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翻译重点(自己总结)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

《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

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年、丘雍编修。

《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比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它的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一、基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

这些词汇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例如:“吾”、“尔”、“乃”、“若”、“之”、“所”等。

还有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名词,如:“昔日”、“尧舜禹”、“中国”、“洛阳”等。

此外,还有一些表示动作、情感和状态的动词要注意,如:“纣王丧心病狂”、“夫妇有仇”、“战国时期各国互相攻伐”等。

二、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一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例如:“吾爱尔”、“雷公打雷”、“孔子教学生读书写字”等。

另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修饰语的用法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明月照我尧舜之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三、文言文阅读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阅读一些文言文,这是古代文献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字义翻译: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字义翻译。

例如,“明”在文言文中表示“明亮”、“清晰”,而不仅仅是指白天的意思。

2. 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咂了咂舌道:你爷也好少道理呵,凡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怕不便作得如数,可是你爷爷到底是老成持重之辈,不出来就不出来,何必瞒着他去做这无益处之事?”这句话中,句子的语序比现代汉语要灵活。

3. 文化背景:阅读文言文还需要了解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要求学习者不能只空谈,而要思考。

四、重要文献了解古代汉语的重点内容还需要研读一些重要的文献。

例如《论语》、《史记》、《文选》等,这些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同时,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还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和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木兰诗》1.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队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名词作动词,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13.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4.溅溅:水流声。

15.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6..旦:早晨。

17.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

文中指战争。

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关山,关塞和山脉。

度,过。

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2.铁衣:铠甲,古时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服装。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侯、选拔人才的地方。

25.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zhuǎn),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2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7.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当,不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官员称尚书郎。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

31.郭:外城。

32.相扶将:相互搀扶。

33.红妆: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妆,妇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事物。

34.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古代汉语翻译

古代汉语翻译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

贤哉,回也!”【注释】(1)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2)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1),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1)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4.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5.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注释】(1)恂恂:音xù,温和恭顺。

(2)便便:辩,善于辞令。

【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

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6.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

君在,踧踖(3)如也,与与(4)如也。

【注释】(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2)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

(3)踧踖:音cú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大学古代汉语复习篇目及翻译

大学古代汉语复习篇目及翻译

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入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

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

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

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

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

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

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古文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分析小篆字形,说明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

2.《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

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 种之多。

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

4.《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

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

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

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

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5.甲骨文p30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商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因而称为“卜辞”。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

6.金文p32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望采纳!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词汇1词:一定语音形式与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2词汇:语言中所有的词及固定短语的总汇。

词划分1实词:与虚词相对,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

古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2虚词:与实词相对,不具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表一定语法关系的词。

现汉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

古汉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古今词汇:1古用今废词:a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词:皇帝b因认识事物的改变:祠: 春祭2新产生的词3古今传承词:a古今义同词:自然现象名称亲属称谓肢体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相同b古今义异词4古今词义差异(针对古今传承词)①变化幅度:变化大: 涕:古眼泪,现鼻涕。

变化小: 勤:古辛劳与逸对,今勤快与惰相对②变化结果1词义扩大: 睡2词义缩小:汤:古泛指热水开水3词义转移:行李:使者—衣物4感情色彩变化.贿:财物,中性—贬义5词义局部变异:谢:道歉(常用义)感谢(非常用义)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义项1词义: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2义项:一个词所表示意义的分列项目。

单义词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

词义系统:多义词的各义项及各义项之间构成的关系构成词义系统。

词义构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造字时期的意义:鄙本义:边邑。

引申义:本义上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朝:本义早晨→朝见→朝廷→朝代。

类型:近引申、远引申基础义:词众多义项中直接派生出引申义的意义。

朝:早晨→朝见→朝廷→1朝代2朝向3朝拜假借义:因本无其字,用依声托事方法所产生的意义:景:日光(本义)影(假借义)词义引申途径:1延展引申:将原词义中与新事物有相似点的某一特征突出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而派生出的意义:隆:山的高处→一般高→事业兴隆。

2条件引申(社会和自然条件):钱本义农具→货币。

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

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

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古汉语复习重点语句翻译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执掌。

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治戎:治理兵戎之事,指开战。

俘馘:偏义复词,偏义为俘。

馘,聝:取人首级,耳朵以记功。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衅鼓:祭鼓。

即:接受。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纾:减轻人民负担。

惩:止,克制。

宥:原谅。

两释累囚:双方都释放战俘。

累囚:并列见义,俘虏。

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任,受并列见义:承受。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以之,之,代知英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嗣:承继。

宗职:宗子之事。

次:按次序。

偏师:非主力部队。

脩封疆:治理边疆范宣子亲数诸朝。

数:数落,责备。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不腆之田:不多的丰厚的田地。

盖言语漏洩,则职女之由。

职女之由:主要由于你。

职:主。

女之由:由女,之,助词,宾语前置。

诘朝之事:参与朝政之事。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无是翦弃。

蠲:显示。

四岳四方部落首领。

裔胄:后代。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南鄙:南边边远的地方。

嗥:号叫。

秦人窃与郑盟而舍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

舍:安置。

戍:戍守的人。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角:抓住角。

掎:拉住退。

踣:向前扑倒,使倒下。

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相继于时:不断地。

志:意愿。

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官:晋国执政。

阙:失误。

无乃:莫非。

携:携二心,使??生离心,使??叛离。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瞢:忧虑。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辞:道歉。

恺悌:和易近人。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聘:专指国与国之间的邦交访问。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向北二百里,叫做发鸠山,它的上面有许多柘树;有鸟在山上,它的形状像乌鸦,长着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做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这只鸟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做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被淹死了没有回来,就变成了精卫鸟。

常常衔西山上的树枝和小石子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远古的时候,四方极远处撑天的柱子倒塌了,大地九州裂开了,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大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大火蔓延不熄灭,大水浩瀚不消退。

猛兽捕食善良的百姓,猛禽抓走老人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炼了五色石头来补苍天,砍断了大海龟的脚重新立起四方极远处的撑天柱,杀了黑龙拯救中国,积聚了芦灰止息洪水。

苍天补好了,四方的撑天柱端正了,洪水干涸了,中国平定了,猛兽猛禽死了,善良的百姓得以生存。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喜欢背负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它的头把东西背在身上。

背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使是非常疲困也不停下来。

它的背很涩,东西累积因而不散落下来,终于跌倒不能起来。

有人怜悯它,给它去掉背负的东西,但如果能爬行了,又像从前一样抓取东西背着。

它还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到掉在地上摔死。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燕昭王收回燕国后即位,降低身份用贵重的礼物来召集贤能之士,想依靠他们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所以去拜见郭隗(wei三声)先生说:“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齐国凭借我国的动乱而偷袭击破燕国,我十分知道燕国国小力少,不足够报仇。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然而如果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一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

冒昧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郭隗先生对答说:“成就帝业的人把贤士当做老师与之相处,成就王业的国君把他们当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做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国君把他们当做臣相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做奴役相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方法啊。

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三年不能得。

古代汉语注解重点

古代汉语注解重点

古代汉语(下)注解重点·汉代的注解工作主要限于儒家著作·疏: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注疏义疏·传:阐明经义·笺:补充和订正毛传·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作用是注音,有时也可用来说明假借字·毛诗正义包括诗经的注和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汉唐人注解古书,一般着重在训释字句,加注读音方面。

训释字句最常用的办法是释字和串讲·章旨:对全章大意的概述·宋代注解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脱文:简称脱,也叫字,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句读是古人读书时断句用的标点符号。

在一句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合起来就叫句读·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字句必须能讲通内容必须符合情理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外文翻译方面曾提出过信达雅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指译文要通畅明白雅指译文要典雅优美·古汉语今译注意的问题准确的理解原文基础,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尽量可能对译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基本要求),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追求的目标)·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按应用范围来分的·中国的文体按语言形式分为①散文②韵文③骈文·古典散文分为: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编年体最早的作品有春秋左传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以记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自传体裁的产生也与司马迁有关,《太史公自序》为最早的自传体散文说理文:分为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是《论语》,但真正成为论说文的是《墨子》说理文的体裁:①论:是议论,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②说:是说明,以解释为主,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③辩:特点是驳论,驳证一个错误观点或不可信的事实④原: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杂记文:包括笔记文,特色是诗情画意应用文·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古文词类纂: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的总集。

文言文翻译字词总结

文言文翻译字词总结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字词奥而义广。

翻译文言文,实为学习者一大难题。

然欲解此难题,必先熟谙字词,方能触类旁通,游刃有余。

今将文言文中常见之字词,略作总结,以供学者参考。

一、名词1. 人:古之人,指古代之人。

2. 地:地名,如:长安、洛阳。

3. 物:物品,如:刀剑、笔墨。

4. 事:事情,如:战争、祭祀。

二、动词1. 为:做,如:为之奋斗。

2. 行:行走,如:行者无疆。

3. 言:说,如:言辞。

4. 治:治理,如:治国安邦。

三、形容词1. 仁:仁爱,如:仁者见之。

2. 善:善良,如:善行。

3. 美:美好,如:美景。

4. 丑:丑陋,如:丑恶。

四、副词1. 即:就是,如:即此。

2. 且:并且,如:且行且珍惜。

3. 虽:虽然,如:虽远必至。

4. 故:所以,如:故有此言。

五、连词1. 而:并且,如:然而。

2. 则:那么,如:则知其善。

3. 故:因此,如:故得胜。

4. 然:然而,如:然则。

六、介词1. 于:在,如:于斯为盛。

2. 以:用,如:以文会友。

3. 为:作为,如:为之笑。

4. 于:比,如:于今为盛。

七、助词1. 的:结构助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了:语气助词,如:此事了矣。

3. 呀:语气助词,如:好呀,吾将往矣。

4. 吧:语气助词,如:此言甚是,吾以为然。

八、数词1. 一:一个,如:一叶扁舟。

2. 二:两个,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 三:三个,如:三人行,必有我师。

4. 四:四个,如:四时更替。

九、量词1. 个:一个,如:一个苹果。

2. 个:一些,如:一些事情。

3. 些:一些,如:一些话。

4. 些:一点,如:一点道理。

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之字词总结,实则繁多。

学者宜在阅读过程中,多加积累,方能熟谙字词,翻译文言文游刃有余。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一)《左传》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译: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译:国都的城墙‎超过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译:不久太叔使‎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译:太叔修葺城‎墙聚集百姓‎,制造铠甲和‎兵器,备好步兵和‎兵车,即将袭击郑‎国。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

译文:古指有品德‎修養的人。

这里是作者‎的假托,是《左传》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译:齐国的诸侯‎率领各国军‎队侵袭了蔡‎国。

師進,次於陘。

译:军队行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译:您若是用武‎力强攻,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即使我们人‎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啊!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虞公说:”我把食物献‎给神明,祭品丰盛清‎洁,神明一定会‎保佑我.”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译:假如晋国消‎灭了虞国,用黍稷向神‎敬献来使德‎明,神难道会不‎食所祭之物‎吗?師還,館于虞。

译:从京师回来‎后,住在虞国.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以南.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译: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为邻(晋)国增加土地‎呢?邻(晋)国的国土扩‎大了,您的却缩小‎了.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译:假如(舍弃)不灭掉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为其供应馆‎舍资粮等不‎足,对您而言也‎没有害处.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译:削弱秦国的‎力量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以亂易整,不武。

译:用无秩序代‎替有秩序,用攻晋代替‎秦晋友好,这是不明智‎不道德的.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译: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到过的事.其南陵,夏后之墓也‎;译:南陵是夏君‎主皋的陵墓‎.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文言文考点知识翻译

文言文考点知识翻译

文言文,古之文学,载道传情,韵味悠长。

今人学习文言文,不仅为领略古人之智慧,亦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以下就文言文考点知识翻译,略述一二。

一、字词翻译1. 基本字词翻译文言文中,许多字词具有多义性,需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翻译。

如:“故”字,可译为“因此”、“所以”、“原来”等。

翻译时,需注意字词的活用现象,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中的“避”,意为“躲避”,因“臣死”一词暗示“死”不可避,故“避”在此处活用为“躲避”。

2. 常用词组翻译文言文中,许多词组具有固定搭配,翻译时需注意。

如:“以……为”表示“把……当作”,“如……何”表示“对……怎么办”。

如:“以百姓心为心”译为“把百姓的心意当作自己的心意”。

二、句子翻译1. 基本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翻译时需遵循句意,注意句子成分。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特殊句式翻译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丰富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其结构特点。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宾语前置句,译为“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判断句,译为“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 理解文意阅读文言文时,需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如:“《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把握文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2. 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文言文时,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如:“《孟子》中,孟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表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3. 体会文章语言文言文语言精炼,富有韵味。

阅读文言文时,需体会文章语言,感受其美感。

如:“《离骚》中,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掌握字词翻译、句子翻译和文言文阅读理解等考点知识。

通过不断积累和练习,提高文言文水平,领略古人之智慧,丰富自身文化底蕴。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一、名词1. 郡:一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 县:一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3. 君:君主,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4. 臣:臣子,古代对官员或臣属的尊称。

二、动词1. 行:行走,进行。

2. 谋:谋划,计划。

3. 遣:派遣,发送。

4. 求:请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良,有德行。

2. 美:美好,美丽。

3. 勇:勇敢,有胆识。

4. 善:善于,擅长。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乃:就是,表示肯定。

3. 犹:还,仍然。

4. 乃:才,表示时间。

五、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以:因为,由于。

4. 则:那么,就。

六、代词1. 吾:我。

2. 君:你。

3. 其:他,她,它。

4. 是:这,那个。

七、助词1. 于:在。

2. 以:用,把。

3. 而:表转折,却。

4. 焉:在那里。

八、语气词1. 呀:表示感叹。

2. 呢:表示疑问。

3. 呢:表示肯定。

4. 呢:表示疑问。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中常见句子及其翻译:1.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君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皇帝的军队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了,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回家?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重点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汉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多加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游刃有余。

文言文翻译常考重点词

文言文翻译常考重点词

一、名词1. 名词活用例:孟子见梁惠王。

译:孟子拜访梁惠王。

解释: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拜访。

2. 名词作状语例:鸡鸣而作。

译:鸡鸣就起床。

解释:名词作状语,表示起床的时间。

3. 名词的省略例: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译:老师讲解,教他们读书并学习句子。

解释:名词省略,应为“书”和“句读”。

二、动词1. 动词的使动用法例:沛公引兵击破之。

译:刘邦带领军队打败了他们。

解释: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某人做某事。

2. 动词的意动用法例:吾欲与汝偕老。

译:我想和你一起白头偕老。

解释:动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某人做某事。

3. 动词的为动用法例:吾将自以为戒。

译:我要以自己为戒。

解释:动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以某人为榜样。

三、形容词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愿为市鞍马。

译:愿意买来马鞍和马匹。

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某物变得怎样。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有这样的势力,却被秦国的人威逼。

解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某物怎样。

四、数词1. 数词的活用例:吾欲之南海,何如?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解释: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去某地。

2. 数词的省略例: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译:老师讲解,教他们读书并学习句子。

解释:数词省略,应为“一”和“其”。

五、副词1. 副词的活用例:子路率尔而对曰。

译:子路立刻回答道。

解释:副词的活用,表示立刻、马上。

2. 副词的省略例: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译:老师讲解,教他们读书并学习句子。

解释:副词省略,应为“而”和“其”。

总之,文言文翻译中的重点词有很多,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和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掌握重点词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为应对文言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齐桓公伐楚》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就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而言,也没什么害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秦,将焉取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蹇叔哭师》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晋灵公不君》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齐晋鞌之战》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乃免之。

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

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楚归晋知罃》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

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

《祁奚荐贤》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谓矣。

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

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

”说的就是祁奚了。

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

《子产不毁乡校》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流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

《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鲁仲连义不帝秦》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

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

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

”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

”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新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

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对老年人,使他们安稳,对平辈的人,使他们能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我。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译: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译:国都的城墙超过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译:不久太叔使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译:太叔修葺城墙聚集百姓,制造铠甲和兵器,备好步兵和兵车,即将袭击郑国。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

译文:古指有品德修養的人。

这里是作者的假托,是《左传》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齐桓公伐楚》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译:齐国的诸侯率领各国军队侵袭了蔡国。

師進,次於陘。

译:军队行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译:您若是用武力强攻,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即使我们人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啊!《宫之奇谏假道》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译:虞公说:”我把食物献给神明,祭品丰盛清洁,神明一定会保佑我.”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译:假如晋国消灭了虞国,用黍稷向神敬献来使德明,神难道会不食所祭之物吗?《烛之武退秦师》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以南.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译: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为邻(晋)国增加土地呢?邻(晋)国的国土扩大了,您的却缩小了.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译:假如(舍弃)不灭掉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为其供应馆舍资粮等不足,对您而言也没有害处.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译:削弱秦国的力量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蹇叔哭师》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译: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到过的事.其南陵,夏后之墓也;译:南陵是夏君主皋的陵墓.《晋灵公不君》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译:(赵盾)将要直言劝谏,士季说:劝谏却不被接受,那么没有谁能在您之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