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答:(1)①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民安居乐业 ,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
(2)①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 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 ②它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 实现。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 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 心理?作用是什么?
答:(1)桃花源人害怕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 来打扰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2)作用: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 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②《桃花源记》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 待这样的理想?
古今异义 1.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2.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古);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古);男子的配偶(今)。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地(古);没有出路的境地(今)。 5.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古);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今)。 6.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足为奇>(古);不充足,不满(今)。
• 词语解释
1. 重点字词 ① 篁竹:竹林。 ②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③ 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路。 ④ 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 ⑤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来。为:作为。 ⑥ 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 ⑦ 坻:水中高地。 ⑧ 屿:小岛。 ⑨ 嵁:不平的岩石。 ⑩ 翠蔓:翠绿的藤蔓。

八下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默写

八下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默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重点复习一、重点句子翻译: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12、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

1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

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1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八下文言文

八下文言文

期末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与朱元思书》一、一词多义1.息:望峰息心/息事宁人(平息)偃旗息鼓/生生不息(停止)奄奄一息/一息尚存(气息)2.穷:千转不穷/理屈词穷/层出不穷(穷尽)穷凶极恶(极度)穷山恶水(环境恶劣荒僻)3.绝:百叫无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停止)络绎不绝、弹尽粮绝(断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以为妙绝(极)4.从:从流飘荡(顺,随)从小丘西行百二十里(自)从善如流(听从)5.许: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大约、左右)封官许愿(许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6.负:负势竞上/负隅顽抗(凭借、依靠)负荆请罪/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不负众望/忘恩负义(违背,辜负)7.异:奇山异水(奇异)或异二者之为(与……不同)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8. 甚:急湍甚箭(厉害/胜过、超过)不求甚解(深刻)二、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离弦的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有的地方)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太阳。

三、问答题: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句话体现了什么?表现作者陶醉于美好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2、总写景物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表达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藐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及爱慕自然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悯农》(其一)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临安邸》唐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序》节选唐代: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以上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及文言文部分内容,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 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  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材料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石潭:水清、石奇、树木环境。

2.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文章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潭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结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5.作者描写小谭源流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

6.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气氛: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概括: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作用:点明了环境使作者变得忧伤,借景抒情,揭示文章主旨,画龙点睛。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观鱼时:快乐;游览后:悲伤;原因: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的景致被埋没无人知晓,随着凄清环境的影响,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二、《岳阳楼记》作者: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 .. 。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 篇,含答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 )(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 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 (2)买 (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 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 ) (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1、(1)毛病 (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 .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八下文言文期末复习

八下文言文期末复习

八下文言文期末复习班级姓名一、《口技》1、解释加点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⑵会.宾客大宴()⑶施.八尺屏障()⑷众宾团.坐()⑸妇拍而呜.之()⑹奋.袖出臂()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4、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六.《送东阳马生序》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与之论辨()2.加点词语解释(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5)余幼时即嗜.学()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以.衾拥覆() (8)主人日再.食()(9)非天质之卑.()(10)以乡人子谒.余()(11)言和而色夷.() (12)以.中有足乐者()(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3.翻译下列语句(1)俯身倾耳以请。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甲]余幼时即嗜学……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八下语文文言文全册复习

八下语文文言文全册复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一、通假字1.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

(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1.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1.绝:(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2)猿则百叫无绝(消失,断,停,)2.上:(1)负势竞上(向上)(2)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2.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五、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理解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流露出对功名的鄙弃,表达了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文言文对比阅读+名著阅读一、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天目袁宏道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缟:白色精细的生绢。

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

③出缠结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4)无逾.此者逾: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3.两文都描写了“石”的___________;《天目》一文描写“石”的颜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触景生情”是说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八下期末文言文梳理

八下期末文言文梳理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重点词语解释1.鯈鱼/出游/从容(从容:悠闲自得)2.是鱼之乐也(是:这)3.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4.固不知子矣(固:固然)5.子固非鱼也(固:本来)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完备)7.请循其本(循:追溯)二、重点句子翻译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3.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内容探究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坚持认为“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表现了他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

2.庄子和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说说巧妙在哪里?惠子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

而庄子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则体现在,当他在惠子的反击下本该无言以对时,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运用偷换概念的技巧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3.本文主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三)《虽有嘉肴》一、字词解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即使。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至道:最好的道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 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是故:因此。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③及为相________④上常临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0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语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频洲五亭记(节选)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三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④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时予守宫在洛,杨君寄书赍⑤图,请予为记。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⑥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⑦,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霅(zhà)溪:溪名。

②柳恽:人名。

③鞠:皆,尽④岫(xiù):山峰。

⑤赍(jī):送。

⑥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⑦牧舒:在舒州时做州牧(官职名)。

(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

①洲一名白蘋________②花繁鸟啼之旦 ________③盖是境也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开水香之夕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守柳恽于此赋诗云货恶其弃于地也C.乃疏四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策之不以其道(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打算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表达在哪 三个方面?
答: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患病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10)对食马者进展猛烈挖苦是哪一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一、解释以下加的词语
1、造饮辄尽
造:往,到 辄:就
2、箪瓢屡空,晏如也 屡:常常 晏如:平稳自假设的样子
3、兹假设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1、故虽知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依据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 〔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生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23. 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围着,静静静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 ④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 • 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弊字,立即刻它,用 火烧,一会儿就完成了。
核舟记
明 魏学洢
• 明有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艺)人曰王叔远, 能以(用)径寸之木,为(雕刻)宫室、器 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无、没 有)不因(根据、依据)势象(模拟)形,各具 情态。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副词, 表原因)大苏泛(乘船浮行)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而 多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 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头),左手抚鲁 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各微侧,
• 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极)类(像)弥勒,袒胸露乳, 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ǚ 相关联、相类似)。卧右膝,诎(同“屈”,弯曲, 使……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 臂挂念珠倚(靠)之,珠可历历(清清楚楚 的样子)数也。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 子是 • 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 •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 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 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 • 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_不慕荣 利、安贫乐道_生活情趣。
• 4.简答题 • ①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 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 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主题,通常陋 室不陋,结尾以古人自比,暗示陋 室不陋
• 5、填空: • ①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 喻指。“千里马”喻指 人才 ;“伯乐”喻 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 喻 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 ②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 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课文 中流露的是 • 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 才的愤懑和控诉。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原创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原创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期末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马说》(P14-16)【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

世有伯乐,然后..(这以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①只.(只是)辱.(受屈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马厩)之间,..(并列而死)于槽枥不以.(拿,用)千里称.(称呼,称作)也。

马之.(表定语后置,不译)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吃尽)粟一石。

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是.(这样的)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②且.(尚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能够),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③策.(驱使)之.(它)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它的)材.(同“才”,才能),鸣之.(音节助词,无实意)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意思),执策..(握着鞭子)而临.(到(它)跟前)之.(它),曰:“天下无马!”呜呼,④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语气)?其.(表推测,“恐怕”)真不知马也。

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②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他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课文要点】1.文学常识: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文体知识:“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本文通篇皆用比喻,属论说文体。

3.内容:(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

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伯乐”是指能发现并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期末文言文复习练习(一)
岳阳楼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满目萧然.欣然.规往
B.先天下之忧而.忧人不知而.不愠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益慕圣贤之.道
D.不以.物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4、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

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骈句,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朝而.往而.不知人之乐
B. 醉能同其.乐亲旧知其.如此
C. 名之.者谁四时之.景不同
D.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不戚戚于.贫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谊)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用)
D.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3、下列句子“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日出而林霖开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 朝而往,暮而归
D.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东也如鸣佩环,心乐.之
B.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
D.醒能述以.文者作文以.记之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慰帖。

B.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对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 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课文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

B.课文第三段按由到内的顺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

C.课文表面上在写“乐”,实际上是在写“醉”,写“乐”是为了写“醉”。

D.课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课外文言文积累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常与一术者游游:(2)文正为谏官为: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3、这件事说明范仲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上有谴,我任.之。

任:(2)或.阻之或: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①欲伐卫,故遗之乘马,赠之一壁。

卫君大悦,酌酒。

诸大夫皆喜,南文子②独不喜,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

我未有往,彼有往来,是以忧也。

”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

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注释①智伯:名瑶,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②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遗.之乘马遗.:(2)是以.忧也以: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

3、从这则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译文
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

卫君十分高兴,要摆酒,群臣都来庆贺,只有南文子却面带愁容。

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文子说:“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这是灾祸的先兆.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应该是小国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卫君把南文子的这番话告诉边防人员,让他们加以戒备。

果然不出南文子所料,智伯出兵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

智伯失望地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近思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齐君使.治阿使.:(2)夫以.老者之智以: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

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

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者。

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决断政事,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了阿县,溶冶兵库里的兵器来做耕器,把仓库里的粮食放出来赈济贫穷人,阿县治理的非常好。

魏国听说年轻的子奇治理地方,兵库里没有兵器,仓库也空了,就发兵攻打阿县。

阿县的人父子兄弟都上阵,用自己的武器打仗,打败了魏国军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