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难点1. 守恒法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探究【例题】将CaCl2和CaBr2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g。
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2∶1 ∶2∶3 ∶3∶2 ∶3∶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
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n(Ca2+)=n(Cl—)+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2n(Ca2+)=n (Cl—)+n (Br—)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锦囊妙计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
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
●歼灭难点训练1.(★★★)将 gFe3O4完全溶解在 molL—1的 H2SO4(aq)中,然后加入K2Cr2O7(aq) mL,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72—全部转化为Cr3+。
则K2Cr2O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1.提示:Fe3O4中+2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Cr2O72—中+6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及高考计算题型突破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2024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和方法技巧一览

2024高考化学备考策略和方法技巧一览高中化学复习方法总结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辨析理清概念。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较好的学习计划,使复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既要全面复习,更要突出重点。
要多看书,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
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
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
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
3.加强练习,温故知新,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的方法较多,首先可以将做过的.习题再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部分。
其次要选好一本化学参考书,根据复习的进展,选做其中同步的习题。
不要做一题对一题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做完再对答案,检查对错,加以订正,遇有不懂之处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还可以把今年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作为练习,检测一下自己目前的化学水平。
4.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张,在这么关键的时间里,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
要稳定情绪,抛开其他杂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紧跟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好每部分的专项复习。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备考化学计算题

高考教辅教案如何备考化学计算题化学计算题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
通过系统地备考化学计算题,可以有效提高考试成绩,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备考化学计算题的教案和方法。
一、了解化学计算题的类型和要求备考化学计算题的第一步是了解常见的计算题类型和题目要求。
常见的计算题类型包括:质量分数计算、摩尔计算、气体体积计算、理论产率计算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对备考化学计算题至关重要。
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公式备考化学计算题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公式。
首先,需要掌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其次,需要熟悉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并能够进行配平。
另外,还需要掌握气体化学计算中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等。
三、刷题巩固知识和提高计算能力备考化学计算题需要大量的刷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可以通过参考高考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或专业的化学教辅书籍,选择适量的计算题进行练习。
在刷题过程中,可以结合公式和知识点,逐步巩固对化学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四、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成功备考化学计算题的关键在于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
在解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理清题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准确分析题目类型。
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和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的精确性。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列出计算步骤和中间变量,有助于梳理思路和减少计算错误。
五、多练习真题和模拟试题备考化学计算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练习真题和模拟试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此外,还可以结合答案解析,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六、注意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备考化学计算题时,需要注意一些解题技巧。
首先,要注意有关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换算,避免单位带来的计算错误。
其次,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温度、压力等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
此外,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公式和计算方法,避免因为使用错误的公式而导致偏差。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化学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反应条件(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M浓×a%浓=M稀×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四、常用公式计算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高考化学选择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掌握好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的总结: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所给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最"、"最多"等。
2. 分析选项:在解题之前,先看看选项给出的条件是否与题干中的条件一致,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时候正确答案就是通过对比选项得出的。
3. 排除错误选项:一旦确定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就可以将其排除,减少剩余选项的数量,提高准确率。
4. 利用估算方法:如果实在不会解答,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
将选项中的各个数值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5. 理解化学现象: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化学现象,因此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是非常关键的。
二、计算题1. 检查计算单位:计算题往往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检查一下各个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2. 注意零位处理:在计算题中,往往需要四舍五入或者进位。
特别要注意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科学计数法。
3. 使用公式和方程式:高考化学计算题常涉及到一些公式和方程式,掌握好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所以平时需要多进行实践和练习。
4. 注意实验设备:在一些计算题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设备的数据。
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数据进行计算。
三、解答题1. 打开思路:解答题的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求。
如果是数学推导,需要结合公式进行推导。
如果是化学实验,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注重步骤:解答题的过程也非常关键,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
中间结果和关键计算要写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回顾和检查,也会有作答分。
3. 提供论据:在解答题中,尽量提供说明、论证和论据,增加逻辑性和分析性。
4. 注意检查:解答题在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避免漏掉或者错误。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王晓波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现就高中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汇总一下,分享给各位同仁!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 (Al 3+)+c (NH +4)+c (H +)=2c (SO 2-4)+c (NO -3)+c (OH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例题1、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SO 2-4为0.4 mol·L -1,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2 mol·L -1C .0.3 mol·L -1D .0.4 mol·L -1答案 B解析 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c (Na +)=2c (SO 2-4),解得c (Na +)=0.2 mol·L -1 例题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2 mol·L -1,c (SO 2-4)=6.5 mol·L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A .0.5 LB .1.625 LC .1.8 LD .2 L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 2c (Mg 2+)+3c (Al 3+)=2c (SO 2-4),c (Al 3+)=2×6.5 mol·L -1-2×2 mol·L -13=3 mol·L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分享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分享高考化学整体思维解题技巧是对问题的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不去纠缠问题的细节,不着眼于局部,而是将问题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整体,进而分析问题的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从中得出解题途径。
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化学问题时,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往往可以简化思维程序,出奇制胜。
在实施例1中,Fe和Fe 2O 3的混合物总计为15 g。
添加4150 ml稀释H2SO4,标准条件下H2的释放量为1.68 L。
所有Fe和Fe2O3发生反应。
经测试,溶液中不含fe3+。
为了中和多余的H2SO4,并将溶液中的所有Fe 2+转化为Fe(OH)2沉淀,使用200ml3mol/L NaOH溶液,然后测量稀释H2SO4溶液的物质浓度a.2mol/lb.1mol/lc.1.5mol/ld.3mol/l数据很多,反应过程也很复杂。
如果我们从反应的每一步开始,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不可避免地会耗费金钱和精力,效率太低。
如果整体分析,不难发现所有H2SO4和NaOH最终转化为Na2SO4,然后nh2so4=(1/2)nnaoh=(1/2)30.2=0.3(mol),硫酸的量浓度为0.3/0.15=2(mol/L),答案选a。
例2:向cp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当[cpcoo-]=[Na+]时,溶液的pH值是多少?(常温)评析cpcooh溶液中存在cpcoohcpcoo-+h+,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cpcoona,又存在cpcoo-+h2ocpcooh+oh-,当[cpcoo-]=[na+]时上述两个平衡哪个占优势?实在难以判断。
但若分析溶液的整体组成,则不难发现溶液中只存在cpcoo-,oh-,na+和h+。
整个溶液呈电中性决定了它们有如下关系:[cpcoo-]+[oh-]=[na+]+[h+]当[cpcoo-]=[na+]时,自然有[h+]=[oh-],故溶液呈中性,ph值为7。
高考化学计算大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计算大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点归纳规律方法1.化学计算中常考查的守恒思想有“转移电子数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等,它们是解决化学计算的“金钥匙”,首先要准确判断应该运用哪一种守恒解题。
(1)运用转移电子守恒解题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谁变价)。
②确定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变几价)。
③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几个变)。
④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2)运用电荷守恒解题电荷守恒的解题依据是: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是呈电中性的,即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解题的关键是:找全离子;离子带几个电荷乘几。
(3)运用质量守恒解题运用质量守恒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哪一种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淡化中间过程,快速解题。
2.关系式法解题的答题思路和模式(1)分析题中反应——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数关系——确定已知物质与待求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列比例求算(2)分析题中反应——根据某元素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列比例求解3.(1)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2)掌握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数目如:CO2;CH4;P4;P2O5等4.活用“三点”可快速准确解电解计算题(1)串联电路中每个电极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准确判断各电极的电极产物。
(3)掌握转移4 mol e-不同电极产物之间满足的关系。
4 mol e-~1 mol O2~2 mol H2~2 mol Cl2~2 mol Cu~4 mol Ag~4 mol H+~4 mol OH-反思归纳1.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计算时常注意的问题(1)要利用“三段式”突破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的计算题。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计算题4种常用方法总结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
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高考化学题型总结与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题型总结与解题技巧
1. 哎呀呀,高考化学的选择题可是个大“战场”啊!就像游戏里打怪兽,得一个个攻克。
比如说,有那种判断物质性质的题,这不就得靠你对各种化学物质的了解嘛,就像你熟悉你的好朋友一样。
在做这类题时可千万不能马虎呀!
2. 计算题呀,那简直就是高考化学中的“大BOSS”!但别怕,咱有招。
比如那个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就跟跑步速度似的,路程除以时间嘛。
只要掌握了方法,它也不难对付呀,对吧?
3. 实验题可有意思啦!就好像自己在做实验一样。
举个例子,设计实验步骤的题,你得仔细想好每一步,就如同搭积木,一块一块稳稳地放好。
这可是很好拿分的地方哟!
4. 物质推断题,哇,那真像是解谜题一样刺激!一旦找到关键线索,那感觉,爽呆了!比如给你一些物质的特征,让你推断是什么,这不就跟侦探破案一样有趣吗?
5. 化学平衡题,听起来难,其实也有窍门。
好比是天平,两边要保持平衡。
仔细分析条件和状态的变化,就能找到解题的关键啦。
不信你试试呀!
6. 有机化学题,看似复杂,但其实条理很清晰呢。
就像走迷宫,找到正确的路就通啦。
比如给一个有机物的结构,让你判断性质,这可不能晕头转向哟!
7. 元素周期表相关的题,那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呀!想象一下,元素们排排坐,各自有着独特的性质。
利用好周期规律,好多题都能迎刃而解呢!
8. 工艺流程题就像是一部电影,有各种情节发展。
从原料到产品,每个环节都要搞清楚。
认真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拿分不是问题啦!总之,高考化学题型虽然多,但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掌握解题技巧,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加油吧!。
高考化学必考题型方程式及答题技巧(精选3篇)

高考化学必考题型方程式及答题技巧(精选3篇)高考化学必考题型方程式及答题技巧(篇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KClO3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Zn+H2SO4===H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点击查看:高考常见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Cl2+2NaOH===NaCl+NaClO+H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S+2NaOH===Na2S+H2O或H2S+NaOH===NaHS+H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SO2+2NaOH===Na2SO3+H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⑩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高考化学必考题型方程式及答题技巧(篇2)1、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 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方法介绍一、新课标下化学计算中部分考点(分类汇总)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及(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包括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等有关计算】。
3、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K W)的简单计算。
4、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
5、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目前考得比较少)和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6、有关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7、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含电离常数(K a、K b)、水解常数(K h)、溶度积常数(K SP)等】的简单计算。
8、有关有机物燃烧的简单计算。
9、利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含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二、解答计算题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仔细审题,划出重要信息点2.计算思路要清晰,计算过程要简单(不可能太复杂比如解方程组)解:设→写方程式→列比例式→写公式→带入数据→计算结果3. 注意题目要求“列算式”还是“计算结果”。
“列算式”不用约简,“计算结果”不要分步计算结果(一步一算),要最后算总式,这样误差小。
4.有效数字的要求:除题中要求外,一般保留题中同类量的最多有效数位。
注意数据单位的写法和换算:如:反应速率(ν):mol/(L•s)或mol•L-1•s-1;反应热:kJ/mol或kJ•mol-1;各种浓度:mg/L或mg/mL;化学平衡常数k:用否写单位?(如果写,必须写对)常见计算错误:①=1.0×10-3(实得1.0×10-9)② x2/(2.0-x/2)2=64 (可直接开平方计算)5.注意题中溶液体积的转换:配制250mL溶液,取出25mL进行实验…(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物质的量差10倍)取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0mL进行实验…(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差1000倍)6.常用方法:①(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式法:【例1】②(多步反应的)原子守恒法或关系式法:【例2】【例3】③(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法:【例4】准确量取H2O2溶液25.00 mL,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00mol· L-1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0 mL ml。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解析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计算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化学方程式、摩尔计算、溶液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平衡和计量关系。
在解题时,首先需要确定所给条件和目标,并找出所需的关系式。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假设题目给出了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的浓度和体积,要求计算反应后溶液的pH值。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题:1. 写出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2. 确定反应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
3. 确定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较,可以得出产物的物质的量。
4. 计算所需的关系式:根据产物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或体积。
5. 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或体积,可以计算出pH值。
二、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涉及到物质的量、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在解答摩尔计算题时,需要明确所给条件和目标,并确定所需的关系式。
例如,题目给出了有2mol NaOH溶液和2mol HCl溶液,要求计算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题:1. 写出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2. 确定反应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可以得到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
3. 确定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较,可以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
4. 计算所需的关系式:根据产物的物质的量和其它给定条件,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
5. 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可以计算出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三、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是高考化学中的常见题型之一,要求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或溶质的量。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 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 =(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 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3的混合气 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 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mol×12 g·mol-1=4.2 g。
▪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 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84w321-w513w1 C.73w321-w412w1
B.84w311w-1w2 D.115w321-w81 4w1
练习
1.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酸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
全部溶解并生成 NO,有a4 g HNO3 被还原,则 a∶b 不可能
为
( )。
A.2∶1
B.3∶1
C.4∶1
D.9∶2
解析 Fe 与 HNO3 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 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则有5b6∶6a3=3∶8,解得:ab=31 此为 a∶b 的最小值。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 250 0 g CuCl样品置于 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 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1的 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如何突破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教案(有哪些应试技巧

如何突破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教案(有哪些应试技巧。
一、重视基本计算能力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一般都是基于化学反应式的,涉及到质量、摩尔、体积、浓度等各种物理和化学量的计算。
因此,要想解决这些计算题,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础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四则运算和分数运算。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出题目中所涉及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
二、掌握化学反应式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大多都依赖于化学反应式。
因此,要想熟练地解决这些题目,就必须掌握化学反应式的基本知识。
掌握反应式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分析题目中的物质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和公式,从而减少解题时间和解题难度。
三、熟练掌握计算方法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目涉及的计算方法相对较多,例如物质摩尔计算、物质质量计算、浓度计算等等。
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公式,掌握公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熟练使用,迅速地解决各种计算题目。
四、注意计算结果单位在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目中,计算结果往往需要转换成特定的单位,例如摩尔、分子、Mass等等。
同学在作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结果的保留位数。
只有掌握好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
五、平时勤做练习题要想在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目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充分的练习。
平时多做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解题速度,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公式。
同时,在做题时,也可以发现和掌握各种解题技巧,快速解决各种计算题目。
要想突破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计算能力,掌握好化学反应式,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公式,注意计算结果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及平时勤做练习题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化学中的计算题目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命题趋向]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守恒法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
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
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命题趋向]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守恒法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
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
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
具体有:(1)多步反应关系法:对没有副反应的多步连续反应,可利用开始与最后某一元素来变建立关系式解题。
(2)循环反应关系法:可将几个循环反应加和,消去其中某些中间产物,建立一个总的化学方程式,据此总的化学方程式列关系式解题。
十字交叉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方法的演变,即为a1x1+a2x2=a平×(x1+x2)的变式,也可以转化为线段法进行分析。
(1)浓度十字交叉法;(2)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等。
极值法当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无法确定其成分及其含量时,可对数据推向极端进行计算或分析,假设混合物质量全部为其中的某一成分,虽然极端往往不可能存在,但能使问题单一化,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常用于混合物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平衡混合体系等计算。
讨论法当化学计算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或不同情况下会出现多种答案时,就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
将不确定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前提,运用数学方法,在化学知识的范围内进行计算、讨论、推断,最后得出结果。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根据可能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2)根据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进行讨论;(3)运用不定方程或函数关系进行讨论。
估算法有些化学计算题表面看来似乎需要进行计算,但稍加分析,不需要复杂计算就可以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快速简明且准确率高,适合于解某些计算型选择题。
但要注意,这是一种特殊方法,适用范围不大。
3.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各部分内容中都隐含许多计算因素问题,复习中要加以总结归类。
如,有机化合物内容中的化学计算因素问题主要有:(1)同系物通式的计算(通式思想的运用);(2)同分异构体种数计算(空间想像、立体几何知识);(3)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确定(有机化合物性质跟所有化学基本计算的综合);(4)有机物燃烧规律的计算(跟气体燃烧实验、气体吸收实验、气体干燥实验等的综合);(5)有机反应转化率、产量的计算(跟工业生产实际的结合)。
[典型题析][例1] 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剂质量;②溶液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
利用以上部分已知条件不能计算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A)①②④⑥ (B)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⑥[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n/V、c =1000dw/M)入手分析。
对于A,由①和②求出溶质的质量,其结果与④结合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由①和⑥推出溶液的体积,把这两项结果代入公式c =n/V就可求出物质的量浓度。
对于B,根据⑤可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把所求得的质量分数、④和⑥一起代入 c =1000dw/M就可求得物质的量浓度。
对于C,根据⑤推得溶质的质量,其结果和④一起可求得溶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已给的已知条件③,可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对于D,其中没有溶质质量这一条件,无法求解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选D。
[例2]往100mL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投入3.84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448mL(标准状况)。
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0.02mol (B)0.08mol (C)0.10mol (D)0.16mol[解析]应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3Cu + 2NO3- + 8H+ = 3Cu2+ + 2NO + 4H2O0.06 0.1 0.02铜、H+过量,所以只可能是硝酸不足,进而可计算出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选A。
有的同学会习惯于用硝酸跟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忽视了硫酸电离出的H+造成错解。
要重视离子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例3]向Cr2(SO4)3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pH=4.6时,开始出现Cr(OH)3沉淀,随着pH的升高,沉淀增多,但当pH≥13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CrO2-)。
其平衡关系如下:向0.05 mol·L-1的Cr2(SO4)3溶液50mL中,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50mL,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溶液为紫色(B)溶液中有灰绿色沉淀(C)溶液为亮绿色(D)无法判断[解析]这是一例涉及到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离子反应、物质的量计算、pH估算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试题,主要考查化学计算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等。
据题中Cr(OH)3的电离方程式可知,1molCr3+可跟4molOH-完全反应生成CrO2-。
题中条件可转化为0. 005molCr3+跟0.05molOH-反应,所以Cr3+可全部生成CrO2-且还有0.03molOH-过量。
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可近似看成是100mL,近似估算出pH>13。
所以最后溶液为亮绿色,选C。
[例4]取0.15L未知浓度的浓硫酸,加入铜片后加热,使铜片全部溶解。
冷却所得的溶液到室温后定容为1L,取出定容后的溶液50mL,加入还原铁粉7.00g,充分反应后生成1.68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下部残渣质量为3.04g,所得溶液中只有硫酸亚铁。
求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本题涉及到反应物过量总是的判断,多步反应的分析问题,溶液稀释有关计算等。
是一道既基础又有一定综合性的计算题。
解答这类计算题的关键是将题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可将题中信息可概括如下:先判断最后一步反应中铁是否过量:2.8g铁若完全跟硫酸铜反应可生成3.2g铜。
说明铁过量,最后残留固体是铁、铜的混合物。
用差量法计算50mL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所以原溶液中共有H2SO4:(0.075+0.03×2)× 1000/50=2.7mo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
[例5]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其制取原理为: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1)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的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2)另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成标准状况,AlN不跟O2反应)。
该样品中含杂质炭_____g。
[解析](1)AlN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NH3,反应方程式为:AlN+NaOH+H2O = NaAlO2+NH3↑生成0.15molNH3,可计算出10.00g样品中含有AlN的质量为6.15g,所以AlN的质量分数为61.5%。
(2)加入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016/22.4=0.09mol高温下2.016L(标准状况)O2充分反应,产物可能CO2、CO或CO2和CO的混合气体。
根据气体产物的密度可计算出气体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所以生成气体必定是混合气体。
设混合气体中含有CO2xmol,CO ymol,根据氧原子守恒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可得出:2x+y=0.1844x+28y=30(x+y)解得:x=0.02,y=0.14 。
所以,样品中C的质量为:(0.02+0.14)×12 = 1.92g。
[评析]陌生的命题素材中包含着熟练的基本原理,要求解题者一环扣着一环地进行探索,第2问中,解题条件隐蔽,易给人造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