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1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重要构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
焊前对焊件整体或焊接区域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手段称为预热。
对于焊接强度级别较高、有淬硬倾向的钢材、导热性能特别良好的材料、厚度较大的焊件,以及当焊接区域周围环境温度太低时,焊前往往需要对焊件进行预热。
预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
预热能够降低冷却速度,但又基本上不影响在高温停留的时间,这是十分理想的。
所以当焊接具有淬硬倾向的钢材时,降低冷却速度减小淬硬倾向的主要工艺措施,是进行预热,而不是增大线能量。
对焊件进行多层多道焊时,当焊接后道焊逢时,前道焊缝的最低温度,称为层间温度。
对于要求预热焊接的材料,当需要进行多层焊时,其层间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预热温度,如层间温度低于预热温度,应重新进行预热。
焊接奥低体不锈钢时,为保持焊接接头有较高的耐蚀性,需要有较快的冷却速度,因此此时需要控制较低的层间温度,即在前道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再进行后道焊缝的焊接。
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
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
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
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注:对焊件进行多层多道焊时,当焊接后道焊逢时,前道焊缝的最低温度,称为层间温度。
对于要求预热焊接的材料,当需要进行多层焊时,其层间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预热温度,如层间温度低于预热温度,应重新进行预热。
焊接奥低体不锈钢时,为保持焊接接头有较高的耐蚀性,需要有较快的冷却速度,因此此时需要控制较低的层间温度,即在前道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再进行后道焊缝的焊接。
常用钢结构焊接预热及层间温度选用表
常用钢结构焊接预热及层间温度选用表常用结构钢分类分组类别号标称非比例延伸强度钢材牌号举例对应标准号Ⅰ≤295MPaQ195、Q215、Q235、Q275GB/T70020、25、15Mn、20Mn、25Mn GB/T699Q235GJ GB/T19879Q235NH、Q265GNH、Q295NH、Q295GNH GB/T4171ZG200-400H、ZG230-450H、ZG275-480H、ZG300-500H GB/T7659、GB/T11352Ⅱ-1>295MPa且≤390MPaQ355、Q390GB/T1591Q345q、Q370q GB/T714Q345GJ、Q390GJ GB/T19879Q310GNH、Q355NH、Q355GNH GB/T4171Ⅱ-2>390MPa且≤460MPaQ420、Q460GB/T1591Q420GJ、Q460GJ GB/T19879Q420q、Q460q GB/T714Q415NH、Q460NH GB/T4171Q460C、Q460D、Q460E、Q460F GB/T16270Ⅱ-3>460MPa且≤550MPaQ500C、Q500D、Q500E、Q500F、Q550C、Q550D、Q550E、Q550F GB/T16270Q500M、Q550M、Q500GJ、Q550GJ、Q500NH、Q550NH、Q500GJ、Q550GJ、Q500q、Q550qGB/T1591、GB/T19879、GB/T4717、GB/T714Ⅱ-4>550MPa且≤690MPaQ620C、Q620D、Q620E、Q620F、Q690C、Q690D、Q690E、Q690F GB/T16270Q620M、Q690M、Q620GJ、Q690GJ、Q620q、Q690qGB/T1591、GB/T19879、GB/T4717、GB/T714Ⅱ-5>690MPa且≤890MPaQ800C、Q800D、Q800E、Q800FQ890C、Q890D、Q890E、Q890F GB/T16270Ⅱ-6>890MPa Q960C、Q960D、Q960E、Q960F GB/T16270注:钢材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Ⅰ、Ⅱ,钢材组别由低到高依次为1、2、3……。
焊接预热
焊前预热的前提条件和预热参数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的内容进行,常用材料的焊前预热的条件和预热温度见表1。
表1常用钢的预热温度钢种管材板材厚度/mm 预热温度/℃厚度/mm 预热温度/℃含碳量≤0.35%的碳素钢及其铸件≥26 100~200 ≥30≥28 100~150C-Mn(16Mn、16MnR)≥15 150~200Mn-V(15MnV、15MnVNR、18MnMoNbR)0.5Cr~0.5Mo(12CrMo)——≥15 150~2001Cr~0.5Mo(15McrMo ZG20 CrMo)≥10 150~2501.5Mn-0.5Mo-V(14MnMoV 18MnMonbg)——1Cr~0.5Mo-V —200~300 ——1.5Cr~Mo-V(15 CrlMolV)2Cr~0.5Mo-VW(12Cr2MoWVB)1.75Cr-0.5Mo-V2.25Cr-1Mo(12Cr2Mo 10CrMo910)3Cr-1Mo-Vti(12Cr3MoVSiTiB)≥6 250~3509Cr-1Mo-V —250~300 ——12Cr-1Mo,9C-1Mo 350~400 ——1Cr5Mo —250℃ZG15Cr1Mo1V 60℃~100℃(冷焊时)100℃~150℃(热焊时)ZG15Cr2Mo1 60℃~100℃(冷焊时)150℃~200℃(热焊时)ZG20CrMoV 250℃~300℃(热焊时)注1:(1)表中的温度为根据壁厚确定的最低预热温度。
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可按下限温度降低50℃预热。
(2)壁厚大于或等于6mm的合金钢管子或,大板件在负温下焊接时,应比最低的预热温度高20℃~50℃。
壁厚小于6mm的低合金钢管子及壁厚大于15mm 的碳素钢管子,在负温下焊接,也应适当预热。
(3)承压件与非承压件焊接时,应按承压件进行预热。
接管座与主管焊接进,应按主管进行预热。
注2:对外径小于60mm,壁厚小于6mm的管子,采用氩弧焊时,预热温度为50℃~100℃4.3.2.2预热宽度从对口中心开始,每侧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少于100mm。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
1)构件中有一块板厚32<δ≤100的焊缝,应对焊缝中心两侧各2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区域预热100 ℃以上。
2)构件中有一块板厚100<δ的焊缝,应对焊缝中心两侧各2倍板厚区域预热
150 ℃以上。
3)预热应尽量使用红外线加热炉进行,不允许利用焊接过程中自身产生的热量来
预热。
4)需预热的构件,如中途停止施焊应重新预热到规定温度,或持续保温使其保持
规定的预热温度。
5)柱、梁(包括热轧型钢)中,对板厚δ≥32mm的低合金钢板的对接焊缝应进
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6)热处理规范如下:
a、热处理升温速度为220X25.4/δmax.(℃/h),δ单位为mm,且不大于220℃
/h。
b、当炉温高于315℃时,其降温速度不大于:
260X25.4/δmax.(单位℃/h),δ单位为mm,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260℃/h,
从315℃以下焊件可在静止空气中冷却。
c、热处理温度580-650℃,保温时间如下表:
d、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要求焊缝的每一边其加热带的宽度至少为接头钢板厚
度的二倍,且不小于200mm。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的处理措施
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的处理措施首先,预热是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预热的目的是提高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并避免冷裂和变形。
预热温度和时间一般根据钢材的材质、厚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通常情况下,焊前预热温度应为焊接材料的20-100℃,并持续一定的时间,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其次,焊接参数的控制也是焊接工艺的关键。
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以及焊接材料的选择等。
合理的焊接参数能够确保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焊缝产生过大的热影响区,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焊缝的强度和韧性。
同时,合适的焊接材料能够保证焊缝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与基材相匹配,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顺序也是钢结构工程焊接中需要考虑的措施。
合理的焊接顺序能够减小焊接引起的变形,避免局部冷却不均匀和局部热膨胀等问题。
通常情况下,焊接起始于内部,逐步向外焊接,同时采用对称焊接的方式进行,以保证焊接过程中的热量均匀分布,减少变形和残余应力的产生。
最后,焊接后的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焊后处理包括焊缝的清理、热处理、表面处理以及尺寸检验等。
焊缝的清理主要是去除焊渣和氧化物等杂质,保证焊缝的质量。
热处理可以通过回火、正火等方式,降低焊接区域的残余应力,并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强度。
表面处理一般包括除锈、喷涂等,以保证焊缝表面的质量和耐腐蚀性能。
尺寸检验是为了确保焊接后的钢结构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工程的使用需求。
总之,钢结构工程焊接工艺的处理措施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预热、焊接参数的控制、焊接顺序以及焊接后的处理等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焊接引起的变形和残余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保障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27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1
17.2
17.3
17.4
17.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用特种钢焊前预热温度
A.1
表A.1常温下常用特种钢焊前预热温度
牌号
预热温度℃
ZG270-500、25MnCrMoB
150~250
ZG340-640、35CrMo、42CrMo
牌号
材料厚度,mm
预热温度,℃
焊后热处理温度,℃
Q235、Q255、08、10、15、20
~50
不预热
—
>50~100
≥100
600~650
25、20g、20R
~25
≥50
600~650
>25
≥100
600~650
30
~25
≥50
600~650
>25
≥100
600~650
35
~50
≥100
600~650
14.3.2
14.3.3
14.3.4
14.3.5
14.3.6
14.3.7
15
局部预热时,在待施焊母材表面,距离施焊处各方向不小于75mm范围内,包括焊缝的两侧和前进方向(长×宽:150mm×150mm)。
16
16.1
16.2
17
17.1
—— 钢材厚度大于50mm时,预热温度测量点位于焊缝两侧各75mm处;
预热温度,℃
梁、柱、桁架
管道、容器
-30℃以下
≤30
≤16
100~150
-20℃以下至-30℃以下
焊接层间温度
焊接层间温度
(实用版)
目录
1.焊接层间温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2.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方法
3.焊接层间温度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4.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层间温度的测定与控制
5.结论
正文
一、焊接层间温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焊接层间温度是指在多层多道焊接过程中,焊接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的温度。
这个温度对于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焊缝质量不佳,甚至出现焊缝开裂等质量问题。
二、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方法
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预热:在焊接前,对焊接母材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这样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母材的温度应力,有利于焊接质量的提高。
2.控制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通过调整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从而实现对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
3.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可以使得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
三、焊接层间温度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焊接层间温度对于焊接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焊接层间温度过低:会导致焊缝的晶粒细化,焊缝强度降低,容易出现焊缝开裂等问题。
2.焊接层间温度过高:会使得焊缝金属熔池温度过高,焊缝冷却速度过快,焊缝组织粗糙,影响焊缝的塑性和韧性。
四、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层间温度的测定与控制
在实际焊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等工具,对焊接层间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焊接参数,从而实现对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
五、结论
焊接层间温度是焊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钢结构工程焊接加热方案
钢结构工程焊接加热方案本工程钢结构主塔楼巨型钢柱、钢板剪力墙和巨型钢柱牛腿,构件截面和钢板厚度大,焊接工艺复杂,易造成焊接收缩变形,焊接应力较大,因此焊前预热和焊后后热采用电加热或火焰加热两种方式,保证构件受热均匀,进而保证焊接质量。
1.电加热温度测点布置接头常见板材焊接接头形式板材热处理温度测点布置对接接头C型接头T型接头表示监测热电偶,对非封闭截面的构件增加焊缝反面测温点2.加热器安装根据焊缝热处理构件的形状、尺寸、厚度定制强力碳钢的优质陶瓷电加热器,如陶瓷磁铁式,固定在焊缝坡口对应两侧,有的焊件截面比较复杂可以用铁丝绑扎,然后用接长导线连接到电脑温控仪通电加热。
安装加热器前,应将焊件表面的焊瘤、焊渣、清理干净,使加热器与焊件表面贴紧,必要时应制作专用的夹具。
加热器的布置宽度及单位发热功率应符合技术要求。
对特殊要求的焊件热处理时或大型部件进行焊后热处理,宜分区控制温度。
用一个测温点同时控制多个焊接接头加热时,各焊接接头加热器的布置方式应相同,且保温层宽度和厚度也应尽可能相同。
对水平放置的构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上下分区控制温度。
3.预热方式预热分局部和整体预热二种形式,电加热适用于整体预热和局部预热。
电加热适用于电加热点位易于布置的焊接部位,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局部受限位置采用火焰加热,红外线测温仪监测温度。
当用火焰加热预热时,喷嘴的移动速度要稳定,且不得在一个位置长期停留,应控制火焰燃烧时间,防止金属氧化或增碳,加热停止后进行测温。
钢构件预热如下图。
图8.1 钢结构预热示意图4.预热温度常用钢材的最低预热温度如下:接头最厚部分的板厚t(mm)钢材类别t≤20 20<t≤40 40<t≤60 60<t≤80 t>80 Ⅰ- - 40 40 80 Ⅱ- 20 60 60 100 Ⅲ20 60 80 80 120 Ⅳ20 80 100 120 150 注:Ⅲ、Ⅳ类钢材及调质钢的预热温度、道间温度的确定,应符合钢厂提供的指导性参数要求。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焊接预热温度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对焊接材料进行加热处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为了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是指在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下,所需的预热温度范围和时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相关内容。
1.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作用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容易产生应力和变形。
这些应力和变形会导致焊接接头的裂纹和变形,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预热处理,可以使焊接材料的温度均匀分布,减少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2.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适用范围焊接预热温度标准适用于各种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
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需要不同的预热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焊接材料的硬度越高,需要的预热温度就越高。
同时,焊接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预热温度的选择。
例如,对于手工电弧焊接,需要较高的预热温度和时间,而对于自动化焊接,需要较低的预热温度和时间。
3.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焊接预热温度是保证焊接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焊接预热温度应该根据焊接材料的硬度、厚度、形状和焊接方法等因素来确定。
在选择预热温度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材料的硬度:硬度越高,需要的预热温度就越高。
(2)焊接材料的厚度:厚度越大,需要的预热温度就越高。
(3)焊接材料的形状:形状复杂的焊接材料需要更高的预热温度。
(4)焊接方法:不同的焊接方法需要不同的预热温度。
4. 焊接预热温度标准的实施在实施焊接预热温度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预热温度和时间,根据焊接材料的硬度、厚度、形状和焊接方法等因素来确定。
(2)在进行预热处理时,应该保证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3)在进行焊接时,应该保持预热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4)在焊接完成后,应该进行后续的热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焊前预热及预热参数
焊前预热及预热参数
正式焊接工作开始前,对厚钢板的焊缝区要进行预热。
焊接时由于局部的激热速冷,在焊接区就可能产生裂纹,预热就是减缓焊接区激热、速冷的过程。
约束力大的接头,预热后可以减少收缩应力,预热还可以排除焊接区的水分和湿气,排除了水分也就排除了产生氢气的根源。
当工作地点的环境温度为0℃以下时,焊接件的预热温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3 不同材质钢材需要预热的温度
(续)
在气温低于0℃的环境中进行焊接时,低碳钢也要进行预热,表2是厚钢板预热的条件。
表3是需要预热的温度。
不锈钢焊接层间温度控制
不锈钢焊接层间温度控制摘要:一、不锈钢焊接的重要性二、层间温度的控制方法1.控制层间温度的标准2.控制层间温度的实际操作方法三、层间温度控制的重要性1.对焊接质量的影响2.对焊接材料的影响四、如何有效控制层间温度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2.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3.焊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五、总结正文:不锈钢焊接是各种行业中常见的工艺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焊接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在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的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层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焊接质量。
因此,掌握合适的层间温度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焊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按照通常的不锈钢焊接规程,层间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60摄氏度。
这是因为,在不锈钢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过高会导致焊缝周围的材料发生晶粒长大,从而影响到焊接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反之,层间温度过低则会使得焊缝成型不良,容易出现夹渣、未熔合等焊接缺陷。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层间温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不同的焊接方法对应的层间温度控制范围不同。
例如,TIG焊接和MIG焊接在不锈钢焊接中较为常见,其层间温度控制范围分别在60-100摄氏度和100-150摄氏度之间。
其次,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
焊接电流和电压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焊接热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到层间温度。
一般来说,焊接电流和电压的增大,会使得焊接热量增加,层间温度升高。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厚度,合理选择焊接电流和电压,以达到合适的层间温度。
最后,焊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通过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层间温度的控制是不锈钢焊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合理的焊接方法、适当的焊接参数和实时的温度监测,才能确保焊接质量。
焊接热效率、热循环、线能量、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
焊接热效率、热循环、线能量、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1. 焊接热效率焊接过程中,由电极(焊条、焊丝、钨极)与工件间产生强烈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温度可达6000℃,是比较理想的焊接热源。
由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被利用,而有一部分热量损失于周围介质和飞溅中。
被利用的热占发出热的百分比就是热效率。
它是一个常数,主要取决于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极性、焊接速度以及焊接位置等。
各种焊接方法的热效率见下表。
2. 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某点的温度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这种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该点的焊接热循环。
当热源靠近该点时,温度立即升高,直至达到最大值,热源离去,温度降低。
整个过程可以用一条曲线表示,此曲线称为热循环曲线,见图6。
距焊缝越近的各点温度越高,距焊缝越远的各点,温度越低。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是加热速度、加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在组织转变温度以上停留的时间和冷却速度。
加热到1100℃以上区域的宽度或在1100℃以上停留时间t△,即使停留时间不长,也会产生严重的晶粒粗大,焊缝性能变坏。
t△越长,过热区域越宽,晶粒粗化越严重,金属塑性和韧性就越差。
当钢材具有淬硬倾向时,冷却速度太快可能形成淬硬组织,极易出现焊接裂纹。
从t8/5可反映出此情况,有时还常用650℃时的冷却速度υ650℃或80 0~300℃的冷却时间t8/3来衡量。
应当注意的是熔合线附近加热到1 350℃时,该区域的冷却过程中约540℃左右时的瞬时冷却速度,或者800~500℃时的冷却时间tP8/5对焊接接头性能影响最大,因为此温度是相变最激烈的温度范围。
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有:焊接规范、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工件厚度、接头形式、材料本身的导热性。
3. 焊接线能量熔焊时,热源输给焊缝单位长度上的能量,称为焊接线能量。
电弧焊时的焊接规范,如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对焊接热循环有很大影响。
电流I与电压U的乘积就是电弧功率。
例如,一个220 A、24V的电弧,其功率W=5280W,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电弧功率越大,加热范围越大。
钢结构焊接温度的控制方法
钢结构焊接温度的控制方法
焊前预热及层间温度的保持采用火焰加热器等加热,并采用专用的测温仪器测量,预热的加热区域应在焊接坡口两侧,宽度应各为焊件施焊处厚度的1.5倍以上,且不小于100mm,预热温度宜在焊件反面测量,测温点应在离电弧经过前的焊接点各方向不小于75mm,当用火焰加热器预热时正面测温应在加热停止后进行。
(2)接头板厚不同时,应按接头中较厚板的板厚选择最低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
(3)预热的加热区域应在焊缝坡口两侧,宽度应大于焊件施焊处板厚的1.5倍,且不应小于100mm;预热温度宜在焊件受热面的背面测量,测量点应在离电弧经过前的焊接点各方向不小于75mm处;当采用火焰加热进行预热时,正面测温应在火焰离开后进行。
(4)当环境温度低于0℃但不低于-10℃,应采取加热或防护措施,应确保接头焊接处不小于2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温度,不低于20℃或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二者的较高值,且在焊接过程中不应低于这一温度。
(5)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的控制
厚板焊接时,因板温的冷却速度较快,造成温度下降,为了使焊接的层间温度一直保持在200-230℃之间,采用数显测温仪,随时对焊接点的前后方向、侧面进行测温。
必须注意: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必须在每一焊道即将引弧施焊前加以核对。
焊接层间温度控制范围
焊接层间温度控制范围焊接层间温度控制范围是指在焊接过程中,控制焊接层与相邻层之间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对于焊接质量和结构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焊接层间温度。
在焊接前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预热处理。
预热可以提高焊接金属的可塑性和韧性,减少焊接时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焊接层间温度的波动。
预热温度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预热温度为焊接材料的临界温度的50%~70%。
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焊接层间温度的升降速度。
过快的升降速度会导致焊接层间温度的快速波动,容易引起焊接缺陷和变形。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速度和加热速度,使焊接层间温度的升降速度适中,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在焊接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合适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来控制焊接层间温度。
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对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对于手工电弧焊,可以通过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弧长度来控制焊接层间温度;对于气体保护焊,可以通过调整保护气体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焊接层间温度。
在焊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焊接层间温度。
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对焊接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焊接层间温度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对焊接层间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反馈给焊接设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焊接层间温度的控制对于焊接质量和结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预热处理、控制升降速度、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以及实时监测和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层间温度的波动,提高焊接质量和结构性能。
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焊接层间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保证焊接质量和结构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不锈钢焊接层间温度控制
不锈钢焊接层间温度控制
不锈钢焊接中的层间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不锈钢在高温下会产生氧化、沉淀或其他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控制层间温度的常用方法:
1. 控制焊接速度:加快焊接速度可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从而降低层间温度。
焊接速度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特性和厚度进行合理调整。
2. 降低热输入:通过减小焊接电流、电压和预热温度等方式来降低热输入量,从而控制层间温度。
在焊接过程中,应对电流、电压和预热温度进行合理调整,以控制热输入。
3. 采用跟踪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采用反馈控制的方式对焊接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层间温度的精确控制。
4. 使用惰性气体保护:在焊接过程中,使用惰性气体如氩气进行保护,可以减少焊接区域的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层间温度。
5. 采用合适的焊接方法:选择适合不锈钢焊接的方法,如TIG 焊、MIG焊等,可以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和层间温度。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调整焊接速度、热输入,采用跟踪控制技术以及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不锈钢焊接中的层间温度,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不锈钢焊接层间温度控制
不锈钢焊接层间温度控制摘要:一、引言二、不锈钢焊接中层间温度的重要性三、层间温度控制的方法四、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不锈钢焊接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焊接方式,由于不锈钢材质的特殊性,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层间温度,以保证焊接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锈钢焊接中层间温度的控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不锈钢焊接中层间温度的重要性不锈钢焊接中,层间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如果层间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焊缝产生不良影响,如焊缝凹陷、焊缝裂纹等,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而如果层间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焊缝硬度不足,影响使用效果。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以保证焊缝质量。
三、层间温度控制的方法在实际焊接过程中,控制层间温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
2.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焊接顺序包括焊接层次、焊接顺序等,合理的焊接顺序可以有效地控制层间温度,避免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3.使用焊接保温罩:焊接保温罩是一种可覆盖在焊接区域上的保温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持焊接区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4.控制焊接区域的通风:焊接过程中的通风对于控制层间温度也非常重要,适当的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焊接区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四、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以确保焊接质量:1.严格遵守焊接规程:焊接规程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需要严格遵守。
2.注意焊接区域的清洁:焊接区域的清洁对于焊接质量也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清理焊接区域,避免焊接区域的污垢影响焊接质量。
3.定期检查焊接设备:焊接设备的状态对于焊接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定期检查焊接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4.做好焊接后的处理:焊接后的处理包括焊接区域的冷却、清洁等,需要做好焊接后的处理,以确保焊接质量。
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
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是在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和焊接强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它们。
一、层间温度的概念和作用层间温度指的是焊缝两侧毗邻的两个金属板材之间的温度差异。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输入不均匀或者散热不良等原因,会导致焊缝两侧金属板材的温度存在差异,这就是层间温度。
层间温度对于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层间裂纹当层间温度过高时,容易导致焊缝产生裂纹。
这是因为高温会使金属板材发生热膨胀,而冷却时则会发生收缩。
如果两侧金属板材之间的收缩率不同,则会产生应力,在应力作用下就会出现裂纹。
2. 焊接变形另外,层间温度不均匀还会导致焊接变形。
当焊缝两侧的金属板材温度差异较大时,会导致一侧的金属板材产生较大的热膨胀,从而引起变形。
二、预热温度的概念和作用预热温度是指在进行焊接前,对于待焊接的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一定温度后再进行焊接。
预热温度对于焊接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降低应力通过预热可以降低焊接时产生的应力。
当金属材料受到高温加热时,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塑性和韧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加耐受。
2. 提高强度预热还可以提高焊缝和母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材料表面活化能增加,从而使得焊缝处产生更多的原子间键合。
三、影响因素1. 焊接参数在进行焊接时,如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的选择会影响到焊接的热输入,从而对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产生影响。
2. 板材厚度板材厚度也是影响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较厚的板材需要更高的预热温度和更长的预热时间,以达到更好的焊接效果。
3. 焊接方式不同的焊接方式也会对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产生影响。
例如,TIG焊相对于MIG/MAG焊来说需要更高的预热温度。
四、如何控制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1. 控制焊接参数通过控制焊接参数,可以达到控制层间温度和预热温度的目的。
焊道层间温度
焊道层间温度焊道层间温度是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焊道层间温度的控制对于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密封性和耐腐蚀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焊道层间温度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焊道层间温度是指焊缝中焊接材料的温度分布情况。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受到热源的加热,温度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焊道层间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焊缝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焊缝出现裂纹,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焊缝的强度和韧性。
控制焊道层间温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控制焊道层间温度的升降。
一般来说,焊接电流越大,焊道层间温度越高;焊接速度越快,焊道层间温度越低。
根据具体的焊接材料和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控制焊道层间温度。
使用焊接辅助材料。
焊接辅助材料可以对焊道层间温度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焊接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保护气体,可以起到冷却焊道的作用,降低焊道层间温度。
另外,还可以使用焊接保护剂等辅助材料,通过改变焊接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来控制焊道层间温度。
合理控制焊接速度。
焊接速度的快慢也会对焊道层间温度产生影响。
焊接速度过快,热源的作用时间短,焊道层间温度较低;焊接速度过慢,热源的作用时间长,焊道层间温度较高。
因此,根据具体的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速度,可以有效控制焊道层间温度。
加强焊接过程中的温度监测和控制。
在焊接过程中,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对焊道层间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温度超过设定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例如调整焊接工艺参数、增加冷却措施等,以保证焊道层间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焊道层间温度的控制对于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参数、使用焊接辅助材料、控制焊接速度以及加强温度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焊道层间温度,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DZQ 1227-2006
前言
本标准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焊接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王晓东。
本标准首次发布。
I
Q/DZQ 1227-2006 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件焊前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的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组成的钢结构件的焊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375-1994 焊接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预热
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3.2 预热温度
按照焊接工艺的规定,预热需要达到的温度。
3.3 层间温度
多层多道焊时,在施焊后继焊道之前,其相邻焊道应保持的温度。
3.4 拘束度
衡量焊接接头刚性大小的一个定量指标。
拘束度有拉伸和弯曲两类:拉伸拘束度是焊接接头根部间隙产生单位长度弹性位移时,焊缝每单位长度上受力的大小;弯曲拘束度是焊接接头产生单位弹性弯曲角变形时,焊缝每单位长度上所受弯距的大小。
3.5 焊后热处理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
3.6 后热
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它不等于焊后热处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