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忆江南》古诗原文及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赏析
温庭筠《梦江南》词赏析《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唐圭章言此词曰:“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包括此词在内的两首《梦江南》词却)空灵疏荡,别具风神。
”温词之佳处,常显出从诗而来的影响。
温庭筠为晚唐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与李商隐齐名,其诗成就总的来说要稍逊于李商隐,其实单以才气而论,温庭筠大概不在李商隐之下,但是他应该不如李商隐勤奋,也没有李商隐近于多元的思想文化背景。
周作人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说,青少年时的鲁迅喜爱温庭筠的诗,而非李商隐。
之所以如此,根据鲁迅自己后来所说,再考虑到鲁迅的性格喜好,大概是因为温庭筠的诗要比李商隐的诗刚健爽朗,而且李商隐的诗用典比温庭筠诗相对要多,其诗中忧悲之思情也较温诗更多更深。
词从一开始到文人的手中,就受到诗的影响,这应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不能算是坏事。
后来的许多人过于强调词的独立性,也许反倒使词的内容和境界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也许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当它过于强调它自己的独立性,要在形式以至内容上基本上完全摆脱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时,可能都是不必要的,往往会使它发展的道路变得相对狭窄起来。
一般来说,如果温庭筠的词受到了诗的影响,就基本上是受到晚唐的诗的影响。
可这首词却并非如此,在它里面我们看到盛唐诗歌的影子,所以谭献《复堂词话》说它“犹是盛唐绝句”。
不过在温庭筠的诗里,事实上有些时候也还是多少看得见盛唐诗的气息。
毕竟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会在好几十年后便消失的干干净净,总会有所留存。
《梦江南》又名《忆江南》,唐代著名诗人以此词调留下名篇的还有刘禹锡、白居易,此外,皇甫松也以此词调写有名篇,在各种词调中,这样的情况应该算是很少见的。
这很可能和它的结构有关,除了开头一个三字句,接着是五字句、两个七字句,最后一个五字句,结构简单,而且以五言七言为主。
当然它的名字也确实非常的好,江南秀丽的风景,未曾经过北地的战乱,再隔着远远的距离,也确实值得那时的人们怀恋。
温庭筠《忆江南》古诗原文及赏析
温庭筠《忆江南》古诗原文及赏析
温庭筠《忆江南》古诗原文及赏析
《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
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入、凝恨之深。
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己。
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
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泻,别具丰神。
《忆江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忆江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忆江南三首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注释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忆江南注释和诗意
忆江南注释和诗意原文:《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①?春来江水绿如蓝②?能不忆江南。
①日出句:早晨太阳出来以后,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红艳得比火还要红。
②春来句:蓝,用蓝草制成的颜料,也叫靛青。
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绿波。
这几句词是说,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
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诗人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红绿相映,光彩夺目,印象强烈,引人入胜。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
忆江南古诗内容《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定格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双调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词牌介绍《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金奁集》入“南吕宫”。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
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
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
便死也为荣。
”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
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
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
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
”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
”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
《忆江南》解读
《忆江南》解读忆江南是一首描绘中国南方美丽风景和伤感情怀的诗歌。
通过对江南地区的描写,诗人极尽赞美之词,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难舍之情。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读,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中第一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眷恋。
江南地区素以水乡风景优美著称,杭州作为江南的一颗明珠,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诗人通过对杭州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江南美景的追忆之情。
诗中提到的“钱塘江上潮如海,潮似海上人如月”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
钱塘江作为杭州的母亲河,其潮起潮落之景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诗中暗含着人们对江南这片土地的倾慕之情。
江南的人文景观如同明亮的月光,照亮着江上来往的人们,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江南的物产和风土人情的描绘,进一步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诗人提到的“锦屏山、丹枫山、芙蓉山、仙霞岭”等地名,将江南的美景一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同时,诗人对江南的描写不仅体现在景色上,还涉及到江南的饮食、民俗和传统艺术等方面。
这种多角度的描绘使得江南成为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让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江南的独特魅力。
除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诗中还流露出一种伤感和追忆之情。
诗人在叙述江南美景的同时,也不禁回忆起离开江南的时刻。
诗中有句“江南忆,其次忆吴宫”,表达了诗人对吴宫的思念。
吴宫是古代南方草木葱郁、碧水环绕的宫殿,被誉为“人间仙境”。
诗人在这一句中借用吴宫寓意着自己对江南故土的牵挂和思恋之情。
最后,诗人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结尾,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愁苦。
这句诗也成为《忆江南》的经典语句,被广大读者所传诵。
它通过对春水向东流的描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流转。
综上所述,《忆江南》是一首充满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的诗歌。
通过对江南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世界。
与此同时,诗歌中又透露出一丝忧郁和伤感,让人对人生的无常产生深思。
《忆江南》原文赏析
《忆江南》原文赏析《忆江南》原文赏析《忆江南》原文赏析1忆江南·歌起处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注释篙:竹篙。
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
耐:宜,适宜。
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
五湖:指太湖。
注释篙:竹篙。
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
耐:宜,适宜。
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
五湖:指太湖。
鉴赏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
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
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的瑰丽画面。
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情绪渐渐高涨,推出词中的主人公:穿着淡黄衣衫撑篙的舟子。
他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黄色衣衫,不仅给画面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画面增添了生气。
“藕丝风”三字把无形之风写得富有质感,“藕”字透出柔和粉嫩的色彩,造成优美的视觉效果。
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
这是舟子的家乡,也是词人的家乡太仓的所在地,轻描淡写的陈述句式,却有十分丰富的意蕴,首先是说明家乡之所在,其次点《忆江南》之题,洋溢着舟子,也是词人对家乡的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和谐,折射出词人心灵的平静。
境界的开阔和景物的明丽,又透露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摹景抒情,诗中有画,表现了诗与画的同步造诣和审美情趣,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
《忆江南》原文赏析2原文: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
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诗词赏析:此词作于开成三年(838),作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
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第一首词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及赏析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及赏析忆江南词三首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词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它的风景我曾经就很熟悉。
太阳出来,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江水就如蓝草一般碧绿。
我难道能不想念江南么?想念江南,最想念的就是杭州。
月下在山中寺里寻找桂子观赏,躺在杭州郡衙亭子里看潮。
什么时候能再游玩一次呢?想念江南,第二想念吴王宫殿。
饮下一杯吴酒,看成对起舞的吴国美女,就像醉酒的芙蓉一般美艳。
迟早我还会再次遇见。
注释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②谙:熟悉。
③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⑥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⑦竹叶:酒名。
⑧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⑨早晚:犹言何时。
赏析这组词写于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
当时白居易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住于洛阳。
他少年时曾过江南,五十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
江南的风光、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写这组词的时候,已是晚年。
他已厌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的好感。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导读:《忆江南》译文及赏析1《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忆江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翻译及鉴赏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翻译及鉴赏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望江南·梳洗罢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望江南·梳洗罢》原文唐代: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罢》译文及注释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释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金奁集》入“南吕宫”。
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望江南·梳洗罢》赏析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忆江南温庭筠
忆江南温庭筠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是我非常喜欢和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
全诗如下:《忆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 —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宰相温彦博后代。
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
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注释]忆江南:又作“梦江南”。
脉脉:含情相视貌。
白蘋洲:江中长有白蘋的小渚。
白蘋:水中浮草,色白。
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
[译诗、诗意]满怀希望,精心打扮,独自凭栏,登上高楼。
千船过尽,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人,夕阳西下,斜晖脉脉,江水悠悠。
柔肠寸断,不堪回首江中白蘋洲。
[赏析一]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
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入、凝恨之深。
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己。
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
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泻,别具丰神。
[赏析二]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
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励志古诗词《忆江南》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忆江南》原文及赏析
《忆江南》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赏析:
《忆江南》是一首以江南风景为题材的励志古诗词。
这首诗体现出作者对失去的江南风光的思念之情,表达出他的不舍与思索。
从诗的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可以清楚看到作者对于江南繁华景象的思念,写出了对春花秋月的哀思,对过去的回忆的留恋和感叹。
随后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正式歌颂出了南国古韵,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让人们回想起故国情怀,体味到无比悲凉的落寞,又能在思想洞察到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哀叹。
最后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作者借此句将江南思念中的苦、恨、悲、情缩影成一句,让人深思,有如神态超然。
总之,诗歌《忆江南》表达的是作者柔情似水的爱国之情,令
人动容。
它也充满了励志的深意,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勉励人们敢于担当、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谱写出一曲爱国的励志古诗。
忆江南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温庭筠译文及赏析忆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注释】:①帆:指挂着风帆的船。
②斜晖:偏西的阳光。
③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托情思。
④肠断:形容极度愁苦。
⑤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蘋,多年生水草,叶白色。
【译文】:梳洗打扮完毕,独自一个人倚靠在望江楼上凝望着江面。
已经过去了上千只船,都不见心上的人儿,只有夕阳的余辉含情脉脉凝地视着悠悠的江水,真是让人日夜柔肠寸断于白蘋洲头。
【赏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倚楼望江盼夫归来而又一再失望的妇女形象。
开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二句,抓住人物的动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睡醒早起,梳头洗脸打扮完毕,就独自一人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向江面凝望。
词人抓住妇女的特有动作情态“梳洗罢”,点明了人物的身份,是一位年轻的思妇。
略事打扮装饰,急切地就“独倚望江楼”,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望丈夫归来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
一个“倚”字写了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二句与其说是写景,更不如说是写情,从字面上不难看出,这事词人用笔的高妙之处,寓情于景,隽永含蓄。
眼望着江面上千帆已经过尽,仍不见丈夫归舟,时近黄昏,江面上只剩下斜阳的余晖含情脉脉,静静的江水悠悠东流。
意境写得如此悠远凄清,在于着力渲染思妇的离愁。
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又一天盼夫归来之愿望被隔断时的愁苦与无助的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
“肠断白蘋州”作为结句,是思念的极致,描写思妇又见到江边的白蘋州,回忆起当年在此分手时的情景,本来已经望不见归舟已是心灰意倦,又见分手之处,怎能不肝肠寸断、伤心至极呢?直写心境,揭出题意,余味深长。
作品选择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使词作构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境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情思哀挽绵长,意境幽远,场景明晰,寓意深刻,足以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忆江南》诗词注释
《忆江南》诗词注释
《忆江南》诗词注释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简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
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
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
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
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文言文忆江南翻译注释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之地,风景宜人,我对此地之景,早已熟悉。
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江中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时,江水变得绿得如同蓝草。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
注释:
1. 江南好: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古代诗人常以“江南”代指美丽富饶的地方。
好,美好,宜人。
2. 风景旧曾谙:风景,自然景观;旧,以前;曾,曾经;谙,熟悉。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熟悉和怀念。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日出时,江面上的花朵因为阳光的照射而显得更加红艳,比火还要耀眼。
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火的热烈来比喻花的红艳。
4.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得清澈碧绿,如同蓝色。
这里同样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蓝草的青翠来比喻江水的绿色。
5. 能不忆江南:能,怎么;不,不。
这句话是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篇《忆江南》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初中语文文言文温庭筠《望江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注释: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
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洲:水边陆地。
赏析赏析一: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
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
俗语说“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提高久别乍逢时的爱情质量!“独倚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独倚望江楼,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
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
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
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
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重新将思妇抛向绝望的境地:看来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脉脉斜晖,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温庭筠《望江南》原文解析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注释】:1.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2.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4.皆:副词,都。
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5.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
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6.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O;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7.洲:水边陆地。
【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朗读节奏划分】: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写作背景】:《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翻译】: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温庭筠词《忆江南(其二)》试析
42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名师工作室2020年第3期温庭筠词《忆江南(其二)》试析周 欣(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这首小词是温庭筠《忆江南(其二)》。
提起望江楼就不能不提薛涛,一代才女孤独终老于此,“望江楼”也就带上了“思妇”这个文化符号。
这位“思妇”早起梳妆完毕,来到望江楼上。
“独倚”之“独”字更反映出她心灵上的孤独。
望江楼上其他游人在她而言是视而不见的。
其他游人都是过客,来此登览一番看看景致就离开了。
人来人往中,只有这一个梳妆整齐的女子一直“倚”在楼上的一角,眼睛始终不离江面。
望江楼这种建筑的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登楼远眺抒怀之外,另一功用就是望归了。
“思妇”仿佛也成为了楼的一部分,如雕塑般斜倚在临水的栏杆上,专注地盯着江面迎面驶来的船只。
女子之专情可见一斑。
而对专情的回报则是无穷无尽的失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可以想象这位“思妇”看到远处来帆时的期盼,停泊时的焦急,看到上岸人之后的失望,然后视线再转向天际归舟。
“过尽千帆”,心情忧喜的转变就是千回。
而不论经历过多少次失望,对于下一次,对于下一条来舟依然充满期待,没有放弃,不会离开,直到天色将晚,江面无帆。
“斜晖脉脉水悠悠。
”斜阳含情脉脉地照着江水,就像“思妇”含情脉脉地看着来帆;江水悠悠流向远方,承载着“过尽千帆”驶向远方。
从“过尽千帆”的视角来看,江船上有出外谋生的人,也有衣锦还乡之人,更有飘零在外,不知路在何方之人。
他们路过望江亭,应该都会看到亭中的守望者,再推想一下,他们客路之中,每经过一个类似于望江亭的地方,可能都会看到一个“梳洗罢”的守望者。
这倩影不知道会激起他们心中怎样的涟漪。
也许会想到自己的爱人可能此刻也如此般期盼着自己,而加速回家的行程;也许会同情一下这个守望者,心里默念一句:“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忆江南》古诗原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
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入、凝恨之深。
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己。
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
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泻,
别具丰神。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