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Ø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发展早期监测
研发绿色防控
预警技术
技术与产品
病虫害
监测预警体系
专业化防治体系
研制精准施药 技术与设备
.
ü 发展早期监测预警技术
• 病虫害自身变异规律
• 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影响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 种植制度变化对病虫害影响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抗药性
生理小种
种群
生物型
发生
.
ü 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
• 绿色农药 • 生物技术植保产品 • 抗病虫作物新品种
绿色农药
抗性诱导
.
抗病虫作物
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Bt棉花、玉米、大豆和 水稻等相继应用,为害虫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Bt玉米 Bt水稻
热烈欢迎各位学员来我校学习!
.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报告人:戴良英
.
报告内容
Ø 粮食安全问题 Ø 病虫害发生的形势分析
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变化/ 外来入侵生物
Ø 应对策略
.
1 粮食安全问题
Ø 人口增加 Ø 耕地减少 Ø 粮食消费增加
.
Ø 人口增长
90 80 60.8 68.4
12.7 13.4 14 2000 2010 2025
.
Ø 粮食消费增加
年人均粮食消费量
农业国家(印度)
工业国家(欧盟/美国 )
200-300公斤
我国
600-900公斤
450公45斤0
400公400斤
2010
. 2030
30 2010
25 2020
22.7%
20
亿吨 15 10
14.8%
5 5.4 6.2
0 中国
22 27
世界
2020年全球与我国粮食的预计需求量 .
ü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迁飞区域向
高纬度、高海拔转移
水平分布变化
垂直分布变化
.
Ø 发生规律变化
ü 重大害虫:粘虫、草地螟、蝗虫、棉铃虫、 麦蚜、小麦吸浆虫、红蜘蛛、玉米螟、水稻 “两迁”害虫等
ü 重大病害: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 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 玉米南方锈病等
.
.
2.1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特征
Ø 全球变暖 Ø 降雨分布变化 Ø 极端天气频发
.
全球 气温
2000年 1960年
2100年 4.1-4.6℃
0.6℃
不同时期我国1月份 . 均温等温线的变化
Ø 降雨分布变化
我国气候旱涝两极化加剧
.
Ø 极端天气频发
极度干旱 强降雨
.
热浪 洪涝
气候变化影响病虫害发生
全球最有害的100种入侵物种
类别
全世界 中国
微生物
8
1
水生植物
4
3
陆生植物
32
19
水生无脊椎动物
8
2
陆生无脊椎动物 18
6
两栖类动物
3
1
鱼类
8
6
鸟类
3
3
爬行类
2
0
哺乳类
14
9
总数
100
50
.
2.3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 多数外来生物从我国南方入侵 • 重要入侵病虫害: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 入侵生物发生程度一般是原生区的5-10倍
.
3 应对策略
Ø 目 标:建立绿色防控体系 Ø 措施1: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Ø 措施2:建设公共植保服务体系
.
Ø 建立绿色防控体系
ü 不利于重大病虫害流行的农业生态系统 ü 高效绿色的防控措施与技术 ü 及时准确的预警与测报 ü 快速反应的专业化防控队伍 ü 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
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
我国蔬菜保护地面积 (万公顷)
.
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西花蓟马等病虫害 不断加重
烟粉虱
冬季大棚中均能发生
红色代表在露地 ü取食为害
可以越冬的地区
.
ü传播病毒病
Ø 机械收割
.
土壤 植物残体 种子
菌源 虫卵
加快病虫害 跨区传播
小麦全蚀病、腥黑穗、吸浆虫、节节麦 等发生区域扩大、危害加重
小麦全蚀病
小麦吸浆虫
Ø 发生代别变化 Ø 分布地区变化 Ø 发生规律变化
.
Ø 发生代别变化
均温上升1℃,小型昆虫增加1代
均温上升2℃,大型昆虫增加1代
玉米螟—吉林公主岭
80年代之前:发生一代或不 完全二代,二代不需要防治 现在:发生二代,需要防治
.
小麦条锈病
高山2080m
秋 季
春 季
病菌越冬
川区900m
越冬海拔上限由过去的1800米升高至 208.0米
2012年粘虫单日诱集量消长动态
.
2 .2 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
耕作制度变化
Ø 保护地增加 Ø 机械化收割 Ø 连茬种植 Ø 秸秆还田与
免耕种植
病虫害发生
Ø 发生规律变化 Ø 加快区域扩散 Ø 加重发生程度
.
Ø 保护地增加
466.7 250
0.66
11989098年 2200303年 22010010年
粘虫
主迁入区
波及区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越冬代
周年繁殖区
粘虫季节性迁飞路径图(1964年) .
北隍城岛昆虫跨海迁飞雷达监测基地
渤海
黄海
北隍城岛 (38.20N, 120.50E)
.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90,000
786
56
2
越冬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由南往北
由北往南
.
Ø 连茬种植 黄萎病等土传病害、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
危害加重 棉花黄萎病—新疆
.
Ø 秸秆还田与免耕种植 ü土壤中虫卵、带菌体数量增加 ü病虫害的栖息和越冬场所改善
每年3亿亩
.
小麦赤霉病、根腐病、根际线虫、大豆根 腐病、蛴螬、蝼蛄等病虫害危害加重
小麦根腐病
玉米二点委夜蛾
.
2.3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
p 棉粉蚧
ü 入侵华南地区
.
p 棉花病毒病
ü 烟粉虱传播
.
60 病虫害
发生面积
50
发生面积(亿亩)
40
30 1996
2001
2006
2011
在气候、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 我国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带来诸多问题
• 农药年用量超过100万吨 • 农药残留问题 • 环境污染问题 • 害虫抗性问题
ü 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7140万吨、谷物 1951万吨
我国已进入以玉米、水稻和小麦为核心的作物生产阶段,生 态系统的单一化增加了病虫害大范围爆发的风险
.
2 病虫害发生的形势分析
气候因素
生产模式 外来生物 作物品种
病虫害 种群增长
气候/耕作制度变化和外来入侵生物 是当前影响农业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
15 2050
世界 中国
全球及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亿人)
.
Ø 耕地减少
亿亩 亩
wk.baidu.com
耕地总量(亿亩
20
)
19
18
人均耕地 (亩)
2
1.52
1.37
1.29
1.20
1
17
16
0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00
2010
2025
2050
ü 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40%
Ø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发展早期监测
研发绿色防控
预警技术
技术与产品
病虫害
监测预警体系
专业化防治体系
研制精准施药 技术与设备
.
ü 发展早期监测预警技术
• 病虫害自身变异规律
• 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影响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 种植制度变化对病虫害影响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抗药性
生理小种
种群
生物型
发生
.
ü 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
• 绿色农药 • 生物技术植保产品 • 抗病虫作物新品种
绿色农药
抗性诱导
.
抗病虫作物
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Bt棉花、玉米、大豆和 水稻等相继应用,为害虫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Bt玉米 Bt水稻
热烈欢迎各位学员来我校学习!
.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报告人:戴良英
.
报告内容
Ø 粮食安全问题 Ø 病虫害发生的形势分析
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变化/ 外来入侵生物
Ø 应对策略
.
1 粮食安全问题
Ø 人口增加 Ø 耕地减少 Ø 粮食消费增加
.
Ø 人口增长
90 80 60.8 68.4
12.7 13.4 14 2000 2010 2025
.
Ø 粮食消费增加
年人均粮食消费量
农业国家(印度)
工业国家(欧盟/美国 )
200-300公斤
我国
600-900公斤
450公45斤0
400公400斤
2010
. 2030
30 2010
25 2020
22.7%
20
亿吨 15 10
14.8%
5 5.4 6.2
0 中国
22 27
世界
2020年全球与我国粮食的预计需求量 .
ü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迁飞区域向
高纬度、高海拔转移
水平分布变化
垂直分布变化
.
Ø 发生规律变化
ü 重大害虫:粘虫、草地螟、蝗虫、棉铃虫、 麦蚜、小麦吸浆虫、红蜘蛛、玉米螟、水稻 “两迁”害虫等
ü 重大病害: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 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 玉米南方锈病等
.
.
2.1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特征
Ø 全球变暖 Ø 降雨分布变化 Ø 极端天气频发
.
全球 气温
2000年 1960年
2100年 4.1-4.6℃
0.6℃
不同时期我国1月份 . 均温等温线的变化
Ø 降雨分布变化
我国气候旱涝两极化加剧
.
Ø 极端天气频发
极度干旱 强降雨
.
热浪 洪涝
气候变化影响病虫害发生
全球最有害的100种入侵物种
类别
全世界 中国
微生物
8
1
水生植物
4
3
陆生植物
32
19
水生无脊椎动物
8
2
陆生无脊椎动物 18
6
两栖类动物
3
1
鱼类
8
6
鸟类
3
3
爬行类
2
0
哺乳类
14
9
总数
100
50
.
2.3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 多数外来生物从我国南方入侵 • 重要入侵病虫害: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 入侵生物发生程度一般是原生区的5-10倍
.
3 应对策略
Ø 目 标:建立绿色防控体系 Ø 措施1: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Ø 措施2:建设公共植保服务体系
.
Ø 建立绿色防控体系
ü 不利于重大病虫害流行的农业生态系统 ü 高效绿色的防控措施与技术 ü 及时准确的预警与测报 ü 快速反应的专业化防控队伍 ü 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
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
我国蔬菜保护地面积 (万公顷)
.
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西花蓟马等病虫害 不断加重
烟粉虱
冬季大棚中均能发生
红色代表在露地 ü取食为害
可以越冬的地区
.
ü传播病毒病
Ø 机械收割
.
土壤 植物残体 种子
菌源 虫卵
加快病虫害 跨区传播
小麦全蚀病、腥黑穗、吸浆虫、节节麦 等发生区域扩大、危害加重
小麦全蚀病
小麦吸浆虫
Ø 发生代别变化 Ø 分布地区变化 Ø 发生规律变化
.
Ø 发生代别变化
均温上升1℃,小型昆虫增加1代
均温上升2℃,大型昆虫增加1代
玉米螟—吉林公主岭
80年代之前:发生一代或不 完全二代,二代不需要防治 现在:发生二代,需要防治
.
小麦条锈病
高山2080m
秋 季
春 季
病菌越冬
川区900m
越冬海拔上限由过去的1800米升高至 208.0米
2012年粘虫单日诱集量消长动态
.
2 .2 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
耕作制度变化
Ø 保护地增加 Ø 机械化收割 Ø 连茬种植 Ø 秸秆还田与
免耕种植
病虫害发生
Ø 发生规律变化 Ø 加快区域扩散 Ø 加重发生程度
.
Ø 保护地增加
466.7 250
0.66
11989098年 2200303年 22010010年
粘虫
主迁入区
波及区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越冬代
周年繁殖区
粘虫季节性迁飞路径图(1964年) .
北隍城岛昆虫跨海迁飞雷达监测基地
渤海
黄海
北隍城岛 (38.20N, 120.50E)
.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90,000
786
56
2
越冬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由南往北
由北往南
.
Ø 连茬种植 黄萎病等土传病害、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
危害加重 棉花黄萎病—新疆
.
Ø 秸秆还田与免耕种植 ü土壤中虫卵、带菌体数量增加 ü病虫害的栖息和越冬场所改善
每年3亿亩
.
小麦赤霉病、根腐病、根际线虫、大豆根 腐病、蛴螬、蝼蛄等病虫害危害加重
小麦根腐病
玉米二点委夜蛾
.
2.3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
p 棉粉蚧
ü 入侵华南地区
.
p 棉花病毒病
ü 烟粉虱传播
.
60 病虫害
发生面积
50
发生面积(亿亩)
40
30 1996
2001
2006
2011
在气候、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 我国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带来诸多问题
• 农药年用量超过100万吨 • 农药残留问题 • 环境污染问题 • 害虫抗性问题
ü 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7140万吨、谷物 1951万吨
我国已进入以玉米、水稻和小麦为核心的作物生产阶段,生 态系统的单一化增加了病虫害大范围爆发的风险
.
2 病虫害发生的形势分析
气候因素
生产模式 外来生物 作物品种
病虫害 种群增长
气候/耕作制度变化和外来入侵生物 是当前影响农业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
15 2050
世界 中国
全球及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亿人)
.
Ø 耕地减少
亿亩 亩
wk.baidu.com
耕地总量(亿亩
20
)
19
18
人均耕地 (亩)
2
1.52
1.37
1.29
1.20
1
17
16
0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00
2010
2025
2050
ü 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