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矿压监测

合集下载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观测制度.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二生产技术科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二、具体要求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一个顶板离层仪的距离不得超过50m;“三带一宽”及三、四岔门处必须及时增设顶板离层仪,安装时,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20m.5现场应选用安装简便、测读方便、具备直观视觉显示功能的双基点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6施工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用端部带槽的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预定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确保监测值准确性.然后安装记录牌,顶板离层仪牌板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并便于观察,巷道施工责任单位必须保证所属区域内的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7正常条件下,掘进工作面50m以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出口50m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观测并记录.其它巷道每周1次,由指定单位负责.顶板离层观测频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监测资料要定期分析并有处理记录.8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离层仪牌板内容及时更新,继续做好离层仪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9观测记录实行现场记录牌、记录本、记录台帐三对口制度.掘进期间两次测读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必须加强安全监测.10所有监测数据必须真实有效,严禁造假.总下沉量超过40mm时必须及时汇报矿压小组并加强观测,该离层仪的观测应改为每班一次,同时做好详细记录.11施工单位技术员对当天汇总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技术部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汇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整改落实.3、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监测1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测枪、测杆或其他测量工具量测.巷道每15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测点布置时,首先确定3点即顶板和两帮各一个.选择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且挂牌管理.两帮的测点距底板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他设施妨碍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2测读方法:测读时,先自顶板挂垂线至底板,再用一松劲绳连接两帮测点,取两线交点为中心点.然后分四段测量,并建立台帐通过比较各次记录数据来得到巷道变形特征.采用钢卷尺作为测量工具.3巷道变形观测站距掘进工作面150m以内每天一次,1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150m内每天一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矿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矿压小组对收集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4、锚杆测力计监测锚杆受力状况采用测力锚杆或锚杆液压枕监测.巷道每隔300~500m布置一组监测点对锚杆受力状况进行监测,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每组监测点至少监测4个部位顶板2个、两帮各1个.1安装位置选择:在所施工的煤巷中选择巷道变形较快,巷道压力较大的地点进行安装锚杆测力计.2安装步骤:依次为打锚杆孔、安装锚杆、将液压枕及锚杆托盘套入锚杆、用螺母上紧露出的锚杆、调节螺母紧固程度确保扭矩不少于、记录初始值.3监测要求:每周要求读数不少于2次,并将初始值及每次读数填入台帐,发现数值变化异常及时汇报技术部矿压小组.4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归零,如不归零应停止使用,并交与矿压小组.②锚杆测力计工作面应与岩煤面充分接触.③紧固螺母使锚杆测力计达到一定预应力.5、数据处理及分析施工单位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应及时汇报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由生产技术部下发整改措施联系单.6、责任及处罚1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顶板离层仪的型号和购买计划,矿供应统一购买,施工单位领用,施工单位技术员负责安装.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测读数据的分析,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和读数进行监督检查.2施工单位负责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观测站的安装、维护、数据观测,并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记录牌、记录台帐上,同时每周一下午3:30之前将记录台帐报技术部进行检查.未及时上报记录台帐或记录台帐填写存在填写错误的、未按时填写的、填写不认真的,每次罚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100元.3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必须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凡未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的,每次罚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100元.4顶板离层仪安装由施工队负责打眼,技术员安装,严格按照安装要求安装,凡离层仪深、浅基点安装位置不合格,每次罚主管技术员和安装人各100元,若安装眼未按设计打够深,每次罚主管队长和施工人各200元.5顶板离层安装后必须固定和调零并挂牌,确保离层仪有效监测顶板离层情况,每发现一处顶板离层仪未调“0”或未固定,罚主管技术员50元,罚安装人100元.离层仪显示牌未面向行人道或脏、模糊不清的,每处罚主管队长和主管技术员各50元.被破坏,每处罚当事人100元、管理单位500元;破坏离层仪牌板或丢失,每处罚责任人100元,罚单位200元.顶板离层仪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发现自然损坏时,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经现场审查确认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7如矿压小组已提前通知施工单位第二天要打探查孔,而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安排打眼准备工作,而造成顶板探查孔未按时打设及探查的,每次罚队长和技术员各200元.8所有记录台账必须做到数据真实有效,严禁弄虚作假.凡发现记录台帐与实际不符,每处罚主管技术员100元,罚记录人200元.二综采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指标应包括“三量”及围岩破坏特征.“三量”:包括顶底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支柱活柱下缩量.围岩破坏特征:包括端面距及端面冒高、煤壁处切顶台阶数目与高度、煤壁片帮深度、顶板切顶线位置、采空区悬顶状况和冒落情况等.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头、机尾的端头支架或过渡支架处各设一条监测线,工作面内每隔10架支架设一条监测线.如果要用在线压力观测,工作面每10架设一块在线观测压力表,日常维护有采煤事业部负责,确保监测数据正常传输到地面.2、移架前观测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后观测支架初撑力,每一循环量取立柱下缩量,统计顶板破碎度、采空区顶板冒落状况及支柱安全阀开启率,并做好记录,按循环及时填入统计表中.3、用采集器定期采集资料,并输入系统进行分析.及时整理观测数据,绘出压力曲线图,分析判断顶板来压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每天在地面电脑上定时收集原始数据,并保存由电脑自动生成的压力曲线图.4、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每班要有专人监测一次.正常回采期间,每天监测一次.5、综采工作面支架至少每个10架安装一组数字压力表,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泵站压力的80%,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为3~5% ,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液压单体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6、装面阶段必须强化监控,施工单位必须对工作面支架全面检测、验收,杜绝装面隐患.监控数据要作为新工作面移交生产的重要依据.7、工作面初放期间,矿压监测小组和初放领导小组在现场工作时必须“合二为一”,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管理.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各工作面每小班至少观测一次,检查覆盖率不得低于10%,观测如实填写在工作面压力检测牌板上,在地面建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8、工作面两巷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配备专用测压表,“监控率”达到20%,观测数据如实填写在工作面压力检测牌板上,在地面建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三综采工作面两巷压力监测采煤工作面两巷仅指煤巷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站沿用巷道掘进期间的,在采煤工作面投产前,原施工单位必须将巷道矿压监测资料报矿生产技术部审查后,移交给采煤区队.2采煤区队应每周对巷道内的巷道移近变形测站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整理数据,分析顶板离层情况,采取相应措施.3采用沿空留巷的工作面,巷道超前加固后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 “三带一宽”处必须及时增设顶板离层仪,安装时,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25m.4沿空留巷每5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测站,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测点布置时,首先确定3点即顶板和两帮各一个.选择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且挂牌管理.两帮的测点距底板水平布置.要求每周观测一次,观测值填入记录台帐.5回采工作面两巷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使用、观测、记录及分析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参照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相关规定.6采煤区队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监测管理小组,并和管理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报掘进副总副总工程师,由掘进副总副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措施整改落实,由生产技术部下发整改措施联系单.四采煤工作面及两巷矿压监测奖罚制度:1生产技术部矿压组下井抽查或各级别的检查,发现工作面两巷无测压表、测压不及时、压力检测牌板上与现场数据不符,罚部长、技术主管各100元/次.2当班记录不填写、填写不认真,罚部长、当班队长、测压员、跟班干部、小班安监员每人50元/次,造成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3地面原始台帐弄虚作假、无数据分析资料,每次罚主管技术员100元.4工作面压力表必须保证100%合格率,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否则罚部长、当班队长各100元/次.5如果采用在线观测工作面支架压力,必须确保监测数据正常实时上传至地面.否则,罚技术主管100元/次.6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架必须班班要记录压力情况,发现一次未填写或填写不真实,罚技术员和当班队长各100/次.7采煤每月必须整理观测数据,认真分析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一次不分析,罚技术主管100元/次.8工作面及两巷矿压监测奖罚制度未尽之处,参照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相关规定.三、其他1、矿压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矿压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经验,对监控工作抓得实、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矿压监测工作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2、对确实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单位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3、对此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每次给予责任单位500元的处罚.4、施工单位矿压监测人员如有变动,必须及时报告生产技术部矿压监测小组,否则对施工单位处于100元罚款.5、本办法解释权归矿压监测小组.6、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一: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附件二:三、四岔门管理规定附件三:掘进巷道顶板管理巡检制度附件四:锚杆索支护工程质量督查细则与处罚标准附件一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一、负责对采掘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的探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总结采场周围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二、对所负责的煤、岩巷及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必须要做到准确可靠,不遗漏任何矿压异常现象.三、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回采空间围岩与工作面支架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顶板来压预报.四、对采掘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岩性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向技术下业务联系单.五、负责研究和掌握采动影响与支撑压力分布之间的规律.六、负责监督、指导采掘区队的矿压监测工作及监测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等工作.七、划定回采煤层老顶的级别和直接顶的类别,为工作面支架选型和确定合理参数提供依据.八、对正在使用的支护和采煤设备的适应性进行观测分析.九、建立与自己担负有关的矿压资料台帐、牌版管理工作,做到台帐与牌版相吻合.十、掌握巷道围岩动态、围岩结构和巷道支护结构的效果,以谋求设计、施工的经济性,反馈于设计、施工,提供井巷施工的原始资料.附件二钱营孜煤矿三岔门、四岔门管理规定为加强我矿巷道三、四岔门管理,统一岩、煤巷道三、四岔门施工规范,确保巷道施工安全,特制定钱营孜煤矿三、四岔门有关管理规定.一、三、四岔门管理1、三、四岔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矿下达的设计图纸和业务联系单,绘制施工放大图,比例1:50或1:20,并编制专门施工技术安全措施.2、拨门前,矿分管掘进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以及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现场调研拨门位置实际情况,生产技术部下达拨门联系单.3、拨门、维修期间,区队跟班人员为安全负责人,必须现场指挥,安监部指派专人现场监督.5、区队建立三、四岔门拨门及维修施工台帐,竣工后及时移交生产技术部存档备案.6、三、四岔门顶板必须要接实,严禁空顶作业和空顶现象.7、三、四岔门施工采用放炮掘进时,施工5m范围必须采用放小炮以震动为主.8、三、四岔门必须挂牌管理,现场牌版内容及地面台账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填写,矿压小组负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9、三、四岔门巡查时间,煤巷的三、四岔门每月巡查不少于两次,岩巷的三、四岔门巡查为每月不少于一次.二、岩石锚网喷巷道三、四岔门管理遵守以下规定:1、岩石巷道交岔点一般采用锚网喷支护,当巷道最大跨度超过5米或围岩条件较差时,采用锚索或锚注加固补强.2、拨门施工三、四岔门时,必须由生产技术部现场协助施工单位施工顶板岩性探察孔,生产技术部依据探测结果调整锚索加固支护的施工参数,并下发业务联系单.3、三、四岔门锚索施工过程中,安监员必须现场监督、检查、认证,当锚索松动时,必须及时进行二次紧固,失效锚索要及时进行补打,永久成巷后要及时对锚索进行编号管理并按要求建立好锚索台帐.三、煤巷锚杆支护三、四岔门管理遵守以下规定:1、三、四岔门处安装顶板离层仪进行顶板离层动态监测,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要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煤巷三、四岔门采用锚杆支护时,缩小锚杆间排距按700mm×700mm施工,以增加锚杆支护密度.3、三、四岔门交岔点处采用加密锚索或者锚注加固补强,具体施工支护参数以生产技术部下发业务联系单为准.4、拨门施工三、四岔门时,必须由生产技术部地质专业现场协助施工单位施工顶板岩性探察孔,生产技术部依据探测结果调整锚索加固支护的施工参数,下发支护参数业务联系单.四、工字钢或U型棚架棚巷道三、四岔门遵守以下规定:1、尽量避免在架棚支护巷道内设计、施工三、四岔门.2、架棚支护巷道内施工绞车窝、躲避硐等硐室时,在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抬棚施工,采用撑宽棚;在施工水仓、钻场等较大硐室确需抬棚施工时必须编制单项工程设计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3、巷道开门与原巷道夹角应不小于45°,以利于抬棚扶设和巷道施工.4、所有三、四岔门必须统一使用双抬棚,所有抬棚均必须使用副抬棚.5、抬棚、插梁材料,必须使用矿用工字钢,型号不低于11.6、主、副抬棚必须生根在三四岔门两侧正规棚子上,每头生根棚不少于两棚,联接时每棚不少于两付卡子,制作卡子的钢板厚度不小于12mm,圆钢直径不小于18mm,螺栓加固并加备帽.7、抬棚扶设前,应加强抬棚区域及其抬棚前后3m的顶板及支架管理,在所有插梁及支架棚梁下使用单体支柱打好双排点柱或者挑棚,点柱距牙口各为500mm.8、拨门前,必须在待拨门对帮棚腿中间用大链或卡子绑卡上一根工字钢或者用锚杆对每根棚腿进行锚杆二次加固,工字钢两端必须生根在主梁以外不少于两棚的正规有劲棚腿上,以防推棚.9、煤巷尽量避免四岔门施工,确实需要施工四岔门,不能两侧同时拨门,必须在一侧抬棚拨好且进尺2~4m后方可拨对帮门,另一侧停止施工,同时对每根棚梁进行锚索配合卡子固定.10、三、四岔门采用工字钢架设时,主抬棚腿架设必须正规有劲,主抬棚端头超过两端插梁分别不少于200mm.五、三、四岔门维修1、维修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够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修三、四岔门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且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里.2、三、四岔门维修在撤掉原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三四岔门及其前后3m的支架,加固方法同三、四岔门施工.3、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安全.4、岔门改扩棚施工单位必须绘制放样图,比例1:20或1:50.5、三、四岔门维修必须有专门技术安全措施,并执行新架设三、四岔门相关技术安全管理规定.附件三:掘进巷道顶板管理巡检制度为了加大对井下主要通风、运输及岔门等巷道管理,及时掌握井下巷道失修及后路情况,确保井下巷道使用安全,制定本规定:一、井下巷道日常巡查1、巷道、岔门巡查的单位分工范围:1采掘开施工单位的环境卫生区范围内的巷道、岔门及后路巡查由本单位每小班执行.2主要轨道运输巷道、系统运输巷道、岔门及后路巡查由环境卫。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黔西南州晴隆安宝煤矿有限公司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2020年03月20日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朱伯荣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采掘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安宝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5、安全科根据矿压工程观测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6、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7、所有观测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10 天每天由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10 天后,测点每10 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一、巷道动压监测手段:1、电磁辐射法监测:电磁辐射每天由矿压防治队用电磁辐射仪器( KBD-5 型)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监测。

监测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定点监测的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及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巷道两帮,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测点,总共13个监测点,随掘进前移(由掘进施工队制作电磁牌板1〜13# 要求现场挂牌)。

2、钻屑法监测:(1)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间隔10m布置一个测点共12个测点。

( 2)由掘进施工队在巷帮用麻花钻杆打钻孔,检测钻粉量。

钻孔布置于底板往上1.2m处,孔径42mm孔深10m,孔平行于层面,并垂直于巷帮。

从第二米起,分别记录每钻进1m时的钻粉量,并与临界钻粉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危险状态。

该工作实施钻屑量临界指标,暂取250205 上工作面临界指标执行。

(3)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注意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钻孔动力效应,即钻孔动力现象。

钻孔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

( 4)如果钻粉量超过了临界钻粉量,或在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时,说明此处存在应力高峰区,需要及时进行卸压处理。

3、日常监测:做好围岩离层监测、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拉拔试验和锚杆预紧力测试二、防治:根据电磁辐射显示数据及钻屑量,对掘进迎头及迎头60 米范围巷道两帮进行深孔爆破卸压。

(1)在掘进迎头断面中部、平行巷道走向,底板往上1.6m 处打卸压爆破孔。

采用煤电钻施工,钻孔深度15米,孔径为42mm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 (20码),采用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m此项工作要求每天进行一次。

(2)迎头往后60米范围内(随掘进防治范围随之前移)巷道两帮实施放炮卸压措施,爆破孔每隔5m布置巷道两帮,距底板往上1.2m,眼垂直巷帮。

钻孔深度10 米。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是针对煤矿井下的矿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的体系化管理。

矿压是指地质构造和煤矿开采活动产生的应力对煤矿巷道、支护设施等工程构造的作用。

矿压观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定期观测矿压数据,准确掌握矿山的矿山压力,及时发现矿山压力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观测点设置:在煤矿巷道、采掘工作面、支护设施等关键部位设置观测点,采用适当数量和分布的压力仪器进行矿压观测。

2. 观测频率: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观测,一般为每班、每天、每周、每月等不同的观测频率。

3. 数据记录:观测到的矿压数据应及时记录,包括时间、观测点位、矿压数值等信息。

4.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判断矿山压力的变化趋势和程度,并进行合理的预警和预测。

5. 报告与沟通:根据观测数据编制矿压观测报告,并及时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和措施。

6. 应急响应与处理:在发现矿山压力异常情况时,采取及时、科学的应急响应与处理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7. 保养与维修: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矿压观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可靠的数据采集。

总之,煤矿矿压观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为煤矿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是针对矿井巷道矿压监测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矿井巷道的安全运行,预防和控制巷道的矿压灾害。

以下是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目标和原则:- 确保矿井巷道的安全运行;- 预防和控制巷道的矿压灾害;- 提高矿井巷道矿压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加强矿井巷道矿压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2. 矿压监测人员:- 确定矿井巷道矿压监测的责任人;- 进行矿井巷道矿压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建立定期会议,进行监测情况的沟通和交流。

3. 设备和仪器:- 确定巷道矿压监测的仪器设备;- 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校准设备和仪器。

4. 矿压监测方法:- 确定巷道矿压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判断巷道矿压的变化趋势;- 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 对矿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6. 应急措施:- 制定矿压灾害的预案和应急措施;- 根据矿压监测数据的变化和预警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对矿压灾害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7. 监督和检查:- 建立巷道矿压监测的联系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开展;- 定期进行巷道矿压监测的检查和评估;- 对矿压监测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总之,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是指导和规范巷道矿压监测工作的重要文件,通过约束和管理,可以提高矿井巷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秩序。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XX煤矿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与防治方案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一、巷道动压监测手段:1、电磁辐射法监测:电磁辐射每天由矿压防治队用电磁辐射仪器(KBD-5型)在掘进工作面进行监测。

监测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定点监测的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及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巷道两帮,每隔10m布置一个监测测点,总共13个监测点,随掘进前移(由掘进施工队制作电磁牌板1~13#要求现场挂牌)。

2、钻屑法监测:(1)覆盖范围为掘进迎头起往外60m范围内,间隔10m布置一个测点共12个测点。

(2)由掘进施工队在巷帮用麻花钻杆打钻孔,检测钻粉量。

钻孔布置于底板往上1.2m处,孔径42mm,孔深10m ,孔平行于层面,并垂直于巷帮。

从第二米起,分别记录每钻进1m时的钻粉量,并与临界钻粉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危险状态。

该工作实施钻屑量临界指标,暂取250205上工作面临界指标执行。

(3)在钻孔施工过程中注意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钻孔动力效应,即钻孔动力现象。

钻孔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

(4)如果钻粉量超过了临界钻粉量,或在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孔内冲击以及钻杆卡死、钻粉粒度变大等现象时,说明此处存在应力高峰区,需要及时进行卸压处理。

3、日常监测:做好围岩离层监测、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拉拔试验和锚杆预紧力测试。

二、防治:根据电磁辐射显示数据及钻屑量,对掘进迎头及迎头60米范围巷道两帮进行深孔爆破卸压。

(1)在掘进迎头断面中部、平行巷道走向,底板往上1.6m处打卸压爆破孔。

采用煤电钻施工,钻孔深度15米,孔径为42mm,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20码),采用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3m,此项工作要求每天进行一次。

(2)迎头往后60米范围内(随掘进防治范围随之前移)巷道两帮实施放炮卸压措施,爆破孔每隔5m布置巷道两帮,距底板往上1.2m,眼垂直巷帮。

钻孔深度10米。

每孔采用正向装药,装药量3kg(20码),采用2~3个炮头,炮线孔内串联,孔间串联。

巷道矿压监测

巷道矿压监测
测量精度高,消除了人为的读数误差
免维护。使用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任何 操作,也不需要更换电池
技术指标
量 程:0-125mm测量范围:0-10mm测量精度:1%电 源:DC4.5V 50uA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3、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图7 测站Ⅵ处顶板锚杆工作阻力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图8 测站Ⅵ处顶板锚索工作阻力
由图可见,在距工作面煤壁50m以外时,巷道中锚杆(锚索)的工作阻力基本保持稳定;在距工作面煤壁50m以内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锚杆(锚索)工作阻力逐渐增大;当距工作面煤壁20~30m时,锚杆(锚索)工作阻力最大,随后,锚杆(锚索)工作阻力逐渐减小。 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范围在0~50m范围内,峰值大约位于工作面前方17~29m范围内。
目 录
1、监测的目的 2、监测仪器 3、测区布置 4、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5、监测报告的撰写
1、数显、固定式 由KB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配转接阀组成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2、数显、便携式 由KB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配转接阀组成
数显、固定式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3、SY-40型单体支柱增压式工作阻力监测仪
结果表明: (1)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巷道顶板和帮内不同深度处离层量呈增大趋势帮的离层量要比顶板大,如测点V处巷道帮总离层量达到120mm左右,而顶板总离层量只有34mm; (2)对帮而言,帮0~2.2m范围内离层量最大,其次是 6~4m范围内离层量,而4~2.2m范围内离层量最小;
i=1,2,3,4 式中s(i)表示第个测点距煤壁的距离,V3*i为第个测点按班平均下沉速度,P3*i为第个测点按班平均的支柱载荷值。

巷道顶板岩性探测和矿压监测

巷道顶板岩性探测和矿压监测

巷道顶板岩性探测和矿压监测规定管理办法为加强掘进巷道顶板岩性探测和矿压观测以及加强回采工作面和两顺槽的矿压观测,根据顶板岩性变化情况、矿压显现状况,合理确定掘进面支护参数和回采工作面支护强度,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顶板岩性探测和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一、巷道顶板岩性探测管理1、岩性探测孔种类及施工要求⑴、岩性探测孔分取芯探孔和非取芯探孔两种。

两种探孔均由所属巷道开掘队组负责施工,使用锚杆钻机施工。

取芯探孔施工前,队组要通知地质部门。

施工时,地质部安排专人现场跟班,进行岩性取芯收集、记录及分析,并绘制取芯探孔岩性柱状图,准确填写顶板岩性探测孔记录表,并将岩芯按顺序白漆编号,序列排放在岩芯箱内,妥善保管;非取芯探孔施工时,队组技术员现场跟班,记录顶板岩性情况。

⑵、取芯探测孔深度不小于10米,非取芯探测孔应大于设计锚索长度0.5米以上。

2、岩性探测孔布设间距规定⑴、取芯探测孔每200米布设一个,非取芯探孔每50米布设一个。

⑵、取芯探测孔滞后掘进工作面距离不超过250米,非取芯探孔滞后掘进工作面距离不超过60米。

⑶、同一煤层(岩层)相邻两条巷道间距小于100米时,一条布设有取芯探测孔,则另一条不再布设。

相邻两条巷道间距小于50米时,一条布设有非取芯探测孔,则另一条不再布设。

⑷、掘进巷道顶板岩性变化较大或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区域,探孔间距按正常情况的一半掌握(每100米打一个取芯探孔,每30米打一个非取芯探孔)。

3、岩性探测孔编号及挂牌管理规定⑴、每条巷道探测孔要进行统一编号,并在探孔处做有明显的标志。

⑵、探测孔要挂牌管理,牌板悬挂于探孔处巷道正上方,高度不低于2.2米。

⑶、岩性探测牌板要标明巷道名称、编号、测站位置、岩性柱状描述及柱状图、锚杆锚索有效长度及探孔深度、施工日期、探测人等。

探测牌板由施工队组技术员填写、悬挂、管理。

⑷、每条巷道施工完毕后,施工队组技术员要负责绘制该条巷道岩性探孔布置图,留档存底并报生产部技术组矿压组一份。

巷道矿压数字化监测及顶板实时预警系统

巷道矿压数字化监测及顶板实时预警系统
8
1.5 目标
建立GCM系统: 针对深井高地应力动压巷道,以详细的工程地质力学
信息库(Geology)为基础,在强化围岩控制理论的指导 下,采用以高性能预拉力锚杆为核心的主动式控制技术 (Control),开展支护设计;并通过现代矿压数字化信息 监测(Monitor)实时反馈巷道支护状态,优化支护设计的 系统性巷道围岩控制方法。
电话(缆)线传输:将获取的信息以电信号传输; 光纤传输:井下防爆式数码解调仪及终端数据信息中心,结
合矿光缆传输系统; 无线传输:无线+ 宽带传输,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30
2.5 应用层
定义:在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中的最高层,为应用程序 提供服务以保证通信。由后台计算机和信息交互网络构成。
由温度变化带来的光纤光栅测力锚杆拉应力补偿可以忽略。
温度变化会引起光纤折射率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栅距的变化,当 温度变化为△T时,将引起布Bragg波长λB产生移动△λ ,表示为:
/ B ( ) T
考虑应变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波长移动△λ :
/ B (1 Pe ) ( ) T
其中 :Pe为有效光弹系数;α为光纤的热膨胀系数;ζ为光纤的热光系数
26
2.3 几种传感器
(4)光纤离层仪
围岩深部位移
传统
观测仪器:机械式多点位移计 原理:通过不同深度若干点相
对位置变化测量离层值
新型
观测仪器:光纤离层仪等 原理:声波探测、光信号测量、
钻孔窥视
多点位移计
光纤离层仪
钻孔窥视仪
27
2.3 几种传感器
(5)光纤气体检测仪
仪器:光纤气体检测仪
目的:采集数据处理、监测数据显示、数据挖掘处理、安全评估 等。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矿山在进行巷道锚网施工和矿压监测时,为保障矿工安全和矿山生产的一系列组织、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规范和要求。

一、监测范围和内容:1. 对巷道围岩形象进行监测,包括巷道变形、位移、应力等参数的监测。

2. 对巷道围岩及锚网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

3. 对巷道矿压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

二、监测设备和方法:1. 使用先进的巷道监测设备,包括应变仪、位移仪、压力传感器等。

2. 采用现场实测和远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3. 使用合理的监测方法,如测量点布置、监测周期等。

三、监测人员和培训:1. 设立专门的矿压监测组织,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操作。

2. 培训监测人员,使其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 提供安全培训,使监测人员具备应急处理和矿山逃生等技能。

四、监测数据分析和报告:1.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判断巷道围岩变形的趋势和风险。

2. 编制巷道围岩变形分析报告,评估巷道稳定性和锚网工程质量。

3. 提出巷道支护方案的修改和优化意见。

五、应急响应和措施:1. 针对监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2. 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和救援能力。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意识和技能。

六、监测记录和档案:1. 建立巷道矿压监测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2. 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应急处理记录等进行归档和保存。

3. 定期对监测数据和档案进行检查和整理,保证其可靠性和完整性。

七、监测效果评价和改进:1. 对巷道矿压监测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监测的准确性和预警的及时性。

2. 对监测设备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监测效果和管理水平。

3. 定期组织评估和技术交流,吸取其他矿山的经验和教训。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矿压观测(顶底板位移)

矿压观测(顶底板位移)

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1)巷道表面位移观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表面位移监测断面(图1,与断面形状无关)。

两监测断面沿巷道轴向间隔0.7~1.0m 。

观测方法为:顶底板A 、B 之间移近量的测量,由于不方便拉测绳,采用钢卷尺拉紧来测量;两帮C 、D 之间位移测量,方便用测绳,拉紧后测读CD 的距离。

测量要求精度达到1mm ,并估计出0.5mm ;记录监测断面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

ADB C图1 巷道表面位移测点布置测点布置与安装:如图1所示,在巷道断面的中间位置布设测点,顶板采用12#钢筋加工而成长度350mm ,前部加工成Φ30mm 圆弧钩,两帮和底板采用直径Φ20mm ,长度200mm 螺丝作为测钉,并用水泥药卷固定在巷道煤壁和顶底板中。

测点在A1、A2测站处各布置一个。

观测频度:每周观测一次。

(2)顶板离层观测采用离层仪观测顶板岩层锚固范围内外位移值。

离层仪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显示刻度的筒状装置、起测量和连接作用的两根钢丝绳(分别是用来固定在浅部2m 和深部7m 位置的)以及内部固定装置。

安装方法:要先打好安装钻孔,垂直于顶板向上打钻孔,采用矿用打锚索钻头,钻孔深度要求大于7m 。

用安装杆或者锚索把内部固定装置分别推到深部和浅部位置。

用木楔在钻孔处将显示刻度的筒状装置固定,最后调节控制钢丝绳的螺母拉紧钢丝绳,记下离层仪的原始刻度。

测读方法: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的状态,显示的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

测点布置:在各测站中间布置离层仪和多点位移计,每个测点各布置一个。

采用顶板离层指示仪测试顶板岩层锚固范围内外位移值。

观测频度和表面位移相同。

翟镇煤矿1401E回采巷道矿压监测及数据分析

翟镇煤矿1401E回采巷道矿压监测及数据分析

在 10 E联络巷 中布置 3个测站 , 中3 、# 41 其 # 6 测站 位 于巷道 两端 ,= 站位于巷道 中间位置 ; 10 E运 7} } 测 在 41 输巷 中布置 1 、# #2 测站 ,# 2 N 站距 10 E联 络巷分 1 、# 41
别 为 10 5 m; 10 E轨道巷 中布置 4 、# 0 m、0 在 4 1 # 5 N站 , 4 # 5 N站距 10 、# 41 E联络 巷分别 为 10 5 m。 0 m、0
△ 口




单体支柱压力监测仪 Y Y 0 D) B 6( 6、 7 顶板 离 层 指 示 仪 D 2o L 0


△ 口


钻孔应力计及超前支柱应力监测仪均有连续 记录
和储 存数据的功 能 , 仪器 、 仪表安 好后 , 置并 记 录初 设
读 数 。每周进行一 次数据 采集 。数据 采集 过程 中 , 均
为 了揭示并且 总结 随着工 作面 的推进 , 方煤壁 前
内的应力 分布规律 , 以及 由此造 成 的 回采及 其他 受采 动影 响巷道 的变 形情 况 , 以 10 E工作 面为背景 , 特 41 在 回采巷道 中布置 了矿压监测站 。 10 作面位于三采运输 下 山及 三采 轨道下 山 41 E工
21年 期 02 第1
参堪j 技 i ; 斜l
1 8 9
翟 镇 煤 矿 10 回 采 巷 道 矿 压 监 测 及 数 据 分 析 4 1 E
穆 华, 王 芳 , 玉娥 穆
2 10 ) 7 2 4 (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翟镇煤矿 , 东 新泰 山

要 翟镇煤矿 为 了 示、 揭 总结在 工作 面推进过 程中, 方煤壁 内的应力分布规 律, 前 以及 由此造 成的 回采巷道 变形情况 , 特在 10 E工作 面 41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矿山压力监测工作,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巷道的矿压监测工作。

三、监测目的通过矿压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预测预报顶板来压情况,为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优化采掘工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内容(一)顶板下沉量监测采用顶板离层仪、水准仪等仪器,定期对顶板下沉量进行观测,记录数据并分析变化趋势。

(二)支柱工作阻力监测在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巷道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监测支柱(架)的工作阻力,判断支护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三)锚杆(索)受力监测使用锚杆(索)测力计,监测锚杆(索)的受力情况,确保其锚固效果。

(四)围岩变形监测利用多点位移计、收敛计等设备,对巷道围岩的变形进行监测,了解围岩的稳定性。

五、监测设备管理(一)设备选型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矿压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安装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技术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保证安装位置正确、牢固。

(三)设备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校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设备报废对于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超过使用年限的监测设备,应及时报废,并做好记录。

六、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监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监测方法,认真采集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记录在专用的监测记录表中,记录内容应包括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等。

(三)数据处理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或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变化曲线,找出规律。

七、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一)结果分析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矿山压力显现情况,评估顶板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二)预警预报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强支护、停止作业等。

矿压管理规定

矿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规定一、矿山压力监测内容(一)、锚杆、锚索巷道顶板岩性探测1、需要进行顶板岩性探测的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

2、探测孔布置:开口前必须先进行顶板岩性探测,以后探测孔布置按煤巷间隔50m,岩巷间隔100m探测一次,掘进施工巷道顶板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或遇地质构造时探测孔应加密到10~30m一个。

3、探测孔深度: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探测眼深度应大于锚索有效长度0.5m;采用长短锚索配合的全锚支护形式巷道应大于长锚索有效长度0.5m;单体锚杆巷道探测眼深度不小于5m。

(二)、锚杆、锚索巷道设立矿压观测站1、需要进行矿压监测的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煤巷或半煤岩巷。

2. 测站布置要求:单一煤层与15#煤上层巷道布置间距不得超过150m;15#煤下层实体煤巷道布置间距不得超过100m;15#煤下层采空区侧巷道及综采切巷布站间距不得超过50m;如遇地质构造及顶板破碎压力大区域要适当缩小布站距离到10~30m一个;工作面回、进风两巷距工作面200m、100m、50m各布置一组矿压观测站。

3、矿压观测站观测仪器安设要求:(1)、采用长短锚索配合的全锚支护形式巷道,每个观测站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长锚索测力计与一块短锚索测力计;采用同一长度的全锚支护形式巷道,每个测站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锚索测力计。

(2)、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一块锚杆测力计与一块锚索测力计。

(3)、15#煤采空区侧采用帮锚索支护的巷道,要另外安设一个帮锚索测力计。

(4)顶板离层仪布设于正顶,同一观测站内的观测仪表应尽量布置在5m范围内。

4、观测内容: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索和锚杆受力载荷进行监测记录。

5. 观测频度:所有测站在200m以内每天观测一次,超过200m 每周不少于两次。

(三)、锚杆、锚索巷道支护质量检测评定1、检测要求:锚杆每300根抽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3根;锚索每50根抽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5根。

掘进巷道矿压监测有关知识

掘进巷道矿压监测有关知识

掘进巷道矿压监测有关知识掘进巷道矿压监测有关知识《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采⽤锚杆⽀护形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试验。

煤巷还必须进⾏顶板离层监测,并⽤记录牌板显⽰。

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

在井下做锚固⼒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2、锚杆必须⽤机械或⼒矩扳⼿拧紧,确保锚杆的托板紧贴巷壁。

⼀、矿压的形成煤层在受到开挖以前,由于长期受到周围岩⼟体压⼒作⽤,压⼒处于应⼒平衡状态。

当开掘巷道或进⾏回采⼯作时,破坏了原来的应⼒平衡,在采掘空间周围引起岩体应⼒的重新分布,在这种不平衡应⼒的作⽤下,会出现巷道及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的变形、移动、垮落等现象,直到应⼒达到新的平衡为⽌。

这种由于在地下进⾏采掘活动⽽在巷道、峒室及回采空间周围巷道内及⽀护物上所产⽣的压⼒称为“矿⼭压⼒”,简称“矿压”。

在矿⼭压⼒的作⽤下,地下巷道、峒室及回采空间周围的煤岩体及⽀护物将发⽣变形和破坏,产⽣顶板下沉、底板隆起、巷道断⾯缩⼩、岩体破断离散发⽣冒落、煤体压酥甚⾄突然抛出、⽀架变形、上覆岩层⼤范围移动甚⾄地表塌陷等现象。

这些在矿⼭压⼒作⽤下,围岩、煤体及⽀护物所产⽣的各种⼒学现象,称为“矿⼭压⼒显现”,简称矿压显现。

巷道岩体破坏只有两种“拉断”、“剪切”,没有“压坏”。

(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发⽣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破坏⾯上的剪应⼒达到⼀定限度的缘故,这个剪应⼒除了与材料本⾝的性质有关,还与破坏⾯上由于正应⼒⽽产⽣的摩擦阻⼒有关。

即某点发⽣破坏,不仅取决于该点的剪应⼒,同时也取决于该点的正应⼒,前者起破坏作⽤,后者起阻碍破坏作⽤。

破坏的四个阶段: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掘进巷道所受矿压的种类及作⽤距离、⼤⼩。

1、掘进本⾝的⽀承压⼒的显现未受采动的岩体,在巷道开掘以前通常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岩体的原始铅直应⼒等于上部覆盖的岩层重量,巷道开挖以后,原岩应⼒重新分布,巷道围岩内出现应⼒集中,如果围岩应⼒⼤于岩体强度,巷道围岩会产⽣塑性变形,从巷道周边向围岩深处扩展到⼀定的范围,出现塑性变形区,为弹塑性介质,巷道开挖以后围岩应⼒分布如图1所⽰。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第一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效监测、预报、防治矿压显现现象,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二条为了进一步掌握采掘工作面及矿井在用各巷道上覆岩层及围岩运动规律,不断改进支护参数,全面实施矿压观测。

第三条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压显现逐渐明显,鉴于当前的开采现状,需进一步加强矿压观测,以科学预测、预报矿压显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四条为确保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具体领导机构如下: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采煤副总、掘进副总组成员:机械化科及生产科人员说明:组长全面负责矿压显现防治有关事宜,矿压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生产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矿压观测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对各个观测点进行不定期及时全面检查,并整理、分析日常检测资料,及时进行矿压预报,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六条各施工区队负责人担任本区队矿压观测与防治小组组长,各施工区队技术员担任小组副组长,每个施工区队设置不少于三人为日常矿压观测小组成员,每小班必须有两人兼职进行日常矿压观测和对矿压观测设备、仪器、仪表的管理维护以及日常矿压观测报表的填写,并由各队主管技术员负责及时送报。

第七条矿压观测办公室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矿压观测业务,负责配合矿教培中心对观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并要定期向全矿职工宣传和培训矿压防治方面的有关常识。

第八条各区队兼职观测人员要求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对观测设备仪器的性能、运行能够基本掌握,并要责任心强,以便于开展矿压观测工作。

第九条对兼职观测人员,区队长要合理安排,必须保证每小班有一名观测人员在井下工作。

兼职人员不能正常上班时,区队长应及时指定有相应能力的其他人员代替工作,确保不能影响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各观测人员完成当班观测任务后,将当班矿压观测结果认真详实填写。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模版1. 概述锚网巷道矿压监测是矿山工作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巷道矿压监测工作,提高矿山作业安全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和适用范围2.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巷道矿压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矿压危险,保障巷道工作人员的安全。

2.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矿山巷道的矿压监测,包括巷道的监测设备、监测人员和监测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3. 职责与权限3.1 矿山负责人负责巷道矿压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人员,制定巷道矿压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

3.2 矿山巷道监测人员负责日常巷道矿压监测工作,及时报告矿压情况和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巷道工作人员的安全。

3.3 巷道工作人员配合巷道矿压监测工作,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 巷道矿压监测设备与工具4.1 监测设备和仪器4.1.1 矿压计选用高精度的矿压计,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准确可靠。

4.1.2 应变仪配备合适类型的应变仪器,以监测巷道的应变情况,并及时录入监测数据。

4.2 工具配备巷道矿压监测所需的工具,如梯子、计算器等。

5. 巷道矿压监测工作流程5.1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设计巷道的矿压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频次和方法。

5.2 安装监测设备按照监测方案,在巷道内安装矿压计和应变仪,确保其准确稳定。

5.3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按照监测方案,定期采集巷道矿压监测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5.4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矿压变化趋势和建议处理措施。

5.5 应急处置在发现矿压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巷道工作人员安全。

6. 纪录与档案管理6.1 巷道矿压监测记录按照相关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录入和记录。

6.2 监测报告对每次巷道矿压监测进行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处理措施。

6.3 档案管理对巷道矿压监测的相关文件、报告进行归档,确保安全可靠。

三级矿压监测内容及要求

三级矿压监测内容及要求

三级矿压监测内容及要求
一、三级矿压观测内容
三级矿压观测内容包括日常支柱(架)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监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一)日常支柱(架)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其方法为人工监测,主要监测工作面各段支柱(架)的受力情况,工作面各支柱(架)的卸载情况及接顶是否良好,支架前探梁是否伸出及时护顶等情况。

当工作面压力增大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当工作面支柱(架)有的卸载情况时,要及时查明原因,现场及时处理,现场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报告值班室,让检修工及时处理,以便有效支护顶板;当工作面支架接顶不严或前探梁未及时伸出时,要及时处理,使其接顶严密,且支架顶梁平行顶板。

(二)巷道变形离层监测方法
要充分利用布置在巷道中的LBY-3型顶板离层指示仪,每天读取工作面超前支护段及其工作面其他巷段的离层仪指示值,认真填写记入表格,记录巷遒顶板变离层变形情况;每天要利要钢卷尺认真测量工作面超前支护段两巷两帮移近情况及巷遒底鼓情况,并认真填写表格。

坚持每旬每月总结巷道变形与工作面推进度及工作面顶板岩性、顶板岩层厚度之间的关系,且每旬将测量结果送报相关部室,以便进一步总结及搞好工作面设计。

(三)顶板活动规律分析
要充分利用工作面现场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坚持每旬、每月进行顶板活动规律分析,并认真记录在案,以便充分掌握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为工作面今后生产更好支护、管理顶板提供充足的理论和经验依据。

二、三级矿压观测要求
①综采支架阻力的记录和分析、安装特殊压力记录仪器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②工作面煤壁片帮、支架接顶及架形、漏顶(矸)情况、安全阀开启、立柱下缩量等矿压显现,观测要仔细,内容要详尽。

③综采上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顶帮压力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功能 特点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3、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测量方式:测尺读数; 最大量程:150mm; 精度:1.0mm;
安装孔直径:59mm;
测绳长度:20m、17m、14m、 11m。

程:0-125mm
测量范围:0-10mm 测量精度:1% 电 源:DC4.5V 50uA
三、测区布置-举例说明
工作面井上地貌特征:
工作面井上地面属于高原侵蚀丘陵地貌,大部分为低
矮山区,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化地区。
未来开采潜在危险:由于冲刷造成的沟壑、突发性岩
层缺失与变异,当工作面推至该区域时,岩层发生突变塌
垮压死工作面支架、巷道塌冒等事故。
三、测区布置-举例说明
20306工作面皮带顺槽采用锚网支护。


4.8Kg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1、普通离层仪
二、监测仪表(围岩离层)
2、顶板离层指示(报警)仪
用途 KGE30围岩离层指示报警仪是针对煤矿 井下巷道或工作面围岩离层检测的一 种新型的一体化仪表
用户设定报警值,超限时自动报警 (LED发光指示)
离层位移量标尺指示,具有荧光显示 红外遥控采集、显示数据、存储数据 (配KBJ-60Ⅲ-2L数据采集器),也可 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处理 微功耗设计,内置电池课连续工作一 年以上 测量精度高,消除了人为的读数误差 免维护。使用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任何 操作,也不需要更换电池 技术指标 量 程:0-125mm测量范围:0-10mm 测量精度:1%电 源:DC4.5V 50uA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帮内6m 帮内4m 帮内2.2m
离层量/mm
离层量/mm
20 30 40 测点距煤壁距离/m
50
(a)顶板
(b)帮
测点I顶板及帮不同深度处离层情况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12 10 8
顶板内7.34m 顶板内4.4m
离层量/mm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帮内6m 帮内4m 帮内2.2m
顶板内2.2m
离层量/m
6 4 2 0 -2 0 10 20 30 测点距煤壁距离/m 40 50
0
10
20
30
40
50
测点距煤壁距离/m
(a)顶板
(b)帮
图3 测点II处顶板及帮内不同深度离层情况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20 15 10 5 0 0 10 20 30 40 测点距煤壁距离/m 50 顶板内7.34m 顶板内4.47m 顶板内2.2m
为超前加固支护提供依据; 4、确定巷道高应力所处的区域,为布置巷道的位置提供 依据; 5、对巷道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进行预警,并为采取 卸压等措施提供依据。

1、监测的目的

2、监测仪器
3、测区布置 4、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5、监测报告的撰写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1、数显、固定式 由KB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配转接阀组成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2、数显、便携式 由KB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配转接阀组成
数 显 、 固 定 式 单 体 支 柱 阻 力 监 测 仪
二、监测仪表(支柱载荷)
3、SY-40型单体支柱增压式工作阻力监测仪
用于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监测。体积小、操作简便、成 本低。测量时不卸载。量程:0-40MPa
二、监测仪表(底板破裂探测)
2
3
5
4
8
6
8
11 12 10
漏失速度v(m3/h )
1
7
7
9
自重水压底板岩层裂隙同 步探测方法施工示意图
9
深度(m)
二、监测仪表(钻孔摄像)
YTJ20型
m/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m
基于图像灰度识别技 术,将围岩中间隔不 大于0.2m的破裂视为 同一破裂区。
图7 测站Ⅵ处顶板锚杆工作阻力
7 6
测力计读数/Mpa
5 4 3 2 1 0 92.4 85.6 73.85 65.35 61.75 55 49.1 42.52 35.55 28.65 21.8 测点距煤壁距离/m 16.7 11.65 6.6 2.8
三、测区布置-举例说明
20306工作面埋深100m左右,所在煤层为2-2中煤层,煤层平
均厚度3.38m ,煤层结构简单,较致密,节理发育。 20306工作
面左侧和右侧为未采的20305、20307工作面。煤层顶底板 如表1 所示。 表1 煤层顶底板
顶底板名称 基本 顶 直接顶 伪 顶 直接底 岩石名称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厚度 9.5-26.65 6.65-11.9m 0.00-0.40m 24.25-30.62m 岩性特征 灰色,含2-2上不可采的薄煤层半 坚硬 灰色,薄层状, 泥质结构 泥质结构

1、监测的目的

2、监测仪器
3、测区布置 4、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5、监测报告的撰写
一、监测的目的
1、监测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情况,为实施科学支护及技
术提供依据;
2、对现有的支护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为及时防止巷道 支护失效而造成的巷道塌冒事故,提供决策依据;
3、洞察不同采动对巷道变形、破坏及支护结构的影响,
P(i 1) P(i ) [3 i s(i )] P(i ) s(i 1) s(i )
P3i
i=1,2,3,4 式中 s(i) 表示第个测点距煤壁的距离, V3*i 为第个测点按班平
均下沉速度,P3*i为第个测点按班平均的支柱载荷值。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固定点速度整理表
矿压观测每天实行三班连续观测,每2小时观测 一次,并记录,观测和记录内容包括:
(1) 顺槽内各测点的变更情况及位移测点和支柱 测点读数(填入上、下顺槽记录表); (2) 顺槽内离层计、锚杆测力计、煤体内应力测
量; (3) 巷道片帮等宏观信息(填入素描图内); (4) 其它。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位移测点(mm) 测点 时间 距煤 壁距离(m) 1# 2# 3# 4# 5# 支柱测点(KN) 测点 时间 距煤壁距离(m)
20306下顺槽测站布置图
三、测区布置-举例说明
钻孔电视测试点 Φ 28mm 多点位移计 7.5m Φ 28mm 钻孔电视测试点 7.5m
多点位移计
7m
钻孔应力计
Φ 54mm 6m
锚索测力计 锚杆测力计
Φ 28mm
Φ 28mm
7m
钻孔电视测试 Φ 28mm 6m
锚索测力计 锚杆测力计
钻孔电视测试 Φ 28mm 多点位移计 多点位移计
顶板:采用直径φ20mm、长2200mm的螺纹钢锚杆,
菱形布置,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顶部挂钢带、菱
形金属网;顶板锚索为直径φ15.24mm的钢绞线,锚索深
7000mm,锚索间排距为2000*2400mm。
两帮:部局部打玻璃钢锚杆、挂网。
三、测区布置-举例说明
A测站 B测站
100m 5m 5m 5m 5m 50m 50m
是0~2.2m 之间离层量,而4.4~2.2m范围内离 层 量最小。
(4)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30~45m (基本顶来压以前达 45m, 顶板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最小为30m,压力高峰位置平均22m左 右) (5)帮内离层状况来看,20306工作面顺槽帮部采用局部打玻
璃钢锚杆及挂网的支护方式有待于商榷。建议全断面采用锚杆网
支护方式,且锚杆的有效长度大于2.2m。
四、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92.4 85.6 73.9 65.4 61.8 55 49.1 42.5 35.6 28.7 21.8 16.7 11.7 6.6 测点距煤壁距离/m
测力计读数/Mpa
二、监测仪表(地球物理探测仪)
二、监测仪表(地球物理探测仪)
二、监测仪表(地球物理探测仪)
二、监测仪表(地球物理探测仪)

程:0-125mm
测量范围:0-10mm
测量精度:1% 电 源:DC4.5V 50uA

1、监测的目的

2、监测仪器
3、测区布置 4、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5、监测报告的撰写
二、监测仪表(锚杆测力)
1、MJ-40锚杆测力计
二、监测仪表(锚杆测力)
2、锚杆拉力计
型 号 最大拉力(KN) 最大行程(mm)
MSL-100
MSL-200 MSL-300
100 体
200 300
数 显 、 固 定 式 支 柱 阻 力 监 测 仪

50
40 60
二、监测仪表(锚杆测力)
3、MCJ60锚杆测力 计
二、监测仪表(锚杆测力)
6、测力锚杆(记录系统)
二、监测仪表(锚杆测力)
6、测力锚杆(记录系统)
CM-1测力锚杆
用 途
CM-1型测力锚杆是用于煤 矿井下巷道围岩内部应力 检测的测试仪器,是分析 巷道围岩内部应力作用最 有效的检测手段。 0-150KN
有效量程
输出精度
锚杆长度 锚杆破断力
2%
2000mm 200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帮内6m 帮内4m 帮内2.2m
离层量/mm
离层量/mm
20 30 测站距煤壁距离/m
4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