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劳动就业二00六年工作总结及二00七年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劳动就业二00六年工作总结及
二00七年思路
谋思路
求发展全面开创劳动就业工作新篇章
——
省厅:
XX年,
市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得了省劳动保障部门的积极指导,而且赢得了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通过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工作,使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一年来,全市实名制就业再就业60450人;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4326人,其中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1004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组织劳动输出就业12817人,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744人,实名制培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14069人,组织创业培训2133人,1089人通过创业培训创办了小企业,带动4183人就业和再就业,扶持创业带头人267人,带动2685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137万元,支持536人实现创业式就业;失业保险参保总量252999人,审批、认定“4050”
人员灵活就业10575人,核发社会保险费补贴1495万元;接收管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56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这是一组令千家万户倍感幸福的数字,这是一组令人感怀的数字,更是我市实施民生工程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其背后不仅体现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实事求是工作之道,而且再现了一支秉承劳动者乐业为天职,不辞辛苦、努力拼搏,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劳动就业服务职工队伍的风彩。
一、二00六年工作回顾
国计为了民生,国计围绕民生,民生之要,就业第一。
回顾一年来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倍感欣慰。
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家乡”这一发展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破解“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难点和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而且就业再就业工作亮点纷呈。
(一)围绕中心,完善体系,积极履行就业服务职能
一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
市委、市政府将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作为政府“民生工程”十项之首,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XX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将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状,进行量化,分解到各县区,实行一
把手负责制,纳入领导任期政绩考核之中。
各县区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指标层层分解,重点明确“零就业”家庭随时产生随时安置,实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履行促进就业工作职能。
二是完善就业信息体系。
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开通,标志着就业服务步入信息化。
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就业服务信息发布,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就业服务需求,而且实现了就业服务人性化、信息化,同时使就业服务职能向更宽的领域延伸。
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基础体系。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服务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建设。
目前,我市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总面积8250平方米,5个市、县(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57个街道(乡镇)、163个社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全部实现“七统一”,就业服务平台的就业服务基础效能充分显现。
四是建立管理服务体系。
市政府将就业管理转变就业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XX年又投资50万元对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进行二次改造,并按一台七区的功能标准进一步完善,开设职业指导、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职业技能测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
派遣、创业项目对接、就业困难对象援助、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就业专项服务、“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认定、失业金领取等二十项服务、十八个窗口。
规范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制度,简化服务程序,市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构建城乡统筹就业体系。
我市于XX年9月份成立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管理体系,打破人为就业限制、建立平等竞争就业工作机制。
同时,建立就业备案、失业登记制度,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与招用城镇劳动力统一流程、统一方式、统一保障。
城乡一体化就业格局基本建立,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二)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激发就业再就业工作活力一是建立普惠制就业培训激励机制。
我市在促进就业工作的同时,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注重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普惠制就业培训工程。
加大普惠制就业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普惠制就业培训激励机制。
对42家培训机构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给予培训费补贴,支持培训费补贴722万元,进而调动办学机构开展培训积极性。
创新了普惠制就业培训机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我市为了切实解决好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建立了“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长效机制,并按照属地化原则细化“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工作任务。
“长效机制”不仅明确了援助时限,而且制定了企业招用“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鼓励政策,同时对已安置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随时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再就业稳定性,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是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拉动就业效能充分释放。
我市结合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在国家、省政府政策框架内,对提高收费减免额度、强化收费管理、明确减免最高限额、扩大税收减免范围等政策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政策向百姓让利。
同时,我们针对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的就业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入户调查回访”、“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大学生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推进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
12月末,我市城镇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为137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总体趋势较为平稳,政策促进就业效能彰显。
四是市场化导向就业机制不断成熟,就业结构呈现良好态势。
我市在加大接续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和扶持劳动密集型、服务型等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
展,创建工业园区,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拉动就业持续增长。
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非全日制就业、弹性就业等就业形式被求职者所接受,社区服务中心、商业服务实体、小区保洁、保安、护绿、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被求职者看好,实现了劳动者广泛就业。
在劳动者广泛就业的同时,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基础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一年来,仅市中心劳动力市场共组织招聘洽谈会113次,提供就业岗位28782个,进入市场求职者33080人次,11413人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市场成交率为34.5%,开展职业指导4263人次,接待政策咨询8287人次。
五是劳务输出扶持机制逐步建立,劳务派遣趋于成熟。
我市为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面对两个市场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发展劳务经济。
XX年,通过韩国土建、日本研究、中东管道安装、南京餐饮、北京建筑等劳务协作项目,组织输出
“盘锦管道工”、劳务人员12817人,创造劳务经济9228万元。
“盘锦服务员”等品牌已有名气。
六是失业调控得到不断加强,失业保险预警机制逐步完善。
强化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实、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失业保险预警机制,控制失业源头,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控制企业裁减人员进入失业保险的规模。
通过采取调控措施,把握裁员的规模和节奏,有效控制失业率在接收失业人员过程中规范操作,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控制在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内,并实行动态管
理。
(三)增进共识,团结协作,同谋就业再就业工作新篇章
一是上下同心,开展入户调查工作。
我市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离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入户调查工作,届时抽调了XX余名就业服务机构干部职工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深入全市57个街道(乡镇)、163个社区(村)进行调查。
历经20余天,对全市51009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涉及总人口132881人。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有离岗人员、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城镇其他未就业人员共计33500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的愿望的29637人,其中零就业家庭925户,棚户区回迁户有952户。
翔实的数据不仅反映了离岗失业人员的家庭生活就业状况,而且摸清了离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总量、结构、分布、形态,同时为就业服务指明了方向。
二是团结协作,完成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制定。
为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我市劳动、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将就业工作为已任,积极参与各项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先后联合转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扶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
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转发改进和
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转发〈
省地方税务局、省国税局、省劳动保障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就业困难家庭成员就业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团结协作,共同书写劳动就业新的篇章。
三是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劳动就业工作。
我市已建立了劳动就业工作督导调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
各项工作制度的启动与实施,形成了劳动、财政、税务、公安、工商、建设、旅游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分别从开发岗位、提供服务、维护权益等不同角度开展工作,进而形成了齐抓共管全面推动就业工作的良好态势。
(四)凝心聚力,共求发展,力求经济建设和就业工作双赢
一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先考虑就业。
在重大经济发展决策中,将吸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优先考虑,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二是加快接续产业发展,有效转移劳动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入住我市的外资企业4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三是加大工业园区规划与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建立晨宇工业园、宏冠船泊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塑料制品工业园等一批二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发展了
我市接续产业,而且可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实现了经济建设发展与就业工作的双赢。
二、二00七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统筹城乡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机互促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做好人的发展与能力的发挥,推动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任务
XX年,我市确定的工作任务为“54354”。
即实现城乡就业5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4千人;普惠制就业培训3万人;失业保险新增扩面参保5千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工作思路
就业工作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和谐,责任重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部署,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这也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在,为了全面实现劳
动就业工作新的再发展,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1、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
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主线,以第三产业为基础,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劳务输出为突破,建立起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就业格局。
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解决求职难与招工难的问题,开展调研,以优质的服务建立起就业服务与发展接续产业项目相对接的工作机制。
2、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增强就业服务能力。
加大资金投入与服务指导,不断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职能作用。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格局,推动就业服务不断向新领域拓展,实现全方位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
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做好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安置和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工作;落实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做好“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审核认定工作,通过社保补贴支持灵活式就业;鼓励、扶持商贸服务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4、加大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做好接续产业劳动
力资源储备。
积极开展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不断创新普惠制就业培训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和结算制度,建立起普惠制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
强化培训载体建设,创建示范性普惠制就业培训实体,重点打造有特色的就业培训品牌。
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的沟通机制,完善就业培训招投标制度,推动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的有效对接。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机制,推广用工备案制度和订单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按照接续产业项目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求,加大接续产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技能人才,为我市的接续产业储备资源。
5、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开发力度,做强做大劳务经济。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靠龙头推动转移;发挥服务职能,以政府组织转移;注重示范引导,以能人带动转移。
完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劳务输出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劳务协作关系,开拓国内外的劳务输出市场,打造特色的劳务品牌;优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对农民工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6、强化失业保险稽核,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
开展失业保险稽核,做实失业保险个人帐户。
加大失业保险条例宣传,做好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加强失业保险金收缴与支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减震器”的作用。
7、大力实拖创业培训,鼓励扶持全民创业。
以建立创
业保护机制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业行动。
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做实创业带头人扶持工作。
积极开展以SyB、ISyB为主要内容的集创业培训、项目评估、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创业服务。
建立创业项目库,广泛收集、定期发布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项目支撑。
充分发挥各级群团的组织优势和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推进创业培训及创业带头人扶持工作。
8、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就业工作舆论氛围。
发挥新闻导向作用,充分利用我市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开展再就业扶持政策及创业典型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政策扶持走自主创业之路,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