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7880d9a1c7aa00b52acb1b.png)
小结
全诗着眼点 全诗落脚点
忧(功业、人才)
志(一统天下)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 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 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 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探究讨论课后练习一第2小 题.
《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 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提示:分析时除了把握好作者感情的脉络,还要结合作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 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了什么?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 人联想。
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它 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 表达收到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2.怀古伤己。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借古人孙权、刘裕能够成就功业,感 喟自己事业无成。 3.借古叹今。唐朝诗人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 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写当年 越王打败了吴国班师凯旋,战士个个穿着华美 的锦衣返回家乡,花朵儿一样的美女簇拥在宫 殿里,可是如今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鹧鸪在 越王城遗址的上空飞来飞去。乍一看似乎感叹 越王前后盛衰的变化之情,其实,诗人借助这 古人古事,是感叹自己对唐朝人事更替、盛衰 变化的情绪。
了解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
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 (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51519358fafab068dc0248.png)
_吠__,__桑__树___颠__鸡__鸣__”__。____
(四)翻译 6.(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译文: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10.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 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 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于“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 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 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 我 振 作 ; 随 后 “ 明 明 如 月 …… 不 可 断 绝 ” 却 又 回 到 “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 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
(2)适少 余始无 自适.适齐还.安 俗家韵 舟门动动行词词适.,,临迎出汝合嫁动词,往,到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刚,刚才。
3.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 (2)榆柳荫.后檐: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遮__蔽__。 (3)鼓.瑟吹笙: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 。 (4)去日苦.多: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苦。 (5)山不厌.高: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厌。
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 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的雄心壮志。由此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 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 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 绪。
(四)翻译 6.(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译文: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10.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 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 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于“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 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 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 我 振 作 ; 随 后 “ 明 明 如 月 …… 不 可 断 绝 ” 却 又 回 到 “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 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
(2)适少 余始无 自适.适齐还.安 俗家韵 舟门动动行词词适.,,临迎出汝合嫁动词,往,到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刚,刚才。
3.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 (2)榆柳荫.后檐: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遮__蔽__。 (3)鼓.瑟吹笙: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 。 (4)去日苦.多: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苦。 (5)山不厌.高: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厌。
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 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的雄心壮志。由此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 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 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 绪。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诗三首》 课件(共67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诗三首》 课件(共6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e5b32943323968011c922e.png)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 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 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 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 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 为典范。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 句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 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提示】抓住意向 把握情感
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思妇”的语 言,惟独这一句像“游子”的口吻。你能试着 理解这一句吗?
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不过在写法 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 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 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 绝妙虚境。
7、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三是“悬想”。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 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 手法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 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作者 “忧”什么呢?
探究“忧”的内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什么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注:杜康借代酒)
举杯解“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 吟至今。 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a66d0ba6c30c2259019ec3.png)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 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了什么?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 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 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 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3、归向何处? 讨论:回答
明确:园田。
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
描写了哪些景象? 2、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
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 中可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在这样 的心情下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他 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自在闲适的诗 的意境。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 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 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 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 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 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 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 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 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 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 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 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 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 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 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 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二《诗三首》精品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二《诗三首》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67fa290722192e4536f67a.png)
我的心,我的灵魂逃到感情世界外,这是否隐约显示着
大自然千古不易之规?是否还显示了天理人道,一种叫 “永恒”的东西?
一个无风无月的深夜,我拥被独坐,不经意间,我自
以为已逃避的情感又如幽灵一般闯入我的心间。亲情、友 情、爱情,一切向我敲打,她们撕开我的胸膛,将痛苦的 灵魂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我原以为时间会使她们消逝, 然而,此刻她们又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咀嚼被洗劫、被远 逐、被遗弃的滋味。我如同到了世界的边缘,那里荒寒死 寂,此时,我才明白,我的灵魂一直在游荡,没有归宿。
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5. [对应考点二]请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
几个词语。
提示:所思、旧乡、长路(远道)、忧伤
二、诵读诗歌《短歌行》 ,完成以下各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生几何 ..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2)何以 解忧 何以: 是“以何”,用什么 .. (3)但 为君故 但: 只 .
2.五言诗
中国古代的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 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 其五言形式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 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
样的表达作用?
提示:“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 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
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碣石 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634a38c850ad02df804131.png)
1.名句默写。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我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短歌行》
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 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 紧紧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 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 活动。曹操深感今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 广招贤才,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 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 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用“短歌”的形 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一、古字通假 契阔谈 ,心念旧恩 ____通____ 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采之欲遗谁
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遗得遗金一饼
深追先帝遗诏
少无适俗韵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解析: B.“远”的解释应为“远大,高 远”。
三、(1)指感情深厚 (2)多少 (3)指对贤才的思念和 倾慕 (4)过去的 (5)只是 (6)问候,怀念
四、(1)向南 (2)弹奏 (3)使……归顺 (4)感到苦 以……为满足
一、作者档案
(1)《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作品,原非一时 一人所作。南朝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将 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昭明文选》,题为《古 诗十九首》。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 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 行乐等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这与东汉 末年的动乱有关。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50df637e21af45b307a826.png)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 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 环境,只会觉得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 ”、“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 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 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讨论:回答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 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 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 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 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 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 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 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 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关键字?
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 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了什么?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 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它 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 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 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 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 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 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 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 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 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 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 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 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9037aebe23482fb5da4c38.png)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
洁之风范,且已成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 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
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 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 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 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 乡的思想感情。
同
心
而
离 虽然心意相通
居 ,
却分居两地,
忧 在思念的忧伤
伤 以
中一直到老。
终
老
这两句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 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 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 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 的“同心”者。
——南朝乐府《西洲曲》
《涉江采芙蓉》结构图: 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
《涉江采芙蓉》表现手法:
以乐写哀:以美好的情境衬托相思不能见的忧伤; 比兴手法:香花芳草赠人,传达了思念、关怀、祝愿; 虚拟想象: 游子思归乡 思妇盼归人;
探究与交流: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 你的观点和依据。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5571918762caaedd33d4f0.png)
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求贤难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广纳人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功业未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志
英雄的慷慨悲歌
陶 渊 明
归 园 田 居
作者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渊 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 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 不定。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 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影响了
常错成语集锦: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 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 , 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 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 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 解析: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所以正确;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诗人遥想离别前的生 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写出了诗人对妻子 的浓重思念,以及离别后 的孤独、落寞、惆怅、痛 苦。
3、前四句用了什么样 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 用?
温故知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 采薇》 清人王夫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 倍增其哀乐。”
二、文常管窥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 选》,为东汉末年文人作品,它们并非一人一 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 妇离别,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 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 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末年政治混乱、败坏、没 落的时代面貌。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37f4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3.png)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情势,以 风骨遒劲而著称,并且具有大方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 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特殊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 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 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 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 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 而 去 。 57 岁 的 曹 操 有 感 此 景 而 横 槊 赋 诗 《短歌行》。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 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 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应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吸取了汉 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被称为 “五言之冠冕”。
4
涉江采芙蓉
诗 三 首
1
2
古诗十九首
最早收录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 “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 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 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 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对写法”又叫对面落笔,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诗人往往在思乡怀人之时,不直接抒
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面落笔, 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己。其实质在 于联想和想象。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 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 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 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 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 而 去 。 57 岁 的 曹 操 有 感 此 景 而 横 槊 赋 诗 《短歌行》。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 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 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应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吸取了汉 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被称为 “五言之冠冕”。
4
涉江采芙蓉
诗 三 首
1
2
古诗十九首
最早收录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 “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 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 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 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对写法”又叫对面落笔,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诗人往往在思乡怀人之时,不直接抒
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面落笔, 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己。其实质在 于联想和想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课件 (共75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课件 (共75张)](https://img.taocdn.com/s3/m/ca09e5096bec0975f465e2ed.png)
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
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 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 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 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 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 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 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 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 格和气节。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中体现情感变化的相应 内容。
答案 ①欢乐洋溢 ②黯然痛苦
准确翻译重点诗句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译文:__采__摘__荷__花__想__要__送__给__谁__呢__?__所__思__念__的__人__在__远__方__的__道__路__上__。_____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__情__深__厚__却__两__地__分__居__,__在__忧__伤__中__慢__慢__变__老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 主旨。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 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 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2.找诗眼,抓主旨;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 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一人教版必修2《诗三首》 PPT课件 图文
![高一人教版必修2《诗三首》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bbd64883c4bb4cf7ecd195.png)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比喻手法言其厌恶官场。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几多后悔,几多怅惘,足见官场不 可久留之意。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后的喜悦难以掩 饰,自然率真地表述出来,这些均源自其对官场的厌恶。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都比不 上。 后来有一次,在公司的期刊上我 看到了 对这姑 娘的采 访,来 公司四 年多, 这期间 做过车 间的流 水工, 也在三 班倒的 岗位上 一做就 是两年 ,谁也 不知道 一个女 孩子究 竟是怎 么扛过 来的。 后来部门有了提拔晋升的名额, 这位姑 娘被列 入了第 一人选 ,并且 全票通 过。 她在采访里说: 毕业第一年,许多同学都穿上了 好看的 衣服, 走在了 宽敞明 亮的写 字楼里 ,对比 光鲜亮 丽的她 们,我 却穿着 劳保服 ,每日 穿梭在 各种不 同的机 械设备 里。 记得有人笑话我,说我一个姑娘 ,干一 份这么 不体面 又危险 的活, 丢脸死 了。 我当时有点生气,可后来当我沉 浸在这 份工作 里,当 我一点 点沉淀 打磨自 己,当 我发现 自己对 工作的 热情, 其实来 源于对 工作的 投入, 而不是 周遭的 环境时 ,我就 对别人 那点看 我的眼 光毫不 在意了 。 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热 爱着什 么,我 越来越 爱现在 从事的 这个行 业,热 爱这份 工作, 更热爱 一直坚 持努力 的自己 。 年轻时,我特别佩服那些不计较 金钱、 权位、 报酬专 心工作 ,认真 学习的 人,因 为不计 较钱多 钱少肯 认真工 作的人 ,往往 觉得只 要是能 从事这 份工作 ,本身 就是对 他的最 大报酬 。 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 而不是 工作后 的工资 来做事 情的时 候,他 往往能 够把工 作做到 最好, 也一定 会收到 更多的 报酬。 4 读者给我留言,她说:二毛,我 好羡慕 你写了 那么多 文字, 看了那 么多书 ,你是 怎样坚 持做到 的呢? 为什么 ,我总 是坚持 不下去 呢? 我说,那是因为你对读书写作这 件事情 不够感 兴趣, 不够热 爱。 你会不会买一本书,其实你从来 不看, 但是你 觉得好 像拥有 了其中 的知识 ?你会 不会制 定了一 个计划 ,其实 你从来 坚持不 下来, 只是享 受制订 计划那 几天的 快乐? 我们总是习惯了这样的开始,然 后又寥 寥草草 的结束 。对事 如此, 对待生 活也是 如此, 当一个 人对自 己的生 命开始 用“潦 草”来 搪塞时 ,生命 也会开 始对他 潦草。 如果跳舞,要像没有人看着那样 尽兴; 如果热 恋,像 从未受 伤一样 去爱; 如果唱 歌,像 无人听 着那样 投入; 如果活 着,就 把人间 当天堂 那般生 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当你 开始认 真对待 以后, 才会发 现其中 包含的 乐趣, 你要带 着关爱 而不是 期待地 投入生 活,当 你对待 事物越 认真, 对待工 作越投 入,你 会发现 能力与 乐趣接 踵而来 。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 这次是 销售。 电话里 ,她絮 絮叨叨 说着一 年多来 工作上 的不如 意,她 说工作 一点都 不开心 ,找不 到半点 成就感 。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都比不 上。 后来有一次,在公司的期刊上我 看到了 对这姑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都比不 上。 后来有一次,在公司的期刊上我 看到了 对这姑 娘的采 访,来 公司四 年多, 这期间 做过车 间的流 水工, 也在三 班倒的 岗位上 一做就 是两年 ,谁也 不知道 一个女 孩子究 竟是怎 么扛过 来的。 后来部门有了提拔晋升的名额, 这位姑 娘被列 入了第 一人选 ,并且 全票通 过。 她在采访里说: 毕业第一年,许多同学都穿上了 好看的 衣服, 走在了 宽敞明 亮的写 字楼里 ,对比 光鲜亮 丽的她 们,我 却穿着 劳保服 ,每日 穿梭在 各种不 同的机 械设备 里。 记得有人笑话我,说我一个姑娘 ,干一 份这么 不体面 又危险 的活, 丢脸死 了。 我当时有点生气,可后来当我沉 浸在这 份工作 里,当 我一点 点沉淀 打磨自 己,当 我发现 自己对 工作的 热情, 其实来 源于对 工作的 投入, 而不是 周遭的 环境时 ,我就 对别人 那点看 我的眼 光毫不 在意了 。 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热 爱着什 么,我 越来越 爱现在 从事的 这个行 业,热 爱这份 工作, 更热爱 一直坚 持努力 的自己 。 年轻时,我特别佩服那些不计较 金钱、 权位、 报酬专 心工作 ,认真 学习的 人,因 为不计 较钱多 钱少肯 认真工 作的人 ,往往 觉得只 要是能 从事这 份工作 ,本身 就是对 他的最 大报酬 。 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 而不是 工作后 的工资 来做事 情的时 候,他 往往能 够把工 作做到 最好, 也一定 会收到 更多的 报酬。 4 读者给我留言,她说:二毛,我 好羡慕 你写了 那么多 文字, 看了那 么多书 ,你是 怎样坚 持做到 的呢? 为什么 ,我总 是坚持 不下去 呢? 我说,那是因为你对读书写作这 件事情 不够感 兴趣, 不够热 爱。 你会不会买一本书,其实你从来 不看, 但是你 觉得好 像拥有 了其中 的知识 ?你会 不会制 定了一 个计划 ,其实 你从来 坚持不 下来, 只是享 受制订 计划那 几天的 快乐? 我们总是习惯了这样的开始,然 后又寥 寥草草 的结束 。对事 如此, 对待生 活也是 如此, 当一个 人对自 己的生 命开始 用“潦 草”来 搪塞时 ,生命 也会开 始对他 潦草。 如果跳舞,要像没有人看着那样 尽兴; 如果热 恋,像 从未受 伤一样 去爱; 如果唱 歌,像 无人听 着那样 投入; 如果活 着,就 把人间 当天堂 那般生 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当你 开始认 真对待 以后, 才会发 现其中 包含的 乐趣, 你要带 着关爱 而不是 期待地 投入生 活,当 你对待 事物越 认真, 对待工 作越投 入,你 会发现 能力与 乐趣接 踵而来 。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 这次是 销售。 电话里 ,她絮 絮叨叨 说着一 年多来 工作上 的不如 意,她 说工作 一点都 不开心 ,找不 到半点 成就感 。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 ,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 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 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 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都比不 上。 后来有一次,在公司的期刊上我 看到了 对这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课件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e772e39284ac850ac02424d.png)
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
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 于一体。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逍 遥所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炊烟袅袅,弥漫飘渺,一片宁静,一片 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中一直到老。
整体感知:
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情感?
3、抒情主人公是谁?
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
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 达情感?
芙蓉
关于“芙蓉”这个意象: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 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 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
•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 的手法。
•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 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 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 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 以便 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的悬想侧 重于空间转移。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 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 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 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 更为深沉,更曲折。
——全诗运用悬想。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
丽中,我荡一叶小舟,穿行在碧波荡漾的湖泽之上, 但见湖面碧衣红裙,河岸芳草凄凄,耳边回荡着莲歌 阵阵和姐妹们的嬉笑声。多么叫人心醉!我看见了一 朵最美的芙蓉,我要摘下它送给我最思念的爱人,可 是他在哪里呢?此刻的他远在天涯!!(这时插入悬 想,空间转换到远方的爱人身边)我的心儿越过千山 万水来到他的身边,我想此刻的他也一定带着无限的 忧愁,回头望着我所在的故乡吧!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 没有欢愉的场景,只有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 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诗三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
![《诗三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af8bc5b52acfc788ebc928.png)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 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 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官场笼子里面, 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归
园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田
居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陶
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明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
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保守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 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 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第7课 归园田居
作者: 陶渊明
诗人介绍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号为靖 节先生。 一名潜 , 字元亮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 由于儒 道思想的矛盾性, 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后期(41 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 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 归隐, 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 章两大部分, 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 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官场笼子里面, 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归
园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田
居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陶
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明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 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
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保守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 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 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第7课 归园田居
作者: 陶渊明
诗人介绍
陶渊明(365~427), 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号为靖 节先生。 一名潜 , 字元亮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 由于儒 道思想的矛盾性, 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后期(41 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 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 归隐, 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 章两大部分, 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7诗三首 (共8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7诗三首 (共8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56f82e67ec102de2bd8923.png)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曹 操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 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 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 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 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识记字音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jīn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 wèi yōu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sè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 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 zā 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bǔ 哺,天下归心。
评析:化用<诗经/小雅/鹿鸣>,来表达对贤才的礼 遇,尊重贤才.突显自己因贤才求之不得而忧到 贤才远道来归附自己而喜不自胜的心情. 第二层抒发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 嘉宾的礼遇.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 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 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 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 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 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7.《诗三首》课件 (共46张PPT)
![【整合】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7.《诗三首》课件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3984face2f0066f5332258.png)
兰—花之君子者也 —纯洁的感情
兰—花之君子者也 —纯洁的感情芳草—碧连天 —浓浓的思念之情
借物传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古诗十九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节选)泰戈尔
比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兴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等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年。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 上升。墟:集市]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 返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 活。]
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人才哟,你们令我朝夕思 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 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 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8. 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 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 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 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 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 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 《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 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 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结构
问题探究
1.《涉江采芙蓉》首句提到“芙 蓉”,这对全诗的意境营造有什 么作用?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 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 解或者说,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 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 “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 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 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字词识别
1.字音识记
正音
芙.蓉.(fú rónɡ) 遗.(wèi)
青青子衿.(jīn)
Hale Waihona Puke 呦.呦(yōu)何时可掇.(duō) 三匝.(zā)
吐哺.(bǔ)
鼓瑟.(sè)
越陌.(mò)
度阡.(qiān)
羁.鸟(jī)
守拙.(zhuō)
暧.暧(ài)
樊.笼(fán)
荫.庇(yìn)
字词识别
2.音形辨识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 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 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 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 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 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 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 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 魂作铺垫。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10. 这首是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 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
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 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 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 念之情。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有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 包含着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旧乡” 在“漫漫”长 路的那头,看 不到也望不着, “旧乡”的爱 人此时也正凝 眸相望吗?相 爱却不得相见, 浓浓的相思之 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将“远 道”意思说尽。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6、“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老”两句除了表 达主人公黯然 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 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 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 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 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 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 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 那远方的爱人。
何时可duō(掇)
chuò(辍)学 chuò(啜)泣 chuò(惙)然
涉 江 采 芙 蓉
《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 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说它 是“五言诗之冠冕”。钟嵘称它“一字 千金”。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 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 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 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 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 貌。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4.六句的“还顾”、“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 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 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 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 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 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 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 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5. 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 “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 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 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 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 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 《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 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 境。
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 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
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 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7、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情景交融、意 境高洁、清幽。如,诗的开头“涉江采芙 蓉,兰泽多芳草。”描写出生动形象的的 生活场景,“采之欲遗谁”自然而然的引 出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 手法营造出高洁清幽的意境。二是含蓄不 尽,余味悠长。如“还顾”“漫浩浩”没 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便给读者 很大的想象空间。三是“悬想”。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8. 古代诗歌从情感上大致可以 分为这几类:思乡怀人之绪、怀 古伤今之悲、羁旅闺怨之愁、怀 才报国之愤、边塞征战之壮、即 事抒怀之慨、隐逸出世之恋、吟 山咏水之美、描花绘鸟之趣等。 《涉江采芙蓉》属于哪一类?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 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 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结构
问题探究
1.《涉江采芙蓉》首句提到“芙 蓉”,这对全诗的意境营造有什 么作用?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 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 解或者说,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 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 “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 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 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字词识别
1.字音识记
正音
芙.蓉.(fú rónɡ) 遗.(wèi)
青青子衿.(jīn)
Hale Waihona Puke 呦.呦(yōu)何时可掇.(duō) 三匝.(zā)
吐哺.(bǔ)
鼓瑟.(sè)
越陌.(mò)
度阡.(qiān)
羁.鸟(jī)
守拙.(zhuō)
暧.暧(ài)
樊.笼(fán)
荫.庇(yìn)
字词识别
2.音形辨识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 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 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 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 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 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 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 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 魂作铺垫。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明确:思乡怀人之绪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10. 这首是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思妇对远在外地的游子的思念。(或:游 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
诗歌前四句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 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以 乐景写哀情,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 念之情。
3.“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有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 包含着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旧乡” 在“漫漫”长 路的那头,看 不到也望不着, “旧乡”的爱 人此时也正凝 眸相望吗?相 爱却不得相见, 浓浓的相思之 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将“远 道”意思说尽。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6、“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老”两句除了表 达主人公黯然 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 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 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 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 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 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 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 那远方的爱人。
何时可duō(掇)
chuò(辍)学 chuò(啜)泣 chuò(惙)然
涉 江 采 芙 蓉
《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 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说它 是“五言诗之冠冕”。钟嵘称它“一字 千金”。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 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 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 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 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 貌。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4.六句的“还顾”、“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 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 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 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 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 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 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 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5. 全诗其他六句都可以理解成 “思妇”的语言,惟独这一句像“游 子”的口吻。你能试着理解这一句吗?
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 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 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 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 《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 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 境。
五、六两句采用“悬想”的手法,设想 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
最后两句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 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二 《 诗三首 》课件 (86 张PPT)
7、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是情景交融、意 境高洁、清幽。如,诗的开头“涉江采芙 蓉,兰泽多芳草。”描写出生动形象的的 生活场景,“采之欲遗谁”自然而然的引 出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 手法营造出高洁清幽的意境。二是含蓄不 尽,余味悠长。如“还顾”“漫浩浩”没 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便给读者 很大的想象空间。三是“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