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生物一(绪论)

合集下载

微生物绪论

微生物绪论

利用有机垃圾产生沼气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z 第一阶段 推测期 z 第二阶段 观察期 z 第三阶段 生理期 z 第四阶段 分子生物学时期Leeuwenhoek (1632-1723)和显 微镜的发明英 国 皇 家 学 会 ( The Royal Society) 在 1660年由著名科学罗伯特•波尔、约翰•维 尔金斯、克里斯托弗•雷恩等发起成立。

是一个独立的、享有慈善机构特权的组织, 有 1400 名院士及外国成员 , 是英国最具名 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其成员在尖端科学方 面饶有贡献。

该学会多方面支持不少英国 的年轻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人才。

Louis Pasteur (1822-1895)Robert Koch (1843-1910)巴斯德和科赫的贡献z 巴斯德的四大贡献¾ 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特定的微生物产生特定的产物 ¾ 巴斯德消毒法 ¾ 否定了自生说 ¾ 创立了免疫学说z 科赫的贡献¾对医学微生物的贡献——科赫原则 ¾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术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Robert Koch 关于结核病的研究和发现 荣获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z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年—1917年 )荣获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血清疗法方面的工作,尤其是用 来治疗白喉,为医生对付疾病和死 亡提供了有力武器现代微生物学大事记z z z z z z z1944 Avery 证明遗传的物质基础为DNA 1953 Watson & Crick DNA双螺旋结构 1961 Jacob& Monod 操纵子学说 1972 Berg Boyer & Cohen DNA克隆技术 1982 Prusiner 发现朊病毒 1985 Saiki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1997 Wilmut 克隆羊z埃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1877~1955) 美国细菌学家。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教学教案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七个里程碑)
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2、巴斯德证实了微生物的作用 3、李斯特创用了外科手术无菌术 4、郭霍三大发明一法则,将微生物推入
黄金时代
5、发现新的微生物: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迪纳发现类病毒 普鲁西纳发现朊病毒
6、人工自动免疫及人被动免疫:
琴纳发明牛痘菌,贝林发明白喉抗毒素源自学习目的•认识微生物
视而不见,嗅而不闻,触而不觉, 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好, 受其害而不知其恶。
•利用有益微生物
人类健康,工业发酵,农业生产, 生物工程学,环境保护,生命科
学基础理论研究。
控制有害微生物 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理、诊断、
治疗和预防
(一三)经、验医时学期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公元1前、两日千常多生年活的夏应禹用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
《鼠死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 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
(一三)经、验医时学期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关于预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患者的衣服 蒸过之后再穿就不会感染疾病,表明已有消 毒的记载。 明代发明了人痘 接种-预防天花。
7、传染病的化学及抗生素治疗:
欧立希合成砷凡纳明, 弗来明发现、弗劳里提纯青霉素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超微结构的研究 2.病毒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 3.基因工程的应用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可发现致病基因 和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研制新抗菌 药物和新疫苗。 4.现代免疫学的兴起
(四)微生物感染的新动向
思考题
1、何谓微生物,其八大特点是什么? 2、微生物按结构、致病与否各分几类? 3、何谓医学微生物学? 4、微生物学发展的七个里程碑? 5、我国在微生物学上有何贡献? 6、郭霍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资料]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资料]

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3.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二)填空题1.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则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开创者。

2.放线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的主要产生菌,许多临床和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抗生素如------、------、------、------等等都由放线菌产生。

3.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和------。

4.在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了应用微生物作用来丰富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例如------、-------和------等。

5.研究微生物本身的基本问题的基础学科有------、------、------、------、------、------和------等。

6.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和------,现处于------。

7.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来分的学科有------、------、------、------、------、------和------。

8.按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情况来分的新兴边缘学科有------、------、------、------以及------。

9.按所研究的微生物对象来分的学科有------、------、------、------和------等。

10.按微生物所在的生态环境来分的学科有------、------、------、------和------等。

11.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绪论

微生物绪论
出8摄氏度。 Lovley表示,研究这种食铁的121株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揭示35亿年前第一种
生命形式演化所处的环境。
分布广:
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 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需用火箭采样);
几千米的地下;
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
微生物 的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拟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古细菌 蓝细胞、支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 藻类、原生动物等
2023/5/16
二、微生物的五大特点 ★ 体积小、比面大(最基础特征) ★ 吸收多、转化快 ★ 生长旺、繁殖快 ★ 适应强、易变异 ★ 分布广、种类多
了抗生素等学科; ③ 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④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⑤ 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弗莱明没有像其他同事那 样,一发现培养物被污染 就马上把它们当垃圾扔掉 ,从而发现了青霉素。
真菌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单细胞或多细胞。
植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非运动真核生物。
动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能运动真核生物。
2023/5/16
细 菌 放线菌 蓝细
菌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
氏体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黄金时期”; ③ 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
水平; ④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应用微生物-绪论

应用微生物-绪论


人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在人体体表及体内 存在大量微生物。 皮肤表面有10万个 /cm2,口腔细菌超 过500种,肠道微生 物总量可达100万亿。

地球上每一角落都是不同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即 使是同一地点、同一环境,在不同的季节,微生 物的数量、种类、活性、生物链成员的组成等也 会有明显的不同。


组成:G+,G-,丝状真菌、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有机残片、无极颗粒、胶体 等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共生体系。
生物膜微生物生态系统

生物膜是由各种微生物种群构成的特殊 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至少有两层结构:外层——好氧异养微生物种 群,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内层——各种兼性 厌氧或厌氧的化能异养或化能自养微生物种群, 进行各种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硫酸盐还原和 反硝化作用。
了解微生物应用的现状、发展趋势 了解应用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掌 握两种以上实用技术 熟悉微生物应用的主要途径,具备基本 的研发思路

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食品(食用菌) 微生物医药 微生物环境治理 微生物能源 复习
4学时 3学时 3学时 6学时 6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其它
按工业领域划分的发酵产品
领域 产品/活性
化学品
有机的(批量的) 有机的(精细的) 乙醇、丙酮、丁醇、有机酸(柠檬酸、衣康酸) 酶、香料、多聚物(主要是多聚糖) 生物选矿、生物富集、生物浸矿(铜、铀) 抗生素,诊断试剂(酶、单克隆抗体),酶抑制剂,类固醇,疫苗 燃料乙醇,甲烷(沼气),生物质 奶制品(奶酪、酸奶、鱼和肉制品),饮料(酒精饮料、茶、咖 啡)、面包酵母、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色素、香料、稳定剂 ),新食品(酱油、面酱)、食药用菌、氨基酸,维生素,淀粉 制品,葡萄糖和高果糖糖浆,功能改良的蛋白质和果胶 动物饲料(单细胞蛋白),动物疫苗,青贮饲料和堆肥,微生物杀 虫剂,根瘤菌等固氮细菌接种物,菌根菌接种物

00第一章 绪论

00第一章  绪论
/每个病人每天,严重时可达到上千万单位,甚至上亿) 每个病人每天,严重时可达到上千万单位,甚至上亿) 每个病人每天
5、种类多、分布广 种类多、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5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1)种类多 )
20多万种: 多万种: 多万种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3500种 种 病毒: 病毒 4000种 种 真菌: 万种 真菌:9万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 万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
容易发生变异:(实例) 容易发生变异:(实例) :(实例 产黄青霉: 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菌种 1943年:生产能力 年 生产能力20U/ml 现在:生产能力5万单位 万单位/ml甚至更高。 甚至更高。 现在:生产能力 万单位 甚至更高
二十世纪40年代: 万单位 万单位/每个病人每天 二十世纪 年代:10万单位 每个病人每天 年代 现在: 万单位/每个病人每天 即便是新生儿40万单位 现在:100万单位 每个病人每天(即便是新生儿 万单位 万单位
非细胞生物——————————————— 病毒界 非细胞生物 动物界 高等生物———— 高等生物 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原生生物界 细胞生物 低等生物— 低等生物 菌物界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 植物界
生物分类系统二: 生物分类系统二:
个域” 三原界”系统) (“3个域”或“三原界”系统) 个域 古生菌( 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细菌 :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真核生物(Eukarya) : 真核生物
一、Microorganism (微生物)
(一)微生物定义 (二)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三)微生物的特点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微生物培养设备及研究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绪论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医院消毒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

3. 分类与特点: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4. 医学微生物学:讲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微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实例。

6.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的医学微生物学病例,讲解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7.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预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学: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内容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微生物分类: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类型多样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 列举三种微生物,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3. 解释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答案:1.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典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和系统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章节件

➢1865年 李斯特 外科消毒术
➢1909年 Ehrilich 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
➢1929年 弗来明 发觉青霉素
➢1944年 Wakesman 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链霉素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10页
罗伯特·胡克显微镜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11页
微生物学章节件
列文虎克显微镜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章节件
第1页
《微生物学》
绪论
刘雅婷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2页
《微生物学》: 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发展 三、微生物学研究主要意义 四、学习本课程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3页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 (Microorganism)通常 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 用肉眼看不见微小生物, 包含病毒、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23页
❖污水处理
高效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其方法是经过化学或辐照方 法筛选出无毒、无致病性、“能吃持水”高效微生物(HEM)、 然后投放到污水处理现场,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技术可用于 处理城市污水、酿造废水、屠宰废水等各种可生物降解污水。 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升50%以上, 投资及运行费用降低20-30%,尤其适合经费短缺中小城市、 乡村及厂矿使用,并可用于改造老污水处理设施,使之重新 取得新生。
群个体形态、群体特征,包含繁殖方式。-
--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营养机制、
能量代谢,在自然界元素尤其是植物营养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Leewenhoek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Watson3.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 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 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4.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5.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 抨击了进化论D. 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6.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7.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8.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9.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B.白色念珠菌C.新冠肺炎病毒D.炭疽杆菌10.微生物学形态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科赫D.沃森11.微生物学生理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Leeuwenhoek和WatsonB.Pasteur 和KochC. Watson和CrickD.Koch 和Crick二、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2.简述科赫法则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4.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随机组合而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enterotypes):拟杆菌型 (Bacteroides)、普氏菌型(Prevotella)、瘤胃球菌型(Ruminococcus)
➢生命三域:细菌域 (Bacteria)、古菌域 (Archaea)和真核生物域 (Eukarya)
➢生物六界中四界:动物界、 植物界、病毒界、原核生 物界、原生动物界、菌物 界
土壤肥力 ✓ 病原菌给人类带来灾难:瘟疫,疫苗、抗生素
挽救生命,拯救人类文明 ✓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和良好工具
微生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污染环境修复,有机废弃物、人工合成有毒物
✓ 微生物与农业 —土壤形成和肥力(氮、碳等循环) —生物防治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 —农产品加工贮藏(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有害微生
应用微生物
章初龙 生物技术研究所
微生物与其它生物的共同点
1. 遗传信息都是由 DNA 链上的基因所携带,除少数 特例外,其复制、表达与调控都遵循中心法则
2. 初级代谢途径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肪酸等大 分子物特点
1. 体积小,比面积大:微米,纳米。比面值(面积与体积 比),假设人的比面值为1,则大肠杆菌是300 000。比面 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能量、信息的交换。
物的抑制) ✓ 微生物与能源
—生物能源,清洁能源 ✓ 微生物与医药
—生物医药 ✓ 微生物采矿...... ➢ 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及其产物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新的支持与发展点
当代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 纵深发展,从细胞水平、酶学水平逐渐进入到基 因水平、分子水平和后基因组水平
• 拓宽宏观研究领域,与其他生命科学和技术、其 他学科交叉、综合形成许多新的学科发展点甚至 孕育新的分支学科
个 ➢ 人体肠道中菌体总数可达 100 万亿左右 ➢ 每 g 新鲜叶子表面可附生 100 多万个微生物 ➢ 全世界海洋中微生物的总重量估计达 280 亿吨 ➢ microbiome,mycobiome
2 June 2006
人体胃肠道微生物区系
M Arumugam et al. Nature 000, 1-7 (2011) doi:10.1038/nature09944
土壤 污水 水域 地矿
宇宙空间 极端环境 微环境
生命起源进化 和系统发育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特有的生命现象
生存能力
极端环境
特异的代谢途径和功能
生物转化 生物修复
复习思考
•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微生物的三大类群,微生物特 性,微生物在科学研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适应性强,易变异:生产青霉素的产黄青霉1943年时每升 发酵液约5mg,目前已超过60克,生产效率提高了12000 倍。
微生物的多样性
1. 种类多样性 2. 形态和结构多样性 3. 代谢多样性 4. 繁殖与变异多样性 5. 抗性多样性
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 已确定10万,每年新增几百上千种,1% ➢ 每 g 土壤中细菌几亿个,放线菌孢子可达几千万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多样性
• 个体微小,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mm/µm/nm, 每 g 细菌的个数可达1010 个,比表面积大
• 无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 球状、杆状、螺旋状、分枝丝状等典型形状,方
形、阿拉伯数字状、英文字母形等特殊形状 • 细胞显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重半吨、长约10米,估计20岁
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
• 可利用基质广泛:无机CO2,有机质醇、酸、糖 、蛋白、脂,短链、长链到芳香烃类,木质素 、纤维素等多糖大分子聚合物,甚至有毒物质
• 代谢方式多样:自养、异养;光能、化能;有 氧、无氧
• 代谢速率快:以同等体积计,细菌1小时消耗的 糖类相当于人500年消耗的糖类
• 代谢产物多样:蛋白质、多糖、核酸、脂肪、 抗生素、维生素、毒素、色素、生物碱、CO2、 H2O 、H2S 、 NO2-1 、NO3-1 、SO4-2
2. 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无细胞形式。
3. 吸收多,转化快:大肠杆菌在1小时内可分解比自身重量 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比大豆强100倍,比肉用公牛强10万倍。
3.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20min分裂一次,1个细菌1小 时后,变为23…1天后变成272=4722366500万亿个,总重 量达4722吨。
微生物的繁殖与遗传变异多样性
➢ 繁殖方式多样 ➢ 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和方式多样 —原核生物:染色体、质粒 —真核生物:染色体、细胞器都有独立自主
复制DNA —病毒:DNA、RNA、蛋白质 ➢ 变异快,自然变异频率10-5-10-10
微生物的抗性多样性
➢ 抗热性:热泉(100℃)、太平洋深处(250-300℃) ➢ 抗寒性:冰箱、冻土 ➢ 抗盐性:死海不死,含盐高达 23%~25%,嗜盐菌 ➢ 抗酸抗碱:嗜酸菌(pH 0.5)、硝化细菌(pH 9.4)、
脱氮硫杆菌(pH 10.7) ➢ 抗干燥性 ➢ 抗压 ➢ 抗缺氧 ➢ 抗辐射 ➢ 抗毒物
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多样性
➢ 除明火、火山喷发中心区、人为无菌环境 ➢ 无处不在,高空、深海,南北极、赤道,土
壤、水、空气、动植物内外 ➢ 春夏秋冬
微生物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 数千年前酿造活动、烘制面包、配制果酒 ✓ 早期农业生产,豆科植物与其他作物轮作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