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在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又很多接触的经济学家诸如古典经济学思想的系统建立者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配第、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新古典主义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等,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及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具体理论。
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这一范畴的术语革命尚未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只能成为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创建和形成、完事时期这一时期是指从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即从1929-1933年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实施各种做法,形成大量的宏观经济学实践为发端,到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名的《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第二个阶段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凯恩斯理论形成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条件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
因此,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包括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夫人、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两个剑桥之争".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那部至今还十分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
宏观经济学发展史
宏观经济学发展史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
特别是自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承认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经济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含多场合)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旨在通过分析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分配,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因素。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国民收入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会导致资源错配。
2.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和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3.货币主义: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维持价格稳定。
4.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配置效率。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降低政府干预等手段,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现经济增长。
5.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将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认为市场经济在长期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追溯到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
他首次提出国家整体经济增长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并认为经济体是一种自发的系统。
随后,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伊提出了“双重失业”理论,指出经济活动水平过低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20世纪下半叶,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等学派的兴起。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以刺激需求来解决失业问题。
新古典主义则认为自由市场能够自我调节,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最佳方法。
而新凯恩斯主义则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相结合。
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和全球化进程中,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
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例如,供给侧经济学强调通过减税和降低管制来促进经济增长。
行为经济学则强调了人们的决策行为受到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其研究质量和实用性。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在逐渐关注一些新兴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分配产生的影响、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这些新的问题要求宏观经济学研究者拥有跨学科的视野和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学者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重大问题。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理论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断演化和完善。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经济体的整体运行和发展,也关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它的发展将继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3、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实例分析
第一步:这100万美元将成为生产这些投资物的人们 第三步:他们又会将其4/5,即64万美元(100×4 / 的收入; 5×4 / 5)再购买消费品,于是它又成为另一些生产 第二步:这些人将其增加的收入的 4 / 5,即80万美 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元(100×4/5)用来购买消费品,这部分又成为另 第四步:这样的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些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人们的收入;
结果是:原始投资虽然只增加了100万美元,但把所 有这些派生收入加在一起却可以得到500万美元的收 入。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4、就业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就业
原因分析: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管是消费品还是投资 三大心理法则影响总需求:按照消费倾向规律,随 品的生产都不能继续增加,这就造成了“非自愿失 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 业”。 越来越小,于是引起对消费需求不足。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方面的具体情况是: 西方世界所曾经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增加了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的活力下 外的动力。 降; 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 整个世界的绝大部分已经被殖民化,资本主义体系已 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 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 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 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 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宏观经济学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⑴17世纪~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⑵1936~20世纪70年代,这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形成时期;⑶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分庭对抗时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国民收入的调节。
4、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5、经济周期理论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5、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6、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给定时期内(一季度或一年),一国或一个经济社会中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关于GDP的几个要点(一)名义GDP和实际GDP实际GDP=基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名义GDP=计算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GDP的价格指数=现期名义GDP/现期实际GDP(二)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包括:1.个人消费品2.投资品3.政府购买物品4.出口商品:不管是否到国外在转卖都是最终产品(三)现在生产和现在销售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卖掉的当作企业的存货,叫存货投资,要记入当年的GDP。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运用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运用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及其波动和变化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运用对于现代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
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欧洲的国家竞相扩张殖民地,商品贸易纷繁复杂。
当时的重商主义思想就被发扬光大,这种思想认为贸易顺差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可以增加黄金和银的储备量,从而加强国家的实力。
然而,重商主义政策存在短视的弊端,不能长期推动经济的复苏。
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逐渐兴起,自由贸易思想逐渐得到发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主张市场可以高效自主地调节经济,这样就形成了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需要政府干预。
然而,古典经济学并不能解释大萧条和经济危机这样的宏观经济现象。
20世纪初,凯恩斯和他的理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该理论认为,市场不是完美的,市场机制不足以调节失业和经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
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维持高就业率和物价稳定。
凯恩斯主义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不断改变、创新。
新古典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也陆续问世。
同时,现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议题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国际贸易、环境资源、社会福利等。
宏观经济学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应用,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运用。
政府决策者需要根据经济学分析和预测,制定出明智的经济政策。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采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逆周期调节等手段,引导经济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宏观经济学能够提供企业的商业策略、市场营销和产品定价等战略建议。
而在金融领域,宏观经济学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预警也相当重要。
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
从研究宏观经济怎样运作到探求如何使它运作得更好,只是前进了一小步,根本的问题是,政府能够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使其运作得更好呢? 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总是以浓厚兴趣乐于宏观理论的政策运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此后,芝加哥大学和胡佛研究所的米尔顿·弗里德曼,麻省理工学院的弗朗哥·莫迪利安尼与罗伯特·索洛,耶鲁大学的托宾等老一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一领域中美国的领袖人物,也是如此。新一代领袖人物如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马丁·弗尔德斯坦与N·格里高利·曼昆;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与托马斯·萨金特,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霍尔与约翰·泰勒,尽管他们怀疑积极的政府政策的说法,但也具有对政策问题的强烈关注。
总体说来,经济学有许多学术流派,宏观经济学更甚。在讨论为何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有这么多争论的问题上,迈耶提出了七个原因,它们是: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有限知识;经济学家研究的日益广泛的课题;需要去思考的诸如政治因素这样更广泛的影响;不同经济学家的“哲学思想核心、价值判断、社会共鸣和方法论”。 正如小罗伯特·E·卢卡斯所认为的,职业经济学家的任务是“通过推进研究进入新的因而必然是争议性的领域,而创造新的理论。在某些问题上人们可能达成共识,但整个研究领域达成共识就等于停滞不前、离题和死亡”。 更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认为的,“总的来说科学是由不成功的实验扫清道路的”。
经济长期行为是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
中国
年份
美国
年份
增长率
增长率
1900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长期增长
AS
AD
P0
Y0
P价格水平
产量GDP
AS
AD
P0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李晓明版教材)
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宏观经济
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125 120 115 3.0 110 2.5 105 100 9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第1章 导论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从经济学史的发展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经历了四 个阶段: 17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 宏 观 经 济 学 的 发 展 19世纪末-20世纪 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 准备时期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 发展和演化
16 14 12 10 8 6 4 2
0
图 2.1 GDP的增长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15
20
15
10
5
0 –5 –10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趋势成分
我 国 经 济 的 周 期 变 化
00
16
周期成分
增长速度
3.失业
17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隐性的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化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准备时期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以1929年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暴跌为标志资本主义各国相继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40
3.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含义:一国年内各要素所有者的全部收入 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与NDP的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
支付+政府补助金 1.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构成产品价
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 2.政府补助金:不列入产品价格,但成 为要素收入
28
4.净出口(NX)
NX=出口(X)-进口(M)
(>0,外国支出购买本国产品,本国产出一部分)
总结:
按照支出法核算: GDP=C+I+G+NX =C+I+G+(X-M)
29
二、收入法
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1)雇员收入:为别人提供劳动 (2)利息收入:资本所有者利息 (3)租金收入:出租固定生产要素
1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GDP的定义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
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 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
12
1. 一国……
国土原则:GDP 日本(北京)--中国GDP,日本GNP 国民原则: GNP
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 的GNP
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
(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
个人收入。
42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 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与PI的关系: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43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一、宏观经济学源于何时“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伦敦,1933)中提出的;作为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术语在教科书中被首先使用,则是在美国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纽约,1948)。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宏观经济学到底源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研究了宏观经济问题,因为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并认为流通领域是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
第二种看法认为,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重农学派,理由是法国重农经济学家魁奈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把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从流通领域中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中。
第三种看法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最早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从普遍的物质生产领域考察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增加,而且还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这三种观点中,厉以宁教授(1986)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尽管重商主义学说作为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确实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内,停留在对交换对象的观察上,因而它建立的不是一种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并没有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也就谈不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如果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法国重农主义者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从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成就同样不可抹杀。
因此,可以认为法国重农主义者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先驱,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30
▪ (三)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 1、新古典综合派
▪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战 后,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等美国经济学 家不断发展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其与古典经济学的 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 又称凯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
劳动与闲暇之间的替代; ▪ MACRO——关注充分就业、存在失业
6
▪ (3)总收入、支出 ▪ MICRO——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是给定的,
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间分配收入; ▪ MACRO——收入或支出总水平的变化。
7
▪ 3、对政府行为的态度不同 ▪ MICRO ——政府行为是外生的,无关的,
市场机制自发作用。 ▪ MACRO——政府是重要的行为主体,政
20
▪ 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 又滞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 经济学。马歇尔和庇古都认为凯恩斯是个 天才。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 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 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1913)作 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21
▪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 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 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 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 率论》书名出版。
面临严重挑战。时代呼唤能更有效地解释 经济周期、摆脱经济危机的新理论。 ▪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对经济危机的成 因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新 政策建议,从而在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凯 恩斯革命,也从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但它是债权人的个人收入,所以要计入。
(2)政府支付给居民的公债利息,构成
个人收入。
42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 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与PI的关系: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43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4
3. 全部……
经济中生产的可以在市场上合 法出售的所有商品
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 西(如:毒品)
15
4. 最终……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 最终产品:贺卡 中间产品: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不包括中间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16
10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如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互补的关系。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优化配置 问题和优化配置下的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直 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从微观分 析获得宏观的结果。
1.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支出=C+I 收入=C+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
44
2.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支出=C+I+G 收入=C+S+T 恒等式I+G=S+T→I=S+(T-G)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45
3.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 外国
41
4.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学产生背景介绍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运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非常丰富和复杂,包括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影响。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化时代。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的集中。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体行为和市场交易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学术思想的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也与经济思想的演进密切相关。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开始思考关于整体经济活动的问题。
然而,真正系统地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出现在20世纪初。
其中,对宏观经济学产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有凯恩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在大萧条后的经济困境中,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不足”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
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并且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成为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
与凯恩斯理论不同,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主张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行为的理性性。
哈耶克主张政府应该降低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而弗里德曼则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稳定的规则。
这两种观点也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济政策的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还与经济政策的需求紧密相关。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危机交替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和工具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宏观经济学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
例如,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间,政府则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来防止过热和通胀。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分析。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需求等方面共同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最初的对国家财富的探索,到对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中,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学专注于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入手,探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复杂且多元。
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如1929年的股市崩盘和随后的大萧条,这些事件促使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例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一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其中,经济增长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失业研究如何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产业中去;通货膨胀研究如何保持物价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如何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手段来调控经济。
然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宏观经济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经济走势、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尽管如此,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仍在持续。
在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理解经济的整体运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对于指导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减少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概述
•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 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 3敏.。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
2021/7/31
10
大滞胀 (GREAT STAGFLATION)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停滞的产出 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水平,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所宣 扬的反凯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11.6
-8.0
瑞典
-11.8
-8.9
英国
-11.4
-5.8
美国
-44.7
-28.0
捷克斯洛伐克
-26.5
-18.2
匈牙利
-19.2
-11.5
波兰
-37.0
2021/7罗/马3尼1亚
-11.8
7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凯出恩版斯了(《J就oh业n 、Ma利yn息ar和d K货ey币ne通s)论于》1(93T6h年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标志 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
• What ? • How ? • Whom ? • When?
2021/7/31
17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 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 系。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
•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衰退:失业增加(充分就业);繁荣:通 货膨胀(物价稳定)}、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 际经济等。
宏观经济学案例:背景知识(凯恩思流派简介)
经济学流派之“凯恩斯学派”(The Economics of Keynes)(一)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它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3.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典经济学 2、新古典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现实要求 4、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准备
1
1、古典经济学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从人是利己的假
设出发,论述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
节经济运行,可以使个人的利己行为产生对
国民财富增加和增进社会福利的结果。并认
10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如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互补的关系。资源充分利用下的优化配置 问题和优化配置下的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直 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从微观分 析获得宏观的结果。
新的理论解释------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4
4、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准备
一般认为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方法,但是实际上,与凯恩斯同时代的瑞典经 济学派早于凯恩斯并独立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 学的分析方法。他们把货币理论和实物理论结 合起来,从总体上考察货币经济均衡的条件和 变动的原因,力图找出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稳定 增长的规律,并相应地提出对策。这些开创性 地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无疑对凯恩斯建立宏观经 济学体系起到了理论基础的作用。
18
二、GDP的缺陷
GDP是反映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指 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 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 的价值(市场外的交易、地下经济、 折旧),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 社会价值;
19
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 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 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如闲暇、污染等) 。
GDP的高低有时并不反映社 会福利的增进与减少。(警察 的工资增加小偷并没有减少, 计算机价格降低但性能提高)
20
三、GDP和GNP的关系
统计原则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 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 收入,不管是否为本国公民所创造的, 都被计入GDP;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 统计的,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司 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 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 否在国内,都计入GNP。
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6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7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 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 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消 费和投资、工资和物价的变动,货 币和财政政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
3
3、宏观经济学产生的现实要求
20世纪30年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经
济危机使得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理想的
资本主义社会破灭。现实使人们对放任
自由的经济政策产生怀疑,增加了人们
对失业、危机的国家干预的要求。在经
济学研究上迫切需要从市场机制的研究
转向对失业危机的原因、对策和加强国
家干预的理由、方式的分析。因此需要
14
3. 全部……
经济中生产的可以在市场上合 法出售的所有商品
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 西(如:毒品)
15
4. 最终……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 中间产品:纸 ➢ 最终产品:贺卡 中间产品: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不包括中间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16
5. 物品与劳务……
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 (食物、衣服、汽车),又 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 扫房屋,看病)
17
6. ……市场价值的总和
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
活动不入或难以计入GDP(如自己生 产和消费) 可以利用下式计量GDP :
n
GDP PiQi i 1
为价格调节是类似于自然规律一样的一种自
然秩序。由此得出自由放任的政策结论。它
的贡献是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
领域,使之成为独立科学。
2
2、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30年代结束,代表人物马歇尔, 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总结了当时 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在研究上从生产领 域扩大到消费领域,论述了价格如何使 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的,由此建立 了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该理论的基本 假设、基本思想和政策结论与古典经济 学是基本一致的。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 入-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13
2.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
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或一个季度,不 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古董)。
不论是否销售: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 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入的概念相 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生,总 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无关
果。
8
二、研究的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总供给出 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把失业通货膨胀 与国民收入联系,分析相互关系和原因。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分析国民收入波 动原因和增长的问题,寻求稳定增长。
4、开放经济理论:分析国与国之间国民收 入的相互影响问题以及国际经济的调节。
5、宏观经济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 体政策措施,以及分析政策的效果。
9
三、研究方法
在处理问题时,越过了个体经济单位 的行为的细节和局部市场价格决定的细节, 把商品市场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不同的 商品市场都被看成是一个市场。类似地劳 动力市场也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而不 管劳动力之间的差别;资本市场同样如此 处理。这种抽象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商品市 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和 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1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GDP的定义 “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
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
12
1. 一国……
国土原则:GDP 日本(北京)--中国GDP,日本GNP 国民原则: GNP
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 的G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