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是以考查阅读能力为目标的,它包括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近两年,考查形象思维的思想在命题中进一步得到明确,因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
文学作品一般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们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就是根据体裁、内容、篇幅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着眼点和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和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以散文为主。散文这种文体选材范围广,时空限制少,语言形式自由,表达手段多样,但根据其表达的内容及采用的方式,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说理性散文三种。
我们来看对不同类型散文在阅读时的具体要求。
抒情类散文是备受高考青睐的一种类型,如高考试题中《世间最美的坟墓》《门》《青菜》《报秋》《长城》等。这类散文又分为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两类。这类文章阅读首先要把握抒情主体(抒情对象),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抒情主体是坟墓,《长城》的抒情主体是长城,《报秋》的抒情主体是玉簪花;其次体会“物”或“景”的特点,一般来讲,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在写景或物的特点,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墓地的特点是朴素,玉簪花的特点是“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对这类散文一定用心寻找“景”或“物”的特点,因为,它们是情的寄托;再次要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凄婉、悲凉还是高亢、壮烈,同景和物的特点紧密相联,《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作者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尊敬,《长城》的作者告诉我们,中国是有希望的,这个国家一定会成功;另外,还要体会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注意理解文章在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渲染、烘托、对比)、材料安排(主次、详略)、行文结构(承上启下、启承转合、衔接)、修辞方法等方面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在具体阅读中,看文章段落是直接还是间接与文章中心挂钩,如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作者写到莎士比亚墓,《报秋》中,玉簪花开了,还写到死不了花,《青菜》中提到狗尾巴草,这些内容,不是对比,就是衬托,都是为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叙事类散文包括小小说,如2001年北京春季题中的《黄土》,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首先抓住主要的人和事,从中体会人物的主要性格及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其次还要体会其刻画人物的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如《黄土》这篇文章写了父亲生前几个片断,表现了父亲勤劳、节俭、善良及精神上的贫困,在这里,父亲就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议论性的散文包括哲理散文,如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谈生命》,阅读这类散文,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价值,如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告诉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应该是感谢生命,无论是在快乐中还是在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读这类文章,需要破译题目,题目清楚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如阅读全国高考试题《贝多芬之谜》,理解“谜”到底是什么?哪些人认为这是谜?2003年文学作品阅读题(北京),其文本节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的《夜雨诗意》。《夜雨诗意》共四部分,这里选用的是第四部分。读一篇文章,首先看题目。题目引领我们做这样的思考,夜雨中的诗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感受夜雨中的诗意?
在题目的统摄下,看看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
第1段引出话题夜雨诗意。
第2、3、4段具体描述夜雨中的诗意。一种是美国教授迷恋的轻松潇洒的诗意(2、3段),一种是作者的理解:“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4段)“艰难”这个词在首尾出现,互相照应,成为本段的核心词。
第5段是对“夜雨诗意”的深化,探讨“夜雨诗意”给人的启发——在人与自然的对峙中发现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类的生命价值。作者在此先提出了两种美——“愉悦美”与“悲剧美”,作者所推崇的正是后者,段末,作者亮出自己的观点——现代是“人类原始创造力的发展”,这是“诗意”的最高显现。
第6段作者提出,现代人在品味着夜雨的“苦涩”,“踩着泥泞”走向未来。未来,也是和艰难相伴随的,首尾呼应,收束全文。这样,文章的布局安排完整、和谐。
下面选几段现代文共同探究一下阅读的具体方法:
由此可见,解答时的具体方法包括:
1. 从文章中直接找答案
做现代文阅读题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地是从文章中直接找答案。这主要是针对前一两个题而谈。从文章中找答案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抽取原文的句子,一种是抽取原文中的词语,稍加增删。
2. 根据语境把握言外之意
语言是丰富的,有很多言外之意,这主要是针对理解句子的含义题类而言。这就要求我们有语境意识,从语句所处的语境中分析、辨识、挖掘、提炼,才能理解句子的内涵。
3. 通观全篇去分析理解
现代文阅读从全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特点、主题精神的归结上命题,一般面向全篇的,放在后两题,特别是多选题上。
【模拟试题】
一. 叙事类散文:
藏羚羊跪拜
王宗仁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逻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一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卖来的钱,除自己消费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去拉萨朝觐要走一条布满艰险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瞅见对面两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他丝毫没有犹豫,转身拿来杈子枪。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