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讲座课件
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优质课件.
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内容基于《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有效沟通的技巧、家庭规则与纪律的建立、激励与惩罚的艺术、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2. 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亲子关系质量。
3. 掌握家庭规则与纪律的建立方法,培养孩子自律、自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如何把握激励与惩罚的度。
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有效沟通技巧,家庭规则与纪律的建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演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2. 理论讲解:a.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b. 有效沟通的技巧c. 家庭规则与纪律的建立d. 激励与惩罚的艺术e. 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 例题讲解:结合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a. 作业答案需包含对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
b. 心得体会需围绕有效沟通的主题,结合自身实际经历,阐述沟通技巧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推荐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
b. 鼓励学生参加家庭教育相关的讲座和活动,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真实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提高参与度。
李玫瑾教授讲座PPT课件
经常面临的咨询与困惑: • 我的孩子总不愿意与我说话,为什么?
• 我的孩子最近总偷拿我的钱,怎么办? • 我的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 • 我的孩子每天就玩电脑怎么办? • 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上学,每天早上不起床…… • 我的孩子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第养7育页知/共识:11心页理抚养与教育
7
青春期: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13-18岁
• 挣脱、独立与自我中心时期(12-19岁) • 行为最不稳定时期 • 父母教育模式的转变时期…… • 外部教育和干预的关键期 • ——稍有不慎就出行为问题的时期。
第养8育页知/共识:11心页理抚养与教育
8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第5页/共11页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年龄段
0— 1岁 2— 3岁 4— 6 岁 6—12岁
12—15岁 16—18岁
19—25岁 26—35岁 36—60岁 61以上
心理时期
心理发展内容
乳儿期
情感发展 *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初期
依家 恋庭 期
-小
学
言语发展 社会性发展 * 认知方式 观念发展 * 性格发展 *
第养3育页知/共识:11心页理抚养与教育
3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 他们父母双全; •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 父母从未违法犯罪; • 父母自称一直管教孩子, 可是,孩子还是犯罪……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人性的弱点,源于人的早期,早年的心理问题,等你有经验了,就没有机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大人应该做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大人,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
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12岁发生的问题,应该是在12岁之前发生的。
心理成长的时期:18岁之内是人的成长期,一个是依恋期12岁之前(家庭),12-18岁青春期(社会),太注重智力发展(学历),45岁后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性格和独立。
情感发展:人在生命的早期是最笨的,1岁内是相当的无能无助,只有面部反应,7-8个月的生活完全是靠抚养人,这个阶段,只要抚养人一出现,他就可以吃喝,就能满足他的需求了。
半岁后孩子开始认人,7-12个月之间,孩子开始挑人,当抚养人一出现,这个孩子就会很快乐,如果是其他的人,孩子就会出现抗拒,孩子会觉得这个人相貌不对,声音不对,气味不对,所以他会闹,一直闹到真的是筋疲力尽了,才能睡着,这就是最早的人的心理现象,叫情感。
这个现象有时也叫依恋,与该人分离了,就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
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故而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三岁前不能自主,他只要活下来,就意味着欠父母,欠这个社会的,这个欠是没有办法的。
情感是诸多心理发展的一个基础,父母由此获得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父母尤其是母亲,如果真得想控制这个孩子,吓唬是没有用处的,抚养人的话是不好违逆的,这就是依恋。
1岁半之后再送给他人抚养,如果一出生就送,那你就失去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怀那10个月不如那一年的抚养,头一年的抚养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孩子他早年的快乐都和这个声音相貌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孩子后面,不管他怎样顽皮,他心理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李玫瑾教授:成长与心理PPT演示课件
养
13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年龄段
0— 1岁 2— 3岁
4— 5 岁
6—11岁 12—15岁 16—17岁
18—25岁 26—35岁 36—60岁
61以上
心理时期
乳儿期
婴儿期
依
恋
幼儿期
期
学龄初期
@
少年期
青青年初期春期 Nhomakorabea青年中期
青年晚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心理发展内容
情感依恋 @
言语听说@
社会性 @ 认知方式
二次大战后,一位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写给老师们一个 请求:
亲爱的教师:
我是一个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见到人类所不应该 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学有专精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 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与 婴儿被高中和大学生枪杀并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 疑教育是为了什么?
学生命科学的马加爵 杀害4名同学
养
2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1.5岁前 1.5到4岁 4至6岁 6至11岁 青春期 成年早期
成年期 成熟期
政法大学的学生的课 堂上公然杀害老师……
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 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 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 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养
10
第五: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事实上,智力只决定能力
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
家庭教育,关键在理念;
未
3
人之初 性本善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爱孩子,教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然而,仍有例外——
犯罪心理学--授课课件[1] - 副本
药家鑫事件心理分析
事件回放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 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 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 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 赔偿被害人家人经济损失费;药家鑫随后提起上诉。2011年5月, 二审判决宣布维持原判;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2012年2 月,受害人家属起诉药家要求兑现微博上所说的20万元捐赠。
(四)反馈----强化律(犯罪心理在犯罪 活动中不断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 1、通过不良实践,也只有通过不良实践, 个体才能接受不良客观因素的影响。
2、通过不良实践,不良主体意识外化为 不良行为,逐渐形成犯罪心理。
第二节 犯罪心理向犯罪行为的转化
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二、意志选择行为 三、反应性行为
•
这个人是由于和朋友做热气球履行经 过沙漠,由于燃料不够要求必须减重,扔了行 李箱之类的还不够,还要减重,于是就拿火柴 抽签有整根的和半根的,谁抽到半根的就跳 下去,主人公十分不幸中标了。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 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 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 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 后的 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 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 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 部分的犯罪行为。
其次,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也是犯罪主体的主观意识不断 转化为不良行为的外化过程。
犯罪主体不良意识
不良行为
(二)心理选择律----犯罪心理的形成,体现了个体 对外界因素的积极、能动的反映。 1、主观能动性使得不同个体对刺激有不同的选择。 2、主观能动性还使得人们对同一刺激有不同的反映。 3、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同一个体对同一刺激在不同时间、 场合有不同的反映。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李玫谨教授,在长期专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她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进行划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很叛逆,会跟自己顶嘴;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有的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还有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甚至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
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
李玫瑾教授指出,0-12岁是孩子最依赖抚养人的时期,依赖性越强越是教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最为关键,而一岁之内的抚养可决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
那么,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地教会孩子什么东西?1. 树立正确观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制,从孩子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孩子在6岁之前的观念是可以改变,所以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他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影响。
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至少你要面对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是错误的。
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品性是成长环境、人、事共同描绘的反映。
包括爱与恨的能力,这些情感都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
原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性格成长环境,父母更是孩子生命价值教育的启蒙者和榜样。
听李玫瑾未成年人
前几天听了李玫瑾教授的关于未成年人心理的讲座,她从事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学多年,对儿童问题的见解真的是深刻而质朴。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的表现有滞后性
任何生命都有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0-6岁,形成问题;6-12岁,潜伏期;12-18岁,行为表现
36-60岁中年期
61岁及以上老年期
早期的观念不易改变
人生的基本观念源于早年:
1.父母可以通过唠叨
2.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
3.父母还可通过自己的坚持
(要保持言行一致,这样的唠叨才有效)
依恋期-“仰视”“弱小”“胆怯”“需要保护”
情感:亲自抚养的意义。
情感抚养:初生期日复一日的接触;初生期的满足记忆。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这决定“他的一生是身边成年人造成的”,抚养人对被抚养人有
生命决定权,物质提供权,照顾程度权,个性决定权
“我”是怎么来的?
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
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
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
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
我的自私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看似是孩子的选择,其实是父母行为的结果(所以说作为一个父母责任重大)
心理变化2:自尊心强烈
他们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而且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别总拿我当小孩......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意识这种变化,仍像从前那样,毫不客气地,不留面子地干涉他,批评他,让他感觉你“不把他当回事”,忽略他,看轻他....
他就会出现明显的反抗行为,甚至较为过激,离家,出走,自杀。
心理变化3:逆反心理突出
告诉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其中的道理与责任;
家庭教育培训讲座课件
家庭教育培训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第四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详细内容涵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家庭教育常用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家庭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家庭教育的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教育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原则和方法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家庭教育案例题,分析并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设计一个家庭教育方案,并分享交流。
七、作业设计案例:小明今年10岁,经常因为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父母很苦恼,不知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1)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3)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关注成绩,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4)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鼓励孩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 作业要求:请用不少于500字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家庭教育书籍,深入了解家庭教育领域的知识,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教育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原则和方法解决问题。
李玫瑾育儿家庭教育全集
李玫瑾说育儿讲座目录(含音频)•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第15课:规范的养成••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第41课:12-18岁关键期和孩子做朋友••第42课: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第43课: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第44课: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第45课: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第46课:注重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第47课: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第48课: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第49课: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第50课: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第51课: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第52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第53课: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第54课: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第55课: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第56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一)••第57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二)••第58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三)••第59课: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第60课: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第61课: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第62课: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第63课:犯罪心理学的真相••第64课: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第65课:孩子胆小怎么办••第66课: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第67课: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第68课: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第69课:一眼识破渣人••第70课: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第71课:让孩子远离危险••第72课: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第73课: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第74课: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第75课: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第76课: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02让孩子向阳生长精选•李玫瑾: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1••李玫瑾: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2••李玫瑾:磨难助材,让孩子向阳生长3••李玫瑾:吃苦耐劳,让孩子向阳生长4•03家庭教育讲座精选李玫瑾:1 养人这个事情,不是有钱才能解决的••李玫瑾:2 孩子需要熟悉和安全,亲切、放松的环境••李玫瑾:3 赖座、讹人的人,这都是在曾经被宠溺过••李玫瑾:4 时间思维解读自尊、自制••李玫瑾:5 成年人给了未成年人什么,他们就回报会什么••李玫瑾:6 6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时期••李玫瑾:7 为什么三岁以内孩子必须跟妈妈睡!••李玫瑾:8 依恋关系是养出来的!••【完整版】李玫瑾:青少年成长与家庭教育讲座••【完整版】李玫瑾: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讲座••【完整版】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04心理抚养讲座精选•李玫瑾:1-2 教育关键在于教育父母•李玫瑾:3 给孩子存钱不如教他做人做事••李玫瑾:4 没有付出情感就没有约束力••李玫瑾:5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李玫瑾:6 孩子考不上大学就这么办••李玫瑾:7 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李玫瑾:8 依恋期没有依恋对象••李玫瑾:9 你的拥抱和陪伴是孩子快乐的来源••李玫瑾:10 当你生病的时候,在父母跟前病就会好的快••李玫瑾:11 必须交由老人带孩子的这么做••李玫瑾:12 一个宠一个严,造成孩子双重人格••李玫瑾:13 沟通性格的培养训练••李玫瑾:14 克制训练、诱惑训练,明天思维••李玫瑾:15 孩子抑郁问题的一种情况和解决方法••李玫瑾:16 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父母少说话•李玫瑾:17 这个阶段孩子会把父母套到影视作品中去••李玫瑾:18 带他去见大海,他才知道水的小•050-6岁精选•李玫瑾:孩子0-3岁养育期,3-6岁教育期尤为重要••李玫瑾:家长宠孩子是天性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李玫瑾:关于教育孩子黄金时段的几点建议••李玫瑾: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李玫瑾:保护孩子不等于替孩子做主••李玫瑾:老人的宠溺,导致孩子养成任性••李玫瑾:乖孩子内心脆弱,自律非常好••李玫瑾: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李玫瑾:孤独性格的人往往源于这些原因••李玫瑾:孩子在学校老被欺负怎么办•李玫瑾:为什么鼓励孩子多说话••李玫瑾: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和情绪问题••李玫瑾: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李玫瑾: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李玫瑾:妈妈为什么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李玫瑾:家庭暴力出来的孩子同样喜欢以暴制暴••李玫瑾:孩子两面派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066-12岁精选•李玫瑾: 凡是特活跃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太好••李玫瑾:怎么解决父母与孩子的矛盾?••李玫瑾:假期一定要给安排家务活••李玫瑾: 为什么孩子会为了几块钱就不择手段••李玫瑾: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李玫瑾:话多的孩子和话少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玫瑾:孩子冲动易怒怎么办••李玫瑾:什么样的妈妈是最聪明的••李玫瑾:孩子做作业很拖拉怎么办••李玫瑾:为什么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脾气爱发火••李玫瑾:乖孩子内心脆弱,自律非常好•0712-18岁精选•李玫瑾:孩子有没有前途、最重要的不是学历••李玫瑾:怎么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李玫瑾:如何对付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大孩子••李玫瑾: 出现问题,病源在乎家庭环境和家长••李玫瑾:生活当中,遇到痛苦时候要学会求助••李玫瑾:大量的钱全部给到孩子以表达母亲的亏欠•李玫瑾:孩子早恋!妈妈不用着急••李玫瑾:不让孩子玩手机,最后被孩子扇耳光••李玫瑾:在生活中最好不要经常损人••李玫瑾:父母经常唠叨,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李玫瑾: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李玫瑾:心理的迷失••李玫瑾:5条人生建议••李玫瑾:孩子上中学为什么学习不好•。
家庭教育知识培训讲座课件
家庭教育知识培训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讲座依据《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第3章至第5章的内容,详细讲解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亲子沟通技巧、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家庭氛围营造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亲子沟通技巧,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3. 学会分析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亲子沟通技巧及家庭氛围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视频,引发学员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2. 理论讲解:(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3)亲子沟通技巧3. 实践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学员分组讨论4. 互动环节:(1)学员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2)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5. 随堂练习:(1)设计一个家庭教育场景,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2)教师点评并给出答案六、板书设计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3. 亲子沟通技巧4. 家庭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分析家庭教育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列举三个亲子沟通技巧,并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答案:(1)优点:尊重孩子、关心孩子、注重孩子个性发展等。
不足:沟通不畅、过度溺爱、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等。
改进措施:加强亲子沟通、学会倾听、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等。
(2)示例:肯定孩子、共情、用积极语言表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教师收集学员反馈,为下次讲座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帮助学员深入学习家庭教育知识(2)组织线下实践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分析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用性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内容贴近家长的实际需求,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李玫瑾心理学讲座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学讲座观后感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观后感近日有幸与老师和家长们一起观看了李玫瑾教授的讲座,看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得所获。
关于幼儿的教育,可能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长都能讲出一套理论,这些在真枪实弹中总结出来的理论都是非常实际且非常实用的,这是生活积累的结果。
然而,等这些教育经验积累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家庭教育是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更需要不断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得做在前面,而不是发现问题再去解决,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有滞后性的,那么如何发挥心理影响力,科学地教育孩子呢,在这里李玫瑾老师教授给了我们全面又深刻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其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对儿童心理有精准独到的见解。
李教授从人性开始讲起:“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善于教育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然而,仍有例外。
”引出了“家庭健全不等同于家庭教育这个观点,这也是很多家长理解上的误区,我和爱人每天都陪着他、她,他、她的性格怎么会这样?这里就出现了问题的关键点,爸爸妈妈每天都在陪伴,只能叫做家庭健全,并不是家庭教育。
而家庭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学科来好好学习研究,其主要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7个方面:1心理问题滞后反应;2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3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5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6家庭教育的关键点。
先说第1点,因为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的表现有滞后性,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所以人在成年后出现的问题都会在未成年时期找到原因。
李教授举了几个例子,这是我们现在这群1宝的家长还没涉及到的,但是隐隐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往往出现了“果”再去寻“因”,由于成长的唯一性,所以意义就不大了。
HU-学会爱
感谢观看!
妈妈照顾孩子的时候,爸爸照顾妈妈,然后妈 妈还要告诉孩子,“咱们也要帮爸爸“,所以家里 应该形成循环链接的关系,而不是形成一个中心的 关系。
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
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情感会发展:
他先找准一个人,当情感得到满足时,就开始关注一家人,包括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进而产生以家族为联 结的亲情。
与其教孩子如何去赢,不如教他们学会去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到:
“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 倾向。这种态度和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 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爱是一种成熟的、具有创造力的能力。它是在孩子每一次成长中 克服分离的唯一正确途径。我们教孩子赢,只是在教孩子用胜利喜悦 掩盖分离的焦虑与恐惧,但是喜悦过后,下一次的分离,孩子依旧没 有力量与能力去面对。
成人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因而,在现代生活中,学着去体会孩子的心理,特别重要。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许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我孩子上什么学校... 多档知名综艺节目制作人马东曾说: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就想让孩子考上985、211;我们小时候成绩不如别人,就想让孩子一定要争 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就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
输不起的不 是孩子,而 是你自己
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讲中用一段话来说明:
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 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 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李玫瑾育儿精选100课(推荐收藏)
李玫瑾家庭育儿李玫瑾家庭育儿公众号本文欢迎转载李玫瑾简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分析孩子从0---6岁形成期、6---12岁潜伏期、13---18岁表现期的心理问题和对策。
家庭的抚养不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李玫瑾育儿精选100课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 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第15课:规范的养成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 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 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第41课:12-18岁关键期和孩子做朋友第42课: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第43课: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第44课: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第45课: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 第46课:注重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第47课: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第48课: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第49课: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要 第50课: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第51课: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第52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53课: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第54课: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第55课: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第56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一) 第57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二) 第58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三) 第59课: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 第60课: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 第61课: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第62课: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第63课:犯罪心理学的真相第64课: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 第65课:孩子胆小怎么办第66课: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第67课: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第68课: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第69课:一眼识破渣人第70课: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 第71课:让孩子远离危险第72课: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第73课: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第74课: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第75课: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第76课: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1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2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3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4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5第78课:伸向钱包的小手第79课:孩子出走为哪般第80课:人格障碍,我不是个坏小孩第81课:如何教育小孩不急不争的性格第82课: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他们?第83课:当你喜欢一个人时,千万不要着急?第84课:现在有些女孩就爱泡夜店,李玫瑾说出了原因第85课:教你一眼辨别渣男,句句真理!第86课:孩子性格中缺少坚强,父母应该怎么办第87课:30岁之前看学历40岁之后看性格第88课:不要老是跟孩子说考不上大学能干嘛第89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违法预防第90课:抑郁症患者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第91课:在教育当中有一个误区被家长都忽略了第92课:为啥有人自私自大还脆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第93课: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1第93课: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2第94课:宝宝晚上是和月嫂睡还是和妈妈睡?第95课:别让自私毁掉孩子第96课:不要让孩子的特长毁在你的手中第97课: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第98课:成长环境如何影响孩子的暴力意识第99课:孩子吃苦耐劳为什么那么重要第100课:初恋是最容易失恋的,但会使人成长10-6岁,情感与性格培养李玫瑾: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
开讲啦李玫瑾演讲稿
开讲啦李玫瑾演讲稿对犯罪心理学以及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等有专业领域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导师来到开讲啦做客了,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开讲啦李玫瑾演讲稿。
本篇开讲啦李玫瑾演讲稿的文章由管理资料下载站分享提供。
开讲啦李玫瑾演讲稿: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演讲时间:2015-09-12——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开讲啦》第150期的励志演讲稿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
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想先从一个案件的调查来说起,这个案件的犯罪人他不光体力超常,而且他非常聪明。
这个聪明,我们从他作案的当中来看。
他最开始他说我要挣钱,我要做大案,那大案是什么呢?他骑自行车外头去找,他就走到一个冷库那儿,正好看到老板在收海鲜。
大家知道收海鲜,他那个钱币都是一沓子一沓子,放在桌上的,过完称以后,两沓子就给出去了。
结果这小子一看说,这老板有钱。
于是他晚上和他几个同伙,跑到人家老板家里头,把人家绑架以后,让人拿钱。
后来老板说,我的钱都在冷库,于是就带着他去冷库。
把钱拿完以后,他拿到钱很高兴,他就把老板给放了。
结果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报警了,结果他那两个同伙,因为当时没有电话联系,还在家里等候,结果被警察抓了。
抓了以后他很气愤,躲过风头之后,他想来报复这个老板。
于是他在别的地方,和他的同伙弄了一把枪。
当他跑回来的时候,说句实话,我们警察真的是火眼金睛,走在大街上,不知道怎么就看出这两个人神情不对。
于是我们两个巡警,就把他们俩拦截下来了,说:“你们俩站住,干什么去!”这个时候他们拿出枪,砰砰就开始朝警察打。
两个警察当时全中弹,后来牺牲了。
那么他做完这个案件,也就是老板没报复成,但是打死了我们的两名巡逻警察,于是我们发出了A级通缉令。
李玫瑾读后感
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观后感近日有幸与老师和家长们一起观看了李玫瑾教授的讲座,看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得所获。
关于幼儿的教育,可能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长都能讲出一套理论,这些在真枪实弹中总结出来的理论都是非常实际且非常实用的,这是生活积累的结果。
然而,等这些教育经验积累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家庭教育是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更需要不断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得做在前面,而不是发现问题再去解决,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有滞后性的,那么如何发挥心理影响力,科学地教育孩子呢,在这里李玫瑾老师教授给了我们全面又深刻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其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对儿童心理有精准独到的见解。
李教授从人性开始讲起:“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绝大多数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善于教育孩子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然而,仍有例外……”引出了“家庭健全不等同于家庭教育这个观点,这也是很多家长理解上的误区,我和爱人每天都陪着他/她,他/她的性格怎么会这样?这里就出现了问题的关键点,爸爸妈妈每天都在陪伴,只能叫做家庭健全,并不是家庭教育。
而家庭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学科来好好学习研究,其主要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7个方面:1心理问题滞后反应;2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3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5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6家庭教育的关键点。
先说第1点,因为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的表现有滞后性,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所以人在成年后出现的问题都会在未成年时期找到原因。
李教授举了几个例子,这是我们现在这群1宝的家长还没涉及到的,但是隐隐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往往出现了“果”再去寻“因”,由于成长的唯一性,所以意义就不大了。
李玫瑾青少年心理教育:心理抚养 幽微的人性(套装共2册)
搞爆炸案的人基**
女性比男性更应该受教育
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怯懦的人
可以通过养老待遇来控制生育
应该设个套对付性侵者
性侵对人的身心伤害非常大
有很多性侵恰恰是一些很斯文的人干的
师生恋可能会触犯权力交换的禁忌
杀人是很多不成熟的人解决麻烦时第一个考虑的方法
人的许多潜意识活动常常不自知
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怕对象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同一类人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
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
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
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善待自己
霸凌者的家庭教育一定有严重的缺陷
暴力片会喂大孩子的攻击性
心理上精神上的问题可能与社会变化有关
高智商并非就不会得精神病
“被精神病”背后往往暗藏动机
有一些精神类的病和性发育有关
判断是否精神病有时候很难
滥杀犯罪的年龄集中分布在40岁上下
生理与心理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有理由的
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
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读书笔记
每读一本育儿书都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塑,养育孩子是一个且学且纠偏的过程,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小
时候比起来生活条件优越太多,也欠缺了太多锻炼的机会,有待于父母在生活中去刻意培养,比如对生命的敬畏,
经过生活实践
的
李玫瑾教授讲课
李玫瑾教授讲课今天(2010年10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在广联礼堂作了一场题为《成长中的心理抚养——解析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问题的由来》的讲座。
这是广州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课堂”的首场讲座。
李玖瑾是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她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经常作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解析成长中的少年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
讲座中,她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将从心理健康角度解析为什么孩子初生时母亲要亲自抚养,六岁前要对孩子说“不”,十二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青春期父亲不要离开孩子等的原因。
李玫瑾把0~18岁分成两个阶段,0~12岁是依恋期,12~18岁是青春期。
而依恋期是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也是人最弱小的时期,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的关键期。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物质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父母亲自陪伴的抚养。
”她说,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带孩子十个月。
“只有在孩子依恋期亲自抚养,孩子才会依恋你。
”她说,孩子小时不会讲道理,他们愿意受你控制只是因为爱你。
“你只有让孩子依恋你,你才能实现对他的心理控制。
”“凡有爱的抚养,必须是有唠叨的。
”李玫瑾说,妈妈换尿布是一对一的,有很多语言的唠叨和身体的接触,而幼儿园阿姨换尿布是机械式的。
“所以,孩子初生时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打开屋子的门和窗”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屋子,他的眼和嘴就像窗户和门口;如果一个孩子把眼和嘴绷得紧紧的,就像紧紧地关闭了门窗,阳光照不进屋子里。
为什么会这样,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
正如很多凶手穷凶极恶,在生活中即非常懦弱,这要从他的童年找根源。
家长们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往往在他12岁左右,却殊不知孩子的异常心理也许早在6岁左右就形成了。
“孩子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在幼小时,大人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抚养(情感-性格)的关键期
父母获得对孩子心理控制力的关键期
人的基本心理模式建立时期
——12岁之前:所有努力都让父母受益。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8
青春期: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13-18岁
挣脱、独立与自我中心时期(12-19岁) 行为最不稳定时期 父母教育模式的转变时期…… 外部教育和干预的关键期 ——稍有不慎就出行为问题的时期。
16—18岁 19—25岁 中期 青年晚期 中年期 老年期
青 春 期
初 高 中
自我意识发展 独立性出现 同辈交往 等
人格趋于稳定 性格决定命运
成 年 人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7
依恋期: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0-12岁
人最弱小的时期(出生-12岁)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2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对家庭教育基本理念形成共识 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人之初 性本善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爱孩子,教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然而,仍有例外——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4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解析人的问题心理的由来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经常面临的咨询与困惑:
我的孩子总不愿意与我说话,为什么? 我的孩子最近总偷拿我的钱,怎么办? 我的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 我的孩子每天就玩电脑怎么办? 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上学,每天早上不起 床…… 我的孩子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1. 2. 3. 4. 5.
6.
7.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年 龄 段
0 — 1岁 2 — 3岁
心 理 时 期
乳儿期 婴儿期 依 恋 期 家 庭
小 学
心理发展内容
情感发展 * 言语发展 社会性发展 * 认知方式 观念发展 * 性格发展 *
4— 6 岁
6—12岁
幼儿期
学龄初期
未 成 年 人
12—15岁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他们父母双全;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父母从未违法犯罪; 父母自称一直管教孩子,
可是,孩子还是犯罪……
为什么???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5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
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改变孩子须先改变大人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9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教育方式的调整 当发现孩子初恋时 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结束时的思考:
养育知识:心理抚养与教育
10
演示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