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九年级科学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专题
九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物理实验实验一:动能影响因素研究1.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运动速度速度大小和物体质量。
3.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名称: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①让小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②让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距离的大小。
●实验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探究对象是小球。
②转换法的应用:物体的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距离大小来反映的。
③选择同一小球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
④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初速度相同。
⑤如本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小车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⑥实验中要保持小球的运动路线与木块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D.无法比较【例2】小丽从学校回家过程中如图示是她的s﹣t图象,则小丽动能最大的时间段是()A.在t1﹣t2时间内B.在t2﹣t3时间内C.在0﹣t1时间内D.无法确定【例3】图为探究物体(钢球)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原理:①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只与钢球起点位置的高度有关。
起点位置越高,该速度越______,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小球的动能大小。
②钢球从平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钢球所具有的动能越_______。
(2)实验现象:①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停止向下运动。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探究题一:能量转换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弹簧- 滑轮- 铅球- 默写纸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一个滑轮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2. 将一根弹簧和一个铅球挂载在滑轮上,使其能够自由下落。
3. 测量铅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图示法表示铅球下落和上升的能量转换关系,并用文字说明。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铅球在下落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动能。
在达到最低点后,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铅球开始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
实验探究题二: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电流表- 电压表- 电源- 导线实验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零位。
2. 使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电压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记录下电流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读数。
4. 将电源的电压调节为不同的数值,重复步骤3,并记录读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表的读数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
即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的增加将导致电流的增加。
实验探究题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实验材料- 光箱- 三棱镜- 白纸- 笔实验步骤1. 将光箱打开并调节光亮度,使其射出一束光线。
2. 将三棱镜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并射入白纸上。
3. 在白纸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但将三棱镜的位置调整为不同的角度。
5. 记录下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并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之——实验专题
九年级上期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之——实验专题1.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选用相同的A、B两种液体。
(2)实验前组装器材是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3)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使A、B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根据记录数据画出A、B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表明液体(选填“A”或“B”)的比热容较大。
(5)若A液体是水,不计热量损失,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
2.如图A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了加热。
则:(1)实验时必须取(选填“质量”和“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的烧杯中。
(2)图B为温度计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和乙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甲和乙两种液体比较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均选填“甲”或“乙”)(5)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甲或乙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暧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液体。
(6)由图C分析可知,如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3.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材料的热值,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燃烧皿、烧杯a和b、温度计均完全相同,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
实验时,分别点燃放在两个燃烧皿中的酒精和碎纸片,通过石棉网给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烧尽。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影响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因素对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
- 一个物体(如小球)
- 测量器具(如卷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地点,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2. 准备一个与物体相同的高度的支架,并固定好。
3. 将物体从支架上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 记录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并计算自由落体速度。
5. 更改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
6. 更改物体的高度,重复步骤3和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自由落体速度有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慢,较小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快;较高的高度下落速度较快,较低的高度下落速度较慢。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而在同一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只受到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
自由落体速度受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和较高的高度会导致较慢的自由落体速度,而较小质量的物体和较低的高度则会导致较快的自由落体速度。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对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或者引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观察自由落体速度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所有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水平,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________(选填“快”或“慢”),这表明___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
2、如图,把两个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特点.(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灯,可观察到现象;(2)在串联的两个小灯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闭合开关后可观察到现象;(3)以上两个现象都说明了串联电路各用电器(选填“相互影响”或“不相互影响”)这个特点;(4)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使其中一个灯泡短路,可观察到被短路的灯泡,另一个灯泡的亮度.(选填“变亮”、“变暗”、“不亮”、“不变”)(5)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6)下表是某同学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实行实验,测得A、B、C三点的电流值: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3、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有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__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__;丙同学的问题:______.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电流表,其零刻度不在表盘的最左端.当导线a、b 分别与标有“一”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左图所示.(1)此时,电流是从导线(填“a”或“b”)流入电流表,(2)为了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读数误差,应将导线a与标有“”的接线柱相连(3)纠正错误之后,电流表指针如右图所示,则读数为: A5、如图1是小明和小强做“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时未连好的电路,现要求灯L1和L2并联,且电流表测灯L2中的电流.(1)请你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帮他们完成电路连接,以符合要求.(2)按要求准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灯L2中电流为 A.(3)在这个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则干路电流为 A,那么灯L1中的电流为 A.6、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图乙所示,电流表A2和A的指针都指向同一刻度,如图丙所示,则L1中的电流为 A,灯L2中的电流为 A,干路中的电流为 A,由此初步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7、张伟同学“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的电路如图13所示,当把电流表分别在A、B、C 三处时测得电流如下表所示。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析版)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实验探究题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端的______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____。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____。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____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力等于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
(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进一步推力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______和______方法。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 力和______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______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类似的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______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 ,小车运动得越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4.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表格.(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小车应从斜面上______ (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2)通过分析______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cm.(4)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滑上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 .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七 实验探究题
复习七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1.(2024·毕节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妙妙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是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妙妙先将电流表接在灯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S,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断路(选填“灯L1断路”或“灯L1短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灯L1支路中的电流I1=1.2 A,然后她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灯L2支路中的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乙所示,则I2= 0.3 A、I= 1.5 A。
由此可得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用含I1、I2、I的关系式表示)。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妙妙接下来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测量多组数据。
实验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2.(2023·安顺期末)在物理实验室分组实验中,小张同学他们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亮了且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该小组忘了断开开关。
(2)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为 2 V。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是:断开开关,将电压表量程改换0~3 V的量程(将电压表换成小量程)。
(3)更换不同规格灯泡,再做两次实验,将三次测出的电压填入表格中,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填序号)。
①寻找普遍规律②减小实验误差(4)同组的小亮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他设想当单刀双掷开关接a时,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单刀双掷开关接b时,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后来他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该电路不能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原因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和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下落时间,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实验材料- 直尺- 计时器-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钢珠等)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地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直尺的顶端,确保它们垂直下落。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每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相应增加。
- 通过绘制长度和下落时间的曲线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长度呈正比关系。
即,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一步探讨物体的浮力特性。
实验材料- 天平- 直尺-- 测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3. 将物体放入中,并记录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4. 将物体轻放到测量筒中,记录筒中的液体体积。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差(筒中的液体体积减去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差,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均为2g/cm³。
- 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说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实验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 试题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专题1、如下图是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才能〞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外,其余都一样。
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在一样的加热时间是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是的。
(填“一样〞或者“不同〞)。
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一样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答复以下问题:烧杯号液体名称液体质量〔g〕液体初温〔℃〕液体末温〔℃〕加热时间是〔min〕1 水300 20 30 122 水150 20 30 63 煤油300 20 30 64 煤油300 20 25 3(1)分析比拟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一样时,不同的液体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拟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有关系。
3、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物质实验次数质量〔kg〕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J〕水1 10 21002 10 42003 20 8400〔1〕分析第1、2次或者第4、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第1、4次或者第2、5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3〕分析第2、3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4〕综上所述,物质吸热多少与、、有关。
4、某同学在做“比拟不同物质吸热才能〞的实验时,使用一样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是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第1、2次或者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一样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者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为了比拟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一样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一样的水和沙子,用两个一样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是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小球自由落体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小球自由落体的过程,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重力对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小球2. 直尺3.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一平坦的桌面上放置小球和直尺。
2. 把小球从直尺的初始位置释放。
3.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并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时间,并绘制时间与实验次数的关系图。
根据图像可以观察到,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实验次数成正比,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了重力对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实验次数成正比,也进一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器材1. 光源2. 厚平板3. 直尺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固定位置上。
2. 在光源和观察点之间放置厚平板,并记录光线经过平板后的方向变化。
3. 使用直尺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线的折射率,并观察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光的折射遵循较为简洁的折射规律,即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逐渐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逐渐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传播方式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
实验三:电流的磁场效应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效应,探究电流与磁场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磁场的特性。
实验器材1. 电池2. 导线3. 小指南针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导线,使电流通过导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及简答题专题
2014-2015 学年九年级物理复习专题——(实验探究与简答题)1、(2012•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2、(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 200g 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的温度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处.~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作了两个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 们会看到______的现象,说明内部气体的______升高,____增大(2)如图乙所示,大口玻 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 出,同时还能看到_______的现象,其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3)如图丙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橡皮塞被________, 同时管口出现“白雾”,这是管内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 _______ 能转化为橡皮塞的______能.24 242 2274、砂 石(3)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 ×103J/ (kg•℃).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 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丁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空气,抽取中间的玻璃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 D .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 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4、—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_____________气体.5、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 压,电路中电流约为,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1) 按要求连接实物图.,6、(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________端(填 A 或 B ).(3)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实数变_____,灯泡亮度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 4 ) 若 闭 合 开 关 灯 不 亮 , 但 电 压 表 示 数 约 等 于 电 源 电 压 , 此 时 故 障 可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如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偏,此时故障是____________.%4、(2010•河南)小刚和小丽用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 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5、(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 和 L 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 后的总电压.1 2 6、(2)小刚用电压表测量 L 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 0~3V 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 l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们在测量 L 两 2 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 0.小刚用电压表检测 L 两端的电压,示数 1 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 L 处的故障是_______;L 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 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 1 2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下表所示的一组 数据.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15:5、(2012•毕节地区)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6、(2011 年中考·甘肃兰州卷)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1)如图所 示的电路未完成连接,请你将电路连接完整(用笔划线代替导线)。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个相同的钩码.(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①0.15 ②(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编号②处数据应为.(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实验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次数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的关系.(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4.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质量为80kg的水,(1)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焦炭q=3.0×107J/kg].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可以选择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相同,实验中通过(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可以选择两图,把燃料放出的热量给液体吸收,在如图基础上还必须保证相同,实验采取了法.6.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位置 A B C电流/A 0.30 0.24 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7.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 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选填“M”或“N”).8.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选填“A”或“B”)A.电流表没调零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实验序号①②③④电压/V 0.5 1.2 1.8电流/A 0.10 0.24 0.34 0.5(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2016•丹东)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左端调节(选填“左”或“右”).(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求出钩码的个数;(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杠杆该端下沉;(4)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解答】解:(1)当在杠杆上挂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了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这一侧的自重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由F1L1=F2L2可得:F B===3G,所以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将图中A、B两处的钩码同时减去1个,杠杆的左端:G×3L=3GL,杠杆的右端:2G×2L=4GL,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等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4)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臂变小,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将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左;(2)3;(3)不能;(4)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应注意动态平衡的分析,当力臂变化时,力也会随着变化.2.(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①0.15 ②(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2.4,编号②处数据应为83.3%.(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在实验中要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测力计.(2)由图示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根据η==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实验中提升钩码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重力的关系.(4)在不计摩擦及绳重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根据η==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2)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示数为2.4N;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83.3%;(3)实验选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动滑轮的重不变,不计摩擦及绳重,由η====可知,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故答案为:(1)匀速;(2)2.4;83.3%;(3)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4)不变.【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考查了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要理解并熟记.3.(2016•河南)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的.实验次数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甲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分析】(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若物体做的功越多就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在研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速度相同是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由图知是控制速度相同时,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的;(4)通过数据得出结论.【解答】解:(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出来的,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就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2)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的高度摆下,可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时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三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所以第3次实验应保证钢球的质量、木块的质量、钢球下摆的高度都不变,现做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所以应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应采用甲的建议;(4)有表中的数据知: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木块运动的距离;(2)速度;质量;(3)甲(4)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点评】此题考查的影响动能大小实验的探究,是比较直接的一个考查,是一道基础题.4.(2014秋•张掖校级月考)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质量为80kg的水,(1)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焦炭q=3.0×107J/kg].【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升高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即Q吸=Q放×20%,再利用Q放=mq 求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焦炭.【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t=4.2×103J/(kg•℃)×80kg×50℃=1.68×107J;(2)由η=得,焦炭燃烧需放出的热量:Q放===8.4×107J,由Q放=mq得,需要焦炭的质量:m焦炭===2.8kg.答:(1)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吸收了1.68×107J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2.8kg焦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Q吸=Q放×20%=m′q×20%”是本题的关键.5.(2016秋•耒阳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可以选择乙、丙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可以选择甲、丙两图,把燃料放出的热量给液体吸收,在如图基础上还必须保证质量相同,实验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分析】(1)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cm△t分析;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改变温度的高低.(2)燃料的热值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因此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解答】解:(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应选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应控制燃料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相同,故选乙丙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吸热能力的强弱可以根据温度计的示数得出.(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两种不同的燃料,控制燃料的质量相同,燃烧的时间相同,加热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故选甲丙两图;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乙、丙;吸收的热量;温度计的示数;(2)甲、丙;质量;控制变量(或转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概念、比热容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分析时用好控制变量法是本题的关键.6.(2016•河南)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C(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A或B(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I C=I A+I B(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位置 A B C电流/A 0.30 0.24 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分析】(1)掌握电路的连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2)为了测量另一处的电流,让电流表测量支路的电流;(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解答】解:(1)电流表在干路上测量干路的电流,即C点的电流;(2)让电流表测量另一处的电流,也就是测量支路的电流,左图测量的是A点的电流,右图测量的是B点的电流,电路连接如图所示:(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即I C=I A+I B,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即,电路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C;(2)电路连接如上图:A或B;(3)I C=I A+I B;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4)电路图如上图所示:【点评】此题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考查了有关电路的连接、电压表的读数、电阻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乙能够确定与电压相应的电流值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实验数据分析,为得出普遍结论,应使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7.(2016•宿迁)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 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B(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R断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N(选填“M”或“N”).【分析】(1)使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故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2)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3)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并且断路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使用的量程,由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其示数;(4)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5)根据表格中数据,用公式U=IR计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结合欧姆定律的知识计算得出.【解答】解:(1)将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2)导体中电流跟电阻和电阻两端电压有关,所以实验中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AC错误;(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且电压表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显示不出来,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断路;(4)研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的变化倍数与电阻变化倍数的倒数相等,故可得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U R=I1R1=5Ω×0.4A=2V;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25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08A,所以R滑===12.5Ω,因此选择滑动变阻器N.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R断路;(4)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N.【点评】本题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实验方法、电表读数、数据分析等,考查全面,难度不大,这个实验是常考题,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是关键.8.(2016•重庆)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A(选填“A”或“B”)A.电流表没调零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 2.5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①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实验序号①②③④电压/V 0.5 1.2 1.8电流/A 0.10 0.24 0.34 0.5(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1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C.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据此完善电路图;(2)当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后,指针将反向偏转;(3)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表格中数据代入R=计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计算出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便可得出;(4)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R的阻值;(6)多次实验的目的: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②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路图虚线框内的元件为滑动变阻器,如下图所示:(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说明电流表没有进行调零,故选A;(3)根据图丁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电压为1.2V时,电流为0.24A,所以R=R2===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其阻值最大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电路中的电流I===0.12A;U R=IR=0.12A×5Ω=0.6V,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12A,定值电阻两端最小电压为0.6V,而第一组数据,其电压值和电流值都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小电压和电流,所以有拼凑的嫌疑;(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电压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也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倍;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由I=可得,第②次实验的阻值为5Ω;第③次实验的阻值:R3==≈5.3Ω;第④次实验的阻值:R4===5Ω;定值电阻R的阻值:R==5.1Ω;(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故答案为:(1)见上图;(2)A;(3)2.5;①;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4)电阻;正;(5)5.1;(6)C.【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同时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及对数据的分析.解决第3问的关键是利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计算最小电压或电流.。
初中物理科学九年级实验与探究题中考复习专题训练题库精选
实验与探究题专题训练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这样四种:(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⑵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3)教师的演示实验;(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对于不同实验要掌握其不同的要点。
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调、放、看、读、记测量工具使用的共同点是:要求正确(测量工具中只有刻度尺的测量中需用估读)2、常规实验:弄清实验的设计、实验对象、实验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及实验的注意点。
要做到会看图说话”,对学生的探究性分组实验要求掌握①实验的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现象⑥设计实验表格⑦归纳实验结论⑧作出必要的评估等b5E2RGbCAP3、自主性实验设计1)建立正确的等效替代”思想充分运用各种仪器,明确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与间接测量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女口:用量筒测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质量”,用天平测体积”,用电流表测电压”,用电阻箱测电阻”等。
plEanqFDPw2)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科学性(设计原理要正确,量与量关系要正确),可行性(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准确性(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
女口:在烧杯中装满水后测其质量(X),在量筒中装上液体测质量(X)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联1、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流表突然损坏,怎么样利用剩余器材完成该实验?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2、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压表突然损坏,怎么样利用剩余器材完成该实验?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
3、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压表突然损坏,且无滑动变阻器,怎么样利用阻值为R0 的定值电阻完成该实验。
DXDiTa9E3d4、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电流表突然损坏,且无滑动变阻器,怎么样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完成该实验。
RTCrpUDGiT重视结论形成过程及结论表述的复习分析与论证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理能力,在中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找出现象或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或内在的联系,通过论证,得到结论。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卷(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卷(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题)(2题)(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错误:;(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做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说明当地的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
2.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
(1)为了显示光路,硬纸板要(选填“光滑”或“粗糙”);(2)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甲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如图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使纸板F 和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5)实验时,小明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
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标记两个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3.如图所示,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题)(4题)(1)测量焦距: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3)当蜡烛距凸透镜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5)小明在如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11大题型)(学生版) 备战24-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真题汇编
专题07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考点一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1.(23-24九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是现象;(2)如图乙所示,这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3)如图丙所示,小宇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23-24九年级上·湖北荆州·期中)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
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
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比水小。
(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最终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的作用;(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有空隙,李老师做了一个模拟实验。
分别两个杯子装满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这里李老师运用了(选填“控制变量”、“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23-24九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下图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慢慢晕开;图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实数变_____,灯泡亮度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4)若闭合开关灯不亮,但电压表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此时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偏,此时故障是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橡皮塞被________,同时管口出现“白雾”,这是管内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_______能转化为橡皮塞的______能.
(4)如图丁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空气,抽取中间的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发现两个瓶子都变成红棕色,这种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______________气体.
(4)比较步骤1和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电阻还与___________有关;
(6)王刚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M同时接到c、d,N同时接到c′、d′,此时小灯泡的亮度比步骤4的小灯泡还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1两端电压/V
L2两端电压/V
串联后的总电压/V
5、(2012•毕节地区)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__;
(2)比较步骤_______,得出结论: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3)比较步骤1和2,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作了两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______的现象,说明内部气体的______升高,____增大(2)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同时还能看到_______的现象,其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4)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的是___________.
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
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
4、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电流约为,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1)按要求连接实物图.
(1)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2)请你根据表1的数据,在乙图中画出I-U图线,分析图线,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知:电流与电阻(成/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相符/不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2010•河南)小刚和小丽用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5、(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
6、(2)小刚用电压表测量Ll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们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小刚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L1处的故障是_______;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下表所示的一组数据.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分析表1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间的关系。若保持电源电压的大小和电阻箱R1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金属滑片P,可测得不同的电流、电压值,如表1所示。然后,他又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物质名称
加热前温度/℃
加热后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水
24
2
砂石
24
274
2
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水的比热容,小红计算出砂石的比热容为_________J/(kg•℃).
(3)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103J/(kg•℃).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cm2
M接
N接
灯泡亮度
1
镍铬合金丝
30
a
a′暗Βιβλιοθήκη 2镍铬合金丝30
b
b′
较亮
3
镍铬合金丝
15
c
c′
较亮
4
锰铜合金丝
15
d
d′
亮
6、(2011年中考·甘肃兰州卷)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的电路未完成连接,请你将电路连接完整(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请按表中规律,完成表格内空白实验数据。
2016-2017学年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复习专题
1、(2012•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
2、(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的温度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