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中考语文 素养全练(十二) 古诗词鉴赏
【专题训练】2019年各地中考市质检语文古诗赏析部分(附答案)
![【专题训练】2019年各地中考市质检语文古诗赏析部分(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2d8a63968011ca200912d.png)
2019年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5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4.下列对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两句,以明丽清爽的秋景来烘托词人愉悦的心境。
B.“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词人为国家命运而担忧。
C.“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现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D. 下片开篇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5.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分)2019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5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4.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两句写梦中所见景象,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境界瑰奇雄伟。
B.“殷勤问我归何处”写出词人经历流徙奔波之后,希望得到美好归宿的心理。
C.最后一句中,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鸟一样高飞远走,表现了她消极的游仙思想。
D.整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气魄雄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5.“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哪两层意思?请简述。
(2分)2019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4~5题。
(5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
![2019年甘肃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古诗词鉴赏类】专题精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66e040de80d4d8d15a4f7d.png)
参考答案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意近即可)
第二类 边塞军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
答案边塞诗 高适(岑参)
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导学号 94264074〛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 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3 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参考答案可怜白发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 (一腔悲愤)之情。〚导学号 94264072〛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f184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c.png)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1.(2019*天津)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拾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打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铮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顼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宠,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杆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靖。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奇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现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牡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ABC.正确: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不说白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诗人间接抒发了白己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点评】这首苛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商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遥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牡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2.(2019•泪博)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荃赏有误的一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铀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苛中的“前朝二指东汉末年的成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曾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由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分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曾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2019年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 古代诗歌鉴赏 含答案
![2019年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 古代诗歌鉴赏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8c8cbaeaad1f346933f35.png)
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课内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出使. B.单车:自行车.C.征蓬:泛指远行的人. D.长河:黄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二)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寻塔:名叫千寻的塔.B.眼:视线.C.最高层:最高处.D.“自缘”的意思是“因为”.2.下面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身居高位、踌躇满志的情怀.(三)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A.桑树和麻树B.植物C.农事D.吃的和穿的2.对这首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B.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C.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D.诗中的“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倾斜的特点,画面感特强.(四)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传说中的仙人.B.悠悠:闲静的样子.C.晴川:白日照耀下的汉江.D.乡关:乡间关卡.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五)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指旅途.B.“青山”指北固山.C.“旧年”指年底天.D.“乡书”指乡村的书信.(六)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B.秦淮,即秦淮河.“江”在这里指长江.C.商女,即歌女,旧时卖唱为生的女子.D.《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热闹的水色夜景.B.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C.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D.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精当含蓄,构思精巧缜密.(七)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酒:举起酒杯. B.何事:为何,为什么.C.恨:怨恨. D.婵娟:月亮.2.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作者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按照常识,从下阕“转朱阁,低绮户”可以看出时值刚入夜时分.C.下阕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D.全词以“明月”贯穿,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中的“杨花”在旧体诗中常常象征()A.离散、漂泊B.时光飞逝C.正直、高洁D.怀旧2.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目中“左迁”是“贬谪”“降职”的意思.B.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C.本诗通过“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D.诗人将“愁心”寄予“明月”,是因为月照中天,朋友见月如见诗人.(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2.下列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孤山:孤伶伶的一座山.B.乱:繁,多.C.没马蹄:初长的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D.行不足:游赏得还不够.(十)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是词牌名.B.范仲淹,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岳阳楼记》就是他的作品.C.“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D.“霜满地”指夜深寒重.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十一)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君问:您(致信)垂问.B.归期:归家之期.C.何当:何时能够,为想象希望之词.D.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一起剪窗花.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在当时所指的应该是()A.宁夏B.西夏C.西藏D.甘肃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说词人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指自己本来年纪已大,但借酒壮胆,依然充满了雄心壮志.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十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作伴好还乡...须纵酒,青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判断对诗歌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涕泪:眼泪.B.妻子:妻子和儿女.C.放歌:放声高歌. D.青春:青年时期.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颔联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后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B.尾联中,从“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故乡.C.这首诗一改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以爽朗明快取胜,被称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它们实际上也是一副对联.(十五)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联系创作背景和词中对景物的描写,判断此词表述的时令,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这些景物.B.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C.榆关:山海关的别称.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三更.D.上下片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十六)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对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十七)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干戈:武器装备. B.惶恐:恐惧不安.C.零丁:指孤苦无依. D.汗青:史册,史书.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趋势深沉.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训练二课外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1.下面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时:平时. B.无觅处:遍寻不见.C.瞥起:骤起. D.住:居住.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二)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诗中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指小溪.B.次句“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C.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D.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三)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四)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阙题①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题:“阙”通“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______.(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落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B.诗中写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C.“闲门向山路”是说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所以门也成了“闲门”.D.尾联点明这里环境清幽,气候适宜,是专注读书的好地方.(六)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①亡:此处读作“wú”.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七)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的情思是()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2.下面与“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相近的一项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八)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②幢幢:摇曳.1.下列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授:授职,任命.B.残灯:快要熄灭的灯.C.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D.垂死:病死.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C.首句描写了自己处所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D.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九)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注释】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曲:唐代乐府曲名.B.折柳:折下柳条.C.直:径自.D.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2.请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去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愉悦的心情.C.颈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D.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演练·巩固提升】训练一(一)1.B 2.B(二)1.A 2.D(三)1.C 2.D(四)1.D 2.C(五)1.D 2.D(六)1.B 2.A(七)1.C 2.B(八)1.A 2.B(九)1.D 2.A(十)1.B 2.D(十一)1.D 2.B(十二)1.D 2.D(十三)1.B 2.C(十四)1.D 2.B(十五)1.A 2.C(十六)1.A 2.D(十七)1.A 2.C训练二(一)1.D 2.D(二)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3.A(三)1.物是人非 2.C(四)1.B 2.迟暮萧瑟明朗绚丽(五)1.幽 2.B(六)1.顽皮,可爱 2.B(七)1.B 2.A(八)1.D 2.A(九)1.B 2.B。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3a7fc8a26925c52dc5bf3e.png)
【2017广西柳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湍上急流、的金城美景。 (2分)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2019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答: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2分)
(2)
答:
“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 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 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诗词鉴赏专题 人教新版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诗词鉴赏专题 人教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47c938ddccda38376bafb8.png)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顺(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
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含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96341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8.png)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含答案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爱国忧民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6078473169a4517723a3ae.png)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
【答案】(1)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两诗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野望》抒发了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看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南乡子》抒发了诗人遥居异乡的思乡之愁。
【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识记诗词写景的作用。
诗词一般写景的作用是:点名时令:既营造了氛围,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有时也间接抒发了诗人的特定情感。
本题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写景时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野望》中:傍晚时分,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
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望。
《南乡子》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精练(有答案)
![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精练(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3c6903783e0912a2162a79.png)
2019年语文中考专题精练《古诗词鉴赏》【真题链接】1.(zo18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岳甫望杜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历来为人称道。
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
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绵延不尽。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2018四川广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2018贵州黔东南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一个“”字写出了词人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阕通过“”“”和“只恐”六个字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心绪,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堪称新鲜奇特。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古诗词鉴赏篇(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古诗词鉴赏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a7117afe4733687e21aaeb.png)
2019年中考分类复习之古诗词鉴赏篇(含答案解析)2019年4月1.(中考真题辽宁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唐刘禹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D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别夔州官吏》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诗人叙述自己在巴蜀的经历,以及调任的目的地.第二联写出了离别饯行的画面,第三联写巫山峡谷的秋景,最后写出对夔州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留念之情。
这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余选项正确。
古诗词鉴赏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5340987c24028915fc3a1.png)
2019年湖南省13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10--古诗词鉴赏10.古诗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片:望月下片:怀人【解析】(1)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2019中考语文古诗赏析题分类解析及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9中考语文古诗赏析题分类解析及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e93d74693daef5ff73d1d.png)
古诗赏析题分类及演练【考点】新版《课程标准》对鉴赏古诗的考查要求是: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欣赏词语、句子及表达技巧。
中考命题素材一般是短小精悍、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选材范围大都集中在唐诗、宋词、元曲上。
中考古诗鉴赏常见的题型有: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表达技巧,品析炼字等,而此类题目的得分率往往不高。
如何把该考点掌握好呢?【分类】一、分析形象型知识积累:“意象”“形象”。
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应答分析:解分析形象题,必须熟悉一些诗歌形象(意象)及其基本寓意。
如:1.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2.船:漂泊、孤独、伤感、自由。
3.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边人悲愁,情感无奈,时空永恒。
4.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淳朴美好、安逸宁静……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感知形象。
找到诗人在诗歌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确形象类别(人、景、物),解讀形象的字面意义。
第二步,分析形象的特点(基本含义)。
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各自特征,从而把握诗歌主旨。
第三步,体会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歌主旨赏析评价作者描绘这一形象的原因、作用(效果)或赏析表现手法等。
答案构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该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诗人通过该形象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态度;或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
真题例析:(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c54607b76c66137ef06191e.png)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山行[唐] 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二、[2017·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德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28b662cf84b9d528ea7a5c.png)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1.50分)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1分)(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1分)7.【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及解析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9244a60c22590102029dfd.png)
2019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及解析【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福建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
(5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答案】4.(3分)C5.(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江西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9中考语文素养全练(十二)古诗词鉴赏第一类爱国忧民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完成第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之情。
〚导学号94264072〛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1~2题。
【甲】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的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2)乙诗中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导学号94264073〛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景象壮丽。
,完成第1~2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檾②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肌肠。
?(qīnɡ):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
③络丝娘:指缫丝女。
(luō)青捣麨(chǎo):摘下青嫩的麦子,炒熟后,捣成粉片状。
这是穷人青黄不接时的食品。
⑤软:吃饱。
?“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意近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高适(岑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请简要分析。
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深化主题。
〚导学号94264074〛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既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首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
,完成第1~2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
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导学号94264075〛第三类送别思乡十、阅读《南乡子》,完成第1~2题。
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分析,这首词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万里送行舟。
“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C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A、B、D三项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心境,故选C项。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完成第1~3题。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遗篇”是指(人名)的组诗《》。
观沧海,简析词的“时空美”。
“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完成第1~3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即王导、谢安。
,它已是一幅图景。
(残破荒凉),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什么?,反映了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富贵不能永本诗在表达技巧上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以小见大山水田园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种豆南山下,”交代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情况,为后面的“但使愿无违”做铺垫,这里并不是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抒发了作者辞官归,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心愿。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青山。
,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前两句属于写景,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一切景语,这里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
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
?,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
〚导学号94264076〛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中“偷”字的妙处。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6)闲适之情。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千山、好峰、幽径、(秋)霜、熊、树、林、鹿、(小)溪、人家、鸡鸣。
季节:秋季。
?(美景)的喜爱之情。
或:表达作者沉醉鲁山(美景)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