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共37页文档
黄冈中考语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
![黄冈中考语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https://img.taocdn.com/s3/m/3bd87dd0aa00b52acfc7ca2a.png)
《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一、原文、译文对照翻译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解释:之:的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拘泥于:对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妄意:随意翻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解释:盖:就因为潴:水停聚的地方势:河流的形势翻译: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解释:相度:观察和测量情:真实情况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追究到底致:事理翻译: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解释:是:这样以:因为躬:亲自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翻译: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5、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解释:缓带:宽束衣带翻译: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6、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解释:于:在翻译: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7、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事而后事可举也。
解释:尝:曾经横索:横行勒索如:像而:顺承连词举:办事成功翻译: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8、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解释:如:如果计:盘算,考虑远:远远躲开翻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二、课文内容1、中心论点: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内容解析: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3、海瑞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治水必躬亲 文言文
![治水必躬亲 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b34008f18583d04964599b.png)
古文《治水必躬亲》重点实词词类活用:远.嫌而避怨(形容词作名词,远远躲开,远离)亲劳.胼胝(使动用法,使…劳累)一词多义:如/如.好逸而恶劳(如果)\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像)劳/亲劳.胼胝(使…劳累)\好逸而恶劳.(劳动)而/记利而.忘义(连词,表并列)\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表承接、顺承)古今异义:⑴泥于掌故古义:拘泥今义:含水的半固体状的土⑵非咨询不穷其致古义:追究到底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⑶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古义:做好,完成今义:往上托;往上伸⑷盖地有高低古义:原因是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⑸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古义:亲自今义:弯腰⑹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古义:曾经今义:尝试重点虚词①盖.地有高低:原因是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那么②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它的(水患的)③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的…④⑴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表承接,不译⑵好逸而.恶劳:连词,表并列⑶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表承接、顺承⑤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为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在重点句子翻译⒈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缓有急,水潭有深有浅,河流形势有弯曲有笔直。
)⒉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如果不是亲自观察测量便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是亲自征求询问百姓便无法追究到底它的事理,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让手脚劳动出茧。
)⒊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海瑞亲自发放钱财粮食,不克扣一厘,随他一同的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钱。
)⒋如好逸而恶劳,记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像是喜欢安逸而讨厌劳动,计较私利而忘记公义,远远避开嫌疑而避免抱怨,那么事情便无法完成、水患也治理不好了。
)主旨本文先说明了治水要防止的现象,再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然后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治水必躬亲》和《明史—海瑞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治水必躬亲》和《明史—海瑞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6f6b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7.png)
《治水必躬亲》和《明史—海瑞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文言文阅读【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大计亦死B.远.嫌而避怨/远.望若有光C.顾.左右曰/顾.野有麦场D.此人素.有痴名/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趣执之.,无使得遁C.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D.少顷复取读之.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B.【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
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
治水必躬亲的文言文翻译
![治水必躬亲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b3268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5.png)
昔者,大禹治水,必躬亲其事。
曰:“水者,万物之源,百姓之命也。
吾辈治水,非为个人之荣,乃为国家之安,百姓之乐。
故必躬亲其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禹曰:“治水之道,首在观察。
水之行,有其规律,必详察之。
吾观水之来去,顺逆,高低,缓急,无不洞若观火。
故能因势利导,疏而不堵,使之归其道。
”禹又曰:“治水之法,次在筹划。
水之患,非一日之故,必先筹其源,次治其流,终其汇。
吾尝遍历山川,深知其利弊,故能筹谋周密,无遗策。
”禹曰:“治水之事,必躬亲其事。
吾自受命治水以来,未曾一日安居。
或跋山涉水,或露宿风餐,皆我所愿。
何以故?欲求水之安流,必先亲身经历,深知其险阻,方能施策得当。
”禹曰:“治水之劳,非一人之力可成。
必广招贤才,共商大计。
吾虽才疏学浅,然能知人善任,使众贤共治水患。
是以,吾虽劳苦,而治水之功,众贤之力也。
”禹曰:“治水之德,非一时之功。
吾虽尽力而为,然水患之除,非一日之功。
必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方能水患皆除,百姓安居乐业。
”禹曰:“治水之道,必以民为本。
水患之害,百姓受之最深。
故治水之时,必先问民之疾苦,知民之所需。
吾尝亲至民间,问疾苦,察民情,故能得民心,治水之策,方能行之有效。
”禹曰:“治水之成,非吾一人之功。
众贤共治,百姓齐心,方能水患皆除。
是以,吾虽劳苦,而治水之功,众贤之力,百姓之愿也。
”夫治水必躬亲,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
必观察、筹划、躬亲其事,广招贤才,以民为本,持之以恒,方能水患皆除,百姓安居乐业。
此乃治水之道,亦为人之道也。
愿后人效之,使水患永除,国家安宁,百姓幸福。
(注:以上翻译仅供参考,文言文翻译需注意原文的韵味和意境,以下为现代文翻译,字数不足500字,仅供参考。
)从前,大禹治水时,总是亲自深入水患现场。
他说:“水是万物之源,百姓的命脉。
我们治理水患,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幸福。
因此,必须亲自深入水患现场,不敢有丝毫懈怠。
”大禹说:“治理水患的方法,首先要观察。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bdcb666011ca300a6c390f8.png)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治水过程中,躬亲有 什么好处呢?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 是 必如是 举
---像 ---这样 ---必须像这样 ---办事成功
译: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 事情。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 好逸恶劳 计利 则
---如果 ---贪图安逸,害怕辛劳 ---考虑私利。计,盘算,考虑。 ---那么
对人物形象海瑞的认识: 海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清官,他为民请命, 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 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 想,清正廉洁。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治水过程中,怎样才 能做到躬亲呢?
拓展延伸
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像 海瑞一样的人?
资料二
相传夏朝建立以前,洪水灾害严重,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 兽每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 迹之道交于中国”。为了治水,尧让鲧治 水。 鲧采用以前共工的治水办法,“壅防百 川,堕高堙庳”。用人工把高的地方铲低, 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只堵不疏。他将从天 庭偷来的“息壤”作为治水的唯一方法, 哪里有水就往哪里堵,结果鲧治水九年毫 无成绩,失败了,被砍了头。
鯀 治 水
资料三
大 禹 治 水
文言文《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解释
![文言文《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547142453610661ed9f4e6.png)
文言文《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解释【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文言文《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解释】1、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题目是编者所加。
躬亲(gōng qīn),〈书〉亲身去做:事必~。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泥(nì):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
例句:泥于掌故。
4、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例句:泥于掌故。
妄意:轻易。
5、盖:原因是,是因为。
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
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6、潴:水停聚的地方。
7、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8、相度:观察和测量。
9、情:真实情况。
10、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1、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
今义,生活困难。
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12、致:事理。
13、是以:因此,所以;以:因为。
14、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5、躬:古义,亲自。
今义,弯腰。
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16、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7、海忠介:海瑞,明代的官,谥“忠介”。
18、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19、尝:古义,曾经。
今义,尝试。
例句: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0、横索:横行勒索。
21、举:古义,完成,做好。
今义,举起,抬起。
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22、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计:盘算,考虑。
23、远:远离,远远躲开24、则:那么25、兴:成。
【相关推荐】《治水必躬亲》文言文《治水必躬亲》教学参考资料《治水必躬亲》和《海瑞传》对比阅读《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对比阅读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和答案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用原文回答治水必躬亲的原文断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治水必躬亲中考题。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共37页文档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共3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a2ef0de227916888586d7ba.png)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https://img.taocdn.com/s3/m/69c451f50242a8956bece4f3.png)
治水必躬亲
〖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原文〗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以上先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然后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原文〗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译文】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以上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原文〗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以上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1。
治水必躬亲 翻译课件
![治水必躬亲 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f963f9aeaad1f346933f44.png)
总结
治水要防止 的现象
第一段 “不可……不可……”
(提出论点)
道理论据
治水必亲躬 的原因
了解实情 因地制宜
治水必躬亲 (是以……)
中心论点
“盖……非…… 非” “昔海忠介……未尝 横索一钱” 第二段 (海瑞治水)
事实论据
躬亲(做事) 清廉(做人)
好逸恶劳 计利忘义 远嫌避怨
(正面)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治水必躬亲
• 躬亲 • 亲身
译: 治理水患必须亲身(前往, 不怕辛苦)。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 • • • • • • 之 可 执一 泥 于 掌故 妄意 • • • • • • • 的(结构助词) 能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拘泥 对,对于 古代的典章制度 随意
默写加点字解释:
治水之法,既不可1.执一,2.泥于3.掌故, 亦不可4.妄意轻信人言。5.盖地有高低,流有缓 急,潴有浅深,6.势有曲直,非7.相 8.度不得 其情,非9.咨询不10.穷其11.致,12是13以必 得14.躬历山川,亲劳15.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16.冲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17.给钱粮,不扣一厘, 而随官人役亦18.未尝19.横索一钱。必如20.是 而后事可21.举也。22.如好逸23.而24.恶劳,计 利而忘义,25.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 26.兴矣。
讲道理:“盖地有高低……”在理论 上阐述情况不同,需要治水者了解实 际情况,从而证明为什么要躬亲。用 ∵∴推论出“躬亲”的结论(因果推 理) 摆事实:海瑞亲临现场,清廉无私治 理水患,得出结论。仍用∵∴推论出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https://img.taocdn.com/s3/m/0126467fad02de80d4d8409e.png)
《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一、原文、译文对照翻译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解释:之:的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拘泥于:对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妄意:随意翻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解释:盖:就因为潴:水停聚的地方势:河流的形势翻译: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解释:相度:观察和测量情:真实情况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追究到底致:事理翻译: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解释:是:这样以:因为躬:亲自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翻译: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5、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解释:缓带:宽束衣带翻译: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6、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解释:于:在翻译: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7、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事而后事可举也。
解释:尝:曾经横索:横行勒索如:像而:顺承连词举:办事成功翻译: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8、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解释:如:如果计:盘算,考虑远:远远躲开翻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二、课文内容1、中心论点: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内容解析: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3、海瑞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初中文言文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附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10021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a.png)
【初中文言文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附答案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8-10题。
(一)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8-10话题。
(一)水资源控制需要亲自动手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如果你忠于村庄,你就会忠于雨水;如果你不忠于大海,你就不会忠于河流。
一定是这样,以后的事情可以做。
喜欢闲暇而讨厌劳动,谋利而忘义,远离尘嚣而不怨恨,则事与愿违,水利不兴。
(二)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自密实①徙徐②岁时,河觉曹村,汇聚于城市之下,不时崛起。
这座城市将被击败,富人将为避难所而战。
正式日期:“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驾驶返回。
公开表演③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这条河会危害这座城市。
有急事。
虽然军队是被禁止的,但你应该为我尽力而为。
"卒长呼曰:“太守还是不停地涂鸦④,吾侪⑤恶棍服侍的秋天。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⑥拿着簸箕⑦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鹿进城,未入家门,使官吏阻拦和看守,死在城中听闻。
【注】①米:指的是密州。
②徐:指徐州。
③屦(249j)):指粗布鞋。
④水:积水。
⑤侪(chái):世代与阶级。
⑥跣(xiǎn):赤脚。
⑦锸(chā):黑桃。
8.在以下几组句子中,具有点含义的同一项是()(2)分)A.流有缓急事急矣B自密徙徐使自招募C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如好逸而恶劳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钟)(1)非咨询并不差,它的翻译是:__________________(2)我该和谁在一起_______________10.海中街和苏东坡已尽最大努力控制水资源。
中考语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e788f257cd184254b35359e.png)
《治水必躬亲》复习导引一、原文、译文对照翻译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解释:之:的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拘泥于:对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妄意:随意翻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解释:盖:就因为潴:水停聚的地方势:河流的形势翻译: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解释:相度:观察和测量情:真实情况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追究到底致:事理翻译: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解释:是:这样以:因为躬:亲自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翻译: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5、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解释:缓带:宽束衣带翻译: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6、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解释:于:在翻译: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7、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事而后事可举也。
解释:尝:曾经横索:横行勒索如:像而:顺承连词举:办事成功翻译: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8、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解释:如:如果计:盘算,考虑远:远远躲开翻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二、课文内容1、中心论点: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内容解析: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利肯定办不好。
3、海瑞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https://img.taocdn.com/s3/m/e3c1c65c3b3567ec102d8a8e.png)
•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 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 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 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 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 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 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 原主。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 (他)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 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 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他)又裁减邮 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 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 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 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
非相度不得其情, 非 咨询不 不……就不…… (双重否定句)
穷 其
致,
指示代词,那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使……劳累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亲劳胼胝.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全文翻译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 从前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 乱流 在 冒着
远嫌 而避怨,
如 好 逸而恶劳, 计 利而忘 义, 如果hào 安逸 wù 考虑私利 道义
喜欢 厌恶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苦,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则 事 那么
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办
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办不好.
原文回答
治水要防止什么?
治理水道 文言文
![治理水道 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e33b9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4.png)
治理水道文言文【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翻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以后的事情才能做好。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注释】⑴[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人;海瑞,明代人。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续修四库全书》本),题目是编者所加的。
[躬亲]亲身。
⑵[治]治理。
⑶[法]方法。
⑷[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⑸[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泥:拘泥。
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⑹[妄意]随意。
⑺[盖]句首发语词,连词,原因是。
承接上文,表明下文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⑻[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
⑼[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⑽[相度(xiàng)(duó)]观察和测量。
⑾[情]真实情况。
⑿[咨询(zī )(xún)]访问,征求意见。
⒀[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⒁[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⒂[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