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十五篇含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十五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的说明文_7

动物的说明文_7

动物的说明文动物的说明文1它的毛色的腹部为白色,背部为褐色的居多,也有灰色、金色、花斑色等,甚至是长毛的多样化品种。

它们一般身体背部体毛为浅黄色或棕黄色,腹侧面前肢后肢,内侧为黑色体侧面。

前端各有三块的白色或淡灰。

你别看它和老鼠长得很相似,它们可和老鼠不同。

仓鼠的尾巴短的,而老鼠的尾巴却长长的。

仓鼠是个独行侠,不可群养。

仓鼠领地意识很强,它很讨厌阳光,总是在夜间行动,它们都在笼子里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

它们很喜欢囤粮食,把主人给它们的粮食全屯在屋里,生怕有人跟它抢似的。

它非常热爱跑轮,每天都一定要在跑轮上玩一玩。

仓鼠算是一个傲娇的小动物了。

每星期都让主人清理一下笼子,它每星期都要用木屑,棉花等,还要添加一些陶瓷的小东西,这些都要根据季节选择,天气热了就用木屑,天气冷了就要用棉花什么的。

所以养仓鼠也要是有耐心的。

动物的说明文2学习目标1、利用跳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快速获取说明对象的信息。

2、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说明文中写动物是抓住动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

3、运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编写动物说明文的写作提纲。

重点了解说明文中写动物是抓住动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

难点尝试编写动物说明文的写作提纲,以及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动物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出示游戏“猜一猜”)现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出示课件,板书“小动物”)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不同的__中,小动物们或可爱,或机灵,或凶猛,或调皮,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今天,我们将在同一种__体裁中去领略小动物们的风采,那就是我们5单元学习的一种__体裁——(课件出示并板书:说明文)二、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来读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复习回顾,明确方法1、什么是说明文?2、我们前面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说明文的?(出示课件)(明――说明对象,抓——对象特征,析——说明方法,赏——说明语言)3、那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松鼠》这一课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训练(11)-人脑(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训练(11)-人脑(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题。

人脑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方法(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方法(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一讲说明方法【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方法考点解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判断等。

相关知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

【考点突破】例1:分析下面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答案:作比较解析: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把“水势凶猛”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桥的坚固。

例2:分析下面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答案:列数字解析: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3:分析下面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答案:摹状貌解析: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提分攻略】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自测演练】1.判断下面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说明文阅读是一种理解和获取信息的阅读技巧,适用于阅读各种说明、解释、介绍或
描述事物特点、性质和过程的文本。

以下是说明文阅读的几个知识点:
1. 主旨理解: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可以通过阅读
标题、首段和结尾段来获取主旨。

2. 文章结构:注意文章的段落分布、层次结构、图表或图像等,并掌握作者的思路和
逻辑。

3. 词语理解: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查找词典进行解释。

4. 时间顺序:留意作者对事物发展或过程的时间顺序安排,以便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

5. 重点句子:将注意力放在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或关键信息上,以获取文章的核心内容。

6. 细节理解:辨别文字中的事实和细节,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7. 推理与推断:通过阅读和理解已有信息,推测出作者未明确提及的信息或建立因果
关系。

8. 评价与分析:对所读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文章的局限性、偏见或不足,及时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反思。

以上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掌握了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获取文章中的信息。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

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

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

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

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

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

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

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

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

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 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 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 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 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 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 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 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 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 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 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 答。

用?
7、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 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 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 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 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 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9、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 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 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 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7篇)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7篇)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7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汇总篇一一提到西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们明白西瓜的具体信息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属葫芦科,原产是非洲。

西瓜是一种双子叶的开花植物,形状很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

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

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

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有漂亮有花纹,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的还有白色呢!西瓜品种很多,以用途不一样,主要分为三类:普通西瓜、瓜子瓜、小西瓜。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至今说法不一。

有的介绍说:“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原名叫作稀瓜,意思就是水多肉稀的瓜,但之后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另一种说法是西瓜并非源于中国,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

西瓜不但好吃,还有很多用处呢!籽壳及西瓜皮制成的“西瓜霜”专供药用,可治口疮、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而西瓜果肉有着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能够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酒醉。

西瓜皮是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着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

籽壳用来治肠风下血、血痢。

我讲到此刻,你们对西瓜了解不少了!那大家可要多吃西瓜哟!西瓜的说明文(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汇总篇二一、轻松开场,激发兴趣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

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只有综合运用好兴趣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的教和学才能更加和谐;只有更好的运用好兴趣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教学的理性分析和感性的感悟才能更好的融合。

只有更好的运用好兴趣教学这个手段,有了导入的激情,有了学习的好奇心,有了情与心的交汇,才使语文的说明文教学和生活贴的更近,使孩子们因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而欢乐,为获取新知而流连忘返。

我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让学生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初一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一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一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5题。

说明文阅读材料:正文: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它发生在植物的叶子中,尤其是叶绿体里。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会利用太阳光能,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O2)。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6CO_2 + 6H_2O + 光能 \rightarrow C_6H_{12}O_6 + 6O_2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还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氧气,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光合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需要光能,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又称为Calvin循环,不依赖于光,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CO2转化为葡萄糖。

结束语: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植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

1.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2. 光合作用中,植物将什么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A. 水和二氧化碳B. 土壤和空气C. 氮气和氧气D. 氮气和二氧化碳答案:A3. 下列哪个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葡萄糖B. 淀粉C. 蛋白质D. 脂肪答案:A4. 光合作用分为哪两个阶段?A. 光反应和暗反应B. 光反应和光合作用C. 暗反应和光合作用D. 光反应和光合作用答案:A5.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重要作用?A. 提供氧气B. 提供食物C. 净化空气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结束语:通过本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还加深了对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植物,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说明文阅读真题分类精讲】专题07:自然奥秘(一)(解析版)

【说明文阅读真题分类精讲】专题07:自然奥秘(一)(解析版)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说明文阅读)专题07 自然奥秘(一)一、(2019·江苏扬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2分)《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出说明内容“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二讲 说明顺序(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七:说明文阅读 第二讲 说明顺序(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七说明文阅读第二讲说明顺序【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说明顺序考点解析: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顺序的把握以及上下文的照应考查形式: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

相关知识:把握说明文的顺序【考点突破】例1:《奇妙的克隆》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叫逻辑顺序。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步步推进。

例2:古老的防御兵器——盾马庆恒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

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

《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

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

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

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

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

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

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

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

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

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核心考点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核心考点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知识划重点★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下面简单谈一下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的考点及答题策略。

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二、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分门别类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XX/科学事理XX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8)

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8)

辽宁本溪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8)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辽宁本溪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8)蛋白蛋黄都要吃①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尤其是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朋友,吃鸡蛋往往把蛋黄丢弃,只吃蛋清。

②事实上,蛋清与蛋黄相比,营养差远了,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

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

③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对健康十分有益。

蛋黄中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

适量食用蛋黄,与其他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等病症。

④蛋黄有一个小优点,不管用什么方法烹调,其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

有人认为,蛋黄煎煮熟透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

⑤蛋黄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其胆固醇含量比力高,经检测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左右。

可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病发风险没有关联。

⑥已经确诊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鸡蛋,包括蛋黄。

考虑到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掌握好蛋黄的食用量,而不该完全舍弃吃鸡蛋。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

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

相比蛋黄,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

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是鸡蛋黄的2倍。

⑦胆固醇属于脂类,人体各构造中皆含有胆固醇,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题,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

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酿成多种激素。

⑨中国炊事居民指南推荐成人每周蛋类摄入量为280-350克,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资料一、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初一英语说明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英语说明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英语说明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It usually come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It takes about 15 days to prepare for it.On the eve of the festival, people close the shops and stay at home. They all get together for a big dinner. They stay up late and enjoy dumplings at midnight for good luck.In the morning, people dress in their best clothes, and usually the old stay at home, the young go out to pay a New Year Call(拜年). It is an important time for the young. The young people bow(鞠躬)to the old people. The Chinese call this “Ke Tou”. This means “touching the ground with the forehead(额头)”. Then the young people give their best wishes to the old people. The old people give children gifts or lucky money.They are very polite(礼貌)and do not use bad word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Day. It,s the most important day of the year.【1】‘The Chinese New Year” in the passage means “” .A.Mid-autumn Festival B.the Spring FestivalC.Christmas Day D.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答案】B【解析】根据第一段It usually comes in January or February.它通常在一月或者二月,可知这指的是中国的春节,故选B。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一、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说明文,说明文的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的特点。

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

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

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

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说明文20篇目录1 天桥 (1)2 安全的空中旅行 (2)3让地球人烦心的“太空杀手” (3)4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5)5谁染枫林醉 (6)6位次的讲究 (7)7 抗生素滥用:一个沉重的话题 (9)8 开发小行星漫想 (10)9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11)10 成语里的歌声 (12)11 “高铁时代”已到来 (14)12 动物的弄虚作假 (15)13 会呼吸的建筑 (16)14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7)15 小满 (19)16 猴年说猴 (20)17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21)18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23)19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24)20 调好你的“食物钟” (26)参考答案 (27)1 天桥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

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

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15篇)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15篇)

说明文题库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13分)“样式雷”:他们设计了这些建筑周乾中央电视台第二季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样式雷建筑烫样是故宫拿出的三件国宝文物之一。

烫样,就是指古建筑的立体模型。

这种模型一般用纸张、秫秸、油蜡、木头等材料加工而成。

纸张一般选用元书纸、麻呈文纸、高丽纸、东昌纸。

木头一般选用红松及白松。

紫禁城古建筑烫样最开始由皇家指定的民间工匠制作。

在清代,出现了制作烫样御用皇家机构,即样式房,功能犹如现在的建筑设计院,主要负责皇家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需制作出建筑烫样,供皇帝参考。

通过向皇帝展示拟建造模型的烫样,可显示出建筑的整体外观、内部构造、装修样式,和现在的三维效果差不多。

故宫博物院现藏烫样80余件,这些烫样涵盖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坛、清东陵等多处的实物模型,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研究清朝建筑历史、文化及工艺的重要资料,亦是部分古建筑修缮或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

烫样的制作包括梁、柱、墙体、屋顶、装修等部分。

其中,梁和柱采用秫秸和木头制作;墙体主要用不同类型的纸张用水胶粘合成纸板,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屋顶制作时,首先利用黄泥制成胎膜,然后将不同类型的纸用水胶粘合在胎膜上,晾干后,成型的纸板即为屋顶形状;装修的制作方法类似于墙体,再在上面绘制图级或彩画。

一般而言,制作好的烫样,包括很多信息:建筑造型、建筑内部构造组成、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建筑基本尺寸数据、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基础等内容。

雷姓家族先后7代在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极其罕见,故被世人誉为“样式雷”。

样式雷家族对于紫禁城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样式雷家族留下来的大量烫样实物,提供了紫禁城古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丰富图档、画样及烫样,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工匠不仅具有良好的建筑施工技艺,而且具有图纸设计表达能力及立体模型表达能力。

样式雷改变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病。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篇1一、说明文基本学问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进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有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分:谈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学问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白死海不死的缘由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留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擅长找准说明对象。

其次招:擅长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擅长分析说明挨次。

第四招:擅长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晰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详细作用。

第五招:擅长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擅长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表达有关的故事,到底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表达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爱好,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表达故事,往往是为了增添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擅长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依据“新课标”中要求“留意领悟作品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同学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将来进展,有利于培育同学的科学看法、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试题研究】(一)(2017年·无锡卷)黑白双风暴(9分)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

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

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

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

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

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

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

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

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

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至20公里,咸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2.阅读第②自然段,请简要概括美国黑风暴具有哪些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理解和概括。

作答时,应逐句进行概括。

“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这两组数据鲜明地突出了美国黑风暴爆发频繁的特点,“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这一连串巨大的数字突出了其涉及范围广的特点;“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

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这一系列关键词表现出其破坏力强、危害巨大的特点。

【参考答案】爆发次数多(爆发频繁)(1分)、涉及范围广(1分)、破坏力强(危害大)(1分)。

【考点定位】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关键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C。

13.通读全文,请简要说明第④自然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意。

(3分)【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应紧密结合文章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来答题。

首先要明确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行为原指的是前文中“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田农和草场。

”;而根据后文这一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可以揣度作者在此使用双引号是表明否定讽刺的态度;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这一行为的真正定义就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指人为地(人工的、人造的)、(1分)大规模地(过度地、无节制地)(1分)改变(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生态恶化、导致生态灾难)的行为(1分),含有否定意味(1分)。

答对任意的三个方面即可。

【考点定位】能领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C、综合应用D。

14.第④自然段划线句中“永久性”一词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可按以下步骤完成,第一,解释词语含义;第二,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第三,加上套话(如果去掉,就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永久性”表示永远长久(1分),该句表明了被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成为生命的禁区,或突出了白风暴危害的严重性(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考点定位】抓住限制性词语,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能力层级为分析C。

(二)(2016年·扬州卷)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12分)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

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

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

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

“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

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

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

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

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

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

“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

“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

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

“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

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

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

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

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

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

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4分)【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题目所包含信息。

特别是第一段首括句中的关键信息“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中西方互通有无。

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首先点明了说明对象:丝绸之路上的植物。

“穿行”突出了中西方之间植物的传播、变迁和作物间的交流;“千年”表明有历史厚重感。

【参考答案】指出说明对象,丝绸之路上的植物(1分);突出植物的变迁(1分);写出了不同地区间物种(作物)的交流(1分);有历史厚重感(1分)。

【考点定位】能领会关键词句在全文中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

能力层级为分析C。

15.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要点的能力。

示例黄瓜:是名称的改变。

示例小麦,是字体的转变;示例大蒜,是用途的改变。

示例甘蔗,是方法的交流等。

【参考答案】名称的改变,字形的演变,用途的转变,方法的交流。

(共4分,每点1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关键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C。

16.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引用等,熟练掌握其作用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举例子(1分),举了甲骨文中“来”和“麦”的例子,具体有力地(1分)说明了小麦是外来物种(作物)(1分),为丝绸之路上植物的传奇性增加了文化色彩(1分)。

【考点定位】辨别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C。

(三)(2017年·连云港卷)高速公路上的弯道(9分)①《诗经》里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这句话形容周代的路况非常好,就像磨刀石那样平整,像离弦之箭那样笔直。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道路平坦笔直,觉得这样行驶车辆才能安全快捷。

②然而,现代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直线段跨段不超过设计时速的140﹣120.如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它的直线路段长度不能超过3公里﹣6公里。

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152公里,弯道有33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意设置的。

有些国外高速公路弯道设置更多,美国加州的一段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有50多处弯道。

③研究表明,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

首先,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驾驶员会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再者,从眼睛的视觉特性来看,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近视”,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

同时从心理角度看,过于平坦笔直的道路,也会让人产生心里懈怠,诱发“飙车”欲望。

你也许已注意到,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都一律经过一段弯路,车辆缓慢地沿着弯道顺从而下,这段弯道就是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引导,防止车辆下高速路后车速过快而诱发安全事故。

(选自《百科探索》2016年第11期,有删改)13.请给“空虚近视”下一个定义。

(2分)【试题解析】此题既是“信息筛选”题,又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