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课程设计与评价报告
课程设计与评价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如何以不同形式存在和转换。
2.技能目标: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教材的第三章“物质与能量”,具体包括以下主题: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分子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度、酸碱性。
3.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热能、电能的相互转换。
4.守恒定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结构进行,每个主题将包含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环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解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深入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核心知识和学习指导。
2.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
3.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合以上教学资源,将创造一个互动、实践和探索的学习环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体来说: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
同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安排:根据课程大纲,合理安排教材的章节和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
2.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3.实际案例和实例: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际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注重与课本的关联性,符合教学实际,不涉及无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具备以下特点:1.支持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2.丰富学习体验:教学资源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易于获取和分享:教学资源要便于学生获取和分享,便于教师监督和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教案评价与建议
小学教师教案评价与建议教案评价与建议涉及到对教案本身完整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对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给出建议。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小学教师教案评价与建议的示例:评价与建议:教案的评价:1.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标准相适应,但可以进一步加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例如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本课时所需涉及的知识点,但可以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有针对性,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纳入考虑,例如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过程:教案中的教学过程安排得合理,通过导入、展示、分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但其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可以更加充分,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4.教学评价:教案中的教学评价方式多样,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但可以注意评价方式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例如将学生的表现与预设的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反思提高。
教案的建议:1.教学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例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并将学生的发展需求纳入教学目标的衡量指标之中。
2.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以保证教学过程的秩序和高效进行。
4.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例如自主评价、同伴评价等,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范文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范文《课程设计与评价》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让我明白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步骤,并通过实践项目,亲自参与了课程设计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程的设计和比较,我逐渐掌握了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此外,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还让我认识到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它是改进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了解了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步骤。
在实践中,我们也参与了课程评价的过程,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改进。
通过这个过程,我增进了对课程评价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评价能力。
此外,在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和评价理念。
传统的课程设计和评价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现代的课程设计和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化发展。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多元化的课程设计方法,例如基于能力的课程设计和项目化学习等。
这些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评价方面,我们也学习了多种评价方式,例如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除了理论知识,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还给我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在课程设计的实践项目中,我们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这个过程,我充分体会到了课程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增加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程评价的实践项目中,我们参与了课程的评价和改进过程,收集并分析了相关数据,并通过团队讨论和总结,提出了改进建议。
《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与评价》是教师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强化课程设计意识,掌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基础知识,领会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正确思维,形成开展课程设计与评价活动的基本能力,养成课程教学及其评价的基本素养。
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应用系统方法,从整体上设计、试行和评价课程及其实施过程,提高学生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引论2课时从“人”的高明与教学现实中的几个问题说起1. 为什么要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2. 课程设计的出现和发展3.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方法4. 主要参考资料第二章课程设计的一般原理 4课时案例第一节什么叫课程设计(1)课时第二节课程设计的逻辑(1)课时1. 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2. 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3. 课程设计的逻辑内容第三节课程设计的层次1.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2. 单元教学设计3. 课堂教学设计第四节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1)课时1. 传播理论及其建议2、学习理论及其建议3、教学理论及其建议4、系统论及其建议第五节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1)课时第三章学习者分析 4课时案例第一节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1)课时1. 中学生的认知特征2. 当前中学生认知发展状况第二节学习需要分析(2)课时1. 学习需要与学习需要分析2. 如何分析学习需要第三节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1)课时1. 什么是学习风格2. 学习风格对课程设计的要求3. 研究性学习与学习方式设计第四章课程目标设计 4课时一组案例对比第一节如何理解课程目标及其意义(1)课时第二节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内容及其关系把握(1)课时第三节如何设计课程目标(2)课时设计与讨论第五章课程内容设计 6课时几个现象第一节课程内容设计的意义与纠结(1)课时1. 课程内容与课程内容分析的含义2. 课程内容分析的意义3. 课程内容分析的纠结第二节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准则(1)课时1. 内容分析的几种取向2. 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第三节如何组织课程内容(2)课时1.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2. 直线式与螺旋式3.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第四节课程内容分析的思路(2)课时1. 确定特定课程目标的类型2. 将总的教学目标分成具体目标3. 分析并选择课程内容4. 初步评价课程内容设计与讨论第六章课程实施过程设计 6课时实习中的案例第一节教学过程设计(3)课时1. 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对设计的要求2. 教学过程的实质及其对设计的要求3. 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二节教学方法设计(2)课时1. 教学方法常识兼议启发性教学2.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3. 教学方法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1)课时设计与讨论第七章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2课时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1)课时1. 什么是教学媒体2. 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二节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和程序(1)课时1. 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2. 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3.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第八章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设计 2课时第一节教学情境设计(1)课时1. 教学情境及其对学习的意义2. 如何设计教学情境第二节课程设计的教学环境考虑(1)课时1. 什么是教学环境2. 课程设计的教学环境考虑第九章课程评价及其设计 2课时第一节课程评价的涵义(1)课时1. 课程评价的概念2. 课程评价的分类3. 课程评价的功能4. 课程评价的意义第二节课程评价设计(1)课时1. 新课程与课程评价改革2. 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评价设计设计与讨论第十章课程设计成果评价 2课时第一节什么是课程设计成果评价(1)课时1. 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概念2. 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内容3. 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意义第二节课程设计成果评价方法(1)课时1. 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形式2. 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的程序三、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教案设计练习及讨论为辅。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XX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2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3章:XX学科的应用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和安排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XX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目标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
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的内涵、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各种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课程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与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分别为:1.目标导向型课程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目标。
2.过程导向型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案例分析型课程设计: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型课程设计: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综合型课程设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课程设计理论。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XX小学学校课程评价方案
双桥小学课程管理评价方案一、学校课程设计思想与评价的指导原则根据双桥小学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要求,学校提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我校学校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是:发展性。
学校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
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
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广泛性。
学校课程在国家必修课程外,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
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二、学校课程评价内容双桥小学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课程设计与评价研修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研修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细胞与生命”的核心概念,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等内容。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细胞的结构组成,解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运用细胞生长与分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第三章“细胞与生命”为主,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等内容。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结构进行安排,首先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然后介绍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如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长与发育等;最后介绍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包括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将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等知识。
其次,将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还将采用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细胞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细胞知识。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则将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让他们通过实践加深对细胞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占评估总分的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作业将占评估总分的2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2篇)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课程设计与评价》这门课程是我本学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于课程设计和评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课程设计与评价这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课程设计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要设计好一门课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来设计课程,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课程评价是衡量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课程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个好的课程评价应该既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如何收集和分析评价数据,以及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来指导教学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过程中,我参加了一次小组课程设计项目。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共同制定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工合作进行了课程设计,并且根据设计完成了一次教学实践。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于课程设计和评价的理解和实践。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通过课程评价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课程设计和评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在课程设计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课程设计和评价的一些新理念和方法。
例如,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多元评价强调综合评价和多角度评价。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5篇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5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计与评价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课程设计与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现就学习成果进行如下总结。
二、课程设计理念的领悟与实践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课程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实践导向、能力本位等原则,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尝试将课程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学期我重点学习了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我明白了课程评价应遵循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构建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项目、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课程设计与评价的互动关系课程设计与评价是相辅相成的。
课程设计为评价提供了内容和标准,而评价则为课程设计提供反馈和改进方向。
本学期我注重二者的互动关系,通过评价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计。
同时,我也认识到课程设计与评价应紧密结合,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质量。
五、学习成果与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其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会如何将课程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掌握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明白了课程设计与评价的互动关系,学会了如何通过评价反馈优化课程设计。
5. 意识到课程设计与评价应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质量。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对课程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加强实践锻炼。
2. 在运用多元评价体系时,对部分评价方式掌握不够熟练,需进一步学习。
3. 在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对小学的重要性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对小学的重要性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确保小学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深入地设计和评价课程,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相匹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而通过课程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也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而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总而言之,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确保课程效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
它是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如何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小学教案设计水平?
如何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小学教案设计水平?。
一、评估现有的教案设计
教师需要对自己当前使用的教案进行自我评估。
可以从教案中提取出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等关键信息,然后反思教案是否全部达到了预期目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教案设计的难度、兴趣和趣味性等问题。
通过评估自己的教案,教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问题所在,并且尝试改进。
二、研究其他教师的教案设计
除了评估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师还可以研究其他教师的教案设计。
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教师培训班以及搜索学术研究和专业论坛等手段进行学习。
通过研究优秀的教案,教师能够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教案设计水平并且避免一些亟需改进的薄弱环节。
三、寻求反馈和建议
教师可以请求同事、上司和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定期评估和审核,教师可以获得有关教案设计的反馈和信息,并获得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具体建议。
这能够帮助教师识别自己的盲点以及薄弱问题,制定出更好的教学计划。
四、注重实践和不断创新
为了评估并改进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师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在实际操作中,尝试不同的教案设计方法,并进行实验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场景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教案设计方法和策略,创新和改进教案设计方案。
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小学教案设计水平是一个必要和持续的过程。
通过采用以上各种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案设计技能,不断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反思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植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能够正确识别并命名五种常见的本地植物。
2.了解这五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3.知道这五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2.能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3.能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介绍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如树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
2.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策略,如水生植物、旱生植物等。
3.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4.探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来源、药材、环境保护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征第二课时: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策略第三课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第四课时:探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介绍植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讨论法:用于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植物案例,让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我们周围的植物》,提供基本的知识点和观察任务。
小学教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
小学教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具,它既是教师教学的计划,也是教学的指南。
而教案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小学教案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教案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科教学要求,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小学教案的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确定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它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引导、学生活动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教案的评价教案的评价是对教案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它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在小学教案的评价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评价教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评价教案质量的重要标准,只有合理和可行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在评价教案时要注意检查教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等。
其次,教师要评价教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教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是评价教案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评价教案时要注意检查教案的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多样等。
小学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小学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方法摘要: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能够渗透劳动理念、培养劳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丰富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新课标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在设计与评价时,应当在学科教学时融合劳动教育,在真实场域中拓宽劳动教育,在主题式项目研究中升华劳动教育,并构建“一核五维”评价模式,同时注重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德育;教学设计与评价引言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原则的深入普及,劳动教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小学班级劳动教育课程是德育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重视劳动教育并运用科学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的重要性1.渗透劳动理念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需要有正确的舆论作为引导、积极的人生观作为动力,因此,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能够促进劳动理念的渗透,有助于加强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并强化他们的传统美德意识,有助于教师剖析劳动开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加深对于劳动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摒弃掉好逸恶劳的可能,养成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好习惯。
2.培养劳动能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能够在具体操作的层面教会学生如何劳动、怎样提高劳动效率、如何强化劳动成果,从而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改善他们的动手水平,并将劳动这一重要能力的塑造以课程分课时教育的方法进行科学地培养,从而更好地带给学生更多的劳动锻炼,促进明细化劳动项目的熟练带给学生更大的作用。
3.实现全面发展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以劳动能力的锻炼为基础,带动其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品质砥砺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共同锻炼,能够通过劳动教育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则从德育角度可以成为一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教育,从而更好地推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范本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心得范本在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这门课程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课程设计和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对课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课程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我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对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理念、课程开发的步骤和常用的设计模式。
我了解到课程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
我学会了运用反向设计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和教学策略出发,设计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课程。
其次,我对课程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课程评价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课程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我了解到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更是对课程设计的修正和改进。
我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学生作品评价等,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我还学会了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最后,我在实际操作中对课程设计和评价进行了实践。
通过课堂上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案例分析,我学会了运用课程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例如,在一次小组讨论活动中,我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我发现学生对活动的评价普遍比较高,但也有少数学生反映活动时间安排太紧,导致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我调整了活动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和展示自己的观点。
总之,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这门课程,让我对课程设计和评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仅掌握了课程设计和评价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好地设计和评价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课程评价与课程设计
课程评价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分析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这些学习成果将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基础,帮助学生和教师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相关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详细的教学大纲已经制定,明确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1.第一章:课程介绍与基础知识2.第二章:课程核心概念和理论3.第三章:课程应用和实践4.第四章:课程拓展与深化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列举,以便学生和教师了解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4.实验法:提供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包括:1.教材: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理论解释。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客观、公正的评估方式。
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完整版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完整版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1.课程本质对于课程本质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学科的知识与技能②学习者的生活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师生间的交流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与发展①内容:学科的知识与技能②元素: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③学生发展是目的④师生交流活动的实施形式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大课程观——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活动·从层次上,课程包括课程体系,单门课程,专题课程,课时课程。
3.武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4.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课程目标更新·知识传授——关注学习过程·单一过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应试——生活需要内容·结束学习——培养能力·评价选拔甄别——促进发展·统一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2)课程理念的更新·从传承文明——为学生发展·从知识结构——社会生活·从知能传授——知能主动建构·从中央集权——中央地方分权(3)课程结构更新·均衡性:各学科学时比较均衡·选择性:开设选修课·综合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目标6.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注意贯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基本精神·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是单元目标、专题目标的灵魂;而单元目标、专题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支柱。
(2)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有助于实现目标。
要根据学生学习规律、需求、多数学生来制定单元目标或专题目标。
(3)目标应简明、具体、可操作理解、了解、初步理解、学会……7.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1)从课程目标出发·四个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与价值观·不同课程,侧重点不同,内容设计有所体现(2)以教材为基础·教材是基础,课程以教材为本·但是,也可增、删、调整等(3)以生活为源头·教育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课程设计与评价校本课程
课程设计与评价校本课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能力。
在知识目标上,期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能够描述核心概念。
在技能目标上,学生应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并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学科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案例,涵盖从基本概念到高级理论的完整知识体系。
教学大纲将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内容,确保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学科基础概念,包括定义、历史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单元:核心原理,介绍定律、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第三单元:应用实践,分析案例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及其策略制定。
三、教学方法为达成教学目标,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小组讨论促进深入理解。
•案例分析法:提供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选择将注重质量和适用性,包括:•教材:选用权威、公认的教材作为主教学资源。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和最新著作,扩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资料:使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习趣味性。
•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需求,提供充足且先进的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体系将全面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小组讨论等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活跃度。
•作业:布置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课堂理论的运用和理解深度。
•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书面形式检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标准将保持客观和公正,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真实反映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将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合理安排。
确保在学期内完成所有预定内容。
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节奏,课堂时间将避开高峰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小学数学
一.泰勒五条原则: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
的经验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
究的学习意识
(2)经历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
得满足感
(1)(2)学生学习和了解垂直和平行,对于问题的解决拥有满足感,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的
(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
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2)正确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
描述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1)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
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展示交流,分类比较;归纳——掌握特征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互相平行, 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
物体的边相互垂直?并用三角板验证
二.斯腾豪斯过程原则:
1.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允许儿童在活
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做出反思,则
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对于小组的这种分法,有什
么问题
(2)分类——感悟特征归纳——掌握特征二次分类——认识垂直
2.如果一项活动在学习情境中允许学生充当主动的角色而不是被
动的角色
(1)(2)分小组做实验讨论
3.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探究各种观念,探究治理过程的应用,
或探究当前的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
(1)(2)探究什么是平行,垂直,相交
4.如果一项活动使学生设计实物教具,即真实的物体,材料,人
工制品
(1)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2)两支铅笔、玩具汽车、长方体(会转动)、5组不同的图形
5.如果一项活动能够由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成功的完成(1)(2)同样是四年级的学生,但仍然存在能力差异,这堂课的目的让学生都能够成功了解平行垂直与相交
6.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在一个新的背景下审查一种观念,一项
智力活动的应用,或一个以前研究过的现存的问题
(1)(2)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垂直与相交
7.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审查一些题目或问题,这些题目或问题
是我们社会中的人们一般不去审查的,是典型的被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忽略的
(1)(2)平行垂直相交这种课本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却不会在生活中被刻意提起
8.如果一项活动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冒成功或失败
(1)(2)分组讨论,老师去每个小组参与指导
9.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改写重温完善他们已经开始的尝试(1)(2)小组讨论错误,老师进行引导修正
10.如果一项活动使学生应用与掌握有意义的规则标准以及准则(1)(2)掌握平行垂直相交的定义与应用
11.如果一项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与别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
划及活动结果的机会
(1)(2)分组讨论,讨论出结果进行分享探讨
12.如果一项活动与学生所表达的目的密切相关
(1)(2)对于学生学习进行教育引导
Comparison
现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两份教案共同的优点在于数学课堂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造就了一个“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课堂《平行与垂直》。
这节数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力所能及的。
由于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教室里,四周应该都不缺少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不交叉;所以两份教案另一个共同优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学习,同时实践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经验,加以不同的小实验,用许多特定经验推出规律。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但是相对的我认为教案(1)更好,优点如下:以学定教,突显自主;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概念教学,力显本质;直观教学,巧降难度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
学生根据教师预设导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
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
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上,而不是“教”的上面,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暴露问题。
在课堂中利用实物道具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教案(2)存在时间安排问题;学生的举的例子都局限于教室,如果老师能联系生活中平行的现象,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
且教学预案中想到了挖掘数学思想,但是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中的集合图强调相交中包含垂直,垂直属于相交的一种,导致练习中有的学生把相交也看成是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