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音乐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着先唱歌后识谱的尝试,尽管这种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收到了一些效果,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学唱歌的过程,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且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我认为音乐教学应该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识谱后唱歌不仅具有它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仍不能跨越这一教学过程,因为识谱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教学的目标,先识谱后唱歌依然相当重要。
一、识谱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识谱不是审美,但它是能力的一部分,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环节,不会识谱将会大大影响到今后的音乐学习,尽管先识谱后唱歌有一段艰苦的练习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因为先识谱后唱歌艰苦,或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的影响就忽视或否认它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应该看到问题的多面性以及各种因素的转化。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学数学枯燥、难学,却不能因为数学的难学就忽视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经过学习发现数学也有它内在的逻辑美、简洁美、巧妙美和结构美,学到一定的程度同样会感觉到像做智力游戏一般,同样会产生一种特有的快乐感。先识谱后唱歌刚开始不感兴趣也是因为它本身有些枯燥,有难度,但我们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制作各种道具或CAI课件进行教学,使识谱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趣,从而也可以使学生从主观上降低了对识谱学习的难度。况且,学习也不能只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兴趣上,学习识谱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当一个人在克服困难之后,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一定能驾驭音乐技巧的能力而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自豪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无论学习的路径如何,最终目的仍然是要让学生学会识谱唱歌,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二、先识谱后唱歌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来源的前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优化等等。如何使学生对识谱的学习产生兴趣是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要求,在这方面,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有的教师以走迷宫、讲故事的形式达到教授乐理知识的目的,学生可以在走迷宫、讲故事时轻轻松松地学习识谱、唱歌,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致很高,并未感到乏味,始终在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中体验、享受着音乐的乐趣。又比如,有的教师把音乐课堂“搬”到室外进行教学,制作音乐卡片,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进行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先识谱后唱歌不仅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而且通过努力,同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先唱歌后识谱会产生负面效应
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学大纲”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审美特点和情感教育,突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其中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应该包括学生的识谱能力。先唱歌后识谱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方可进行,那就是必须有老师带唱、跟琴学唱或反复地听录音,这样,学生虽然似乎感到容易学,也很感兴趣,其实效果不是很好。表现在:第一,由于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唱,先唱歌后识谱会使学生对于所唱的歌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先唱歌后识谱会降低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难度;第三,先唱歌后识谱回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习惯,不能独立学好一首歌。一首歌曲为什么要这么唱,是因为这么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和体会到这种因果关系,而先唱歌后识谱就会迫使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并不理解的东西。比如,某个音符要唱长一些,某个音要唱高一些,但到底长多少?高多少?学生仅仅凭着自身的感觉跟着唱,是很难把握准确的,唱出来的歌曲甚至会走样。同时,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具备先识谱的能力,那么,每唱一首新歌都必须有人带唱或多次反复地听录音,有些歌曲找不到音响资料则没办法学,或者所唱的歌曲在音准、节奏等方面出现过多的误差,也就不能将一首歌曲唱准,今后也不能看谱唱歌、演奏或看谱欣赏音乐作品,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被大大地打了折扣。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会等待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他们唱会所有的歌曲,然后应付似地把谱子背下来,这种背谱恰恰是“先唱歌”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结果。况且,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应该建立在具备识谱能力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连识谱都感到困难,有如何进行音乐学习,如何有创造性地去表现?音乐提高
音乐素养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知道,“先唱歌”就是要求学生首先跟随老师把个唱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耳朵起到的作用是最为关键和主要的,如果耳朵不“准”唱出来的歌也就不会准。识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识谱演唱(奏),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光靠耳朵的感觉是不能达到的,这是因为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对音乐的感觉会有一定的误差。比如曾经有这么一位自学者到北京参加钢琴比赛,当他激动地弹完乐曲之后,评委告诉他,他的演奏中有许多错音,这位演奏者说自己是通过录音来学习的。可见,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耳朵,其分辨错音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位自学者正是因为听错了很多音,而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正因为如此,才会造成这种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对于音高、调式根本没有感觉,在KTV或朋友聚会唱歌中,有的人始终不能把音唱准,调也唱不对,但这些人却可以非常陶醉、投入地唱完曲,自我感觉良好,这是因为唱歌的人凭自己的耳朵根本感觉不到其中的误差,这种歌声不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反而让听者的听觉器官受尽了折磨,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将来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了。另外,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第一步就是一种模拟似的跟唱,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悟性、接受能力个不相同,因而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跟大家唱时好象已经能把歌唱好,一旦让他单独唱,问题就出来了,不是错就是漏甚至根本没法唱。可见这种靠记忆互补所得到的效果最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我国的戏曲音乐过去是没有谱的,都是口传心授,以徒弟跟师傅的形式来完成,于是,弟子少,出师的更少,其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没谱,如今,这种现象已基本不存在,戏曲作品也都用谱记下,这样不仅便于学习,同时也为了确保它的准确性,虽然有了谱,但如果学习戏曲的人不识谱,仍然会出现上述所说的状况。音乐更要强调它的严谨性、准确性的特点,否则,一首歌曲经过长时间多人的传唱,最后就会变地面目全非。四、先识谱后唱歌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歌谱、乐谱是记录的符号,学习歌曲不懂这些符号,犹如读文章不识字一般。试想,让一个不识字的人朗读一篇文章,经过别人的指导、反复带读似乎也行得通,但只能是死记硬背得到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无论字、词的准确性,还是理解文章之透彻、领会文章的内涵以及语感都是不尽人意,这是由于文字障碍所致。同样的道理,学习音乐也不能存在识谱障碍。尽管先识谱后唱歌有一定的难度,花的时间也较多,但不能因为有困难而回避这一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没有识谱障碍存在,学生才可以顺利地独立学唱歌曲,只要有歌谱,多少歌曲都能学会,如今,教育提倡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识谱唱歌,就该“先识谱”,在把握好音高、节奏的基础上唱好歌曲,这很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遵循其教学规律,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将来便能再去浏览更多的音乐作品。
先唱歌后唱谱的方法不能保证音乐的准确性,所以,这种方法不宜在音乐教学中过多提倡。先唱歌后唱谱在音乐教学中所起到的应该是一种“调味”的作用,音乐教学应该把重点更多地放在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上,一是因为先识谱后唱歌在音高、节奏等方面具备高度的准确性,二是因为识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识谱唱歌。“先识谱后唱歌”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是不可否认、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