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说课稿
10《家人的爱》(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0《家人的爱》(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有时代特征和育人价值的故事、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基本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第10课,《家人的爱》。
本课的主题是家庭和家人的关系,通过一个充满爱和关心的家庭,让学生体验到家庭和谐、幸福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美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人,体验家庭的温馨、和谐和幸福。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爱是无私的”,培养对家人和家庭的感恩之心,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的定义和家庭成员的角色;•了解家庭的温情和和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理解“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恩和关爱。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爱是无私的”这个概念,体验到家人之间的爱和温暖,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教学内容和方法活动1:观看视频,认识家庭和家人1.让学生观看一个有关家庭的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视频中的家庭和家人,重点介绍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义务。
2.通过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温馨和和谐的联想,引导学生说出家庭和谐、无私、包容和关爱的价值。
3.让学生回答问题:“你认为家庭是什么?你的家人有哪些?他们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收获,并引导学生体察家庭和谐、无私、包容和关爱的精神。
活动2:分享爱的故事,理解“爱是无私的”1.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一则关于爱的故事,强调爱是无私体现在何处。
2.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理解“爱是无私的”这个概念,体验到爱的权力和责任。
活动3:绘制家庭画,树立正确的家庭观1.让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为主题画一幅画,记录和表达对家庭和家人的感恩之心。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十课《家人的爱》教案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亲情的重要性:强调家庭中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让学生理解亲情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孝敬长辈:教育学生尊重和关爱长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庭亲情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家庭矛盾处理: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面对和解决家庭中的小矛盾,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感恩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心底懂得感恩家人的关爱,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针对家庭矛盾处理,教师可以列举常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方法,并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在培养感恩意识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家人关爱自己的点滴,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并鼓励他们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和谐家庭: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相处。
举例:通过讲解家庭中亲人相互关爱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重要性;强调孝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如尊重、倾听、帮助等;分享和谐家庭的方法,如主动沟通、表达感受、寻求共识等。
2.教学难点
-情感表达: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意,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紧紧围绕“家庭”这一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的爱,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家庭成员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感受家人之间的爱。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家庭的爱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认识家庭,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体验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表达爱,学会关心家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懂得珍惜家人之间的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学会表达爱,学会关心家人,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家庭的爱。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爱。
2.新课导入: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3.情景体验: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家人之间的爱。
6.课后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家人之间的爱。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说课稿《10家人的爱》2部编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说课稿《10 家人的爱》2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0 家人的爱》这一课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家人之间的爱,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懂得珍惜家人,学会感恩。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开始认识和关注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他们对课文内容有着强烈的共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珍惜家人,懂得感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学会感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人之间的爱。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人之间的关爱。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学会关爱家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引出课题。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人之间的爱。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家人之间的关爱表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互动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6.小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关爱家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人之间的爱家人→ 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珍惜→ 相处的时光感恩→ 家人的付出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家人之间的爱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0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父母对学生的爱、学生对父母的爱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性等原因,对家庭的爱缺乏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爱,激发他们的家庭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家庭情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学会感恩和回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的爱,增强学生的家庭情感。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家庭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家庭情感。
2.讲授新课:讲解家人之间的爱,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如亲子游戏、家庭成员互相问候等。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家人爱》教案3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家人爱》教案3篇Lesson 10 lesson "family love" lesson 10 lesson one's moral an d rule of law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家人爱》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家人爱范本基础版2、篇章2:家人爱例文通用版3、篇章3:家人爱范本(通用版)篇章1:家人爱范本基础版[教材分析]《家人的爱》一课是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中的一个主题。
按照教材的编排,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家人的爱;主题二、读懂爸爸妈的心;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
“家人的爱”是其中的第一个主题,本主题有三个教学重点:第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感受、体会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哺育;第二是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爱,才能使得自己健康成长;第三是知道感激、回报家人的爱。
《家人的爱》的编写,其时代感、生活性、针对性都很强,它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我爱我的家》教学内容是相联系的。
[活动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
2、了解家人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
3、懂得感恩,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人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 家人的爱|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说课稿《家人的爱》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家人的爱》是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一个主题。
本单元有四个主题构成: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了解和分析,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行为与习惯: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重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三、说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本节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爱”的调查和感- 1 -小学道德与法治第2 册恩孝心卡两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从而让学生回报家人的爱。
四、说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学生搜集一件小时候用过的物件或小时候的照片、视频等。
部编版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说课稿
《家人的爱》说课稿庄素凤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家人的爱。
我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人的爱》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视频和生活情景图,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深深的爱。
《家人的爱》一课共分为: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样三个板块,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主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不清楚,不理解家人的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引导儿童感受家人的爱,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让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让学生体会家人疼爱是一种,严格要求更是一种爱。
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所以我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简单的生活情境图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家人对孩子们的爱。
如果他们在理解方面有困难,我随机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情景内容,当学生发言时,我及时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勇敢的说出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四、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演示,讨论,讲解,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视频及图片内容,动手写让学生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1、出示图片:现在衣服与原来衣服对比图问:这是小时候穿的小衣服,看看你现在穿的衣服,二者有什么变化?2、出示图片:儿时小手印、脚印追问:好可爱的小手啊!现在,请你伸出你的手,我们比较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一个提问一个追问,引导学生得出总结:衣服变小了,我们长高了还学会了很多本领等等。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家人的爱》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二个主题。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二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三是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家人的爱,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理解家人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学情分析:由于我国曾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一年级学生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过多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而对有些单亲、留守、再组的家庭,一些孩子又容易因为亲情的不完整而怀疑家人对自己的爱。
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家人为家庭的付出,是对家人爱的表现,进而产生关爱家人之情,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懂得爱的表现方式多样。
2.知识与技能:感受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使学生体会到家3人对自己的爱,进而产生关爱家人之情。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感受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使学生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爱,进而产生关爱家人之情。
难点:1.懂得爱的表现方式多样。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有关爱的歌曲、视频等资料。
课时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一、导入。
歌曲引入课题。
1. 。
播放歌曲《可爱的家》.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2 3.齐读课题。
一开始采用歌曲导入,让学感受家的可爱和温暖,引起【设计意图:】。
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爱的发现。
1.找一找家人的爱都藏在哪里? 2.逐图出示,生自由说。
, 妈妈忙着做家务,是对家人的爱。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人有着天然的依赖和感情。
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家人的爱和关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培养他们的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理解家人关心自己的方式。
2.培养学生亲情意识,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活动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家人的爱。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家人,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故事材料,制作课件。
2.准备课堂讨论话题,设计互动环节。
3.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家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人之间的爱。
如:讲述一个关于家庭温暖的故事,展示一幅家人团聚的图片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
如: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表现在哪些方面?家人是如何关心自己的?等。
3.操练(10分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增强情感共鸣。
如: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自己是如何感受到这份爱的。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家人的爱》说课稿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家人的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家人的爱》的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展开,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其次,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各种角色以及各自的责任;最后,培养学生关心家人,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尚未形成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家人,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2.难点:培养学生关心家人,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家庭生活的小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呈现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和角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了解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5.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人之间的爱的重要性;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家人之间的关爱行为,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了解到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成熟。
但他们对家人有着天然的亲情依赖,对家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关系,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学会珍惜家庭亲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分享、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家人快乐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实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了解到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5.分享交流: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10《家人的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般为7・8岁的学生,注意讲解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过于抽象。
学生背景: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可能不太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学生特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互动和参与,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控制。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
主要内容包括家人的定义、家人的爱是无私的、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回报家人的爱等。
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为背景,注重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教材难易度:教材难度适中,但需要注意用语简单明了,不要过于抽象或具体。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讨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家人的爱,学生能够说出家人爱的方式和表现形式。
2、增强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情,能够表达感恩之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家人爱的方式和表现形式。
2、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教学PPT和视频。
3、一些图片和物品,如家庭照片和其他代表家庭的物品。
4、一些家庭故事。
教学方式:导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庭照片和其他代表家庭的物品。
学习: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等方式。
感悟:通过反思和表达等方式。
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爱的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家庭的看法。
教师问:家庭是什么?家人对你们来说重要吗?学生回答: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人很重要。
2、教师分享一些家庭照片或其他代表家庭的物品,引导学生谈论家庭。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二主题《家人的爱》。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主要通过图片设置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寻找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体会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等生活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无处不在,增进对家的亲近感,并心怀感激。
(二)学情分析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全家人的呵护与关怀下。
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得到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有的孩子感觉不到家人的爱,以为一切都只是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而已,教学中要指导孩子们学着为父母,家人分忧,懂得回报家人的爱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家人的爱。
2,理解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的表达,并鼓励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目标的设计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爱,表达爱的能力,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实现了教学目标生活化,生本化的要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家人的爱,能够力所能及的回报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明白家人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严厉也是一种爱,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四,说教学准备:生提前收集家人的合影,收集一些家人送的礼物。
课前认真观察父母长辈一天的劳动。
师收集一些父母长辈关爱孩子的照片,一起劳动的照片制作和本课同步的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讲故事,听音乐,讨论交流,朗诵诗歌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家人的爱”,详细内容为:了解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付出,学会感恩家人,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付出,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感恩家人、关爱家人的情感,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家人的爱,并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恩家人、关爱家人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温馨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家庭成员,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1)观看视频《家人的爱》,让学生体会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付出。
(2)小组讨论:你感受到了家人的哪些爱?你是如何回报家人的?(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信等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绘画或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绘制一幅表达对家人感激之情的画或写一封感谢信。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互动。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家人的爱2. 内容:(1)家人的关爱与付出(2)学会感恩家人(3)珍惜家庭温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人”为主题,写一封感谢信给家人。
2. 答案示例: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爱和照顾。
我知道,你们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很感激。
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
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回报你们的辛勤付出。
爱你们的:(学生姓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绘画、写信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家人的爱,并学会了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杭州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杭州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家人的爱》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庭中的爱。
本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有很强的好奇心。
他们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但对家庭的关系和功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和功能,感受家庭中的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知道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
2.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功能,明白家庭是提供爱、关心和保护的地方。
3.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爱,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和功能的理解。
2.感受家庭中的爱,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生动的家庭场景,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爱。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3.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场景图片,用于呈现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与家庭关系和功能相关的问题,用于讨论和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故事或案例,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温馨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让学生对家庭产生共鸣。
然后,引入本课时的主题:“家人的爱”。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家庭场景图片,如父母为孩子准备早餐、孩子给父母拥抱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场景中的爱。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爱是无条件的,家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庭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家庭有哪些功能?家庭中的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和功能。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人的爱》(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家人的爱》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两个栏目,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使很多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男孩子们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过多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单亲、留守、再组家庭,一些孩子容易因为亲情的不完整怀疑家人对自己的爱,因此让学生了解家庭类型的不同,就会感受来自父母家人的爱,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是孩子们生活急需的。
2、学生年段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少能注意到家人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家人为家庭的付出,是对家人爱的表现,让学生理解这些,是这堂课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
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2、知识、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1、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
2、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说课课件ppt
二、说学情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倍受长辈 的宠爱与娇惯,很难体会到严格要求对自己成长和对自己 将来的好处。另外生活中学生想在家中用自己的行动表达 自己对父母的爱,家长往往舍不得让孩子去锻炼。通过这 一课的学习也会让学生反思:家人各方面都宠你、惯你, 对自己的成长并非好事,从而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也是为了自己的更好地成长。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下册
《10. 家人的爱》说课
说内 课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的第2课,教学这一课的内容是引导 学生挖掘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深刻体会 家人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无私的爱。从而使学生 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活动,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而作 为家庭中的一员,自己也应该回报这份爱。学会 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学法: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 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 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情 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让爱住我家》 女儿:我爱我的家 弟弟爸爸妈妈 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 妻子: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的他 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 丈夫: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 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 合: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不分日夜秋冬春夏 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充满快乐拥有平安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 反馈指导:通过歌曲感受家人之间的爱。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家人的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家人的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调查:学生对自己家人的要求是否理解。
(如:受到家人的批评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2.教师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把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写下来。
学生准备:1.搜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2.搜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物品,如:小衣服、小手印等。
教学过程一、我的成长1.导入: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一些物品,现在把它们展示出来吧!谁愿意把自己小时候的物品介绍给大家?2.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物品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小时候的物品与自己现在的物品的变化中感受自己渐渐长大。
(1)当学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时,教师提问:这是你几岁的时候穿的衣服啊?看看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啊?(2)当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小手印时,教师提问:这是你几岁的小手印出来的啊?教师发自内心感叹道:好可爱的小手啊!现在请你伸出手,我们也来为它画张像,好吗?操作:教师拿出白纸,让学生把手放在白纸上,教师用笔沿着手的轮廓画出手印。
然后,学生把现在的手印和小时候的手印摆在一起,教师启发:你们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衣服变小了,裤子变短了,小手也长成了大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二主题《家人的爱》。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主要通过图片设置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寻找家人的爱藏在哪里,体会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等生活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无处不在,增进对家的亲近感,并心怀感激。
(二)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全家人的呵护与关怀下。
正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得到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有的孩子感觉不到家人的爱,以为一切都只是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而已,教学中要指导孩子们学着为父母,家人分忧,懂得回报家人的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家人的爱。
2,理解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的表达,并鼓励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目标的设计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爱,表达爱的能力,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实现了教学目标生活化,生本化的要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家人的爱,能够力所能及的回报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明白家人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严厉也是一种爱,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四,说教学准备:
生提前收集家人的合影,收集一些家人送的礼物。
课前认真观察父母长辈一天的劳动。
师收集一些父母长辈关爱孩子的照片,一起劳动的照片制作和本课同步的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讲故事,听音乐,讨论交流,朗诵诗歌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流程
一年级孩子比较小,对家庭之间的亲情和爱还有点模糊,不知道怎么理解来自父母长辈的爱,也不知道怎么用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爱音乐的特点,课堂一开始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设计简单的律动,学生跟着轻声哼唱。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温馨的情感氛围)(二)理解关爱,升华感情
通过看一些家人工作和照顾他们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生活各方面的照顾和爱。
小组讨论家人为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爱他们照顾他们的,提升了学生对家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激发他们对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
讨论《肩头上的爱》说说明明需要什么样的爱?并讨论一下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生活中家人的爱还有哪些表现?
很多学生会难以理解家长的严厉,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会产生长辈不爱自己的想法,因为很多家长都会以打骂等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小结这一环节时,我会用现实的例子来让他们理解家人的这份爱,虽然表达的方式错了点,但家人爱他们的心不会变”这时让孩子配乐朗诵一首小诗《妈妈的爱》,让孩子们
懂得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播放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家人对自己的爱,产生家人的爱无处不在的幸福感。
) (三)家庭趣事,分享感悟
在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备受疼爱的场景。
然后,说说他们一家人是怎样相互关爱的故事。
对于一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让他们懂得父母即使不在身边,心里却常常牵挂他们,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独立成长。
让他们知道长辈的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他们的爱就藏在身边。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家人互相关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感受爱是家人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
)
(四)拓展情境回报感恩
感恩进行时
孩子们在感受家人爱的基础上,要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这一环节我教育学生感恩既要放在心里,也到付诸行动,简单朴实、力所能及的行动是最好的。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录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1)爷爷腰疼犯了
(2)放学了,爸爸妈妈正在忙
(3)爸爸给我洗车
(4)妈妈生病了
讨论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行表演。
在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穿插另外一些孝亲的图片,恰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感受家人的爱的情感基础上,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的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设计合理,形式多样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主题,我以“歌唱导入,理解关爱,感受温暖,回报感恩”为主线,设计了四个环节。
先由音乐视频导入新课,从感知家人的爱入手,到“家庭的温暖”再到“回报感恩”,层层递进,不断将教育深化,情感升华。
在课堂上,学生唱儿歌、朗诵,表演,动口、动手、
动脑,兴趣盎然;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讨论,从中体会家人相亲相爱的重要性;辨析行为对错时,与生活中的现象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唤起了他们的体验和反思。
(二)回报感恩,付诸行动
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感恩环节,采用播放视频,图片结合学生的表演,让孩子们心怀感恩,用爱心用行动去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让爱住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
(一)能力和认识预设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
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学生对于家人的很多教育方式的不理解,对不在身边和离异家庭的父母的关爱方式的不理解,会引起一些争议。
教学中,我会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讨论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对长辈的有些过激的方式试着去理解,并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做一个替大人分忧的好孩子。
注意开导留守儿童,给予关爱,让他们懂得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方式。
这个环节会有难度,可能会出现时间消耗过多,或者学生情感失控的情况,一定注意把握好尺度。
(二)知行统一,仍需努力
在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如何用力所能及的行为去回报家人,但是生活中却很难做到,这就是品德教育最忌讳的“知行脱节”现象的出现。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唤起的情感不付诸东流,还应该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
这将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