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实用文本)第一课时教材简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力求通过文本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引领学生去自主领略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短文,语言精美隽永,意境淡雅悠远。

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作者像拉家常似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又像在品一杯清茶似回味着一个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文特色,以本年段教学目标为根本,扎实语言文字训练,将学生带入“异国风情”的主题学习。

本课教学重点是从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去揣摩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教学难点是从看似平淡的语句中体会蕴含哲理和情感,在与文本对话中让学生受到启发与教育。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比较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能对异国的风情民俗缺乏感知,对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运用缺乏了解,对揣摩文中蕴涵的情感和哲理缺乏深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语文笔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语文笔记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字音
脊梁 莞尔一笑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二、形近字组词
锦 暇 姹
棉绵 三、解词遐来自瑕诧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 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 受过类似的境界。) 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文中德国人 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就 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轮流值日,打扫卫生,每人带课外 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 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美丽并没有改变,一方面是说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 同时也是说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没 有改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五年级下册25课的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25课的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25课课件
目 录
• 课文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主题思想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布置
01
课文导入
故事导入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讲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问题导入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
段落大意
概括每段的内容,分析其逻辑关系。
主题思想
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探讨作者通过 课文想要传达的信息。
重点词句解析
关键词解析
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分析其 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解析
选取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其修辞手法、深层含义等。
03
课文主题思想
主题概括
• 主题概括:本课的主题主要围绕“勇敢面对困难”展开,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强调了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
04
课堂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
总结词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角色扮演
总结词
增强学生情境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根据课件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境进行对话 或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增强情境理解能力。
主题分析
• 主题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勇敢面对困难,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 难时的表现,展现了勇敢面对困难的意义和价值。在分析主题 时,可以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 入手,深入探讨主题的内涵和外延。
主题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季羡林经典语录
•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 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 是恶。 •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 是渺小。 • 做人要老实。 •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是没有的。
检查预习
• 首先,解决字词句,划分课文层次,弄清课文内 容等。 • 接着,思考问题或提出问题。 • 你读了课文时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 季老先生曾几次去德国?前后相隔多长时间? • 季老先生后来一次去德国,他看到德国有变化吗? 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看法。 • 本文可以分几个层次?
背景简介
跟着老师去旅行
——领略异域风情
德国
意大利 泰国
非洲
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 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 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 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带着了解外国的 心愿,准备到德国、意大利、泰国和非洲,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早上8点钟,我们五 (1)班师生一个不少准时登上了飞机, 即将飞往我们这次旅游的第一站——德国。 德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就让这次 的旅行揭开一个个谜底吧。
作者简介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 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 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 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 县(现并入临清市)。1930年考入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 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 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 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
阅读感悟
③“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到底指什么?
美丽的花 美丽的心灵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Lesson 25 人教精通版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Lesson 25 人教精通版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Lesson 25 人教精通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四会单词和短语:move, slowly, quickly, jump, run, happy, from, to。

2.扩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1.学习自己欣赏和朗读英语课文,提高听说读写综合口语应用水平。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获取知识。

3.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2.感受和体验生命的丰富情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态度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四会单词和短语,能熟练读写。

2.重点掌握本课的语音和语调。

三、教学难点1.学习本课的四会单词和短语,能熟练掌握使用。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A. 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内容,为本课的学习创建铺垫。

2.准备卡片或图片,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让学生先猜测出每个单词和短语的意思,然后讲解单词和短语的意思。

B. 听力训练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取录音,按照录音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单词和短语。

2.教师对每个单词和短语进行适当的解释,确保学生能听懂和理解。

C. 口语表达1.分别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语调和语音节奏朗读单词和短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小组之间进行对话,互相表达下面的问题:•What can you do?•I can jump high or I can run fast.D. 阅读训练1.教师在全班读课文一遍。

然后对文中重点部分进行解释。

2.分小组阅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阅读,然后让学生解释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E. 语言实践1.让学生自己编写下面的对话并表演。

•A: Can you move slowly?•B: Yes, I can.•A: Can you move quickly?•B: I can move quickly.F. 总结复习让学生简单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十年,四、五十年过去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整体感知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十年,四、五十年过去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这句话画出来。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老师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二、精读第3段,感受“奇丽的景色”1、师:正是这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深深的吸引着季老先生。

下面让我们跟随老先生先去欣赏德国的奇丽景色,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多读几次。

2、指名反馈,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师: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花美、花多)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花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齐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3)多美的景象!(出示鲜花的图片)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就可以称之为___,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_____(4) A像这样描写花美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

)B老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出示: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娇艳欲滴)三、悟民族奇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课详细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课详细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指名读、教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了解德国的风情民俗,积累优美语句。

2、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充分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收到启发和教育。

重点难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环节(一)、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请大家伸出右手的食指跟我书空写(老师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和课文第一小节,下面我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听写,注意写字姿势:脊梁、莞尔一笑、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指名两个到前面来写,其他的在下面写)谁来当小老师给他们批改一下,看来大家掌握的都不错。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我想,这也正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对德国情有独钟的一个原因吧!德国人是怎样养花、爱花的?从中又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境界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环节(二)、1、谁来读课文第二小节,好,你来读,其他同学找一找,德国人是怎样养花的,用笔画出来2、指名回答。

3、(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自由读。

谈体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后读——你说说你的理解,说得真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一句,读的真好,来,你说说你的体会,体会很深,带着你的体会来读这一句,读的真有感情。

5、师总结:看来德国人真是爱花呀,齐读这一段。

6、走在德国的街道,你会看到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谁能在第三小节中找出答案?指名回答。

(找三个人回答)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7、真是这样吗?下面看课文插图和一些德国街道的图片,(看插图、街道图片)刚才大家看到的景色美吗?8、下面请听老师朗读,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假如你置身德国的街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来说,说得真好,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你来说,想得多美呀!带的你的体会读一读(谈体会)读9、同学们,德国人为什么要把花养在阳台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小节,从中找出答案。

五年级下册25课的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25课的ppt课件
情境创设
通过描述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 进入课文情境。
问题提
针对话题
提出与课文话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
激发兴趣
提出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 发学生探究兴趣。
02
课文讲解
难词解释
难词1
解释词语的含义
难词2
解释词语的含义
重点句子分析
句子1
对句子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
句子2
对句子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
五年级下册25课课件

CONTENCT

• 课文导入 • 课文讲解 • 课文拓展 • 单词学习 • 语法练习 • 作业布置
01
课文导入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介绍课文所在的历史时期,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
地理环境
介绍课文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话题引入
联系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 学生进入课文话题。
课外知识链接
链接1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如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
链接2
引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学 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等 。
链接3
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如其他作家的作品、相关评论 等。
语言实践活动
80%
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 文中的场景和对话,提高口语表 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单词意义及用法
总结词
掌握单词意义及用法
详细描述
除了学习新单词的读音和拼写,学生还需要掌握这些单词的 意义和用法。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每个单词的意义,并举例 说明其在句子中的用法。此外,还可以通过造句、对话等形 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用法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第25课

五年级语文第25课

五年级语文第25课
《一平方米有几斤?》是五年级语文第25课的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围绕着面积和质量的关系展开,通过小猪爬山、小鸟筑巢等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面积和质量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换算和计算。

课文中通过对小猪和小鸟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鸟筑巢的例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物体的面积相同,但质量却有所不同。

同时,课文还通过小猪爬山的情景,让学生探索物体的质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情景,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面积和质量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换算和计算。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面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质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学习五年级语文第25课《一平方米有几斤?》,学生可以提高对面积和质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25课知识点人教版

五年级25课知识点人教版

五年级25课知识点人教版五年级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以人教版为例,25课的知识点可能会因学科和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里我将提供一个可能的五年级语文25课的知识点概要,供参考:课文内容:本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散文,通过作者的细致描绘,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生字新词:- 1. 生字:学习了若干新的汉字,如“峰、雾、瀑、潭”等,这些字都与自然景观有关。

- 2. 新词:学习了“雾气缭绕、瀑布飞泻、水潭清澈”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

词语理解:- 1. “雾气缭绕”:形容雾气在山间环绕,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 2. “瀑布飞泻”:形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

句子结构:- 1. 学习了如何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描写自然景观,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 2.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句子,理解了复杂句型的结构,如并列句、转折句等。

阅读理解:- 1. 通过阅读,理解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以及通过自然景观所引发的人生感悟。

- 2. 学习了如何从文章中提取主题思想,以及如何根据主题思想来回答问题。

写作技巧:- 1. 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来描写景物,包括颜色、形状、声音等细节。

- 2. 练习了如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课后练习:- 1. 完成课后的生字练习,确保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新学的汉字。

- 2. 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3. 尝试自己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新的汉字和词汇,还提高了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请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适当调整上述知识点概要。

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欣赏德国的风光图片。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一站──德国。

播放德国风光片。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哥延根城市图片)这是德国的一所城市哥廷根,著名的哥延根大学就座落在这里,这所大学已孕育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求学于哥廷根大学。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季先生一起走进德国,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风景民俗!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读题质疑)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1、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并想一想:课文几次来到德国?(2次)教师补充资料:季羡林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去德国,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十年后回国,时隔35年,他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所见所闻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文,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一二自然段,探究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句与句之间什么关系?2、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呢?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独特之处?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25课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

25课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

*25.小鸟,请原谅我【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板书课题,齐读。

对课题质疑媒体出示:谁请求小鸟原谅?为什么要请求小鸟原谅?让我们读读这首诗歌,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1、自己读读这首诗,寻找刚才问题的答案。

2、指名读诗歌,齐读诗歌,交流问题。

3、诗歌一共有四个小节,再读读诗歌,想一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媒体出示:“我”打死了美丽的小鸟、大家都感到伤心难过、所有的生命都向“我”抗议、“我”请求小鸟的原谅。

)三、研读课文1、下面我们一小节一小节学习课文。

2、出示第一节。

(1)指导朗读。

(2)思考:从哪里看出小鸟美丽?句子中为什么加上“才”?(3)那么美丽的小鸟,现在却“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死了无法复生,是多么的无奈。

3、出示第二节。

(1)引语:小鸟是森林的歌手,是鸟妈妈的闺女,是小树的伴侣……(2)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说几个吗?(3)出示:想一想小鸟活着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森林里唱歌,山村里飞翔,大树上栖息,……指导朗读今天,小鸟被我打死,一切都显得沉痛。

4、出示第三节。

(1)“抗议”是什么意思?“花儿收起微笑,树举起长臂”仿佛在说什么?(2)这一小节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3)指导朗读。

5、出示第4节。

我现在意识到了什么?“我”请求小鸟原谅,已经有了实际行动——“把弹弓扔进深深的谷底”,决心再不打鸟!而且希望作为补偿,要为小鸟坟头的小树天天浇水。

四、复习巩固1、感情朗读诗歌,你认为小鸟会原谅他吗?你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2、总结,这首诗从一个孩子——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的角度列数了伤害小鸟所造成的危害,抒发了珍爱生命,善待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感情,具有振聋发聩的感人力量。

五、拓展作业1、读读西班牙著名诗人迦尔洛的一首小诗,尝试把它改写成一个故事。

猎人在松林上,四只鸽子在空中飞翔。

四只鸽子在盘旋,在飞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精品资料】.doc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精品资料】.doc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设计与执教: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阮美好【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姪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语言品味,在德国民族风情画卷中体味美的内涵,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从中受到启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第三自然段,在审美愉悦中揣摩和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在读中感受德国风景的奇丽和民族的独特。

2.感受和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启示和教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互动】学会观察,懂得抓特点【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引导读书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出示相关补充资料)。

2.用心读读课题,这个“自己”指谁?你从题目发现了什么?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们要先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1)指名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出示,生字词变色标拼音)。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结合句子理解“花的脊梁” “颇”等生字词的意思,根据词义记住“暇”字的部首“日”,老师示范写笔画较为复杂的“嫣”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读:自由读)3.理清课文思路,并运用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能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吗?(提示: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2)出示课文结构图,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4.过渡:现在,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德国去走一走,看一看。

三、以“花”为线,徜徉画卷,突破重点1.散文的题目告诉我们,德国有一样东西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花)。

2.在文中找出含有“花”的句子特别多,跟同桌一起找出来读读。

(二读:合作读句)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背诵旁白,生朗读含有“花”字的句子(师随机评点:读正确、读流利了,读出感觉了:吃惊、不可思议、羡慕、赞叹……)(三读:合作读文)4.我们一起去德国的大街小巷赏花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五册25课诗词五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五册25课诗词五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五册25课诗词五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教学点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情,有表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二学法引导诵读法(读思一议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办法课堂学习中注意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文学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由师生共同分析。

背景知识,由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课堂简要介绍。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查找背景资料。

介绍背景。

3.讨论分析:(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异同。

(3)<己亥杂诗>共四句,写了几种心境?4.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5.背诵诗歌。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穗1.检查预习情况(1)字词.怒号(hao2) 三重(chong2)茅挂罥(juan2) 布衾(qin1) 大庇(bi4) 突兀(wu4)(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一度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度参谋,故世称杜工部。

祖上曾从原籍京北(今陕西省西安市)迁往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从他曾祖父起,移居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
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

其中大树指谁?
2. 简介季羡林
3.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认读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教师随机指导。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接着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画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自主研读,体会“奇丽”。

1.理解“奇丽”和“奇特”的意思。

2.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齐读这3句话,找出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

(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②课外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花的成语?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提问:为什么会给人如入山阴道的感觉呢?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4)“家家户户”
(5)“任何”:出示图片,引读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

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个词语?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指什么?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
(设计理念:该环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读书训练,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亲历自主读书感悟的过程,在读中感知、理解、消化、吸收,教师只在关键处作适时适度的点拨。


(二)合作探究,感悟“奇特”。

1.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你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2.汇报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理解“莞尔一笑”,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3)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提问:德国人为什么把花都种在外面?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板书:人人为我)
4.小结。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旨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民族奇特”,让学生在学法的迁移中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欣赏。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七、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
为我
奇丽奇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