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

————————————————————————————————作者:————————————————————————————————日期:

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

耕作制度是一个毕节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时,毕节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以一熟制为主;近半个世纪,毕节地区一直把改革耕作制度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进展

1.耕作制度改革的内容

1949年,毕节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休闲耕作制、连作耕作制和复种耕作制3种。面积最大的是连作耕作制,如玉米→玉米(本文采用耕作制度通用符号,→表示年际间连作,—表示年内接茬复种,/表示套作,||表示间作,+表示混作);复种耕作制又有间作复种如玉米||大豆、套作复种如小麦/玉米、接茬复种如油菜一水稻、混作复种如(玉米十莱豆)—高粱;休闲耕作制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西部,即种植2—3年的玉米或马铃薯后休闲1—2年。

多年来该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内容,一是实施间套轮作,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夏收作物;二是研究品种合理搭配,调整作物布局;三是改进主要种植制度的耕作栽培技术。

2.耕作制度改革的成效

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推广,采用的方法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全面调查、总结、推广群众中耕作制度改革的经验,提出耕作制度发展的方向、新的作物布局方案及待研究课题;试验研究提出主要种植制度的技术规范。取得的成效有以下4点:

1)扩大复种,发展夏收作物1950年全区复种指数106.5%,夏粮2.85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9%;油菜籽3835.7吨。1995年复种指数提高到176.1%,夏粮40.05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7.4%,是1950年的15.1倍,年递增率6.22%,比同期粮食总产的递增率高3.21%;在增产的夏粮中,因扩大复种面积的因素占45.6%。同期内油菜籽产量上升为5.55万吨,是1950年的14.5倍,因扩大复种的份额占42.4%。复种指数中,没有计算绿肥面积。毕节地区从60年代推广绿肥,90年代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95年为11.95万公顷(其中与夏收作物间作的约占48%),已占耕地面积的30.1%。

2)增加间作,发展了养地作物全区间作指数(含混作,下同)1950年为120.6%,1995年提高到178.1%。其中间作豆类的面积为36.12万公顷,产量13.48万吨,分别是1950年的3.13倍和6.67倍,所增产量中扩大间作复种的份额为37.2%;间作绿肥则是毕节地区耕作制度改革的创举。扩大间作增加豆科作物的面积,是该区农业生产中维持地力不衰的重要措施。

3)调整作物布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每推广一种种植制度,都伴随调整作物布局,两者相辅相成。如引进、推广甘蓝型油莱品种后,发展了油菜一水稻两熟制。70年代配套推广马铃薯/玉米和马铃薯良种,1970年全区马铃薯面积3.64万公顷,总产5.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9%;1978年面积11.82万公顷,总产15.87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4.3%,8年间面积扩大2.24倍,产量增长1.83倍,新增产量全为扩大复种所得。同期内玉米产量由42.82万吨上升为56.8万吨,增长32.8%,实现了玉米不少收,多收一季薯。80年代扩大烤烟面积后,为缓解粮烟争地的矛盾,发展了小麦/烤烟两熟制。两粮一肥和麦肥烟种植制度的推广,则扩大了绿肥的面积。

4)改进主要种植制度的耕作栽培技术,提高了全年复合产量一种种植制度推广的初期,因扩大复种,增产的作用明显;面积基本稳定后,进一步提高产量,要靠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为种植方式、品种搭配、密度配置、茬口安排、施肥技术及田间管理等。如1977—1980年,对马铃薯玉米套作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技术规范推广,1988—1990年,毕节地区推广地膜玉米、间作绿肥等技术后,又研究作了改进,到1995年套作马铃薯的面积在1978年8.89万公顷的基础上只增加0.2%,而产量则在19.9万吨的基础上增长了73.9%,这是靠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和增加化肥等物资投入提高单产的结果。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全区的耕作制度已发展为一年两熟为主。

二、毕节地区现在的耕作制度

1.耕作制度的类型

1)一年一熟制基本都是粮食作物,有(玉米+菜豆)||大豆,(玉米+菜豆)||马铃薯,马铃薯||大豆或菜豆,一季水稻等。第二、三类种植制度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m以上的毕节地区。

2)一年两熟制有以下几种类型:

(1)粮食型:面积大,全区都有分布的为小麦||豌豆或蚕豆/(玉米+莱豆)||大豆,马铃薯/(玉米+菜豆)||大豆;分布在河谷地带及东部的有小麦一水稻;分布在下等地及西部凉山毕节地区的有春荞一秋荞,燕麦/大豆,燕麦一秋荞;分布在中部的有马铃薯一水稻。

(2)粮烟型:小麦||豌豆或蚕豆/烤烟。

(3)油粮型:分布在毕节地区东部的有甘蓝型油莱一水稻;分布在毕节地区东部和中部的有芥菜型油菜/(玉米+菜豆)||大豆,白菜型油菜一(玉米+菜豆)||大豆;分布在毕节地区西部的有蓝花籽一秋荞,冬籽一秋荞。

(4)粮菜型:作为城郊二线菜地生产的,有玉米+莱豆/大萝卜或大白菜、胡萝卜,小麦||大白菜或大头莱/玉米;远郊季节性蔬菜生产,利用河谷温热气候的有早春早熟菜(莱豆、瓜类)一水稻—大白菜;利用高山温凉气候的有玉米/秋豇豆或秋黄瓜、秋番茄;特色蔬菜生产有大蒜||玉米。

(5)粮肥和粮肥烟型:有绿肥一玉米,绿肥一水稻,小麦||绿肥/(玉米+菜豆)||大豆,小麦||绿肥/烤烟,绿肥/马铃薯/(玉米+菜豆)||大豆。

3)一年三熟制有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玉米/秋荞。

2.轮作制度的类型

1)年际间夏、秋作物的轮作主要有小麦||绿肥/烤烟一小麦||绿肥/(玉米+菜豆)||大豆,小麦||绿肥/烤烟一豌豆/(玉米+菜豆)||大豆。这种轮作方式中主作物玉米和烤烟的前作是绿肥或豌豆,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而且豆科作物的比例大,有利于养地。

2)夏收作物轮作夏半年以种植玉米为主,冬半年由小麦、马铃薯、油菜、绿肥几种作物轮作。

3)一块地内年际间不同种植带的轮作在分带种植的两熟中加进一茬绿肥后,即使每年都是小麦||绿肥/玉米,但后一年的玉米带前作是绿肥,绿肥带前作是小麦,小麦带前作是玉米,加之(玉米+菜豆)||大豆,故两年内轮种豆科作物的面积大于1,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有良好的作用。

三、毕节地区主要种植制度的耕作技术

1.绿肥小麦玉米间套作技术

70年代以前,毕节地区内的麦玉两熟制有套作和接茬复种(即连作)两种方式。多年实践结果,毕节地区东部海拔1300m以下的地方,全年≥10℃的积温4000~以上,能满足两熟的热量需要,但伏旱频繁;海拔较高的中部和西部,则热量不足,秋季常有低温阴雨,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密沟小麦收后夏播玉米不稳产,故以后都改为套作。

1)种植方式提倡双行宽窄行分带种植。第一年10月,前作收获后整地播小麦,同时在宽行内播种绿肥(早熟苕子或箭舌豌豆),第二年4月用绿肥做玉米基肥,在绿肥带聚垄种植双行玉米混播菜豆,在玉米和小麦行间播大豆。8月收大豆后,在玉米宽行内播绿肥(光叶紫花苕),10月在玉米带播种小麦,开始新的一轮种植。种植两年后必须在秋季耕犁一次。

2)种植规格如图10

3)密度配置玉米为单作的密度,小麦密度为单作的一半,播幅占地面积不低于25%,菜豆密度为玉米密度的1/3—1/2,大豆密度为单作的一半,即每亩3000窝,每窝3株留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