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中医学
茶中蕴含五行理
在茶 文 化里 也蕴 藏着 “ 行” 五
的学说原理 :茶为草本之属 ,种茶土
念。
肺 主皮 毛 ,是 当季预 防流感 润肺排
肝 脏 有 藏 血 的 功 能 , 其 在 体 毒之 上 品。众所周 知 ,人体蕴 藏精 壤为土之属 ,器皿为金之属 ,泉为水 表 器 官是 眼睛 ,视 力主要是 依赖 于 气的器 官是 肾脏 ,多喝乌龙茶 ( 属
翻
中的
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 清 归类。如果将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现 茶 叶诸多养生功效的根源所在。 象、性质及作用与五行 的特 性相类比 晨 喝点绿茶 ,如信 阳毛尖 、龙井 等 “ 有 五 行 ,人 有 五 脏 ,在 等。脾 为后天 之本 ,有些人肥 胖 , 天
后 ,可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 中。例 天 成气 ,在 地成 形” 。也就是说 大 有些人 干瘦 ,特 别是 嘴唇 的颜 色 , 如 , 中医将 人体 的五脏 与 五行相 配 自然 的精 华——茶 叶 ,也 就 于木 、 淡 白不泽甚 至萎黄 ,都是脾 气 弱, 合 ,比拟 出肺 属金 ,肝 属木 ,肾属 火 、 土 、金 、 水 五 行 与人 体 内分 别 五行 不畅 ,营养 不 良的表现 ,所 以 水,心属火,脾属土。五行 学说还认 对 应肝 、心 、脾 、肺 、 肾五脏 ,五 多 喝 黑 茶 及 陈年 老 茶 ( 土 )暖 属 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 的,各 脏又 分别 配胆 、小 肠 、 胃、大肠 、 胃、健脾 、和 气 ,腹胀 者可加 点 陈 种物质 之 间存在 着 相 生、相 克 、相 膀胱 五体 。 因此 ,五行属 性不 同体 皮 普洱 。 多喝福 建名茶 ( 属金 )白 乘,相侮在不断的相生相克 中维持着 质 的人喝不 同的茶 叶来调理 身体 , 毫银针 ,可提 高人体 免疫功 能 ,特 动态的平衡。 应 是 现 代 人 有 必 要 认 识 的养 生理 别是 趁 热喝下 ,让 皮肤 微微发 汗 ,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的传统技艺探索一、引言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技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传统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类传统技艺,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二、综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可谓是多种多样,涵盖了茶文化、云南昆曲、中医药、京剧、古筝艺术、少数民族音乐、太极拳、周庄古韵、汉绣及泥人张等十大类。
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民族认同和精神情感。
三、深入探讨1. 茶文化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制茶工艺、茶道礼仪和茶具艺术而闻名于世。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融合了我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元素,体现了我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云南昆曲昆曲是我国优秀的戏曲艺术之一,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性格使其成为我国古典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云南昆曲在唱腔、表演、服饰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3. 中医药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实践而备受关注。
中医药对我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之母”。
4. 京剧京剧是我国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其音乐、表演、化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音乐伴奏和表演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5. 古筝艺术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筝艺术在演奏技巧和曲目创作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6. 少数民族音乐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如蒙古族长调、藏族古乐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而备受关注。
这些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7.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以其柔中带刚的特点而引人注目。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在中国,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文化,因为它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深深的扎进了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对茶的研究一直在传承,几乎挖掘了茶的一切用途。
今天我们来聊聊茶的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茶文化中的养生之道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由此可见,茶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茶已成为我国人民皆爱的举国之饮。
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也可以算是是一味中药,这个在许多古籍医书中都有记载。
茶作为人类文明以来最古老的饮料,在它浓厚的文化底蕴的背后隐含着的对人类健康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茶,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养心,五能修生。
茶是确实可以使人长寿的,有例为证:“茶圣”陆羽活了72岁,“茶僧”皎然活了81岁,“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岁,“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活了88岁······茶对于人有如此重要作用,我们不得不好好了解一下茶根本。
一、茶的历史1、神农尝百草相传在2700年前的一天,神农氏在森林中尝遍百草,某天觉得口渴,遍在一棵野茶树下浇水。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翠绿的野茶树叶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
煮开的水色微黄,神农氏喝入口中,顿觉神情气爽,由此,茶便被发现了。
由此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做的《神农食经》载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
另一个传说的例证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2、陆羽与《茶经》当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掀起了一个高峰。
唐代文人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低温大大提高,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其中以茶圣陆羽的贡献最大,陆羽经过三十年时间,从初学茶启蒙、品泉问茶、出游考察、潜心著书、补充丰富成书等几个阶段,终于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茶经》,开创了茶文化先河,成为中国茶的鼻祖和圣人。
茶文化特色中学美育课程构建
茶文化特色中学美育课程构建引言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文化之一。
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不仅能够体现审美情趣,还与中医药、诗歌文学等诸多领域相结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将茶文化纳入中学的美育课程,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本文档将探讨如何构建茶文化特色的中学美育课程。
茶文化特色中学美育课程构建一、知识传授为了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美育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 茶叶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学生需要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和加工的过程,以及不同类型茶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茶具和泡茶技巧:介绍茶具的种类和功能,以及正确的泡茶方法和礼仪。
3. 茶文化历史和发展:通过讲解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 茶艺表演和品茶体验:通过茶艺表演和品茶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二、创造性实践茶文化的美育课程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上,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实践。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茶艺制作与表演:学生可以研究茶艺的基本技巧,并通过创作自己的茶艺表演来展示他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2. 茶文化创意作品:学生可以以茶为主题,创作茶文化相关的绘画、写作、手工艺品等作品,展示他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3. 参观茶园和制茶工厂:组织学生参观茶园和制茶工厂,亲身体验茶叶的生长和制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茶文化的了解。
三、跨学科融合茶文化的美育课程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以下是一些跨学科融合的建议:1. 茶文化与中医学:学生可以研究茶叶的性味归经,并了解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和功效。
2. 茶文化与诗词文学:学生可以研究和赏析与茶文化有关的诗词作品,并通过创作自己的茶文化诗词来表达个人感受。
3. 茶文化与社会科学:学生可以研究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了解茶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结论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中学的美育课程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例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例子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几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例子: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内家拳”代表。
太极拳的奥妙在于它所倡导的“以柔克刚”的理念,即通过柔和的身体动作和呼吸方式来调和身体的气血,从而达到武术、养生、修身等多方面的效果。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健身运动,被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区。
二、中国字画中国字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瑰宝,其源远流长,世界闻名。
中国字画以“写意”和“工笔”两种风格为主,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日益普及与推广,中国字画也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一张名片。
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四种发明创造,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发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四大发明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和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技术和文化领域。
四、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茶文化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蕴含了几百年来中国人民对于生活体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如今,随着全球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中国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同和喜爱。
五、中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三千年的历史,它讲究“治病不如治人”,强调“整体观念”,将身体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地位和影响。
如今,随着世界对于中医的逐渐了解和认识,中医学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渐走出国门,为世界所认可和欣赏,也让国人更加自信和骄傲。
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文化自觉。
茶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茶文化的功能有哪些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自公元前2737年神农尝百草时,茶就被人们所喜爱,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和传统。
茶文化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历程渐渐演化,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茶文化的功能与影响非常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文化传承茶文化作为一种国粹传统,它给中国文化以极大的光彩,传承了人类智慧以及文化思想的血脉。
通过茶文化,中国人不仅传承了祖先的历史文明,还接受了外来文明并发展创新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政治和文化形式。
茶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到世界文化的传承,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2、健康保健茶文化所展现的不仅仅只是冲泡一杯茶,更多地体现在中医药的保健方面。
茶文化对健康的保健功能深为人知,不仅中药学中茶可以引发抗氧化、抗癌作用,也可作为利尿、健脾开胃、解毒、通便、清肝明目、提高免疫力、减肥瘦身等保健作用。
此外茶的香气、颜色、口感等也具有美学意义。
3、文化品位茶文化是一种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传统文化,它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是人之为人的体现。
茶文化有文人雅士独钟之,茶艺家更需有一份专业的技能以及高的文化素养,这也说明了茶文化是拥有高雅品位的文化形式。
茶文化代表了生活品位的一种提升,同时也表达了对人自身品德、修养和人性美的追求。
4、人文交流茶作为千百年来人类的饮食文化代表,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传播与发展。
茶文化的共享和传承带来了不同国家与文化的交流,深化了人们相互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茶文化也成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的重要纽带,因其无处不在展现着人的自然美与历史内涵。
5、商业发展茶文化在商业化方面有着巨大的生产和市场价值,茶业是一种经济业态,带动了许多茶文化的从业者。
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使得茶叶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链。
茶文化还促进了国家经济内在的发展,并且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商品。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中国茶文化与健康的关系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中国茶文化与健康的关系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古籍中有不少记载。
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
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
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
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
历代相袭而不易。
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
如明代着名养生家高濂所着《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
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
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着有《契茶养生记》一书。
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
同样深刻阐明茶与养生的因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茶文化(中华茶道)与日本茶道有着本质不同,日本茶道源于我国唐代的径山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明代中期,经绍鸥、利休等人总结和倡导,逐渐演变成为既具宗教哲理(所谓“和、敬、清、寂),又有着严格繁琐的程序的文化体系,被誉为“宗教的美学”。
中医知识:药茶
中医知识:药茶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
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物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如汤饮、鲜汁、露剂、乳剂等。
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本土文化,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如今饮茶已不仅限于中国,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
相传茶的发现与使用源于神农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
近代以来,药茶的保健养生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降压茶、减肥茶及午时茶的大量涌现,使药茶的种类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扩充。
操作方法1.茶剂是将茶叶和食物、药物混合制作而成的饮料。
可以将茶叶等一同放人杯中,冲入沸水,浸泡20~30分钟后饮用,饮后可再加沸水冲泡,冲泡3次为宜;也可将其置于锅中煎煮,去渣取汁,煎煮2~3次,将药汁合并。
如清咽茶、大麦茶等。
2.汤饮将药物或食物用沸水冲泡或煎煮取汁,其中质地轻薄或具挥发成分的原料不宜久煎,适合冲泡或稍煎即可。
这类饮料中一般不含茶叶,但也可代茶饮用。
如百合绿豆饮、川贝桑叶饮等。
3.鲜汁将汁液丰富的新鲜蔬菜、蔬果等压榨取汁,可添加适量的水稀释,也可将几种鲜汁合并或兑入药汁一同饮用。
如西瓜番茄汁、甘蔗汁等。
4.露剂将汁液丰富的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花草等原料放在容器中,经蒸馏加工而成的液体饮料。
如金银花露、茉莉花露等。
5.乳剂以乳制品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液体饮料。
如芪乳饮、竹沥羊乳饮等。
药用功能药茶的食疗作用早在我们的古人就有认识。
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就叙述了茶的药性和作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的《本草拾遗》也记载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 现今,饮茶的减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1、助消化。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摘要:1.茶文化2.中医药文化3.武术文化4.书法艺术5.中华美食6.传统节日正文: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个东方古国,并逐渐接受和喜爱中国的文化。
以下六种文化事例,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
首先,茶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瑰宝。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国饮”。
茶道、茶艺、茶宴等各种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茶的品种和口味也琳琅满目。
茶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中国茶的美妙滋味,体验到中国茶文化的韵味。
其次,中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实践成果。
如今,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开始认可并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三,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如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功夫等。
武术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中国武术的奥妙,感受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
第四,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
书法的笔画、结构、章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书法艺术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欣赏到中国书法的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五,中华美食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
中国菜系繁多,口味丰富,色香味俱佳。
中华美食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最后,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文化的生动体现。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以上六种文化事例,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茶经对茶文化和茶医学的影响
茶经对茶文化和茶医学的影响一、《茶经》推动茶文化发展(一)《茶经》对茶文化的精神文明影响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自陆羽《茶经》问世始,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雅事。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不与茶相关,茶已深入社会各阶层,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
茶通六艺,茶是中国茶文化的载体。
历代诗人常引茶入诗,留下了众多韵味无穷的咏茶名句。
陆羽深受儒、佛、道影响,融诸家思想于茶理中,最早确立茶德标准:“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这些相关茶德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人温厚平和的处世风格。
“和”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理。
儒家推崇中庸之道,提倡“亲和自然”、“以和为贵”。
茶能够驱睡少眠、清心净性、消食去腻、参禅悟道,于是僧人将茶视为佛祖恩赐,“茶禅一味”。
茶出自山川,长于山野,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自然天成,体现“自然和谐”之美,符合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
“茶和天下”,儒、佛、道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陆羽《茶经》也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的茶文化。
自唐代开始,茶叶及茶文化主要通过古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传向世界各地。
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东南亚的茶俗、欧美的茶文化等无不打下《茶经》的烙印。
而茶叶能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离不开陆羽的肇始之功,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茶经》脍炙千古的内在原因。
(二)《茶经》对茶文化的物质文明影响茶文化的物质文明,即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它不但包括茶叶的育种、栽培、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保鲜等创造性劳动与研究,也包括人们品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客观存有的物品和建筑物。
关于中药代茶饮的深讨
关于中药代茶饮的深讨中药代茶饮是一种结合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茶文化的健康饮品。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理论和保健文化的日益重视,中药代茶饮在市场上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中药代茶饮的概念、历史渊源、功效与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
一、中药代茶饮的概念中药代茶饮是将中药材和茶叶进行配伍搭配,研制成具有多种功效的饮品。
中医药理论认为,中药材具有温补、解毒、清热、养阴等功效,而茶叶则富含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物质,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消脂减肥等作用。
中药代茶饮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简单搭配中药材和茶叶,也可以通过科学配方研制成专门的中药代茶饮产品。
中药代茶饮的出现,为传统中药和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实践途径。
在传统饮品茶中加入中药成分,使得饮茶不仅仅是口感的享受,更是对身体健康的关爱。
饮茶人士通过选择不同功效的中药代茶饮,达到调理身体、健脾益胃、调和气血的目的。
中药代茶饮也为传统中药的服用提供了更为方便和美味的途径。
中药代茶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人对中药和茶的认识早已有之,早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中医典籍中,就有关于中药和茶的配伍应用记载。
据史书记载,汉代的张仲景就曾将牛黄、雄黄、鹿角霜等中药材与茶叶混合饮用,用于治疗病症。
唐代孙思邈在其《本草纲目》中也详细介绍了茶叶及中药材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代茶饮逐渐被人们重新关注和研究。
在宋代,茶文化兴盛,茶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
与此中医药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中药的应用也成为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内容。
当时一些医家开始尝试将中药材与茶叶进行配伍应用,形成了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代茶饮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中药代茶饮在市场上的销量逐渐上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中药代茶饮来满足自己的饮品需求,这也反映出了中药代茶饮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
中药代茶饮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养生健脾益胃、调和气血等方面。
茶与疗愈的力量与茶疗文化
茶与疗愈的力量与茶疗文化茶,这个古老的饮品,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疗愈的力量。
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茶疗文化也逐渐流传开来。
本文将探讨茶与疗愈的力量以及茶疗文化的背后。
一、茶与疗愈的力量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和儿茶素,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
茶多酚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伤害。
儿茶素则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此外,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氨酸等物质也对身体有所裨益。
适量摄入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而茶氨酸则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这些成分的结合使得茶具有养生的功效,对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茶还能帮助降压降糖。
研究发现,定期饮用茶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茶叶中的多酚成分能够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
因此,茶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茶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茶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茶疗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理论,将茶饮与药物相结合,通过饮茶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茶疗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茶的成分和气味来调理身体和内心。
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功效,如普洱茶能降脂消食,铁观音有助于消除疲劳,绿茶有清热解毒的效果等。
同时,茶的气味也有疗愈的力量,如清香的茉莉花茶可以舒缓情绪、减压放松,檀香的乌龙茶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通过饮茶和闻茶的方式,人们可以达到身心平衡和健康的效果。
茶疗文化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茶在《本草纲目》中被归类为草药之一,被称为“神农救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疗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
茶疗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社会的支持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目前,茶文化节、茶艺展等活动逐渐开展,有助于增进公众对茶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茶疗文化的传承还需要专业的茶艺师和茶疗师,他们能够将茶疗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并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茶的疗愈之力。
在中医药学会迎春茶话会上的致辞
在中医药学会迎春茶话会上的致辞尊敬的中医药学会会员、嘉宾们,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中医药学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这次迎春茶话会。
这次会议是中医药学会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广传统茶文化,增进同仁们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点放松和享受。
中医药学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专业学会之一,成立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不懈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中外文化互通之路,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
本次迎春茶话会,我们以中医药文化和茶文化为主题,就中医药与茶的关系进行探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这两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同仁们的交流和学术互动,让中医药和茶文化成为我们交流和合作的纽带,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它历经千年而不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茶可以舒缓心情、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减肥健身等,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饮品。
同时,中医药学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国家文化遗产。
中医药学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对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加强体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融合和发展,还可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医药学和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传统药材中有很多与茶有关联的植物,如绿茶、花茶、普洱茶、乌龙茶等。
茶与中药的结合在风湿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和茶的辅助作用,可以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如何发挥中医药学和茶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探究和发现。
年关将至,春节即将到来。
此时,我们也进入了中医药学的重要治疗时期。
这是中医药学特有的观念,相信大家都见证过中药的疗效,也都有过在春节期间用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的经验。
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养生是古老的传统医学系统。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养生方法。
茶不仅在中医养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茶文化中被广泛传播与赞美。
本文将探讨茶文化与传统医学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1. 茶的历史与文化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种植、制作与饮用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形成了属于中国茶文化独特的传统。
茶文化不仅体现在饮茶的方式和仪式上,还体现在茶文化的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
茶文化通过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使茶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中医养生与茶的关系中医养生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理论体系,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茶在中医养生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和养生方法。
茶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素、茶多酚、咖啡因等,这些成分在中医养生中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等功效。
中医养生注重防病于未然,茶的饮用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茶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茶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多种应用方法。
首先,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用适合的茶种和方法进行饮用。
例如,对于阴虚体质和火旺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绿茶、白茶等清热解毒的茶叶进行饮用。
其次,茶可以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发挥更好的养生功效。
比如,将茶与菊花、枸杞子等药材一起泡水饮用,可以清热明目、滋阴润肺。
此外,茶还可以用于疗法上,如茶叶煎剂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如消化不良、痰湿等。
4. 茶文化与中医养生的连结茶文化与中医养生密切相关,二者互相促进和影响。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医养生提供了丰富的养生茶史、茶学知识和茶艺表演。
而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的养生观念和饮茶方式。
茶与中医养生一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和文化符号。
5. 现代人的茶文化与中医养生在现代生活中,茶文化和中医养生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完整版)茶的药理特性
茶的药理特性茶的药理特性 -—-茶已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保健饮料。
人们长期的饮茶实践充分证明,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而且能预防疾病。
(一)传统用法茶的传统用法,即指中医与民间淬的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
1、茶为万病之药数千年来,有关饮茶与健康的记载很多。
特别是我国古代,茶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在祖国的医药学宝库中,茶作为单方或复方而入药的,颇为常见。
(1)茶药与茶疗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圆题写的“荼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为”的论断。
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
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於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铁观音的功效。
所以,茶不但是药,而且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此外,明代于慎行《谷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绋瘥”。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铁观音的功效1983年林乾良氏又提出“茶疗"这一词汇。
茶疗的实施,有两个层次的概念。
狭义的茶疗,仅指应用茶叶,未加任何中西药。
当然,这是茶疗的基石与主体。
没有这一基石与主体,茶疗就不能成立。
由于茶叶在传统应用上其功效已有二十四项之多(见下文),所以光是茶叶一味也足以构成茶疗体系。
茶疗的第二层次概念,就是广义上的茶疗,即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
当然,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但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
这实际上是茶、药并服。
(2)茶的本草理论茶的本草记述,以唐代苏敬等撰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最早,列于本部中品。
其文甚简,计正文45字,注文50字.正文:“茗,苦荼。
茗,味甘、苦,微寒,无毒。
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据《证类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应作春)采之.苦荼,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注文:“《尔雅·释木》云:檟,苦荼.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荼,生出南、汉中山谷。
中国茶道与经络养生
中国茶道与经络养生茶,作为中国独有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道则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茶的独特品质、制茶工艺和饮茶礼仪。
而经络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通过经络系统与整体健康紧密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与经络养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茶道对经络养生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茶道与经络养生的渊源中国茶道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文化,起源于三国时期。
茶道注重茶叶的品质和独特风味,强调制茶过程的细致和技艺的独到。
经络养生则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经络系统的通畅紧密相关。
茶道和经络养生都关注人的健康和内在的平衡,因此二者有着相当的共同之处。
第二部分:茶道对经络养生的益处1. 清热解毒:许多茶叶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例如绿茶和白茶中的茶多酚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净化血液,从而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
2. 促进血液循环:喝茶有助于血液的循环,特别是一些发酵程度较高的茶叶,如黑茶和普洱茶,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通引起的身体不适。
3. 调节气血:根据中医理论,茶叶的性质不同,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
例如乌龙茶在中医学上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气血的平衡。
4. 提神醒脑:茶中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人体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喝适量的茶可以帮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第三部分:茶道与经络养生的实践方式1. 饮茶仪式:通过参与茶道的仪式和流程,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茶道的独特魅力。
在饮茶仪式中,倒水、洗茶具、掌握温度和时间等细节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这些细致的动作有助于触发身体的感官机制,进而调节人体经络的流动。
2. 茶与饮食搭配:茶道强调茶的品质和口感,而经络养生注重饮食的调理。
将茶与特定的食物搭配,可以提高营养吸收率,并促进身体的代谢。
例如,在茶道中,绿茶常与清淡的素菜搭配,以减少油腻的感觉,提高身体的消化力。
3. 穴位按摩:利用茶叶或茶油进行穴位按摩也是茶道与经络养生的结合方式之一。
茶道与医道
茶道与医道:传统文化的交融与创新茶道和医道,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价值。
本文将从茶道精神、茶道美学、茶道文化、茶道传承、茶道礼仪、茶道修行、医道伦理、医道精神、医道治疗、医道文化、医道发展、医道贡献以及茶道与医道的融合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和独特魅力。
茶道精神,强调的是在品茗过程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将饮茶提升到精神层面。
茶道精神体现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它教导人们要保持谦虚、内敛和自然,通过饮茶来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清静无为的品格。
茶道美学,是茶道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境界。
它从茶的色、香、味、形等多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韵味,通过茶具的搭配、环境的营造以及泡茶的过程,让人感受到美的愉悦。
茶道美学培养了人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人们在品茗过程中领略到美的意境。
茶道文化,包含着茶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茶相关的各类文化现象。
茶道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诗词、书画、戏曲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茶道的传承,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进行。
家族传承是指家庭中的长辈将茶道技艺传授给子孙后代,使茶道得以在家族中延续。
师徒传承则是在师父的指导下,徒弟学习茶道技艺,从而将茶道代代相传。
此外,国家传承和文化传承也是茶道传承的重要途径,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推广茶文化,举办各类茶事活动,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道。
茶道礼仪,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茶道礼仪分为仪式和礼节两部分,仪式包括泡茶和品茗的过程,礼节则体现在人际交往中。
茶道礼仪不仅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也展现了茶人的修养和品位。
通过学习和实践茶道礼仪,我们可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自我修养。
茶道修行,是指通过茶道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在茶道修行中,人们通过学习茶艺、茶文化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宁静淡泊的心态。
茶道修行还教导人们要具备敬畏之心,感恩大自然赋予的恩赐。
基于中医脏腑理论的桂东玲珑茶文化探讨
基于中医脏腑理论的桂东玲珑茶文化探讨
黄俏蓉;官骏昊;程妙仙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24(46)4
【摘要】中医文化和茶文化等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大众注重健康、养生的今天,中医文化与茶文化中所呈现的优势日益明显[1]。
茶疗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服用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2]。
中医脏腑理论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为了探讨桂东县玲珑茶文化的特点和药理特性,以及与中医脏腑理论的关联,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收集桂东县玲珑茶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中医脏腑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主要结论表明,桂东县玲珑茶作为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药用价值,中医脏腑理论可以为玲珑茶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并推动其在健康调理领域的应用。
【总页数】3页(P182-184)
【作者】黄俏蓉;官骏昊;程妙仙
【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基于脏腑辨证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2.基于中医调神养生理论的潮汕功夫茶文化探讨
3.基于脏腑辨证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4.基于中医脏腑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与中医学发表时间:2016-08-24T16:30:02.0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作者:王璐玲1 张晓峰2[导读] 过快的生活节奏和过重的生活压力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应甚至疾病,人们逐渐脱离了一个自然而轻松的生活环境。
王璐玲1 张晓峰2(1、2上海市20007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实验中心)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身的健康隐患,是对人的身心的双重挑战。
中医讲求不治已病治未病,医学的发展渐渐由“医学—生理”模式向“医学—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故而需寻求一种恰当的方式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调理人身体的同时疗养心灵。
“和”是茶文化主体精神之一,所谓“和”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1]。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养生之道的精华: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即是指阴阳平和,人的精神才会充足,说明中医的养生也非常强调“和”的重要性,这跟茶的本性是相通的。
在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时尚饮品的今天,结合中医治未病学说来探讨它的养生价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茶饮疗法需要有中医的指导,九种基本体质的发现,为普通人自行寻求健康的茶饮提供了可能。
本文通过示例体质配合茶饮疗法及茶文化的推广,逐渐引入一种现代人稀缺的优雅而朴实,自然而幸福的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治未病;茶饮疗法;生活方式;九种体质一、文化与社会的现状过快的生活节奏和过重的生活压力给现代人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应甚至疾病,人们逐渐脱离了一个自然而轻松的生活环境。
如何争取现代社会中的人在提高某些方面数值指标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则是当前状况下的紧要任务。
而生活质量的改善,则在于现代社会可以提供一个能与现代社会配套且能够切实有效改善现代人体质的生活方式。
这个生活方式不是对现代化的一个翻转,而是在顺应现代化的过程中补足其中的不足,从某些细节方面着手以解决实质意义上的问题。
从文化方面说,现代化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是属于西方的思想。
快餐文化也是当前主流发达国家的主要生活方式,也开始为中国社会所接受。
合理的茶饮及茶文化推广带来的是一种能够调适身心的健康生活,能够缓解现代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每个活在时间中的人都希望过上健康的生活。
阴平阳秘的平人意味着健康,文质彬彬的行事意味着好的生活方式。
饮茶能让快的节奏慢下来,而茶的药用价值对人身也是有帮助的。
但是,不能正确的了解茶的寒热温凉属性和自身的体质偏颇,不适当地饮茶会带来许多负面问题。
所以,现代社会寻求茶文化与中医的结合,在中医的指导下针对九大体质所制定的茶饮配方,不但能够把茶对健康的影响发挥到最佳,丰富的茶文化还能还原“快餐生活”应有的质量,争取示以现代人优雅而朴实,自然而幸福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茶文化与中医学的历史连接上古神农尝百草而得茶,因其可察周身并解毒以得名。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虽然是上古神话传说,但是体现了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
茶的原始意义是茶饮与药饮不分的,至于后世,茶渐渐独立出茶饮与茶的要用,茶饮进一步丰富发展为茶文化。
茶的文化意义与实用价值的分裂,脱离了原始意义上的茶的本位。
既然优雅而朴实,自然而幸福的健康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是可能的,那通过什么能够沟通二者?茶的作用即在此处显现。
茶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逝,相反,除基本茶品不变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代茶饮或新品茶会被开发出来并被世人所接受。
虽然有其他饮品,例如咖啡、牛奶等,对茶饮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茶仍然作为中国人首选的日常饮品。
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
茶的价值不是简单通过价格来衡量的,也不是由贵贱来衡量的,不论什么品次的茶,都具备其最基本的效用。
《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四、少卧、轻身、明目。
”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这是茶最基本的功用。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效用,例如常见的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降火、敌烟醒酒的功效[2]。
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
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功效。
除了一般的茶,还有其他花草茶,皆具有不同的功用,这使得茶能够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并发挥恰当的作用。
现代的工作压力导致人们的精神压抑,茶则能助人恢复到较好的精神状态。
故《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代表饮食习惯的健康,现代人更多出现暴饮暴食,酗酒抽烟。
茶也是很好的解酒药,故《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茶能助消化,利用茶的这种特性时则需注意配伍。
《新修本草·木部》中说:“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
苦茶,主下气,小宿食。
”又称“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
”总结起来即是南宋时虞载《古今合壁事项外集》中所记载的:“茶有理头痛、饮消食、令不眠”之功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谓:“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以上是茶饮最基本、最直接的效用表现,更倾向茶的药用价值。
在药用价值的保证下,茶还能进一步衍生出文化价值。
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曾受到重创,茶文化则幸免于难,同时,仍有一群人热心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广工作。
与茶打交道的生活必然是自然的,也是朴实的,饮茶中的优雅静缓,茶汤流淌过后所带来的幸福感,是对健康生活方式最有利的阐释。
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千百年来中国茶叶不但独占世界茶市,是世界茶叶消费的唯一来源,而且外销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贸易中地位特突[3]。
早在十七世纪就首输荷兰,传播至整个欧洲只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
日本甚至形成具有自己本国特色的茶道文化,茶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沟通的桥梁与媒介。
现代人追求养生,追求生活当中的心境。
传统茶文化与中医现代化的结合,就是一种既能够养心又能够养生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实践。
传统茶文化更多与修身养性相关。
以往茶在中医中的应用,又多偏向药用价值,忽视了其中的文化价值。
中医茶饮引入现代生活方式,就是在沟通以茶为连接的茶文化与中医茶疗的不同偏向,使之合乎中庸之道,即既有中医药价值,又有其文化价值。
三、茶疗与治未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指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然火有五,火有虚实。
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在其文中附含茶药方16则,不含茶的“代茶饮”10则,都一一详加考证记载[4]。
大多数人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实际上只有九种。
即平型、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湿型(痰湿,湿热)、燥型、血瘀型、气郁型。
若对每种体质进行较详细的说明,则普通人也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辨症、评测。
再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辅以日常的茶饮疗法,则事易而效佳。
以三种最常见体质为例:1、痰湿质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②常见表现:主项: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
副项: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③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
④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2)成因。
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
痰湿质的人群常由于先天遗传,脾气不足或后天过食肥甘,运动量少,压力过大等原因形成。
此类患者面色淡黄而暗,皮肤油脂多,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粘[5],多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此类体质的人群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是应能力较差,调理可选用普洱茶10g,合陈皮 10g、茯苓 10g、薏苡仁 10g。
陈皮燥湿化痰,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且均有健脾功效。
2、湿热质湿热质形成原因多有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辛辣,或长期饮酒、熬夜,精神压力大,运动少,排汗及二便不畅等,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此类人群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多形体偏胖,性格多急躁易怒[6]。
在湿热环境或气温偏高较难适应的时候,可选用调理茶饮:黑茶10g、金银花10g、决明子10g。
此类患者体内热毒滞留,应取金银花清热解毒,黑茶降脂的功用,合决明子给邪以出路。
3、气郁质气郁质患者成因多有先天遗传,或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运动量少,压力过大等。
患者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多形体偏瘦。
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证[7]。
调理宜选用玫瑰花茶10g、合欢花10g、分心木10g。
三者合用可行气安神解郁。
以上茶方,方剂种类少,是为了尽可能保证茶本身的滋味,不削弱其较好的饮用性。
三种体质所对应的茶方,剂量可基本不变,减少了配方的繁复性。
九种体质外的其他六种体质,各对应的茶方将在专论九种体质与茶方的文章中论述,考虑本文行文需要,兹不赘述。
四、茶与现代中医的连接茶作为一种中药,并没有非常特殊,只是一种简单的药材。
然而,茶从历史到今天,却从来都不简单。
在历史上,茶除了其经济价值外,作为经济价值保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则更为基础。
现代中医寻求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以应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面临着挑战自我与自我革新。
在保有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点切入当下的现实。
茶作为一种中药,可以成为一种药饮,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味中药,也并不仅仅是一种药饮。
它还是一种文化,可以引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缺少指导,故不能更有效切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进而影响每个人。
中医的发展与茶文化的推广,两两结合,应运而生。
中医与茶文化相结合,是“中医”的标准。
《黄帝内经》讲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就是这个意思。
治人包括治病,但又不仅仅是治病,还需要让人身心都得到健康。
五、结语茶与中医在当代的结合,不仅为优质而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一种可能,同时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为祖国医学注入新的生机。
茶文化的推广需要中医的指导,中医的发展需要茶文化的推广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