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对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新课改作为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谨的标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比如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作,让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改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鼓励学生表达的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新课改要求我们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再只注重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授,更要关注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当代文学作品,或者引入一些当代热点和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当代文化,更加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注重个人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教研讨论等方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新一轮课改排空而来,在给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注入强大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新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深人思考:新课改后,中学语文教学有哪些诉求?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将走向何方?下面从三点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探险有人曾说,人生就是一场波诡云谲、其乐无穷的探险。
那么以此类推,对知识的求索又何尝不是一场曲尽其妙、情趣盎然的探险?而中学语文教学更应深得其真味。
既然是探险,总是存在着未知和刺激,我们始终不知道将来的那个领域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教学也就因此有了探究和发现的无穷魅力。
而重新经历探究、发现过程的,不应该只是教师,而更应该是全体学生--探险部队中的主力军。
这样,课堂教学上的三个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就不应该是教师隔在知识与学生之间,用某些手段,将现成的知识转交给学生。
优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一知识”的周围,共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但却妙趣横生的探险。
鉴于此,教学中应注重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溶洞理论。
微格教学法的溶洞理论认为:溶洞里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十分迷人,因此它能激起游人丰富的想像。
一旦贴上标签,一锤定音,就会切断游人天马行空的联想和想像,也必然损失溶洞的巨大魅力。
因此教师的导游角色也不能适应新课改下教学的需要了,从某种角度讲,教师应该是一个与学生共赴奇妙之旅的同路人。
第二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认为:冰山之所以雄奇神秘,是因为它有八分之七藏在水里,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教学活动之所以有强大的活力,是因为教师把八分之七隐藏在情境中,只有八分之一的知识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感悟和揭示,这个过程就是探险的过程。
在共同探险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对知识进行遮蔽,努力把学生搞糊涂,须知没有知识的遮蔽,就没有探究学习。
教师把学生搞糊涂,再由学生把自己搞清楚。
“先糊涂,后清楚,再糊涂,再清楚”,在这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挑战。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其中,新课改是目前国内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课改的目的是使教育更加贴近现代化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新课改中,应当重视学生培养的与人文素养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而非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该更多地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等,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材认识需要深化在新课改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只是被使用,很少进行深入研究。
这导致教师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不容置疑。
教材的使用应该更多地强调教材与教学整合,教师应该在教材中注重有价值的自我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案。
同时,教材应该涵盖时代和文化的变迁,以此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评价方式调整需要创新新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能力的考核,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合作和交流。
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估,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长性,让学生能够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意识,创造成功的心态。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资源的共享还需要提高教学资源是支持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在新课改中,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和创新。
尤其是在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使用上,更应该加强教学资源共享的意识,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必要保障。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对新课改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思考。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这是非常好的,但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对于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缺乏积极性。
我们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过于追求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理想。
我们要注意在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时,合理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亲手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更多地担当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感到无所适从。
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新课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要认真反思和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习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
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2024年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本
2024年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我对2024年的初中语文课改变化深感兴奋和期待。
新的课改方案使得我有机会更加细致地研究和实践语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这____字的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在2024年的初中语文课改中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在新的课改方案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并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2024年的初中语文课改中,我们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的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写作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再次,在新的课改方案中,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创作和实践,通过写作、演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和实践。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我们还鼓励学生设计和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课改过程中,我深感课堂教学的变革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我们需要熟悉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变革的问题与反思
一、概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但与此新课程标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变革1.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之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学习方法的改变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语文知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而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这种学习方法的改变对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 评价体系的调整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将发生变化,不再只以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为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的调整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在新课程标准下,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2.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一些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学校和老师仍然倾向于用传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评价。
四、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反思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第1篇】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
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
强化阅读能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写作能力:新课程也强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新课程强调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涵盖不同类型的文本,例如小说、诗歌、报刊杂志等。
强化文化教育:新课程强调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离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也应该不断从中得到反思和改进。
新课改是教育界变革的产物,初中语文教学也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思考。
首先,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扮演着主导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的角色,缺乏主体性。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自我和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在新课改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掌握知识的主动权,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
其次,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情感因素。
初中语文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
通过教育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和感受到人生的生命力。
再次,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加强实践性。
语文学习不仅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实际生活的感知。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性,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例如通过写作、朗诵、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最后,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多元化。
中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文化底蕴也是博大精深。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展示多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例如,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圈的思想、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让学生知道不同文化的美和生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因素、实践性和多元化,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一些反思和思考。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和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损害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中,我们需要反思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际的语文学习和创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不再追求满分和应试,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新课改中,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机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强调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依然以灌输知识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交流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甚至会产生沟通障碍。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文学知识和语言基础的训练,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这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传播和探索。
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师生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教师需要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表达。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答题技巧和成绩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
而新课改中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使我们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更能够推动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改革,让中学语文教学更贴近时代、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社会。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在新课改中有更大的收获,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000字】。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例文(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例文(心得体会)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中,我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新课改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习的重点从死记硬背转变为思考和运用。
首先,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前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被
动地接收知识。
而现在,老师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来
获取知识。
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新课改注重了阅读的重要性。
以前的语文课程中,阅读只是一个附加的部分,
而现在它成为了语文学习的核心。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阅读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我们的思
维更加开阔。
此外,新课改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
学会了传统文化,还学会了用现代的眼光去诠释传统文化。
新课改引入了许多有趣的
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初中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和体验。
通过新课改,我改变了对语
文学科的认识,学会了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会在语文
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当前的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深化和调整当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入反思,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对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反思。
我们应该反思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
当前的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也需要反思当前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
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
我们也需要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
当前社会对语文能力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这都是我们需要反思和调整的问题。
我们需要反思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当前的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
我们也需要反思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际效果。
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是否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这都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我们也需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符。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前的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调整的问题。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和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在新的课改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支撑。
【2000字】。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教材的选择和运用。
在新课改中,教材的选择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教材,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教材,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探索,如何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主体,如何设计更加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改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只有在教育目的和意义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才能更好地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改中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思考,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只有在反思和思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新课改的框架下,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更好地贡献于社会的发展。
【2000字】。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的思考作为教师,在新课改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语文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更为广泛、更为复杂,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素养和更深厚的教学经验。
首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语文是一门涉及到人类思想、文化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并与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引导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抛开传授知识,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在引领、启发和激发学生思想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与价值的建设,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正面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给学生灵活的启示。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习惯和方法,因此教学方法也需要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注重探究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创造自己的故事和人生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同时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趣味性。
时代在发展,现代技术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教师也需要利用好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将它们与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例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利用学生自行翻阅资料和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特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包括教学方式、学生个性化和现代科技手段等。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已经有好几年时间,其间广大教育工作者都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
笔者因工作和职务关系,常有机会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调研,期间发现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存有偏颇。
一、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以学生。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但这并不与教师的“主导”相对应,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式学习,但情况五花八门: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或表面热闹,成效甚微。
不管什么课,都让学生自我阅读,自行解决字词,自我发现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却没有认识到初中生由于受其生理水平的制约,思维能力发展还有一定的缺陷,还未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读一篇课文,往往注意的是一些局部,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更不能提出一些有助于突破难点的关键性问题。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涉及到古今中外,要真正读懂这些文章是需要联系时代背景的,学生受年龄、知识面、阅历等的限制,很难读懂,所提出的问题往往舍本逐末或钻牛角尖,对学习课文并无多大帮助,而美其名曰“合作学习”是近似于模式化的课堂讨论,没有讨论不足体现课改精神。
每一堂公开课都要几次讨论,而在实际中,往往是讨论时热闹非凡,七嘴八舌,交流时都是几个尖子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回答,而不是全组的共识。
更有学生在讨论时东拉西扯,趁机讲话开小差,这样的合作仅能说是几个尖子生的合作。
这种现象是对课改精神的片面理解和贯彻时的简单化操作。
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这种方式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它的意义和价值;二是教师没有认清自己在讨论中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认为讨论在学生中进行是学生的事,所以常常袖手旁观;三是教师对讨论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把握,或对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或对讨论内容需要的条件、时间等因素心中无数;四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技巧,比如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规范、适度的调控和点拨,或缺乏必要的分工;或是讨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或问题太难、太抽象学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对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3-05-08T08:41:11.95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吴建钢
[导读]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河北省大名县旧治乡旧治中学吴建钢 056900
【摘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两个优化、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
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
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
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
”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
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
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
“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
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
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
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
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
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
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
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
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
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
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
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
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
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