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如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缺乏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难以体会古人的智慧;
3.对比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把握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容易产生误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梳理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为学生理解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奠定基础。
2.分析各学派代表人物:以PPT形式展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各学派的差异。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核心观念。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多拓展阅读资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以下设计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思考。
2.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古代智者的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何启示?”让学生发表观点,激发学生探讨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3.视频展示:播放与诸子百家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代哲学的魅力,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讲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讲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教学讲义(教师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程朱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1、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早期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②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一^出百家、独尊儒术二③H旬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

④新儒学: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儒学主体地位。

⑤早期启蒙思想: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评价:①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文化瑰宝;②应持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汲其精华;即批判地继承或扬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导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把握三点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壬”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①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

②代表:老子、孔孟、墨子、韩非子等。

3、影响:①奠定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把握三点1、孔子:①核心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②教育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著名主张。

2、孟子:①继承仁”,并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

3、荀子:①主张仁义”和主道”;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提出入之性恶”的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把握三点1、道家老子:①朴素辩证法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3说课稿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3说课稿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基本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思考;
3.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4.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国际视野。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批注、展示学生作品,提高课堂互动性;
4.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小测: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时间线索,中间为主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学生从时间、事件、评价三个维度理解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 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8页。
优选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 件
第二页,共38页。
你知道吗?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充 满着变革气息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 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们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形 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 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 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 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 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 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 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_____说:我仁;孟子说:我义;_____说:我无为;______ 说:我逍遥;_____说:把他们全抓了。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 自我觉悟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加强节约宣传,身体力行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学以致用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 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个球!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 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精品说课稿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课题是《百家争鸣》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等方面加以讲述。

一、教材地位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从史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频相关的角色扮演,动手写人物碑文和寓言成语故事的讲解令生感知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

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重难点为。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必修3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相关内容。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册教材的结构安排。

人教版必修3主要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课,每课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第一单元: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中,我们会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变革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法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我们会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在这一单元,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以及佛教的传入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将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多重因素。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本单元将重点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文化开放。

我们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和动画,来展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单元:宋元明清的制度创新与文化成就这一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如科举制度的完善,以及文学、艺术和科技的辉煌成就。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的中外交流与冲突在最后一个单元,我们将重点讲述明清时期的中外交流和冲突,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

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子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A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孟子:A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B“君轻民贵”的思想。

荀子:A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B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朱熹:理比气更根本,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A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黄宗羲:A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必修三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

为了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我们不妨自己准备一个知识框架,全面复习所学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研究论文,要求结合历史潮流进行分析。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原则。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事件背景、事件过程和事件影响。首先,在事件背景部分,板书将列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如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等。其次,在事件过程部分,板书将简洁地描述各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关键节点。最后,在事件影响部分,板书将总结各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推动现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解放等。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有所了解。他们还应具备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能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理解不够,难以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如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过于片面等。
1.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同时,我还将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理论依据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依据是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1.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
3.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促使他们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模拟辩论或对话,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加深对各种思想的理解。
3.知识竞赛:设置关于百家争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理论依据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协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对部分诸子百家思想的了解。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百家争鸣时期背景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2.对各学派思想内涵的把握存在困难,容易混淆;3.缺乏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以理解古代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学习动机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百家争鸣》。这一课程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元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位于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模块的起点,为后续学习诸子百家以及其他时期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说课稿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说课稿1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等方面较为感兴趣,但对理论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各异,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
主要知识点包括:汉代儒学的发展背景、董仲舒的新儒学、东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汉代儒学的特点及其影响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汉代儒学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汉代儒学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掌握汉代儒学的核心思想,如“天人感应”、“大一统”等;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及其影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脉络的关键,也是评价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
2.教学难点:董仲舒的新儒学及其对汉代政治、文化的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董仲舒的新儒学是汉代儒学的核心内容,涉及诸多抽象概念,如“天人感应”、“大一统”等,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汉代政治、文化紧密相连,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才能深入理解。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3.课堂小游戏:设计“汉代儒学知识问答”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必修三知识梳理解读课件

必修三知识梳理解读课件
掌握基本概念和定义, 如数学公式、定理、物
理定律等。
知识点2
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如化学反应原理、生物
细胞结构等。
知识点3
了解基本应用场景,如 物理现象、化学实验等

知识点4
掌握基本计算和推理能 力,如代数运算、几何
证明等。
基础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01
02
03
04
应用领域1
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 解决,如数学建模、物理实验
必修三涉及的历史知识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三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主要内容
必修三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三个 部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内容。
结构安排
必修三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 的发展脉络进行编排,注重历史 事件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3
不等式证明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知不等式进行推导和证明 。
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提升
综合运用一
抽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结合
结合点一
抽象函数与导数的结合,研究函 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结合点二
抽象函数与不等式的结合,研究 函数的取值范围和最值。
应用二
利用极值和最值进行经济分析和 决策。
应用一
利用极值和最值求解实际问题中 的最优解。
必修三知识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必修三知识在未 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详细描述
在数学方面,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统计和数 据分析等应用将更加普遍。在物理方面,新能源、新材 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物理知识的支撑。在化学方面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更加重要,化学知识 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物方 面,随着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知识将在医 学、农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二、书法与绘画艺术1、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2、绘画:(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4、唐诗: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

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吏”“三别”)5、宋词: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苏东坡,辛弃疾。

6、元曲:7、明清小说: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受林则徐委托,据《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①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维新思想的影响:①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②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阵地:《新青年》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思想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对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④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三、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①开始传入: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系统介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意义:①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与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P课文第58=59页)内容: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评价:①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P课文第60页)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P课文第62-65页)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3、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邓小平理论1、形成与发展:①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国十五大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历史意义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形成过程:(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4、历史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重大成就如下:——(P课文第84-86页)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P课文第74页)(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2)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