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集体备课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活动目标:通过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活动,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时间:2022年7月10日地点:学校大会议室参与人员:全校教师活动流程:1. 开场白(9:00-9:15)活动在大会议室举行,全校教师都参与其中。
主持人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以及活动的流程安排。
感谢大家积极参与,并希望大家能够在活动中展示出各自的精彩。
2. 分组讨论(9:15-10:00)按照学科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各个学科的老师组成。
每个小组有一个主持人,负责带领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各小组主要围绕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展开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享讨论(10:00-11:00)每个小组通过主持人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享。
大家就自己所在学科教学中的难点和疑惑进行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4. 教学案例分享(11:00-12:00)在这一环节,我们邀请了几位优秀的老师分享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
他们将详细讲解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教学创新的心得体会。
这对于全体教师来说将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学习机会。
5. 午餐休息(12:00-13:30)在具有半天时间的备课活动中,安排了1个半小时的午餐休息时间,以便大家休息放松,为下午的活动做好准备。
6. 教学设计(13:30-15:30)在这一环节,各学科的老师按照小组从上午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设计,重点讨论难点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资源和互动性,提出创新的教学思路。
7. 教学展示(15:30-16:30)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针对本次活动中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其他教师和领导进行点评和建议。
在交流和分享中,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讨论,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确定主题取舍,听懂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锻炼逻辑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课文相关图片及素材
3.白板、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故事背景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或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情节。
3.分析课文(15分钟)
–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结构,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4.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5.展示成果(15分钟)
–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6.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故事要点,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材料。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使学生在沟通和协作中学到了更多。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堂课中有所收获。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说课稿(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说课稿(共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时期,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要他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凭借智慧,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共有2课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提升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理解词语的含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计策”、“智谋”等,以及诸葛亮借箭的智慧和勇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讨论中提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诸葛亮借箭的智慧和勇敢。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6.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草船借箭》教案九篇

《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教案九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故事,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肚量,有胆略。
2.能从课文中具体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时代背景。
解题,学习生字,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从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
先突破重点段“借箭经过”(6—9节),再突破重点“借箭起因”(1—2节)。
教学过程:(一)直奔重点段“借箭经过”。
1.导入性设问:课文分成几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哪一段写他借箭?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2.让学生解释“妒忌”的词义。
教师板书:妒忌(二)学习重点段“借箭经过”。
1.掌握内容。
①自由读课文,读前出示投影片,按以下问题边读边找:诸葛亮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去借箭?草船借箭后是怎么回来的?和谁同去?向谁借箭?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问题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出: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顺水顺风鲁肃曹操②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带着“诸葛亮怎么借箭”这一问题边听边找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绳索连船一字儿排开擂鼓呐喊头←尾→头③让学生按板书顺序简单复述“借箭经过”。
2.理解内容。
①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教师板书:知天文B.从“顺水顺风”了解诸葛亮(想得周密,知水知风)是“晓地理”的人;教师板书:晓地理C.从“鲁肃同去”了解诸葛亮(知鲁肃联合抗曹心诚,能够帮助做准备,并且不向周瑜吐真情)是“善知人”的人;教师板书:善知人D.从“向曹操借箭”了解诸葛亮(知曹操用兵谨慎,只用箭射决不出兵)是“善知人”。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引言:《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典籍《三国演义》中的一则著名故事。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也提供了许多教育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本文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设计了一节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草船借箭》教学活动,以助于学生对这一经典故事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并将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4. 学生能够改编并演绎《草船借箭》的剧本,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相关章节。
2. 备课材料包括:笔、纸、小组讨论卡片、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等。
3. 教学环境应为宽敞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兴趣,并提出“如何利用智慧和勇气解决困难”的问题。
2. 故事背景讲解和理解(15分钟):老师简要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包括曹操围困南郡、刘备因箭少而被曹操欺骗等情节。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理解故事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草船借箭》中的不同角色,如刘备、关羽、诸葛亮等。
每个小组内进行短暂讨论,搞清楚故事中每个角色的特点和行动理由。
然后,每个小组在整体的课堂上互相表演,展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想象力。
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互动讨论,辅导和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剖析。
4. 改编剧本与演绎(50分钟):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草船借箭》进行改编,创作一份新的剧本。
剧本要求包括原故事中重要的情节和角色,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情节。
在小组内进行剧本编写,并由小组内某个成员负责整个剧本的汇总。
然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改编剧本进行演绎,可以使用道具和服装,以提升演绎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的《草船借箭》教案4篇

的《草船借箭》教案4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指导思想】其一,导读即老师引导指路,同学阅读为主。
老师的谈话、讲授、板书等均应着眼于更好地“导”着同学去“读”,使其尽可能地“自求得之”。
其二,导读需要定向。
导向何方?导致同学达到何种程度的听说读写学习技能?这至关重要。
因此,导读须在教学目标〔目的、要求〕相当明确详细的状况下进行。
其三,教者“导”的思路应与同学“学”的思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导读教学过程既表达同学学为主体,又不失老师主导作用。
其四,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是跨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两个范畴的内容,在导读过程中应遵循阅读理解和识字教学的规律敏捷处理。
一、教学目标1.同学能按大纲和教材要求掌控本课一、二类生字、新字;能结合课文,说明关键性词语的意思;能运用“嫉妒”、“必定”、“虚实”、“私自”造句。
2.同学能简要复述这个故事;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正确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同学能口头回答课后习题1中三个问题;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培育由表及里的规律思维技能。
4.同学能理解“嫉妒”的危害,知道对比自己强的人,只应虚心学习,努力赶超,而不应嫉妒;能联系实际,为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胸怀所感动,并产生崇敬、憧憬的感情。
二、主要教法课题导读;复述导读;问题导读;谈话法。
课前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能娴熟读出一、二类生字及其在课文中的组词。
3.联系课文结合说明词语:嫉妒、甘受惩处、推诿、叫喊。
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故事背景和课文大意。
能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和开始部分〔借船〕。
理解“嫉妒”、“推诿”、“军令状”、“甘受惩处”、“自有妙用”等关键性词语。
渗透总目标4和1的内容。
教学过程要点:1.抽查字词预习状况。
着重该课时目标中所列词语和少数重要的二类生字词的认读。
2.导入:引导回忆第九册中《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及其中周瑜这个人物;联系讲授本课背景〔见小黑板板书设计〕;引出并板书新课课题。
(集体备课)部编版五(下)5草船借箭全国最好的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1)本课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一句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镇定自若展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语言描写要符合说话的情境;有时候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表情、动作模拟出来。
(2)举例:一个星期天的清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妈妈拿了雨衣就要出门,我急忙上前问:“妈妈,这样的天您要上哪儿?”妈妈说:“上班去。
”“星期天还要上班吗?”我不解地问。
妈妈说:“当然要上班,傻闺女,星期天就没有病人吗?”“那,雨下得这么大,就不能等一等吗?”“不能,怎么能等呢?病人在等着我呢,时间就是生命!”说完,妈妈披上雨衣,急急忙忙地消失在雨雾中了……
(3)练一练:请运用语言描写写一个片段,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4.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诸葛亮借东风》
板书设计:。
五下19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背景。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谨慎。
3、能正确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说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介绍背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填空提示)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3、说说安排了哪几个材料?4、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
(一)探究人物的特点: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二)交流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雾大到什么程度?这是偶然还是原就料到?何以见得?板书:识天象预料的和事实的一样,可以用一个“果然”连接。
运用“果然”说句子。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一字儿摆开有何用意?出其不意船的阵式有何变化?为什么这样调头?板书:周密部署(4)“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杜春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集体备课记录表
备课内容
草船借箭
主备人
杜春慧
参加备课成员名单
吴莉莉、杜红英、吴茂红、于秀娟、刘彩华
参加备课领导
石欲飞
备课时间
2014、5、6
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点
低年组
主备人备课过程
研讨记录(分环节的进行交流研讨)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中的第2篇。本组教材一共安排了4篇课文。这些故事都是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2)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3)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4)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巩固提高
(1)、交流诸葛亮其他的经典故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智慧与魅力。
(2)、小练笔:“周瑜我想对你说……”
4、、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交流。
二、学情分析
(1).我调查了一下,我们班没有一个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学生对里面的情节故事根本不了解,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使文章更加通俗化。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容易。所以,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就是: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悟人物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地为刘备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展现了周瑜的嫉妒和狭隘。
本文的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战争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性格分析和心理活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嫉妒和狭隘是不对的,培养学生的宽广胸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对于文中人物的性格分析和心理活动的理解,以及对于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大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解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军队对峙,周瑜为削弱刘备军队实力,设计让诸葛亮在十天内赶制十万支箭。
诸葛亮通过神机妙算,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计谋。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紧凑,充满了智慧和谋略。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古代战争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对于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学习他的勇敢和谋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体会诸葛亮的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和步骤;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把握课文节奏。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共计2课时)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出示课件5】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3)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重点
难点
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难点: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
准备
教师:课件 (字词 重点段落 图片等)
学生:预习、搜集资料等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
现在,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来分享这个故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将这个故事纳入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记录:一、准备工作1.确定备课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能够共同研究《草船借箭》这一课文,让老师们对于这一故事的深层次内涵和教学重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将其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2.人员分工:确定活动的组织者和各个参与者,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工,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3.资料准备: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有关《草船借箭》的文献资料和教学案例等。
4.活动环境准备:确定活动的举办地点和设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过程1.分享教学设计:每位老师分享自己对于《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包括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对其进行分析等。
2.讨论故事内涵:针对《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内涵和教学重点展开讨论,各位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3.分享教学案例:每位老师分享自己在教学中对于《草船借箭》的教学案例,包括上课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经验总结。
4.展示教学资源:老师们展示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教学素材等,分享使用心得和体会。
5.总结互评:活动最后进行总结和互评,每位老师对于其他老师的展示和分享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三、活动效果1.教学设计更加丰富:通过本次活动,每位老师都对于《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能够更好地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2.故事内涵更加深刻:通过老师们的讨论和交流,每位老师对于《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读。
3.教学效果更加突出:通过分享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老师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将《草船借箭》的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四篇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四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
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2.熟悉古代兵法中的“草船借箭”战术;3.掌握故事的主旨和寓意。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其深入思考战术的背后逻辑。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尝试新思维的勇气;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草船借箭》中蕴含的哲理;2.帮助学生理解“智者无敌”这一道理。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古代兵法中的战术运用;2.帮助学生在小说中看到更多的品德养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简单的启发导入,让学生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
二、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战术运用。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主旨和寓意。
三、讨论分享•分组展示讨论成果,探讨《草船借箭》中的品德观和智慧。
四、概括总结•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核心内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及主旨。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草船借箭》故事中的智慧和策略,探究“智者无敌”背后的道理。
三、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心路历程。
四、思考探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草船借箭》中的智慧。
五、作业布置•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故事和课堂学习,完成思考题的写作。
五、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的古代兵法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智慧,还能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道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以上便是本教案的内容,希望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草船借箭》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草船借箭 集体备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5.4
备课组长
王悦
记录、材料整理
胡英吉
参与人员
五年级全体教师
备课 中心 问题
树立大语文观念,拓展延伸到课外阅读以至于拓展到一本 书的阅读。
过 程 描 述
小结
张丽老师:对于《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预设的教学环 节大致与向老师是一致的,主要是以读为主,通过初读、 细读、研读、品读,在读中与故事的人物对话,读出他们 的性格;读出他们的智慧;读出名着的经典;读出阅读的 乐趣。 王勇鹏老师:我觉得向老师在激发学生读书兴 趣这方面是有自己好的经验的。比如,前两天他们学了《祖 父的园子》,孩子们课外就都在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而 且读得热火朝天;学了第一单元《白杨》等课,学生在课 下又绕有兴趣地读了《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荔枝蜜》。 因为我的孩子就是老师的门下弟子,所以孩子在上完语文 课后对相关书籍的阅读兴趣、激情我最清楚。 在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中,老师们共同就《草船借箭》一
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 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 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个外延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
绍一下故事的 主要内容?
他!’”
.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
学生自主学习。
“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
边读边画边体
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 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 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学习重点 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难点 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时
5下 语文 5《草船借箭》集体备课

指导全班交流。
(1)揣摩人物心思,再次朗读人物对话。
关注所备物品的用途及所需数量。
筹备精密,安排巧妙。
(2)关注诸葛亮的“笑”,围绕这一个“笑”引出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交流之中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推至顶峰。
(3)人物对比: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4)师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语言平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含义。
我们通过朗读人物对话,及关注主人公诸葛亮的一言一行,见识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请你们记住,“抓住主要人物”是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其他人物的表现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句子:预设一:第二段写“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交箭”的句子。
预设二:第四段写诸葛亮为“借箭”做准备的句子。
预设三:第七段写诸葛亮在江上下令的句子,及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
先对比二者的心理,再结合第八段曹操的话语,感受诸葛亮的“识人心”,知己知彼。
四四、拓展交流名著,激发阅读兴趣1.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师小结:《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除了诸葛亮,还有许多人物的性格尤为突出。
比如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1.生交流:读课文前、后对课文中的人物的了读,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回顾主要内容1.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按照起因、经第二课时1.预设:①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
《草船借箭》集体备课

课时
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教学
重点
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礼仕湾完小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7日
地点
教师办公室
学科
语文
主持人
柏梦玲
记录人
柏梦玲
五年级下册
课题
草船借箭
课时
一课时
备课组研讨过程(各组员发言要点):
郑俊艳:初读感知环节,主要是帮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计划这样做的:1、课前同学们都充分地预习了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2、检查读词语,并解释几个词语。3、理清脉络,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清晰的故事梗概,也为复述课文埋下铺垫。
柏梦玲:字词教学中煞费苦心的情景的创设,是否会因为字词的突然呈现而大打折扣呢?可否把字词教学变成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多音字组词、近义词、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2)齐读此句。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柏梦玲:理解环节,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探讨周瑜与诸葛亮两个人物特点,学生说说周瑜,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围绕概括出的周瑜的妒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开展阅读活动。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分角色朗读为主进入情境,用加提示语的方式感受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再分角色朗读这段话,更能加深对周瑜人物形象的感悟。 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文的重点,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自由朗读课文的6~9自然段,读完后再小组合作。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最后集体交流体会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练
习
设
计
练习:
1.缩写本文。
2.排演课本剧。
课
后
反
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主要抓住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然后通过重点词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周瑜的嫉贤忌能。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是我觉得自己少了点激情,没有把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营造出来,如果气氛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1)板: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A、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B、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书: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学
情
分
析
我调查了一下全班41名学生仅有4名学生通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大部分学生对里面的情节故事不了解,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使文章更加通俗化。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容易。所以,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就是: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悟人物形象。
礼仕湾完小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7日
地 点
教师办公室
学科
语文
主持人
柏梦玲
记录人
柏梦玲
五年级下册
课题
草船借箭
课 时
一课时
备课组研讨过程(各组员发言要点):
郑俊艳:初读感知环节,主要是帮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计划这样做的:1、课前同学们都充分地预习了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2、检查读词语,并解释几个词语。3、理清脉络,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清晰的故事梗概,也为复述课文埋下铺垫。
课时
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教学
重点
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题的总体教学思路:
集体备课应结合本班学情,进行适度的调整,再用于自己的课堂内。 只有把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融为一体,才能使后续的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礼仕湾完小集体备课初备教案活页表
学 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柏梦玲
听课人
语文组
日期
2017.4.7
课题: 草船借箭
调整与修改
教
材
分
析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于《三国演义》。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诸葛亮,妒贤嫉能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生性多疑的曹操。选编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草船借箭》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柏梦玲:字词教学中煞费苦心的情景的创设,是否会因为字词的突然呈现而大打折扣呢?可否把字词教学变成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多音字组词、近义词、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等。
郑俊艳:需要教师指导下完成识字任务。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朗读、理解会有困难的、容易出错的、容易混淆的,多音、复杂的词语帮助学生当堂记忆理解。其他一些生字词完全可以自学解决,不须多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