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为多见。

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而少数重症病例可快速进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等致命性全身并发症,尤以与患儿感染EV71有关。

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EV71,之后15年内该病毒在整个亚太地区迅速播散,按发病顺序依次为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越南、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柬埔寨。

检索1995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期间PebMed上手足口病相关信息,发现所有相关文献仅为描述性报道,很少有报道考虑发病地域因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或分析发病季节。

中国2007和2008年年初分别爆发了几起手足口病疫情,随即启动紧急应对策略,于2008年5月建立国家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

为了解国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余宏杰博士等开展相关研究。

该研究重点对2008-2012年国内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季节、地域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该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等干预措施积累参考数据。

该报告发表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

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2008年1月1日-5月1日,国内所有手足口病确诊及疑似病例以自愿原则上报给位于北京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但是,自2008年5月2日开始,国家法定上报手足口病病例,于是中国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应运而生。

监察体系中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型管理:手、足、口腔或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合并或不合并发热症状的患儿,定义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通过RT-PCR或病毒分离方法对疑似病例获取肠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包括EV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类型),定义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某区2012年1月至8月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某区2012年1月至8月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结 论 主 要 发病年 龄段 是 0 - 6岁, 占 9 8 . 2 3 %。结 论 手足 口病 防控 重 点应放 在 6岁以下 的散居 儿童和城 乡结合部 居住 人 群 。 【 关 键词 】 手足 口病 ;疫 情 }防控 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R 7 2 5 .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8 - 0 4 9 6 - 0 2
年龄主要集 中在0 岁年龄 组的患者 是散居儿童 ,在托幼机构 的儿童 。
低年龄 的儿童未获得 自然免疫力 ,中小幼儿 园相对较差 的卫生条件 , 孩子的居 住密度大 ,室内空气流通 差 , 日 常 消毒和 隔离措 施是不 到位
等 因素 ,与相关 报告一致 。 本 次调查显示 ,发病高 峰在4 ~ 6 月份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时机和条件下告知患者 ,因为当患者知道 自己不能再生育时,以及 被诊断为P O F 带来的心理压力下,往往表现为焦虑和失望,进而延误
胚胎期捐赠的研究进展为患有P O F 的女性带来了可能妊娠的希望。
某 区2 0 1 2 年1 月至8 月手 足 口病 疫情调查分析及 防控措 施
滕 文 忠
手足 口病是 由肠道 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 ,主 要通过密切 接 触 或粪 1 3 途 径传 播 ,手 、足皮 肤疱疹 和 口腔黏 膜 溃疡为 主要 临床 特 征 ,婴幼儿 及儿童发病率 为主 。大 多数患者症状 轻微 ,少数 患者可并 发无菌 陛脑 膜炎 ,脑炎 ,急性弛缓性 麻痹 ,呼 吸道 感染和心 肌炎 ,个 别重症患儿 病情 进展快 ,易发生死 亡。今年 以来 ,南宁市 经济开发 区 手足 口病疫情 非常严 峻 ,3 月份 以来 ,手足 口病 呈直线 上升趋 势 ,尤 其是5  ̄ 6 聚集性病例 的数量 开始 出现 。为了解该病 在辖 区的传 染和流 行情况 ,我们对 1 - 8 月辖区 内医疗机 构报告的病例进行疫情分析 。 1对 象 与方 法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1. 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最近发生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报告包括疫情背景、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建议等内容。

2. 疫情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近期,某地区报告了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疫情的暴发可能与季节性流行、传染源扩散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3. 病例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病例进行了分析。

在此次疫情中,共有XXX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其中,婴幼儿占XX%,幼儿园儿童占XX%,其他年龄段占XX%。

病例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4. 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

病例之间存在密切接触史,如共同生活、共用餐具等。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

5. 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我们提出了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儿童聚集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6. 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的建设,提高疫情应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挑战;-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7. 结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对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疫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属A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综合征,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 CV-A16),近年来CV-A6和CV-A10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和/或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皮疹。

然而,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出血或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且病情进展迅速,部分重症患儿可引发死亡。

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监测结果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每年报告100-200万手足口病病例,1-3万重症病例和数百例死亡病例,而多数重症患者与EV71感染有关。

手足口病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排位中均位列前5,给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防控工作对疾病监测要求的逐步提高,现行手足口病监测系统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⑴各地执行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不一,难以对临床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⑵全国所有区县均开展轻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监测质量难以保证;⑶未掌握标本采集数、肠道病毒检测结果阴性数以及未检测数,无法全面准确估计手足口病病例中的病原体分布特征。

为促进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手足口病监测,特制订2014版监测方案。

新版监测方案主要具备以下特点:⑴细化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加强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监测;⑵增加地市级哨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⑶开发“手足口病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国监测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自本监测方案执行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关于监测部分内容同时废止,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继续执行。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法(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法(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属A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综合征,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 CV-A16),近年来CV-A6和CV-A10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大多数患者病例,⑵增加地市级哨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⑶开发“手足口病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国监测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自本监测方案执行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关于监测部分内容同时废止,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继续执行。

一、目的(一)阐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和临床严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二)阐明我国各省、市、县手足口病中EV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病原构成的动态变化,为预测预警严重程度较重的地市或区县提供依据。

(三)掌握EV71和CV-A16的基因型和基因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非EV71非CV-A16其他肠道病毒的优势血清型别和变化规律。

(四)掌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规模、特点和处置情况。

二、监测病例定义断标准。

1.(1(2(3(42.(1(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V-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4)急性期血清EV71或CV-A16IgM检测阳性。

(二)重症手足口病定义为出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并伴有以下任一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包括脑干脑炎)、脑脊髓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

上述并发症的定义分别为:1.无菌性脑膜炎:发热,伴头痛、呕吐和/或脑膜刺激征,不伴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结果符合病毒性感染的表现,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黔卫发〔2012〕47号、黔东南州卫发〔2012〕55号)
①个体诊所、村卫生室一律不能收治有皮 疹和发热儿童病例。
②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及以上医疗机 构负责做好轻型病例和留观病例的门诊治 疗和留观救治。
③县级(二级医院)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 做好主要病例的住院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④市(州)级(三级医院)负责重症病例 的救治。
关班关园标准:
①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一周内同一班 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应停 课10天;
②或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 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经 风险评估,托幼机构应停课10天。
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①2012年黔东南州共发生手足口病例3829例, 发病率为110.01/10万,比2011年(956例, 27.47/10万)上升300.52%。
②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 口病病例;
③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 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
④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二、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 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 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 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三、疫情报告:
①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 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 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②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 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 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 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③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 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培训讲座
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知识讲座 和培训,提高大众对手足口病的
认知和防控意识。
个案报道
报道典型病例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以及防控经验和教训,引导公
众科学防控手足口病。
04
手足口病防控的挑战 和展望
面临的挑战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
手足口病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导致病毒株不断演变,给防控工作带
加快手足口病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通过 特异性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有 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提高诊断和监测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提 高医务人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同时, 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 各国共同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 果,共同应对挑战。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 、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 死亡。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 查可确诊。
0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
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流行 趋势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的基本信 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 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患有手足口病, 应立即就医,尽早得到诊 断和治疗。
遵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和护理,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直至痊愈。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和变 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神 志不清、呼吸困难等严重 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措施
宣传教育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近期,在某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健康,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记录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 调查对象:疫情发生地区的儿童、家长、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

3. 调查内容: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等。

三、调查结果1. 疫情发生情况: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在某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起始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

截至某年某月某日,已报告病例总数为XXX例,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2. 病例分布情况: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地区的A幼儿园和B小学,占总病例数的XX%。

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病例报告。

3. 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病例为轻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少数病例为重型,出现呼吸困难、心脏病变等严重症状。

4.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个别病例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四、疫情分析1. 疫情原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季节因素、人群密集、卫生条件不佳等因素可能导致疫情的暴发。

2.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密集人群接触传播,尤其是在课堂、操场等集中活动场所。

3. 防控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等;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五、应对措施1. 卫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醒家长和学校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学校管理: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提供洗手设施,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3. 医疗支持:加强医院的诊疗能力,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最近,某地区出现了一起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疫情进行调查,并详细阐述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症状、防控措施以及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一、疫情原因:1.1 病原体: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1.2 季节因素:手足口病疫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这是因为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繁殖。

1.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差、不洗手、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因素也是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之一。

二、传播途径:2.1 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的口水、粪便等。

2.2 环境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间接传播,感染者接触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易被感染。

2.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手足口病后,通过胎盘感染、分娩过程或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三、症状:3.1 发热: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高热,一般持续2-3天。

3.2 口腔症状: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咽峡炎、口腔疼痛等症状。

3.3 皮疹:手足口病患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疱疹等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和疼痛。

四、防控措施:4.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后、使用卫生间后、饭前饭后等时刻。

4.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积水、蚊虫滋生等。

4.3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5.1 社会影响: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关闭、人员流动的限制等。

5.2 经济影响:疫情的暴发可能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减少。

5.3 心理影响:疫情的暴发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因此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支持。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

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一、疫情概况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

某某年5月2日之前,某某市每年都有手足口病例散在发生,据不完全报告(此前手足口病未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某某年全市报告发病人数149人。

自某某年5月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报告以来,某某市按照国家下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根据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制定了《某某市疾控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各旗县区疾控机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在夏季发病高峰,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疫情。

进入秋季以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10月份以来,出现发病高峰。

因此我们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病趋势的进一步蔓延,我们对5-10月份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概述:某某年5月1日TO月21日,某某市共报告911例手足口病病例,两个高峰分别在7月(182例)和10月(317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二)手足口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1、地区分布:2、时间分布:某某年某某市手足口病继6、7月份出现高峰后,9、10月份再次出现高峰,经统计学分析(SPSS),差异有显著性。

3、人群分布:(1)性别分布:男女比例为1.48:1。

(2)年龄分布:年龄以1-5岁幼儿最多,占总发病数的90.12%。

(3)职业分布: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最多,占总发病数的93.19乳学生占5.71%。

二、疫情趋势分析:从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某某市5-10月手足口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

6-7月份有一个小的高峰,8月份发病下降,9-10月份发病有所上升。

这也符合手足口病夏秋季多发的流行病学特点。

原因可能与8月份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放暑假,人群相对不密集。

而9月份学校开学后儿童接触机会增多,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导致病例增多。

由于手足口病具有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内即可造成较大范围流行的特点,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标题: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近期,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疫情爆发情况调查1.1 疫情爆发时间:我们调查发现,疫情爆发时间为某月某日,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1.2 疫情蔓延范围:疫情主要蔓延在幼儿园和小学中,部份家庭也浮现感染病例。

1.3 患病人数:截至目前,已有多人确诊感染手足口病,其中包括儿童和成人。

二、病因分析2.1 病毒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密集的人群中更易传播。

2.2 病毒潜伏期:病毒潜伏期较长,患者在潜伏期内可能并不浮现明显症状,增加了传播风险。

2.3 预防措施不足:部份学校和家庭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存在疏漏,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疫情防控措施3.1 加强卫生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3.2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3 隔离治疗:对确诊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四、社会影响分析4.1 家庭影响:疫情导致部份家庭浮现患病人员,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4.2 学校影响:疫情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为了一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受到威胁。

4.3 社会影响:疫情的蔓延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和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五、建议和展望5.1 完善预防措施: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减少疫情的发生。

5.2 健全防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和效率。

5.3 加强协作合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结语: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手足口病疫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希翼相关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防控,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2011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分析论文

2011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分析论文

2011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并进行病原学监测,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并了解乌鲁本齐市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特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1年的490例手足口病患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其中咽拭样本284份、粪便样本204份、肛拭样本2份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ca16)的检测。

结果:实验室检测的490例样本中, ev71检出193例, ca16检出201例,其他肠道病毒检出43例。

病原监测发现2011年以ev71 和ca16病原流行为主。

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手足口病ev71和ca16病原的检测,是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2011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疫情自4月以来有明显增高趋势,9月份以后明显减少,同时六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

【关键词】手足口病;实时荧光pcr;肠道病毒【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89-02手足口病( hand foo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1],多种病毒都可以引发手足口病的流行。

该病易感人群属学龄前儿童,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3 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率为最高[2]。

该病传播速度快[3],控制难度大,疾病负担重[4]。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斑丘疹或皮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出现迟缓性麻痹、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5]。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内能够痊愈且预后良好。

传染源系现症患者和隐性患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5]。

因此,越来越受到卫生工作者的重视[1]。

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490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咽拭子标本。

分别测定肠道病毒(ev)通用型(以下简称ev)、柯萨奇病毒a组16(ca16)和ev71型核酸,现报道如下。

2014年某地区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2014年某地区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2014年某地区手足口病监测报告发表时间:2015-11-30T16:49:19.9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宋振海[导读] 内蒙古正蓝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大地区性投入,成立协调小组,多汇报,争取得到卫生行下部门的支持与协调,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

宋振海内蒙古正蓝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常住人口数104万,有蒙、回、藏、朝鲜、满、达翰尔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占人口数的30%,土地面积20.26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畜牧业资源为主的多种资源,如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草场资源、农业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

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

道路交通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发展,全盟共有中学39所,小学71所,幼儿园104所,在校学生(幼儿)约5万人。

有医院34个,卫生院120个,妇幼保健院(所)1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有疾病工作人员400余人。

在推进扎实的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改革,改善卫生计生工作基础上,全力提升服务水平,为全盟人民的防病灭病提供有力的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人均28000元(城镇),农牧民11000元。

各项社会保障有了充实的保障。

民生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效推进。

城乡综合治理,社会整治“十个专项行动”全面工作。

近年来手足口病全盟每年有病例报告,虽然没有造成流行,但各项监测工作每年都在完成,预警机制建全,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保障,2014年我们按照监测方案对该地区所辖区开展了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并就下一步防控措施提出了建议.二、手足口病监测本年度共报告病例352例,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

全年采集手足口病例标本243份,样本总体阳性率75.72%.阳性结果以CVA16和EV71型为主(占阳性结果的90.22%).(一)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1.时间分布2014年全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52例较去年下降61.78%.今年首例病例时间为2014年1月19日。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4年某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疾病暴发背景介绍近期,某幼儿园发生了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易感性。

在该幼儿园,多名幼儿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给幼儿园的正常运行和幼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此次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首先,对发病幼儿进行了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日期、临床表现等信息。

其次,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了幼儿园的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

同时,还对幼儿园的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疾病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发病幼儿的个案调查和幼儿园的环境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果:病例分布特点:发病幼儿主要集中在小班和中班,年龄较小,免疫力相对较弱。

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发病时间和传播速度:病例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显示出手足口病的高度传染性。

多数幼儿在发病前有与患病幼儿的接触史,提示了疾病在幼儿间的快速传播。

临床表现:发病幼儿均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部分幼儿还伴有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幼儿园卫生状况:调查发现,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整体良好,但部分区域存在通风不畅、清洁不到位的问题。

此外,幼儿园的消毒措施有待加强,特别是在高发季节。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此次小儿手足口病的暴发与幼儿园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同时,幼儿间的密切接触也是疾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原因。

四、病毒传播路径分析通过对发病幼儿的接触史和幼儿园环境的调查,我们初步分析了病毒的传播路径。

首先,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指的是患儿与健康幼儿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间接接触则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等。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

近期,某地区浮现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我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疫情暴发的时间、地点和规模;2.掌握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基本情况;3.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4.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三、调查方法1.采集病例数据: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病例报告,采集疫情暴发期间的病例数据;2.现场调查:赴疫情暴发地点进行调查,了解疫情发展情况、防控措施等;3.访谈调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访谈,了解病情、就诊情况等。

四、调查结果1.疫情暴发时间和地点:手足口病疫情暴发于2022年5月份,在某市的幼儿园和学校中浮现。

2.疫情规模:共有500例手足口病患者报告,其中大部份为儿童。

3.患者基本情况:疫情暴发的患者以3-5岁儿童为主,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4.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5.暴发原因:疫情暴发的原因可能与季节变化、幼儿园和学校的密集人群接触有关。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也可能是疫情暴发的原因之一。

五、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2.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和家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3.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早期发现和隔离:对于浮现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及时就诊并进行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5.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六、结论通过调查发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市的幼儿园和学校,主要感染人群为3-5岁的儿童。

疫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最近,某地区爆发了一起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该疫情的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应对措施,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

一、疫情背景1.1 疫情地点和时间1.2 疫情规模和受影响人群1.3 疫情的严重性和紧急性二、疫情原因分析2.1 病毒种类和特点2.2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2.3 环境因素和个人卫生习惯对疫情的影响三、疫情传播途径3.1 接触传播3.2 空气传播3.3 食物、水源传播四、疫情应对措施4.1 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4.2 预防措施宣传和教育4.3 患者隔离和治疗措施五、疫情防控建议5.1 加强卫生管理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5.2 增加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频率5.3 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正文内容:一、疫情背景1.1 疫情地点和时间:该疫情发生在某地区的幼儿园和托儿所,时间为最近一个月。

1.2 疫情规模和受影响人群:共有100多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其中有数十名儿童需要住院治疗。

1.3 疫情的严重性和紧急性: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强,疫情的迅速蔓延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

二、疫情原因分析2.1 病毒种类和特点: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较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这些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快速变异的特点。

2.2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播。

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感染。

2.3 环境因素和个人卫生习惯对疫情的影响:不良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是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洗手、不注重清洁等。

三、疫情传播途径3.1 接触传播:儿童之间的直接接触,如亲密接触、玩耍时的接触等,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3.2 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尤其在密闭环境中传播的风险更高。

儿童手足口病580例疫情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儿童手足口病580例疫情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最小为 3 个月 , 最 大为 1 3岁 , 但 1~4岁发 病 率最 高 , 占
6 9 . 5 % 。( 2 ) 手 足 口病 在全年均可发 生 , 夏 秋季 节较多 , 本
组病例集 中在 5— 7月 , 其发病率为 6 4 1 %。( 3 ) 病例 以轻
型较多 , 重症病例较 少 , 本组有 9 0 . 2 % 的病例 在 门诊 和家
门诊 留观 及住 院隔 离治疗 , 同事落 实检 测、 报告 、 指导、 消 毒等综合防控措施 。
1 . 3 统计学 处理 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中隔离治疗 , 仅有 9 . 8 % 的病例 住院 治疗 。没 有 出现死 亡
病例 。( 4 ) 做好 手足 口病 防控知 识 的健 康教 育 , 提高 医务
手足 口病是 由肠道病毒 感染 而引发 传染疾 病 , 多发生 婴幼儿时期 , 特别 是 5岁 以下儿童 患病率 较高 。主要 临床 表现 : 足底、 手掌、 口腔黏膜 出现 水疱样 皮疹 , 重 病患 儿还 可表现严重神 经系 统损 害 , 引 发肺水 肿 或肺 出血 , 危 及患 儿生命 J 。本 文 对 2 0 1 0— 0 2~2 0 1 2— 0 2儿 童 手 足 口病 例 5 8 0例 , 将其易发生年龄 、 易发生时 间与预防措施 进行 回顾 性分析与总结 , 现将具体 内容汇报如下 :
感染发病 , 但 以 ≤3岁 年龄组 发病 率最 高。本组 患儿 年龄
住 院隔离 治疗 。临 床症 状表 现 为 : 均 有疱 疹 或皮 疹 , 疱 疹 数 目不 同 , 疱 内的液体 比较少 , 口腔 黏膜有疱 疹时 , 患儿 的
疼痛较 明显 , 部分患儿伴有恶心 、 呕吐 、 食 欲不 振等。 1 . 2 方法 对5 8 0例 手足 口病患儿按病情需要采取居 家、

手足口病流调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流调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流调结果分析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最多。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婴幼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我区根据国家疫情网络直报对辖区手足口病患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2014—2016年1767例临床确诊病例按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结果:1、发病状况:我区2014--2016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767例。

其中2014年全区共发病726人发病率为79.43/10万;2015年全区共发病590人,发病率为64.54/10万;2016年全区共发病451人,发病率 49.36/10万。

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

2 时间分布:在1767例手足口病按发病时间统计结果为每月均有发病,但6—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共发病1439人,占总发病人数81.44%,显示为高发季节。

表1 香坊区2014---2016年月份发病统计表5、职业分布:在1767例手足口病发病者中,散居儿童1132人,占发病总数64.06%,托幼儿童发病523人,占发病总数29.60%,学生发病100人,占发病总数5.66%,家政、家务及工人发病12人,占发病总数0.67%。

职业高发显示为散居儿童。

表4 香坊区手足口病2014—2016年职业发病统计表7、小结:手足口病传染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在本病流行期间,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居家看护儿童,居民往往带领幼童随意活动玩耍,要告知看护人员尽量不带婴幼儿和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同时,根据儿童生活环境是否有手足口病发生,以及与手足口病发病患儿密切接触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治疗、流调分析及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

结果:本组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防控措施得当,属地范围内无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

结论:手足口病是数种肠道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染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特征。

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其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所收到的预期效果是非常优良的。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chaoxia men( rizhao port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na,2768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3岁。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疫情的情况有所增加。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详细分析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期提供有关部门和公众更好的了解和防控手足口病的指导。

一、疫情背景1.1 疫情爆发时间和地点根据调查结果,本次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在某市的幼儿园,起始时间为X年X 月X日,暴发地点主要集中在该市的ABC幼儿园。

1.2 疫情暴发规模据统计,疫情暴发后,该幼儿园共有X名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其中包括X名确诊病例和X名疑似病例。

暴发规模较大,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1.3 疫情传播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我们发现本次疫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两种途径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二、疫情原因分析2.1 病毒感染源头经过病原学检测,我们确认该疫情的病毒感染源头为某患者,该患者在疫情暴发前曾经有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

这表明病毒在患者间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环境卫生条件通过对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条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例如,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不到位,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不够,这些都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3 人群免疫力差异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免疫力相对较弱。

因此,幼儿园中儿童之间的相互传播更为容易,也是本次疫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应对措施3.1 及时隔离患者在疫情暴发后,幼儿园即将采取了隔离措施,将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3.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加大了对卫生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同时加强了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3.3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针对本次疫情,相关部门通过媒体和社区宣传,提高了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同时,加强了幼儿园和家庭间的沟通,提供有效的防控指导,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4年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综合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收集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2~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部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2012~2014年乌鲁木齐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119例,其中重症6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2/10万。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病率最高为138.85/10万,男性高于女性。

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

≤5岁儿童发病占87.13%。

结论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性,应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的疫情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

标签: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是最主要的病原体。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较快,其流行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5岁年龄组儿童发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我市的手足口病主要以CoxA16型病毒为主,其它亚型并存。

目前我国尚无手足口病疫苗或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为防止疫情的暴发,须重点做好春夏高峰期,<5岁幼托及散居儿童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县的管理;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有效落实小学及幼托机构晨检、午检、因病缺课追踪及消毒制度;对已感染儿童,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暴发;同时,应做好病原学监测工作,严防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平,钱燕华,缪小兰,等.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39-1541.
[2]李辉,胡茂红,吴景文.南昌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2):129-131.
[3]张庆东,王伟.扬中市2008-2011年手足El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2):48-49.
[4]Chang LY,King CC.Hsu KH,et a1.Risk factor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erpangi-na in children during an epidemic in Taiwan[J].Pediatrics,2002,109(6):e88.
[4]郭珍.东海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5):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