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期末考点背诵打印版
义务教育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整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联系现实生活,构建课内课外的联系、校内校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整合。
高中语文课程理念:(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义务教育的十个目标及其突出的思想(1)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点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2)侧重文化熏陶——要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多样文化。
(3)侧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点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4)侧重思维、创造、思想方法——要点是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5)侧重探究性学习——要点是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6)至(9)的目标分别提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10)初步具备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维目标及其具体内容1、知识和能力目标2、过程和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的选择个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为了有效的传递、呈现语文课程内容的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非文字的材料言语——主要是指表达的过程,即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及其功能发挥方式(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语文课程内容要做的选择1、言语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律、选择律、得体律、组织律、修饰律)、2、言语行为的实践活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策略和方法)、3、言语产品的经验内涵(内容和意义、体式和类型、结构单位、标准规格、个人风格)4、经典文粹和文化常识主要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1、赫尔巴特—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行动。
中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整理.doc
四个学段:1一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中学语文教学论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就是屮学语文教育阶段屮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
1.其存在于屮学语文教育的特定阶段。
2.其特定对象是屮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任务:就是要揭示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及整个中学语文课程教育的基本规律。
性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内容:基本围绕着中学语文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两个最为重要的领域。
价值: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丰富了教育科学;2.是中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3.是中学语文老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研究方法:主耍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插: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原则:①实事求是(不能脱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②尊重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运用跨域、联结、综合、比较思维,从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语文科学等的联系出发);③注意发展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阶段教育阶段对学生继续实施母语教育的课程。
一、性质1.在我国,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但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所以,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通常称为“母语教育”。
2.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并没有以独立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活动。
3.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张隆华先生所言国语、国文,就是我国结束封建帝制后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名称。
“国语”为小学、屮学语文课程,“国文”为高屮语文课程。
4.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母语课程使用“语文”这一名称,准确的解释应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说法。
(p2)5.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文字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6.屮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就是语言课,是中华民族共同语(也即母语)的教养课。
语文教学论课程基础理论要点1
语文教学论课程基础理论复习要点1.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p1-52.什么叫教师专业化?p113.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三方面的基本素养?p244.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哪些方面?p305.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语文教育专业理念主要包括哪五个方面?p36-376.语文教师应从哪三个方面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p347.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三个方面?p368.简述国文学科与相关课程独立设置的诞生及其意义。
P449.“语文”这一学科名称,最早是由谁正式提出的?他在《编辑大意》中是如何解释“语文”的含义的?p7210.解释“《红领巾》教学法”。
P7311.简介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P7512.“语文”的原本含义是什么?p10013.简述语文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言语的关系。
P10114.语言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p10915.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p11016.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1617.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12018.怎样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p119-12119.原文复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的。
P12220.原文复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的。
P12221.简要阐释语文课程目标。
P12522.语文素养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p12623.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哪些内容?p12624.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分别是什么?p126,p12825.简述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六大要点。
p13226.在语文教学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136-13927.如何在语文学习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p13928.自主学习的特征有哪些?p13529.举例说明在合作学习中如何避免合作的无效性。
p146-14930.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语文教师的指导职责主要体现在哪六个方面?p14631.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哪些?p149-16032.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哪些?p149-16033.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有哪些?p149-1603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判断题(10题10分) 选择题(10题10分) 名词解释(4题20分) 论述题(3题30分) 案例分析题(1题3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內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5.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8.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9.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的倾听。
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10.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1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优秀诗文背诵240篇(段)。
12.7-9年级学生45分钟应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课程內容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的作品应占60-70%14.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15.7-9年级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6. 语文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
第1章绪论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教学: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即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的任务: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中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施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2、为什么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方针与规定,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工作,其影响是巨大的,能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发生主导作用;(2)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特别突出的重要地位的一部分;(3)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占用时间最多。
除教学外还有生产劳动、文体运动和各种竞赛,以及党、团、队等其他课外的组织、活动和措施等。
因此,教学工作被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3.简述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智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
(2)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教学目的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
(3)教学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是一定的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容组成的结构或体系。
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上。
(4)教学方法:指在课外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或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
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
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
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 (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语文教学论 复习重点
一、填空。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有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谐型原则】3、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有【独白式对话式探究式】4、口语交际的特征有几个性【顺时性简约性交际性】5、欧美具有跨时代意义教学模式的提出最早始于17世纪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6、【亲近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得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
7、语文论基本上是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连接而成的8、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有【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社版】9、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朗读法阅读法提要法【摘记法】10、作文批改的方式有【教师批改教师提示学生批改师生共同批改】11、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分为【语言层面的教学文化层面的教学审美层面的教学】12、学校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资源使用包括【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校本资源】13、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有【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多元性实践性】14、作文命题有两种形式【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15、口语的最大特征是【直接性和整体性】二、单项选择。
1、阅读的四个层次【理解】2、【备教师】3、【独白式】4、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工具性、科学性、特色性【工具性】5、作文讲评的常见类型有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分类讲评【以上都有】6、下面属于说课的特点的是【预见性】7、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特有的专业道德是【为人师表】8、下列不属于四级阅读法的是【整体性】9、下列不是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的是【思考特点】10、作文批改符号正确的是【保留】三、名词解释。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各种与语文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源,比如教师学生语文教材、阅览室、多媒体的呢过,它是学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2、语文课程测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数量化测定。
3、四级阅读法:这是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设计的阅读教育模式,他将阅读水平分为四个层次: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4、语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既合理选用电化教学媒体,又继承和发扬常规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以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和反馈它们之间的调节优化教学媒体群,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word文档良心出品)
*题型:1.背诵20’(诗、词。
填空背诵/全文背诵)2.简答3*5’(答课标。
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3.课例分析20’4.教学设计30’5.论述15’(注意多举例)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
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
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
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
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
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二章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
语文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课程理念:(1)教育民主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2)国际理解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多样化的教育价值观(3)回归生活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4)关爱自然把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5)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二、新课标的时代要求:(1)新的知识观,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2)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3)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课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转型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1.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教材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2.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语文新课程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以往的语文教材编制,我们在选文上一向奉行“取法乎上”的原则,但如果片面强调“上”,一直达到不恰当的程度,甚至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完全脱节。
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的现代意识,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关注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民族精神的培养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反对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综合性学习提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对于语文课程来说似乎更符合它的本质特点。
四、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五、语文素养的内涵1.语文素养是个复合性概念。
2.是动态实施过程3.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4.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六、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解释(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语文智慧技能、语文认知策略、语文动作技能、语文情感与态度(道德和审美)七、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要点整理.doc
四个学段:1一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中学语文教学论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就是屮学语文教育阶段屮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
1.其存在于屮学语文教育的特定阶段。
2.其特定对象是屮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任务:就是要揭示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及整个中学语文课程教育的基本规律。
性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内容:基本围绕着中学语文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两个最为重要的领域。
价值: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丰富了教育科学;2.是中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3.是中学语文老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研究方法:主耍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插: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原则:①实事求是(不能脱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②尊重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运用跨域、联结、综合、比较思维,从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语文科学等的联系出发);③注意发展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阶段教育阶段对学生继续实施母语教育的课程。
一、性质1.在我国,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但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所以,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通常称为“母语教育”。
2.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并没有以独立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活动。
3.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张隆华先生所言国语、国文,就是我国结束封建帝制后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名称。
“国语”为小学、屮学语文课程,“国文”为高屮语文课程。
4.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母语课程使用“语文”这一名称,准确的解释应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说法。
(p2)5.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文字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6.屮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就是语言课,是中华民族共同语(也即母语)的教养课。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
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
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1.《三字经》(來自百度)《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
《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
《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总汇
1、教学范式教师群体对教学的共同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它通过具体的模式、方法、行为等得以体现。
我们把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界定为“授受范式”,把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称之为“对话范式”2、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它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3、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它有语感和知识两种状态。
4、建构主义心理学是有关个体认知和知识学习的一种认识论心理学范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创造的,不存在唯一的、真实的和客观的实在;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学习者都以不同方式想象外部世界。
5、语文课程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融为一体;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的坚实基础②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③以校本教研为发展的主要依托,包括:把学校当做是语文教学研究基地;把语文教师看做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要把师生共同发展看做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2、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①从读与写的关系来看,读是基础,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如何观察、选材、遣词造句,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但我们不能说读是为了写,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还有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等多方面内容;反过来,写也能促进读。
语文教育学考试必读: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名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必须具有深厚的学养。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众多科目可以整合为语言学、言语学、阅读学三个板块,这样既能和中学语文教育衔接,也便于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把握。语言学板块包括了古汉语基础、语法与逻辑、语言学概论;言语学包括语用学、广义修辞学、高师写作学、讲演口才等。阅读教学包括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史论、作品导读与读法指导。
Ⅲ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11、构建主义的语文教育观?
构建主义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构建意义,这个意义来源于文本,更来源于学生这个个体构建主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命题:①语文活动的实质是主体的一种精神生活;
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是一种能够人格化的意义结构。
③学生接触文本或创造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投入式”的对话过程。
④ 科研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是语文学者,一个语文教育研究者,因此他的读、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围绕着语文教学展开研究。作为语文教育学者,其基本素养除了具有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外,还应具有语文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修养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语文教师,既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本体,又要打破学科本位。语文教师还应成为一名批判型、反思型的语文教育学者,要善于对自身教学禁言和普遍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科研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写教育手记或教学日记开始。
④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⑵课程理念在《高中课标》中体现为:
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② 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③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⑶两种课标基本精神一致的: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改革语文学习方式;构建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教学论》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语文教学论》基础理论复习要点1.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午专业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为未来语文教师提供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语言研究的初步能力,是他们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兴趣、信念和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2.什么叫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3.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三方面的基本素养?1、专业知识素养。
2、专业技能素养。
3、专业情意素养。
4.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哪些方面?1、观察学生的能力。
2、组织教学的能力。
3、分析教材的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
6、因材施教的能力。
7、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8、辅助教学能力5.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语文教育专业理念主要包括哪五个方面?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注重语文运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6.语文教师应从哪三个方面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1、教育信念2、知识能力3、情意态度7.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哪三个方面?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学科教育论 复习要点 精简版
语文学科教学论一、名词解释A卷1. 语文知识目标(P15)语文课程需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语文知识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语文知识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方法知识和文化常识。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拼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
语文方法知识主要包括工具书使用知识、阅读写作知识、计算机使用知识等。
2. 分科型教材P30-31分科型教材按照语文知识不同内容和训练体系分编而成。
现行教材中的分科型教材为适应中学基础训练需要,不再专设文学课和语言课,侧重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分设《阅读》和《写作》。
两本课本各成体系而又相互联系配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语文学科教学。
3. 发现学习P 94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以获取知识,自己得出结论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根据发现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内容或教与学行为方式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体验发现型、指导发现型和研究发现型三类。
4. 形成性评价P272布鲁姆认为,所谓“形成性评价”实际是“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的一种动态评价。
它是为减少终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感情而设计的一种测验。
它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学习中的失误,增强学习信心。
其一般表现形式为课堂测验、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校外组织的“摸底考试”等。
5. 语文考试信度P276“信度”也叫可靠度,指测试的结果是否没有误差,是否可靠的问题。
在视为大体等同条件下,倘若测量多次都可以得出大体同一的测值,则这样的测试是有信度的。
B卷1. 美育目标P20-21语文美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美,特别是汉字和汉语的美,以及情境的美。
二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通过传授审美知识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三是培养美的创造力,反映在语文课堂中特别指向汉字和汉语、思想情感、文化内涵,以及最高境界的自我。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
语文教学论(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务必从简;2个论述务必展开;1个材料分析)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
具体理解:其实质是解决语文教育的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涉及到经验;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于不同实体中的经验;不同级别的经验。
语文教学: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
具体说明:其实质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的;是语言学习而不是习得;是学习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学习语言知识;师生双方,生在师的指导下的学习;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完成的(言语作品);目标导向性;是母语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对象:课程与教学的诸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
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学习方法:学习理论;观摩他人教学;反思与实验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功能:教材编写的依据;实施教学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
语文的含义(一)由语文的由来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学科名称。
(二)从内容上看,语文包含语言与言语,涵盖了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是指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变化结果。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指向性;调控性;评价性依据:社会需要、实际条件、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
两条线:明线与暗线。
明线: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暗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语文的基本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必须关注的长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目标。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实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九年义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
《语文课程教学论》重点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从夏到清)语文教材:1、识字类:“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2、韵语知识类:《昔时贤文》《名物蒙求》等;3、经史类:“五经”、“四书”;4、文选读本: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昭明文选》。
其后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机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影响最大、流传最久),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二、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898年至1949年)1、语文单独设科:1898年要求废科举,1905年完全废科举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产生新的学制“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语文课程从经学课程中分立出来,专设一课程;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曾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语文”正式成为一独立学科。
——“读经讲经”、“中国文字”(初等小学)、“中国文学”(高等小学和中学)2、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第一个正式名称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第一个正式名称。
三、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949年开始到20世纪末)1、语文课程文件(了解)所指指国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中学语文学科有关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文件名称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
2、特级教师于漪: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书育人;钱梦龙:三主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宁鸿彬:发展创造性思维魏书生:语文教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语文知识树,学生自学)四、语文教师素养论1、构成。
人格素养——发动机专业素养——油教学素养——其他设备有良好性能+开车技术科研素养——锦上添花(1)人格素养a尊重自我、尊重事业。
爱教育、爱语文、爱语文教育(不贬低自我和语文)b独立人格——语文教师的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
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
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1.《三字经》(來自百度)《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
《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
《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徳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丁■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粘神耕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弟子规》(來自百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徳教育Z大成,提传统道徳教育著作Z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冇德冇才Z人的最佳读物。
、第四讲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介绍朗读法1.朗读法就是将书面语言冇声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冇声的语言的冇声视读方法。
朗,指声音清楚、响亮;读,指念文章。
朗读是阅读的第一基木功,是阅读训练的第一技能。
小孩上学首先学的就是朗读。
朗读也是阅读教学的第―基本方法。
2.朗读法的意义⑴朗读冇利于调动诸感觉,是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涌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⑵朗读有利于进入情境,是加速文木理解的便捷方式。
⑶朗读冇利于形成语感,是沟通书面语口语的最直接方式。
⑷朗读冇利于陶冶情操,是形成高尚人格的基木方法。
3.朗读法的具体要求⑴读出停顿⑵读出重音(3)读出语调(4)读出语速4.朗读法的优缺点优点:讲前朗读能加速对课文的理解;讲后朗读可迅速巩固认读成果:经常朗读能加强修养,陶冶性情。
缺点:与默读法比较速度慢;且感性认识居多,理性认识不足。
5.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专利,语文课堂书声更琅琅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讲授法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活动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一种教学方法。
又叫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法。
它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
是我国古代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既冇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2.讲授法的策略①讲授耍体现学科特点。
②讲授要关注学生特点。
③讲授内容要充实、新颖、冇重点、冇合适难度。
④讲授内容教师要烂熟于心。
⑤讲授应是“讲授的优化”。
(有条理且与其他教法相融)3.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①讲知识。
像课文背景、作家作品等事实性的知识;古今字法词法、文体等概念性的知识;阅读规律、写作原则等原理性的知识。
②讲事景情理。
如事件经过、自然场景、悄感特点、人生道理等4.优点①讲知识。
像课文背景、作家作品等事实性的知识;古今字法词法、文体等概念性的知识;阅读规律、写作原则等原理性的知识。
②讲事呆情理。
如事件经过、自然场呆、情感特点、人生道理等5.缺点与前途缺点:①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得到的反馈少,教学针对性差。
②教师主动,学生被动,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导致厌学。
前途:与其它教法相融相生三.讨论法和谈话法的区别1.在形式上,谈话法是二人间的对话;讨论法是小组或全班的对话。
2.在内容上,谈话法谈论难度较小,较单纯的问题;讨论法讨论角度较多、难度较大、分量较重的问题。
3.在教师参与上,谈话法教师参与较频繁;讨论法中教师以“观察员”身份出现巡视,不到关键时刻-般不参与其中。
第五讲:阅读教学常规过程和名家模式一常规过程(一)导读过程(外围战)1•开课语。
2.解题(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3.确定教学目标。
(二)研读过程(攻坚战)1.感读阶段。
①浏览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②通读课文(用默读或朗读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③辨认文体,概括课文内容。
④批划、评点和质疑、阙疑。
☆ 2.析读阶段。
①结构分析(理清文章逻辑结构,形成板块,便于后续分析)②内容耍素分析(紧扣课文材料及文体实际寻找事实)③形式耍索分析(包括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分析)④重点分析(特点、要点、难点、疑点)3.总结阶段①概括屮心思想的技巧⑴审题引申。
⑵段意综合。
⑶寓意显现。
⑷弦外Z音。
②总结写作特点的方法:不耍面面俱到,耍总结岀每篇文章放基本的特有的写作特点。
(三)习读过程(守卫战)1.口头练习主要是朗读和背诵。
背诵要注意“四化”——消化、序化、简化和特化。
2.书而练习要椿心设计练习题,练习的目的性要强。
二.完全程序(12种)开课表,题解,作家的作品及时代背景,教学目标制定,密体朗读感知,结构分析,内容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总结,口头和书面练习。
三.前人模式1、莱茵的五段说预备(复习旧课,预习新课)。
揭示(提出教学要求,明确雨难点)。
联合(新内容与旧内容的比较)。
概括(归纳中心思想,得出结论)。
应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作造句和矩文练习)O2、凯洛夫五段论①组织教学。
②复习旧课。
③讲授新课。
④巩固新课。
⑤布置作业。
三.魏书生“自学六步法”定向——确定每节课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目标明确,攻关有数。
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或难点自己寻找答案。
成绩差的同学尽力去做,不要求一次完成,有所得就行。
讨论一将自学中没冇解决的问题放在讨论中去解决。
答疑一各组把通过讨论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老师,由老师做引导解答。
口测一一根据定向给岀的重难点以及学后的口我评估,口拟一组十分钟口测题,口己评分,口检学习效果。
自结——下课前,毎个同学自己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的主要收获,使各类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都得到及时反馈。
第怎讲:语文阅读课常规教案编写一、语文教学方案定义语文教学方案是语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耕心进行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是从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依据。
二、教学方案编写准备(一)备教材(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的基本策略2、教材分析的基本程序:字词句一文木内容一思想艺术特征(二)备学生1、了解学生情况。
2、了解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终极hl标,分析学牛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与阶段性终极H标的差异,作出取舍的决策,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备教材”“备学生”的成果:,确定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起点的教学具体步骤,开始把对教材的理解变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备教法语言优美的地方读;繁难的地方讲;语义丰富意见纷纭的地方讨论;需记诵的地方训练!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再加上切实的教学II标以及灵活多变的教法运用,于是一个科学化的教案就形成了。
三、语文教学方案构成(写教案)(一)课题计划(课题、年级班级及设计者、教学目标、教学设想)(二)课时计划(第儿课时、分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步骤、板书设计)(三)教后记(教后的优缺点分析及教学体会)。
笫七讲:语文阅读课的课型(常规课)一.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步骤与方法:文学常识教学、字词句教学、句段篇赏析、诵读与背诵、巩固练习。
即注重诵读一精思一精讲一精练。
翻译六法:加(单音变双音)、(专有名词)、删(虚处、繁处、消失处)换(说法改变)、调(调整语序)、补(省略)。
加,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如,窗一窗子,怎一快怎。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木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删,主要指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如:句首的发语词,夫、且夫,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而), 以及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Z )等。
此外,偏义复词要删去无义语素(利害、异 同、作息、饥穰)。
换,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新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应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管 一钥匙,目一眼睛,屣一鞋子。
另外,通假字和活用词的翻译也属于“换”。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补,即对文言句子里一些经常省略的组成成分,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分省主语、谓语、完语、 介词、呈词等情况。
二. 文言文和现代文教学的区别1、 必须重视对字、词、句的理解学握;2、 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归类比较(词法、句法的归类,及与现代文作比较);3、 必须重视相关史实的链接和抓展;4、 必须重视名篇赏析;5、 必须重视朗读与背诵;第八讲:语文课堂四大教学技能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研究如何科学设置板书才能冇效创设课堂玄观情境的教学艺术。
要设计好板书必须弄清“板书”的内涵。
(二) 板书板山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学握知识,经过预先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口语的农达,在 黑板或投影片上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呈现的教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