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与报告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刀具角度测量实验 (3)实验二、动态切削力的测量实验 (6)实验三.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实验 (8)实验四、工艺系统静刚度的测量实验 (10)实验一、刀具角度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刀具标注角度参考平面的定义,三个平面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3、熟悉万能车刀测角仪的测量原理,掌握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加深理解车刀几何角度及其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4、用所测量的刀具几何角度画一张车刀的角度标注图;5、记载自己所测刀具的编号、刀具材料、几何角度。
二、实验设备车刀若干,万能刀具角度测量仪器4台三、实验方法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重点观察车刀的形状、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前刀面、主后刀面、副主后刀面的位置。
图2-1为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
图2-1 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2、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前角γ0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后角α0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
主偏角κr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副偏角κr ′: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刃倾角λs :在切削平面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
副后角α′0 :在副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的夹角。
刀具每个角度的标注如图2-2所示。
图2-2 车刀的几何角度标注3、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1)刀具角度测量台刀具角度测量台如图2-3所示。
图2-3 车刀角度测量台(2)刀具角度的测量方法(以车刀为例)1)主偏角κr 的测量a) 转台调零:将转台左侧的刻度线对到底盘的零度;b) 将刀具安装在滑块上,刀尖顶在指针平面中心线上。
此时,扇形盘平面与进给方向重合;c) 转动转台,使刀具的主切削刃与指针平面紧贴;d) 读取转台左侧刻线所示的圆盘刻度,就是主偏角κr 。
2)副偏角κ′r的测量a)在1)项的基础上,转动转台使副切削刃与指针平面紧贴;b)读取转台左侧刻线所示的圆盘刻度,就是主偏角κ′r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郑广花付宏鸽编刘新宇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08.12目录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1)实验二切削变形 (12)实验三车削力的测量 (17)实验四 CA6140车床结构及调整 (28)实验五典型专用机床夹具结构分析实验 (36)实验六机床主轴回转精度的测试 (39)实验七机床静刚度的测试 (43)实验八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7)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帮助掌握车刀切削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使之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
(2)刀具切削角度的参考平面。
(3)刀具标准角度的参考系。
(4)刀具的标准角度。
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如图1-1所示)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角度。
二、实验仪器及刀具图1-1 量角台的构造仪器: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车刀:外圆车刀、90º偏刀或切断刀若干。
三、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的构造图1-1所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主要由底盘1、平台3、立柱7、测量片5、扇形盘6、10等组成。
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平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主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
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副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就可以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四、实验内容1.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所给车刀的几何角度,要求学生测量:κr、κr'、λs、γo、αo、αoˊ、γn、αn、γf、αf、γp、αp等角度;2.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r和楔角βo;3.利用公式计算:sonr sropr srffλγγκλκγγκλκγγcostantansin tancostantancos tansintantan=+=-=计算出γn、γf、γp,并验证与实际测量的值是否一致,分析误差原因。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标注坐标系平面与车刀几何角度坐标系的基本定义的了解;2、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3、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方法。
4、能用工作图表达车刀工作部分的结构。
二、实验设备1、SJ34型车刀量角仪、SJ25型车刀量角仪;2、实验用车刀教具: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外圆车刀、45°弯头车刀、切断刀等。
所用车刀教具的刀杆的截面为矩形。
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1、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图1所示为车刀量角仪。
它能测量各类型车刀的任意剖面中的几何角度。
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1—底座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转 11—大刻度盘 12—滑体13--小指针 14—小刻度盘 15—小螺钉 16—旋钮 17—弯板 18—大螺帽 19—立柱图1 车刀量角仪结构圆形底盘2的周边上刻有从0°起向顺、逆时钟两个方向各100°的刻度,其上的工作台5可绕小轴7转动,转动角度的数值可由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指针6来指示。
工作台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的滑槽内平行移动。
立柱19固定在底盘2上,立柱上有螺纹,旋转大螺帽18,可使滑体12沿立柱上的键槽上下滑动。
滑体12上用小螺钉15固定安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4。
用旋钮16将弯板17琐紧在滑体12上。
松开旋钮16,弯板17可绕旋钮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转动角度的大小由固连于弯板17上的小指针13小刻度盘上指示出来。
弯板另一端有个固定着扇形大刻度盘11,其上有螺钉轴8安装着大指针9,大指针9可绕螺钉轴8作顺、逆时钟两个方向转动,在大刻度盘11上指示转动的角度。
当工作台指针6、大指针9和小指针13都处在“0”位时,大指针9的前面a和侧面b处于与工作台5上表面垂直的位置,大指针9的底平面c则平行于工作台5的上表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青岛大学机电学院20XX-5-23实验一金属切削刀具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金属切削刀具的结构特点,掌握车刀、铣刀、钻床刀具、刨刀等的结构特点和切削原理。
熟悉砂轮的构造、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金属切削刀具陈列柜。
三、实验步骤对照教材中相关的刀具知识,仔细观察刀具模型,加深理解。
分析金属切削刀具的结构,能加工的面。
观察刀具的结构。
认识车刀、麻花钻、圆柱铣刀的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绘制刀具的标注角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详细阅读教材、课堂笔记相关的内容。
2. 示范标本、图片等不得随意移动或拿走。
3. 保持实验室清洁。
五、思考题1. 画图表示切断车刀的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2. 画图表示麻花钻切削部分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横刃并标明螺旋角、顶角。
1实验二组合夹具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夹具的结构特点,掌握定位元件定位原理,所限制的自度,掌握夹紧元件的夹紧方式和夹紧力的计算。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钻床夹具、铣磨床夹具、车床夹具。
三、实验步骤1.通过观察与拆卸夹具。
熟悉夹具的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定位、夹紧原理。
2. 3. 4.分析夹具的结构、原理。
拆装夹具。
分析定位元件定位原理及所限制的自度,分析夹紧元件的加紧方式并计算夹紧力。
四、实验原理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将工件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或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的加紧。
组合夹具是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和合件组装而成的专用夹具。
这些元件和合件的用途、形状和尺寸规格各不相同,具有较好的互换性、耐磨性和较高的精度,能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组装成各种专用夹具。
组合夹具的特点是结构灵活多变,援建能长期重复使用,设计和组装周期短。
机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2夹具体对刀、导引元件或装置连接元件其它元件或装置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详细阅读教材、课堂笔记相关的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二车床三箱结构认识实验三滚齿机的调整与加工实验四机床工艺系统刚度测定实验五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2 学时)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刀具几何角度及各参考坐标平面概念的理解;2、了解万能量角台的工作原理,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3、学会刀具工作图的表示方法.二、实验设备1、万能量角台一台.2、测量用车刀若干把.三、实验原理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是使用刀具角度测量仪完成的,刀具角度测量仪即万能量角台的测量原理如图1—1所示,立柱式万能量角台主要由台座、立柱、垂直升降转动套、水平回转臂、移动刻度盘和指度片等零件组成。
松开侧锁紧螺钉,可使垂直升降转动套带动水平回转臂上下移动,松开前锁紧螺钉,可使水1。
台座 2。
立柱 3.前锁紧杆 4.滑套 5. 侧锁紧螺杆 6.挡片 7.水平转臂 8。
挡片 9。
移动刻度盘10。
指度片 11。
紧固螺钉 12.定位销钉图1-1 万能量角台示意图平回转臂和移动刻度盘绕水平轴转动。
移动刻度盘可沿着水平回转臂上的水平槽水平移动,并根据测量需要紧固在某一确定位置。
指度片可绕螺钉销轴转动,其底部靠近被测量的表面,指针指示测量角度.用上述这些零件位置的变动,即可实现各参考平面内刀具角度的测量。
测量时,刀具放在台座上,以刀杆的一侧靠在两定位销内侧定位。
四、实验内容1)测量主偏角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测量时只可上下移动,不得转动。
转动水平回转臂,使其上的“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标定线。
调整测量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主切削刃重合,制度片的指针所指的角度为主偏角. 2)测量负偏角方法同上,只是让指度片的底面与副切削刃重合,指针所指读数为负偏角. 3)测量前角滑套上的“0”刻度对准立柱上的标定线后,再把滑套相对于标定线顺时针转动一个主偏角的余角,转动水平回转臂,使水平回转臂上的“90”刻度线对准滑套上的“90”刻度线,调整指度片,使指度片的底面与前刀面重合,制度片的指针所指的角度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新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教研室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须知实验是获得感性知识,巩固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更好达到上述目的,学生在实验前后必须做到以下各点:1、每次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工作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懂之处应主动争取指导,切勿不懂装懂,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坏事故。
3、实验必须爱护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卡量具,不许乱摸乱动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仪器,不得在实验室游逛及闲谈说笑。
4、实验室当工件安装完毕,开动机床前,须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方可接通电源,开动机床。
5、实验完毕,应将所用工具卡量具及仪器收拾整理好放回原处,并将机床擦拭干净。
6、实验结束后,应在指定时间内交出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不合格者,将退回重新补做。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车刀角度的测量,进一步明确各角度的定义;2、掌握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3、按1:1绘制外圆车刀工作图,用测量结果标出各角度。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该车刀量角仪是专供测量车床上各种刀具有关角度使用的量具。
该量具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如图1所示1、刀具安放旋转板及测量指针;2、扇形刻度盘和指针3、垂直升降杆4、右侧小刻度盘及指针5、底座及底座刻度盘使用时可根据所需测量刀具的角度要求,量得所需测量的角度。
三、仪器使用说明现以外园车刀为例,说明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测量前,先使量角仪对零,即底座刻度盘上的小指针指向0;同时扇形刻度盘上的指针及右侧刻度盘上的指针均指向0,此时,刀具(杆)的中心线应与扇形刻度盘及指针垂直。
1、测量主偏角将刀具放在刀具安放旋转板上,刀具侧面紧贴安放旋转板上工字架侧面,位置可调整,转动安放旋转板,使刀具的主切削刃与垂直扇形刻度盘上的指针平面贴紧,此时观察刀具安装转盘左下方的指针所指底座圆形刻度盘的刻度即为所需测量的主偏角角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类别:实验实验学时:6 学时工业制造学院实验一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参考平面等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车刀角度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出车刀工作图。
二、实验内容:1、基本掌握车刀量角台的原理、操作方法;2、掌握车刀刀具角度标注的参考系及角度的标注;3、正确地测量车刀的角度;4、了解不同参考系刀具角度换算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步骤及要求:1、实验条件:. 1)、车刀量角台 2)、车刀车刀量角台(图1—1)简介图1-1所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主要由圆盘底座1、2、活动底座3、定位块4、大指针5、大扇形板6、立柱7、螺母8、锁紧螺母9、小指针10、小扇形板11等组成。
圆盘底座底盘1周边左右各有1000刻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活动底座3可绕底座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通过底座指针2读出角度值;定位块4可在活动底座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大指针5由前面、底面、侧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主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
大扇形板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大指针5 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就可以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参考系(1)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2)基 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3)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垂直的平面。
标注角度(1)在正交平面参考系内标注的角度 前角-----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图 1-1 量角台的结构后角-----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2)在基面参考系内标注的角度 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指导书实验二六点定位及夹紧装置一、实验目的1.巩固六点定位原理概念,以及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的区别和使用方法等;2.熟悉典型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掌握典型夹紧机构的作用原理和特点;3.使学生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了解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
二、实验仪器设备夹具和定位元件展示柜一组三、实验原理(一)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就是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加工位置,这可以通过布置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相应的自由度获得。
任何一个工件(刚体)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都具有六个自由度,见图1-1。
以→X,→Y,→Z分别表示沿三个坐标轴的轴向移动(或称移动自由度),以,,分别表示绕三个坐标轴的转动(或称为转动自由度)。
由此可见,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确定的位置,就是要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合理的布置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在X—Y平面(A面)上布置三个支承钉,把工件放在三个支承钉上,就可限制工件的三个自由度, ,→Z;在Y—Z平面上(B面)上布置两个支承钉,使工件靠在两个支承钉上,就可限制, ;在X—Z平面(C面)上布置一个支承钉,使工件靠在这个支承钉上,又可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
通过工件与六个支承点接触,限制其六个自由度。
图2-1 刚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工件定位时,其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如果工件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限制其部分自由度,虽然工件在空间不占有一个完全确定的位置,但不影响该工序加工要求时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工件实际定位所限制的自由度数目,少于按该工序加工加工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目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工件上的同一个自由度则称为过定位。
(二)偏心夹紧机构原理偏心夹紧机构是靠偏心轮回转时其半径逐渐增大而产生夹紧力来夹紧工件。
偏心夹紧的夹紧力可用下式计算: ]tan )[tan(12ϕϕαρ++=P QLW 其中:W —夹紧力 (N ); Q —手柄上动力(N ); L —动力力臂(mm );ρ—转动中心2O 到作用点P 间距离(mm ; p α—夹紧楔角(°)。
K-《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电系2007年9月印刷目录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 2 实验二金属切削变形观察7 实验三车床几何精度检测及调整10 实验四切削要素对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 20实验五切削力的测量24 实验六车床静刚度测试28 实验七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32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仪器使用。
2.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定义和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给定外圆车刀的前角Y。
、后角α0、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并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了解刃倾角λs定义和作用。
2.每人测三把车刀,外圆、螺纹和切断刀各一把。
⒊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车刀简图,并回答问题。
三、仪器及工具车刀量角台;5种车刀模型四、车刀量角台结构介绍与测量方法l.量角台的主要测量参数及其范围车刀量角台能测量主剖面和法剖面内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以及刃倾角。
测量范围:前角(Y。
):—30°~+40°;后角(α0):<30°;主偏角(Kr):≤90°;副偏角(Kr')≤90°;刃倾角(λs):±45°2. 车刀量角台的组成⑴车刀量角台主要由底座、立柱、刻度板、指针、标尺、滑板及紧固螺钉等组成(如图1),松开锁紧螺钉10,刻度板8可绕立柱4旋转,并可用螺母5,将其调整到任意高度。
指针9可绕其轴在刻度板8上转动,对淮零点时,互相垂直的A、B平面则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底座1的工作面(即滑板和底座的上平面)。
⑵松开锁紧螺钉3,标尺11与标尺座2可绕立柱4旋转,标尺座2上零线与底座之零点对准时,固定在滑板14上的二档销之中心线垂直于标尺11。
⑶松开锁紧螺钉12,刻度板8可绕其水平轴旋转,旋转度数由指针7在度板6上指出。
⑷忪开锁紧螺钉15,滑板14可在底座上作横向滑动,行程70mm。
3.测量方法因下所测各个角度都在主剖面座标系内进行,则应使指针7对淮度板6之零线,拧紧螺打12。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本科
(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本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编写:詹友基福建⼯程学院机电及⾃动化⼯程系2006 年 2 ⽉⽬录⼀、车⼑⼏何⾓度测量⼆、切削变形实验三、切削⼒实验四、车床三向静刚度测定实验五、加⼯精度的统计分析实验六、切削区平均温度的测量实验1 车⼑⼏何⾓度测量⼀、实验⽬的与要求1、了解车⼑量⾓仪的结构与⼯作原理。
2、进⼀步熟悉车⼑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巩固和加深对⼑具各标注平⾯参考系及标注⾓度基本定义的理解。
并掌握车⼑测量⽅法。
3、通过对车⼑各剖⾯内⾓度的测量与计算,进⼀步理解它们之间⼏何关系。
4、测量给定车⼑的⼏何⾓度,将测得的数据填⼊表格中,并对测量结果进⾏分析。
⼆、实验设备与⼯具1、仪器:车⼑量⾓仪2、测量⽤车⼑:45°外圆车⼑,75°外圆车⼑,90°外圆车⼑,切断⼑,⼤刃倾⾓车⼑。
三、车⼑量⾓仪的结构与使⽤⽅法1、图1-1量⾓仪(本校制造)图1-1 量⾓仪(本校)量⾓仪由底置l、转盘9、⽴柱3和刻度盘6、测量⽚7等零件组成。
底盘1⽤来安装⽴柱3,并以销2孔为中⼼刻着±100°的转盘9,当转盘9两侧⾯的基线对准底盘刻线转90°时。
定位块10的d ⾯是垂直的。
当测量⽚7的指针对着刻度盘0°时,测量⽚7的b ⾯与转盘9的平⾯是平⾏的,⽽且垂直于C ⾯、A ⾯。
⽴柱3的上下移动靠螺母4来调整。
2、图1-2量⾓仪(哈尔滨⼯业⼤学)图1-2 量⾓仪(哈尔滨⼯业⼤学)量⾓仪由底座l 、平台3、⽴柱7和⼤⼩扇形盘6、11、⼤⼩指针5、10等零件组成。
底座l 呈圆盘形,平台3可绕底座中⼼转动,底座外缘左、右各有刻度l00°,当基线板2对准圆盘刻线0°时,活动尺4侧边与指针5下端的测量板平⾯垂直。
测量板5上有三个测量刃⼝A 、B 、C ,其所在平⾯即为测量车⼑⾓度时的测量平⾯。
当⼩指针l0和⼤指针5均为0°时,刃⼝A 与平台平⾯平⾏,B 、C 与平台平⾯垂直。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讲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一工艺装备认识与分析(机床、刀具认识)(现场教学一)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2、了解部分典型机床的工艺范围、总体部局、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性能。
3、了解各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
4、了解机床专用夹具的用途、组成及一些典型零部件。
二、内容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性质和所使用的刀具进行分类,目前我国将机床分为12大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切断机床及其他机床。
按照万能程度、机床又可分为:通用机床(万能机床)、专门化机床(专能机床)、专用机床。
按照加工精度不同,在同一种机床中分为普通精度、,精密和高精度三种精度等级。
机床按照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手动、机动、半自动和自动的机床。
按照机床重量的不同,分为仪表机床、中型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和重型机床、超重型机床。
按照机床主要器件的数目,分为单轴、多轴、单刀,多刀机床等。
上述几种分类方法,是由于分类的目的和依据不同而提出来的。
通常,机床是按照加工方式(如车、钻、铣、刨、磨等)及某些辅助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2、常用金属切削刀具(1)车刀车刀是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刀具,它可以用来加工外园、内孔、端面,螺纹,也可以用于切槽和切断等。
车刀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外园车刀、端面车刀、切断刀及螺纹车刀、成型车刀等。
车刀在结构上可分为整体车刀、焊接车刀、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车刀。
成形车刀按结构和形状分有:平体成型车刀、棱体成形车刀、圆体成形车刀,按进刀方式可分为径向成形车刀和切向成形车刀。
(2)孔加工刀具麻花钻、扩孔钻、铰刀、镗刀、中心钻、深孔钻等。
(3)铣刀铣刀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有,园柱铣刀、端铣刀、盘形铣刀(槽铣刀、两面刃铣刀、三面刃铣刀和错齿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立铣刀、角度铣刀、键槽铣刀、成形铣刀。
(4)拉刀由于拉削加工方法应用广泛,拉刀的种类也很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车刀角度的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结构因素,掌握车刀标注角度参考平面、参考系及标注角度的定义。
2、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3、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并且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标注角度数值。
二、测量原理与实验方法车刀标注角度可以用样板,万能量角器,重力量角器以及各种车刀量角台等进行测量。
其测量原理是:按照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在车刃的选定点用量角器的平面或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把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由于量角器和量角台的结构不同,其测量的方法也不同。
三、量角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结构:图1-1(1)GL.-93刀具角度测量器由刻度盘(板)、具有两个相互垂直测量刀口(A、B)及 三条指度线的测量板和转轴等组成。
(2)本测量器按重力原理设计,刻度盘的零刻度直线始终垂直水平面,测量板的零指度线与度盘零线重合时,测量刃口之一也垂直于水平面。
(3)本测量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安装在台架上构成刀具量角台使用。
2、使用:(1)将待测的刀具放在水 平工作台上,并且使其待测的角Py(或Ps或P0) 与水平面 垂直或平行,再将量角器的测量 刀口A/B之一与前刀面或刀刃或 刀面贴合即可从刻度盘上读出所 需测量的角度。
(2)刃倾角的测量方法示于图1-1。
(3)主偏角、副偏角的测量方法见图 1-2。
图1-1 测量刃倾角示意图图1-2 测量主偏角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熟悉量角器结构及使用方法,找到刻度盘的零位以及各活动部件的调整锁紧元件。
2、测量次序为:主刀刃:γK →s λ →0α →0γ 副刀刃: 'γK →s'λ → '0α→ '0γ五、编写实验报告书的要求与方法 1、记录所测车刀的名称;2、记录所测得角度的数值,测得的角度值用列表形式表达;3、画出所测车刀简图。
车刀简图应大致用1:1比例绘制,图线应该符合投影关系,并将所测得角度值标注在图中;4、最后分析测量结果,回答思考问题。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通用机加工设备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CA6140、X62W、B665、M131W等通用机加工设备的类型、加工范围和加工特点。
2.知道CA6140、X62W、B665、M131W等通用机加工设备的附件、工装夹具和切削刀具的特点与用途。
二、实验步骤与要求:1.实验前要预习教材中本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书中相关要求。
2.准备好笔、本作好记录,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工人师傅请教。
3.认真观察工人师傅操作机床的过程,及时记录相关操作要点。
三、实验内容:1.认真观察工人师傅操作机床的过程。
2.认真听取工人师傅对机床操作规程介绍,作好记录。
3.认真听取介绍我院工程训练中心通用机加工设备的类型、加工范围和加工特点以及机床附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四、实验报告1.详细记录我院工程训练中心通用机加工设备的型号、主要技术参数、主运动传动路线等。
(1)车床CA6140记录1: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最大加工直径、主轴转速范围、最大加工长度、进给量范围。
记录2:机床运动传动路线1)主运动传动路线表达式2)加工公制螺纹传动路线表达式3)纵向进给传动路线表达式(2)铣床X62W1)工作台宽度/mm2)工作台长度/mm3)工作台最大纵向行程/mm4) 工作台最大横向行程/mm5)工作台最大升降行程/mm6)工作台最大回转角度/°7) 主轴最大、最小转速(转速级数)8)主轴锥孔锥度及刀杆直径实验二、车床主轴正、反转、制动的操纵机构一、实验目的:1.了解车床主轴正、反转、制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知道双向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及制动机构的操纵系统。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要预习教材中本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书中相关要求。
2.认真观察主轴箱双向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及制动机构的操纵机构的操作过程。
3.了解双向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及制动机构的动作关系及对车床主运动的作用。
三、实验内容:首先观察由工人师傅进行车床主轴正、反转、制动机构的操作示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普通车削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车削机床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车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车削基本操作。
3、了解车削中的方案设计和加工流程规划方法。
二、设备及器材1、普通车床(图1)2、切削刀具(划刀、切刀、面铣刀等)3、工件材料(比T10A钢)4、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深度外径座等)图1 普通车床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车削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机床润滑油情况和机床各部分的润滑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工件,并通过使用外径和深度外径座测量工件的长度和直径。
(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车刀并确定车刀的安装方式。
2、粗齿车值的选定和粗车操作(1)根据工件直径和工件长度,选定合适的粗齿车值。
(2)选择合适的车刀,确定刀头在梁上的位置。
(3)刀头沿着工件的测定长度缓慢转动,观察工件状况以确定刀具进给量。
(4)向刀头施力,开始粗齿车削,注意加工过程中保证工件的转动平稳。
(5)使用外径千分尺或深度外径座进行测量,观察车削效果。
3、精齿车值的选定和精车操作(1)根据工件直径和工件长度,选定合适的精齿车值。
(2)选择合适的车刀,并确定刀头在梁上的位置。
(3)根据精齿车需要,调整车床的进给速度。
(4)向刀头施力,开始精齿车削。
(5)使用外径千分尺或深度外径座进行测量,观察车削效果。
4、车削完毕后的清理工作(1)清理机床上的铁屑,并将其装入适当的存储盒中。
(2)清洗车床、刀具、以及其他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储存在适当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1、使用车床时,部零应保持刚性,并使用适当的夹紧和固定装置。
2、保证车床和工件在车削过程中的稳定。
3、进行车削操作时,应使用个人防护具,如眼镜、安全鞋。
4、在进行车削前,应仔细检查车削刀具的安装是否正确,并保持刀具的尖端锋利,以确保车削质量。
5、车床功能的附加部件(如探棒、加工辅助电源、冷却系统等)应在车辆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1、用图片展示车床和车削操作的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正文
6
图 1.16 扩孔钻
图 1.17
图 1.18
7
(7)、镗刀 镗刀是对工件已有孔进行再加工的刀具,可加工不同精度的孔,加工精度可达 IT7~IT6 级,表面粗糙度 Ra 达 6.3μm~0.8(0.4)μm。镗刀也就是安装在回转运动镗杆 上的车刀。可分为单刃和多刃镗刀。 (见图 1.19) 。
图 1.19 镗刀 (三)认识铣刀 铣削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切削加工方法,不仅可以加工平面、沟槽、台阶,还可 以加工螺纹、花键、齿轮及其他成形表面。铣刀又是一种多刃刀具,铣削速度较高且无 空行程,因此是一种高效率的切削加工方法。
图 1.12
图 1.13
4
扁钻有整体式和装配式两种。前者适于数控机床,常用于较小直径(<φ12mm)孔 加工,后者适于较大直径(>φ63.5mm)孔加工。 (2) 、麻花钻(见图 1.14)
图 1.14
标准麻花钻
(3)、中心钻(见图 1.15) 中心钻是用来加工轴类工件中心孔的,有三种结构形式:带护锥中心钻(见图 1.15(a)).无护锥中心钻(见图 1.15(b)),弧型中心钻(见图 1.15(c))。
图 1.27 滚压螺纹
图 1.28 搓丝
(五)认识齿轮刀具 齿轮刀具的种类繁多, 按齿形形成原理分为成形齿轮刀具和展成齿轮刀具; 按被加 工齿轮分为渐开线齿轮刀具和非渐开线齿形刀具。 1、 成形齿轮刀具 成形齿轮刀具的齿形或齿形的投影与被加工直齿齿轮端面槽形相同。 常用的有: 盘 状齿轮铣刀和指状齿轮铣刀, 此外还有大量生产中使用的齿轮拉刀和插齿刀盘等。 用盘 状或指状齿轮铣刀加工斜齿轮时,被加工齿槽任何剖面中的形状并不和刀具齿形相同, 被加工齿轮齿面任何一处的形状都不是由刀具的一个刀齿切成的, 而是由刀具若干刀齿 齿形运动轨迹包络而成, 这种加工方法称为无瞬心包洛法。 由于其刀具结构与成形铣刀 相同,故将此类齿轮加工刀具归于成形齿轮刀具中。 2、展成齿轮刀具 展成齿轮刀具齿形或齿形的投影, 均不同于被切齿轮齿槽任何剖面的形状。 切齿时, 除刀具作切削运动外,还与工件齿坯作相应的啮合(展成)运动,被切齿轮齿形是由刀具 齿形运动轨迹包络而成。插齿刀、齿轮滚刀、剃齿刀、花键滚刀、锥齿轮刨刀、弧齿锥 齿轮铣刀盘等均属展成齿轮刀具。但展成法加工齿轮需专门的齿轮加工机床(如:滚齿 机、插齿机等),且机床调整也较复杂,故只宜在成批生产中使用。 3、渐开线齿轮刀具 (1)加工圆柱齿轮的刀具:如齿轮铣刀(图 1.29) 、齿轮拉刀、齿轮滚刀(图 1.30)、 插齿刀(表 1.1)、梳齿刀(齿条刀)、剃齿刀(图 1.31)等; (2)加工蜗轮的刀具:如蜗轮滚刀(图 1.32)、蜗轮飞刀和蜗轮剃齿刀等; (3)加工锥齿轮的刀具: ①加工直齿锥齿轮的刀具;如成形铣刀、成对刨刀和成对盘铣刀;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机械类各专业《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编写陆瑛朱红瑜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07年9 月实验一普通车刀标注角度测量及分布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基本测量方法,加深对车刀具各种角度、各种参考平面、各种参考系概念的理解。
2、了解车刀测角仪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通过对对剖面角度的测量及计算,加深了解各剖面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在主剖面参考系中测量外圆车刀,端面车刀的主偏角K T、付偏角K T′、前角T o、后角αo、和刃倾角λs。
三、实验装置及设备:1、车刀测角仪2、被测车刀四、实验仪器的结构及使用1、车刀测角仪的结构及使用:车刀测角仪结构如图(1)所示。
它由底座、立柱、滑体、刻度盘、工作台、指针、手轮等组成。
转动手轮1可以使滑体带动刻度2、3上下移动,松动手轮2可以使刻度盘2绕手轮2的轴转动,在刻度盘3上读出刀具角度值。
指针的底边和两平行侧边垂直,均可做工作边,把底边和侧面与待测表面靠紧,可以从大刻度盘上读出角度值。
2、角度的测量(1)主偏角K-和刃倾角λs。
调整工作台使主刀刃与指针1的底边贴合,这时刻度盘1上工作台转角为K-,刻度盘2上指针1转角为λs。
(2)前角T o。
调整工作台和指针1,使指针1的底边贴紧前刀面,并垂直于主刀刃在底面的投影(可以在测量主编角K T以后,把工作台转过90°),从刻度盘2上读出角度值。
(3)后角αo调整工作台和指针1,使指针1侧边紧贴刀具后刀面,并使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垂直于指针1的底边,从刻度盘2上读出后角值。
(注:付前角To′、付后角αo′,按同样方法测理)。
五、实验过程:1、在测角仪上按上述方法测出所要求的角度。
2、画出刀具的各剖面图,并标明参考平面。
六、实验总结:计算所测车刀在纵横剖面参考中的角度值。
实验二 刨削加工切屑变形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切削过程,认识各种切削的形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教学资料,是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验的重要指南,通过实验指导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一、实验指导书的作用实验指导书是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它针对机械制造的实际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指导书的组成实验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等。
2.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
3.实验器材:包括机床、夹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等。
4.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和撰写方法。
5.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等。
6.实验讲解课件:包括实验内容的详细解释、实验器材的特点和用法介绍等。
三、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要求实验指导书的编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指导书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所规定的步骤进行。
2.精细化和具体化: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详细、具体和精细的特点,让学生可以轻松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
3.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和实验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性和可控性:实验指导书在编写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进行详细说明,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四、实验指导书的注意事项1.实验指导书需要和教学大纲紧密关联,需要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来编写。
2.实验指导书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订,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3.实验指导书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深入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机床剖析(实验代码)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了解普通车床的布局、用途和主要技术性能。
2、了解普通车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3、了解普通车床的结构。
4、了解普通车床的控制方式及其特点。
二、实验内容机床部份:1.了解和弄清CA6150车床主传系统结构和主传动动链。
2.了解和弄清C6150车床进给传动系统结构和进给传动链。
3.了解和弄清C6150车床快进、快退传动系统结构和快进快退系统传动链。
4.了解和弄清C6150车床润滑系统结构和原理。
5.了解和弄清C6150车床摩擦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6.了解和弄清C6150车床机械+电气的典型的机电组合控制方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机床型号为:C6150、C616四、主要技术重点、难点1.CA6150车床主传系统结构和主传动动链。
2.C6150车床进给传动系统结构和进给传动链五、实验报告要求机床部:1.画出CA6150车床主传动链(其中包括画出传动链、写出传动结构式、列出运动平衡式)2.写出本次实验的心得和体会。
六、实验注意事项在车间实习期间:1.学生应注意实习安全。
2未经实习指导教师或工人师傅的同意,任何学生不得擅自操作车间内任何机器设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1 - 实验二 齿轮加工机床调整实验(实验代码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了解滚齿机、插齿机的大体结构、运动和工作原理;2.初步熟悉滚齿机的调整计算和加工方法。
二、实验内容齿能加工机床部份:1. 按加工现场使用的滚齿机型号、滚刀和工件的已知数据,选定和计算滚齿机各传动链的有关挂轮齿数;2. 在机床上安装各配换挂轮;3. 安装工件并用百分表找正;4. 安装滚刀;5. 手动使刀架下降至稍低于工件上平面,调整移动工作台,使工件刚好接触滚刀,然后将刻度环对零,再手动使刀架上升;6. 调整刀架偏转角;7. 调整第一次切削深度,然后锁紧工作台,进行切削;8. 调整第二次切削深度,切至全齿深;9. 加工完毕,检查工件尺寸,并清扫机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加工误差统计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绘制工件尺寸实际分布图的方法,并能根据分布图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计算工序能力系数。
2.点图分析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二、实验仪器1. 机床:斯来福临精密数控平面磨床K-P36 Compact2. 量具:螺旋测微仪(千分尺)三、实验内容中线和上下控制线,并根据尺寸误差趋势对磨削程序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监控反馈。
在整批工件加工完成后,绘制被加工零件尺寸的分布曲线直方图,分析被加工零件尺寸的加工精度,从中找出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并计算机床的工艺能力系数、确定机床的工艺能力等级。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加工误差(或其他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是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加工误差分类、产生原因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等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对加工误差作出综合分析。
1.加工误差分类在机械加工中,各种加工误差,按它们在一批零件中出现的规律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零件中,如果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则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两类。
加工原理误差、机床(或刀具、夹具与量县)的制造误差、工艺系统静力变形等引起的加工误差均与加工时间无关,其大小和方向在一次调整中也基本不变,因此都属于常值系统误差。
机床、刀具和夹具等在热平衡前的热变形误差以及刃具的磨损等,随加工过程(或热工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由此产生的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零件中,如果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呈不规律变化,则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许多相互独立因素随机作用的结果,如毛坯的余量大小不一致或硬度不均匀时将引起切削力的变化,在变化的切削力作用下由于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而导致的加工误差就带有随机性,属予随机误差。
另外,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多次调整的误差、残余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误差都属于随机误差。
2.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图纸规定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符合程度越高,精度越高。
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常用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
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误差越小;反之越大。
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工件和工具组成一个工艺系统。
此工艺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工人来操作或自动的循环运行来加工工件。
因此,有多方面的因素对此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加工误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加工原理误差——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原理(如近似的刀具或近似的加工运动)而造成的误差。
(2)安装误差——工件定位、夹紧时所产生的误差。
(3)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机床、刀具和夹具本身在制造时所产生的误差,以及使用中产生的磨损和调整误差。
(4)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机床、夹具、工件和刀具在受切削力、传动力、离心力、夹紧力、惯性力和内应力等作用力下会产生变形,从而破坏了已调整好的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导致了加工误差的产生。
(5)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切削热、摩擦热以及工作场地周围热源的影响,工艺系统的温度会产生复杂的变化,工艺系统会发生变形,改变了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正确相对位置,导致了加工误差的产生。
(6)调整误差——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总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
(7)测量误差——零件在加工时或加工后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以及工件和主客观因素(温度、接触力)都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3.加工误差统计的分析方法对于生产实际中经常以复杂的因素而出现的加工误差问题,却不能以上面的单因素原因来总结。
因为单个工件不能暴露出误差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单个工件的误差大小也不能代表整批工件的误差大小。
就是由于在一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既有变值系统性误差因素,也有随机性误差因素的作用。
这时单个工件的误差是不断变化的。
平单个工件去推断整批零件的误差情况极不可靠,所以就需要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以生产现场内对许多工件进行检查的结果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处理这些结果,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加工误差统计的分析方法常用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
(1) 分布曲线法采用调整法大批量加工一批零件,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工件可以得到它的分布曲线,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如果在误差因素中没有任何优势倾向时,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曲线。
一般利用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研究加工精度,利用分布曲线制定各种工序的精度标准,进行误差分析,并能预测产生废品的可能性。
正态分布曲线有两个特征参数:工件的平均尺寸X =1/nii x n =∑,其中ix 为第i 个工件的尺寸;工序的标准偏差σ=分布曲线绘制方法: ①初选分组数K一般应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参见表1-1。
②确定组距找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ax i x 和最小值min i x ,并按计算组距。
选取与计算的d'值相近且为测量值尾数整倍数的数值为组距 。
③确定分组数k④确定组界各组组界为: (j=1,2,……,k ) ⑤)统计各组频数n i (即落在各组组界范围内的样件个数) ⑥画直方图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数 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⑦计算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差平均值,其中 i x -第i 个样件的测量值,n -样本容量。
标准差σ=⑧画分布曲线若研究的质量指标是尺寸误差,且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研究的质量指标是形位误差或其他,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
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⑨画公差带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最后得到形如图1-1的分布曲线图。
图1-1 正态分布图图1-1中从尺寸x 到x 的工件频率为:()22exp 2xx x x F dx σ⎡⎤--⎢⎥⎢⎥⎣⎦⎰;工序标准偏差σ决定了分布曲线的形状和分散范围。
σ值越大则曲线形状越陡,尺寸分散范围越小,加工精度越高;σ值越小则曲线形状越平坦,尺寸分散范圈越大,加工精度越低。
因此可以用σ来确定给定加工方法的精度。
对于给定的加工方法,由于其加工尺寸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范围为±3 σ,即6σ,在多次统计的基础上,可求得给定加工方法的标准偏差σ值,则6σ即为该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2) 点图法点图法是按加工的先后顺序作出尺寸的变化图,以暴露整个加工过程的全貌。
其具体做法为,按加工顺序定期抽查一组m 个工件(m=3~10个),每组平均值为x ,组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R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每组的x 和R 为纵坐标即可得到x —R 图。
x 曲线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变值系统误差的影响,R 图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利用点图可观察加工的常值系统误差、变值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可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根据点图上的点子上下波动的程度来判断工艺过程是否稳定,对于不稳定的工艺过程,须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工艺稳定。
利用点图法可以在加工过程中控制精度,防止废品的产生。
x —R 图的绘制方法:①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一般取m=2~10件,通常取4或5。
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②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i 个样组的平均值,i R —第i 个样组的极差, ij x —第i 个样组第j 个零件的测量值,max i x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min i x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利用以下迭代公式,实时计算:111(.)ii i i X n X X n ++=+,1111(.)i i i i i R n R R n +++=+其中,m k —样组个数,2A 、1D 、2D ——常数,可由表1-2查得。
表1-2 A 、D 、D 的值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x 和极差R 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得到形如图1-2的分布图。
图(3) 工序能力系数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 p(4) 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可按表1-3所列标准进行判别。
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表1-3 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标志五、实验步骤第一步:在已调整好的平面磨床K-P36加工100 个高度12.50 ±0.06的方形工件。
第二步:在加工过程中用螺旋测微仪依次测量各个零件的高度尺寸,以5个零件为一组,记录于实验报告册中的原始数据记录表上。
R ,再依次记录在实验报告册的原始数据记录表上。
和R的平均值x第八步:绘制分布图。
第九步:计算全部零件尺寸的均方根偏差σ,计算工艺能力系数,确定工序能力等级。
六、分析判断实验结果1.2. 推断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确定工艺等级。
3. 判断工艺是否稳定。
4. 试提出解决上述工艺问题的措施。
七、思考题1. 分布图主要说明什么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分布曲线接近于正态曲线?在什么情况下分布曲线与正态曲线偏离较远?3. 分析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常值系统误差?哪些是变值系统误差?4. 分析工艺过程稳定性(或不稳定性)的原因?实验二平面磨床烧伤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什么是磨削烧伤。
2. 掌握产生磨削烧伤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3. 学会预防烧伤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4. 利用KP-36平面磨床等设备演示磨削烧伤、检测及预防改进措施。
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内容利用KP-36平面磨床等设备展开磨削烧伤实验,通过改变磨削参数进行磨削加工获得实验试件,观察烧伤试片的表面金相组织的变化和检测表面硬度的变化,以分析磨削烧伤的影响因素。
四、实验原理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指标主要包含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等)。
本实验主要展示磨削烧伤对表面质量(主要是表面层硬度和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
1.磨削烧伤的定义、产生机理与分类磨削工件时,在高的磨削温度作用下,会使工件表层的金相组织产生变化,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并伴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而使工件表面质量恶化的现象叫做磨削烧伤(图2-1)。
烧伤现象将引起工件表面层机械性能下降,主要是降低工件硬度和耐磨性。
图2-1 右侧工件端面为显现出黄褐色的磨削烧伤现象磨削烧伤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表面层金属组织将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屈氏体),这种烧伤称为回火烧伤。
第二类,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发生二次淬火,使表层金属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的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先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种烧伤称为淬火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