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立体几何

最新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立体几何

(2)几 何 体 的 面 积 与 体 积 的 计 算 (3)以 几 何 体 为 载 体 考 查 空 间 线 面 位 置 关 系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命题规律 ( 1 ) 以 选 择 、 填 空 题 形 式 考 查 空 间 位 置 关 系 的 判 断 , 及 文 字 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难度适中; ( 2 ) 以 熟 悉 的 几 何 体 为 背 景 , 考 查 多 面 体 或 旋 转 体 的 侧 面 积 、 表 面 积 和 体 积 计 算 , 间 接 考 查 空 间 位 置 关 系 的 判 断 及 转 化 思 想 等 , 常 以 三 视 图 形 式 给 出 几 何 体 , 辅 以 考 查 识 图 、 用 图 能 力及空间想象能力,难度中等.
核心整合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知识方法整合 1.柱体、锥体、台体、球的结构特征 名称 ①有 两 个 面 互 相 平 行 棱柱 形); 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并且每相邻两 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棱锥 ①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底面); ②其余各面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 3 ) 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侧)面积、体积计算结合; ( 4 ) 在 与 函 数 、 解 析 几 何 等 知 识 交 汇 处 命 题 , 这 种 考 查 形 式 有时会出现.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专题四 立体几何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数学
5. 几 何 体 沿 表 面 某 两 点 的 最 短 距 离 问 题 一 般 用 展 开 图 解 决 ; 不 规 则 几 何 体 求 体 积 一 般 用 割 补 法 和 等 积 法 求 解 ; 三 视 图 问题要特别留意各种视图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疑难误区警示 1.识读三视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者的方位与三视图的 对应关系和虚实线. 2.注意复合体的表面积计算,特别是一个几何体切割去 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表面积计算.要弄清增加和减少的部分. 3.展开与折叠、卷起问题中,要注意平面图形与直观图 中几何量的对应关系.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7)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0页
面面垂直鉴定
假如一种平面通过另一种平面一条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推论: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 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1页
面面垂直性质
假如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种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交线直线垂直于另一种平面
推论:假如两个相交平面都与另一种平面 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交线 l 垂直于另一种 平面
(3)推论:
假如一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种平面两条 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第10页
(4)运用线面垂直:
假如两个平面分别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
(5)运用面面平行:
假如两个平面都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假如一种平面上所有点到另一种平面距离相等,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α
a
直线与平 面所成角
βA Pm
αB
二面角
00<θ≤900
00≤ θ≤900
00≤θ ≤1800
空间角计算环节:一作、二证、三算
第34页
空间中角解法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措施 (1)平移法(2)补形法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措施
关键:抓垂足、斜足,找斜线在平面内射影。
3、二面角
找二面角棱,进而找棱两条垂线
第6页
(4)运用垂直
假如一条直线和一种平面分别与另一种平面垂 直,且直线不在这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平行。
(5)运用平行 假如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种平 行且不在另一种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与 另一种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高考数学(文)《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文)《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 考法5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直线 与平面垂直 的方法
2.线面垂直 的性质与线 线垂直
(1)判定定理(常用方法):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
与此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必须保证“在平面 内相交”这一条件. (2)性质: ①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方法):若两平面垂直,则在一 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是证明线 面垂直的主要方法; ②(客观题常用)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64
65
✓ 考法4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平面 与平面平行 的常用方法 2.空间平行关系 之间的转化
66
✓ 考法3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证明平面 与平面平行 的常用方法
这是立体几何中证明平行关系常用的思路,三 种平行关系的转化可结合下图记忆
2.空间平行关系 之间的转化
67
68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定义 判定方法
2.等角定理
判定定理 反证法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考法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常考形式
直接求 求其三角函数值
常用方法
作角
正弦值 余弦值 正切值
证明 求值 取舍
55
56
57
58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 考点46 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考法3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 考法4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计算有关 线段的长
2.外接球、内切 球的计算问题
观察几何体的特征 利用一些常用定理与公式 (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公式等) 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求解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教案
(解题思想方法归纳)
问题一: 证明线线平行
1.证明两直线 、 平行,若直线 和直线 共面时,则可以用平面几何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证明 和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证明它们无公共点。
在立体几何中一般还有以下几种思路:
①根据公理4
②根据“线面平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性质定理
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 和 都与平面 垂直,则 // 。
②利用中位法。如给出异面直线AB和CD,连接AC、AD、BC,然后再分别取这三条线段的中点E、F、G,连接EF、EG、FG得到△EFG,则∠FEG就是所求角或所求角的补角。这种方法优点是作异面直线所成角比较容易,但缺点是△EFG中有一边GF的长度不容易求。
3.向量方法:
转化成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即等于所求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的大小)
2.向量方法:
①转化为证明向量共线。
②根据共面向量定理。
③证明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问题三: 证明面面平行
1.传统几何方法:
①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
②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2.思维过程: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 线面垂直 面面平行
问题八: 求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
1.传统几何方法:
①转化为求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通过直角三角形求解。
②利用三面角定理(即最小角定理) 求 。
2.向量方法:设 为平面 的法向量,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则
问题九: 求二面角
1.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作平面角常用方法如下: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立体几何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立体几何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立体几何一、本章知识结构:二、重点知识回顾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棱锥、棱台和多面体棱柱是由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面围成的几何体: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棱柱按底面边数可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棱柱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棱锥是由一个底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所围成的几何体.棱锥具有以下性质:①底面是多边形;②侧面是以棱锥的顶点为公共点的三角形;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等于从顶点到截面和从顶点到底面距离的比.截面面积和底面面积的比等于上述相似比的平方.棱台是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一个平面所截后,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由棱台定义可知,所有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继而将棱台还原成棱锥.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多面体有几个面就称为几面体,如三棱锥是四面体.(2)圆柱、圆锥、圆台、球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圆锥、圆台、球圆柱、圆锥和圆台的性质主要有: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②过轴的截面(轴截面)分别是全等的矩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③圆台的上底变大到与下底相同时,可以得到圆柱;圆台的上底变小为一点时,可以得到圆锥.2、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1)棱柱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就是棱柱的侧面积,棱柱的表面积就是它的侧面积与两底面面积的和.因为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等高的矩形,所以它的展开图是以棱柱的底面周长与高分别为长和宽的矩形.如果设直棱柱底面周长为c,高为h,则侧面积S ch=侧.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则其表面积2() S ab bc ca=++表.(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宽是圆柱母线的长,矩形的长为圆柱底面周长.如果设圆柱母线的长为l,底面半径为r,那么圆柱的侧面积2πS rl=侧,此时圆柱底面面积2πS r=底.所以圆柱的表面积222π2π2π()S S S rl r r r l=+=+=+侧底.(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其母线为半径的扇形.如果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πS rl=侧,那么圆锥的表面积是由其侧面积与底面面积的和构成,即为2πππ()S S S rl r r r l=+=+=+侧底.(4)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正棱锥的周长为c,斜高为h',则它的侧面积12S ch'=侧.(5)正棱台的侧面积就是它各个侧面积的和.如果设正棱台的上、下底面的周长是c c',,斜高是h',那么它的侧面积是12S ch'=侧.(6)圆台侧面展开图是以截得该圆台的圆锥母线为大圆半径,圆锥与圆台的母线之差为小圆半径的一个扇环.如果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r',,母线长为l,那么它的侧面积是π()S r r l'=+侧.圆台的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底面积的和,即2222π()πππ() S S S S r r l r r r r r l rl''''=++=+++=+++侧上底下底.(7)球的表面积24πS R =,即球的表面积等于其大圆面积的四倍.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1)柱体(棱柱、圆柱)的体积等于它的底面积S 和高h 的积,即V Sh=柱体.其中底面半径是r ,高是h 的圆柱的体积是2πV r h=圆柱.(2)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是S ,高是h ,那么它的体积是13V Sh=锥体.其中底面半径是r ,高是h 的圆锥的体积是21π3V r h=圆锥,就是说,锥体的体积是与其同底等高柱体体积的13.(3)如果台体(棱台、圆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S S ',,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1()3V S S h=+台体.其中上、下底半径分别是r R ,,高是h 的圆台的体积是221π()3V r Rr R h=++圆台.(4)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4、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中心投影:投射线均通过投影中心的投影。

名师讲坛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算、证、求问题

名师讲坛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算、证、求问题

图(1)
(变式)
图(2)
(1) 求证:CD⊥平面PBD. 【解答】 因为AD=AB,∠BAD=90°, 所以∠ABD=∠ADB=45°. 又因为AD∥BC,所以∠DBC=45°. 又∠DCB=45°,所以∠BDC=90°,即BD⊥DC. 因为平面PBD⊥平面BCD,平面PBD∩平面BCD=BD,CD⊂ 平面BCD,所以CD ⊥平面PBD.
因为AE BC,G为AE的中点, 所以GE 12BC. 因为M,N分别为DC,BD的中点,所以MN
12BC,
所以MN GE,所以四边形MNGE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GN∥EM. 因为EM⊥DC,GN∥EM,所以GN⊥DC.
又AE⊥EC,AE⊥DE,EC∩DE=E,EC⊂ 平面DCE,DE⊂ 平面DCE,所以AE⊥
2 点的凸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3____.
【解析】
由题意知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为正八面体(即两
个同底等高等棱长的正四棱锥),所有棱长均为1,其中每个正四棱锥的高均为
2 2
,故
正八面体的体积为
V=2V正四棱锥=2×13×12×
22=
2 3.
(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AB=2,AD =3,E为棱CD上一点,若三棱锥E-PAB的体积为4,则PA的长为____4____.
V锥体=13Sh 【解析】设正三棱锥的高为h,则有h= ×6×3 3× 3=9.
152-2 32 =
3
,所以V=
1 3
×
1 2
举题固法
目标1 空间几何体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
(1) (2019·南京考前综合题)已知一个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其侧面积为 S1,与该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侧面积为S2,那么SS12的值为___4_5____.

高考数学复习第8章立体几何专题研究球与几何体的切接问题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高考数学复习第8章立体几何专题研究球与几何体的切接问题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16R3 A. 81
64R3 C. 81
32R3 B. 81 D.R3
10/38
【解析】 如图,记 O 为正四棱锥 P- ABCD 外接球的球心,O1 为底面 ABCD 的中 心,则 P,O,O1 三点共线,连接 PO1,OA, O1A.
设 OO1=x,则 O1A= R2-x2,AB= 2· R2-x2,PO1=R+x,所以正四棱锥 P -ABCD 的体积 V=13AB2×PO1=13×2(R2-x2)(R+x)=23(-x3- Rx2+R2x+R3),求导:V′=23(-3x2-2Rx+R2)=-23(x+R)(3x -R),当 x=R3时,体积 V 有最大值6841R3,故选 C.
A.4π
9π B. 2
C.6π
32π D. 3
31/38
【解析】 由题意可得若V最大,则球与直三棱柱的部分面
相切,若与三个侧面都相切,可求得球的半径为2,球的直径为
4,超过直三棱柱的高,所以这个球放不进去,则球可与上下底
面相切,此时球的半径R=
3 2
,此时的体积最大,Vmax=
4 3
πR3=
4π3 ×287=9π2 .
【答案】 A
38/38
【答案】 C
11/38
★状元笔记★ 锥体的外接球问题关键是确定球心位置: (1)将锥体还原或补形为正方体或长方体,进而确定球心; (2)锥体的外接球球心一定在过底面的外心与底面垂直的直 线上; (3)球心到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 (4)球心一定在外接球的直径上!
12/38
思考题 1 (1)(2018·江西宜春模拟)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V=-
2a3+2a2 在(0,232)上是增函数,在(232,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课第3课时立体几何初步课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课第3课时立体几何初步课件
侧棱长均为√.若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
棱的中点,另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则该圆柱

的体积为
. 答案:
解析:由底面边长为√,可得 OC=1.
设 M 为 VC 的中点,



O1M= OC= ,O1O= VO,VO=



- =2,
∴O1O=1.V 柱=π·O1M ·O1O=π×
则EF∥BC,PF∥SA.
所以EF⊥AC,PF⊥AC.
因为PF∩EF=F,所以AC⊥平面PEF.
又PE⊂平面PEF,所以PE⊥AC.易证△SAC≌△SBC.
因为P是SC的中点,所以PA=PB.
而E是AB的中点,所以PE⊥AB.
因为AB∩AC=A,所以PE⊥平面ABC.
从而PE的长就是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所以BE∥平面PAD.
(3)因为AB⊥AD,而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CD,AD⊥CD,
由(1)知PA⊥底面ABCD,所以PA⊥CD.
又因为PA∩AD=A,所以CD⊥平面PAD.
所以CD⊥PD.
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
所以PD∥EF.所以CD⊥EF.
又因为BE∩EF=E,所以CD⊥平面BEF.
则该模型的体积为V=V2-V1=144-12=132(cm3).
故其质量为0.9×132=118.8(g).
答案:118.8
2.(2019·江苏高考)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体积是120,
E为CC1的中点,则三棱锥E-BCD的体积是
.
解析:∵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体积为120,
∴AB·BC·CC1=12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复习课件(共102张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复习课件(共102张PPT)

1 1
1
11.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 (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8_0__0.0 cm 3
3
2 0 20
主视图
10
10
2 俯0视图
2 侧0视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四个公理
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 • 三类关系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3)
a a
// b
b
(较常用);
(4)
a
//
a

(5)
a a
b
a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a b
4.面面垂直
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A
A
H
G
Q
B
C
侧视 B
)A
C
I
P
E
图1
F
B
D
E
D
图2
F
B
B
B
E A.
E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C.
E D.
练习10:(1)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
视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均为
正视图 侧视图
1,那么几何体的体积为( ) C
A.1 B.1 C. 1 D.1
俯视图
2
3
6
V1 3S底 h1 31111 3
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 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a,b , a b O, a //,b // //
//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
a
//

【公开课教案】《高三立体几何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高三立体几何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立体几何综合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最近几年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空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定,淡化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考查,因此立体几何的难度和以往相比有大幅度的降。

因此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高三复习中制定以下目标:1.高度重视立体几何基础知识的复习,扎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基础知识。

2.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图或框图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要以线线、线面、面面三种位置关系形成网络,能够熟练地转化和迁移。

3.重视模型复习,强化学生的“想图、画图、识图、解图”的能力,重视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转化的训练。

尤其重视对所画的立体图形、三视图与真实图形思维理解上的一致性。

4.在完成解答题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及准确性,要注意训练学生思考的严谨性,在计算相关量时应做到“一作、二证、三算”。

做好本节课的复习,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传统的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采取的基本方法:面面俱到的知识点整理,典型的例题解答,课堂的跟踪训练,灌输解题规律,这种模式由于缺乏新意,学生思维难以兴奋,发散性思维受到抑制,创新意识逐渐消弱,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立体几何的学习只有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设计思想在新课程理念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我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应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去指导立体几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地采取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自身综合素质、创新意识的提高。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媒体手段利用电子白板,幻灯片课件,几何画板软件。

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利用几何画板绘制立体图形,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的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专题11 立体几何 11.3平行与垂直证明 题型归纳讲义-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专题11 立体几何 11.3平行与垂直证明 题型归纳讲义-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因为点 E 是 AC 中点,点 F 为 AB 的中点,
所以 EF∥BC.
又因为 EF⊄平面 PBC,BC⊂平面 PBC,
△PAD 是正三角形,平面 PAD⊥平面 PBD.
(Ⅰ)求证:PA⊥BD;
(Ⅱ)设二面角 P﹣BD﹣A 的大小为α,直线 PA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大小为β,求 cos
(α+β)的值.
【解答】(Ⅰ)证明:∵∠BAD=45°,AD=1,�� = 2,
∴由余弦定理,得:
BD=
1 + 2 − 2 × 1 × 2 × ���45° =1,…(2 分)
性质定理
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l∥α,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
l⊂β,α∩β
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
=b,∴l∥b
平行⇒线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判定定理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a∥β,b
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β,a∩b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
=P,a⊂α,
⊥AC,
所以 PA⊥面 ABC,
因为 BC⊂平面 ABC,
所以 PA⊥BC.
又因为 AB⊥BC,且 PA∩AB=A,
所以 BC⊥面 PAB.
….(9 分)
(Ⅲ)解:当点 F 是线段 AB 中点时,过点 D,E,F 的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 PBC
平行.
取 AB 中点 F,连 EF,连 DF.
由(Ⅰ)可知 DE∥平面 PBC.
��
理由.
【解答】(Ⅰ)证明:取 AB 中点 O,连接 EO,DO.
因为 EA=EB,所以 EO⊥AB. …(2 分)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一、常用知识点回顾1、三视图。

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侧府一样宽,看不到的线画虚线。

2、常用公式与结论。

(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3)全品高考复习方案(听课手册)105页的常用结论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4、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常用方法;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常用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题型训练题型一:三视图的运用,求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例1、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A)18+(B)54+(C)90(D)81【练习1】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C.3D.2【练习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90πB.63πC.42πD.36π【练习3】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例2、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 (B )9π2 (C )6π (D )32π3变式1: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A1B1C1内有一个体积为V的球.若AB⊥BC,AB=6,BC=8,AA1=5,则V的最大值是变式2:在封闭的长方体ABCD-A1B1C1D1内有一个体积为V的球.若AB=BC=6,AA1=3,则V的最大值是变式3:(1)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2)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变式4:【练习1】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2,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A. B.12π C. D.10π【练习3】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互相垂直,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30°,若SAB的面积为8,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题型二:平行问题例1、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I)证明MN∥平面PAB; (II)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练习1】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12∠BAD=∠ABC=90°。

高三一轮立体几何复习课教案

高三一轮立体几何复习课教案

高三一轮立体几何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高三一轮立体几何复习课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高三一轮学习的立体几何基础知识;2. 强化学生对常见立体几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并掌握常见立体几何概念,如平行四边形、柱体、锥体等;2. 强化立体几何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3. 训练学生解决高难度立体几何题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者白板、黑板等;2. 学生练习册或习题集;3. 成绩单和学生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和热情;2.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与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或者引用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二、复习基础知识(15分钟)1. 复习并强化学生对立体几何基础概念的理解,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等;2. 提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顾并解答,鼓励他们回忆相关的知识点;三、强化概念应用(25分钟)1. 回顾并讲解一些与立体几何相关的典型问题,例如求解线段比例、求解表面积和体积等;2. 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题,鼓励他们应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法,并辅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四、解题方法分享(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并分享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2. 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指导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提供一些高难度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探索和解答;五、课堂练习与梳理(15分钟)1. 发放练习册或习题集,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2. 在学生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辅导和指导;3. 收集学生的成绩单,并提醒学生及时梳理和复习今日所学的知识点。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的进步和知识提高;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之处;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的巩固练习,并准备下节课的复习内容。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三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一.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10〕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

二.复习目标:1.在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的根底上,研究有关平行和垂直的的判定依据(定义、公理和定理)、判定方法及有关性质的应用;在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并探索立体几何中论证问题的规律;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2.在掌握空间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概念的根底上,掌握它们的求法(其根本方法是分别作出这些角,并将它们置于*个三角形通过计算求出它们的大小);在解决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关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掌握作平行线(面)和垂直线(面)的技能;通过有关空间角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有关概念、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根本的立体几何解题方法和常用解题技巧,开掘不同问题之间的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4.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说话要有根据〞的逻辑思维的习惯、提高思维品质.使学生掌握化归思想,特别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意识和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5.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分割与补形求体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三.教学过程:〔Ⅰ〕根底知识详析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1--2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0分左右,考察的知识点在20个以.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察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开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根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备考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备考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备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

2. 立体几何的性质:平行公理,空间向量的运算律。

3. 立体几何的定理:平行线、异面直线、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4. 立体几何的计算:体积、表面积、角、距离的计算。

5. 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几何体的运动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 通过案例分析、几何画板演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立体几何的测试,分析学生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第一课时: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立体几何的性质1. 教师讲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如平行公理,空间向量的运算律。

2. 学生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直观地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

第三课时:立体几何的定理1. 教师讲解立体几何的定理,如平行线、异面直线、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立体几何的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专题三 立体几何专题【命题趋向】高考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集中体现在立体几何试题上,着重考查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空间角等几何量的计算.既有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的试题,也有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大多考查概念辨析、位置关系探究、空间几何量的简单计算求解,考查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解答题一般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几何量的求解问题,综合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试题在突出对空间想象能力考查的同时,关注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关注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情形下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考点透析】立体几何主要考点是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与证明,(理科)空间向量在平行、垂直关系证明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在计算空间角中的应用等.【例题解析】题型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面积和体积计算例1(2008高考海南宁夏卷)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b +的最大值为A . 22B . 32C . 4D . 52分析:想像投影方式,将问题归结到一个具体的空间几何体中解决. 解析:结合长方体的对角线在三个面的投影来理解计算,如图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 n k ==1n ⇒=,a =b =,所以22(1)(1)6a b -+-=228a b ⇒+=,22222()282816a b a ab b ab a b +=++=+≤++=∴4a b ⇒+≤当且仅当2a b ==时取等号.点评:本题是课标高考中考查三视图的试题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我们通过移动三个试图把问题归结为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在三个面上的射影,使问题获得了圆满的解决.例2 (2008高考山东卷、2009年福建省理科数学高考样卷第3题)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 .9πB .10πC .11πD .12π分析:想像、还原这个空间几何体的构成,利用有关的计算公式解答. 解析:这个空间几何体是由球和圆柱组成的,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母线长是3,球的半径是1,故其表面积是22213214112ππππ⨯⨯+⨯⨯+⨯=,答案D .点评:由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的真实形状时要注意“高平齐、宽相等、长对正”的规则.例3(江苏省苏州市2009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第12题)已知一个正三棱锥P ABC -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若32AC BC ==, 6PC ,则此正三棱锥的全面积为_________.分析:正三棱锥是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的三棱锥,根据这个主试图知道,主试图的投影方向是面对着这个正三棱锥的一条侧棱,并且和底面三角形的一条边垂直,这样就知道了这个三棱锥的各个棱长.解析:这个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是36,故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是23333=22363+=,由此知道这个正三棱锥的侧面也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故其全面积是234393=93 点评:由空间几何体的一个视图再加上其他条件下给出的问题,对给出的这“一个视图”要仔细辨别投影方向,这是三视图问题的核心.题型2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例4(江苏苏州市2009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7)已知n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βα⊥⊥n m ,,m n ⊥,则βα⊥;②若n m n m ⊥,//,//βα,则βα//;③若n m n m ⊥⊥,//,βα,则βα//;④若βαβα//,//,n m ⊥,则n m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_______________. 分析:根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个作出判断. 解析:我们借助于长方体模型解决.①中过直线,m n 作平面γ,可以得到平面,αβ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如图(1),故βα⊥①正确;②的反例如图(2);③的反例如图(3);④中由,m ααβ⊥P 可得m β⊥,过n 作平面γ可得n 与交线g 平行,由于m g ⊥,故m n ⊥.答案①④.点评:新课标的教材对立体几何处理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使用长方体模型,本题就是通过这个模型中提供的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解决的,在解答立体几何的选择题、填空题时合理地使用这个模型是很有帮助的. 例5(浙江省2009年高考省教研室第一次抽样测试理科第5题)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m n m n αβ⊥⊥,则//αβB .若//,//,//,m n αβαβ则//m nC .若,//,//m n αβαβ⊥,则m n ⊥D .若//,//,//,m n m n αβ则//αβ 分析:借助模型、根据线面位置关系的有关定理逐个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对于//αβ,结合,//,m n αβ⊥则可推得m n ⊥.答案C .点评: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类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类试题虽然形式上各异,但本质上都是以空间想象、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为目标设计的,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掌握的程度.题型3 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有关计算(文科解答题的主要题型)例6.(2009江苏泰州期末16)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DD 、DB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11ABC D ;(2)求证:1EF B C ⊥;(3)求三棱锥EFC B V -1的体积.分析:第一问就是找平行线,最明显的就是1EF BD P ;第二问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行证明;第三问采用三棱锥的等积变换解决.解析:(1)连结1BD ,如图,在B DD 1∆中,E 、F 分别为1D D ,DB 的中点,则111111////EF D B D B ABC D EF EF ABC D ⎫⎪⊂⇒⎬⎪⊄⎭平面平面平面11ABC D .(2) 11111111111111111,//B C AB B C BC B C BD B C ABC D EF B C AB B C ABC D EF BD BD ABC D AB BC B ⊥⎫⎪⊥⊥⊥⎫⎫⎪⇒⇒⇒⊥⎬⎬⎬⊂⊂⎭⎭⎪⎪=⎭I 平面平面平面 (3)CF ⊥Q 平面11BDD B ,1CF EFB ∴⊥平面且2CF BF ==1132EF BD ==Q ,222211(2)26B F BF BB =+=+= 222211111(22)3B E B D D E =+=+= ∴22211EF B F B E += 即190EFB ∠=o,11113B EFC C B EF B EF V V S CF --∆∴==⋅⋅=11132EF B F CF ⨯⋅⋅⋅=11362132⨯⨯⨯⨯= . 点评:这个题目也属于文科解答题的传统题型.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证明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根据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进行相互之间的转化,如本题第二问是证明线线垂直,但问题不能只局限在线上,要把相关的线归结到某个平面上(或是把与这些线平行的直线归结到某个平面上,通过证明线面的垂直达到证明线线垂直的目的,但证明线面垂直又得借助于线线垂直,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中达到最终目的.立体几何中的三棱柱类似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可以通过“换顶点”实行等体积变换,这也是求点面距离的基本方法之一.例7.(江苏省苏州市2009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第17题)在四棱锥P ABCD -中,90ABC ACD ∠=∠=o ,60BAC CAD ∠=∠=o ,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22PA AB ==.(1)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2)若F 为PC 的中点,求证PC ⊥平面AEF ;(3)求证CE ∥平面PAB .分析:第一问只要求出底面积和高即可;第二问的线面垂直通过线线垂直进行证明;第三问的线面平行即可以通过证明线线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决,也可以通过证明面面平行解决,即通过证明直线CE 所在的一个平面和平面PAB 的平行解决.解析:(1)在ABC ∆Rt 中,1,60AB BAC =∠=o ,∴3BC 2AC =. 在ACD Rt Δ中,2,60AC ACD =∠=o ,∴3,4CD AD ==. ∴1122ABCD S AB BC AC CD =⋅+⋅115132233222=⨯⨯⨯=则155323323V == (2)∵PA CA =,F 为PC 的中点,∴AF PC ⊥.∵PA ⊥平面ABCD ,∴PA CD ⊥,∵AC CD ⊥,PA AC A =I ,∴CD ⊥平面PAC ,∴CD PC ⊥.∵E 为PD 中点,F 为PC 中点,∴EF ∥CD ,则EF CD ⊥,∵AF EF F =I ,∴PC ⊥平面AEF .(3)证法一:取AD 中点M ,连,EM CM .则EM ∥PA ,∵EM ⊄平面PAB ,PA ⊂平面PAB ,∴EM ∥平面PAB .在ACD ∆Rt 中,60CAD ∠=o ,2AC AM ==,∴60ACM ∠=o .而60BAC ∠=o ,∴MC ∥AB .∵MC ⊄平面PAB ,AB ⊂平面PAB ,∴MC ∥平面PAB .∵EM MC M =I ,∴平面EMC ∥平面PAB .∵EC ⊂平面EMC ,∴EC ∥平面PAB .证法二:延长,DC AB ,设它们交于点N ,连PN .∵60NAC DAC ∠=∠=o ,AC CD ⊥,∴C 为ND 的中点. ∵E 为PD 中点,∴EC ∥PN .∵EC ⊄平面PAB , PN ⊂平面PAB ,∴EC ∥平面PAB .点评:新课标高考对文科的立体几何与大纲的高考有了诸多的变化.一个方面增加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拓展了命题空间;另一方面删除了三垂线定理、删除了凸多面体的概念、正多面体的概念与性质、球的性质与球面距离,删除了空间向量,这就给立体几何的试题加了诸多的枷锁,由于这个原因课标高考文科的立体几何解答题一般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是平行与垂直).题型4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的主要题型) 例8.(2009年福建省理科数学高考样卷第18题)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11A D 和1C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1ACD ;(2)求异面直线EF 与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3)在棱1B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二面角P AC P --的大小为30o ?若存在,求出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解法一:如图分别以1,,DA DC DD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已知得()0,0,0D 、()2,0,0A 、()2,2,0B 、()0,2,0C 、()12,2,2B 、()10,0,2D ()1,0,2E 、、()0,2,1F .(1)取1AD 中点G ,则()1,0,1G ,()1,2,1CG =-u u u r ,又()1,2,1EF =--u u u r ,由EF CG =-u u u r u u u r ,∴EF u u u r 与CG u u u r 共线.从而EF ∥CG , ∵CG ⊂平面1ACD , EF ⊄平面1ACD ,∴EF ∥平面1ACD .(2)∵()0,2,0AB =u u u r ,6cos ,||||26EF AB EF AB EF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异面直线EF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6.(3)假设满足条件的点P 存在,可设点()2,2,P t (02t <≤),平面ACP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r,则0,0.n AC n AP ⎧⋅=⎪⎨⋅=⎪⎩r u u u rr u u u r∵()0,2,AP t =u u u r ()2,2,0AC =-u u u r ,∴220,20,x y y tz -+=⎧⎨+=⎩ 取2(1,1,)n t=-r .易知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1(0,0,2)BB =u u u r,依题意知, 1,30BB n =o u u u r r或150o ,∴14||cos ,2BB N -==u u u r u u r,即22434(2)4t t=+,解得3t =∵(0,2]3∈,∴在棱1BB 上存在一点P ,当BP的长为3P AC B --的大小为30o . 解法二:(1)同解法一知()1,2,1EF =--u u u r ,()12,0,2AD =-u u u u r , ()2,2,0AC =-u u u r,∴112EF AC AD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EF u u u r 、AC u u u r 、1AD u u u u r 共面.又∵EF ⊄平面1ACD ,∴EF ∥平面1ACD . (2)、(3)同解法一.解法三:易知平面1ACD 的一个法向量是()12,2,2DB =u u u u r.又∵()1,2,1EF =--u u u r ,由10EF DB ⋅=u u u r u u u u r·,∴1EF DB ⊥u u u r u u u u r,而EF ⊄平面1ACD ,∴EF ∥平面1ACD . (2)、(3)同解法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概念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本题给出的三种,一是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二是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共面、根据共面向量定理作出结论;三是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垂直.例9(浙江宁波市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理科第20题)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A BCED角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1)求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二面角A ED B--的正弦值;(3)求此几何体的体积V的大小.【解析】(1)取EC 的中点是F ,连结BF ,则BF DE P ,∴FBA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DE 与AB 所成的角.在BAF ∆中,42AB =25BF AF ==∴10cos ABF ∠=. ∴异面直线DE 与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0 (2)AC ⊥平面BCE ,过C 作CG DE ⊥交DE 于G ,连结AG . 可得DE ⊥平面ACG ,从而AG DE ⊥, ∴AGC ∠为二面角A ED B --的平面角. 在ACG ∆Rt 中,90ACG ∠=o ,4AC =,855CG =,∴5tan 2AGC ∠=. ∴5sin 3AGC ∠=. ∴二面角A ED B --5 (3)1163BCED V S AC =⋅⋅=,∴几何体的体积V 为16.方法二:(坐标法)(1)以C 为原点,以,,CA CB C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4,0,0A ,(0,4,0)B ,(0,4,2)D ,()0,0,4E ,(0,4,2),(4,4,0)DE AB =-=-u u u r u u u r,∴10cos ,DE AB <>=u u u r u u u r∴异面直线DE 与AB . (2)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4,0,0)CA =u u u r, 设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r, ,,n AD n DE ⊥⊥r u u u r r u u u r (4,4,2),(0,4,2)AD DE =-=-u u u r u u u r∴0,0n AD n DE ==r u u u r r u u u rg g从而4420,420x y z y z -++=-+=,令1y =,则(2,1,2)n =r , 2cos ,3CA n <>=u u u r r∴二面角A ED B -- (3)1163BCED V S AC =⋅⋅=,∴几何体的体积V 为16.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考查二面角的求法和多面体体积的求法.空间向量对解决三类角(异面直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计算有一定的优势.对理科考生来说除了要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上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外,不要忽视了传统的方法,有些试题开始部分的证明就没有办法使用空间向量.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说明:文科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前三题为主.理科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后三题为主. 一、选择题1.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尺寸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不考虑接触点)( )A . 63π++B . 1834π++C . 1823π++D . 32π+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323+B .233+C .2233-D . 3223-3.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及左视图均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直径为2的圆,则此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π34B .π38C .π316D .π3324.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o ,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 .2221+B .221+C .21+D .22+5. 一个盛满水的三棱锥容器S ABC -,不久发现三条侧棱上各有一个小洞,,D E F ,且知:::2:1SD DA SE EB CF FS ===,若仍用这个容器盛水,则最多可盛原来水的( )A .2923B .2719C .3130D .2723 6. 点P 在直径为2的球面上,过P 作两两垂直的三条弦,若其中一条弦长是另一条弦长的2倍,则这三条弦长之和为最大值是( )A .5B .5C .5D .57.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的中点为M ,'DD 的中点为N ,异面直线'B M 与CN 所成的角是( )A .30oB .90oC .45oD .60o8.已知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50o ,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 b 所成角都是30o 的直线有且仅有 ( )A . 1条B . 2条C . 3条D . 4条9.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45,90AD BC AD AB BCD BAD =∠=∠=o o ,将△AB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 BCD -,则在三棱锥A BCD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平面ABD ⊥平面ABCB .平面ADC ⊥平面BDCC .平面ABC ⊥平面BDCD .平面ADC ⊥平面ABC10.设x 、y 、z 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① x 、y 、z 均为直线;② x 、y 是直线,z 是平面;③ z 是直线,x 、y 是平面;④ x 、y 、z 均为平面.其中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的是( )A . ③ ④B . ① ③C . ② ③D . ① ②11.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m 、n 、l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下列命题 ①若//,m n n α⊂,则//m α;②若l α⊥,m β⊥且l m P ,则αβP ;③若,m m αα⊂⊂,,m n ββP P ,则αβP ;④若αβ⊥,m αβ=I ,n β⊂,n m ⊥,则n α⊥. 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 .1B . 2C .3D .412.直线AB 与直二面角l αβ--的两个面分别交于,A B 两点,且,A B 都不在棱上,设直线AB 与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θϕ,则θϕ+的取值范围是 ( )A .(0,)2π B .0,2π⎛⎤⎥⎝⎦C .(,)2ππD .{}2π二、填空题13. 在三棱锥P ABC -中,2PA PB PC ===,30APB BPC CPA ∠=∠=∠=o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三棱锥的侧面绕一周,再回到A 点,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14.四面体的一条棱长为x ,其它各棱长为1,若把四面体的体积V 表示成x 的函数()f x ,则()f x 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15. 如图,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 BM 与ED 平行; 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M 成60o 角; ④DM 与BN 垂直. 以上四个说法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依次是 .16.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1A B 的中点,则直线AE 与平面11ABC 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该空间几何体是如何构成的; (2)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 (3)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8.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RBC ,其中90RBC ∠=o ,2==BC RB .点,A D 分别是RB ,RC 的中点,现将RAD ∆沿着边AD 折起到PAD ∆位置,使PA AB ⊥,连结PB 、PC .(1)求证:BC PB ⊥;(2)求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9.如下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12AA AB =,点,E M 分别为11,A B CC 的中点,过点1,,A B M 三点的平面1A BMN 交11C D 于点N .(1)求证:EM P 平面1111A B C D ; (2)求二面角11B A N B --的正切值;(3)设截面1A BMN 把该正四棱柱截成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分别为12,V V (12V V <),求12:V V 的值.20.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90AD BC BAD ︒∠=,PA 垂直于底面ABCD ,N M BC AB AD PA ,,22====分别为PB PC ,的中点.(1)求证:DM PB ⊥;(2)求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3)求截面ADMN 的面积.21.如图,正方形ACDE 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 垂直,M 是CE 和AD 的交点,BC AC ⊥,且BC AC =.(1)求证:⊥AM 平面EBC ;(2)求直线AB 与平面EBC 所成的角的大小;(3)求二面角C EB A --的大小.22.已知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90BCA ∠=o ,2AC BC ==,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AC 的中点D ,又知11BA AC ⊥.(1)求证:1AC ⊥平面1A BC ; (2)求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3)求二面角1A A B C --的一个三角函数值.【参考答案】1.解析:C 该几何体是正三棱柱上叠放一个球.故其表面积为2231323224182342ππ⎛⎫⨯⨯+⨯⨯+⨯=+ ⎪⎝⎭.2.解析:B 这个空间几何体的是一个底面边长为3的正方形、高为3的四棱柱,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边长为3的正方形、高为2的四棱锥,故其体积为133********⨯⨯+⨯⨯⨯=+. 3.解析:C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1,高为3的圆锥,其外接球的直径为43. 4.解析:D 如图设直观图为''''O A B C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按照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在原来的平面图形中OC OA ⊥,且2OC =,1BC =,212122OA =+⨯=+,故其面积为()11222222⋅++⋅=+5.解析:D 当平面EFD 处于水平位置时,容器盛水最多2121sin 31sin 313131h ASB SB SA h DSE SE SD h S h S V V SAB SDE SAB C SDEF ⋅∠⋅⋅⋅⋅∠⋅⋅⋅=⋅⋅=∴∆∆--27431323221=⋅⋅=⋅⋅=h h SB SE SA SD 最多可盛原来水得42312727-=.6.解析:A 设三边长为,2,x x y ,则2254x y +=, 令442cos ,2sin ,33cos 2sin 70555x y x y θθθθ==∴+=+≤. 7.解析:B 如图,取'AA 的中点P ,连结BP ,在正方形''ABB A 中易证'BP B M ⊥.8.解析:B 过点P 作a a 'P ,b b 'P ,若P a ∈,则取a 为a ',若P b ∈,则取b 为b '.这时a ',b '相交于P 点,它们的两组对顶角分别为50o 和130o . 记a ',b '所确定的平面为α,那么在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b '都成30o 的直线. 过点P 与a ',b '都成30o 角的直线必在平面α外,这直线在平面α的射影是a ',b '所成对顶角的平分线.其中射影是50o 对顶角平分线的直线有两条l 和l ',射影是130o 对顶角平分线的直线不存在.故答案选B .9.解析:D 如图,在平面图形中CD BD ⊥,折起后仍然这样,由于平面ABD ⊥平面BCD ,故CD ⊥平面ABD ,CD AB ⊥,又AB AD ⊥,故AB ⊥平面ADC ,所以平面ADC ⊥平面ABC .10.解析:C x 、y 、z 均为直线,显然不行;由于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故②,可以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又由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故③可以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当x 、y 、z 均为平面时,也不能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11.解析:B ①中有m α⊂的可能;l m P 且l α⊥,可得m α⊥,又m β⊥,故αβP ,②正确;③中当m n P 时,结论不成立;④就是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④正确.故两个正确的.12.解析:B 如图,在Rt ADC ∆中,cos ,sin AD AB AC AB θϕ==,而AD AC >,即cos sin cos 2πθϕϕ⎛⎫>=- ⎪⎝⎭,故2πθϕ<-,即2πθϕ+<,而当AB l ⊥时,2πθϕ+=.13.解析:22 将如图⑴三棱锥P ABC -,沿棱PA 展开得图⑵,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应是A A ',又∵30APB BPC CPA ∠=∠=∠=o ,'90APA ∠=o ,∴A A '=22.14.解析:60,⎛⎤ ⎥ ⎝⎦,⎪⎪⎭⎫⎢⎣⎡326, 2()34x f x x =-,利用不等式或导数即可判断. 15.解析:③④ 如图,逐个判断即可.1610 取CD 的中点F ,连接EF 交平面11ABC D 于O ,连AO .由已知正方体,易知EO ⊥平面11ABC D ,所以EAO ∠为所求.在EOA ∆Rt 中,111222EO EF A D ==,2215()12AE =+10sin EO EAO AE ∠==.所以直线AE 与平面11ABC D 10.17.解析:(1)这个空间几何体的下半部分是一个底面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1的长方体,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1的四棱锥.(2)按照斜二测的规则得到其直观图,如图.(3)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是由长方体''''ABCD A B C D -与正四棱锥''''P A B C D -构成的简单几何体.由图易得:2,'1,'1AB AD AA PO ====,取''A B 中点Q ,连接PQ ,从而2222''112PQ PO O Q =++=()()1'''''''''''''''''4212.2S A B B C C D D A PQ A B B C C D D A AA AB AD =++++++++⋅=体积11622122133V =⨯⨯+⨯⨯⨯=. 18.解析:(1)∵点A 、D 分别是RB 、RC 的中点,∴BC AD BC AD 21,//=. ∴90PAD RAD RBC ∠=∠=∠=o ,∴AD PA ⊥.∴ BC PA ⊥, ∵A AB PA AB BC =⊥I ,,∴BC ⊥平面PAB . ∵⊂PB 平面PAB ,∴PB BC ⊥. (2)取RD 的中点F ,连结AF 、PF . ∵1==AD RA ,∴RC AF ⊥. ∵AD AP AR AP ⊥⊥,,∴⊥AP 平面RBC .∵⊂RC 平面RBC ,∴AP RC ⊥.∵,A AP AF =I ∴⊥RC 平面PAF .∵⊂PF 平面PAF ,∴PF RC ⊥.∴AFP ∠是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在RAD ∆Rt 中, 22212122=+==AD RA RD AF , 在PAF ∆Rt 中, 2622=+=AF PA PF , 332622cos ===∠PF AF AFP . ∴ 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33. 19.解析:(1)设11A B 的中点为F ,连结1,EF FC .∵E 为1A B 的中点,∴EF 112BB .又1C M 112BB ,∴EF 1MC .∴四边形1EMC F 为平行四边形. ∴1EM FC P .∵EM ⊄平面1111A B C D ,1FC ⊂平面1111A B C D , ∴EM P 平面1111A B C D .(2)作11B H A N ⊥于H ,连结BH ,∵1BB ⊥⊥平面1111A B C D ,∴1BH A N ⊥. ∴1BHB ∠为二面角11B A N B --的平面角.∵EM ∥平面1111A B C D ,EM ⊂平面1A BMN ,平面1A BMN I 平面11111A B C D A N = ,∴1EM A N P .又∵1EM FC P ,∴11A N FC P .又∵11A F NC P ,∴四边形11A FC N 是平行四边形.∴11NC A F =. 设1AA a =,则112A B a =,1D N a =.在11A D N ∆Rt 中,2211115A N A D D N a=+=,∴sin ∠A 1ND 1=11111sin 5AD A ND A N ∠==.在11A B H ∆Rt 中,11111sin 255B H A B HA B a =∠==在1BB H ∆Rt 中, 1115tan 45BB aBHB B H ∠===.(3)延长1A N 与11B C 交于P ,则P ∈平面1A BMN ,且P ∈平面11BB C C . 又∵平面1A BMN I 平面11BB C C BM = ,∴P BM ∈,即直线111,,A N B C BM 交于一点P .又∵平面1MNC P ∥平面11BA B ,∴几何体111MNC BA B -为棱台.∵112122A BB S a a a ∆=⋅⋅=,12111224MNC S a a a ∆=⋅⋅=, 棱台111MNC BA B -的高为112B C a =,故22311172346V a a a a ⎛⎫=+⋅= ⎪ ⎪⎝⎭,3327172266V a a a a a =⋅⋅-=,.∴12717V V =. 20.解析:(1)因为N 是PB 的中点,AB PA =, 所以PB AN ⊥. 由PA ⊥底面ABCD ,得PA AD ⊥,又90BAD ︒∠=,即BA AD ⊥,∴ ⊥AD 平面PAB ,所以PB AD ⊥ ,∴ ⊥PB 平面ADMN , ∴DM PB ⊥.(2)连结DN , 因为⊥BP 平面ADMN ,即⊥BN 平面ADMN ,所以BDN ∠是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在ABD ∆Rt中,BD ==,在PAB ∆Rt中,PB ==,故12BN PB ==BDN ∆Rt 中, 21sin ==∠BD BN BDN ,又02BDN π≤∠≤,故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6π. (3)由,M N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得//MN BC ,且1122MN BC ==,又//AD BC ,故//MN AD ,由(1)得⊥AD 平面PAB ,又AN ⊂平面PAB ,故AD AN ⊥,∴四边形ADMN 是直角梯形,在Rt PAB ∆中,PB ==12AN PB ==∴ 截面ADMN的面积111()(2)2224S MN AD AN =+⨯=+=.法二: (1)以A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图略)由22====BC AB AD PA ,得(0,0,0)A ,1(0,0,2),(2,0,0),(1,,1),(0,2,0)2P B M D 因为3(2,0,2)(1,,1)2PB DM ⋅=--u u u r u u u u r 0= ,所以DM PB ⊥. (2)因为 (2,0,2)(0,2,0)PB AD ⋅=-⋅u u u r u u u r 0=,所以PB AD ⊥,又DM PB ⊥ , 故PB ⊥平面ADMN ,即(2,0,2)PB =-u u u r 是平面ADMN 的法向量.设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为θ,又(2,2,0)BD =-u u u r . 则||1sin |cos ,|2||||4444BD PB BD PB BD PB θ⋅=<>===+⨯+u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 又[0,]2πθ∈,故6πθ=,即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6π. 因此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为6π. (3)同法一. 21.解析:法一:(1)∵四边形ACDE 是正方形, EC AM AC EA ⊥⊥∴,.∵平面⊥ACDE 平面ABC ,又∵AC BC ⊥,⊥∴BC 平面EAC . ⊂AM Θ平面EAC ,⊥∴BC AM . ⊥∴AM 平面EBC .(2)连结BM ,⊥AM Θ平面EBC ,ABM ∠∴是直线AB 与平面EBC 所成的角.设a BC AC EA 2===,则a AM 2=,a AB 22=,21sin ==∠∴AB AM ABM , ︒=∠∴30ABM . 即直线AB 与平面EBC 所成的角为︒30(3)过A 作EB AH ⊥于H ,连结HM . ⊥AM Θ平面EBC ,EB AM ⊥∴.⊥∴EB 平面AHM .AHM ∠∴是二面角C EB A --的平面角.∵平面⊥ACDE 平面ABC ,⊥∴EA 平面ABC .⊥∴EA AB . 在EAB Rt ∆中, EB AH ⊥,有AH EB AB AE ⋅=⋅.由(2)所设a BC AC EA 2===可得a AB 22=,a EB 32=,322a EB AB AE AH =⋅=∴. 23sin ==∠∴AH AM AHM .︒=∠∴60AHM .∴二面角C EB A --等于︒60. 法二: ∵四边形ACDE 是正方形 ,EC AM AC EA ⊥⊥∴,,∵平面⊥ACDE 平面ABC ,⊥∴EA 平面ABC , ∴可以以点A 为原点,以过A 点平行于BC 的直线为x 轴,分别以直线AC 和AE 为y 轴和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A -.设2===BC AC EA ,则),0,2,2(),0,0,0(B A )2,0,0(),0,2,0(E C ,M Θ是正方形ACDE 的对角线的交点,)1,1,0(M ∴.(1)=)1,1,0(,)2,2,0()2,0,0()0,2,0(-=-=,)0,0,2()0,2,0()0,2,2(=-=,0,0=⋅=⋅∴, CB AM EC AM ⊥⊥∴,⊥∴AM 平面EBC .(2) ⊥AM Θ平面EBC ,∴为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0,2,2(),1,1,0(==AB AM Θ,21==∴AM AB .︒=60.∴直线AB 与平面EBC 所成的角为︒30.(3)设平面EAB 的法向量为),,(z y x =,则⊥且⊥, 0=⋅∴且0=⋅.⎩⎨⎧=⋅=⋅∴.0),,()0,2,2(,0),,()2,0,0(z y x z y x 即⎩⎨⎧=+=.0,0y x z ,取1-=y ,则1=x , 则)0,1,1(-=n .又∵AM 为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且)1,1,0(=,21-==∴,设二面角C EB A --的平面角为θ,则21cos ==θ,︒=∴60θ.∴二面角C EB A --等于︒60. 22.解析:法一:(1)因为1A D ⊥平面ABC ,所以平面11AA C C ⊥平面ABC ,又BC AC ⊥,所以BC ⊥平面11AAC C ,得1BC AC ⊥,又11BA AC ⊥,所以1AC ⊥平面1A BC ;(2)因为11AC A C ⊥,所以四边形11AAC C 为 菱形,故12AA AC ==,又D 为AC 中点,知160A AC ∠=o .取1AA 中点F ,则1AA ⊥平面BCF ,从而面1A AB ⊥面BCF , 过C 作CH BF ⊥于H ,则CH ⊥面1A AB .在Rt BCF ∆中,2,BC CF ==7CH =,即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为CH =.(3)过H 作1HG A B ⊥于G ,连CG ,则1CG A B ⊥,从而CGH ∠为二面角1A A B C --的平面角,在1Rt A BC ∆中,12A C BC ==,所以2CG =,在Rt CGH ∆中,42sin 7CH CGH CG ∠==,故二面角1A A B C --的正弦值为427.法二:(1)如图,取AB 的中点E ,则//DE BC ,因为BC AC ⊥,所以DE AC ⊥,又1A D ⊥平面ABC ,以1,,DE DC DA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则()0,1,0A -,()0,1,0C ,()2,1,0B ,()10,0,A t ,()10,2,C t ,()10,3,AC t =u u u u r ,()12,1,BA t =--u u u r ,()2,0,0CB =u u u r ,由10AC CB ⋅=u u u r u u u r ,知1A C CB ⊥, 又11BA AC ⊥,从而1AC ⊥平面1A BC ;(2)由1AC ⋅u u u u r 2130BA t =-+=u u u r,得t =设平面1A 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1AA =u u u r ,()2,2,0AB =u u u r ,所以10220n AA y n AB x y ⎧⋅==⎪⎨⋅=+=⎪⎩r u u u r r u u u r , 设1z =,则)n =r所以点1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1AC n d n ⋅==u u u u r rr . (3)再设平面1A 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u r,(10,CA =-u u u r ,()2,0,0CB =u u u r ,所以1020m CA y m CB x ⎧⋅=-+=⎪⎨⋅==⎪⎩u r u u u r u r u u u r ,设1z =,则()m =u r , 故cos ,m n m n m n⋅<>==⋅u r r u r r u rr 7-,根据法向量的方向,可知二面角1A A B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