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作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及与王元合着的数论 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等都已成为经典著作.华罗 庚在复分析和典型群方面也有许多工作,其中论
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量函数论被国际学术界 称为「华氏定理」.
陈景润,中国现代数学家,世界著名解析数论 学家之一. 1966年,陈景润攻克了世界著名数 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 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 辉煌.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 先地位.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 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 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 Weil曾 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 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 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 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 傲
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
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
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淳风等人编纂注
释算经十书
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海岛算经、孙子算经
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
缉古
算经、五曹算经
五经算术、缀术,
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
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
淳风 公元604-672年 唐代岐州雍人今陕西风翔
梅文鼎幼时注意观察天象,27岁起,始治数学、 历法,终身潜心学术.后接触西方书籍.康熙年间进 京,以学识为康熙帝赏识,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 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研究中西历算.其间,为明史馆 校订历志舛错10余处,撰成明史历志拟稿.近人称 梅文鼎和日本的关孝和、英国的牛顿为当时世界 的三大数学家,著有方田通法、方程论.
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
陈省身
数学家,美国国籍 .曾获美国国家科学 奖1975,沃尔夫数学奖1984等.1994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是20世纪 的伟大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尤 为突出,被世人称为微分几何之父.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3篇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3篇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第一篇: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概述自古以来,我国对数学的研究就十分重视。

我国古代数学以算术、代数、几何和数论为主要研究对象,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初步认知到严谨的定理证明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骨牌文字和甲骨文。

骨牌文字中有许多“上、下相加等于中”的运算式,说明当时我国已经有了基本的算术知识。

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一些有关算法和几何学的书籍也开始出现,如庄子《齐物论》中关于无穷大与无穷小的论述,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一部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其中涉及到了初等代数、方程、余数、幂指数、圆周率和勾股定理等重要概念和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数的数位表示法和算学运算逐渐成熟。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后,中国古代数学出现了独特的代数学派别,在代数学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海峤算经》、《算数书》和《高经》等九部著作。

其中,《海峤算经》是我国古代代数中最早的代数学著作,其中提出了“望高方”、“全量数”、“分配术”等代数运算概念。

这些运算概念对未来代数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几何学方面,中国古代对于几何学的研究主要从事以量求形的实用几何学研究。

数学几何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的宋元时期,宋算学家李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勾股定理。

此外,清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的取值方法,并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这在当时是令人惊叹的成果。

从上述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数学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其注重实践应用,并赋予了这些实践意义以及更广阔的文化内涵。

此外,应该指出的是古代数学还蕴含了我国深厚的哲学、文化和历史内涵,这也是我们重视古代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篇:中国古代代数学中国古代代数学发展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特点便是“天元术”和“方程式”的使用。

《中国数学史简介》课件

《中国数学史简介》课件

当代数学家的贡献
总结词
国际领先、创新发展
详细描述
当代中国数学家在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如陈景润在解析数论领域的“陈氏定理”,该 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景润定理”。此外,中国 数学家在几何、拓扑学、概率论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研究成果,如吴文俊在几何定理机器证明方面的贡 献,为中国数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这些当代 数学家的创新发展为中国数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05
中国数学史的意义与影响
Chapter
对世界数学史的影响
推动世界数学发展
01
中国数学史为世界数学史贡献了独特的数学思想和成就,促进
了全球数学的发展和进步。
丰富世界数学文化
02
中国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文化,
为世界数学文化增添了多样性。
启发其他文明数学进步
03
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和成就可以为其他文明所借鉴,促进
《中国数学史简介》ppt课件
目录
• 中国数学史的起源 • 古代数学的主要成就 • 近现代数学的发展 • 中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 • 中国数学史的意义与影响
01
中国数学史的起源
Chapter
起源时期
起源时期概述
从远古时代到先秦时期,中国数 学逐渐萌芽,经历了从简单的计 数到初步的数学体系的发展过程
《九章算术》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 《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
南北朝的数学家与数学著作
祖冲之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的主要成就 有《大明历》、圆周率、水碓磨、指南车等。
《张丘建算经》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数学著作,主要介绍了 代数和几何的基本概念,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 基础。

中国的数学历史

中国的数学历史

中国的数学历史中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有着光辉的数学历史。

以下是有关中国数学历史的一些重要内容:1.最早的数学发展: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的商代就已开始发展数学。

商代的贡献主要包括单位的建立,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化以及简单的算数。

2.数学家张丘建的贡献:在东汉末年,张丘建发表的《算经》成为了数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包括594个题目,主要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学四个方面的内容。

3.数学家李冶的成就:唐代数学家李冶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特别是在解释和应用三角函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发明了多种算术方法,并开发了新的几何工具。

4.算学的发展:在宋代,算学成为了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并且开始出现了关于代数学和几何学的研究。

宋代数学家朱世杰发明了一种新的十进制计数方法,并提出若干关于除法和乘方的原则。

5.《数学九章》的出现:明代数学家秦九韶和杨辉共同编写了《数学九章》这部长篇巨著。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的各个方面。

它不仅仍然是数学研究的必读之书,而且还影响了欧洲的数学研究。

6.数学教育的革新:在清朝,数学成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清末时期的数学家严复通过翻译数学教材的方式,将西方的数学思想引入到中国。

总的来说,中国的数学历史相当悠久而且丰富,其成就在几何、代数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虽然现代数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数学所开创的理性、系统、严密的数学思想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数学史各阶段的特点

中国数学史各阶段的特点

中国数学史各阶段的特点1.引言1.1 概述中国数学史是指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详细探讨每个阶段的数学特点,并总结各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在古代数学阶段,中国数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对整数、代数、几何和算法的研究上。

古代中国人培养了一种强大的计算能力,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数学研究的动力。

重要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被广泛传播和使用,成为后来数学发展的基础。

古代数学家在几何学上取得了突破,发展了割圆术和尺规作图法等重要的几何方法。

此外,他们还在代数学方面引入了象数、算术和代数基本理论,使得数学在提升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开始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

进入中世纪数学阶段,中国数学面临了一定的停滞和衰退。

这个时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传入。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中国数学的发展主要借鉴了这些外来数学的成就。

然而,尽管主要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数学家依然在算法、代数和几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纪时期中国数学家发展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推算和筹算,这种方法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后来数学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近代数学阶段,中国数学经历了现代科学的兴起和西方数学的传入。

这个时期,中国数学面临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数学家开始研究西方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并通过翻译和借鉴逐渐吸收了西方数学的成就。

这使得中国数学在代数、几何、数论和概率论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中国数学家也借鉴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念,将实证主义和数学方法相结合,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结各个阶段的特点,古代数学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几何研究的突破而闻名;中世纪数学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在算法和几何等方面有所创新;近代数学则面临着西方数学的传入和现代科学思想的冲击,为中国数学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和挑战。

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数学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数学文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此时已经有扁鹊算术、卜筮等各种数学科技的应用。

接下来,随着战国时期的发展,数学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乘法、几何应用等。

汉代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九章算术》,它包含了“A+B”、“一元二次方程”、“直角三角形”等数学概念。

此外,还有另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它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

这些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数学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唐代是中国数学史上又一个伟大的时期,数学领域的繁荣要归功于宋朝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李冶。

他的著作“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和“数学通轨”为中国数学发展的奠基石。

在中国数学的发展史上,唐朝还出现了用于计算圆周率的平积法、线性同余方程以及大中等肋芝麻算法等重要的数学方法。

宋朝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数学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著名的数学家有杨辉、李之仪、祖冲之、秦九韶等,他们的数学著作成为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代表。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加减乘除、高次方程、三角函数以及应用微积分等数学方法。

明朝是中国数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明朝时期数学家朱载堉的“借芝麻将军之名开设算术课”的做法,引发了全国的数学热潮,使中国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非常悠久,这个发展过程的关键在于它不仅继承发扬了古代数学遗产,而且还对数学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了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如今的中国数学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数学发展最早、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从先秦时期的《周髀算经》到现代的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概率论等研究,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先秦时期:《周髀算经》是中国数学史上最早的著作之一,内容包括算术、几何和代数等方面。

《九章算数》和《数书九章》也是此时期的代表作。

2. 汉唐时期:唐朝数学家《算经六书》、李冶《数书九章》、刘徽《九章算法》、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和祖冲之《张丘建算经注》等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 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数学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数学家秦九韶和杨辉等人所著的《数书九章》、《详解九章算法》等著作深刻阐述了像平方差分公式、杨辉三角、数学归纳法等理论,开创了新的数学研究方法。

明代的数学家朱权则把中国数学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发明了中国古代数学中最重要的代数学会——方程方法。

4.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以后,中国数学不仅在应用数学也在纯数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高等数学、数学物理、几何学等领域的学术成果也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总体来说,中国数学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远远超越了许多西方国家。

现代数学的发展中,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如下:1.起源:- 远古时期的记数意识: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了记数的意识。

大约7000年以前,人们对数字的认知还非常有限,甚至数到2以上都有困难。

后来人们逐渐把数字和双手联系起来,每只手代表一个“1”,这是最初对数字的直观理解。

为了记录和表达数量,祖先们先是结绳记数,后来发展到“书契”记数。

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能够书写1至30的数字,到了春秋时代,能书写3000以上的数字,并且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

- 早期的数学知识记载:春秋时期孔子修改过的《周易》中出现了八卦,这是一种具有深刻数学内涵的符号系统,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卦在数学、天文、物理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战国时期的数学突破:这一时期中国数学取得了显著进展。

算术领域,四则运算得到确立,乘法口诀已经在一些著作中零散出现,分数计算也开始应用于生产生活,比如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并且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如战国时期孙膑提出的“斗马术”问题,就反映了对策论中争取总体最优的数学思想。

2.发展:-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在记数和计算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乘除法算例明显增多,还出现了多步乘除法和趋于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

在几何方面,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体积计算的知识也更加丰富。

同时,算筹和十进位制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数学计算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有效的计数方法。

算筹是一些直径1分、长6分的小棍儿,质料有竹、木、骨、铁、铜等,其功用与算盘珠相仿。

- 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标志是《九章算术》的诞生。

《九章算术》是中国秦汉时期一二百年的数学知识结晶,全书共分为九章,收录了246道数学应用题,每道题都分为问、答、术(解法,有的一题一术,有的一题多术)三部分,内容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这一时期除了《九章算术》,还出现了刘徽注的《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数学专著。

中国古代数学简史

中国古代数学简史

中国古代数学简史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

以下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代表性成就的简史:
1.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国的数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其中包括《九章算术》中的一些基本数学概念。

这个时期的数学主要用于土地测量、日历制定和贸易。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孙子算经(《孙子算经》)是这个时期的一部军事数学著作,介绍了一些简单的算术和几何问题。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九章算术》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包含了关于代数方程、几何、和商业应用的内容。

其中,《数书九章》的著者刘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人物之一。

4.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 589年):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数学继续发展。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对《九章算术》进行了评论和解释,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数学知识。

5.隋唐时期(581年- 907年):数学家王孝通编写了《数学九章》。

这部著作主要集中在几何和代数方程的解法上。

唐代数学家贾宪(贾思勰)编写了《开元正统经籍志》,在其中对数学著作进行了整理。

6.宋元明清时期(960年- 1644年):宋代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重要发现之一,即数学归纳法。

明代数学家祖冲之提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为圆周率的计算做出了一定贡献。

这是一个简要的概述,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涉及了很多学派和数学家,贡献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数学发展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在不同朝代和地区之间有着交流和演变。

中国古代数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数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数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数学具有丰富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代表性人物:
1.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这个时期的主要数学成就包括了一些最早的算术和几何知识。

商代的甲骨文中包含一些数学术语和计数方法。

西周时期的《周髀算经》是古代数学的著作之一,其中包含有关勾股定理的内容。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数学发展受到了儒家和道家哲学的影响。

《九章算术》即起源于这个时期,它是古代中国数学的经典之一,包括了关于代数、方程和几何的内容。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数学的应用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土地测量、天文学和日历制定方面。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是对《九章算术》的注释,为后来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4.三国时期至隋唐时期(220年-907年):数学在这个时期继续发展,有了更多的著作和研究。

《孙子算经》是一部关于算术和代数的著作,对后来的数学有所影响。

隋唐时期,数学家王孝通的《数书九章》对数学的系统整理和分类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一时期数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进展,包括数论、代数、几何等。

数学家杨辉提出了杨辉三角,成为组合数学的重要工具。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是逐步积累的过程,融入了许多实际应用和哲学思想。

在古代数学的基础上,中国数学家为后来的代数学、数论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 国 古 代 数 学 史

中 国 古 代 数 学 史

祖冲之父子
• 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他们在《九章 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 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 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做出突出贡献《大 明历》。 •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 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约630年),主要是讨 论木土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 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
《九章算术》的特点
• 它形成了—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 全不同的独立体系。它注重应朋,内容大多来 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以 后中国数学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 此后一千多年中《九章算术》—直被当作教科 书,隋肩时期还曾传到朝鲜、日本,成为这些 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 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 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世界数 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
• 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发展。其个赵爽和 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 开端。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 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约公元3世纪初 对《周髀算经》做了深入研究,为该书写了序, 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其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 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 的文献。“勾股圆方图”注文共有530余字, 简练地总结了后汉时期勾股算术的辉煌成就, 最早给出勾股定理的证明和解勾股形的5个公 式,并对二次方程的解法提出新的见解。“日 高图及注”亦用图形面积证明了汉代普通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3世纪)
算筹已得到普遍使用。算筹是一种特制的小竹 棍,也有用木、骨、铁等材料制做的。解放以 后在湖南、陕西、湖北、河北等地均有出土的 实物。算筹式记数法采用10进位值制。 《墨经》(约公元前4世纪)中说“一少子二而多子 五,说在建位”。即一在个位少于二,在十位 就多子五,每个数字的大小除由它本身表示的 数值决定外,还要看它在整个数中所处的位置。 《孙子算经》(约公元4世纪)中对算筹式记数法描 述说:“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干、十相望, 万、百相当……”,说明记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记数时为避免混淆将纵横式交错放置,以空位

中国数学简史

中国数学简史

中国数学简史引言概述中国数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数学传统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中国数学家们在数理思维、数学文化、数学理论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数学的历史进行回顾,探讨其重要成就及对世界数学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古代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中国数学概述:从原始时代到商周时期2.古代中国算术的基础:十进制、计算术与算筹3.战国时期的数学发展:几何学、勾股定理与尺规作图4.西汉时期的数学研究:数论、方程与幂等式5.晋朝与隋唐时期的数学成就:天元术、衍术与斜弧术二、古代中国数学理论的发展与贡献1.四元数的发展:杨辅之与《九章算术》2.古代中国数学的天元术:对数表的发明与应用3.衍术的研究与应用:多项式、立方与二次剩余理论4.印度数学的传入对古代数学的影响5.尺规作图的研究:《大衍经》与《测圆海镜》三、中国数学的盛世与再现1.唐宋时期数学的繁荣:李冶、宋赵爽与《数术书》2.明清时期数学的全面发展:数论、象数、解析几何等3.数学的教育与普及:《数学钥》等教材的编纂与推广4.数学的应用:计算机、测量、天文学等领域5.中国数学史的传承与发展:数学学会等机构的建立及学术交流四、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1.中国数学对印度、波斯等地的影响与交流2.中国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易经、兵法与数学的关联3.数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书法、绘画与各类艺术形式中的数学元素4.中国数学在现代数学学科中的位置与影响5.中国数学的国际影响:世界数学大会与国际期刊的参与与领导五、现代中国数学的发展与挑战1.数学教育与研究的现状: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平衡2.中国数学学科与学术团队的崛起:多个领域的重要突破3.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数学交叉学科与国际竞争的压力4.数学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与措施5.中国数学的未来:文化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总结中国数学作为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数学史(68页)(68页)

中国数学史(68页)(68页)

中国数学史(68页)一、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数学成就1. 结绳记事与原始数学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们就已经开始运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处理简单的计数问题。

这种原始的计数方式,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逐渐掌握了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如分数、乘除法等。

2. 夏商周时期的数学夏商周时期,我国的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官员,如《周髀算经》中记载的“数为官”制度。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数学符号和计算方法。

3. 先秦诸子与数学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数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都有涉及数学的研究。

其中,墨子及其弟子对数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们在《墨经》中记载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理论。

4. 《九章算术》的问世二、秦汉时期的数学繁荣1. 秦朝的数学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度量衡进行了统一,这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为数学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便利,使得数学知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2. 汉代数学家的贡献汉代,我国数学家层出不穷,如张苍、耿寿昌等,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其中,张苍的《算术经》和耿寿昌的《算术》都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数学著作。

3. 《周髀算经》与古代天文学汉代,另一部数学名著《周髀算经》问世。

这部著作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还与古代天文学密切相关。

它通过数学方法解释了天文现象,为后世数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4. 刘徽与极限思想东汉时期,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割圆术”,用以计算圆周率。

他的方法体现了极限思想,为后世数学家探索圆周率及其他数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发展1. 数学家群体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家群体日益壮大,如王弼、郭象等,他们在数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一时期的数学研究,更加注重理论探索和抽象思考。

简述中国数学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数学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数学的发展史中国数学发展史:历史与传统一直保鲜中国数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是基于当时基于当时用数学领域发展出的算法和工具而演变而成。

中国数学 but 研究的深远性及其贡献享誉全球,令它在古代文明的巅峰时期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代中国数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国数学的起源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朝以前,一步步演变而来,从简单计数工具到绘制有规律图形。

其中有很多方面的研究,如分形计算、比例、极坐标、等值线、相似概念等,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

《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数学的伟大成就,记载了中国古代研究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很多数学领域的算法和工具。

二、唐宋数学的复兴唐宋时期,中国的数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诸如《郑玄算经》、《裴达森算经》、《支学算经》等著作相继推出,大大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巫马可以将数学技术应用到天文、地理和医学等领域,把它们作为辅助手段,让中国古代数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

三、明清数学的蓬勃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数学技术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得到大幅提升。

榜样最高的是范仲淹,《流沙池记》、《定经》以及集大成的《算学启蒙》让中国数学技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专业数学著作,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另外,著名数学家周辩和穆蔚在回归分析、拉格朗日法及新型椭圆函数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近代中国数学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哲学数学发展遭受中国历史的沉重打击,不得不向西方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推动了中国储存数学知识的转变。

现在,数学大多由实验研究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求解问题。

20世纪,中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他们在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实分析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结论提及中国数学发展史,我们不得不从古代,从夏朝开始说起,历时上千年,中国数学系统地学习了很多西方数学知识,把它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

中国数学的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传统一直保留良好,并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数学是一门神秘而又精妙的学科,它不仅仅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的起源古老而传奇,在中国,古代人民也曾经在数字游戏和计算中探索、创新,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学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数学仍处于萌芽状态,这时期的著作主要是《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它们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

《周髀算经》是一部经过多次修订而形成的著作,在古代中国数学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关于九章的数学问题,例如分数运算、勾股定理、解方程等。

在书中,应用算筹、数九形式进行运算,其中“算筹”是指古代中国中用来计算的一种器械,“数九”则是一种数码,在算数学习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典籍之一,包含九个章节,主要论述了整数的运算、方程的求解及其应用、几何问题的解决等。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代数方程的处理方法。

此书在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教育中还被广泛使用。

(二)汉代汉代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武帝时期通过辟谷治病,提高民众的智力、健康和政治素质,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在汉代,地位不高的算师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大量优秀的数学书籍逐渐形成。

在汉代,数学逐渐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

《数书九章》是古代数学著作中的名著之一,这本书包含36章,主要论述了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求无理数、解代数方程、求解几何等问题。

汉代著名数学家刘徽的《九章算法》是我国古代数学最早编写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此书除了收录《九章算术》外,还有其他的九个部分,如平衡法、交错法等。

这些方法在处理分数、代数方程组等问题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三)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中国数学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期间,我国的文化和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理念,这也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唐代数学家贾思勰的《钱数》是一本高度实用的数学著作。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研究中国数学的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数学成果、数学学术活动、数学思想、数学的历史背景以及一切记录等。

根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说明上古时候,先有结绳记事或记数,然后易之以企刻,三国时代虞翮《易九家义》也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不但有很多书籍上有结绳、企刻的记载,而近代也发现不少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实物,因此可以说《易系辞》的记载是可以信的。

这也说明中国数学史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记数的工作。

许多出土的原始社会的陶器上,可以发现刻画着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和数字符号,有菱形、圆形、鱼形、矩形、三角形等、还有一、五、七、十、二十、三十等数目字。

通过这些实物,说明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初步几何图形及数字的概念。

因此可以说中国数学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中国数学史则也是起源于原始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殷商、西周时代,由甲骨、青铜器皿上,可以发现许多数学资料,不但有完整的整数及部分分数记录,还有简单的数字运算。

这说明到殷商、西周时代,已积累了很多数学知识,所可惜的是,尚没有发现有关的书籍。

从春秋至西汉末期,在一些典籍中记述着多样的数学内容。

比如,《周易》、《管子》、《墨子》、《考工记》等,都存有一些记述。

在《周易》里,记述了由阴、阳爻共同组成的八卦、六十四卦,实际上相等于就是重复排序;在《管子》里记述着一些乘坐、乘法例子;在《墨子》里则记述一些逻辑学、力学、光学以及一些几何方面的内容,企图用逻辑的方法阐释几何的概念;在《考工记》里,除存有一些工件的大小尺寸外,还牵涉分数的运算、角度的概念、容量的位次等。

这些书籍虽不是数学专著,但却记述了某些数学的片断科学知识,足证春秋时代的数学水平;1983年,在湖北出土一部《算数书》,根据初步考证,是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数学专著。

其中有整数的各种运算、分数的运算、比例算法、简单的方程算法以及利息算法等。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李善兰(清, 1811-1882)
李善兰恒等式
19世纪的中国数学
李善兰(清, 1811-1882)翻译部分西方学术著作
《几何原本》(1857) 《谈天》(1858, 赫谢尔) 《重学》(1859, 惠威尔)
徐光启等译《几何原本》 后250年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代微积拾级》(1859, 卢米斯)
《代数学》(1859, 德摩根)
“此书为算学中上乘功夫,此书一出,非特中
法几可尽废,即西法之古者亦无所用之矣。”
19世纪的中国数学
直线之公式,地=甲天丄乙,则地为天的函数。
dx a x ln (a x) c
禾 彳天 (甲 天)对 丙 甲 天
xdx ydy mydx
3.14159261<π<3.14159271
割之又割
《算经十书》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 《夏候阳算经》、《张邱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 《五经算术》、《缉古算经》。
《算经十书》
公元656年
汉唐千余年间中国 数学发展的水平
3.中算发展的第三次高峰
数学全盛时期
承前启后、融会中西的数学家 “历算第一名家”、“开山之袓” 《梅氏历算丛书辑要》62卷 代数(笔算)、几何、三角 康熙: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 学今鲜知者,如梅文鼎实仅见也。
(清, 1633-1721)
光禄大夫、左都御史 “会通中西”、“西学中源”
18世纪的中国数学
康熙:“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
《缀术》
《隋书〃律历志》
公元462年, 祖冲之算出 3.1415926<π<3.1415927 密率355/113,约率22/7。 所著之书,名为《缀术》, 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 而不理。 1913年起称355/113为祖率。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

中国数学发展历史中国的数学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丰富而独特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特性和深厚的数学学问。

最早的数学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当时的数学主要应用于贸易、天文和农业。

在中国早期的数学发展中,标有准确的日期的最早数学文献是《九章算术》(公元前202年)和《海峡术》(公元前202年)。

这两部著作首次系统地记录了许多数学原理,并成为后来中国数学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国时期的“张爱玲算术”和隋唐时期的“数学算术”。

《九章算术》中记录了许多代数和几何方面的内容,如线性方程、方程求解、求根、等价转换等。

而《海韵术》则引入了很多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方法。

唐代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数学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大的推动和发展。

唐代数学家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杨文韬的《算法宝鉴》都是唐代数学的重要著作,对解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宋代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数学家秦九韶的《数书乘舆图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数学著作。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应用数学和阿拉伯数字。

此外,数学家李冶的《数书九章》也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文献之一明代是中国数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数学家朱圣府的《数学九章》是明代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这本书首次提出了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并与目前所使用的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将近相同。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还可以追溯到元代的李喜和明代的李俊楠等数学家。

李喜的《剑桥大学历数书》是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其中主要研究了代数学、几何学和曲线学等领域的问题。

而李命南的《太学数理概要》是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介绍了二次方程、角度和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历史丰富多样,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原理和方法。

这些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古代中国的贸易、天文、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2i-1Yi’:Σ2i-1 Bi’ = 2:1 设原渐堵体积为1 则Un= 2nYn + 2n Bn=2n-1×2(Yn+Bn) = 2 n-1 ×(1/4) ×(1/8) n-1 =1/4n
0
Y:B= Σ2i-1Yi’:Σ2i-1 Bi’ = 2:1
阳马 鳖

关于体积计算的刘徽定理一般地说,柱体或多 面体的体积计算较比容易解决,而圆锥、圆台 之类的体积就难以求得。刘徽经过苦心思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途径,他分别做圆锥的外切正 方锥和圆台的外切正方台,结果发现:“求圆 亭(圆台)之积,亦犹方幂中求圆幂,圆面积 与其外切正方形的面积之比为π∶4,由此他 推得:圆台(锥)的体积与其外切正方台(锥) 的体积之比,也是π∶4。





(五)商功章:商即商量、度量之意,商功就是度量 土土石方等的方法。本章讲多种体积算法。 (六)均输章:讲合理运输的数学问题,还有行程、 抽税、按等级分物等问题,内容较复杂,涉及比例、 复比、等差级数等知识。 (七)盈不足章:讲用过剩(盈)与不足近似值逐步 逼近求解方程的根,称为“盈不足术”,又称试位法 或双设法。中世纪传入欧洲后称为“契丹算法”,现 称弦位法。 (八)方程章:讲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同时还引进 了负数,两者长期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九)句股章:即勾股,讨论用勾股定理解应用问题。
重要贡献:创用一套缩写符号,使用 了特殊的记号表示未知数 。
K M
r r 0
表示方程 x3-5x2+8x -1=0
不足:解题方法上缺乏一般性。
帕波斯(约公元300—350年),数学评注家, 著作《数学汇编》(是希腊数学的安魂曲)



其他数学家: 尼马可修斯(公元100年左右),《算术入 门》,数论著作,采用“筛法”寻找质数。 梅内劳斯——《球面论》 希帕蒂娅——第一位杰出的女数学家。被基 督教暴徒残杀。
2个小渐堵 2个小鳖
大渐堵
1个长方体 2个小渐堵
2个小渐堵
1个长方体体积+4个小渐堵体积=3/4大渐堵的体积 2个小阳马+2个小鳖= 1/4大渐堵的体积
1个长方体 2个小渐堵 体积记为Y1’
2个小渐堵
体积记为B1’
1个长方体体积+4个小渐堵体积=3/4大渐堵的体积 2个小阳马+2个小鳖= 1/4大渐堵的体积

见P79
2、分数理论
实如法而一,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约分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由量 分母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 等也,以等数约之。 齐同术 刘徽注:凡母互乘谓之齐,群母相乘谓之 同,母同则子通
(二)粟米章 讲各种谷物之间的换算,主要用“今有 术”,即按今有数据比例进行计算。 率:交换中等价物的数量 粟米之法:粟米五十,粝米三十,橰米二十 七…… 率即一组相关变量x1,……xn;x1’……xn’ 成立线性关系:xi’=kxi 则称每一个xi为一个率 今有术:所求数=(所有数×所求率)/所有率
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 刘徽注:半广者,以盈补虚得圭田也


如图,CD为高,取AD、 BD中点E、F,则面积 Ⅰ﹦Ⅰ′,Ⅱ﹦Ⅱ′ 注:证明可推广到一 般三角形
H Ⅰ’
C
Ⅱ’
G
Ⅰ A E D F
Ⅱ B
邪田术曰:并两邪以半者,以乘正从者广 刘徽注:并而半之者,以盈补虚也
如图,求直角梯形的面积
圆田术曰:半周乘半径者也 刘徽注: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也
6、托还求出相当于今天的半角、倍角及求 和公式,根据这些定理制作出了弦表。




丢番图(公元246——330年),代数学的 鼻祖。 墓志铭:童年占一生的1/6,此后过了一生 的1/12开始长胡子,再过一生的1/7后结婚, 婚后5年生了个孩子,孩子活到父亲的一半 的年龄,孩子死后4年父亲也去世,问丢番 图活了多少岁? 主要代表作《算术》,以解不定方程而著 称。创用了一套缩写符号。 著名问题:将一个已知的平方数分为两个 平方数。(引出了费马大定理:xn+yn=zn 没有正整数解)




(一)三角术的创立 为建立定量天文学,以便用来预报天体运行的路线、 位置,帮助报时、计算日历和航海,古希腊人创立了一门 全新的学科——三角术。 三角术主要由希帕克斯、梅内劳斯和托勒玫(天文学家) 建立。其中希帕克斯作了奠基性工作,梅内劳斯给予发展, 托勒玫进行完善、总结并将成果收集在《大成》中。 (二)弦表的制作 在三角术的建立过程中,古希腊人获得了包括今天我 们知道的相当于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半角与倍角等公 式。此外,还制成30°~180°每隔0.5度的圆心角所对弦 的长度表(相当于正弦函数表),其制作过程和原理介绍 如下:
三、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集中了过去和当时的几乎全部数学 知识,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题例编成,成书于公元 前1世纪前,是先秦至西汉中叶期间编篡。共246个问 题,分九章。 (一)方田章 讲平面图形的面积和边界的计算,还涉及分数及 其算法。 1、面积计算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广”即“长”,“从”即 “宽”)
后《九章重差图》失传,唐人将《九章算术注》内有 关数学用于测量的《重差》一卷取出,独成一书,因其中 第一个问题系测量海岛,故改名为《海岛算经》。刘徽这 两个著作是我国数学史上宝贵的文献,即在世界数学史上 也有一定的地位。今述其主要贡献如下:


刘徽《九章注》和《九章算术》与古希腊的《几 何原本》相辉映,各具特色。 主要成就: 1、割圆术:圆周率精确到二位小数即3.14,称 为“徽率”, π值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天文历 法、度量衡、水利工程和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所以精确计算π值,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任务。 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得曾提出圆 周长于内接圆内多边形而小于圆外切多边形周长, 算出了的数值。但阿基米得是用的归谬法,他避 开了无穷小和极限,而刘徽应用了极限的概念, 且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而省去了计 算圆外切正多边形的面积,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 之效。
五、祖冲之与祖暅
祖冲之,字文远(公元429—500 年)。 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 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此外 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 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著 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研究 过《易经》、《老子》、《庄子》 等书。祖冲之是一位少有的博学 多才的人物。
例:(本章第一问) 今有粟一斗,欲为粝,问得几何? 答曰:为粝米六升 术曰:以所有数乘所求率为实,以所有率而法,实 如法而一。
注:“今有术”变形:所求数/所求率=所有数/所有 率 即四项比例算法,此法传到欧洲称:“黄金算法”。 所 有术是解决比例问题的基础理论,刘徽称“此 都术也”
(三)衰分章 衰(cui)即有递减之意。衰分是按一定比 率分配的意思。 (四)少广章 截多补少之意,本章讲由田亩的面积、 长 方体的体积或球的体积出发,求田亩的边长、 长方体的边长或球径长。因此有世界上最早的 多位数开方的法则。
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 相望,万百相当。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十积算, 五不单张。

2、古算特点: 讲求实用:为天文、经济、军事和文化需 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机械化算法体系:计算为主,独创计算工 具“算筹”,促进了计算技术的发展,成为当 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学成就。 构造性和可计算性。 著作形式。
亚历山大后期数学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数本2003级



教学目标: 了解亚历山大后期数学及《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数学内容,理解刘徽、祖冲之及祖 恒重要数学成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刘徽 及祖恒获得球体积公式的“牟合方盖”模型构 造及过程,熟练掌握《九章算术》中的重要数 学成就和“出入相补”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九章算术》及刘徽、祖氏父子数 学成就 教学难点:球体积公式的证明
E为CO中点,BE=EF FO、BF分别为圆内接正十、五边形的一边 EB2=BO2+EO2=602+302=4500 EB=67 4’55’‘ 36°的弦FO=EF-EO=EB-EO=37 4’55‘’ 72°的弦BF=70 32‘3’‘
B
A
C F O E
3、补弧定理
A

C
B
已知弧BC的弦为BC,圆心角为 , 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弦)2+[(1800- )的弦]2=AB2 相当于sin2 +cos2 =1 4、托勒玫定理:圆内接四边形两对角线长的 乘积等于两对边乘积之和。
一、 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主要代表人物:海伦、托勒玫、丢番图、帕波斯 海伦(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代表作《量 度》,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 S=[s(s-a)(s-b)(s-c)]1/2 其中a,b,c为三边,s=(a+b+c)/2 托勒玫(约100—170年),代表作《天文学大成》, 创立了三角学,并列出了从1/2度到1800每隔半度的 圆心角所对的弦的长度,相当于00到900的正弦表。 在《大成》中提出了地心说,后被中世纪基督教尊为 教条,文艺复兴时期被哥白尼日心说取代。
二 《周髀算经》

(一)古代背景 1、背景:我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大禹时 期)进入奴隶社会,于公元前400多年左右 (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有几段太平 盛世,形成超稳定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较快, 数学研究也处于较高水平。在萌芽期,水平与 古埃及、巴比伦相当,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时期数学可与古希腊媲美,中世纪宋元时期则 发展为一枝独秀。
四、刘徽的主要数学成就

三国以前,我国数学要籍,首推 《九章算术》。刘徽在数学上的贡 献,主要在其《九章算术注》一书。 《隋书》卷16《律历上》载:“魏 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 是知《九章算术注》完成于景元四 年(263年)。《隋书》卷34《经籍 志三》有《九章算术》十卷、《九 章重差图》一卷,均注明系刘徽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