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

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

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仪,粉笔、磁扣、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柯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谁来了?

你们喜欢柯南吗?

你知道柯南是做什么的吗?

让孩子说说柯南的厉害之处,预设:孩子能点到推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柯南来学习一些推理的知识(板书推理)

二、讲授新课

(一)粉笔游戏

(出示较短的一根粉笔)这是一根粉笔,老师把它藏在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来,猜猜,在哪只手里?

谁来举手告诉我?(教师做举手的姿势,松开左手)

预设:学生异口同声说在另一只手里

为什么在这只手里呢?

因为老师就两只手,那现在排除了这只手,就肯定在另一只手中(摊开手让学生看看粉笔)渗透排除法(板书排除)

(二)猜磁扣游戏

这有1、2、3三个盒子,一个装红磁扣,一个装黄磁扣,还有一个是空的,猜猜黄磁扣在

哪号盒子里。

老师给提示摇两下3号盒子,没有声音

教师再提示:取出1号盒子的红球

在游戏中请学生说说想法

打开来看看,验证学生的推理是正确的

小结强调提示信息

(三)讲解例题1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红、小丽和小刚拿的分别是什么书?

1、找数学信息?

“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同桌合作,把你们的推理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这张白纸上

3、展示学生的作品

(1)、文字法

学生讲解推理过程

全班反馈

(2)、连线法

学生讲解推理过程

全班反馈

(3)、比较文字法和连线法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方法优化

(4)强化连线法

师生共同完成连线

(5)小结推理的方法,板书:抓关键,巧排除

三、巩固练习——动物王国的小侦探

(一)帮助小狗找名字

出示信息: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是最轻的。

把你们的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交流推理过程

(二)找皇冠——找出小偷的房门

小偷来不及逃到第3层

小偷没有进入灰色的门

小偷进入的门的下面是黄门

小偷进入的房门的左边是灰色的门

(信息逐条出现)

讨论最后一个信息的作用(并不是多余的,可以用来检验推理是否正确)

(三)找皇冠——谁是小偷

有三只动物,狐狸说:我不是最后一个进入的

老鼠说:我也不是最后一个进入的,但是我比狐狸迟一点

第一个进入的是小偷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推理过程,讲述推理过程,找出小偷,找回皇冠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借助连线法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引入新课前我先和学生玩了个游戏,出示一根粉笔,放在一只手里,让学生猜一猜红粉笔可能在哪只手里。在猜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这样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粉笔在哪只手。接着我故意伸开右手做出请学生回答问题的姿势,学生根据这条信息就能准确的判断出粉

笔在左手。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需要用一些已知的信息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初步了解排除法。

在“探索知识”的环节中,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作为情境的主角,设计了生动的问题情景,并有意识的拉近问题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学生中解决问题。然后着重介绍如何利用连线整理信息,让多个学生叙述推理过程,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推理的过程,体现连线法的优越性。在展示了学生推理方法的多样性后,我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方法的优化,突出连线方法的简便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反而认为文字表达能一目了然地展示推理的过程,更多孩子更喜欢用文字法,而连线法只展示了推理的结果,至于推理的前因后果没有体现。对于课堂出现的这个问题,当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强调连线法的简洁性以及快速性,并加入教师的个人的观点:“老师也更喜欢用连线法”。课后反思自己的处理方法不足之处在于1、没有说服力2、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于主导了。3、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连线法的优越性。现在回想,如果当时让学生感悟连线法是如何通过简单的一条线展示推理的过程,或许效果会大不一样。

在习题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确定一项的同时,就否定了其他的几项”,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最优化的解题方法。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推理策略,有不同的方法,但关键就是必须找到突破口。这环节学生能够较为清晰的说出推理的过程。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

课的最后让学生谈谈收获,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应用推理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