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例
计算机犯罪案例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
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
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
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2000年5月9日,被怀疑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的27岁银行雇员拉莫内斯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阅读一份菲律宾国家调查局指控他制造该病毒的报告。
最后拉莫内斯因为证据不足而获释放,5月19日,他将再次出席为该事件举行的听证会。
2000年5月11日,24岁的菲律宾大学生德古兹曼在奎松举行的记者会上以手掩面。
由于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牵连而受到调查的德古兹曼说,他也许是在无意中发送了病毒,但并非出于恶意。
有证据表明,“爱虫”计算机病毒和他今年在大学中一份被校方否决的。
2000年5月16日,菲律宾全国调查局一名官员在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使用过的磁盘。
调查局官员称,这套磁盘是在马尼拉的一处民宅内查获的,里面的一套程序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大约有40人参与了这套。
2001年5月1日,台北市刑警大队破获一起涉嫌网上盗取银行客户存款案。
嫌疑人邱志宏利用网络咖啡店上网,侵入他人银行帐号,盗走巨额存款。
图为邱志宏及其作案证据。
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流血冲突的不断加剧,双方间的网络战也开始升级。
自7月25日凌晨起,一个自称“摩萨德小组”的黑客团伙进入巴勒斯坦通讯社“瓦法”的网络中心,将其主页修改为宣传以方立场的新面孔,迫使巴通社关闭其网站。
十大陨落的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
十大陨落的互联网金融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十大最终偃旗息鼓的互联网金融案例,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总结绝无半点贬低互联网金融的意思,只是希望提供一些启示,让这一行当可以在中国走得平坦些,毕竟竞争无处不在,最终能够受益老百姓,就是好东西。
首家互联网银行SFNB被收购失败原因:盈利能力单一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虚拟网络银行:安全第一银行(SFNB)诞生,它是由美国三家银行和两家计算机公司联合成立的,是得到美国联邦银行管理机构批准的第一家全交易型的网上银行。
该银行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运营,服务范围包括:电子支票业务、利息支票业务、货币市场、基本储蓄业务、信用卡及CDS等大范围的多种银行服务。
由于费用低,一年后开设了大约7000个账户,总存款额超过2000万美元,截至1999年存款额就达4亿美元,增长速度极快,股价扶摇直上。
但SFNB公司一直未获盈利,因为有着纯网络银行固有的缺陷:由于资金运作渠道少,受营业网点,从业人员等的限制,SFNB很难像传统国际性大银行那样以专业的金融服务技能为核心竞争力,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获取利润,而是以网络操作的便捷性和更高的储蓄利率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客户粘性不足,机构盈利能力单薄。
随着大银行加快电子银行布局并降低成本,它的优势消失了。
1998年SFNB被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收购其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
谷歌钱包难推广失败原因:上下游不支持谷歌钱包推出于2011年,采用NFC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谷歌钱包绑定信用卡的功能,直接刷手机消费。
谷歌钱包看上去确实很方便,买东西吃饭坐出租车时,只需掏出手机轻轻一刷,支付即可完成。
但一年以后这款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相当不顺利,支持的运营商和手机机型寥寥无几,远未达到谷歌预期。
近日甚至有传言称,谷歌准备放弃这种产品。
谷歌钱包难推广谷歌钱包之所以迟迟难以推进,最核心的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业链上下游都不配合。
换句话说,这条产业链由谷歌、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信用卡公司、银行、连锁商户组成,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头,都不配合推广。
网络黑客案例
网络黑客案例【篇一:网络黑客案例】五起黑客犯罪典型案例一、假冒客户骗取货款事发经过2015年3月,越南海防市某公司向中国山东文远建材有限公司订购价值7.5万美元的货物。
但是越方公司付款后,中方公司并未收到货款。
后经核查发现,越方公司遭到网络诈骗,货款被汇入另外一个银行账户。
2015年4月,山东文远建材公司向山东淄博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越南公安部也提出协助请求,希望中国公安机关协助开展调查。
案件侦破淄博公安机关立即就此开展调查。
经侦查,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采取入侵受害人电子邮箱的方式获取中越两国公司往来贸易信息后,利用与中方公司电子邮箱地址类似的邮箱仿冒中方公司与越方联系,诱使其将货款汇入另一个银行账户。
近日,淄博公安机关转战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打掉了这个以外籍人员为主,境内外人员相互勾连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其中外籍人员3名。
五起黑客犯罪典型案例二、盗取网银信息转款事发经过2015年年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发现,一个由中韩两国犯罪嫌疑人组成的团伙涉嫌针对韩国网民银行卡实施跨国网银盗窃。
延边公安机关专案组历经数月缜密侦查,结合韩国警方提供的证据材料逐渐查明,这个团伙由多个分工明确的犯罪小组组成,分布在吉林省延边州、长春市,福建省龙岩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专门针对韩国金融机构银行储户存款实施网络盗窃。
案件侦破近日,吉林公安机关开展统一行动,在吉林、福建、广东、山东、河南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31人,捣毁犯罪窝点4处。
经查,这一犯罪团伙利用木马程序和网站等方式获取韩国居民银行卡信息,然后由韩国籍犯罪嫌疑人冒充韩国银行工作人员,通过打电话方式诱骗用户解除银行卡保护设置,利用已获取的韩国居民网银账户信息登录韩国受害人网银账户,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移至专门用于接收赃款的韩国银行卡,再由位于韩国的犯罪嫌疑人通过银行atm机取出赃款。
经初步统计,这个犯罪团伙一周内盗窃的资金就折合人民币300余万元。
温州法院刑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温州法院刑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3.30•【分类】其他正文温州法院刑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01被告人曾某某、刘某某抢劫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逃亡20余年终落网基本案情1993年12月初,被告人曾某某、刘某某和欧某礼、欧某陆四人在浙江省永嘉县某村打工,后共谋到该村村民陈某某家抢劫,并商定由曾某某提前数日到陈某某家务工。
12月7日夜,由欧某陆望风,刘某某、欧某礼在曾某某的帮助下潜入陈某某家。
趁陈某某在一楼检查机器之机,曾某某、刘某某、欧某礼将陈某某按住进行殴打,曾某某等人还持铁锤砸击陈某某头部,陈某某挣扎呼救,其妻子王某某闻声下楼,在楼梯上见状欲逃离时被曾某某率先追上用铁锤猛击其头部致颅脑严重挫伤,失血过多死亡。
刘某某、欧某礼见陈某某尚未死亡,又从房间拿来一把菜刀对陈实施割颈致其死亡。
曾某某等人到二楼卧室翻找财物,搜得现金1000余元后逃离现场。
温州中院经审理,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曾某某、刘某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浙江高院核准、最高院复核,该二人被执行死刑。
典型意义在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这起发生在20多年前、造成二人死亡的恶性案件终得侦破。
二被告人被执行死刑,不仅告慰了被害人家属,使正义得以伸张,更是向社会宣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行终将受到法律的审判。
02被告人姚某某、王某某等人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共建人类美好家园基本案情2018 年年初,被告人姚某某、王某某等人商议,由蔡某某从非洲某国收集穿山甲鳞片,在境外采购装柜并委托走私冻品团伙走私入境,运送至国内后由姚某某、王某某负责收货、销售。
2018年11月、2019年4月,姚某某、王某某两次将蔡某某从该国收集并走私入境的穿山甲鳞片合计13吨运送至国内并贩卖给他人。
2019年10月,蔡某某在该国采购 10余吨穿山甲鳞片后走私入境,后在温州交付给姚某某、王某某时,被温州市公安局当场查获。
当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金融犯罪的现状及预防、打击对策
当前利用计算机 网络从事金融犯罪 的现状 及 预 防 、打击 对 策
戴 辉
103 ) 004 ( 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金融处 ,北京
摘 要
利 用 网络 实施 的金 融犯 罪 实质 上是 一种 运 用高新技 术或 专业 知识 所进行 的智 能犯 罪 。打
击该类犯 罪是法律赋 予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面对的一个崭新 、紧迫而又无法回避的重要 Nhomakorabea作者简 介
戴辉 (97 17一
) ,男,甘肃人。民警。
・
6 ・ 5
维普资讯
辉
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垒融 罪的现状厦预防、打击对策
二是加强 内控制 度建设和落实 ,进一步完善 监督制 约机制 。
从近期破获的几起 案件可 以分析 出 ,实施 这种犯 罪行 为的可以大致分 为两 种 ,一种 是 利用 电子邮 件进 行群 发 , 在发 送的邮件 内包 含制作 好 的 “ 马” 程序 ,在 收件人 打 木 开邮件的同时 ,木 马程 序 自动注入使 用者 主机 内 ,进行 后 台不问断运行 ,任 何 时问 打 开主 机 ,此 程序 将 自动加 载 , 同时可以截获操作 者的任何 键盘操作 行为 ,主动发 送到 嫌 疑人指定的邮箱 内 ,供嫌疑 人作案用 。另一 种方式 是通 过 制作 网页 ,在 网页 内嵌入黑 客程序 或 “ 木马 ”程 序并在 网 络上发布 ,浏览者在浏 览 网页时 ,不知 不觉 中 已被注入 黑 客或 木马程序 ,程序 自动在后 台运行 ,从 而获取用户资料。 ( )直接使 用黑客技术攻击互联 网站的犯罪活动 。 4
( )假 冒知名度较 高 的 网上购 物商 城 骗取 客户 信息 , 2 或在 规范的网上商 城散布虚 假商 品信 息 , 使客 户购买 支 诱 付 ,事后不按约定 付货 。
商业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
商业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二○一○年八月序言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银行业已成为信息技术高度密集、高度依赖的行业,同时也是受信息科技风险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仅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还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
根据近几年国际上出现的信息系统故障事件分析,如果银行信息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和市值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随着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网络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加,威胁银行业信息安全、针对网上银行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对客户利益和对银行声誉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息科技风险明确划归操作风险的范畴,使得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银监会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商业银行也普遍提高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银行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科技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系统重大停机宕机、核心业务系统中断、网站安全漏洞、网上银行虚假交易、客户资金被窃取等。
后果严重,教训深刻,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这些事件的发生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信息科技工作一旦发生问题就是重大问题。
信息科技风险就在身边,强化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案为鉴明得失。
基于此,银监会组织专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计算机犯罪案件和信息安全事件进行了认真梳理,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开创性地编写了《银行业科技风险警示录》。
该书汇编刊印工作非常适时,非常必要,在银行业计算机犯罪与信息安全事件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网络黑客案例
网络黑客案例【篇一:网络黑客案例】五起黑客犯罪典型案例一、假冒客户骗取货款事发经过2015年3月,越南海防市某公司向中国山东文远建材有限公司订购价值7.5万美元的货物。
但是越方公司付款后,中方公司并未收到货款。
后经核查发现,越方公司遭到网络诈骗,货款被汇入另外一个银行账户。
2015年4月,山东文远建材公司向山东淄博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越南公安部也提出协助请求,希望中国公安机关协助开展调查。
案件侦破淄博公安机关立即就此开展调查。
经侦查,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采取入侵受害人电子邮箱的方式获取中越两国公司往来贸易信息后,利用与中方公司电子邮箱地址类似的邮箱仿冒中方公司与越方联系,诱使其将货款汇入另一个银行账户。
近日,淄博公安机关转战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打掉了这个以外籍人员为主,境内外人员相互勾连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其中外籍人员3名。
五起黑客犯罪典型案例二、盗取网银信息转款事发经过2015年年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机关发现,一个由中韩两国犯罪嫌疑人组成的团伙涉嫌针对韩国网民银行卡实施跨国网银盗窃。
延边公安机关专案组历经数月缜密侦查,结合韩国警方提供的证据材料逐渐查明,这个团伙由多个分工明确的犯罪小组组成,分布在吉林省延边州、长春市,福建省龙岩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专门针对韩国金融机构银行储户存款实施网络盗窃。
案件侦破近日,吉林公安机关开展统一行动,在吉林、福建、广东、山东、河南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31人,捣毁犯罪窝点4处。
经查,这一犯罪团伙利用木马程序和网站等方式获取韩国居民银行卡信息,然后由韩国籍犯罪嫌疑人冒充韩国银行工作人员,通过打电话方式诱骗用户解除银行卡保护设置,利用已获取的韩国居民网银账户信息登录韩国受害人网银账户,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移至专门用于接收赃款的韩国银行卡,再由位于韩国的犯罪嫌疑人通过银行atm机取出赃款。
经初步统计,这个犯罪团伙一周内盗窃的资金就折合人民币300余万元。
案例6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1)
熊猫烧香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蠕虫病毒变种,2006年 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 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 对计算机程序、系统破坏严重。
4
二案例问题分析
一.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威胁 1.泄漏信息 2.破坏信息
3.拒绝服务
5
二.产生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
由于技术因素:登陆访问控制不严,不能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确实能够为授 权者所用。通过高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系统存在的缺陷,对信息系统进行 恶意的破坏或盗取资金,导致银行信息3 系统的瘫痪或资金的损失
案例4:一学生非法入侵169网络系统
一位高中学生出于好奇心理,在家中使用自己的电脑, 利用电话拨号上了169网,使用某账号,又登录到169多 媒体通讯网中的两台服务器,从两台服务器上非法下载 用户密码口令文件,破译了部分用户口令,使自己获得 了服务器中超级用户管理权限,进行非法操作,删除了 部分系统命令,造成一主机硬盘中的用户数据丢失的后 果。该生被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缓刑两年。
2.人为原因
操作失误、意外损失、编程缺陷、意外丢失 、管理不善、无意破坏。敌对势力、各种计 算机犯罪。
7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1.防火墙技术
2.入侵检测技术
3.认证中心(CA)与数字证书
4.身份认证
8
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的建议
一、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二、积极落实信息网络安全制度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信息安全 意识
9
四.案例启示
现在,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我国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CPU芯 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网关软件大多依赖进口,计算机 网络的安全系数不高,自主技术的缺失也使我国的网络处 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 二.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三。缺乏制度化的防范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安 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 四.信息安全立法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犯罪案例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
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
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
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2000年5月9日,被怀疑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的27岁银行雇员拉莫内斯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阅读一份菲律宾国家调查局指控他制造该病毒的报告。
最后拉莫内斯因为证据不足而获释放,5月19日,他将再次出席为该事件举行的听证会。
2000年5月11日,24岁的菲律宾大学生德古兹曼在奎松举行的记者会上以手掩面。
由于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牵连而受到调查的德古兹曼说,他也许是在无意中发送了病毒,但并非出于恶意。
有证据表明,“爱虫”计算机病毒和他今年在大学中一份被校方否决的。
2000年5月16日,菲律宾全国调查局一名官员在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爱虫”计算机病毒始作俑者使用过的磁盘。
调查局官员称,这套磁盘是在马尼拉的一处民宅内查获的,里面的一套程序与肆虐全球的“爱虫”计算机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大约有40人参与了这套。
2001年5月1日,台北市刑警大队破获一起涉嫌网上盗取银行客户存款案。
嫌疑人邱志宏利用网络咖啡店上网,侵入他人银行帐号,盗走巨额存款。
图为邱志宏及其作案证据。
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流血冲突的不断加剧,双方间的网络战也开始升级。
自7月25日凌晨起,一个自称“摩萨德小组”的黑客团伙进入巴勒斯坦通讯社“瓦法”的网络中心,将其主页修改为宣传以方立场的新面孔,迫使巴通社关闭其网站。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机会。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也随之增加,涉及范围广泛,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欺骗他人的犯罪行为。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虚假招聘、网络购物诈骗、金融欺诈等。
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招聘广告吸引求职者提供个人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敲诈勒索等非法活动。
同时,网络购物诈骗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网店销售商品,以非法手段获取消费者付款并不发货。
金融欺诈则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虚假宣传和交易,以骗取他人的财产。
二、网络侵入网络侵入是指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并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网络侵入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网络入侵等。
黑客攻击是最常见的网络侵入手段,黑客通过技术手段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从而获取他人的信息、窃取财产或者破坏他人的计算机系统。
病毒传播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的病毒感染行为,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病毒邮件、恶意软件等手段感染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从而获取机密信息或者控制他人的计算机。
网络入侵则是指利用漏洞或者弱点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
三、网络色情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色情活动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
网络色情主要包括传播淫秽物品、贩卖淫秽物品等。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色情活动可以迅速传播,覆盖范围广泛,给公众带来严重影响。
犯罪分子通过虚假广告、恶意链接等方式引导用户访问色情网站,从而获取个人信息、散布淫秽物品等非法行为。
四、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制造恐慌等行为。
网络谣言往往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平台、论坛等渠道迅速传播,干扰社会秩序,扰乱公众心理。
犯罪分子通过虚假消息引导公众产生恐慌,从而达到牟利或者分裂社会的目的。
总结起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入、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等。
金融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金融数据犯罪 的预警机制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金融数 据犯罪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 监管手段: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监管技术等 监管重点:金融机构、金融数据、金融交易等 监管效果:提高金融数据安全,降低金融数据犯罪风险
PART SIX
非法篡改金融数据:未经授权篡改金融机 构或个人的金融数据
非法销毁金融数据:未经授权销毁金融机 构或个人的金融数据
非法泄露金融数据:未经授权泄露金融机 构或个人的金融数据
破坏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 场的稳定和公平竞争
侵犯个人隐私:泄露个人身份 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数据
经济损失:可能导致个人和 企业的经济损失
案例三:某黑客组织攻击金融 机构,窃取大量客户信息,被
判刑
案例四:某金融公司内部员工 泄露客户信息,导致客 犯罪行为:非法获取、使用、泄露、篡改金融数据 犯罪后果:造成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 司法认定:根据犯罪行为、后果、主观故意等因素进行认定
司法解释:对金融数据犯罪的司法解释和适用范围 定罪量刑:金融数据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依据 证据收集:金融数据犯罪的证据收集和认定 司法实践:金融数据犯罪的司法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
刑罚幅度:根据犯罪情节和后 果,确定具体的刑罚幅度
刑罚执行:根据犯罪人的具体 情况,选择适当的刑罚执行方 式
刑罚附加:包括罚金、没收财 产等附加刑罚措施
PART FOUR
案例二:某网络公司非法获取 用户信息,用于广告推送,被 判刑
案例一:某银行员工利用职务 之便,非法获取客户信息并出 售,被判刑
民事责任:个人在金融数据犯罪中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
网络盗窃案例分析
网络盗窃案例分析网络盗窃案例分析:MySQL黑客攻击事件事件时间:2009年事件概述:2009年,一起重大的网络盗窃案震惊了整个互联网界。
这起案件涉及到一名名为"Max"的黑客利用MySQL数据库系统中的安全漏洞,窃取了大量的个人信息。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成为网络犯罪案例中的经典之一。
事件经过:2009年3月15日,一名叫做Max的黑客发现了MySQL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安全漏洞,该漏洞使他能够绕过登录验证,并以管理员权限访问数据库。
Max迅速利用这个漏洞进入MySQL数据库,获取到了大量的敏感信息。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Max持续进行数据库侵入和信息窃取。
他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包括串联攻击、社交工程等方式,逐步获取了更多的权限和数据。
Max专门瞄准了一些重要的机构和企业,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并获得了他们的客户数据库。
他窃取了数以百万计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社会保险号码、银行账号等。
Max并没有停止窃取个人信息的行动。
他将这些窃取的数据出售给黑市上的其他犯罪分子,或者直接使用这些信息进行金融欺诈。
这导致了大量的个人财产损失和身份信息泄露。
2009年12月,一名网络安全专家意识到了数据库的异常活动情况,并追踪到了Max的IP地址。
专家迅速向警方报案,随即展开了一次全面搜捕行动。
几周后,Max被成功抓获。
在调查和取证的过程中,警方在Max的计算机上找到了大量的窃取信息和黑客工具。
法律追责:Max被检方指控了多项犯罪,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犯罪、窃取个人信息、非法访问数据库等。
这些行为都违反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刑法、信息安全法等多个领域。
在法庭上,Max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合作提供了有关网络犯罪的重要信息。
根据法庭判决,Max被判处长期监禁和巨额罚款。
同时,他还被要求协助恢复被他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并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律师点评:这起MySQL黑客攻击事件是一个经典的网络盗窃案例。
a常见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
a常见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网络安全事件是指在信息网络中,通过恶意攻击、非法侵入、病毒传播等手段使信息网络服务遭到破坏、数据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的事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
一、个人隐私泄露事件个人隐私泄露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5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电子邮件遭到非法入侵,大量敏感信息被泄露。
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揭示了网络安全威胁的现实性和严重性。
二、金融机构被黑客攻击案例金融机构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2013年,美国国家客户积累机构(Target Corporation)成为黑客攻击的受害者,导致约1.1亿名顾客的信用卡信息被窃取。
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Target的声誉,也对顾客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泄露案例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泄露事件对消费者和企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4年,亚马逊中国的一个第三方卖家账户被黑客入侵,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
此次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电子商务平台安全性的质疑,电商行业亟需加强防范措施。
四、政府部门网络攻击案例政府部门也经常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2015年,美国联邦办公室人事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导致480万名公务员的个人信息被盗。
这一事件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尴尬,也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五、社交媒体账号被盗用案例社交媒体账号的盗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2017年,脸书(Facebook)被曝光存在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5000万用户的信息被滥用。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社交媒体隐私保护的关注,促使相关平台加强了安全措施。
六、勒索软件攻击案例勒索软件的攻击是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的新趋势。
2017年,“惠泰勒索软件”通过邮件等方式传播,感染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系统,要求用户支付比特币赎金以解锁数据。
这一事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恶劣影响,使个人和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总结: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2022年5月10日,美国连锁便利店Circle K遭遇了一起网络安全攻击事件。
攻击者成功入侵了Circle K的计算机系统,获取了大量客户的支付卡信息。
这导致了大量的金融欺诈和客户的个人资料泄露。
该攻击事件的影响相当严重。
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成功入侵了Circle K的POS(点销售)系统,该系统用于处理客户的支付卡信息。
攻击者利用POS系统中的漏洞,获取了数万名客户的支付卡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卡号、到期日期和CVV(卡片验证码)。
这些敏感信息被用来进行非授权的网上购物和金融欺诈活动。
一旦发现这一安全事件,Circle K立即采取了行动。
他们关闭了受影响的POS系统,并通知了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客户。
他们建议客户立即联系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以冻结受影响的卡片,并监视其账户的任何可疑活动。
此外,Circle K还与执法机构合作进行调查,试图追踪攻击者并将其绳之以法。
他们还加强了他们的网络安全措施,以防止未来的攻击事件。
他们更新了他们的安全软件和防火墙,并进行了员工培训,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识别潜在的威胁和漏洞。
这起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给Circle K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声誉损害。
他们面临着庞大的金融赔偿以及客户对他们经营的信任问题。
此外,他们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修复和强化他们的网络安全系统,并提高客户数据的保护措施。
这起网络安全事件向企业和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措施,并培养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定期监测他们的账户活动,并及时报告任何可疑或非授权的交易。
总的来说,这起网络安全攻击事件对Circle K和其客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它突出了保护个人信息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永远保持警惕,防范未来的网络攻击风险。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解析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各类网络攻击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网络安全的现状,并探讨防范网络攻击的对策。
一、个人信息泄露案例分析个人信息泄露是网络安全领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2015年,美国办公用品零售商“斯台普斯”遭受黑客攻击,导致超过100万顾客的信用卡信息遭到泄露。
此案例揭示了个人信息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漏洞导致的数据泄露,例如病毒、恶意软件的感染;二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数据泄露,例如密码保护不周,网络账号被盗等。
为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我们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注意隐私设置和密码安全,同时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
二、金融诈骗案例解析金融诈骗网络安全案例屡见不鲜。
以2017年的“WannaCry”勒索病毒攻击为例,全球超过300,000台计算机遭受影响,包括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在内的多个组织遭受重大打击。
此案例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暴露了金融机构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
金融诈骗案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漏洞和安全更新未及时进行,使得黑客获得入侵的机会;二是用户无意间打开恶意链接或下载不安全的软件,导致恶意程序的入侵。
金融机构和个人用户在面对金融诈骗攻击时,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安全防护,使用可信的安全软件,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
三、网络攻击的国家安全案例分析网络攻击不仅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对国家安全也带来了严重威胁。
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2014年发生在美国的索尼影业公司遭受的网络攻击事件。
黑客入侵索尼影业后,泄露了大量电影未发行版本、电子邮件等敏感信息,使得索尼影业遭受重大损失。
国家安全案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基础网络设施的脆弱性,包括政府部门、军事机构等重要单位,未能做到有效的安全保护;二是黑客组织、网络恐怖主义等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例
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例一、引言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非法活动,获取金融利益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给金融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案例为例,探讨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个人信息盗窃案近年来,个人信息盗窃案件屡见不鲜。
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手段,入侵金融机构的数据库,窃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手机号码等。
这些个人信息会被用于制作假身份证、冒充他人身份进行诈骗等活动,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该类案件的特点是隐蔽性强,受害者往往无法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被盗取。
当被盗取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时,受害者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恢复个人信用,修复经济损失。
为了防范个人信息盗窃案,金融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加密用户数据,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测并更新安全补丁。
个人用户也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检查个人信用状况并及时更改密码。
三、网络诈骗案网络诈骗是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如钓鱼网站、诈骗邮件、虚假广告等,引诱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非法获取受害人的财产。
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包括假冒银行、虚假投资平台、谎称中奖等。
这些诈骗手段各具特点,但都以非法盗取受害人财产为目的。
金融机构在防范网络诈骗方面应当加强技术手段,例如通过反欺诈系统识别可疑行为、实施多层身份验证等。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对网络诈骗的辨识能力,警惕可疑信息,确保自身财产安全。
四、数字货币黑客案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数字货币黑客案件不断涌现。
犯罪分子通过攻击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钱包等,窃取用户的数字货币资产。
他们通常利用技术漏洞、网络钓鱼等手段,将受害者的数字货币转到自己控制的账户中,从而获得巨额利益。
数字货币黑客案件的复杂性较高,涉及的技术和法律问题较多。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解析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解析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威胁和风险层出不穷,给个人、机构以及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探讨各种安全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案例一:黑客攻击银行系统在过去的几年里,银行系统的黑客攻击事件屡次发生,严重威胁了金融行业的安全。
黑客通过钓鱼邮件、恶意软件等手段,入侵银行系统并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务数据。
这些攻击不仅使用户的资金受到损失,也导致了信任危机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案例分析:黑客攻击银行系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是由于银行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够严密,另一方面则是黑客利用了用户的不慎,并通过社交工程的手法获取敏感信息。
攻击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还包括了用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下降以及金融稳定性的动摇。
应对措施:为了防范黑客攻击,银行应该加强系统安全性能,不断进行漏洞修复和升级防火墙等措施。
同时,用户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避免点击可疑链接和泄露个人信息。
另外,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强化对金融行业的安全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案例二:勒索软件攻击勒索软件攻击是近年来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事件之一。
攻击者通过发送带有恶意软件的电子邮件或者利用漏洞入侵系统,将受害者的计算机数据加密,并要求支付赎金以恢复数据。
这种攻击方式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用户,也对企业和政府机构造成了重大损失。
案例分析:勒索软件攻击主要是由于系统安全漏洞和用户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
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入侵,并通过社交工程手段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
一旦用户点击链接或打开恶意附件,恶意软件就会开始加密用户数据并展示赎金要求。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勒索软件攻击,首先需要及时打补丁和升级系统,以防止被已知漏洞入侵。
其次,用户需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避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案例
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案例标题: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的法律案例引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主要保护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国家安全。
然而,在过去,违反该法律的行为时有发生。
本篇文章将以2010年之前的一个法律案例为例,详细描述案件细节,并给予律师的点评。
案例名称:公司员工窃取敏感信息案案例背景:2008年到2009年期间,某省的一家大型金融公司遭受了一系列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
这些泄露事件导致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遭到不法分子的盗取并商业化利用。
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案例细节:1.时间: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2.事件开始于一个匿名用户在某个网络论坛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声称能够提供公司客户的敏感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
3.该帖子迅速引起了其他用户的关注。
很快,这个论坛成为了交易公司客户信息的场所。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金融公司的个人账户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盗窃。
受影响的客户纷纷就此向金融公司投诉,并要求公司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调查人员开始调查此事件,发现许多数据泄漏的痕迹都指向这家金融公司的内部。
6.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一名名为张某的员工被怀疑涉及此事。
根据监控录像,发现张某曾多次进入存储敏感数据的服务器房间,并在非工作时间访问公司系统。
7.通过电脑取证,警方找到了大量与数据泄露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张某被捕,并承认他窃取并出售了大量公司客户的个人信息。
律师的指导意见:在该案例中,张某明显违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他未经授权地访问公司计算机系统,并窃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
这种行为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同时也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法,张某的行为明确违法。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内部安全,如设置更严格的访问权限、监控系统和加强员工技术培训。
对于张某的违法行为,公司应立即报案,并与警方合作调查,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受影响客户的权益。
互联网金融七大不成功案例
互联网金融七大不成功案例【摘要】互联网金融在海外并不是新鲜事物,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是海外模式本土化的结果。
我们一直关注着这个战场上各大巨头推出的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也想在这场热潮背后提出一些“冷思考”,详细分析一些国内外的不成功案例,或能提供一些启示,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少走些弯路。
互联网不但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改变着人们了解信息的方式,改变着人们购物的方式,它也持续的改变着金融领域。
2014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毫无疑问会继续火爆下去。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在海外并不是新鲜事物,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是海外模式本土化的结果。
我们一直关注着这个战场上各大巨头推出的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也想在这场热潮背后提出一些“冷思考”,详细分析一些国内外的不成功案例,或能提供一些启示,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少走些弯路。
一、Paypal货基无奈清盘诞生于1998年的全球在线支付巨头PayPal成立次年即推出了“美版余额宝”——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极具开创性的将在线支付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
该基金由PayPal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联接基金的方式交给巴克莱(之后是贝莱德)的母账户管理,用户只需将基金账户激活,账户余额每个月就可以获得股息,收益率每天浮动。
在业务开通的最初几年里,美国货币基金行业迅猛发展,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在2007年的规模峰值达到1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规模排名中游的货币市场基金水平。
诞生次年,美版余额宝的年收益曾达到5.56%,但2002年美国利率大幅下降后,2004年的收益只有1.37%.为了吸引更多的沉淀资金、提高客户黏性,在这几年里,PayPal一直通过主动放弃大部分管理费用的收取来维持住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和吸引力。
好在2005年至2007年利率上行期间,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超过4%,其规模出现连续翻番。
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超低利率政策,由于基准利率水平关乎货币市场基金所必须购买的低风险资产的回报,使得货币市场基金获利困难或者经营亏损。
对信息犯罪案例的认识
对信息犯罪案例的认识信息犯罪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针对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及其运行数据等信息资源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犯罪形式,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愈加明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受害人在信息犯罪中所面临的损失也日渐庞大,尤其在金融领域,信息犯罪的威力更是不容小觑。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信息犯罪案例。
1. 互联网诈骗案互联网诈骗案是目前常见的一种信息犯罪形式。
其本质是社会工程学中的欺诈手段,以网络平台为媒介,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或伪造网站等手段来骗取受害人的财产。
这种犯罪手段多数针对的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比如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人等,通过混淆视听、伪装诈骗等方式,诱导受害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达到非法牟取利益的目的。
例如,2016年3月,某地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及网上非法出售药品的案件,嫌疑人在网上以虚假广告为幌子,向广大受害人销售非法药品,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2. 数据泄露案在信息时代,数据是企业和机构中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尤其是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侵犯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防范数据泄露案件愈加重要。
数据泄露是指企业、机构或者单位在使用网络时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导致有价值的数据被盗窃、泄露或破坏等信息犯罪行为。
数据泄露案件最多的领域是金融、电子商务、医疗保健和政府部门服务等。
例如,2017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Equifax因敏感信息泄露而遭到了遭到了媒体关注。
其数据被控面临庞大的监管和法律风险,损失达到数亿元之多。
3. 网络攻击案网络攻击是网络犯罪活动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类型,其实质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对网络系统进行非法入侵或者网络破坏,从而窃取重要的信息或者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网络瘫痪。
例如,2017年5月,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起特大网络勒索软件事件WannaCry。
其入侵目标包括医院、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例
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网络,盗走83.5万元。
这起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盗窃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肃省定西地区公安机关破获——— 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破获首例利用邮政储蓄专用网络,进行远程金融盗窃的案件。
这起发生在定西一个乡镇的黑客案件,值得我们多方面关注。
他将犯罪的目光瞄准了邮政储蓄,利用网络窃取了83万余元,最终难逃法网……10月5日13时12分,定西地区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
营业员不知何故,急忙将刚刚下班尚未走远的所长叫了回来。
所长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向上级报告之后,没太放在心上。
17日,电脑经过修复重新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打印出的报表储蓄余额与实际不符。
经过对账发现,5日13时发生了11笔交易、总计金额达83.5万元的异地账户系虚存(有交易记录但无实际现金。
当储蓄所几天之后进一步与开户行联系时,发现存款已经分别于6日、11日被人从兰州、西安两地取走37.81万元,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10月28日向临洮县公安局报了案。
县公安局经过初步调查,基本认定这是一起数额巨大的金融盗窃案,随即向定西公安处汇报。
公安处十分重视,立即制定了详细的侦查计划,组成专案组,全力侦查此案,并上报省公安厅。
面对特殊的侦破任务,专案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在省、市邮政局业务领导和计算机专家的协助下,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使用传统的刑侦方法,大范围调查取证。
专案组首先对有异常情况的8个活期账户进行了调查,发现都属假身份证储户。
此时,技术分析的结果也出来了,经过大量网络数据资料的分析,发现作案人首先
是以会宁邮政局的身份登录到了永登邮政局,然后再以永登邮政局的名义登入了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
专案组对会宁邮政局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局系统维护人员张少强最近活动异常。
暗查发现,其办公桌上有一条电缆线连接在了不远处的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上。
专案组基本确认,张少强正是这起金融盗窃案的主谋。
11月14日22时,张少强在其住所被专案组抓获。
经过审问,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
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
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
10月11日,张少强乘车到西安,利用6张储蓄卡又提取现金 1.8万元。
至此,这件远程金融盗窃案告破,83.5万元完璧归赵。
为什么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竟然能够闯入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从容地实施犯罪……案子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没有结束。
从5日案发,到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中间有整整23天的时间,足以让一名有准备的罪犯逃之夭夭。
在这段时间内,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依然处在门户大开状态,如果张少强再起贼心,很有可能损失会更大。
张少强今年29岁,毕业于邮电学院,案发前仅是会宁县邮政局的系统维护人员,谈不上精通电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而邮政储蓄网络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邮政储蓄使用的是专用的网络,和互联网物理隔绝;网络使用了安全防火墙系统;从前台分机到主机,其中有数道密码保护。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张少强如此轻易得手。
分析整个案例,不难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
案发前,张少强私搭电缆,从来没有人过问,更没有人阻止,让他轻易地将邮政储蓄专用网络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
而另一方面,临洮县太石镇的邮政储蓄网点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码,不仅没有定期更改,也没有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保密,于是张少强很轻松地就突破了数道密码关,直接进入了操作系统,盗走了83.5万元。
而且,当工作人员发现已经出了问题时,还认为是内部网络系统出了故障,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网络犯罪的情况发生。
这件案子让我们警觉,使用网络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内,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让黑客有机可乘。
甘肃省今年已立案查处了51起网络犯罪案件。
警方提醒:必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当前,网络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已显得举足轻重。
与此同时,从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以来,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
据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马电行处长介绍,甘肃省近年来网络犯罪的数量几乎是成倍增长,今年已经立案查处了51起相关案件,而且据他估计,还有相当数量的案件当事人并没有报案。
在这些网络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在张少强案结案之后,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叶弘副处长曾经感叹道:“我们处总共只有60多个网络警察,负责全省的网络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费在抓一些简单的案子上面。
”公众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重应用轻管理,尤其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业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负责的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普通的工作人员又缺乏专门的安全防范知识,当犯罪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
这些都造成了网络领域内犯罪现象的急剧增长。
网络安全专家把网络犯罪归纳为五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
张少强案也告诉我们,网络联结的广阔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点,即使这种管理不善是在一个偏僻乡村的网点,它也可能成为黑客进入网络核心的一条捷径。
如果网络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的安全管理也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案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各个行之间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机储蓄和会计系统,按照本案例所指,被告是以笔记本电脑入侵计算机系统,并且进行非法储蓄业务的。
这种情况与互联网上的储蓄系统类似,黑客可以轻易地进入储蓄系统画面。
这个案例中,案子很快告破,与案犯存款而未立即完全取走有关,如果采取存款之后又立即全额转走的方式,使帐务余额完全为零,则不易发现或者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
这也是这类案件的特点。
金融系统计算机的每一步操作在系统程序里面都有很多相似地文件变化,记录变化,因此案子容易得到查处,但损失大都不易挽回。
该案例中,所主任的疏忽
与储蓄所经常停电、计算机系统经常出现故障有关。
我国储蓄所一级专业人员少,计算机故障非常频繁,加上经常程序升级,操作人员画面不熟悉,开户销户存款抹帐操作频繁,因此很容易造成事态蔓延和拖延破案时机的现象。
另外,笔记本加线问题在储蓄所很容易被发现,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安全防范,非常重要。
法律依据:我国刑法对计算机犯罪案件进行了说明:“第二百八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
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