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报告
课程钻井课程设计
题目一口井的设计
院系石油工程系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主要内容:
(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
(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
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目录
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
1.1油藏构造特征 (2)
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
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
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
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
2.3渗流物理特性 (8)
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
3.2 油藏温度系统 (13)
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
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
4.3最终计算N、 Gs (18)
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储量评价 (19)
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天然能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开发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 (22)
6.1开发层系的划分 (22)
6.2开发井网的设计 (22)
6.3开发速度的设计 (22)
第7章开发方案的对比与经济评价 (25)
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1.1油藏构造特征
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背斜构造
东南和西北方向被两条大断裂断开——断层构造
1.1.1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1.1.2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4.07km2
闭合高度:储集层中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150m.
1.1.3断层研究——两条断层
1
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km.
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1.2.1 储层岩石分布及物性特征
一、矿物分析
样品数量:C1井、C2井、C3、井岩样各50块进行矿物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表1-1 储层岩石矿物含量表
成分石英长石岩屑泥质灰质含量76% 4% 20% 5% 7%
最终可知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表1-2 储层粒度分析数据
粒
径(m m) <0.
01
0.01~
0.1
0.1~0
.25
0.25~
0.5
0.5
~1
1~
2
2~
5
5~
10
>1
0 含
量(% ) 4.0
3
9
.14
2
9.5
3
6.55
12.
72
3.0
5
3.2
3
1.2
9
0.4
9
2
二、粒度分析
含量最高的是粒径为0.25mm~0.5mm——中砂岩
因为粒径<0.01mm的含量为4.03%小于5%,所以储层岩石的胶结类型为接触胶结,而且是泥质胶结物,所以,储层岩石的固结程度不高。
1.2.2 储层孔渗性特征评价
孔隙度: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核磁共振(NMR)孔隙度只对孔隙流体有响应,在确定地层孔隙度方面具有其他测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中国陆相复杂地层的应用中常常发现NMR孔隙度与地层实际孔隙度存在差异,有时差异甚至很明显,影响了NMR测井的应用效果.介绍了NMR孔隙度的理论基础,在对NMR孔隙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国内现有的NMR孔隙度测井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人造岩样和不同:占性的天然岩样的实验测量,提出了适合中国陆相地层的孔隙度测井方法,改善了NMR孔隙度的测量效果.针对中国陆相地层的复杂性,建议不同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岩心分析,确定恰当的NMR 测井方法,以获得比较准确的NMR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在自然状态下材料中的的孔隙体积与材料体积之比,叫材料的孔隙度。它包括材料中所有的孔隙,不管它们是否连通。但在研究油贮的孔隙度时,所测量的孔隙度为连通的孔隙空间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即有效孔隙度。在一般情况下,有效孔隙度要比总孔隙度少5~10%。多数油贮的孔隙度,变化在5~30%之间,最普通的是10~20%范围之内。孔隙度不到5%的油贮,一般认为是没有开采价值的,除非里面存在有取出的岩芯或岩屑中所没有看到的断裂、裂缝及孔穴之类。
表4 储层岩石(砂岩)孔隙度评价表
井号
厚
度(m)
渗透
率(mD)
孔隙
度(%)
V
C1 40 200 20 0.4 C2 40 210 19.5 0.3 C3 30 190 20 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