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人性与修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具有什么样的 本质,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 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总之,不存在什 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层次论
首先,把人的需要看作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力,揭 示人的本质的逻辑前提。“在现实世界中,个人
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其次,从人的需要的实现手段上揭示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 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 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 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
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

1.人性的自然属性
(1)人的生物属性: A、生命的同化和异化; B、基因的遗传和变异。 ( “人类基因组研究”。) C、 基因与人的行为研究。



享乐主义态度 :
爱拉斯谟说,人的情欲高于理性,人生
的目的就是感官享乐,毫无顾忌地寻欢作乐。 《列子· 杨朱》说,人生就是“尽一生之欢, 穷当年之乐”,放荡纵欲,及时行乐。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 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 意之所欲行”。


马克思说:
“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 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人 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 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 动物的机能。” 人的两性关系是衡量整个人类文明程度 的重要标志。
伏尔泰把人定义为: “人是善与恶、快乐与痛苦的混合 物。”


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的命题,突
出了人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提出了探求真理和正义的两大使命: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 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 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 道德法则。”

D.睡眠需要 睡眠休息需要,占生命三分之一; 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 休闲学研究(节假日生活和旅游:吃、喝、 玩、乐),促进身心发展。

(4)性行为需要: 人类性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A、生儿育女; B、追求快乐; C、表达爱情。

(5)欲望 母爱——;性爱——;情欲——; 私欲——;物欲——;占有欲——; 贪欲——;七情六欲——; 对待欲望的态度及策略: 禁欲—— 纵欲—— 节欲——




黑格尔认为: “人的本质是精神”, “精神的实体、本质是自由”。
6.点评: 近代思想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平 等、追求幸福,并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 变的。 其共同缺陷就是,脱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来考察人,只是抓住人性的某一个方面, 并将其绝对化、抽象化,因而不能科学地揭 示人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
1.古代人性论 (1)斯芬克斯之谜:狮身人面——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2)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4)亚里士多德: “人是一个有理性的动物”; “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
(5)中国古代的人性论



萨士比亚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赞美诗: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 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 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象天使!论 了解,多么象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长。”
薄伽丘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批判; 爱拉斯谟对基督教天堂幸福的批判; 拉伯雷的“理想修道人生”; 彼特拉克对爱情的歌颂; 但丁“走自己的路”; 达芬奇“永恒的微笑”;
观点: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最高道德”。

穆勒提出社会情感是解决利他主义问题的关
键。精神的快乐优于感官的快乐。
爱尔维修认为: 人天生就有自我保存、趋利避害、趋 乐避苦的本性,这种“自爱”的本性是 普遍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追求利益是人 的本性,不可违背。

费尔巴哈认为: “人的自爱利己的本性和追求感官的 享受是道德的来源和基础。”




B.穿戴需要: 穿戴的原因: 劳动中防护身体——; 气候变化中保护身体——; 羞耻感的产生,满足心理上的需要——; 展示个性特色,满足审美需要——; “时装秀”:面料、款式、色彩、造型。 穿着问题:露、透、裸、人体彩绘。
C.居住需要: 休息场所,卫生环境,安全保障。 住房的历史演变:树居、山洞、茅屋、 草房、平房、楼房、公寓、别墅、宫殿。 住房商品化、货币化改革,房地产市 场发展,住房条件改善。

(3)异化劳动同私有制和分工是密切相关 的。私有制既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又是实现劳 动异化的手段。 (4)异化的克服和扬弃 马克思主张通过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扬弃 异化劳动,实现全人类解放及人的解放。

(5)私有财产的运动(经济发展)是人 类自身解放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指出,

“自我异化的扬弃跟自我异化走 着同一条道路”,这是因为要把人的 “类的本质力量”全部发挥出来并把它 当作对象来对待,“这首先仍然只有通 过异化这种形式才是可能的。”
第三讲
人性与修养
第三讲 主要内容 一、人性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 五、人性的改造、发展和完善
一、人性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1.人性概念的界定 (1)“人性”就是指人的本性或“人的本 质”。 人性研究就是关于人类普遍具有的属性、特 性、特征及本性、本质的研究。 (2)“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差异: 从外延上看,“人性”比“人的本质”更为宽 泛; 从内涵上看,“人的本质”比“人性”更为深 刻; 从层次上看,“人性”揭示了作为社会存在物 的人所具有的与动物一般的区别,而“人的本质” 则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人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1)人性研究是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依据。 (2)人的社会本质理论有利于人们正确解决人生 矛盾和人生问题。 (3)人性论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4)人性研究是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 (5)人性论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的依据。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最后,从实现人的需要的生产劳动的现实性上揭 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
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3.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1)含义及表现 异化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受自己的活 动及其结果支配或反对的状况。 异化的表现: 经济上——;政治上——; 思想上——;宗教上——; 生活上——;
B.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相异化,即劳动者 不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而是被迫地强 制地从事劳动。 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 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 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 残”。

C.劳动者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异化为外在的、强制的 劳动,人的劳动变成单纯的谋生手段,因 而劳动者就与人的本质相异化了。 D.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即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的对立。
A.孔孟的“性善论” 孔子说:“人者仁也,人而不仁 非人也。”“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 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B.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 性恶》写道:“人之性恶也,其善 者伪(人为)也。” 人人具有“眼好色、耳好声、口好味、 心好利”的本性。 C.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 也有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中世纪人性论 (1)宗教神学主张人的本质是由神规定的。 (2)人的命运是预先注定的。 (3)鼓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论
(1)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 权抗击神权,以人道取代神道。 (2)强调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人 的本性不是由神性规定的,而是由人的自然 性决定的。 (3)强调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追求物 质欲望和尘世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幸 福,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4)歌颂人的伟大,赞扬人的价值,提倡 尊重人的意志自由与个性发展。

4.近代人性论 (1)“感性主义”人性论


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普遍的自私利
己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支配着人的思 想和行动,决定人的社会生活。人生的目的 就是追求物欲,满足物质的享乐。 “人与人像狼与狼的关系”


曼德威尔:
“私利即公益”;“私恶即美德”;

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中提出功利主义



(2)人的生理构造及其属性
A、结构决定功能 B、神经系统反应能力与条件反射 C、体质、体能、官能与生命力、本 能、精力、活力。
(3)自我保存的本能 A.饮食需要: 吃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吃喝饮食是人类的第一大需要;“民以 食为天,地为万物之本”; 饮食的历史演变:天然、种植、生食、 熟食、杂食、美食(色香味形)。 吃喝的道德问题:“什么都吃”。

(2)劳动异化的具体表现:
A.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愈多,它自己的价值就 愈低。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 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 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 为畸形。”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一般本性与变化的人的本性 马克思在批驳边沁时指出: “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 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身是 不能从‘效用原则’中虚构出来的。如果我 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 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 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 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 性。”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 的特性”。


(2)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 质属性
“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 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不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是人的社会 特质。”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 品性,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人的机体状况, 而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一个由血肉、欲望、 精神而组成的自然物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人 的本质就是把许多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生 物学和生理学的属性。

(2)“理性主义”人性论
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命题,强
调人的本质不在于人的肉体欲望或某种感觉特 性,而在于人的精神和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论。

2.人性的社会属性
(1)人的需要
马克思提出: 人的自然性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需要 恩格斯提出: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


(3)物质利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决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不仅有经济 关系、物质关系、血缘关系,而且有文化关 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思想关系等。 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实质是物质利益关 系,它是其他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基 础。

(4)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凝固 不变的抽象物,而是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和社 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指出,
5.现代人性论 (1)意志主义 (2)生命哲学 (3)精神分析 (4)存在主义 (5)法兰克福学派

人生而 自由,却无往 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你是自 由的, 你必须 亲自选择
——萨特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1.人的本质理论
(1)劳动是确定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指出, “一当人们开始生产自 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 体组织所决定的),人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 物区别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