程。
因此,加强我国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站在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上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就越发重要和紧迫。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中,建立和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促使现行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现行生活方式,为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精神需求迅速增长,人们的消费结构也由生存性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性消费转变,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越来越大,要求将越来越高。
随着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消费支出也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取向,必然要求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消费档次,仅仅是过去单纯公益性文化事业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因此,国有文化单位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时,其体制机制带来的局限性就越发明显。
(二)以市场配置资源是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坚实基础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就意味着我们在基本物质消费得到满足以后,对精神文化方面消费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这样巨大的需求给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加速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填补
然 而这并不能 的到充分的实 都属于该范畴并强调其 内容中所反映 的精神属性 。2 0 0 3年 9月 , 中 单位转企改制达到强化 国有文化企业 , 国文化部制定下发 的《 关 于支持 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 干意见》 , 施 。首先 , 在如今互联 网盛行 的时代 , 传统媒体企业 的发展 受到局 这在 国外传统媒体 中同样存 在。 因此 , 传统媒体想要 在新媒体时 将 文化 产业界定为 : “ 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 和提 供文 化服务 的经 营性 限, 进行改进 , 即合并传统传媒和新传媒 或者让 行业。” 下面, 笔者以中国文化产业为例就其现状 , 政策法规对其发 代发展必须拓宽视野 , 展 的影 响及完善政策法规 的措施 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传统传媒设计新传媒领域。 3 . 1 . 2强化公有制文化经济。2 0 0 6年 1 0月 1 1日, 中国共 产党第 1中国文化产业现状 我 国首次出现“ 有关文化产业” 概念是在 2 0 0 0年党的十五届五 十六届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了《 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 中全会 中, 其 目标 是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然后党 中央在“ 十六 主义和谐社会若 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 。该《 决定》 指出致力 于形成公 多种所有制共 同发展 的格 局 , 做大做强公 有制文化 经 大” 会议 中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 的一个 重要 方面 , 并明 有 制为主体 、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 济支 柱 确划分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 , 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 化事业 、 一手抓 济 。并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 产业 , 实现这一 目标 , 迫切需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 经营性文化产业 。该思想较之过去得到 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 对文 3 . 2文化内容管理政策法规 的完善和填补 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 意义 。 从2 0 0 3 年, 中宣部会 同国家统计局 内容是文化产业 的灵魂 , 因此文化 内容管理政 策法规 ( 文艺 管 等有关部门组织文化产业 统计课题调研 , 第一次明确将文化产业定 义为“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 、 娱乐产 品和服务 的活动 , 以及 与这些有 理和媒体管理 ) 的完善和填补就尤为重要 , 并 成为了加快其 发展的 关联 的活动 的集 合” , 到2 0 0 4 年正式编制 出台了《 文 化及 相关产业 前提0 3 . 2 : 1 文艺管理方面。早在 1 9 7 9 年第 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就表 分类》 和《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 确定 了文化产业 的 “ 核心层 ” 、 “ 外围层 ” 和“ 相关层 范 围。 , 最后于近期 , 中宣部 、 国家统 达 了对文艺 的看法以及不要干涉文艺的思想 。 因此需 完善文艺管理 为其提供较大的空间 。 首先 , 要抱着宽容 的态度看 计局正式印发了《 文化及相关产业 分类 ( 2 0 1 2 ) ) , 将文化及相关 产业 方面的政策法规 , 其次 , 将艺术消费人群进行分类 。 如含 定义为 “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 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 待含有 社会评论 的文艺作 品。 合” ,范围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 品生产 的辅助生产活 暴力 、 色情等 内容不宜青少年观看 。 3 . 2 . 2媒体管理方面 。在《 决定》 中提倡文化“ 走 出去 ” , 其 目的是 动、文化用 品的生产 活动和文化专用设 备的生产 活动等 四大类 , 具 分化西方媒体 的力量 。 而中国媒体想要在世 界上立足需建 立在三个 体统计 内容为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 广播 电视 电影服务等 1 0个方面 。 有法律法规做保 障, 有公信力和有 自主信 。 其 自主性包括媒 通过这些法规政策可以看 出, 我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 国策之 基础上 : 而中国媒体在本世纪也有了较 大的 并努力贯彻思想 , 落实政策 , 使 得我 国文化产业呈现 出以下几个 体组织构架和新 闻媒体的报道。 特点 : 第一 , 文化产业的多个领域市场急剧扩大 , 文化娱乐消费需求 改 善 , 如2 0 0 8 年5 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政府信 息公 开法》 的制定和 其加强 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及 时性 、 客观 陛。 然后互联 网的 在快速增长 。第二 , 整个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了一定 的规模 , 生产 、 创 实施 , 而我党也 以宽容的态度看 待网络舆 新能力大大提高 , 市场渠道逐渐开 阔。第 三 , 有些企业形 成了跨平 出现也让公众有了 自由发言权 ,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 人才队伍
•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文化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 要问题
三、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 措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促进基 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 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 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 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绿大 本
豆 涨
法 ”
“ 绿
价 。
引 发
豆 治
•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要坚持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 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 呼唤网络褪尽“俗装”换“雅装”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1)、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 像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 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低 俗、色情、暴力的阴影也伴随着虚拟社会的成长日 渐弥漫。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文化走 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 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全 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我国是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 代文化强国。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1、要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2、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着重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能力。
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真正发展;没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谈不上文化的凝聚力。
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所以,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产业大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之源,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意义1.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现在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关注。
3.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我们党领导文化改革发展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和理论创造新成果,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4.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才能更好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相适应,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相适应,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
二、改革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9.04•【文号】•【施行日期】200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目前,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拉开序幕,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开端。
它会极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文化消费的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两倍以上,文化产业的贡献率从1.3%提高到2.2%,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4%。
二、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和创新服务,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文化创新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和拓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看,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并以此作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
(1)加大创意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抓紧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政策,加大创意产业开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投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创意产业集群。
(2)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开展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建立专业化文化资源运营机构,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宣传和管理,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网络化建设。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着力提升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水平,推进网络文化品牌建设,完善网络文化监管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构建公平安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促进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4)加强内容产业国际合作。
与国际范畴相适应,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国际合作,加强内容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开放式合作机制建设。
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影响力,加大文化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宽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丰富文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摘要: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 ,而建立文化产业又是抵制别国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的有效途径 ;同时 ,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因此 ,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社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越来越需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化产业体现。
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抓住文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今时代,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和科技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3•【文号】中发〔2005〕14号•【施行日期】2005.12.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
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宣传文化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特点,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作出了新的部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按照中央精神,二○○三年六月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奠定了工作基础。
2.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改革的前提,必须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的自觉性,这样才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体制机制创新是改革的重点,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统一起来,把健全宏观管理和搞活微观主体结合起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加快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必须着眼于发展制定改革的政策措施,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文化09/202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在部署“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主要载体,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方式。
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被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背景下,提供开放度高、可及性强、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产品,能够以微小的“文化单元”形式,充分发挥聚民心、兴文化的功能,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有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是激活人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持续稳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文化软实力对内表现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是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凝聚力;对外则表现为跨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展示大国形象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迭代、人才创新等多因素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不断提高,新业态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文化产业韧性在疫情下得到彰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未来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汲取、描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价值,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不仅有利于对内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凝聚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利于对外在交流融汇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
新时代文化建设规章制度
新时代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多方面内容,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条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民众向上向善,传播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
第四条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产品优质,文化产业升级,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文化消费繁荣,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第五条政府应当切实履行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功能,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第六条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文化创新,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第七条全社会应当加强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第二章文化建设目标第八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九条依托国家强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民主、博爱、奉献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第十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打造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向全球输出。
第十一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二条打造文化消费新平台,提高文化消费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
第十三条强化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实践中看,科技创新能力低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软肋。
基于这一情况,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市应结合党的十八大强调内容进行合理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与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强调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全面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文化持久发展和繁荣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现代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不仅改造着传统文化产业,还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
现代科技推动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的重要性1.文化产业及其特点文化产业在我市的发展起步较晚,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在逐渐明晰。
根据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可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成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同时,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地划分和确认,主要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等四大类。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从国内背景看,我们认为从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转变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发挥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具有绿色经济特点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实践,我国家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资源和环境不能支持。
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日益突出,那么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从各方面去努力,其中,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那么我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这么一个历史极为悠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
与我国矿产资源相比较,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丰富突出,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我们过去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不断地在加深对我们基本国情的认识,比方说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再一个呢我们过去说我们地大物博,但是后来我们认识到我们地大、人多,但是我们的资源并不富裕,特别是与人口相比较,一人均我们的资源就显得不足,是吧。
经过改革开放这30年,我们加快发展,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方面快速发展的道路。
但是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就是我们的资源不足。
比方说我们的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耕地只有四分之一,除了少数资源比方说像煤炭、像稀土,还有少数的稀有金属,我们还有一定的储量,有一定的优势以外。
那么绝大多数资源我国家都是不足的。
比方说现在石油天然气,我们现在50%以上靠进口,铁矿石50%以上靠进口,我们现在城市的水资源,北方大多数的城市都缺水,北京现在实行南水北调,很多城市都是什么“引”什么水的工程等等。
所以从长远看,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把以往靠拼资源、靠出口、靠外延式、靠粗放式这种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这方面来。
论述当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各国间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的频繁流动以及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直接碰撞。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果不能迅速地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重视并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使我国在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文化产业及其特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但前者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其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来支撑,不能完全以投入产业比例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后者具有市场性和营利性,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其企业行为受市场调节,具有营利目的。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在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一系列活动。
”这一界定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大属性:文化的属性和产业的属性。
所谓文化的属性是指文化产业必须具有文化的内涵,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所谓产业的属性是指文化产业必须具备产业的功能,可以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来营利,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可见,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方式运作和产业方式经营以向消费者提供精神文明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发展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文化产业的文化生产兼具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的商品属性,二者的矛盾统一构成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
文化产业和企业生产的文化产品,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特殊属性,也需要在市场上进行交流和交换,具有商品的价值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组成要素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应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
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我们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确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
增强市场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作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面向市场。
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主体,面向市场与面向群众是一致的,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统一的。
因此,应学会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办文化,研究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取得效益,推动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增强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当前,要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强开放意识。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领域。
我们必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利用好
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推进具有民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手段,创造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富有表现力的新形式为我所用,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因此,我们应按照十六大的部署,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克服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加快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在政府扶持下规范运作外,其他文化单位都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创新体制、转换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文化市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推进集团化建设。
同时,应吸收外资和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文化领域的结构调整。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建立优质、高效的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体系。
关注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调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数量,形成比较合理的布局结构。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积极运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和网络化服务。
加快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创新。
在文化企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的同时,文化事业单位应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
应全面实施以双向选择为基本特征的聘用制、签约制,实行艺术人才的自由流动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应建立工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应按市场需求策划、生产、销售文化艺
术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进行投入产出的经济核算。
加快文化中介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完善文化经纪人制度,强化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文化经营行为,使文化中介机构成为独立的市场活动主体和联结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的中间环节,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充分发挥演出、展览等文化中介机构开发、培育和活跃文化市场的作用,推进集约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文化产品营销服务,扩大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文化产品既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
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四个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但是,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产物,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离不开市场。
所以,应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推进文化产业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推进文化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努力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将两个效益统一到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之中,统一到占领市场、服务群众之中。
正确处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趋势。
我们既要防止因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就给文化“断奶”的现象,不断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服务;又要注意克服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办文化的倾向,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正确处理繁荣市场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必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
运用现代市场组织形式
施,大力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
运用现代市场组织形式
和营销方式,加强市场整合,打破条块分割和市场封
锁,并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拓,努力提高文化产品在国内
外市场的占有率。
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
管理,建立积极的文化安全预警系统,以保障社会主义
文化市场的繁荣。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
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文
化市场秩序,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正确处理开发文化资源与保护文化遗存的关系。
我
国是文明古国、文物大国,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
业必须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既应充分发挥文
化遗存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
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的有
关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
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保证文物利用的合理、规范、
有序。
(2004年0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