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几何辅助线专题练习新选

合集下载

八上几何辅助线专题讲解和练习

八上几何辅助线专题讲解和练习

八上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连结已知点补完整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5)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

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辅助线构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即为对称轴。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辅助线构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6)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当出现30,45,60,135,150度特殊角时可添加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利用45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1:√2;30度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2:√3进行证明二、基本图形的辅助线的画法1.三角形问题添加辅助线方法方法1:倍长中线法。

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2:含有平分线的题目,常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题中的条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八年级上册几何辅助线专题讲解和练习

八年级上册几何辅助线专题讲解和练习

八上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连结已知点补完整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5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辅助线构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即为对称轴;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辅助线构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6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当出现30,45,60,135,150度特殊角时可添加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利用45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1:√2;30度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2:√3进行证明二、基本图形的辅助线的画法1.三角形问题添加辅助线方法方法1:倍长中线法;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2:含有平分线的题目,常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题中的条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方法3:结论是两线段相等的题目常画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或利用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转换;方法4:结论是一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这类题目,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进行转换,所谓截长法就是把第三条线段分成两部分,证其中的一部分等于第一条线段,而另一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2.平行四边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的两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都具有某些相同性质,所以在添辅助线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目的都是造就线段的平行、垂直,构成三角形的全等、相似,把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处理,其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举例简解如下:1连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2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3连接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线段平行或中位线4连接顶点与对边上一点的线段或延长这条线段,构造三角形相似或等积三角形;5过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三、作辅助线的方法一:中点、中位线,延线,平行线;如遇条件中有中点,中线、中位线等,那么过中点,延长中线或中位线作辅助线,使延长的某一段等于中线或中位线;另一种辅助线是过中点作已知边或线段的平行线,以达到应用某个定理或造成全等的目的;二:垂线、角平分线,翻转全等连;如遇条件中,有垂线或角的平分线,可以把图形按轴对称的方法,并借助其他条件,而旋转180度,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就会应运而生;其对称轴往往是垂线或角的平分线;三:边边若相等,旋转做实验;如遇条件中有多边形的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有时边角互相配合,然后把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仍会应运而生;其对称中心,因题而异,有时没有中心;故可分“有心”和“无心”旋转两种;四:面积找底高,多边变三边;如遇求面积,在条件和结论中出现线段的平方、乘积,仍可视为求面积,往往作底或高为辅助线,而两三角形的等底或等高是思考的关键;如遇多边形,想法割补成三角形;反之,亦成立;另外,我国明清数学家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其辅助线的做法,即“割补”有二百多种,大多数为“面积找底高,多边变三边”;四、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一、在证明三角形中多条线段的不等量关系时,若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例1:已知如图1-1: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 +AC >BD +DE +CE.证明:法一将DE 两边延长分别交AB 、AC 于M 、N,在△AMN 中,AM +AN > MD +DE +NE;1 在△BDM 中,MB +MD >BD ; 2 在△CEN 中,CN +NE >CE ; 3 由1+2+3得:AM +AN +MB +MD +CN +NE >MD +DE +NE +BD +CE ∴AB +AC >BD +DE +EC法二:如图1-2, 延长BD 交 AC 于F,延长CE 交BF 于G,在△ABF 和△GFC 和△GDE 中有:AB +AF > BD +DG +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 +FC >GE +CE 同上………………………………2 DG +GE >DE 同上……………………………………3 由1+2+3得:AB +AF +GF +FC +DG +GE >BD +DG +GF +GE +CE +DE ∴AB +AC >BD +DE +EC;二、在证明三角形中某些角的不等量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BDC >∠BAC;BDC 与∠BAC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 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 处于在内角的位置;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点E,这时∠BDC 是△EDC 的外角,A BCDEN M 11-图ABCDEF G21-图AD E G∴∠BDC >∠DEC,同理∠DEC >∠BAC,∴∠BDC >∠BAC 证法二:连接AD,并延长交BC 于F ∵∠BDF 是△ABD 的外角∴∠BDF >∠BAD,同理,∠CDF >∠CAD ∴∠BDF +∠CDF >∠BAD +∠CAD 即:∠BDC >∠BAC;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三、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例如:如图3-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分析:要证BE +CF >EF ,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在DA 上截取DN =DB,连接NE,NF,则DN =DC, 在△DBE 和△DNE 中:∵⎪⎩⎪⎨⎧=∠=∠=)()(21)(公共边已知辅助线的作法ED ED DB DN ∴△DBE ≌△DNE SAS∴BE =N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得:CF =NF在△EFN 中EN +FN >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元素相等;四、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4-1: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证明:延长ED 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 和△CDM 中,AB CD E FN13-图1234ACE F1234∵⎪⎩⎪⎨⎧=∠=∠=)()(1)(辅助线的作法对顶角相等中点的定义MD ED CDM CD BD ∴△BDE ≌△CDM SAS又∵∠1=∠2,∠3=∠4 已知 ∠1+∠2+∠3+∠4=180°平角的定义 ∴∠3+∠2=90°,即:∠EDF =90° ∴∠FDM =∠EDF =90° 在△EDF 和△MDF 中∵⎪⎩⎪⎨⎧=∠=∠=)()()(公共边已证辅助线的作法DF DF FDM EDF MD ED∴△EDF ≌△MDF SAS∴EF =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CMF 中,CF +CM >M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注:上题也可加倍FD,证法同上;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五、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5-1: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分析:要证AB +AC >2AD,由图想到: AB +BD >AD,AC +CD >AD,所以有AB +AC + BD +CD >AD +AD =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 +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 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证明:延长AD 至E,使DE=AD,连接BE,则AE =2AD ∵AD 为△ABC 的中线 已知 ∴BD =CD 中线定义 在△ACD 和△EBD 中⎪⎩⎪⎨⎧=∠=∠=)()()(辅助线的作法对顶角相等已证ED AD EDB ADC CD BD∴△ACD ≌△EBD SAS∴BE =C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ABE 中有:AB +BE >AE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BCDE15-图AEF∴AB +AC >2AD;练习:已知△ABC,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边、AC 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5-2, 求证EF =2AD;六、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 中,AB >AC,∠1=∠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分析:要证:AB -AC >PB -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是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 -AC,故可在AB 上截取AN 等于AC,得AB -AC =BN, 再连接PN,则PC =PN,又在△PNB 中,PB -PN <BN,即:AB -AC >PB -PC;证明: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 =AC 连接PN , 在△APN 和△APC 中∵⎪⎩⎪⎨⎧=∠=∠=)()(21)(公共边已知辅助线的作法AP AP AC AN ∴△APN ≌△APC SAS∴PC =PN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BPN 中,有 PB -PN <BN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BP -PC <AB -AC证明:补短法 延长AC 至M,使AM =AB,连接PM, 在△ABP 和△AMP 中∵ ⎪⎩⎪⎨⎧=∠=∠=)()(21)(公共边已知辅助线的作法AP AP AM AB∴△ABP ≌△AMP SAS∴PB =P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又∵在△PCM 中有:CM >PM -PC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 -AC >PB -PC;七、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如:如图7-1:已知AC =BD,AD ⊥AC 于A ,BC ⊥BD 于B, 求证:AD =BCA BCDNMP 16-图12分析:欲证 AD =BC,先证分别含有AD,BC 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 与△BCD,△AOD 与△BOC,△ABD 与△BAC,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证明:分别延长DA,CB,它们的延长交于E 点, ∵AD ⊥AC BC ⊥BD 已知 ∴∠CAE =∠DBE =90° 垂直的定义 在△DBE 与△CAE 中∵⎪⎩⎪⎨⎧=∠=∠∠=∠)()()(已知已证公共角AC BD CAE DBE E E∴△DBE ≌△CAE AAS∴ED =EC EB =E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D -EA =EC -EB 即:AD =BC;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八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例如:如图8-1:AB ∥CD,AD ∥BC 求证:AB=CD;分析:图为四边形,我们只学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证明:连接AC 或BD∵AB ∥CD AD ∥BC 已知∴∠1=∠2,∠3=∠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C 与△CDA 中∵ ⎪⎩⎪⎨⎧∠=∠=∠=∠)(43)()(21已证公共边已证CA AC∴△ABC ≌△CDA ASA∴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九、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例如:如图9-1:在Rt △ABC 中,AB =AC,∠BAC =90°,∠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BD =2CE分析:要证BD =2CE,想到要构造线段2CE,同时CE 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证明:分别延长BA,CE 交于点F; ∵BE ⊥CF 已知DAEFA BCD 18-图1234ABCDE17-图O∴∠BEF =∠BEC =90° 垂直的定义 在△BEF 与△BEC 中,∵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BEF ≌△BECASA ∴CE=FE=21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 ⊥CF 已知∴∠BAC =∠CAF =90° ∠1+∠BDA =90°∠1+∠BFC =90° ∴∠BDA =∠BFC 在△ABD 与△ACF 中⎪⎩⎪⎨⎧∠=∠∠=∠)()()(已知=已证已证AC AB BFC BDA CAF BAC∴△ABD ≌△ACF AAS ∴BD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 =2CE十、连接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已知:如图10-1;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DC,AC =BD,求证:∠A =∠D; 分析:要证∠A =∠D,可证它们所在的三角形△ABO 和△DCO 全等,而只有AB =DC 和对顶角两个条件,差一个条件,,难以证其全等,只有另寻其它的三角形全等,由AB =DC,AC =BD,若连接BC,则△ABC 和△DCB 全等,所以,证得∠A =∠D;证明:连接BC,在△ABC 和△DCB 中 ∵ ⎪⎩⎪⎨⎧===)()()(公共边已知已知CB BC DB AC DC AB∴△ABC ≌△DCB SSS∴∠A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十一、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例如:如图11-1:AB =DC,∠A =∠D 求证:∠ABC =∠DCB;分析:由AB =DC,∠A =∠D,想到如取AD 的中点N,连接NB,NC,再由SAS 公理有△ABN ≌△DCN,故BN =CN,∠ABN =∠DCN;下面只需证∠NBC =∠NCB,再取BC 的中点M,连接MN,则由SSS 公理有△NBM ≌△NCM,所以∠NBC =∠NCB;问题得证;证明:取AD,BC 的中点N 、M,连接NB,NM,NC;则AN=DN,BM=CM,在△ABN 和△DCN 中DCBA110-图ODAN∵ ⎪⎩⎪⎨⎧=∠=∠=)()()(已知已知辅助线的作法DC AB D A DN AN ∴△ABN ≌△DCN SAS∴∠ABN =∠DCN NB =N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 在△NBM 与△NCM 中∵⎪⎩⎪⎨⎧)()()(公共边=辅助线的作法=已证=NM NM CM BM NC NB∴△NMB ≌△NCM,SSS ∴∠NBC =∠N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NBC +∠ABN =∠NCB +∠DCN 即∠ABC =∠DCB;五、巧求三角形中线段的比值例1. 如图1,在△ABC中,BD:DC=1:3,AE:ED=2:3,求AF:FC;解:过点D作DG如图2,BC=CD,AF=FC,求EF:FD解:过点C作CG如图3,BD:DC=1:3,AE:EB=2:3,求AF:FD;解:过点B作BG如图4,BD:DC=1:3,AF=FD,求EF:FC;解:过点D作DG如图5,BD=DC,AE:ED=1:5,求AF:FB;2. 如图6,AD:DB=1:3,AE:EC=3:1,求BF:FC;答案:1、1:10; 2. 9:1六、辅助线总结一、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与角有关的辅助线一、截取构全等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上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相关的几何规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大胆地去猜想,按一定的规律去尝试;下面就几何中常见的定理所涉及到的辅助线作以介绍;如图1-1,∠AOC=∠BOC,如取OE=OF,并连接DE 、DF,则有△OED ≌△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如图1-2,ABAC;3.已知:如图2-5, ∠BAC=∠CAD,AB>AD,CE ⊥AB,AE=21AB+AD.求证:∠D+∠B=180 ;4.已知:如图2-6,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F 为BC上的点,∠FAE=∠DAE;求证:AF=AD+CF;图1-1BDBC已知:如图2-7,在Rt △ABC 中,∠ACB=90 ,CD ⊥AB,垂足为D,AE 平分∠CAB 交CD 于F,过F 作FH 21证:BD=2CE;分析: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可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近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例3.已知:如图3-3在△ABC 中,AD 、AE 分别∠BAC 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 作BFAD,交AD 的延长线于F,于M;求证:AM=ME;分析:由AD 、AE 是∠BAC AF,从而BF2121图4-2图4-1ABBG已知,如图,∠C=2∠A,AC=2BC;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AB=2AC,∠1=∠2,DA=DB,求证:DC ⊥ACCABA 图2-6ECD图3-2CE3.已知CE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60°,求证:AC=AE+CD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90°,AB=AC,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C=AB+AD二、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遇到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一般方法是截长补短法: 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对于证明有关线段和差的不等式,通常会联系到三角形中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可想办法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廷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已知如图1-1: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 证明:法一将DE 两边延长分别交AB 、AC 于M 、N, 在△AMN 中,AM+AN>MD+DE+NE;1 在△BDM 中,MB+MD>BD ;2 在△CEN 中,CN+NE>CE ;3 由1+2+3得:AM+AN+MB+MD+CN+NE>MD+DE+NE+BD+CE ∴AB+AC>BD+DE+ECA BC D AEB D CABCD EN M 11-图AF法二:图1-2延长BD 交AC 于F,廷长CE 交BF 于G,在△ABF 和△GFC 和△GDE 中有: AB+AF>BD+DG+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FC>GE+CE 同上2 DG+GE>DE 同上3 由1+2+3得:AB+AF+GF+FC+DG+GE>BD+DG+GF+GE+CE+DE ∴AB+AC>BD+DE+EC;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BDC 与∠BAC 不在同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 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 处于在内角的位置;证法一:延长BD 交AC 于点E,这时∠BDC 是△EDC 的外角, ∴∠BDC>∠DEC,同理∠DEC>∠BAC,∴∠BDC>∠BAC 证法二:连接AD,并廷长交BC 于F,这时∠BDF 是△ABD 的 外角,∴∠BDF>∠BAD,同理,∠CDF>∠CAD,∴∠BDF+ ∠CDF>∠BAD+∠CAD,即:∠BDC>∠BAC;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例如:如图3-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BE+CF>EF,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 移到同个三角形中;证明:在DN 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 在△DBE 和△NDE 中: DN=DB 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ED=ED 公共边AB CD E F G12-图ABCD E FN13-图1234∴△DBE ≌△NDESAS∴BE=N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得:CF=NF在△EFN 中EN+FN>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性质得到相等元素;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 中,AB>AC,∠1=∠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要证:AB-AC>PB-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AC,故可在AB 上截取AN 等于AC,得AB-AC=BN,再连接PN,则PC=PN,又在△PNB 中,PB-PN<BN,即:AB-AC>PB-PC;证明: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N=AC 连接PN,在△APN 和△APC 中 AN=AC 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AP=AP 公共边∴△APN ≌△APCSAS,∴PC=PN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BPN 中,有PB-PN<BN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P-PC<AB-AC 证明:补短法延长AC 至M,使AM=AB,连接PM,在△ABP 和△AMP 中ABCDNMP 16 图12AB=AM 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AP=AP 公共边 ∴△ABP ≌△AMPSAS∴PB=P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又∵在△PCM 中有:CM>PM-PC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AC>PB-PC;例1.如图,AC 平分∠BAD,CE ⊥AB,且∠B+∠D=180°,求证:AE=AD+BE;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CE ⊥AB 于E,AD+AB=2AE,求证:∠ADC+∠B=180º例3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A=108°,BD 平分∠ABC;求证:BC=AB+DC;例4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90°,AD 是∠CAB 的平分线,DM ⊥AB 于M,且AM=MB;求证:CD=21DB;1.如图,AB ∥CD,AE 、DE 分别平分∠BAD 各∠ADE,求证:AD=AB+CD;DECB AE BCDCM BDCA2.如图,△ABC 中,∠BAC=90°,AB=AC,AE 是过A 的一条直线,且B,C 在AE 的异侧,BD ⊥AE 于D,CE ⊥AE 于E;求证:BD=DE+CE三、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即如图1,AD 是ΔABC 的中线,则S ΔABD =S ΔACD =S ΔABC 因为ΔABD 与ΔACD 是等底同高的;例1.如图2,ΔABC 中,AD 是中线,延长AD 到E,使DE=AD,DF 是ΔDCE 的中线;已知ΔABC 的面积为2,求:ΔCDF 的面积;解:因为AD 是ΔABC 的中线,所以S ΔACD =S ΔABC =×2=1,又因CD 是ΔACE 的中线,故S ΔCDE =S ΔACD =1,因DF 是ΔCDE 的中线,所以S ΔCDF =S ΔCDE =×1=;∴ΔCDF 的面积为;二由中点应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ED CB A例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证明:连结BD,并取BD的中点为M,连结ME、MF,∵ME是ΔBCD的中位线,∴ME CD,∴∠MEF=∠CHE,∵MF是ΔABD的中位线,∴MF AB,∴∠MFE=∠BGE,∵AB=CD,∴ME=MF,∴∠MEF=∠MFE,从而∠BGE=∠CHE;三由中线应想到延长中线例3.图4,已知Δ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解:延长AD到E,使DE=AD,则AE=2AD=2×2=4;在ΔACD和ΔEBD中,∵AD=ED,∠ADC=∠EDB,CD=BD,∴ΔACD≌ΔEBD,∴AC=BE,从而BE=AC=3;在ΔABE中,因AE2+BE2=42+32=25=AB2,故∠E=90°,∴BD===,故BC=2BD=2;例4.如图5,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仿例3可证:ΔBED≌ΔCAD,故EB=AC,∠E=∠2,又∠1=∠2,∴∠1=∠E,∴AB=EB,从而AB=AC,即ΔABC是等腰三角形;D CB A EDF CBA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例5.如图6,已知梯形ABCD 中,AB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3: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DCB A中考应用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 并说明理由.14-图A B CD EFM1234A BCDE 15-图DMCE AB BA D C86B E CDA ABCD EF25-图 AB DC EFDAEDCBAP Q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AD 平分BAC ∠,且AD=BD,求证:CD ⊥AC2:如图,AC ∥BD,EA,EB 分别平分∠CAB,∠DBA,CD 过点E,求证;AB =AC+BD3:如图,已知在ABC内,060BAC ∠=,040C ∠=,P,Q 分别在BC,CA 上,并且AP,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BD 平分ABC ∠,求证:0180=∠+∠C ACDBAP 21DCBA5:如图在△ABC 中,AB >AC,∠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 >PB-PC中考应用 08海淀一模三、平移变换为△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MN ⊥AD 于为MN 上一点,△ABC 周长记为AP ,△EBC 周长记为BP .求证BP >AP .2:如图,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D 、E,且BD=CE,求证:AB+AC>AD+AE.ED CB A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CBAFED CBA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求证:OE=OD2:06郑州市中考题如图,△ABC 中,AD ∠BAC,DG ⊥BC 且平分BC,DE ⊥AB 于E,DF ⊥AC 于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AC=b ,求AE 、BE 的长.中考应用06北京中考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五、旋转1: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DF=EF,求∠EAF 的度数.2:D 为等腰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DM ⊥DN,DM,DN 分别交BC,CA 于点E,F;当MDN ∠绕点D 转动时,求证DE=DF; 若AB=2,求四边形DECF 的面积;EDGFCBA第23题OPAMN EB CD FACEFBD图图图3.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0120BDC ∠=,以D 为顶点做一个0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 于点M,交AC 于点N,连接MN,则AMN ∆的周长为 ;BCNM中考应用 07佳木斯已知四边形ABCD中,AB AD ⊥,BC CD ⊥,AB BC =,120ABC =∠,60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如图1,易证AE CF E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 CF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西城09年一模已知2,PB=4,以AB 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 及PD 的长;2当∠APB 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 的最大值,及相应∠APB 的大小.图1A BC D E FMN 图2 A BC D E FMN 图3ABC D EF M N。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篇(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篇(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复习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 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例 2. 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o。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

求证:AE CF =。

例4. 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B CD =。

例5. 如图,,AP CP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例6.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

例7. 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D. 斜边相等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 A. 3AB =,4BC =,8CA =B. 4AB =,3BC =,30A ∠=oC. 60C ∠=o ,45B ∠=o ,4AB =D. 90C ∠=o ,6AB =3. 如图,已知12∠=∠,AC 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B AE =;②BC ED =;③C D ∠=∠;④B E ∠=∠。

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4. 如图,已知AB CD =,BC AD =,23B ∠=o ,则D ∠等于( )A. 67oB. 46oC. 23o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5. 如图,在ABC ∆中,90C ∠=o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且:2:3CD AD =,10AC 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cm ;6.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大小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7.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BC AC 上,且BM CN =,AM 与BN 交于Q 点。

八年级几何辅助线专题训练精编版

八年级几何辅助线专题训练精编版

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度、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面积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D CBAED F CB A一、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1.如图,已知△ABC中,∠A=90°,AB=AC,BE平分∠ABC,CE⊥BD于E,求证:CE=BD.中考连接:(2014•扬州,第7题,3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A.3B.4C.5D.6二、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的大小.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C B ABC ∆中考连接:(09崇文)以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三、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OD2、如图,已知点C 是∠MAN 的平分线上一点,CE ⊥AB 于E ,B 、D 分别在AM 、AN 上,且AE=(AD+AB ).问:∠1和∠2有何关系?中考连接:(2012年北京)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辅助线添加6道真题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辅助线添加6道真题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辅助线添加6道真题三角形全等性质,怎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里的一个基础常用知识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后面的几何学习中,经常需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所以,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显得尤为重要。

直接根据条件和图形,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题型,估计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出来。

但是有些题目和图形,需要添加辅助线,很多同学就显得有些艰难。

证明三角形全等,怎么添加辅助线?这6道真题解析抓紧掌握!这6道题,题目不难,但是包括了几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类型和方法,同学们举一反三,多思考多总结。

第1题,连接AC和AD,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出结论。

第2题,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一般连接斜边的中线,得到三条边相等,得几个45°角相等。

这是这一类题型的辅助线添加的方法。

第3题,这个辅助线的作法和倍长法有点类似,但若只是倍长,就找不到角相等。

那么做平行线,就有内错角相等,再根据题意的其他条件,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4题,要求证明BD平分∠ABC,第一想到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过点D做角两边的垂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果这道题,要求大家换一个思路添加辅助线,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看要怎么证明?比如在NC上截取NE=BM。

第5题,这类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几条线段之和的题型,就是想办法添加辅助线,进行相等的线段进行代换,把几条线段放到一条线段上。

那么线段相等,一般就是需要构造三角形全等。

第6题,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倍长中线法,构造三角形全等。

这个倍长中线的辅助线添加方法,在很多的题型中,都用得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成绩一直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难题。

其中,几何、代数的出现,更是难上加难。

尤其是几何这块,可以说是很多学生永远都迈不过去的槛。

事实上,初中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

初二数学全等辅助线练习题

初二数学全等辅助线练习题

初二数学全等辅助线练习题全等三角形在初中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而辅助线的运用也是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全等辅助线题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提高解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二数学全等辅助线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巩固相关知识。

1. 如图1所示,D为AB边上的一个点,连接CD并延长到E上。

已知∠ADC=∠BCD,AC=BC,证明∠BEC=∠AEF。

[图1,题目1]解析:在三角形ADC和BCD中,已知∠ADC=∠BCD,AC=BC,故两个三角形全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DCA=∠BCA。

考虑四边形AECD,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的性质,可得∠DCA+∠ACB+∠BCE=180度。

将∠DCA替换为∠BCA,可得∠BCA+∠ACB+∠BCE=180度,即∠BCE+∠ACB=180度。

又知∠ACB=∠BEC,因此∠BEC+∠BCE=180度。

由此可推出∠BEC=∠AEF,证明完成。

2. 如图2所示,AD为BC边上的一个辅助线,若∠BAC=∠ADB=∠CDA,证明AB=BC。

[图2,题目2]解析:在三角形ADC和ADB中,已知∠ADC=∠ADB,∠ADB=∠CDA,故两个三角形全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AC=AD。

考虑四边形ABCD,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的性质,可得∠BAC+∠ACD+∠CDA+∠ADB=360度。

将∠ADB和∠CDA分别替换为∠ADC,可得∠BAC+∠ACD+∠ADC+∠ADC=360度,即∠BAC+∠ACD+2∠ADC=360度。

由于∠BAC=∠ADB=∠CDA,故∠ACD+2∠ADC=360度。

将∠ACD拆分为∠ACB和∠BCD,可得∠ACB+∠BCD+2∠ADC=360度。

再将∠ADC拆分为∠BCA和∠ACB,可得∠ACB+∠BCD+2∠BCA+2∠ACB=360度,即3∠ACB+∠BCD=360度。

又知∠BCD=∠ACB,因此3∠ACB+∠ACB=360度,即4∠ACB=360度,进一步得到∠ACB=90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有的协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结构全等三角形,结构二条边之间的相等,结构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协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均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此后关系现。

角均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均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一试看。

线段垂直均分线,常向两头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伸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结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伸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碰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伸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结构全等三角形3.角均分线在三种添协助线4.垂直均分线联络线段两头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碰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 60 度或 120 度的把该角添线后组成等边三角形7. 角度数为 30、60 度的作垂线法:碰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 30 度或 60 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组成30-60-90 的特别直角三角形,而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能够获得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进而为证明全等三条边或二个角,进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建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有协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结构全等三角形,结构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碰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结构全等三角形.2)碰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伸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结构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结构全等三角形.3)碰到角均分线在三种添协助线的方法,( 1)能够自角均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想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经常是角均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2)能够在角均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均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订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题一、概述在数学几何学科中,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数学几何辅助线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辅助线的运用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上册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题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二、题目一:相似三角形的辅助线应用题目描述:如图所示,∠ABC=∠ACD=90°,AB=4cm,AC=6cm,CD=9cm,求AD的长度。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辅助线来解决这道题。

连接BD并延长至E点,使得BE=BC。

接下来,连接AE,可得到相似三角形ABE与AC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等式:AB/AC=BE/AD,即4/6=4/(4+AD)。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得AD=8cm。

三、题目二:三角形中的中位线问题题目描述:如图所示,△ABC中,D为AB的中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求证:DE//B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了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ABC的性质,可以得出AD=DC,AE=EB,通过连接DE可以得到四边形ADBE。

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DBE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DE//BC。

四、题目三:正方形中的选点问题题目描述:如图所示,ABCD为正方形,E为BC的中点,连接AE,求证:AE⊥CD。

解析:这道题目是典型的正方形中的选点问题。

首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B⊥BC,BC⊥CD,AD⊥DC,因此AD//BC。

接下来连接AE,并可得到△ADE与△CDE,由△ADE≌△CDE,可得出AE⊥CD。

五、结语通过以上三道典型的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辅助线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练习和掌握这些经典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数学几何知识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取得好成绩。

初二数学辅助线练习题

初二数学辅助线练习题

初二数学辅助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若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线相交,则此直线上的两个内角互为多少?A. 90度B. 60度C. 120度D. 180度2. 在△ABC 中,边 AC 平分∠B,若∠B = 120度,则∠A 的度数为多少?A. 30度B. 60度C. 90度D. 120度3. 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上的点到对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ABC 中,∠BAC = 30度,点 D 在边 BC 的延长线上,且 BD = 2cm,CD = 4cm,则 AD 的长度为多少?A. 2√3 cmB. 4√3 cmC. 6 cmD. 8 cm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分别是70度和40度,则第三个角的度数为多少?A. 70度B. 50度C. 60度D. 80度5. 如图,直线 AB 与直线 CD 平行,∠ABC = 60度,求∠ADE 的度数。

(图略)A. 30度B. 60度C. 90度D. 120度二、填空题6. 直线 l 与两个平行线 m 和 n 相交,∠1 的度数为75度,则∠2 的度数为\_\_\_\_度。

7. 若两条直线相交,它们所成的角分别是45度和135度,则这两条直线是\_\_\_\_关系。

8. 如图,直线 AB // 直线 CD,∠CEF = 110度,则∠DFE 的度数为\_\_\_\_度。

(图略)9. 在△ABC 中,角平分线 AD 交边 BC 于点 D,若 BD = 3cm,CD = 5cm,则 AB : BC = \_\_\_\_ : \_\_\_\_。

10. 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为\_\_\_\_度。

三、应用题11. 如图,在△ABC 中,顶角∠A 的度数为40度,边 BD 平分∠BAC,且 BD = 3cm,求 BC 的长度。

(图略)12.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 = 5cm,BC = 8cm,∠DAB = 50度,求∠ADC 的度数。

13. 若直线 l1 和直线 l2 平行,则直线 p 和直线 l1、l2 的关系是怎样的?请说明理由。

14页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

14页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

14页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DCB AEF 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 D CB A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CCBA2、如图,AC ∥BD ,EA,EB 分别平分∠CAB,∠DBA ,CD 过点E ,求证;AB =AC+BD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Q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

辅助线专题练习1.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线,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BC =10,DE =4,则△BCE 的面积等于( )A .16B .20C .28D .402.如图,△ABC 内有一点D ,AD 平分∠CAB ,CD ⊥AD 于点D ,连接DB ,若△ADB 的面积为3cm 2,则△ABC 的面积为( )A .5cm 2B .6cm 2C .7cm 2D .8cm 23.如图,点P 是∠BAC 平分线AD 上的一点,AC =9,AB =5,PB =3,则PC 的长不可能是( )A .4B .5C .6D .7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3,AB =5,AD =6.若点M 是线段BD 的中点,则CM 的长为( )A .32B .2C .52D .3`5.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在AB上,过点P作PD⊥AC,垂足为D,延长BC至点Q,使CQ=AP,连接PQ交AC于点E,如图所示.如果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那么线段DE的长为()A.1B.2C.1.8D.2.56.如图,△ABC中,AD为中线,AD⊥AC,∠BAD=30°,AB=3,则AC长()A.2.5B.2C.1D.1.57.如图,∠B=∠C=90°,M为是BC的中点,AM平分∠BAD,且∠CDM=55°,则∠AMB的度数是()A.35°B.45°C.55°D.65°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点F,G分别在边AB,AC上,且DF =DG,△ADG与△ADF的面积分别是14和4,则△DEF的面积是()A.10B.6C.5D.49.如图,△ABC中,∠ABC=90°,点I为△ABC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过I点作AC的垂线,垂足为H,若BC=6,AB=8,AC=10,那么IH的值为()A.2B.3C.4D.510.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AC=BD B.∠AMB=36°C.MO平分∠AMD D.OM平分∠AOD 11.已知:如图,∠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PE⊥AB,PF⊥AC,垂足分别为E、F.若AB=8,AC=4,则AE=.12.如图,把△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BC,∠ABC=90°,A(3,0),B(0,﹣1),点C在第四象限,则点C的坐标是.1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同侧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9和4,则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14.如图,已知AB=BC=AD,AD⊥BC于点E,AC⊥CD,若CD=53,则△ACD的面积为.15.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E是AC上的一点,BE交AD于F,AC=BF,∠DAC =24°,∠EBC=32°,则∠ACB=.16.如图,已知∠AOB=60°,点P在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点E,使CE=12BC,若D是AC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AB于点F.(1)若AF=3,求AD的长;(2)证明:DE=2DF.18.如图,在等边△ABC中,已知点E在直线AB上(不与点A、B重合),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1)若点E为线段AB的中点时,试说明DB=AE的理由;(2)若△ABC的边长为2,AE=1,求CD的长.19.已知A(﹣10,0),以OA为边在第二象限作等边△AOB.(1)求点B的横坐标;(2)如下图,点M、N分别为OA、OB边上的动点,以MN为边在x轴上方作等边△MNE,连结OE,当∠EMO=45°时,求∠MEO的度数.20.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DBC=∠D=60°,AE平分∠BAC,若BD=8cm,DE=3cm,求BC的长.21.如图,AB=BD,AE=EB,∠ACB=∠ABC,证明:CD=2CE.辅助线专题练习(答案)1.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线,BE 平分∠ABC ,交CD 于点E ,BC =10,DE =4,则△BCE 的面积等于( )A .16B .20C .28D .40【解答】解:过E 作EM ⊥BC 于M ,∵CD ⊥AB ,EM ⊥BC ,BE 平分∠ABC ,DE =4,∴EM =DE =4,∵BC =10,∴△BCE 的面积是12×BC ×EM =12×10×4 =20,故选:B .2.如图,△ABC 内有一点D ,AD 平分∠CAB ,CD ⊥AD 于点D ,连接DB ,若△ADB 的面积为3cm 2,则△ABC 的面积为( )A .5cm 2B .6cm 2C .7cm 2D .8cm 2【解答】解:延长CD 交AB 于E ,∵AD 平分∠CAB ,CD ⊥AD 于点D ,∴∠CAD =∠EAD ,∠ADC =∠ADE =90°,在△ADC 与△ADE 中,{∠CAD =∠EAD AD =AD ∠ADC =∠ADE,∴△ADC≌△ADE(ASA),∴CD=DE,∴S△ACD=S△ADE,S△BCD=S△BDE,∴S△ABC=2S△ADB,∵△ADB的面积为3cm2,∴△ABC的面积为6cm2,故选:B.3.如图,点P是∠BAC平分线AD上的一点,AC=9,AB=5,PB=3,则PC的长不可能是()A.4B.5C.6D.7【解答】解:在AC上截取AE=AB=5,连接PE,∵AC=9,∴CE=AC﹣AE=9﹣5=4,∵点P是∠BAC平分线AD上的一点,∴∠CAD=∠BAD,在△APE和△APB中,{AE =AB ∠CAP =∠BAD AP =AP,∴△APE ≌△APB (SAS ),∴PE =PB =3,∵4﹣3<PC <4+3,解得1<PC <7,∴PC 不可能为7,故选:D .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3,AB =5,AD =6.若点M 是线段BD 的中点,则CM 的长为( )A .32B .2C .52D .3【解答】解:延长CM 交AD 于N ,如图所示:∵点M 是线段BD 的中点,∴BM =DM ,∵AD ∥BC ,∴∠CBM =∠NDM ,∠BCM =∠DNM ,在△BCM 和△DNM 中,{∠CBM =∠NDM ∠BCM =∠DNM BM =DM,∴△BCM ≌△DNM (AAS ),∴NM =CM =12CN ,DN =BC =3,∴AN =AD ﹣DN =6﹣3=3,∴AN =BC ,∵AD ∥BC ,∴四边形ABCN 是平行四边形,∴CN =AB =5,∴CM =52,故选:C .5.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在AB上,过点P作PD⊥AC,垂足为D,延长BC至点Q,使CQ=AP,连接PQ交AC于点E,如图所示.如果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那么线段DE的长为()A.1B.2C.1.8D.2.5【解答】解:如图,过点P作PF∥BC,交AC于点F,则∠EPF=∠Q,∠APF=∠ABC∵△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PF=∠AFP=60°,∴△APF也是等边三角形,而CQ=AP∴PF=AP=CQ,又∵∠PEF=∠QEC,∴△PEF≌△QEC,∴EF=EC,∵PD⊥AC于D,△APF是等边三角形,∴AD=DF,∴AD+EC=DF+EF=DE=12AF+12CF=12(AF+CF)=12AC,∴DE=12AC=2.故选:B.6.如图,△ABC 中,AD 为中线,AD ⊥AC ,∠BAD =30°,AB =3,则AC 长( )A .2.5B .2C .1D .1.5【解答】解:如图,延长AD ,使AD =DE ,连接CE ,∵AD 为中线,∴BD =CD ,在△ABD 与△ECD 中,{AD =ED ∠ADB =∠EDC BD =CD,∴△ABD ≌△ECD (SAS ),∴∠BAD =∠CED ,AB =EC ,∵∠BAD =30°,∴∠CED =30°,∵AD ⊥AC ,∴∠CAD =90°,∴AC =12EC ,∴AB =EC ,∴AC =12AB =32,即AC =1.5,故选:D .7.如图,∠B =∠C =90°,M 为是BC 的中点,AM 平分∠BAD ,且∠CDM =55°,则∠AMB 的度数是( )A.35°B.45°C.55°D.65°【解答】解:过M作MN⊥AD于N,则∠MNA=∠MND=90°,∵∠B=90°,∴MB⊥AB,∵AM平分∠BAD,∴MN=MB,∵M为是BC的中点,∴MB=MC,∴MN=MC,在Rt△MND和Rt△MCD中,{MD=MDMN=MC,∴Rt△MND≌Rt△MCD(HL),∴∠NDM=∠CDM=55°,∴∠CDA=∠NDM+∠CDM=110°,∵∠B=∠C=90°,∴∠B+∠C=180°,∴CD∥AB,∴∠BAD+∠CDA=180°,∴∠BAD=180°﹣∠CDA=180°﹣110°=70°,∵AM平分∠BAD,∴∠BAM=12∠BAD=35°,∴∠AMB=90°﹣∠BAM=90°﹣35°=55°,故选:C.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点F,G分别在边AB,AC上,且DF =DG,△ADG与△ADF的面积分别是14和4,则△DEF的面积是()A.10B.6C.5D.4【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H⊥AC于H,∵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E=DH,在Rt△DEF和Rt△DHG中,{DE=DHDF=DG,∴Rt△DEF≌Rt△DHG(HL),∴S△EDF=S△HGD,同理Rt△ADE≌Rt△ADH,∴S△ADE=S△ADH,∵△ADG与△ADF的面积分别是14和4,∴S△DEF=14−42=5,故选:C.9.如图,△ABC中,∠ABC=90°,点I为△ABC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过I点作AC的垂线,垂足为H,若BC=6,AB=8,AC=10,那么IH的值为()A.2B.3C.4D.5【解答】解:连接IA、IB、IC,过I作IM⊥AB于M,IN⊥BC于N,∵点I 为△ABC 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IM ⊥AB ,IN ⊥BC ,IH ⊥AC ,∴IH =IM =IN ,∵AB =8,BC =6,∠ABC =90°,∴S △ABC =12×AB ×BC =12×8×6=24,∵S △ABC =S △AIB +S △BIC +S △AIC ,∴24=12×AB ×IM +12×BC ×IN +12×AC ×IH ,∵AB =8,BC =6,AC =10,IH =IM =IN ,∴24=12×8×IH +12×6×IH +12×10×IH , ∴IH =2,故选:A .10.如图,在△AOB 和△COD 中,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36°.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AC =BDB .∠AMB =36°C .MO 平分∠AMD D .OM 平分∠AOD【解答】解:∵∠AOB =∠COD =36°,∴∠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AOC ≌△BOD (SAS ),∴AC =BD ,∠OAC =∠OBD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OAB +∠ABO =180°﹣36°=144°,∴∠MAB +∠ABM =144°,∴∠AMB =180°﹣144°=36°,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过点O 作OG ⊥AC 于点G ,过点O 作OH ⊥BD 于点H ,如图所示:∵△AOC ≌△BOD ,∴S △AOC =S △BOD ,即12AC ⋅OG =12BD ⋅OH ,∵AC =BD ,∴OH =OG ,在Rt △OHM 和Rt △OGM 中,{OG =OH OM =OM, ∴Rt △OHM ≌Rt △OGM (HL ),∴∠OMG =∠OMH ,即OM 平分∠AMD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假设OM 平分∠AOD ,则∠AOM =∠DOM ,∵OM 平分∠AMD ,∴∠AMO =∠DMO ,∵OM =OM ,∴△AMO ≌△DMO (ASA ),∴AO =DO ,∵OD =OC ,AO <OC ,∴AO <DO ,∴假设不成立,∴OM 不平分∠AOD ,故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已知:如图,∠BAC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若AB =8,AC =4,则AE = 6 .【解答】解:连接PB,PC,∵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PB=PC,∵AC平分∠BAC,PE⊥AB,PF⊥AC,∴PE=PF,∠PEB=∠PFC=90°,∴∠APE=∠APF,∴AE=AF,在Rt△PBE和Rt△PCF中,{PB=PCPE=PF,∴Rt△PBE≌Rt△PCF(HL),∴BE=CF,∵AB=AE+BE,AF=AC+CF,∴AB=AC+CF+BE,∵AB=8,AC=4,∴BE=CF=2,∴AE=AC+CF=6.故答案为:6.12.如图,把△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BC,∠ABC=90°,A(3,0),B(0,﹣1),点C在第四象限,则点C的坐标是(1,﹣4).【解答】解:过点C 作CD ⊥y 轴于点D ,如图所示.∵∠ABC =90°,∠AOB =90°,∴∠OAB +∠OBA =90°,∠OBA +∠DBC =90°,∴∠OAB =∠DBC .在△OAB 和△DBC 中,{∠AOB =∠BDC =90°∠OAB =∠DBC AB =BC,∴△OAB ≌△DBC (AAS ),∴BD =AO ,DC =OB .∵A (3,0),B (0,﹣1),∴BD =AO =3,DC =OB =1,OD =OB +BD =4,∴点C 的坐标为(1,﹣4).故答案为:(1,﹣4).1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 同侧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9和4,则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 6 .【解答】解:如图,作LM ⊥FE 交FE 的延长线于点M ,交JI 的延长线于点N , ∵四边形A 、B 、C 都是正方形,且正方形A 、C 的面积分别为9、4,∴∠EKI =∠EDR =∠IHG =90°,DE 2=9,HI 2=4,∴DE =3,HI =2,∵∠EDK =∠KHI =180°﹣90°=90°,∴∠DKE =90°﹣∠KHI =∠HIK ,在△EDK 和△KHI 中,{∠EDK =∠KHI ∠DKE =∠HIK EK =KI,∴△EDK ≌△KHI (AAS ),∴DK =HI =2,DE =HK =3,∴S △EDK =S △KHI =12×3×2=3;∵∠DEF =∠HIJ =90°,∴∠DEM =180°﹣∠DEF =90°,∠HIN =180°﹣∠HIJ =90°,∵∠KEL =∠KIL =90°,∴∠MEL =∠DEK =90°﹣∠KEM ,∠NIL =∠HIK =90°﹣∠KIN ,∵EF ∥l ,IJ ∥l ,∴EF ∥IJ ,∴∠EML =∠EMN =∠N =90°,在△EML 和△EDK 中,{∠MIL =∠DEK ∠EML =∠EDK EL =EK,∴△EML ≌△EDK (AAS ),∴EM =ED =EF ,∴S △EFL =S △EML =S △EDK =3;在△LNI 和△KHI 中,{∠NIL =∠HIK ∠N =∠KHI IL =IK,∴△LNI ≌△KHI (AAS ),∵IN =IE =IJ ,∴S △LJI =S △LNI =S △KHI =3,∴S △EFL +S △LJI =3+3=6,∴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6.14.如图,已知AB =BC =AD ,AD ⊥BC 于点E ,AC ⊥CD ,若CD =53,则△ACD 的面积为 259 .【解答】解:∵AD ⊥BC ,AC ⊥CD ,∴∠ACD =∠AEC =90°,∴∠D +∠DCE =∠DCE +∠ACE =90°,∴∠D =∠ACB ,∵AB =BC ,∴∠BAH =∠BCA ,∴∠D =∠BAC ,过B 作BH ⊥AC 于H ,∴∠AHB =90°,AH =12AC ,在△ABH 与△DAC 中,{∠AHB =∠DCA =90°∠BAH =∠D AB =AD,∴△ABH ≌△DAC (AAS ),∴BH =AC ,AH =CD ,∴AC =2CD =103,∴△ACD 的面积=12AC •CD =12×103×53=259,故答案为:259.15.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E 是AC 上的一点,BE 交AD 于F ,AC =BF ,∠DAC=24°,∠EBC =32°,则∠ACB = 100° .【解答】解:如图,延长AD 到M ,使得DM =AD ,连接BM ,如图所示:在△BDM 和△CDA 中,{DM =∠DA ∠BDM =∠CDA BD =CD,∴△BDM ≌△CDA (SAS ),∴BM =AC =BF ,∠M =∠DAC =24°,∠C =∠DBM ,∵BF =AC ,∴BF =BM ,∴∠M =∠BFM =24°,∴∠MBF =180°﹣∠M ﹣∠BFM =132°,∵∠EBC =32°,∴∠DBM =∠MBF ﹣∠EBC =100°,∴∠C =∠DBM =100°,故答案为:100°.16.如图,已知∠AOB=60°,点P在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3.【解答】解:过P作PC⊥MN,∵PM=PN,∴C为MN中点,即MC=NC=12MN=1,在Rt△OPC中,∠AOB=60°,∴∠OPC=30°,∴OC=12OP=4,则OM=OC﹣MC=4﹣1=3,故答案为:31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点E,使CE=12BC,若D是AC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AB于点F.(1)若AF=3,求AD的长;(2)证明:DE=2DF.【解答】(1)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C=BC,∠A=∠ACB=60°,∵D为AC中点,∴CD=AD=12AC,∵CE=12BC,∴CD=CE,∴∠E=∠CDE,∵∠ACB=∠E+∠CDE,∴∠E=∠CDE=30°,∴∠ADF=∠CDE=30°,∵∠A=60°∴∠AFD=180°﹣∠A﹣∠ADF=90°,∵AF=3∴AD=2AF=6;(2)证明:连接BD,∵△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C中点,∴BD平分∠ABC,∠ABC=60°,∴∠DBC=∠ABD=12∠ABC=30°,∵∠BFD=90°∴BD=2DF∵∠DBC=∠E=30°∴BD=DE∴DE=2DF.18.如图,在等边△ABC中,已知点E在直线AB上(不与点A、B重合),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1)若点E为线段AB的中点时,试说明DB=AE的理由;(2)若△ABC的边长为2,AE=1,求CD的长.【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E为AB的中点,∴∠BCE=30°,BE=AE,∵ED=EC,∴∠EDB=∠BCE=30°,∵∠ABD=120°,∴∠DEB=30°,∴DB=EB,∴AE=DB;(2)如图1,E在线段AB上时,∵AB=2,AE=1,∴点E是AB的中点,由(1)知,BD=AE=1,∴CD=BC+BD=3;如图2,E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AE=1,AB=2,∴BE=3,∵△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CA=60°,AB=BC=AC=2,过E作EH∥AC交BC的延长线于H,∴∠BEH=∠BHE=60°,∴△BEH是等边三角形,∴BE=EH=BH=3,∠B=∠H=60°,∵ED=EC,∴∠EDC=∠ECD,∴∠B +∠BED =∠H +∠HEC ,∴∠BED =∠HEC ,在△BDE 和△HCE 中,{BE =HE ∠BED =∠HEC ED =EC,∴△BDE ≌△HCE (SAS ),∴BD =HC =BH ﹣BC =3﹣2=1,∴CD =BH ﹣BD ﹣HC =3﹣1﹣1=1.综上所述,CD 的长为1或3.19.已知A (﹣10,0),以OA 为边在第二象限作等边△AOB .(1)求点B 的横坐标;(2)如下图,点M 、N 分别为OA 、OB 边上的动点,以MN 为边在x 轴上方作等边△MNE ,连结OE ,当∠EMO =45°时,求∠MEO 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过B 作BD ⊥OA 于点D ,∵△AOB 为等边三角形,点A (﹣10,0),∴OA =OB =AB =10,∠BAO =∠ABO =∠AOB =60°,∵BD ⊥OA ,∴AD =OD =12OA =12×10=5, ∴点B 的横坐标为﹣5;(2)如图2,过点M 作MF ∥AB 交OA 于点F ,∵MF ∥AB ,∴∠MFO =∠BAO =∠AOB =60°,∴△MOF 为等边三角形,∴∠FMO =60°,MF =MO ,∵△MNE 是等边三角形,∴∠NME =60°,MN =ME ,∴∠FMN +∠NMO =∠NMO +∠OME =60°,∴∠FMN =∠OME ,在△MFN 和△MOE 中,{MF =MO ∠FMN =∠OME MN =ME,∴△MFN≌△MOE(SAS),∴∠MFN=∠MOE=60°,∵∠EMO=45°,∴∠MEO=180°﹣∠MOE﹣∠EMO=180°﹣60°﹣45°=75°.20.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DBC=∠D=60°,AE平分∠BAC,若BD=8cm,DE=3cm,求BC的长.【解答】解:延长DE交BC于M,延长AE交BC于N,∵AB=AC,AE平分∠BAC,∴AN⊥BC,BN=CN,∵∠DBC=∠D=60°,∴△BDM为等边三角形,∴BD=DM=BM=8cm,∵DE=3cm,∴EM=5cm,∵△BDM为等边三角形,∴∠DMB=60°,∵AN⊥BC,∴∠ENM=90°,∴∠NEM=30°,∴NM=2.5 cm,∴BN=5.5 cm,∴BC=2BN=11(cm).21.如图,AB =BD ,AE =EB ,∠ACB =∠ABC ,证明:CD =2CE .【解答】证明:如图,延长CE 至点F ,使EF =CE ,连接BF ,在△BEF 和△AEC 中{BE =AE ∠BEF =∠AEC EF =CE∴△BEF ≌△AEC (SAS ),∴BF =AC ,∠FBE =∠A ,又∵∠ACB =∠ABC ,∴AB =AC ,∴BF =AC =AB =BD ,∠DBC =∠A +∠ACB =∠FBE +∠ACB =∠FBE +∠ABC =∠FBC ,CB =CB , 在△CBF 和△CBD 中,{BF =BD ∠FBC =∠CBD CB =CB,∴△CBF ≌△CBD (SAS ),∴CD =CF =2CE .。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大全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大全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图1 2 C
(法二:)如图 1-2, 延长 BD 交 AC 于 F,延长 CE 交 BF 于 G,
在△ABF 和△GFC 和△GDE 中有: AB+AF> BD+DG+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FC>GE+CE(同上)………………………………(2) DG+GE>DE(同上)……………………………………(3) 由(1)+(2)+(3)得: AB+AF+GF+FC+DG+GE>BD+DG+GF+GE+CE+DE ∴AB+AC>BD+DE+EC。
DF DF(公共边)
∴△EDF≌△MDF (SAS) ∴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CMF 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 注:上题也可加倍 FD,证法同上。 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
五、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 5-1: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AC>2AD。
A
分析:要证 AB+AC>2AD,由图想到: AB+BD>AD,AC+CD >AD,所以有 AB+AC+ BD+CD>AD+AD=2AD,左边比要证
B
D
C
E
结论多 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 2AD 想到要构造 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 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法一:延长 BD 交 AC 于点 E,这时∠BDC 是△EDC 的外角,
A
G
E
D
∴∠BDC>∠DEC,同理∠DEC>∠BAC,∴∠BDC>∠BAC 证法二:连接 AD,并延长交 BC 于 F
B
F

八年级辅助线练习题

八年级辅助线练习题

八年级辅助线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在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AD平分∠BAC。

根据题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D垂直于BCB. AD平分∠BACC. AD=BD=CDD. ∠BAD=∠DAC2. 在矩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连接BE和C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E=CEB. BE⊥CEC. ∠BEC=90°D. ∠BEC=45°3. 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在圆O上,PA和PB是圆O的两条切线,且PA=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A=PB=rB. PA=PB>rC. PA=PB<rD. PA=PB=2r4. 在三角形ABC中,AB=AC,∠A=90°,点D在BC上,且BD=DC。

根据题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D=BD=DCB. ∠BAD=∠DACC. ∠B=∠CD. ∠BDA=∠CDA5. 已知点A、B、C不在同一直线上,且AB=AC,点D在BC上,AD平分∠BAC。

根据题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D垂直于BCB. AD平分∠BACC. AD=BDD. AD=C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若三角形ABC中,∠A=90°,AB=AC,则根据辅助线的性质,AD是______。

7. 在矩形ABCD中,若E是AD的中点,连接BE和CE,则BE和CE的交点F是矩形ABCD的______。

8. 若圆O的半径为r,点P在圆O上,PA和PB是圆O的两条切线,且PA=PB,则PA的长度为______。

9. 在三角形ABC中,若AB=AC,∠A=90°,BD=DC,则AD的长度是______。

10. 若点A、B、C不在同一直线上,AB=AC,AD平分∠BAC,且AD垂直于BC,则AD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在三角形ABC中,AB=AC,∠A=90°,点D在BC上,且BD=DC。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2345EDF CBA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 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 至G 使FG =2EF ,连BG ,EG, 显然BG =FC , 在△EFG 中,注意到DE ⊥DF ,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 EG =EF 在△BEG 中,由三角形性质知EG<BG+BE 故:EF<BE+FC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 D CBA解:延长AE 至G 使AG =2AE ,连BG ,DG, 显然DG =AC , ∠GDC=∠ACD由于DC=AC ,故 ∠ADC=∠DAC 在△ADB 与△ADG 中, BD =AC=DG ,AD =AD ,∠ADB=∠ADC+∠ACD=∠ADC+∠GDC =∠ADG 故△ADB ≌△ADG ,故有∠BAD=∠DAG ,即AD 平分∠BAE 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中点F ,连FD △ADB 是等腰三角形,F 是底AB 中点,由三线合一知DF ⊥AB ,故∠AFD =90°△ADF ≌△ADC (SAS )∠ACD =∠AFD =90°即:CD ⊥AC6EDCBADCBAPQCBA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解:(截长法)在AB 上取点F ,使AF=AD ,连FE△ADE ≌△AFE (SAS ) ∠ADE =∠AFE , ∠ADE+∠BCE =180°∠AFE+∠BFE =180°故∠ECB =∠EFB △FBE ≌△CBE (AAS ) 故有BF =BC 从而;AB =AD+BC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的角平分线。

(完整版)八年级几何辅助线专题训练

(完整版)八年级几何辅助线专题训练

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 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 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5. 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 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 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 角度数为30度、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 度或60 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 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 面积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1. 如图,已知△ABC 中,∠A =90°,AB =AC ,BE 平分∠ABC ,CE ⊥BD 于E , 求证: CE= BD.中考连接:(2014?扬州,第 7题, 3分)如图,已知∠ AOB=60°,点 P 在边OAOP=12,点 M ,N 在边 OB 上, PM=PN ,若 MN=2,则 OM=()A .3B .4C . 5D .6 二、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 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则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例 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 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 BE+CF例 3、如图,△ ABC 中, BD=DC=A ,CE 是 DC 的中点,求证: AD 平分∠ BAE.ABC 中, AB=5,AC=3,与 EF 的大小DEC B中考连接:09 崇文)以的两边AB、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C和等腰Rt ACE,BAD CAE 90 ,连接DE,M、N 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关系.(1)如图① 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 <90)后,如图三、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如图,已知在△ ABC中,∠ B=60°,△ 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A B2、如图,已知点C 是∠ MAN 的平分线上一点,CE⊥AB 于E,B、D 分别在AM、AN 上,且AE= (AD+AB ).问:∠1和∠2有何关系?中考连接:(2012年北京)如图①,OP是∠ 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八上数学辅助线专项练习

八上数学辅助线专项练习

八上数学辅助线专项练习一、 选择题1. 如图,△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点P 在AB 上,过点P 作PE⊥AC, 垂足为E,延长BC 至点Q, 使 CQ=PA,连接PQ 交AC 于点D, 则DE 的长为( )A. 1B. 1.8C. 2D. 2.52. 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点P 在AB 上,过点P 作PE⊥AC, 垂足为E,延长BC 到点 Q,使 CQ=PA,连接PQ 交AC 于点D, 则DE 的长为( )A. 0.5B. 0.9C. 1三、解答题4. P 为等边△ABC的边AB 上一点,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PA=CQ,连PQ 交AC 边于D.(1)证明: PD=DQ.(2)如图2, 过P 作PE⊥AC于E, 若AB=6, 求DE 的长.求让: MD=ME5.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 D 、E 分别是AB 及AC 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BD=CE,连接DE 交BC 于点M.6. 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 是 BC 的中点,点A 在DB 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 因此,要证明AB=CD ,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对原题进行证明.图(1):延长DE 到F 使得EF=DE图(2):作 CG⊥DE 于 G,BF⊥DE 于F 交DE 的延长线于F图(3):过C 点作CF∥AB 交DE 的延长线于 F.(1)求证: DP=DQ;7. 如图, 点 P 为等边△ABC的边AB 上一点,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AP=CQ,PQ 交AC 于D,(2)过P作PE⊥AC于E, 若BC=4, 求DE的长.8.如图,△ABC中, 点D,E在边AB上, 点F在边BC上, 且AD=AC, EF=EC, ∠CEF=∠A, 连接 DF.(1)在图1中找出与∠ACE相等的角,并证明;(2)求证: ∠BDF=∠EFC;的值(用含k(3)如图2, 延长FD, CA交于点G, 连接EG, 若 EG=AG, DE=kAE, 求DGDF的代数式表示).9. P为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 Q为BC延长线上一点, 且PA=CQ, 连PQ交AC边于D.(1)证明: PD=DQ.(2)如图2, 过P作PE⊥AC于E, 若AB=6, 求DE的长.。

初一初二几何做辅助线简单练习题

初一初二几何做辅助线简单练习题

初一初二几何做辅助线简单练习题几何学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和形状的性质和关系。

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学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巧,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而在学习初一初二阶段的几何学中,辅助线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几何题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初一初二几何做辅助线的简单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1. 题目一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为直角,AB=3cm,BC=4cm。

求AC的长度。

解析: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在这里,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辅助线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在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AB上作一条高CD,垂直于AB,并延长到点E,使得AE=BC=4cm。

现在,我们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DC。

根据勾股定理,AC的平方等于AD的平方加上CD的平方。

因为AD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AD的平方加上CD的平方等于AC的平方。

而AD的平方是AE的平方减去DE的平方,即AD²=AE²-DE²=4²-3²=16-9=7CD的平方就是BD的平方减去BC的平方,即CD²=BD²-BC²=BE²-BC²=5²-4²=25-16=9将AD²和CD²代入勾股定理,我们得到AC²=AD²+CD²=7+9=16因此,AC=4cm。

2. 题目二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如果BO的长度为8cm,OC的长度为6cm,求CE的长度。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因此,AO=CO,BO=DO。

我们可以通过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考虑△BCO和△CEO之间的相似性。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100题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100题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经典100题【实用版】目录1.几何辅助线的概念和作用2.几何辅助线的类型3.几何辅助线的应用实例4.几何辅助线的解题技巧5.总结正文几何辅助线是初中数学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题目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何辅助线的概念和作用,几何辅助线的类型,几何辅助线的应用实例,以及几何辅助线的解题技巧。

一、几何辅助线的概念和作用几何辅助线是指在几何题目中,为了解题方便而添加的虚拟的线。

它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将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朗时,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条件中隐含的有关图形的性质充分揭示出来,以便取得过渡性的推论,达到推导出结论的目的。

同时,几何辅助线也可以将图形中分散、远离的元素集中到有关图形上来,使题设条件与结论建立逻辑关系,从而推导出要求的结论。

二、几何辅助线的类型几何辅助线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的辅助线2.聚拢集中原则的辅助线3.化繁为简原则的辅助线三、几何辅助线的应用实例在初中数学几何题目中,几何辅助线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将三角形分割成多个小三角形,从而简化问题。

在解决四边形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从而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几何辅助线的解题技巧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添加辅助线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几何辅助线的解题技巧:1.观察题目,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条件,思考如何添加辅助线2.添加辅助线时,要遵循揭示图形中隐含的性质、聚拢集中原则和化繁为简原则3.在添加辅助线后,要仔细观察图形,发现辅助线与题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4.利用辅助线推导出结论,最后进行检验,确保答案正确总之,几何辅助线在初中数学几何中起着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D
C
B
A
通过线段的“截长”和“补短”方法来证明两条线段之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

例题:1、如图已知AB ∥CD ,∠1=∠2,∠3=∠4;
求证:BC=AB+CD
2、如图,过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 、BN ,使AM ∥BN,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 画∠MAB 、∠NBA 的平分线交于E 。

(1)∠AEB 是什么角?
(2)过点E 作一直线交AM 于D ,交BN 于C ,观察线段DE 、CE ,你有何发现?
(3)无论DC 的两端点在AM 、BN 如何移动,只要DC 经过点E ,①AD+BC=AB ;②AD+BC=CD 谁成立?并说明理由。

练习:1、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DAE=∠FAE 求证:AF=AD+CF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 ,BD 平分ABC ∠,求证: 0
180=∠+∠C A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4
32
1D
C
B A
E
C
B A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