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核心提示

1300多年以前,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一队队满载着丝绸的驼队,肩负着传播东方文明的历史使命,西出繁华醉人的大都市长安,从“车辚辚,马萧萧”的咸阳桥跨越滔滔渭水,逆泾河向西北跋涉,来到了一座矗立在泾河谷地的古城,这便是名垂西北的历史重镇——豳州(今彬县)。他们一路西行,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的过客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更使这条路成为东西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促进着不同民族间文化的融合。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省入选的七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更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彬县大佛寺作为“丝绸之路”我省七个遗产点之一,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一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作为西出长安东段北道的第一站,一千多年来,大佛寺石窟无疑承载着“丝路过客们”的向善之心,护佑着关中大地万千生灵的福祉安康。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千年石窟见证丝路文明

彬县大佛寺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史书记载:这座寺院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抗击薛举、薛仁杲大战(彬州浅水塬)中阵亡将士应福所建。到了北宋仁宗皇帝时期,因为其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遂改名“庆寿寺”。此后,当地人因为寺院内佛像高大雄伟,故改名大佛寺,并沿用至今。

大佛寺石窟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它是目前陕西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石窟南依巍峨的清凉山,北傍蜿蜒东流的泾河水,凿岩为石,雕石成像,坐落在蜿蜒400米长的陡峭崖面上。整个石窟内有开大窟造大像的大佛窟,有佛教信徒巡礼的千佛洞,有专门为坐禅而开凿的小型禅窟罗汉洞,也有提供给僧人生活起居和修行用的僧房窟,这些不同性质的洞窟相互搭配组合,构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崖中佛寺。全寺共有大小石窟130所,造像1980尊。石窟内的雕塑、泥塑、彩绘则真实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经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的辉煌硕果。这些洞窟展现了唐长安城及京畿地区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石窟所在的泾河谷,连接了关中和陇右地区,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东段主体框架,由此向西,则有河西走廊、新疆、帕米尔以西等三段相连,架起丝绸之路东西横亘的壮丽画面。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佛教石窟艺术的精美之作

大佛寺以雄伟高大的石窟而著称,这些石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看来它们无疑是大唐盛世最有力的象征之一。主窟中的大佛面相方圆,腮部饱满,两眼微睁俯视下方,整个雕像体现了初唐艺术的气象。

而千佛洞中的造像则融入了印度萨那拉特式、马土腊式和犍陀罗式的一些风格,洞窟内的雕像情致万千,形态多变。从内容来看,这些雕像有佛陀、菩萨、比丘弟子、天王力士、伎乐飞天、供养人、昆仑奴、伏地夜叉、背光、瑞兽以及各种佛教题材的装饰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文明交往成果,尤其是具有长安气象的佛教雕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寺内石窟中还保存了数量众多的题记,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千佛洞、罗汉洞和大佛窟,这些石刻题记共分三种:一是经文,一是碑石,另一种是题记。经文共有2篇,即《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碑石共有7通,题记共有178则,最早为大唐贞观二年大佛题记,最晚为清康熙二十二年陈奕题记。在题记中,包含了唐代大多叙述佛教经典、开龛造像缘由、造像者姓名和发愿词等,这些碑刻题记为研究大佛寺开凿与沿革以及社会生活与佛教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彬县大佛寺石窟丝路印迹下的沧桑变迁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的圆梦之旅

据史书记载:自大佛寺建成以来,历代均有补葺甚至重

修。1991年,陕西省文物局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作,从自然保存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现代测绘、监测、维护技术,系统地对大佛寺石窟进行测量、保护和维修加固工作。此后的几年时间,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申报遗产点,自此之后,大佛寺的保护进入国际化行列。2006年,随着彬县大佛寺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彬县先后累计投资7.9亿元,完成了大佛寺石窟明镜台、关公庙窟檐建筑、石碣防护设施和丈八佛窟檐等维修加固工程,实施了312国道彬县段改线和东西区环境绿化等工程,持久开展了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既保护了遗存本体,又优化了周边环境。在这期间,我市还相继出台了《彬县大佛寺石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彬县大佛寺石窟保护管理规划》等,明确了大佛寺石窟涉及的文物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为彬县大佛寺石窟的遗产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护,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6月,彬县大佛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咸阳景点首次入选世界申遗申报名单,填补了咸阳在世界文化遗产上的空白。

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有关大佛寺的传说,当地民间流传有很多动人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三个牧童正在泾河川道悠闲地牧羊,忽然有一个声音不知从何处隐隐地传来,问道:“山开了没有?”

再仔细听,声音愈加洪亮清晰。好奇的牧童四顾却发现无人影,而问声却一声紧于一声。于是,他们便随意地应了一句:“山开了!”随着这一声的回答,忽然之间山动地摇,只见对面那座清凉寺下,崩裂开了一孔巨大的石洞,一时金光四射,天地为之一亮。等受惊发呆的牧童回神清醒后,才发现已有一尊大佛盘腿坐于石洞正中了,还有两位形神俊美的菩萨侍立于大佛两旁。这时候,闻声而来的人们发现大山的崖面上闪出一尊石佛,端坐莲台。人们纷纷跪下,顶礼膜拜,因为这天是农历三月初八,所以这天也就成了大佛的生日,于是当地人就把每年的“三月初八”定为庙会,这便是大佛寺庙会的由来。

有关大佛寺的传说,当地民间还有一则两佛比高的传说。相传在甘肃泾川县有一个自以为高大无比的丈八佛,听说彬县出了个大佛,心中不服,于是便决意要亲自与大佛比高低。当他走到距大佛寺十多里地的亭口时,远远望见大佛身高无比,天下罕见,惊得两眼发直,再也不敢前行。其实他的来意早被大佛知晓,大佛热情地招呼他,让他由正路而入,与几百罗汉,几千尊佛一一相见,丈八佛被大佛的博大胸怀所感动,情愿陪侍大佛左右。大佛便让他到西侧(今应福寺)坐禅。丈八佛为了表示对大佛的尊敬,从不打坐,拱手而立直到今天。有一年,泾河突发特大洪水,庄稼冲毁殆尽,百姓叫苦连天,大家焚香叩头,求佛免灾。大佛轻抬右手,伸出无名指,滔天洪水立即退去,谁知大佛手刚放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