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观察报告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f147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e.png)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校园生物的调查报告 1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
调查目的: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方法步骤: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月季花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
属蔷薇科,常绿小灌木。
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现各省都有栽培。
月季花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耐旱、耐寒。
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
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在17至18世纪输入欧洲,他们用欧洲种月季进行反复杂交。
经过二百多年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
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
【月季花的作用】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形态特征】蔷薇属植物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攀绿状植物。
生物观课报告(精选12篇)
![生物观课报告(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3d9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a.png)
生物观课报告生物观课报告(精选12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观课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观课报告篇17月7日我到滨州市实验学校听取了滨州市生物优质课评选活动课,通过近三天的听课学习,收获颇丰,这次活动收益最大的一方面,那就是见识了名师风采,聆听了专家点评,开拓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现就这次听课活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讲课的每一个选手都进行了学案的编写,学案的编写与利用是为了体现教学一体化这一环节。
学案编写印发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课上时间听课、学习就有目标可循,更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一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远比漫无目的地学效果要好。
落实好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可以提高我们课堂效率,也可以解决目前我们课时不足的问题。
二、上课教师“带着课标上路,依据课本上课。
”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
应该说,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过去是讲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现在老师更像一名策划,看上去是解放了教师,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
而实际上很多工作都还需要老师去引导、点拨。
即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对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敏捷,在学生面前展示的是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鲜明的荣辱观。
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三、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次听课,就有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
把学生引入一个水草丰美的百花园,他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活动生机昂然。
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不用找结论。
而是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更易于学生接纳。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细菌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细菌](https://img.taocdn.com/s3/m/375205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6.png)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细菌前言在我们的学校中,生物教育一向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生物课上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会有观察实验、参观生物实验室等活动。
这次,我们在生物实验室观看了一个细菌实验,并进行了相关观察和记录。
在本次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观察细菌方面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细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指一类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真核糖体和细胞核,但细菌细胞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DNA、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多种物质,也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体内、人体等。
有些细菌能够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引起疾病、腐蚀物品等。
细菌观察实验实验内容我们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了一次细菌观察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叫做梅勒试剂的稀释液作为培养基,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观察。
我们还观察了细菌的结构、形状等方面的特征,并记录了相应数据。
实验步骤1.将一些梅勒试剂稀释液(含有培养细菌的营养物质)倒入培养皿中,并用卫生火柴将培养皿灭菌。
2.采用无菌离心管,用无菌的针头从环境中收集到一些细菌样本,再将针头放入培养皿中,并盖上后密封好。
观察结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等特征,包括细胞的大小、颜色、形态、染色性和运动性等等。
细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其中杆状细菌居多。
在观察中还发现,细菌能够够积聚成一定数量的团块,并形成黏液状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等含量高的代谢产物,滋生了一些黏性物质。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了细菌在生长和繁殖中的一些特征,并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记录。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同时也让我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3a8237f18583d049645936.png)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优秀的教师能利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导入新课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配合教师的思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初中生物观课报告1】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7月18日下午,我们10级生物科学A班在胡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育见习课,顺利观摩了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应元中学周老师讲解的初二生物----《鸟的生殖与发育》。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的创新课堂教学方面,我领悟很多,对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课堂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亮点,让人受益匪浅。
一、课堂的导入(5分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周老师她先安排了同学们欣赏几张春暖花开、百鸟高飞的资料图片,这样通过事物的演示、直观的教具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和表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进而再巧妙地引出新课的题目----鸟的生殖与发育。
一般而言,教师在引出新课内容都习惯用直奔主题式的导入,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容易让人感到厌倦和疲惫,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而周老师的这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优点:1、资料的选择目的性强,与教学无关的没有加上去,紧扣课堂教学中心,,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2、图片给学生展示了春天充满活力的画面,带来了新鲜感、趣味性,有助于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动机;3、再者,老师的导语既不哗众取宠、繁冗累赘,又不喧宾夺主,很自然地转入正题。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老师选用了一些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爱好特征的资料作为导入素材,富有启发性。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后动的统一。
但是二者的统一并不等于二者的简单相加,只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才能有知识的获取和有效的吸收。
所以,教师在教堂中充当的角色之一就是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的驱动者。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最新)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7e14adaf12d2af90242e6f1.png)
初中生物观课报告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7月18日下午,我们10级生物科学A班在胡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育见习课,顺利观摩了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应元中学周老师讲解的初二生物----《鸟的生殖与发育》。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的创新课堂教学方面,我领悟很多,对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课堂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亮点,让人受益匪浅。
一、课堂的导入(5分钟)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周老师她先安排了同学们欣赏几张春暖花开、百鸟高飞的资料图片,这样通过事物的演示、直观的教具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和表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进而再巧妙地引出新课的题目----鸟的生殖与发育。
一般而言,教师在引出新课内容都习惯用直奔主题式的导入,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容易让人感到厌倦和疲惫,还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而周老师的这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优点:1、资料的选择目的性强,与教学无关的没有加上去,紧扣课堂教学中心,,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2、图片给学生展示了春天充满活力的画面,带来了新鲜感、趣味性,有助于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动机;3、再者,老师的导语既不哗众取宠、繁冗累赘,又不喧宾夺主,很自然地转入正题。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老师选用了一些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爱好特征的资料作为导入素材,富有启发性。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后动的统一。
但是二者的统一并不等于二者的简单相加,只有当学生成为自我活动的主体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从而才能有知识的获取和有效的`吸收。
所以,教师在教堂中充当的角色之一就是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氛围的驱动者。
在视频当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周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周老师又是如何做到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同时又不磨灭自己在这个舞台中必不可少的地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周老师的教学亮点:二、新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1)资料的排序(3分钟) 周老师从生活经验和实际案例入手,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图片: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织布鸟筑巢、雌雄鸟交配、鸟在孵卵,母鸟喂雏鸟。
生物课堂观察报告
![生物课堂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56a2f6be1e650e53ea990e.png)
浙江师范大学制生物课堂中教师讲授技能的观察一、观察背景(一)任课教师:(二)授课班级:观察者:;(三)观察内容:生物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技能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
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输入和输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观察的班级是高二(5)班,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细胞是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的方向面大大的扩展,同时对一些图表的理解也大大的增强了,因此对学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2)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4)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无关因素的干扰;(2)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课中观察:2014年10月16日第一节课。
(一)课前准备:课本(浙科版生物必修1);观察秒表;笔记本和笔。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观察位置的选择本班一共有40个人,我选择的观察位置是教室后面的正中间这个位置,这样既可以观察教师在讲台上的行为,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教室中学生的一举一动。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ffed5f04028915f804dc2f2.png)
课堂观察报告( 2013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学号:09190113实习生:阮美霞实习学校: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指导教师:唐恒钧麻艳芳完成时间:2012 年 10 月 18 日浙江师范大学制课堂观察报告生物科学阮美霞1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授课科目:生物授课教师:麻艳芳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授课班级:高二(2)班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
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
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 时间%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
56 2.6%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04 14.2% 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
0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
②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
451 21%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223 10.4%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
①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164 7.6%小结:细胞膜的成分。
87 4.1% 0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②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337 15.7%细胞壁0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②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
163 7.6%1本课堂观察报告由赵敬言,阮美霞共同完成随堂习题 同学回答随堂练习并讲解共5题。
324 15.1% 布置作业作业本《细胞膜和细胞壁》。
150.7%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麻老师课堂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主体内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占用整节课的的80.6%,导课和随堂习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其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细胞壁则是简单的讲解。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b891af03d8ce2f006623da.png)
1.设置好合理的问题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
2.以实例或模型演示时自己应该先作试验,弄清楚后方可在教学中应用。
3.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在备课中要充分的考虑如何去实现突出和突破。如何去组织教学等。
1.以事例引入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2.引入时引导方法应作改进,把讲述变为提问或可让学生更加产注课堂。
1.引入课堂时以复习人体的八大系统提问学生然后让学生观看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回答运动需要哪一系统来完成。
2.引入运动系统时以一个具体的运动需要哪些结构参与引入更为贴切些。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现象时立即纠正,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能很好的展开,但对学生的注重度仍不够,自己讲述时很好的投入而忘记了学生的存有,所以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是否参与了学习并未很好的注重。
1.课按要求完成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未体现出来。
从课本中家兔的骨骼图展示让学生说出骨的名称,个别非常见字教师说出不如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得以发挥。对关节的理解学生填图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关节的结构,但绝大部分学生仅仅关望,并未参与。
1.以图形式能够让直观的展示,学生能够加深记忆理解。
2.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
1.骨骼名称中的非常见字可让学生先查字典记下后让学生说出。
生物学中的人体结构是我们每个学生都看得见且摸得着的,学习中讲述时虽然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关节与骨的知识,但都是课本内容,没有很好的结合人体结构来让学生展示理解某些关节运动的事例,展示伸肘与曲肘时学生看不清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fb6a1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a.png)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本文详细描述了一次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实验主题为“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强化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验背景随着生物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本次课堂观察实验应运而生。
实验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2.掌握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培养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次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学生需要选择一种植物,并设计实验来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更好。
他们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实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了课堂讨论。
他们分享了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光照?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交流,也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探究初中生物学科中的“人体生理与健康”单元,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课程将结合理论与实践,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生物观课报告(最新)
![生物观课报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998380a7c1cfad6185fa768.png)
生物观课报告7月17号我们生物组老师到荣成实验中学学习并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参赛优质课,我受益匪浅。
这些老师的讲课有趣而且通熟易懂,授课科学而且充满现代气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轻松接受知识的同时,本人却也给同学们留以深刻的印象。
老师们的上课风格、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技术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以后的教师工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通过观摩这些老师授课,我学到了以下的教学技巧:1、关于课堂的管理有关课堂管理方面,老师教学内容丰富,一环紧扣一环,亲切兼活泼的性格让学生们爱上了他们的课。
但是,在幽默和活波之中,却又不缺乏教师的威严。
学生在她的课堂组织下,活跃而不乱。
整堂课老师运用展示图片的方法引入学习的内容,学生也表现得很积极!2、关于课程的导入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每个老师的导入方法都不同,而且每个老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的不同导入的方式也不同。
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长处,设计不同的课程导入方法。
而老师的这招以课程内容为依据的图片导入法也极尽她亲切兼活泼的性格。
3、关于授课方式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我认为就是比较好的课堂。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老师的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而且也体现了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让学生们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用这种方法去让学生们进行回顾与反馈练习,学以致用,知识跨学科地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老师们的讲课没有大篇幅的板书,文字,有的也只是精美的图片和视频。
生物观课报告
![生物观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163d7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4.png)
生物观课报告第一篇:生物观课报告(1)X老师的这节课内容理论性、概念性较强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动了很多脑筋,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X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仅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除了运用教师的口头语言外,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动眼、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的过程。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
(3)学生参与面广。
通过课前的调查,课内的讨论发言。
观察进行比较等过程使学生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不断地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的点评充满了鼓励性、这对调动学生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最后的讨论发言中学生踊跃参与。
(5)如果本节课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再多一些,课堂教学效果将更好。
第二篇:观课报告阅读课型时间课堂观测报告本周共听了两次课,周二秦艳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周四郭长杰老师的《桥》。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参与观课学习,真的是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流畅,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活动活跃,认知过程充实,目标达成度高。
经过我们小组的分工观课,我主要从教室提问的观测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我浅显的认识。
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策略之一。
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偏离了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两节课节课两位老师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秦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优美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导入的方式非常有趣。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实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实验(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22274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1.png)
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实验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实验摘要: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实验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观察与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观察与实验对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的作用,为生物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实验教学;教学策略观察与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初中生物课堂观察与实验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物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1.观察与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教师越来越重视观察与实验教学,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2.教学设备和资源的配备逐渐完善。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加大了对生物实验室的投入,为生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学生对观察与实验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生物课堂上,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观察与实验活动,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又能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观察与实验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验设计不够科学、操作不规范、安全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物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三、观察与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兴趣。
观察与实验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
2.培养科学素养。
观察与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3.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与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课为例,本文对观察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案例分析。
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d438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7.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报告以某中学生物学科为例,对生物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生物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实践能力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分析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生物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观察法对生物课堂进行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
3.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生物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4. 实验法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教学实验,验证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生物课堂的观察和访谈,发现以下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探究。
(2)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低。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
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开展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课外实验、参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实践效果分析通过实施上述改进措施,生物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明显增强。
(3)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建议(1)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生物观察报告
![生物观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df9e7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5.png)
生物观察报告生物观察报告可以说是生物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够拓展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生物观察报告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一:观察植物的叶片生长实验过程:我们选取了三片相同大小的绿萝叶片,分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第一个容器注满水,第二个容器填入湿润的纸巾,第三个容器不加水。
我们每天记录叶片的生长情况,并比较三组植物的叶片大小。
实验结果:第一个容器内的绿萝叶片生长最快,叶片茂密鲜绿;第二个容器内的绿萝叶片次之,但是表现出比第一个容器更加水润的外观;第三个容器内的绿萝叶片生长最慢,叶片变得黄瘦。
结论:水是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够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案例二:观察蜘蛛的捕食行为实验过程:我们在室外放置了几个盒子,每个盒子的顶部都挖有洞口,以便蜘蛛进入内部,盒子内放有一些昆虫。
我们观察不同种类的蜘蛛的捕食方式,并记录它们吃掉的昆虫数量。
实验结果:红腹蜘蛛喜欢在夜间出来觅食,它们在捕食昆虫时,会先用自己的网捆绑住猎物,然后吐出消化液消化食物;金头蜘蛛和绿色的蜘蛛则会采取直接咬死猎物的方式,然后吃掉它们。
结论:蜘蛛是捕食类昆虫中的强者,各种不同种类的蜘蛛在捕食方式上各有特色。
案例三:观察蚂蚁的聚集行为实验过程:我们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放入一块小糖块,并倒了一些蚂蚁。
我们记录蚂蚁在瓶中的运动轨迹和聚集程度,并观察它们如何将糖块搬运至巢穴中。
实验结果:当蚂蚁发现糖块时,它们会进行大量相互之间的交流,并不断有更多的蚂蚁前来加入。
蚂蚁会一起协作,将糖块搬运至巢穴里保存。
结论:蚂蚁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昆虫,它们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有效沟通,并能够协同工作。
综上案例可知,生物观察报告不仅是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我们与生物的亲近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物环境的一种途径。
生物观察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关注实验的细节,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生物观课报告
![生物观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0efa3d0722192e4536f631.png)
观课报告张世强反复观看了这几节精彩的课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几节课中,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明白原来我们的生物课堂也可以这样精彩纷呈。
1.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设置一连串联系密切且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串,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课堂的活跃程度。
如王红鸽老师上的是初中生物复习课《人的由来,人体营养》,本节课是初中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课,王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王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
教学语言独具特色:王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
另外,王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
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也许会更好。
二、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
2.生物学科是一门需要实验的学科,要重视实验的力量,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所以教材上涉及到的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要尽量的在课堂上涉及,并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的同时,必然会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这同时是一个锻炼学生整理资料、收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但也不要被多媒体所累赘。
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地方都要用到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从多个方面获取资料,让我们的课堂也像语文课堂一样美丽。
生物观课报告
![生物观课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3fd50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生物观课报告2021生物观课报告(精选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生物观课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观课报告1听了康老师的课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的亮点:1.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把握到位,知识目标明确,知识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实行的较好,同时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较好地发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内容合理,严谨,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环节连贯、紧凑。
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课堂结构能按学生的实际而设计,并能有创新精神,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对学生有吸引力,这充分体现了康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严谨的教学态度。
3.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适时、适度,提高了教学效率,课件的使用,节省了很多时间,还进行了板书设计,明了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
4.课堂效果:教学任务按时完成;课堂气氛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主动参与和配合教师教学。
5.教师素质:生物学基础理论扎实,教学中无科学性错误;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语言准确、生动、严谨,形体语言自然、明确。
本节课的亮点很多,但也有我认为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1、在学生学完知识点以后应该有一定的反馈时间,有小练习的时间。
2、本节课的容量有些大,虽然最后完成了内容,但是有些环节,比如艾滋病的讲解上,有些仓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物观课报告27月17号我们生物组老师到荣成实验中学学习并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参赛优质课,我受益匪浅。
这些老师的讲课有趣而且通熟易懂,授课科学而且充满现代气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轻松接受知识的同时,本人却也给同学们留以深刻的印象。
老师们的上课风格、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技术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以后的教师工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新课堂生物实验报告
![新课堂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399cb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d.png)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新课堂生物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渗透压作用下的质壁分离现象。
2. 学习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在渗透压作用下,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微小孔隙(即原生质层)向外界渗透。
当细胞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时,原生质层会与细胞壁分离,形成质壁分离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内的水分可以通过原生质层向外界渗透,使质壁分离现象得以复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清水、蔗糖溶液等。
2. 仪器:酒精灯、烧杯、试管、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洋葱鳞片叶细胞制片: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一小块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2. 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3. 质壁分离实验:a. 在盖玻片上滴一滴10%蔗糖溶液,盖上载玻片,静置5分钟。
b.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记录细胞质壁分离的时间。
4.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a. 在盖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盖上载玻片,静置5分钟。
b.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记录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洋葱鳞片叶细胞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2. 质壁分离实验:静置5分钟后,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出现空隙。
3.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静置5分钟后,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消失。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植物细胞在渗透压作用下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复原。
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细胞质壁分离的时间越短;清水溶液的浓度越高,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时间越短。
六、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在渗透压作用下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生物课观课报告(最新)
![生物课观课报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0f4187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3.png)
生物课观课报告7月7日我到滨州市实验学校听取了滨州市生物优质课评选活动课,通过近三天的听课学习,收获颇丰,这次活动收益最大的一方面,那就是见识了名师风采,聆听了专家点评,开拓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现就这次听课活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讲课的每一个选手都进行了学案的编写,学案的编写与利用是为了体现教学一体化这一环节。
学案编写印发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课上时间听课、学习就有目标可循,更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一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远比漫无目的地学效果要好。
落实好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可以提高我们课堂效率,也可以解决目前我们课时不足的问题。
二、上课教师“带着课标上路,依据课本上课。
”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
应该说,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过去是讲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现在老师更像一名策划,看上去是解放了教师,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
而实际上很多工作都还需要老师去引导、点拨。
即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对课标、教材深刻理解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对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敏捷,在学生面前展示的是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洞察力、鲜明的荣辱观。
相信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三、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主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次听课,就有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
把学生引入一个水草丰美的百花园,他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由自主的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活动生机昂然。
教师避免了繁长的讲解,不用找结论。
而是让学生在活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出,更易于学生接纳。
四、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我注意到,本次讲课大部分参评教师都采用了丰富的教学环节,如:聚焦热点、健康指导,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解决问题……等等。
既增加了课堂容量,趣味性也大大增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制
生物课堂中教师讲授技能的观察
一、观察背景
(一)任课教师:
(二)授课班级:观察者:;
(三)观察内容:生物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
吐和胞吞,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
本节课属于细胞的基本
知识之一,关于物质如何输入和输出细胞,来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任何
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可见,本节课
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所观察的班级是高二(5)班,已经学习过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了细胞是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为这一节课的学习
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
考的方向面大大的扩展,同时对一些图表的理解也大大的增强了,因此
对学习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渗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描述胞吞、胞吐的过程;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说明红细胞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时,尝试排除观察中无关因素的干扰;
(2)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
课中观察:2014年10月16日第一节课。
(一)课前准备:课本(浙科版生物必修1);观察秒表;笔记本和笔。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观察位置的选择本班一共有40个人,我选择的观察位置是教室后面的正中
间这个位置,这样既可以观察教师在讲台上的行为,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教室中学生的一举一动。
我主要观察教师与讲授技能有关的言行已以及使用的PPT和板书的情况,还有整节课知识点的传授情况和学生上课的表现。
(三)观察内容
1、课前:我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教室;我发现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趴在桌子
上睡觉,可能是因为是早上第一节课,学生早自修朗诵以后犯困。
只有少部分的同学低头写着作业,还有一些站在门外聊天,教室里比较安静;我随便问了下几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没有人预习过。
在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张老师来到了教室,不过还是有一些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张老师喊了“上课”以后,学生起身开始恢复精神,大多数学生开始打开生物书,仅有少数学生在交头接耳。
2、课中:根据之前确定好的观察目标进行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3、课后:统计记录数据并分析、反思,撰写课堂观察报告。
本课是典型的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一堂课,从观察统计表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授课从复习导入开始,善于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指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渗透生物学思想,这些也体现在板书中;
(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采用阅读,演示实验,列表比较类比,并加油举例的方式,对与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从侧
面体现出对知识点的传授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直接讲解,更多的是通
过帮助学生理解的技巧来完成一堂课;
(三)在提问的过程,教师能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主动讨论和思考,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
进行本课堂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果;
(四)授语速适中、恰当、抑扬顿挫、有感染力、条理清楚、逻辑清晰。
语言幽默,激发学生兴趣,有激情地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本节课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多,每次都能很好的将准备开始或已经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课堂上安排适当互动环节,可以转不利为利,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增长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可以把学生注意力不
集中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从记录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整节的内容安排的有点紧凑,前面复习的时间有点久,导致新课的教授太快太赶,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时
间。
六、总结与反思
首先,我觉得采用PPT和板书两种教具同时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既对PPT上的内容进行学习以外,对黑板的一些笔记也可以记录,两者相辅相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
所以合理控制和分配PPT 和板书之间的内容分配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关于PPT的制作来说,不需要做的太花哨、做的华而不实。
应该在有充分内容的前提下,做一些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视频或者一些Flash小动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关于板书,我们要记住,板书上面的内容是留给学生记录在书本上的,因为PPT
会被点过去,而板书不会,板书会一直留到下课,因此对于板书的排版以及板书的内容我们都需要好好的斟酌,争取做到内容正确清晰,黑板字漂亮不杂乱。
最后,教授技能不仅仅涉及在PPT和板书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到我们的语言,学生学习主要是靠听,如何是我们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
生动的问题,抑扬顿挫的语气以及幽默诙谐的语句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的教授知识,是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