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彬州市大佛寺作文800字
作文:彬州市大佛寺(800字)夕阳收起了它最后的微笑,暮露悄悄降临,微风拂面,柳燕呢喃。
出彬州市驱车往西10公里,留有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大佛寺石窟。
石窟依靠石山,出于蓝天白云之下,宛如一幅佳丽的壁画。
顺着历史的痕迹去追寻前人的创造,才知大拂寺石窟原名应福寺,后改庆寿寺,现称大佛寺,窟中之佛为陕西第一大佛。
大佛寺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依靠石山,近临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虽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巍然屹立,古代工匠们奇特的构思和造型使得石窟在古代历史研究和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高20米的大佛,袒胸披衣,柳眉凤眼,鼻大口合,如一伟岸的长者坐于石窟中央。
传说,泾河大水突发,庄稼、房舍毁于一旦,老百姓痛哭流涕,纷纷拥至大佛脚下,焚香叩头,以乞保佑。
大佛轻施佛法,无名指屈指泾河,洪水向着堤岸悄然退去,自此,他跏跌于幽深空灵的石窟中,注视着这一方山水。
大佛的两旁立有高15.6米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面色洁莹,飘飘欲仙,俊秀慈祥且含蓄恬静。
大佛寺石窟的东侧是千佛洞,洞内大多为楚楚动人的石雕菩萨像,神态各异,飘逸飞动。
从千佛洞走出,头顶蓝天,随窟外清风来到大佛寺石窟西侧的罗汉洞。
室内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像,另有一些弟子,菩萨、力士、金刚等组成了另一幅生动的画面。
投入这众佛之中,探寻大佛寺石窟的底蕴,愈觉的悠远深长。
看文殊菩萨,隐骑于雄狮背上,若隐若现,身上留有一串微深的脚印,尽显空灵与洁净。
大佛寺石窟,从北朝开凿至今,历经沧桑岁月的`变迁,历朝历代均有开凿修缮,今已修130洞窟,错落于400米以上的半山岩壁,计1980多尊佛像。
工匠们变化无穷的艺术构思更是匠心独运,生动再现了西域征途的景观及当时的风俗人情,似一粒粒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永不褪色的记忆。
从大佛寺石窟中出来,看看清澈的蓝天,任微风拂过脸庞,心中一片清澈与宁静。
依依不舍地挥手,在悠长的钟声里告别这佛教圣地,记忆中从此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彬州旅游景点
彬州旅游景点
彬州市位于陕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值得游览的景点:
1. 水口镇侍郎湖景区:一个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天然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
这里的环境优雅,风光迷人,是垂钓、避暑、休闲和娱乐的好地方。
2. 大佛寺石窟:陕西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坐标。
这里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是感受古代佛教文化智慧和魅力的好去处。
3. 龟蛇山:位于彬州市龙高镇富仁村泾河岸边,两道山梁奔入泾河,酷似龟、蛇,景色宜人,适合自驾游。
4. 花果山石窟:与《西游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西游文化,还有深厚的佛教石窟文化和民间传统习俗。
5. 程家川自然风景区:被誉为“养生绝佳地,风水第一村”。
这些景点各有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彬县大佛寺小记
彬县大佛寺小记
位于彬县清凉山脚下的大佛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抗击薛举薛仁杲浅水塬大战阵亡将士而建,始称应福寺,后改庆寿寺,现叫大佛寺。
同期,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在浅水塬大战中杀身成仁的勇士还修建了位于长武县城的昭仁寺。
彬县大佛寺共有107个大小石窟,257个佛龛,大小造像1498尊,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
曾在长武县工作了八个年头,实算六年半时间,春夏秋冬,花开花落,风风雨雨,不知从大佛寺前走了多少次,大佛赐福,平平安安!。
陕西境内6大著名石窟,艺术和宗教的完美结合!
陕西境内6大著名石窟,艺术和宗教的完美结合!1、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
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
寺内有446处佛龛,1980余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为关中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2、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
峡内玉溪河水流湍急,穿峡直达城西。
两岸垂柳青翠,景色优美。
红石峡石窟3、彬县花果山位于彬县县城西五公里的水帘村。
南北朝时期,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这里留下佛像石窟群,号称“九曲十八洞”。
唐玄藏西天取经时曾途经这里,后人依附“西游”故事,称此地为孙悟空故乡。
4、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清凉山名胜有18洞、24景、40多处摩岩石刻、诗词、题词等。
山顶有太和殿一座。
山下有著名的万佛洞。
万佛洞西侧山坡上有卢毗崖、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而不坠,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到此游观。
桃花洞传说大雪时有桃花飞舞而出。
此外还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撒珠坡、俊峰泉、插金岩、落星岩、定痴泉等名胜古迹,分布于万佛洞周围。
5、万佛洞又称万福洞,位于陕西榆林米脂县城北8公里的无定河右岸悬崖上,共有29个洞窟,是陕北洞窟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窟群长126米,窟门大多镌有名称,主要有“伽蓝护法殿”、“观音洞”、“灵宫殿”.“白衣洞”、“关王洞”、“九天圣母洞”。
万佛洞石窟!万佛洞石窟!6、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
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游彬州市大佛寺石窟作文
游彬州市大佛寺石窟作文
在我的家乡彬县有一处有名的大佛寺石窟,那里风景优美,是个旅游胜地。
那里有许多历史古迹,如:石佛洞、千佛洞、万佛洞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万佛洞了。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大佛寺,里面有许多雕像和壁画,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佛寺里的“六道轮回”图。
在这幅图里,我看到了一个人正在受刑:他的脖子被一根绳子牢牢地套住,还在脖子上套了一个环,然后他被吊在空中,用绳子绑住他的身体。
让人看了毛骨悚然。
他是怎么受刑的呢?原来是他犯了“六道轮回”罪。
这六道轮回是:“畜生、饿鬼、地狱、阿修罗、人、天”。
这六道轮回是一个接一个地受刑,而且每次都是由一种动物来受刑的:“猪、狗、羊、牛……”。
从大佛寺石窟里出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了大佛寺,到了大佛寺后我才知道那六道轮回图是真实存在的,这幅图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
—— 1 —1 —。
彬县大佛寺胁侍菩萨造型风格研究
一、彬县大佛寺概况彬县大佛寺位于西安以西160公里,彬县城西10公里泾河南岸的清凉山上。
彬县所处的位置就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东段北道上的第一站,佛教文化就是经过这条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目前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大佛寺在唐代称“应福寺”,宋代称“庆寿寺”,明景泰年间称其为“大佛寺”①10,并沿用至今。
该石窟寺于1988年1月被列为国家文物局直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于彬县大佛寺始凿年代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曹剑先生《大佛寺考》一文推论认为:“彬县大佛寺最早的建寺年代最大可能是在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据贠安志先生等六人1979年8月至11月详细勘察,“大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有造像的窟共19个,造像1498尊”,②“这些洞窟沿泾河岸呈东西向排列,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西区、中区和东区。
西区共有8个窟,造像年代从北周至初唐;中区有12个窟,是大佛寺主要的造像区域,其造像年代从初唐到北宋。
‘大佛洞’‘千佛洞’和‘罗汉洞’是其主要造像窟;东区87个窟,基本无造像也无刻字,属于僧房窟,主要用于居住。
”①11大佛寺所在的清凉山,山石是一种比较粗松的红砂岩,故大部分造像多采用以石为胎、外敷草泥进行塑造并施彩绘的造像法。
二、前人对大佛寺造像的研究大佛寺保留了大量的佛教造像,20世纪以后,有关彬县大佛寺石窟造像的最早报道是崔盈科先生在《语历所周刊》1928年第56期上发表的《陕西彬县之造像》一文;1956年以后,贺梓城、贠安志、王子云、李凇等学者分别在一些书刊上简要介绍了彬县大佛寺石窟。
曹剑先生在他的《公刘豳国考》一书中也对大佛寺石窟做了一些研究。
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间,常青先生分别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冈田健先生、文物出版社的陈志安先生赴大佛寺进行全面的考察,并为洞窟做了编新号及子号等工作。
讲解彬县大佛寺作文
讲解彬县大佛寺作文在陕西咸阳的彬县,有一处让人惊叹不已的地方——彬县大佛寺。
这彬县大佛寺啊,那可是相当有来头。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着实被它震撼到了。
远远望去,大佛寺就像是一座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走进大佛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山门。
山门气势恢宏,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它的古老与庄严。
穿过山门,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要说这大佛寺里最引人注目的,那得数那尊巨大的佛像了。
那佛像端坐在石窟之中,高达二十多米,面容慈祥而庄重。
佛像的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极其精细,无论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那低垂的眼帘,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
站在佛像脚下,我仰头望去,只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阳光透过石窟的天窗洒在佛像身上,给佛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佛光普照的神圣景象。
围绕着佛像的石壁上,刻满了各种各样的浮雕和壁画。
这些浮雕和壁画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佛教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有骑着白象的菩萨,有手持法器的天王,还有一群群虔诚的信徒。
我凑近仔细观察,那些色彩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与绚烂。
在大佛寺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偏殿。
里面供奉着一些较小的佛像,这些佛像虽然没有主佛那么高大威严,但也各具神态,十分精美。
我看到有一位老奶奶,她手里拿着香,虔诚地在佛像前祈祷着。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和敬畏,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虽然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但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真诚。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庭院。
庭院里种着几棵古老的柏树,这些柏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讲述着大佛寺的沧桑变迁。
在柏树的旁边,有一个石凳,我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听着鸟儿的鸣叫,心里顿时变得无比宁静。
大佛寺里还有一个藏经阁,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
我走进藏经阁,一股淡淡的檀香味道扑鼻而来。
游彬州市大佛寺石窟作文
游彬州市大佛寺石窟作文“哎呀,妈妈,周末我们去大佛寺石窟玩吧!”我一脸期待地看着妈妈。
妈妈笑着说:“好呀,那我们这周末就去。
”终于盼到了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去彬州市大佛寺石窟。
一路上,我兴奋得不得了,不停地想象着那里会是什么样子。
到了地方,哇,好大呀!我仰头看着那高大的石窟,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惊叹。
我们沿着小路慢慢走着,周围的景色真美啊,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宝贝,你看那边。
”爸爸指着一处石窟说。
我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石窟里有着精美的佛像,它们或庄严,或慈祥。
“哇,好壮观啊!”我忍不住惊叹道。
我们走进石窟,里面有些阴凉,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这些佛像都好厉害呀,是怎么雕刻出来的呢?”我问爸爸妈妈。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这都是古代工匠们的心血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么伟大的艺术。
”“那他们得多辛苦呀!”我感慨地说。
我们继续往前走,遇到了其他游客,大家都在小声地议论着,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看,那尊佛像的表情好生动啊!”“是啊,真的太精美了。
”听着大家的话,我心里也特别自豪,好像这些宝贝都是我家的一样。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比较大的石窟前,里面的佛像更加高大威严。
我站在下面,感觉自己好渺小啊。
“爸爸,我感觉自己在这些佛像面前好小哦。
”我有些沮丧地说。
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正是这些佛像的伟大之处呀,它们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历史和文化。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仔细地看了看那些佛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逛完了石窟,我们坐在外面的长椅上休息。
我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心中想:这么多人都来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它们呢。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让它们一直流传下去呀!这次游彬州市大佛寺石窟,真的让我收获满满。
我不仅看到了精美的佛像,还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我一定会记住这次特别的经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来这里感受这份美好!。
彬州文化风光作文
彬州文化风光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彬州。
这地儿啊,就像一本厚厚的、精彩绝伦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独特的文化和迷人的风光。
先来说说彬州的文化吧。
这里的文化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你要是走进彬州的一些古老村落,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比如说大佛寺,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一进去,就能看到那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那里,宝相庄严。
佛像的眼睛似乎透着一种宁静和智慧,好像在告诉人们,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我站在佛像前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心里充满了敬畏。
而且啊,大佛寺里的那些壁画也超级精美,色彩虽然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斑驳,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画工们的高超技艺。
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讲述着佛教故事,让人看得入迷。
再说说彬州的民俗文化,那也是相当有趣。
这里的民间艺术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化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像彬州的剪纸,那些巧手的大妈们,拿着一把剪刀,在红纸上就像变魔术一样。
不一会儿,就能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还有寓意吉祥的花朵。
我曾经看过一位大妈剪纸,她的手就像有自己的思想一样,剪刀在她手中自如地穿梭,那熟练的程度简直绝了。
还有彬州的社火,那场面可热闹了。
到了节日的时候,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脸上画着夸张的妆容,走街串巷地表演。
有舞龙舞狮的,那龙和狮就像活了一样,上下翻腾,引得周围的观众不断叫好;还有踩高跷的,那些人踩着高高的木棍,还能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真担心他们会摔倒,可人家就是稳稳当当的,厉害得很呢!说完文化,再聊聊彬州的风光。
彬州就像是大自然精心打造的一个花园,到处都是美景。
侍郎湖就是这个花园里的一颗明珠。
湖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周围的青山绿树倒映在湖中,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微风吹过的时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在上面,波光粼粼的,好看极了。
我去侍郎湖的时候,还在湖边看到了一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自由自在的样子,让我都有点羡慕了。
彬县大佛寺石窟所见正史人物铭记
作者: 常青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76-80页
主题词: 大佛寺石窟 千佛洞 《明史》 碑刻题记 丁汝昌 总兵官 彬县 正史 《宋史》 项忠
摘要: 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开凿于唐高祖武德元年,是秦王李世民为悼念平定薛举之战而阵亡的将士所建。
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的精华所在,都是初唐时期开凿,历经盛中晚唐完成的。
大佛寺石窟中保存的历代碑刻题记颇多,晚清的金石学家叶昌炽就是在收集了大佛寺石窟103条题记的基础上,撰写成了《邠州石室录》一书的。
1996年6月间,笔者全面系统地调查了大佛寺石窟,抄录了所有近二百条的碑刻题记,发现其中不乏历史上的名人题刻,有九位题刻人在正史中有传,一位曾被《宗室世系》表所提及,可补正史所载之缺。
故在此特作专门介绍,以供史学研究者参考。
大佛寺导游词(精选10篇)
大佛寺导游词(精选10篇)大佛寺篇1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
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
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
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
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
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
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
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
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彬县大佛寺石窟明镜台上岩体卵石层脱落抢险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彬县大佛寺石窟明镜台上岩体卵石层
脱落抢险加固项目的意见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办保函[2017]1372号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7.12.15
【实施日期】2017.1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彬县大佛寺石窟明镜台上岩体卵石层脱落抢险加固项目的意见
(办保函〔2017〕1372号)
陕西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呈报彬县大佛寺石窟明镜台上岩体卵石层脱落抢险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2017〕198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应做好对卵石层的补充勘察。
应补充现场落石和危岩体的照片及说明,明确落石量、区域及诱发因素;应重点核实卵石层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卵石层的分布范围,以及所处地形地貌、卵石层所属地层及年代、粒度、成分、胶结状态、物理力学特征、卵石层与黄土堆积及砂岩的关系等;可删减与卵石层无关的信息。
1 / 1。
游彬县大佛寺.邹新民
游彬县大佛寺彬县西坡中学九年级孙晨云农历三月初八,我有幸游览了彬县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城西十公里的姜渠村的清凉山脚下,原名应福寺。
公元628 年,唐朝的李世民为在彬州浅水塬和薛仁杲大战中阵亡的将士所建,目的是超度亡灵。
由尉迟敬德督建。
北宋时,仁宗皇帝为她的养母刘太后举国祝寿时,改名庆寿寺。
但人们因其佛像高大雄伟,气度不凡,从明朝景泰年间俗称大佛寺,并沿用至今。
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A级旅游景区。
大佛寺石窟由大佛洞,罗汉洞,丈八佛洞和修行窟四部分组成。
全寺107个大小石窟,257个佛龛,大小造像1498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佛窟,来到大佛窟前,它是全寺最大的洞窟,雄踞窟群中心。
窟前有护楼叫“明镜台”,高70米,为五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式结构。
听导游介绍,这是明朝嘉靖20年,公元1541年重新修建,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煞是好看。
大佛窟内有佛像1001尊,佛龛70余处。
洞窟内顶结构是穹窿式的。
主尊大佛就是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他结跏砆坐在莲台上,高20米,头高5.2米,手长4.5米,指长2米,指甲盖半米。
听着导游的介绍,瞻仰佛像,游人啧啧称赞。
大佛右手着膝,左手施无畏法印,全身姿态自然,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凤眼,鼻直口阔。
特别是那双眼睛,在又细又长的柳眉下,微微睁着,似乎在深情地俯视茫茫世界,芸芸众生。
仰观金光灿灿丰腴的佛面,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见慈祥。
虔诚凝视,一股撼人的力量透彻心扉。
听导游介绍,大佛的面貌酷似李世民,额宽,面方,唇厚,眼裂大。
这些特征,唐朝的名画《步辇图》中的李世民画像可以得到佐证,想想美术课本中的太宗画像,再看大佛,令人肃然起敬。
大佛两侧分别站着两尊胁侍菩萨,高17.6米。
左侧是观世音菩萨,她救苦救难深得老百姓喜爱信奉。
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她似乎拥有无上的智慧,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
大佛上边还有一尊佛像,传说是大佛的妈妈。
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
大佛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七间(24.5米),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
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
其中卧佛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
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
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
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主塔高33.37米。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一)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1 / 15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
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
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
彬县大佛寺题刻内容所涉时空分布及原因探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9年5月第34卷第3期May 2019Vol.34 No.3[历史学研究]彬县大佛寺题刻内容所涉时空分布及原因探析豆文凯(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根据彬县大佛寺题刻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彬县大佛寺题刻内容所涉时空分布及原因进行了整理分析。
从彬县大佛寺题刻内容来看,唐、元两朝多礼佛,宋、明两代多“经此”,清代多 修葺,民国多标语。
从题刻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宋、明两代。
从内容涉及的空间分布来看,遍及全国大部分省份,位于前三的是陕西、甘肃、河南。
彬县大佛寺题刻所涉时空分布体现了交通以及 国家边防形势对边陲地方文化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彬县大佛寺;题刻;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9)03-0080-07An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auses ofthe Inscriptions of the Big Buddhist Temple in Bin CountyDOU Wenkai(Department of Histor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China)Abstract: A ccording to the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 Big Buddha Temple in Bin County and the his torical documents,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space-time distribution and its causes of the inscrip ・tions of the Big Buddha Temple in Bin Count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 space-time distribu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judging from the content of inscriptions of the Big Buddhist Temple inBin County, the Tang and Yuan dynasties mostly worshipped Buddha,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l so did this, the Qing Dynasty repaired temples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ly inscribed many slo ・gans on the Big Buddha Temple ? s Grotto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patial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are spatially involved. The top three provinces are Shaanxi, Gansu, and Henan, andthe time is mainly focused o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involved in the in scriptions of the Big Buddhist Temple in Bin County reflect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raffic and the stateborder situations on the local culture in the border areas.Key words:the Big Buddhist Temple in Bin County; inscript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题刻作为石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蕴含 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价值较大,因而长期以来多受 学界重视。
彬县大佛寺:仙人漂翩下云台
彬县大佛寺:仙人漂翩下云台一个阴日的清晨,我到达了位于陕西彬县的大佛寺石窟。
在泾河南岸、清凉山下,凿空在红色山体间的壮丽佛寺出现在我的面前。
经佛缘之线牵引,我跋山涉水来到这里。
大佛洞是全寺的中心,窟内主像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为石泥塑彩绘。
阿弥陀佛像不仅高大壮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它所传达的充沛圆满的形象,即佛家所云的“具圆满相”:面方耳垂,额宽唇厚,肌肉丰满,目光柔和注视前方,有一种泰然自若的风貌和悠然博大的力量。
唐代塑像所具有的稳固的安全感和沉稳浑厚的包容力,从佛像周遭自然而然地溢出。
有人认为,这尊佛像绘入了唐太宗的面容。
根据柯律格,西方净土主佛—阿弥陀佛崇拜在5世纪的寺院中开始流行,到唐代成为中国最强大有力的佛教信仰之一。
这一方面由于政治权威的竭力推崇,西方净土世界的瑰丽壮观图景很容易让人与大唐盛世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则导源于佛教自身的世俗化,在阿弥陀国中物质极大丰富,“随意所欲,应念即至”,能满足修行者死后栖息于富饶之地的心理欲求。
大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和信仰的力量,右侧为大势至菩萨,是智慧的化身。
佛家有言:信则能入,智则能渡。
两尊菩萨面相丰润,方面广颐,含蓄恬静,衣饰随风翻飞,流畅的动感呼之欲出,形神无不展示出天国的至善至美。
大佛洞两侧分别是罗汉洞和千佛洞,为唐高宗时期开凿。
这一时期,唐朝的雕塑工艺达到了顶峰,人物造像风格趋于成熟。
从大佛寺的塑像可以看出,这些佛像共有的时代风格是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体丰满健康,有的菩萨呈现出女性般的身体轮廓,不再笔直地站在佛的身旁,而是把头微微地像佛一侧倾斜,丰腴的胯部向一侧扭动,身体呈现出优美的“S”型。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我惊叹于久远古代的工匠们,竟能这般生动、大胆、直率地展现人性的内心世界,创造出如此光彩照人的雕塑杰作。
这样的艺术造型,肇始于张僧繇绘画风格的影响,于北响堂山石窟身体微曲的胁侍菩萨之中初见端倪,经过隋代的酝酿发展,到了唐代逐渐成型。
关中第一奇观彬县大佛寺石窟唐代开凿佛像丰满婀娜体现盛唐文化
关中第一奇观彬县大佛寺石窟唐代开凿佛像丰满婀娜体现盛唐
文化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十千米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
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
大佛窟是全寺最大的石窟,窟平面为半圆形,高31米,为关中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护楼是大佛寺的主体建筑,共5层,高38米,起着保护大佛窟的重要作用。
丈八佛窟位于大佛窟西200米,窟内有依山雕刻的一佛二菩萨站立像。
在丈八佛窟的两侧,还有七处洞窟,内有造像多尊,为唐代不同时期的作品。
千佛洞共有造像696尊。
从造像龛间的一些铭文题记来看,大部分应该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
唐代“会昌法难”致使大佛寺石窟中大多数造像的头部被毁,非常的遗憾。
这些佛像都具有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躯丰满健康的体形特征。
这是大唐盛世带来的积极向上精神在佛教艺术中的体现,也是唐代典型的造像艺术风格。
石窟的石雕、泥塑、彩绘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经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的辉煌硕果,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彬县大佛寺游记作文
彬县大佛寺游记作文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是个郊游的好天气,学校组织我们去彬县大佛寺春游,彬县大佛寺可真美啊!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彬县大佛寺游记作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彬县大佛寺游记作文篇1农历三月初八,我和妈妈一同浏览了彬县最闻名的景点大佛寺。
从县城坐车出发,沿312国道走了约20公里,就看见了这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大佛寺。
全寺以大佛为主而建,主要由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洞四部分构成,有大小洞窟130多处,大小造像1980多尊。
在众多佛像中,我最喜欢的是大佛窟主像——阿弥陀佛。
这尊佛像方面垂耳,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
大佛左臂搭膝,右臂上弯,左指自然朝下,右指微微前曲。
大佛身高24米,肩宽13米,手掌宽4.5米,手指高2米,光指甲盖就要高50厘米, 4个壮小伙在大佛的手上打牌还觉得宽敞呢!大佛寺还有个动人的传说了,相传大佛建成不久,对面的泾河突发大水,庄稼被淹,屋舍塌毁,百姓们没有办法,只好去求佛祖保佑。
佛祖见状,大发慈悲,施展法术,他用无名指轻点一下,泾河的水立刻退了下去,但当它的手收回时,河水又猛涨起来,为了使泾河的水不再泛滥,大佛就将这只手指永远的伸了出去。
从此,人们非常感恩大佛,便将每年农历的三月八日定为了庙会,十里八乡的人前来祭拜大佛。
位于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是大佛寺另具特色的佛窟。
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
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游人会从中充分领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
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最后,我们浏览了罗汉洞。
罗汉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七 彬县大佛寺石窟
“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七彬县大佛寺石窟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4(000)020
【摘要】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彬县城西10公里的大佛寺村清:京山下,建于7—10世纪,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又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之一。
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崖面上。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9.2
【相关文献】
1.“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J],
2.“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J],
3.“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三大雁塔 [J],
4.“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四小雁塔 [J],
5.“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大张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核心提示
1300多年以前,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一队队满载着丝绸的驼队,肩负着传播东方文明的历史使命,西出繁华醉人的大都市长安,从“车辚辚,马萧萧”的咸阳桥跨越滔滔渭水,逆泾河向西北跋涉,来到了一座矗立在泾河谷地的古城,这便是名垂西北的历史重镇——豳州(今彬县)。
他们一路西行,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的过客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更使这条路成为东西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促进着不同民族间文化的融合。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省入选的七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更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
彬县大佛寺作为“丝绸之路”我省七个遗产点之一,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一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作为西出长安东段北道的第一站,一千多年来,大佛寺石窟无疑承载着“丝路过客们”的向善之心,护佑着关中大地万千生灵的福祉安康。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千年石窟见证丝路文明
彬县大佛寺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史书记载:这座寺院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抗击薛举、薛仁杲大战(彬州浅水塬)中阵亡将士应福所建。
到了北宋仁宗皇帝时期,因为其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遂改名“庆寿寺”。
此后,当地人因为寺院内佛像高大雄伟,故改名大佛寺,并沿用至今。
大佛寺石窟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它是目前陕西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
石窟南依巍峨的清凉山,北傍蜿蜒东流的泾河水,凿岩为石,雕石成像,坐落在蜿蜒400米长的陡峭崖面上。
整个石窟内有开大窟造大像的大佛窟,有佛教信徒巡礼的千佛洞,有专门为坐禅而开凿的小型禅窟罗汉洞,也有提供给僧人生活起居和修行用的僧房窟,这些不同性质的洞窟相互搭配组合,构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崖中佛寺。
全寺共有大小石窟130所,造像1980尊。
石窟内的雕塑、泥塑、彩绘则真实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经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的辉煌硕果。
这些洞窟展现了唐长安城及京畿地区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石窟所在的泾河谷,连接了关中和陇右地区,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东段主体框架,由此向西,则有河西走廊、新疆、帕米尔以西等三段相连,架起丝绸之路东西横亘的壮丽画面。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佛教石窟艺术的精美之作
大佛寺以雄伟高大的石窟而著称,这些石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看来它们无疑是大唐盛世最有力的象征之一。
主窟中的大佛面相方圆,腮部饱满,两眼微睁俯视下方,整个雕像体现了初唐艺术的气象。
而千佛洞中的造像则融入了印度萨那拉特式、马土腊式和犍陀罗式的一些风格,洞窟内的雕像情致万千,形态多变。
从内容来看,这些雕像有佛陀、菩萨、比丘弟子、天王力士、伎乐飞天、供养人、昆仑奴、伏地夜叉、背光、瑞兽以及各种佛教题材的装饰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文明交往成果,尤其是具有长安气象的佛教雕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寺内石窟中还保存了数量众多的题记,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千佛洞、罗汉洞和大佛窟,这些石刻题记共分三种:一是经文,一是碑石,另一种是题记。
经文共有2篇,即《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碑石共有7通,题记共有178则,最早为大唐贞观二年大佛题记,最晚为清康熙二十二年陈奕题记。
在题记中,包含了唐代大多叙述佛教经典、开龛造像缘由、造像者姓名和发愿词等,这些碑刻题记为研究大佛寺开凿与沿革以及社会生活与佛教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的圆梦之旅
据史书记载:自大佛寺建成以来,历代均有补葺甚至重
修。
1991年,陕西省文物局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作,从自然保存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现代测绘、监测、维护技术,系统地对大佛寺石窟进行测量、保护和维修加固工作。
此后的几年时间,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申报遗产点,自此之后,大佛寺的保护进入国际化行列。
2006年,随着彬县大佛寺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彬县先后累计投资7.9亿元,完成了大佛寺石窟明镜台、关公庙窟檐建筑、石碣防护设施和丈八佛窟檐等维修加固工程,实施了312国道彬县段改线和东西区环境绿化等工程,持久开展了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既保护了遗存本体,又优化了周边环境。
在这期间,我市还相继出台了《彬县大佛寺石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彬县大佛寺石窟保护管理规划》等,明确了大佛寺石窟涉及的文物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为彬县大佛寺石窟的遗产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6月,彬县大佛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咸阳景点首次入选世界申遗申报名单,填补了咸阳在世界文化遗产上的空白。
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有关大佛寺的传说,当地民间流传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三个牧童正在泾河川道悠闲地牧羊,忽然有一个声音不知从何处隐隐地传来,问道:“山开了没有?”
再仔细听,声音愈加洪亮清晰。
好奇的牧童四顾却发现无人影,而问声却一声紧于一声。
于是,他们便随意地应了一句:“山开了!”随着这一声的回答,忽然之间山动地摇,只见对面那座清凉寺下,崩裂开了一孔巨大的石洞,一时金光四射,天地为之一亮。
等受惊发呆的牧童回神清醒后,才发现已有一尊大佛盘腿坐于石洞正中了,还有两位形神俊美的菩萨侍立于大佛两旁。
这时候,闻声而来的人们发现大山的崖面上闪出一尊石佛,端坐莲台。
人们纷纷跪下,顶礼膜拜,因为这天是农历三月初八,所以这天也就成了大佛的生日,于是当地人就把每年的“三月初八”定为庙会,这便是大佛寺庙会的由来。
有关大佛寺的传说,当地民间还有一则两佛比高的传说。
相传在甘肃泾川县有一个自以为高大无比的丈八佛,听说彬县出了个大佛,心中不服,于是便决意要亲自与大佛比高低。
当他走到距大佛寺十多里地的亭口时,远远望见大佛身高无比,天下罕见,惊得两眼发直,再也不敢前行。
其实他的来意早被大佛知晓,大佛热情地招呼他,让他由正路而入,与几百罗汉,几千尊佛一一相见,丈八佛被大佛的博大胸怀所感动,情愿陪侍大佛左右。
大佛便让他到西侧(今应福寺)坐禅。
丈八佛为了表示对大佛的尊敬,从不打坐,拱手而立直到今天。
有一年,泾河突发特大洪水,庄稼冲毁殆尽,百姓叫苦连天,大家焚香叩头,求佛免灾。
大佛轻抬右手,伸出无名指,滔天洪水立即退去,谁知大佛手刚放下,
水又暴涨,为了永绝水患,大佛的无名指就一直指向泾河。
从此,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水灾,一直平安至今。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彬县大佛寺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事记
2006年,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来大佛寺指导申遗工作。
2007年,彬县大佛寺文管所经政府批准升级为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7月,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申报遗产点,同时受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安家遥等专家检查验收。
2008年,《彬县大佛寺石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施行。
2010年——2011年,由美国驻华大使馆援资4.5万美元,维修关公庙窟檐建筑及石碣防护设施。
2012年,大佛寺石窟被列入丝路申遗名单。
2013年,国家文物局与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政府在京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由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彬县大佛寺石窟管理规划》实施。
同年10月,我市完成了大佛寺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
千佛洞、佛洞和大佛窟等所有铁门已经改为木栅栏。
千佛洞、大佛窟等洞窟内设置木栈道并安装冷色光源照明;对大佛寺石窟售票系统进行更新,完成了大佛寺石窟电子门票管理系统;建立了大佛寺石窟放映厅;拆除原有办公区内彩钢房,在院墙外新建仿古办公用房,并成
立了标准化的监控中心、环境监测中心。
2014年6月22日,彬县大佛寺作为“丝绸之路”陕西省7个遗产点之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咸阳景点首次入选,填补了咸阳在世界文化遗产上的空白。
链接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世界文化遗产会议双重遗产)、文化景观以及非物质遗产等5类,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稳居世界第二。
根据2013年的统计,全球共有759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93项自然遗产,29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按地区划分为,欧洲及北美地区468处(约占48%)、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21处(约占22%)、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130处(约占13%)、非洲88处(约占9%)及阿拉伯地区74处(约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