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诗词——元宵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灯谜 游灯市 迎紫姑祭厕神 过桥摸钉走百病 踩高跷 舞狮子 逐鼠 送孩儿灯
元宵节的习俗
猜灯谜
从宋代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的记载中,又增加了猜 灯谜游戏。这种游戏,充满智慧和趣味,一直延续 至今。
成语类
1、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2、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3、一(打一成语) 4、爬竹竿(打一成语) 高朋满座 开门见山 接二连三 节节上升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 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 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 活动。钉,也谐音“丁”。
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 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 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 义。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 取供在神龛上的汤圆以求 得子的习俗。清代湖北安 陆一带百姓互相赠送元宵, 其中有大如鹅蛋的元宵, 妇女观察煮这种元宵的火 候来占卜生育。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 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 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 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 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 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 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 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 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和七夕节相比,同样的元宵(上元)节其实从古 代开始就是一个最浪漫、最销魂的夜晚。数千年来上 元夜催生了人间无数风流佳话桃色艳事,把元宵节称 为中国古代最风流香艳的节日其实也不过…… 生查子 元夕
元宵节允许民众自 由娱乐,这是古代 社会针对过分严格 的礼法制度而设计 的一个发泄渠道。 一些年轻人乘机会 见意中人。正如辛 弃疾所说:“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元宵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 元宵张灯最初是出于客观需 要,晚上活动必须照明。后 来张灯又是为了游玩欣赏。 可是,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 意义:祈求生育。宋代陈元 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 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 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 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 里“灯”谐音“丁”,就是 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 征着生育儿子
6.三丫头(打一字)
字类
7、四个晚上 (打一 字) 8、上下一体 ( 打一 字) 9、凤头虎尾(打一字) 10、开门日正中(打一字) 11、第二次握手 打一 字 12、谢绝参观(打一字) 罗 卡 几 间 观 企
其他类
1.刘关张结义区(打台湾一地名) 桃园
2.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花和尚 3.久旱逢甘露(打水浒传人物绰号) 及时雨 4.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 军(打一动物名) 青蛙 5.红艳艳,飘胸前。像火苗,暖心间(打一日常用品) 红领巾
国家祭祀到全民同乐
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创 立的泰一(太一)祭祀。 按照当时的观念,泰一 神是最高天神,居住在 北极星,乘坐帝车(即 北斗星)巡游宇宙。泰 一祭祀四季都有,但最 重要的祭祀时刻是正月 上辛日。
。《史记· 孝武本纪》里 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 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 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 祠坛上。使僮(童)男僮 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 阳》,夏歌《朱明》,秋 歌《西暤》,冬歌《玄 冥》。”这个祭祀的时间 在正月上旬的辛日,尚未 确定在十五日,但时间接 近,而且是夜里举行,应 该有灯火。童男童女七十 人唱歌,也和后来元宵节 歌舞活动类似。
百度文库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 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 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是我 国古代百戏的其中一种。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势,原 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 的野果来吃,给自己的腿 上绑上两根长棍而发展起 来的。
舞狮子
舞狮子起源于三国时 期,有南狮和北狮之分。狮 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 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 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平安, 所以逐渐形成了在重大节日 舞狮子的习俗。
说法二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 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 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 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 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 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 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 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 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 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 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 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 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 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 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 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 必出看?”夫人回答:“兼 欲看游人。”司马光说: “某(我)是鬼耶?!”这 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 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 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 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 样游乐 。
特别是其中所说的 “常有流星经于祠坛 上”,象征着生殖万 物,这和后来元宵节 普遍流行的求子活动 相互一致。因此,从 唐朝开始,人们就把 它当作元宵节的起源 了。例如,《艺文类 聚》卷四里就说: “今夜游观灯,是其 遗迹。”
汉武帝的泰一祭祀,它更像一种庙堂之上的 国家仪典,似乎和后世的“民间狂欢”还有 点距离,当然,泰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 还不是民间节日。
元宵节在古人 的不断创造中 发展而来,也 必将在现代人 的再创造中发 展下去。
1924年(民国十三年)春节云南丽江古 城桑吉元霄节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一家人吃元宵。
上世纪80年代山西省清徐县正月十五闹 元宵的热闹场面。
正月十五 元宵节从 西汉的国 家祭祀活 动最终发 展成一个 全民狂欢 的最大娱 乐节日。
元宵节是一个 狂欢的节日又 是一个浪漫的 节日,未婚男 女借着赏花灯 也顺便可以为 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 是男女青年与 情人相会的时 机。
从古籍《雍洛灵异小录》中,可知唐代女子欢度元 宵已十分普及:“唐正月十五日夜,灯明如昼,士 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元宵节破例大解放,连 大家闺秀也可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人群中,那时 的长安城上元夜,无疑是最浪漫的夜晚。
灯火明亮,鼓乐喧天,化装游行,杂技表演,现代 元宵节的主要内容都出现了。不过,隋文帝担心民 众狂欢有悖礼仪,下令禁止了
随着经济繁荣,隋炀帝 大业六年(610年)正 月,政府开始举办元宵 庆祝:“帝以诸藩酋长 毕集洛阳,丁丑(正月 十五),于端门街盛陈 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 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 闻数十里,自昏至旦, 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 罢,所费百万。自是, 岁以为常。”
到东汉末年,正月半才开始成为节日。由 于史料缺失,我们只知道当时民间有敲鼓 活动。南北朝时代,百姓在这一天用膏糜 祭祀地神,祈求一年蚕事丰收。膏糜,也 叫膏粥,用大米粥加上油脂做成。这是当 时的元宵节食品。而皇家与贵族则张灯结 彩加以庆祝。
隋初,元宵节完全成熟。《隋书· 柳彧传》说,柳 彧上书隋文帝:“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 月望夜(即正月十五之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 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 优杂技,诡状异形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 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 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 福美满。这种解释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 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 义。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 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 日受到很大侵蚀,元宵 节也不例外。在当代的 一些大都市,元宵节民 俗似乎只剩下吃汤圆了。 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 哀,因为在相对悠闲的 小城市和乡村,元宵节 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热闹 的节日。 其实,元宵节不是 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 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 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 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 察。
因此,南宋人胡三省 认为:“今人元宵行 乐,盖始盛于此。” 佛教也加入到节日活 动中。印度佛教在十 二月三十日(相当于 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如来佛的指骨舍利展 示。而中国佛教信徒 结合元宵节的实际需 要,举行张灯纪念。
炀帝时代的元宵节在后世确实很有名,明清时代流 传甚广的“隋唐”故事里,就有秦琼等人“闹花灯” 的经典段落。这些故事既是对奢华之风的批评,但 反过来也能看出一种繁华。
中国传统节日与 诗词——元宵节
戴灿灿
中国式的狂欢节
元宵节俗名“正月半”,在古代也叫“元 夜”、“元夕”,意思是第一个月圆之夜。 道教称之为“上元节”,认为这是天官赐福 的日子。老百姓也叫它“灯节”,因为元宵 的核心活动是夜游观灯。
元宵节的来历
说法一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 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 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 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 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 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 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游灯市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辛弃疾)
话灯联
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 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 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 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 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 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 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 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 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 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 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 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 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 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 个日子。
到了唐代,元宵节张灯 习俗更是风靡于世。唐 政府还专门开放夜禁三 天(十四、十五、十六 日),以便于人们赏灯。 于是,元宵节的名字正 式出现。韩偓《玉山樵 人集元夜即席诗》: “元宵清景亚元正(注: 春节),丝雨霏霏向晚 倾。”
宋代元宵观灯更加兴盛,从正月十四一直延续到十 八,而且燃放烟火。张灯成为元宵节最为突出的、 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除了观灯,历史上的元宵节还有些什么节俗流传 至今呢?
5、飞行员(打一成语)
有机可乘
成语类
6.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不识大体 7.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四分五裂 8.纸老虎(打一成语) 9.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外强中干 斤斤计较 深不可测
10.无底洞(打一成语)
字类
1.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 2.内里有人(打一字) 3.另有变动(打一字) 4.无头无尾一亩田(打一字) 5.顶破天(打一字) 夫 羊 肉 加 鱼 许
元宵节的节俗还有不少。 比如,当时的元宵节食品 中,还出现了汤圆,当时 叫“浮圆子”。明清以后, 吃汤圆(北方叫“元宵”) 成为全国习俗。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明清以来,元宵节 通常被百姓当作春 节的结束,因而极 其热闹。其主要内 容是吃汤圆、观灯 和娱乐游行。游行 活动中有高跷、旱 船、舞龙、舞狮、 秧歌、抬阁等传统 艺术表演。放烟花 则是元宵节的高潮, 五彩缤纷的烟花把 整个夜空点染得无 比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