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最新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ppt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ppt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对 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组成: 可持续发展是由 经济、社会、生态 三大 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 一个 复合 系统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 经济数量 的增长, 更追求 质量 的改善和 效益 的提高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 活质量,提高人类 健康 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 有 平等 、自由 的 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和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相协调
产品生产 制造
产品包装 运输
产品批发 零售
原材料加 工
产品使用 回收
资源的摄 取
环 境
产品废弃 处理
(1)说出清洁生产的含义。 (2)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 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图2-2-2中三图分别是哪个 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说说每幅图案的 寓意。
(3)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为什 么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 持续发展?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清洁生产定义
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洁生产 (简写CP)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 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 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 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 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 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 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 周期的不利影响;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 所提供的服务中。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第3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5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第3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共25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8时31 分1秒 下午8时 31分20 :31:012 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②公平的观念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③环境的观念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 ————人口 处理好关系 ——经济与环境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能力之内
④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
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源自区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
合理利用资源和享有清洁、 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方案
A B C
表3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
(%)
土地利用总收(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100
100
57
57
64
52
50
88
50
40
48
112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_;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 入由高到低为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判断下列行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1、使用无氟冰箱
• 2、使用含磷洗衣粉
√ • 3、响应和执行近海“休渔”政策
• 4、讲究卫生积极使用发泡餐具
√ • 5、倡导免赠贺卡 √ • 6、研制节水开关装置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代际公平:指时间上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代内公平:指空间上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存在差异。

(2)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 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 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第(2)题,经济系统 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 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
方式恢复耕地15.335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而且使村里的
耕地由25公顷增加到40公顷。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材料三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以人为核心,由社会、经济和生态 三大子系统共同构成。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材料一、二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为什么?
(2)填出材料三图中字母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子系统,并
产品,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达到了良性循环。
(2)A:社会系统——③ B:经济系统——② C:生态系统——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 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解析:第3题,塑料袋难降解,不利于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 少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分类投放垃圾,利于垃 圾回收利用;使用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环保。第4 题,由“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观”可知,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一、课标呈现1.以某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等资料,说明其地理背景。

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角度具体表现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从全国范围看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的格局(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輸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效成效内容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増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1.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特色
基础设施
(2)发展绿色经济 ①内容:_经__济__发__展_、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强调_节_能__减__排__、资源高 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能源
碳 污染物
消耗
(3)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可持续消费的倡议:建立简约适度、_绿__色__低__碳_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干洗
耗能
应季
骑车 合乘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持续性 原则
限的,人类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之内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
共同性 原则
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决策和行动应 该有助于实现全球
整体的协调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 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 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 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 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 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 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学法指导】 巧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 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监管企业
政策、立法、标准
约束和引导 监督企业行为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①原因 a.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_环__境_恶__化__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__可__持_续__发__展___的障碍。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4 -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8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程标准】: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学习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 联系“21世纪议程”,阐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3、 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自主学习】:概念:既满足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_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____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内涵 ____________: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社会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______原则 与子孙后代共享 ( 公平)人与人、国与国间资源分配公平合理( 公平) 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是 的 原则 人类的 活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________制定各国都可接受的全球性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是由 向 阶段推进的过程各国所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可持续发展 及 也有明显差异可持续发展——从 到_________[探究活动1]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A B C D(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基础, 是条件, 是目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 ,更要追求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倡导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 为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工作、技术人员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1)完成知识联系图,理解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制约因素、实现的首要条件和目标。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A.定期休渔B.竭泽而渔C.毁林开荒D.刀耕火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定期休渔可以保证渔业资源的持续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毁林开荒会破会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刀耕火种是原始人一种开垦耕地方式,是一种掠夺式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竭泽而渔是把抽干池水,捉尽池鱼,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考点】该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2.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答案】B【解析】读图,a地利用沼气、水资源,排放生活污水,所以表示居住区。

b地有饲料饲草指向,只能是乳畜养殖区。

c地利用沼渣、生化池处理后物质作肥料,可以提供饲料,表示是种植区。

所以B对。

【2】下列最能体现出该模式特点的是①循环型②高消耗③生态化④可持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最主要特点是循环型,①对。

生态农业,消耗少,②错。

生态化,在整个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③对。

对环境资源没有污染破坏,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④对。

所以D对。

【考点】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的特点。

3.关于“可持续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B.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层面C.涸泽而渔、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D.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上实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实行生态农业【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原则。

涸泽而渔、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原则,C选项说法不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渔等合理发
性循环 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 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我国经济增长的 GDP 中,至少有 18%是依靠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 的经济发展之中。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试说明 理由。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我国 GDP 中至少有 18%
[易误辨析]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 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可 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 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C.②③ D.③④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广西部 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广西多喀 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 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宜种植区域大。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标要求】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认识在可持续发展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难点】本节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本节的重点【课时计划】两课时【教材内容分析】一、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第一课时)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则始终贯穿于过程之中。

阅读课本36页至37页内容,思考与归纳:1.围绕环境与发展主题,世界召开了哪些重要会议?2.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明确提出来是在()A.《里约宣言》中B.《21世纪议程》中C.《我们共同的未来》中D.《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3.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现已被广泛接受的是在()A.1980年B.1987年C.1992年D.2002年4.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的是()A.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B.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C.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提出的D.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二、理解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概念: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又的发展。

读课本33页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和32页和33页内容:2.可持续发展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相互关系如何?【第一课时学习效果测评】3.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A.区域的可持续发展B.生态的可持续发展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5.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唯一办法是()A.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禁止排放各种废气物D.加大开采自然资源的力度孙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6.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高中地理_《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最新考纲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识记:人地关系的思想内涵和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四个基本原则。

3.应用:根据相关材料分析其体现了或违背了哪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复习提纲梳理)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_____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___和任意开发利用的____,盲目追求征服____人地关系___,地理环境严重制约_________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________,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________、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________的发展2(1) 概念既满足________的需要,又不对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内涵____的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的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 基本原则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原则。

(4) 从概念到行动______合作,______参与。

考点二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行动纲领:控制______,节约_______,保护_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_____。

②合理利用_________,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 资源战略(1)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__________有限的自然资源。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习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重点)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重点)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1)核心:A 人的管理调控。

(2)组成⎩⎨⎧⎭⎬⎫B 经济系统C 社会系统D 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基本内涵⎩⎨⎧⎭⎬⎫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的历程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l世纪议程》。

1.只要经济数量增长,就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可持续发展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4.“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5.以下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①垃圾分类回收②私家车出行上班③生活用水重复利用④使用一次性筷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提示:1.×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经济数量的增长,更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

必三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必三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江苏省姜堰中学徐妍提供)一、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32—38。

二、结合学习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为什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自主解答几道题目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结合事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立即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能列举事例说明人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综合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有关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了解自身所在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培养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事实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精神。

【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四个原则以及如何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

【学习内容】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A B C D(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基础, 是条件, 是目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 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 ,更要追求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_______。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 为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①工业产值、利润②工作、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27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27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27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并使未来人类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至于削弱。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①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②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高投入、高消耗、高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污染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①协调人地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②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微点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2 第四章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地理学科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能会感到枯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1)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标要求】⊙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础积累】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①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自由、健康的社会环境。

③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①时间上的公平,又称。

人类赖以生存的和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②空间上的公平,又称。

③要求:之间,之间,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

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①核心:指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

②要求:人类必须保持、,做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③目标:实现、、和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①核心: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各国、各地区、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要求: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和。

对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要对公众进行积极、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和监督。

4、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阶段向阶段推进的过程。

由于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2、发展案例分析评价读下面三个材料,思考有关问题。

材料一:某水泥厂排放的粉尘污染了周围地区的农业环境,该地区的农作物受到危害。

一方面粉尘附着于作物的叶片,影响其光合作用,另一方面粉尘沉降到土壤种改变了土壤性状,结果导致玉米和小麦产量分别减少10%和5%。

正常情况下,玉米,小麦的产量分别是每公顷6750千克和每公顷5250千克,每千克的市场价格分别为0.9元和1.2元,受粉尘污染的66.67公顷耕地实行一年两种作物轮种制。

材料二:柳林村文化落后,生产不发达,是远近出了名的贫困村。

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本村麦田的土卖给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

这样他们两头进钱,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

虽然部分村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但手中有了钱,群众都很高兴。

材料三:十几年来,由于附近煤矿生产废弃物煤矸石的堆积,梨树村损失了粉底近50公顷,人均耕地下降到0.18公顷。

村里和矿上共同商量,由矿上出钱,村里出劳力,建砖瓦厂,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占压耕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

⑴据材料一请计算每年该水泥厂粉尘污染造成的农业损失是多少?想一想,除了导致粮食减产外,水泥厂的生产还可能给当地农民造成哪些损失?⑵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材料二、材料三,试对柳林村与梨树村发展经济的做法进行评价。

【适度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内涵包括()A.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B.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C.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 共同性B. 持续性C. 公平性D. 阶段性3、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4、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口号,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A.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B.加强法制教育,严格法制管理C.进行国土整治,加快国土开发D.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5、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C.无氟冰箱 D.一次性木筷6、关于可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没有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生态环境保护;没有代际之间的公平,就没有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因为地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限制自身的再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③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各国承担相同责任④四项原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为了可持续发展,中学生应该()①积极参与环保活动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③等参加工作后再接受环保教育④拒绝购买环境标志商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的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标准,被称为国际市场的“绿色护照”。

对推广此系列标准的认识错误的是()A. 能够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B.主要对国际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C.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基础,从而帮助企业达到其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D.没有此“绿色护照”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将会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9、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该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②该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③该书提出的“人口、消费与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④该书提出的“团体与公众参与”内容,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B.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必须快速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C.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D.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据此回答11~12题:11、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A.先污染,后治理B.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同步进行C.认识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注意保护D.注重环境保护,达到人类与环境的统一12、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缺乏优惠的环境政策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综合题13、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⑴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问题是、,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增高。

⑵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造成很大压力。

⑶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 _ 和相对落后。

14、读某地区的“PPE”(人口、资源、环境)怪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根据因果联系,将下面项目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的方格中:A.生存条件恶化B.人均收入减少C.土地生产力下降D.人均资源减少E.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F.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G.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H.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I.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J.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⑵试对当地如何摆脱贫困提出合理化建议。

15、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根据2018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8~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8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18亿亩。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图甲)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乙)和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图丙)⑴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是;②③⑤三个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是年。

⑵简要说明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

------⑶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2018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18亿亩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⑷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巩固反思】1、课后任务:《地理填充图册》本节练习。

2、导学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