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日本的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日本环境保护方案

日本环境保护方案
污染的主要成因。
土壤污染
工业废弃物、化肥农药 使用和城市垃圾等导致 土壤中有害物质积累。
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 和资源开发等对生态环
境造成破坏。
影响与后果预测
01
02
03
04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 面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皮
肤疾病等。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问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制 约作用,影响产业结构和可持
评估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对现有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新的政 策法规提供参考。
新政策法规制定及实施路径
制定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针对现有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新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 准和要求。
明确实施路径和时间表
为确保新政策法规的顺利实施,制定详细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 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治理体系框架搭建与完善
构建多层级治理体系
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和公众等多层 级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政府主 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
完善环境治理机制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 制,压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
监管机制强化举措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环保项目风险评估
对环保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 策风险等,确保项目可行性。
风险防范措施制定
针对评估出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 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
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保障环保项 目顺利推进。

日本的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改善过程——政策和规划视角研究

日本的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改善过程——政策和规划视角研究
s t a r t e d i t s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As i a n e a r l y a c e n t u r y a g o , a n d n o w h a s 8 6 % o f i t s p o p u l a t i o n l i v e s i n t h e
日本的 国家行 政机 构 ( 中央政府 ) 由 内 阁府 和 总 务 省 、法 务 省 ,警 察 厅等 1 2 个 省厅 组成 。如
舌l 罢
王 l
【 关键词】城市环境 问题 ,城 市环境政 策 ,生态
城 市 ,低 碳 社 会 , 日本
ABSTRAC T=J a p a n i s t h e e a r l i e s t c o u n t r y t h a t
市 的环境 问题 来源 于人类 经济 活动 中 的资源利 用和废气 、废 水 、废物 的排放 ,城 市环 境管理
也 与 经 济 产 业 省 ”有 关 。此 外 , 由于 内 阁 官
【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9 8 4 1 1 5 【 文献标识码J A
t o f u n d a me n t a l l y i mp r o v e t h e 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9 0
誉l 藩 l 哥
特 l 浩
中国 正 处 在 高 速城 市化 的新 时期 ,环 境 问题
日趋突出。分析 日本 在高速城市化过程 中出现 的
各种环境问题 .以及 经过 半个世纪 的努 力所取得 的成绩 ,其经验和教训都值得研究 与参考 。由于 政治和 经济制度 的不 同 ,笔者首先从 日本城市规 划制度和环境政 策的行政 管理方法入手解读 国家

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

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

弃的相关限制,事故等造成的石油污染对策,微塑料在内的海洋垃圾对策等。

关于日本的海洋废塑料对策,曾在本刊2019年第6期以《日本的海洋塑料污染对策》为题着重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仅介绍最新动态。

根据2019年5月制定的“塑料资源循环战略”,商家一律取消提供免费购物袋,采取积极措施变革消费者的意识。

经济产业省及环境省的审议会经过多次研究,在征求公众意见后,日本于2019年12月修订了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三、东京湾的环境保护目前,中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构想,大湾区的海洋环境保护是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2018年,中国的研究机构曾向笔者咨询过东京湾的环保经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帮助他们安排了赴日交流的行程。

前文提到的日本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成员由全体阁僚构成,由此可见海洋事务涉及众多政府机构,这一点从东京湾的环境保护上也可见一斑。

东京湾建水质总量削减制度封面故事COVER STORY划”,明确了之后十年应实施的东京湾水环境改善措施,各部门将“恢复过去那种人们可以戏水亲水,众多生物可在其中生息的舒适优美的‘大海’,创建与首都圈形象相符的‘东京湾’”作为努力的目标。

具体活动包括三部分:保护措施。

东京湾于2007年和2010年分别开展了行动计划的中期评估,2013年实施了期末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径流污染负荷的削减及滩涂和浅滩的改造等,生物的物种及个体数量有所增加,但东京湾内底层的溶陆域污染减排对策1.为削减来自陆域的污染负荷,实施总量减排计划及有效的项目措施2.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普及与深度处理3.减少雨水径流污染4.河流净化措施5.减少面源污染6.漂浮垃圾等的回收海域环境改善对策1.削减海域的污染负荷2.提高海域的净化能力东京湾环境监测1.监测的加强2.监测数据的共享与发布3.市民参与型监测表1 实现“东京湾再生行动计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日本环境管理简介

日本环境管理简介
日本环境管理简介
1.日本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
2. 日本环境管理制度与基本策 略
3.日本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 日本环境管理体制与机构
日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有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机 构。内阁中设立专职的环境厅,直属首相领导,厅为内 阁大臣,总管全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环境厅本部设障管 管房(即办公室)、计划协调局、自然保护局、大气保 护局、水质保护局和环境卫生部。下面按业务范围再设 课、室(全厅共有 23 个课和3 个室)。由厅直接管辖的 还有九个附属机构。除环境厅外,还有16个省、厅和一 个委员会根据各自的主管业务设立管理有关环境的机构。 此外,日本工矿企业环境管理机构也比较健全,根据日 本政府规定,凡是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的工厂,都要配 备防治公害的环境专职管理人员。凡是排放烟尘达 40000m3/h或废水10000m3/h的大型企业单位,都必须设 置主管公害的科(室)和配备管理公害的主任,负责解 决企业中的公害防治技术与管理问题。
思考:以上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二、日本环境管理制度与基本策略

日本的环境管制体系及其启示

日本的环境管制体系及其启示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5期
2 0 年 9 月 07
徐州师范大 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
J f u h u N 册 a U i ( hlso ya d S c l ce c sE i o .0 X zo o 1 n. P i o h n o i in e dt n o aS i
Vo . 3, . 1 3 No 5
S v ..2 0 et 07
日本 的环 境 管 制体 系及 其启 示
石淑 华
( 州师 范大学 经济 学院 , 苏 徐 州 2 1 9 徐 江 2O ) O
[ 关键词 ] 日本 ; ・ 环境管制体 系; 管理机构 ; 环境立法 ; 资机 制 投 [ 摘 要 ] 自 17 9 0年之后 , 日本在较短 的 时间 内由公 害大 国成 为经 济和环境 协调 发展 的经 济强 国, 主 要 是 由于在环境 管制 方面进行 了一 系列 重大改革和创新 。环 境管理机 构从 无到有 , 职权 范 围不 断拓展 , 构 机 及其 负责人 的地位 不断提 高; 环境 法律 不断完善 , 形成 了由基 本法 、 门法、 部 程序 法 、 政 法规、 方 自治 团体 行 地 的条例等组成 的完备 法律 体 系; 在环保投 资方 面, 建立 了一套 包括投 资总量、 主体 结构、 制度基础 、 公共财政等
“ 害对策联络会议 ” 16 公 ,95年在 国会 内设置 “ 产 业公害特别委员会 ” 但是 , , 这些机构只是起 到审 议、 协调和建议 的作用 , 缺少权威 性 , 许多事情议 而不决 , 不少法令难 以出台。因此 , 7 1 0年 7月 , 9
大臣成为主要 内阁大臣。环境省的工作人数不断 增 加 , 2 0 年 已有 1 l 人 。 到 o1 31

日本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现状与趋势

日本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现状与趋势

日本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现状与趋势时间:2004-08-06 常杪;任勇;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步入工业化时期,工业污染也随之发生。

二战前,局部地区曾出现过较严重的产业公害和反公害运动,当时的政府和企业对污染控制基本上没有什么较大的行动,但在一些污染处理技术上,如高烟囱分散污染物,排烟脱硫装置以及电除尘设备等方面有了一些发展,为后来的污染处理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二战后,日本很快又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工业化时期,经济持续20年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城市化迅猛。

同时,产业污染加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剧烈的污染除了造成了巨大的农业和渔业等生产性损失外,使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空前的损害和威胁。

这一恶果在本世纪50、60年代达到了高峰,著名的“四大公害”就是对当时日本产业公害后果的真实写照。

所以在国际上,战后日本既赢得了创造“经济奇迹”的美誉,随后也获得了“公害岛国”的“殊荣”。

“浓烟是繁荣的象征”是当时日本企业界甚至政府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普遍认识,即使再前进一步,也只是对“先污染后治理”的认同,这是日本环境保护史中最深刻和最昂贵的教训。

这一历史,除了受人类当时对环境与经济及污染与健康关系的认知水平较低的影响外,主要受制于日本特有的“政党—官僚—商界”所形成的稳固的“三元政治经济结构”的作用。

即,日本开始对产业污染采取对策,不只是因为严重的产业公害事实,而是因产业公害造成了严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因此危及到了其政治经济的稳定。

所以,日本对产业污染的对策反应,走的是一条由污染—健康损害—公害运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被动式的、自下而上的途径。

但当这种自下而上的途径转变为自上而下或二者兼有的方式时,日本的环境管理就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即日本在1970年“公害国会”之后,用了10左右的时间又创造了另一个奇迹—“成功的产业污染防治”。

同期,因50、60年代大规模高速度的经济建设,日本自然生态状况也不乐观。

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模式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管理成为国家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问题,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各国和企业都在推行不同的环境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案例研究等方面,探讨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一、环境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1.1 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手段,对企业和行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

这种模式以污染防治为核心,主要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治理,强调通过强制性措施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管理水平。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环境治理成本高、难以监管、局部治理难以达到全面改善等。

1.2 绿色生产的环境管理模式绿色生产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改变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工艺及产品设计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并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化转型。

这种模式强调了标准、认证和自愿性参与,通过市场推动企业改善环境绩效。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企业往往只关注生产效益,绿色生产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1.3 环保产业的环境管理模式环保产业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这种模式强调环境产业和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投入环保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然而,由于环保产业发展还相对较小,很多企业对环保产业的认识和参与度有限。

二、主要环境管理模式及其特点2.1 法律法规模式法律法规模式是最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和行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

这种模式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治理。

然而,由于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不佳,监管能力和处罚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对环境法规的遵从度较低。

2.2 自愿性认证模式自愿性认证模式主要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保产品认证等制度,引导企业改善环境绩效。

这种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管理。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1.1 明治时代:城镇化起步阶段(1868——1920年)
(1)城市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实施“殖 产兴业”政策发展现代工业,推动日本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并围绕京 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逐渐形成四大近代工业地带;
(2)农业及农村工业发展缓慢:19世纪70年代,日本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和地税 改革,废除等级制度,取消了束缚农村农业发展的绝大部分零杂税;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1.3 战后时代: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1946年至今)
(1)城镇化率持续上升:第三产业人口持续增长,从1955年的 35.5%逐步增加到2010年的66.5%; (2)农业及农村工业发展不断调整:1)第一阶段,农村生产生活 水平大幅提升;2)第二阶段,农业生产提质升级;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1)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这一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在城 市周边迅速形成了工业带; (2)农村地区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产业结构变化;阶段前期由于战争 的影响,以军需工程为主的企业逐渐从城市地区转移到农村,促进 了农村工业结构的调整;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农村生态环境管 理开始起步,《净化槽法》的“前身”《水槽便所取缔规则》出台, 对城乡生活污水的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以传染病防治为主推动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日本在城镇化起步阶段,对农 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形成概念,针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的相 关法律法规较少,仅开展了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工作;
日本环境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关政策
1.2 战前及“二战”时代:城镇化过渡阶段(1921-1945年)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探讨中日环境管理存在的差异以及解决对策

探讨中日环境管理存在的差异以及解决对策

25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日本环境的管理开始于20世纪中期,自7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社会已经基本进入稳定的阶段,而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环境的管理以及建设之中,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长期规划》以及《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等多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到了80年代,日本勇敢地接受来自全球的环境问题的袭击,又先后颁布了《新基本环境法》以及《基本环境计划》等环境政策,促进了日本环境的发展,由此可见,当今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势与这系列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是紧密联系的,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国关于环境的管理做了什么呢?接下来,我将详细的阐述一下中日环境管理的差异。

1 中日环境的差异比较1.1 环境政策方面正如上文我所阐述的,日本环境的管理开始于20世纪中期,在70年代以及80年代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勇敢的迎接以及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却正好迎接了经济上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于环境问题的共同存在给中国带来艰难的选择。

而在一些环境政策的实施方面,中国的很多地方是没有立法的,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地方不仅有立法,而且立法的权利很大。

而且中国的环境问题大部分都是由多个部门协调管理,这样一来,常常会出现责任分配不清楚的情况,出现环境问题以后,常常会出现,一方推给另一方的现象,从而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真正犯错误的人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惩罚,与此不同的是,日本的环境问题通常是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在出现问题以后,相关部门会立刻提出解决方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

1.2 中日环境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中日环境管理无论是在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背景方面,还是在管理制度的内容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是背景方面,我们都知道,在日本大建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政策的时间,中国因为忙于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设,因此,中国一直习惯于高投资、低收入、大污染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大环境的污染。

中日环境管理比较差异及对策

中日环境管理比较差异及对策

摘要: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对人类环境产生的巨大冲击,世界各国对本国环境的监控和管理都十分重视。

日本环境管理基本思想与制度的形成从20世纪中期,历经一个曲折到最终高效成功的过程。

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了成功防治产业污染的奇迹,这得益于其日趋完善的、极富日本特色的环境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对中日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差异论述,启示我们在立法监督机制方面我国地方权力要扩大;我国环境政策实施主体的行政不作为问题急需解决;在环境政策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及公众的作用;管理制度的指导应转变为“环境优先”原则;环境管理制度的内容需要细化;大力依靠法律、法规和自治团体在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中的监督和推动作用,最后根据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缺陷做出几点简单的对策措施。

二、中日环境政策比较(一)中日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差异日本环境政策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急剧发展引发的严重公害事件频仍、公众诉讼案件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制定的,中国则没有那么直接的背景,中国的环保事业起步时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社会还比较平稳,政府还没有日本当时那样的压力,所以,中国环境政策制定之初,便没有日本旨在解决尖锐的公害问题那样的现实针对性和作紧迫性,因而也就在政策力度上有所欠缺。

70 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社会步入稳定发展时期。

随着公害问题的有效解决,政府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国际环保运动浪潮的推动,日本进入全面环境保护阶段。

1971 年日本组建了环境厅作为政府机构开始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并于1977 年制定了《环境保护长期规划》,1978 年通过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等多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也是在70 年代起步的,但由于经济社会背景的差异,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政策制定一直比较滞后,直到1979年才制定了第一部综合的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日本的企业环境管理:经验及启示

日本的企业环境管理:经验及启示

日本的企业环境管理:经验及启示黄新锋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摘要】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企业在环境保护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本的企业环境管理在推动本国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企业环境管理的措施和特点,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对策,以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环境管理效益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越加深刻,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由于自身不恰当的环境行为而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环境负荷。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物中,有80%来自于企业。

因此,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减少企业的环境负荷,是当前我们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企业环境管理的措施及特点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企业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将企业的行为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0世纪中期的公害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走上了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的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成为环境保护的典范国家,日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广泛开展环境教育。

日本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与日本企业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密切相关。

日本的环境教育始于20世纪的“公害教育”,2003年《环境教育法》的颁布,更是推动日本的环境教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环境教育促使日本企业积极营造保护环境的企业文化,对外宣传企业的环保产品和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活动,对内通过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

2.推行企业环境会计。

31日本环境管理体系一、国家环境...

31日本环境管理体系一、国家环境...

国 合 会 专 题 政 策 报 告2007(1)国外环境保护机构设置国别情况介绍按:遵照总局领导要求精神,为配合总局有关工作,国际司领导要求国合会就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机构设置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报告。

为此,国合会秘书处利用国合会资源,抓紧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德国、美国、巴西、印度、日本等五国的环境保护机构设置情况提出了专题报告,供总局领导与有关部门参考。

1.德国环境管理体系--------------------------------------------------------22.美国环境管理体系--------------------------------------------------------103.巴西环境管理体系--------------------------------------------------------214.印度环境管理体系--------------------------------------------------------285.日本环境管理体系--------------------------------------------------------31德国环境管理体系一、德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介绍德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构成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的权责体系、环境保护机构设置、环境管理的运行机制。

根据法律规定的不同权责体系在联邦、州和地方3个不同层次设定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有相应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

(一)权责体系德国的宪法、法律及其他规章对环境保护权责有明确规定,其环境行政管理权责体系分3级:联邦、州、地方(市、县、镇)。

联邦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一般环境政策的制订、核安全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及跨界纠纷的处理。

联邦政府环境立法范围包括:废物管理、大气质量控制、噪声、核能及其他自然保护、景观管理和水资源管理等框架立法。

具体环境政策包括:水与废物管理;土壤保护与受到污染的场地管理;环境与健康;污染控制;工厂安全;环境与交通;化学品安全;自然与生态保护;核设施安全、辐射防护、核材料的供给与处置;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综述刘学成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十分完善,国内对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也经历了从技术到管理制度,最后上升到法律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入。

而在日本方面对于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也是着重于日本海洋环境污染公害和日本海洋环境教育方面。

一、国内研究中国对日本环境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着重于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立法,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

而针对日本海洋环境的著作则还无独立专著。

只是在日本环境研究中偶尔提到。

(一)研究视角第一,从史学角度。

专著方面如许海东的在《日本近现代环境保护发展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全面研究了日本近现代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发展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了海洋环境保护史的内容。

宋宁而,姜春杰的论文《日本海洋环境社会学的研究状况》(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探讨了目前日本国内海洋环境问题社会学的脉络和动向,提出了日本海洋环境社会学与日本海洋立国有着必然的联系。

北京大学历史系包红茂教授的论文《海洋亚洲境史研究的新开拓》(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梳理了海洋亚洲研究的学术谱系,提出了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在史学史方面,陈祥的论文《日本环境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中梳理了日本环境史学的发展脉络和关注点。

包红茂的《日本的环境史研究》总结了日本环境史学的特点和其关注对象与研究内涵,其中涉及到了日本海洋环境史方面。

第二,从管理学角度。

如任勇的《日本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该作通过提出了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环境变化,三位一体的环境管理观”通过管理学的角度对日本环境保护历史,日本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法律体系,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能源政策,进行了考察和梳理。

此外还有国务院环境保护小组主编的《日本的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2年)该著通过对日本各种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

管华诗,王曙光编著的《海洋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该书对海洋环境管理,海洋立法,海洋经济,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论述。

日本的有关环境管理法规

日本的有关环境管理法规

传真主题:技术(包括本页,共15页)至:杨先生陈志坚先生湛江奥里油电厂抄送:RUI NAIJIAN先生上海泰比亚技术有限公司附件:1)日本关于氧化硫,钒,和其它重金属的环境管理法规自:SATOSHI KUW关西电力有限公司电话:+81-70-5938-2691传真:+81-6-6441-9494电邮:K439208@KEPCO.CO.JP1.关于空气污染的环境条例在日本,工厂,包括电厂烟的排放受到”空气污染法及空气污染控制法实施规定(以下简称法律)的严格规定.请参考附件A的表1.没有专门的条例是针对燃烧奥里油锅炉的.本法律提供的标准不但适用于烟也适用于粒子,汽车排汽及其它物质例如,酚.在矿物燃料电厂,在设计时,必须将关于烟的条例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一般只把烟规定为燃烧生成的物质.以下对烟作详细的描述.(1)烟中所包含的受控物质“法律”对烟中所含的物质分类为:1)氧化硫.2)颗粒.3)有毒物质例如:镉,氯,氯化氢及铅.氧化氮归类到3)中.(2)关于烟的条例一共有4条关于烟的标准,描述如下:A.“法律”中确定了一般的排放标准.关于颗粒及有毒物质的一般排放限制分别在附C的表3和附D的表4.(注:氧化氮包含在表4).关于氧化硫的一般排放限制规定了其流量(m3N/h),流量的计算取决于排放口的高度及”法律”中相应的区域分类K值.关于氧化硫的一般排放限制的详细内容在附B的表2.B.特殊的排放标准特殊的排放标准提供了比一般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排放限制.这些标准适应于法律指定的区域,包括烟气排放设施密布的地方,以及适用于分别在表2(附B)及表3( 附C)中描述的氧化硫及颗粒.对于有毒物质,包括氧化氮,则没有特殊的排放标准..奥里油燃烧厂处于适用特殊排放标准的区域.因此,对于氧化硫排放的限制的K值为1.17,而颗粒排放限制适用为0.04g/m3.C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及应用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关于颗粒及有毒物质的地方条例,但不包括氧化硫.D.总排放的规定在”法律”指定的区域,关于氧化硫及/或氧化氮的”总排放规定”必须制定.奥里油燃烧厂所在的OSAKA包括在所指定的区域.一般说来,除了上述标准,电气设施最终还要遵守比上述标准更严格的排放限制的”污染控制协议”.对OSAKA奥里油厂,污染控制协议所规定的排放限制在表5(附E).依据有关的规定及协议,必须设计EP及FGD等设施以满足相关要求.如你所知,没有针对从矿物燃烧电厂排放的烟中所含的钒及放射性元素的规定.根据”工业安全及健康法,规定钒的含量必须可以确保处理含有钒化合物的材料的工作人员的健康.2.关于水污染的环境条例在日本,工厂水的排放,包括矿物燃烧电厂,水的排放受到”水污染控制法及水污染控制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法律)的严格规定,请参考附G的表7.对于奥里油燃烧锅炉,没有专门针对的规定.(1)条例对于水排放到沿海水域有3条主要限制.内容如下:A.一般的排放限制法律中所规定的一般排放限制在了附G中的表7中的第一列.B.更严格的地方限制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并适用更严格的限制.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关于”法律”中指定的所有项目的地方条例法规.地方政府规定的排放限制在表7( 附G)的第二列中有描述.C.总排放的规定在”法律”中指定的内海区域,关于COD(化学氧量),N(氮),P(磷酸盐)的”总排放规定”已制定.我们的奥里油燃烧厂所在的OSAKA地区也在此指定的区域内.”总排放的规定”所规定的OSAKA地区的总排放限制在表8(附H)中描述.一般说来,除了上述标准,电气设施最终还要遵守比上述标准更严格的排放限制的”污染控制协议”.但是,从OSAKA P/S排放出来的经过处理的进入污水管的水除外.进入污水管的排入限制在表7(附G)的最后一列有描述,可作参考.依据相关的条例及协议,必须设计废水处理厂以满足要求.没有针对从矿物燃烧电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的钒及放射性元素的限制规定.如你所知,依据”废物处理法”对钒进行规定.对于工业废物的处理准则在表9(附I)中描述,以作参考.此表表明,在垃圾填堆时,对V及V化合物不作规定.如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与我们联系.表1, 空气污染控制法确定的受控物质表2 氧化硫的排放限制表3颗粒排放表4 有毒物质的排放限制表6 有毒物质(钒及镍)表7 进入沿海水域的排水限制表8 总排放的规定表9 工业废物的处理准则。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些特点可以给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态度变化 ,不断采取政策措施加大保护环境 的 年代 以后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成为一种制度 ,日本政府将公 力度 ,日本的环境 问题得 以改善 ,进入2 世纪9 年代 以后 ,面对 众权益 以法律 的形式制度化 ,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府决策过 0 0 着新的环保 形势 ,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更加全面细致 ,从主要防 程 中。这样 ,公众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监督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止公害的发生转变到环保与节能结合的双重考虑 , 且更加注重社 工作 ,促进 国家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 。 会的道德教育和发挥全 民的作用 ,进入2世纪 以来, 日本提出了 ( )2 世纪 9 年代 1 二 0 0 建设 “ 循环型社会 ”的国家战略 , 日本政府 的环境保护进入到了 自高速增长暴露出严重 的公害 问题后, 日本政府通过强有力 个全新 的时期。 的法律措施 ,控制了公害的蔓延和扩大 ,但是到了9 年代 以后 , 0 ( 一)战后高速增 长时期 日本环境保护还存在许多老问题 ,而且 出现了一些新 的问题 ,政 二战后, 日本奉行经济增长第~主义理念 ,推行的国家战略 府在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的基 础上 ,继续重视企业 和国民环保的 是 “ 经济立国”战略,希望 日本在所有方面都为经济发展服务 。 积极 性,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 在这个过程 中,特别 是推进重化工业化 过程 中,产 生了骇人听 日本在 经历 了高 速增长 阶段 后 ,经济 发展进 入了城市 化阶 闻的 “ 公害”事件。根据 16 年8 日本制定 的 ( 害对策基本 段 、生 活大国化 阶段 ,消费主义 盛行。人 口过 密带来 的交通拥 97 月 ( 公 法 ,所谓公害即 “ 由于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对环境 堵 、噪音过大和大气和水质污染 问题 ,大量 的一次性消费造成生 的侵害 ,由大气污染、水质污染 、噪声 、振动、地面沉降 、恶臭 活垃圾大量增加 ,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废气造成 了环境荷尔蒙等 等造成人的生命及健康受损害 ,或人 的舒适生活受 阻碍”。其 中 问题对环境产生 了破坏作用。此时 ,地球环境 问题成为一个全球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从环境污染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转变。

其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和实施,不仅为日本自身创造了更宜居的环境,也为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日本早期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在战后的重建和经济腾飞时期,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例如,大气污染导致了呼吸道疾病的增加,水污染使得河流和海域生态遭受破坏,土壤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问题给民众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促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

在法律层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

《公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还有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具体领域的专门法律,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治理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环境管理方面,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省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环保机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环境管理网络。

在环境监测方面,日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日本还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环境保护。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对违法排污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企业自身也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内部环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公众参与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学校教育中融入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环保的习惯。

社会上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环保主题展览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日本工厂环保管理制度

日本工厂环保管理制度

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

本文将介绍日本工厂的环保管理制度,以期为我国工厂的环保工作提供借鉴。

二、日本工厂环保管理制度概述日本工厂环保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如《环境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质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工厂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环保管理体系日本工厂普遍建立了环保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管理体系(EMS)、能源管理体系(EHS)等。

通过这些管理体系,工厂能够系统地管理环保工作,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

3. 环保设施与技术日本工厂在环保设施和技术方面投入较大,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理等。

这些设施和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环保教育与培训日本工厂注重环保教育与培训,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培训课程等形式,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

此外,工厂还鼓励员工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5. 环保绩效评估日本工厂对环保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废弃物产生量等指标。

通过评估,工厂能够及时发现环保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日本工厂环保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1. 废气治理日本工厂在废气治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如活性炭吸附、酸碱洗涤等,确保废气达标排放;(2)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气产生量;(3)加强废气监测,确保排放达标。

2. 废水治理日本工厂在废水治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确保废水达标排放;(2)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水产生量;(3)加强废水监测,确保排放达标。

3. 固废处理日本工厂在固废处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固废分类收集,实现资源化利用;(2)采用先进的固废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等,确保固废得到妥善处理;(3)加强固废监测,确保处理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90年代的环境保护刘昌黎一,公害问题出现和环保对策的回顾1950-1960年代,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追求生产第一主义,日本的公害问题日趋严重起来,相继发生了“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哮喘病”和“疼痛病”等公害病。

1960年代后期,四种公害病的受害者把排污企业状告法庭,成了轰动一时的“四大公害诉讼”。

以四大公害诉讼为契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面下沉、噪音、振动和恶臭等七大公害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时,一些人甚至非常气愤地说:“让GNP见鬼去吧”!他们认为,只要不停止经济增长,就不能消除公害。

由于采取公害对策会提高生产成本,所以一般企业都不肯主动地进行环保投资。

为此,日本政府于1967年制订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又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这是日本解决公害问题的开始。

由于国民的强烈要求,1970年末至1971年5月召开的第65次国会集中审议了公害问题,成了有名的“公害国会”。

公害国会是日本政府公害政策的重要转折,由此,解决公害就一时成了日本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政策课题。

在这次国会上,一连气修改和制订了14项环保法律,其中修改的有《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止法》、《水质污浊防止法》、《噪音规制法》和《废弃物处理法》等;新制订的有《水质污浊防止法》、《海洋污染防止法》、《关于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公害防止事业费事业者负担法》和《公害纠纷处理法》等。

1972和1973年,日本政府又分别制订了《无过失赔偿责任法》和《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明确了企业的公害责任。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日本政府又分别就大气和水质保护制订了《环境标准》,对企业排水、排气实施了《浓度限制》。

在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根据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止法,1974 和1981年又分别实施了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总量限制。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公害对策和环境标准,不仅制订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而且各市町村还纷纷与区域内的主要企业签订了《防止公害协议》。

根据防止公害协议,企业必须承担规定的义务,例如发电厂的燃料就必须使用不含硫磺的天然气和低硫石油。

这样,防止公害协议就体现了地方居民的利益,受到了地方居民的欢迎,成了企业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

由上述可见,日本政府的环境对策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与当时环境迅速恶化,必须及时采取立竿见影的严厉对策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防止公害的协议,企业的环保行为不仅受到了社会的监督,而且还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检查。

凡是排污达不到协议标准的企业,都不得不根据地方政府的劝告,缩短开工的时间。

这种严厉的社会监督系统,是欧美各国所没有的。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上述政策措施,日本成了世界上公害限制最严厉的国家。

从而,公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控制,日趋恶化的环境也很快得到了改善。

根据附表1的统计,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颗粒悬浮物和光化学污染物含量都明显降低了。

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量大都下降到了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

1990年,日本每 1000美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5公斤,只相当于加拿大的1/16、德国的1/11、美国的1/9;二氧化氮排放量为0.8公斤,只相当于加拿大的1/6、美国的1/5,英国的1/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0.57吨,虽略高于法国的0.49吨和意大利0.54吨,但与美国的1.12吨和加拿大的1.05吨相比,都只相当于其一半左右。

尽管日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日本也成了世界上治理公害最先进的国家,但其环境保护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环境改善的步伐不仅明显放慢,而且某些方面还有所退步。

以大气污染为例:1997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颗粒悬浮物的达标率各为95.3%和61.3%,分别低于上年的96.4%和69.8%;汽车尾气中颗粒悬浮物的达标率1997年为32.9%,比上年的42.4%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再以水质污染为例:1997年,海域、河流和湖泊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74.9%、80.9%和41.0%;其中,河流水质达标率虽然比1980年的67.2%有所提高,但海域和湖泊水质达标率却低于1980年的79.8%和41.6%。

至于噪声,1992年,大城市噪声观测点的达标率只为7%。

另外,由于污水渗漏和化学农药使用等原因,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增加,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又成了新的环境问题。

由于环境改善的放慢和某些新公害的出现,一度减少的公害纠纷就又出现了增加的趋势。

从附表2可以看出,1972-1980年度,各地方公共团体受理公害纠纷的案件虽然由87764件减少为64690件,但1990年度又增加到74294件,1997年度仍为70975件。

其中,大气污染的纠纷案件1997年度为19688件,不仅相当于1980年度的2倍多,而且比1972年度也增加了30%以上。

另外,噪声、恶臭和其他公害(包括新出现的公害)的纠纷也依然很多,其中其他公害纠纷1990年度达到了高潮,1997年度纠纷案件仍相当于1980年度的1.76倍。

二,90年代的环境问题和环保对策1.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①能源消耗的变化和环境问题。

自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一直到80年代中期前后,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日本石油的进口量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

其中,1987年为116200万桶,只相当于1979年176900万桶的2/3。

然而,1987年以后,由于原油价格由升转降,日本石油的进口量自1990年恢复到141700万桶后,就一直是增加的趋势,1994年达到了167900万桶,1997年仍为164500万桶。

由于原油价格和原油进口量的上述变化,企业环境保护的压力减小,80年代一度迅速增加的节能投资到90年代就转为了减少了。

1990年,日本企业环境保护的投资为3054亿日元,不仅大大低于1985年的水平,而且连1975年9645亿日元的1/3还不到。

1996年,环保投资虽回升为4449亿日元,但1998年又减少为2605亿日元,只相当于1975年的27.0%。

②产业高度化和环境问题。

为克服1985年以来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影响,日本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日元升值对策,到1990年前后基本上实现了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化、经营的多样化和信息化。

由此,企业的环保政策就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虽然不会像重化学工业那样产生大气和水质污染等方面的环境问题,但由于各种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企业原材料的利用方式和废弃物的形态就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样,不仅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很可能被忽视。

其次,由于信息化的迅速进展特别是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不仅大大增加了信息化投资的资金,而且还缩短了设备淘汰的周期,扩大了纸张的消费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大量报废的设备和日益增多的废纸,提高设备和造纸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就成了防止公害、保护环境的新课题。

③“东京一极集中”和环境问题。

高速增长以来所出现的“东京一极集中”问题,不仅因人口过密而带来了东京地价昂贵和市内交通压力大的问题,而且还导致了大气和水质污染等公害问题。

多年来,尽管日本政府在解决“东京一极集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痛问题。

由于地价暴涨,不仅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泡沫经济,而且还给下水道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压力。

特别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由于不良债权的压力和长期的经济停滞,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减少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

④生活多样化、高级化和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和特别是由于日元升值,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不仅在80年代后期迅速提高,而且在1995年还一度超过了美国。

以此为背景,国民生活就出现了多样化、高级化的趋向。

由此,不仅因生活的奢侈和浪费而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增加,而且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也增大了新的环境破坏因素。

另一方面,国民生活多样化、高级化还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日本国民在物质生活感到富裕的同时,随着余暇和旅游消费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回归大自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环境舒适、充分体现人与大自然协调的社会。

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

1950-19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的。

然而,面临资源枯竭特别是能源危机的威胁,不仅日本经济的新增长已成泡影,而且社会的未来也笼罩了一层乌云。

特别是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增加了下一代人的经济负担,威胁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安全。

这样,从80年代后期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尖锐地摆在了日本的面前,环境保护也就面临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⑥地球环境问题。

由于大量地消耗资源和能源,人类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建立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自然和生态平衡,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地球环境问题。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破坏、酸性雨、森林资源减少、土地沙漠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生态平衡破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地球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不仅在世界各国普遍发生,而且其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地球环境问题既不是那一个国家自己的问题,也不是靠那一个国家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由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能源,是地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肇事者。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必须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在解决地球环境问题方面起带头作用,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2.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①环境基本法。

面临90年代环境问题的特点特别是日趋严峻的地球环境问题,必须把以前分别实施的公害对策、自然环境保护对策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由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加的环境保护体系,实施综合的环境行政。

为此,日本政府于1993年11月制订了《环境基本法》,这是一个在《公害对策基本法》和《自然环境保全法》基础上,全面体现政府环境政策的新法。

该法不仅详细规定了政府环境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经济措施,而且对制订实施环境基本计划和环境综合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②环境基本计划。

根据《环境基本法》,为全面而有计划地实施环保政策措施,日本政府于1994年12月制订了《环境基本计划》。

该计划根据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形势,以20世纪初为目标,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措施。

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以环境负荷小的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构筑环保型经济社会体系;第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长期共存;第三,在公平负担环保费用的前提下,由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个人共同参加环境保护;第四,推进国际环境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