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二章《动物》:详细内容为各种动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等。
3. 第三章《空气与水》:详细内容为空气和水的性质、循环、用途等。
4.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气候变化、气象知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类、空气与水的循环、天气现象的形成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动物的特点与分类3. 空气与水的性质、循环4. 天气与气候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分类。
(3)调查家乡的空气质量,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3)空气质量原因: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
(4)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温度适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五章《力与运动》,第六章《亲近自然》。
详细内容涵盖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天气现象、水资源、简单力学及自然观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了解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灾害防范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天气现象的成因、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认识天气与气候;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放大镜、温度计、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生活习性、天气现象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突出教学主题。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层次展示。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展示植物生长过程、天气现象等。
4.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标注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调查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分析其适应特点。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
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给出详细的解答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课题:观察树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掌握“看”、“摸”、“闻”、“听”等观察方法,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研究事物。
2.通过观察树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领悟自然界的美妙。
3.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了解树木的有关特征。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树木,并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拓印树皮观察树干,并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2.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3.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皮尺、放大镜、实物树木、拓印纸等。
教学流程:一、引言教师介绍树木的生长环境,并让学生回答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最为熟悉。
二、看照片教师展示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出这棵树的特点。
三、回忆中教师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树木,并与照片上的梧桐树进行比较。
四、观察真正的树木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制定好观察树木的个人计划,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五、总结教师总结观察树木所获得的信息与发现,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板书:观察树木的方法观察记录一棵树树的整体形态和器官树生长的环境和生存需要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继续关注树木变化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研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细节描绘。
教学难点: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具学具:放大镜、蜗牛模型、简图纸、彩色笔。
教学流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蜗牛,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探究1.教师出示蜗牛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和特征。
2.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模型的细节,并用简图纸画出蜗牛的外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反应,让学生模拟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动作。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粘液痕迹,并描述蜗牛爬行的方式和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受科学1.2 玩中探究1.3 做个小小科学家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生长2.3 动物的适应性3.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与力3.1 物体的运动3.2 力的作用3.3 机械的应用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力的作用演示器材、光学实验器材录音机、投影仪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6.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表、关键词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注重逻辑性,突出重点、难点。
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记录,描述其变化。
第三章: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演示力的作用。
第四章:观察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画图描述。
2. 答案:第一章:观察记录表。
第二章: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和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探究的步骤。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需求,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详细内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食性,动物的保护色和伪装。
4. 《生活中的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动能和势能,太阳能和风能,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能量的概念和转换。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量的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能量转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知识点: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最新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板书设计: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2章:动物和植物详细内容: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3章:空气和水详细内容: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详细内容: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及其协调配合。
(2)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3)空气和水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力的概念及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教学重点:(1)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认识动物和植物,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掌握空气和水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理解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人体模型。
(2)动植物标本或图片。
(3)实验器材:气球、漏斗、瓶子、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1)画纸、画笔。
(2)剪刀、胶水。
(3)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2)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实践操作。
(3)例题讲解,巩固知识点。
(4)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3.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难点。
4.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直观、简洁。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
3. 布局:合理利用黑板空间,美观大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2)列举三种动物和植物,并分别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3. 第3章《水的循环》:了解水循环过程,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4. 第4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水循环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水循环过程、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动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水循环、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水循环模型,气象观测工具。
2. 学具:放大镜、画笔、记录本、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
(3)通过图示,讲解水循环过程,使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结合实际观测数据,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2)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点,制作动物卡片。
(3)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种子、根、茎、叶2. 动物的特点:种类、生活习性3. 水循环:三态变化4. 天气与气候:观测方法、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3章《多样的物质》:认识不同种类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第4章《力和运动》: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学习卡片、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实例、图片等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章节内容:列出各章节主题,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列举三种不同物质,并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探究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整理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上册的所有单元,主要来源多年教学工具中的精华部分,与所有同仁分享。
目录一、学情分析 (3)二、教材分析 (4)三、教学进度 (5)四、第一单元《水》教案 (6)五、第二单元《空气》教案 (31)六、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56)三、教学进度四、第一单元《水》教案一、揭示课题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图片导入,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
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提问:思考: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慢慢的晒干了。
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1、活动要求:①学生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五、第二单元《空气》教案4.空气有质量吗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1 课时课题 6.我们来做“热气球”作课时间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34-35页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科学》:解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科学态度。
2. 《动物与植物》:认识动植物特点、分类及与人类关系。
3.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活影响。
4. 《多样物质》:解物质性质、变化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探究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晰明,突出重点。
2. 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关键词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科学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绘制动植物分类图,并说明分类依据。
(3)描述一天天气变化,并分析其对生活影响。
(4)举例说明物质性质、变化和用途。
答案:(1)如:水沸腾、光反射等。
(2)如: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3)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对出行、穿衣、活动等产生影响。
(4)如:金属导电性、氧气助燃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实践情景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避免离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基本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空气与水》: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水;4.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力的作用;5. 第五章《地球和宇宙》:第一节地球,第二节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3. 知道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4. 掌握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空气和水的保护,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地球和宇宙知识;2.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常见的动物,环境保护,力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图片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观察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解答学生疑问;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右侧为具体内容,中间为示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部分组成?(2)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特点。
(3)简述空气和水的保护措施。
(4)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
(5)描述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活动4【活动】知识拓展: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3.《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知道小草和大树一样,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但是他们在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方面却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大树和小草时,能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维恩图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破坏绿化的意识。
培养与人分享、交流的习惯,增强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学情分析】有了前面两课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对高大的树木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是对路边小草的关注度还不够,很多常见的小草有的学生都不认识,也说不出名字。
本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方向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不可少,特别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如探究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处理信息,最后得出结论。
此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爱护生命、爱护小草、不践踏草坪等情感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有条理地指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点,并能用维恩图的形式来呈现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维恩图的形式来展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点,对陆生植物的普遍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媒体出示:校园的树木图片1.这些是,(樟树、桂花树、枫树、松树……)平时我们都叫它们“大树”。
(板书:大树)这些大树们都有哪些相同之处呢?(预设:学生思考,回答:大树一般很高大,叶子很多,树干很粗、很硬,根深深地扎进土里,它们生长需阳光、水分、营养)2.在这些大树下面其实还有很多植物,知道是哪些植物吗?大树的脚下还有很多小草。
今天,我们就低下头去观察研究一下常见的小草。
(预设:小草、野花、野菜等)(板书:小草)活动2【活动】人人动手,做名片卡我这里有一些小草,你认识这些小草吗?(实物出示:狗尾巴草、三叶草、马兰头、车前草、牛筋草……)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时,会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摘记,今天我们也要像植物学家那样,在观察小草的同时,还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小草的特征进行记录,老师为大家准备一张名片卡,也就是本次观察互动的记录单,待会组员们根据自己喜好选一棵小草,然后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小草的特征记录在名片卡上,能完成本次考察任务吗?观察时请注意:A.小心翼翼地观察小草B.认认真真地填写卡片C.轻声细语地交流讨论请组长上来领取名片卡和各种小草,组员们拿到小草和名片卡后就开始观察和记录吧!(预设:学生着手观察和记录,老师巡视并指导)活动3【活动】比较分析,梳理异同1.梳理小草间的异同同学们的名片卡都做好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状况吧!请制作狗尾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狗尾草名片卡,其他狗尾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马兰头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马兰头名片卡,其他马兰头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车前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车前草名片卡,其他车前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三叶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三叶草名片卡,其他三叶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请制作牛筋草名片卡的组员举手,投影展示某位同学的牛筋草名片卡,其他牛筋草名片卡制作者边看边补漏或纠错。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的这些小草,他们有没有相同之处呢?是什么?(预设:A.小草们一般都很矮小,茎细、软,基本上都是春天发芽秋天就枯萎了B.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空气、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板书:小草的相同之处,a的内容写在黑板左边,b的内容写在黑板中间)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小草都是春天发芽,秋天死亡的。
像这样的植物呢,我们给了它们一个叫法,叫做“一年生植物”。
2.梳理小草与大树的异同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观察的大树。
想一想大树和小草它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呢?(预设:不同点:小草矮小,茎细、软,基本上都是春天发芽秋天就枯萎了;大树高大,茎粗、硬,寿命很长。
)知识讲解:像大树这样,茎比较高大、比较硬的,我们把它叫做木质茎(板书:木质茎)。
相反,像小草一样,茎比较柔软的叫做草质茎(板书:草质茎)而且,有木质茎的叫做木本植物,草质茎的叫做草本植物。
(板书:大树那里增添一条“木本植物”,小草那里增添一条“草本植物”)(预设:相同点:它们都长在土里,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大家看好了,我把小草的特点圈起来,再把大树的特点也圈起来,中间重叠的地方就是它们两共有的特点,像这样的图我们叫它为“维恩图”活动4【作业】铺垫新课,课堂小结我们看到,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里有一条“生活在土里”,可不可以说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追问:为什么?有什么证据?(预设:不可以。
有些树木和小草长在水里。
比方说水花生、水葫芦。
)我们这些天研究的都是陆地上的植物,其实,水里面也生长着很多植物。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周围的小池塘里看看有哪些常见的植物。
但是,这里,老师提醒大家,去河边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有大人陪着去,不然掉河里面就危险了!4.《水生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填写懂维恩图;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区别和不同的生长情况;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但他们对身边的植物有了一些直观印象,学生对植物的探索有着浓厚兴趣,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水生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别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观察水生植物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几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植物,有大树和小草。
这些小草,大树都是生活在陆地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另外一类植物,却不是生活在陆地的,你们猜猜它会是生长在那里?(学生:水里)对了,就是在水里,我们把这些生长在水里的植物称水生植物。
(板书揭题:水生植物)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观察了解了很多。
今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来认识水生植物。
3.大家在河边、水池或者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生植物?活动2【讲授】观察水生植物二、学习新课1.观察金鱼藻和水葫芦(1)我们现在就来观察水生植物,请同学们拿出水葫芦和金鱼藻以其他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