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原则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王锦龙婷婷沈洁敬娜)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授课程,必须贯彻执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经验,这一理论有其现实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自然,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指“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知道他们是怎样相互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也就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字面含义。
但是,一个含义,除了对其字面含义的理解外,还需要说明它的意义。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想要了解它的意义,就需要回归到“为什么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我国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行知统一、学用并重的人才。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要解决教学中学与用的矛盾关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际中去,就必须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书本上的科学理论为主,这些书本知识是前人创造的,学生们主要接受的是间接经验,缺乏直接经验,要使这些间接的知识经验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这样才不致所学知识与其来源、基础——社会实践不脱节。这样,为了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矛盾,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必须坚持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二、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述对此原则的理解中已经探讨过。一方面是我国的教育目标,教学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特点的反映。这两个原因,就不再赘述。其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批判的改造吸收古今中外的教学原则的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就曾提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至矣。”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都是在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后运用于实践中。以及近现代的陶行知、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等伟大教育家。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教学原则提出的依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王策三老师的观点是可以借鉴的。王策三老师的《教学论稿》中提到,从考察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探讨和提出教学原则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目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在系统地总结社会主义学校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改造吸收古今中外教学原则的思想资料,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找出基本的矛盾关系,提出处理这些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三、教学中贯彻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一定要以理论为主导方面,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前提。教学中要不要联系实际,联系什么实际,如何联系实际等,都要根据学习理论的需要来确定,而不是相反。理论的科学体系与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强调按实际需要构建教学理论体系,势必破坏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从长远说是不利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理论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现代的一些教育家强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甚至把它列为一大原则,值得重视。
总之,我们既要防止教育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条主义教学,也要防止把教学溶于生活,仅仅从做中学等庸俗做法。一定要明确联系实际是手段,形成并发展理论是目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定要防止忽视“理论”的倾向。
(二)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正确、恰当的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科学上的最新成就等等,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正确、恰当的联系实际。
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的联系什么实际呢?这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下列两点实际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1.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广大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教学要达到应有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每个教学个体都是独立的主体。2.联系当今社会和我国实际。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每个阶段都有属于每个阶段的特点,教育要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相联系。
接下来我们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谈谈如何实践这个要求。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由其学科本身的性质、内容、任务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层次、情感体验相联系。初中学生身心正处在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对很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认识,但并不完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思想认识等实际,拉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同学讲一下自己的理想,就会发现,很多学生所谓的理想都是关于学习、事业的一个
近期目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说到的理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形成他们对理想的正确认识。
(三)联系实际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很多的,但主要的、常用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举例和演示。今天的教学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板书教学,而更应该重视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配套的教具,在课堂上为同学进行形象而生动的举例和演示。
二是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增强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教学过程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注意动手操作、实践,使所学知识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从而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增强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这些活动所依据的书本知识,并运用这些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验证书本上的理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多次特别强调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贴近生活,在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完美结合。而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教育”就是很好的说明,并且在他开办的“晓庄师范”的过程中提出“教学做合一”,并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无疑为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做了范例。
总之,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由半独立到独立,由简单到复杂,由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把知识用于实践,并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该要求是联系学生当地的实际提出来的,这是使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重要措施。我国幅员广大,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一个省内,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何况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生产建设。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能联系本地实际加以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观念与情感,树立为本地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