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五讲-园林建筑

合集下载

《园林建筑》课件

《园林建筑》课件

智能化应用
运用智能系统和科技手段, 提高园林建筑的管理和用 户体验。
《园林建筑》PPT课件
园林建筑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过景观设计和建筑元素的融合,营造 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独特环境。
园林建筑的定义和背景
园林建筑是一种通过园艺和建筑设计来创造美丽景观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古代世界各地,以人 们对自然的向往和欣赏为基础。
起源
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 的庙宇花园和古希腊的庄园。
1 空间规划
2 材料选择
通过布局和分区来创建功能性和流畅的 空间体验。
选择适合环境和风格的材料,如石头、 木材和植物。
3 植物配置
4 景观元素
根据景观的需要选择并搭配植物,以营 造美丽的绿化效果。
运用水景、雕塑、路灯等元素来增加景 观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建筑的重要性和价值
园林建筑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正式花园
设计严谨、结构简洁的花园,通常用于庄园 和宫殿。
日本庭园
以自然元素、小桥流水和石景为特色的庭园, 强调平衡和和谐。
植物园
以植物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花园,展示 世界各地的植物多样性。
屋顶花园
利用建筑屋顶空间创建的花园,提供城市绿 化和休闲场所。
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功能、美学、可持续性和使用者需求。
文化影响
园林建筑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生 活方式,如日本的庭院设计和法国的巴洛 克花园。
艺术性
园林建筑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将建筑、 雕塑、水景和植物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 美学效果。
环境保护
园林建筑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其中涌现了许多独特的名词。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史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

1. 四合院(Siheyuan):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指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空建筑群。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正房、厢房、配房和院落,并以院落为核心。

四合院追求内敛、简约的设计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貌。

2. 木结构(Mujiegou):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丝绳索系等传统技艺,兼具牢固性和美观性。

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桥梁等重要建筑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技艺。

3. 垂花门(Chuihua Gate):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门型,多用于连接各个院落或建筑物之间。

其特点是门顶呈弧形,上挑下垂,内外檐都悬挂有彩画或雕刻的花鸟图案。

垂花门的设计充满了艺术感和装饰性,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斗拱(Dou Gong):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檐和屋顶。

其特点是由相互咬合的木构件组成,形成稳定的支撑框架。

斗拱的设计考究了力学原理和美学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5. 黛瓦(Daiwa):黛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瓦片,以其青绿色的颜色而得名。

黛瓦富有光泽,耐久性强,并能有效防水防火。

黛瓦常用于屋顶覆盖和檐口装饰,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色彩和特殊的气质。

6. 仿木结构(Fangmu Jiegou):仿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法,用砖代替木材来构建木结构的效果。

仿木结构能够弥补木结构可能出现的腐朽和虫蛀等问题,同时保持了木结构的美观和传统风格。

7. 衔接(Xianjie):衔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技法,用于连接不同构件或部分。

衔接承担着增加稳定性、传递力量和美化外观等功能。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

园林的成熟前期— 宋、元、明、清初 (960-1736年)
1.宋代园林
宋代园林历史背景(1)
•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开封), 改名东京。
• 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 粮食与财富可由江南供应。
•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 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 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 临安。
• 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 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 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
宋 徽 宗 (1)
艮岳
• 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 程。
• 园建成之后,宋徽宗撰写《艮岳记》,僧人祖秀 写《华阳宫记》。
1.筑山 2.理水 3.植物配置 4.建筑 5.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
1.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 几乎绝迹。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 步。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 代都高。
4.由于诗文绘画的发展,宋代开始重视园林 意境的创造。
宋代的皇家园林
•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 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 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 于私家园林。
东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比较
• 从精神空间+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城市空间→环境空间
东 社坛、台、瑶池 →园、 园林 → 公园 →地域
方 悬圃、囿
庭院(园) 绿地 环境
城市
西 Eden 方 Paradise
→Yard
Garden
→Park
City

园林建筑ppt课件

园林建筑ppt课件
园林建筑ppt课件
一、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秦汉时期:园林的早期形态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按(说文解字 注)的解释,为囿者需具备二个条件,其一, 在平面布局上四周有墙围合成园;其二,园 内养禽兽以供畋猎游乐。由此可以看出,早 期的囿,实质上就是古代奴隶主贵族用以圈 养禽兽,以供其畋猎游乐的场所。
秦汉时期,统一的帝国、强大的皇权为囿建造创 造了条件,此时的囿无论在规模与内容上都有了较 大的变化,除了继续利用天然植物并养禽鸟百兽以 供狩猎外,囿中人工处理的色彩更浓,通过植物的 配置、山石的垒砌,溪流池塘的布局有意识地组织 景观和划分空间。尤其是囿中开始建宫设馆,以供 帝王寝居与观赏之用,使官室建筑与自然山水有机 组合,显露出以山水配合花草、房屋而成园林的造 园风格、“囿”终于演变为苑”。始建于秦,发展 于汉的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苑囿的典型。
Hale Waihona Puke 池沼或河道的 边沿很少砌齐整 的石岸,总是高 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着眼在画意” “ 取法自然” 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Q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移步换景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 镂空图案
台,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
的建筑。尔雅曰:“观四方而高曰台”,说明 台的功用主要是供游人远望或游观,其结构特 征为高而平。实际上园林中台并非孤立的平台、 往往与厅、堂等建筑组合在一起,构成独特的 景观。
阁,是我国传统楼房的一种,多数
为二层,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游 人远眺,游憩之用,有时亦可用于藏书 和供佛。园林中阁的设计讲究灵巧别致, 因此屋顶多数为攒尖顶,形体也比较俊 秀挺拔。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2023-11-02
目 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简史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特点与风格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功能与文化内涵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案例分析 • 中国现代园林与风景建设 • 中国园林与风景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简史
商周时期
园林萌芽
商周时期,古代中国的园林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满足王室 贵族的狩猎和祭祀的需要,如商代的囿和周代的台。
技术手段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实现园林 建设的环保和节能。
目标效果
营造一个宜居、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同时降 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科技与创新的应用
发展趋势
借助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推动园林与风景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
技术应用
运用3D打印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园林建设的数字化和智 能化。
1. 历史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几经修葺,现 存的是清代的园林。
3. 建筑特色:园内建筑多采用江南传统民居风格,白墙 黛瓦,木格花窗,显得淡雅幽静。
详细描述
2. 园林布局:拙政园以水池为中心,分为东、中、西 三个区域,各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4. 文化价值: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
2. 园林布局:御花园采用传统园林布局,以水 池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亭台楼阁、假山和花木 。
3. 建筑特色:园内建筑多采用重檐歇山式,黄 琉璃瓦顶,配以彩画和石雕,显得富丽堂皇。
4. 文化价值:御花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 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拙政园
总结词:苏州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以其精美 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中国建筑史课件-园林课

中国建筑史课件-园林课
太湖石 昆山石 宜興石 龍潭石 青龍山石 靈璧石 湖口石 英石 黃石 錦川石 宣石…
分類第三
大山:大型,中型園林 小山:小型園林--“廳山 樓山 閣
山 書房山 內室山 池山 峭壁山” 《園 冶.掇山》
峰石:獨塊/拼掇 獨置 散置 群置
堆疊第四
.假山體量與林總體佈局的關係 .山體的組合與輪廓層次
堆疊第四 .假山體量與園林總體佈局的關係
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
.空間的滲透 .景深的層次 .借景與對景
特殊的建築類型: .亭榭 .畫舫/不系舟 .鴛鴦廳
“鴛鴦廳” 留園 林泉耆碩之館
網師園 濯纓水閣
花間隱榭,水際安亭


.山體的組合與輪廓層次
堆疊第四 ---山體的組合與層次:
峰 巒 谷 澗 絕璧 洞 懸岩 壑 谿 台 水口 駁岸 蹬道 橋 瀑布 花壇
堆疊第四--疊石技巧
堆疊第四--掇山技巧
路徑與洞口: 尋覓
光線的作用 尺度的變化 柳暗花明又一村
堆疊第四
--掇山技巧:三遠 與 四不可
高遠:前低後高,山頭作之字型 深遠:兩山並峙,犬牙交錯 平遠:平崗小埠,錯落蜿蜒
---明.計成《園冶 [十]掇山》
欲知堆築假山的奧妙,還在把握山石型態的規律.
江岸曲折,岩堐逶迤,山巒延綿,老樹槎枒,蒼松傲然…
岡巒 坡法:坡面宜削如平,坡側皴宜勾搭縝密
蒼松蟠郁之麓
水際安亭
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魚
山頂層疊下必數重腳 蹊徑蟠曲而綿延
石根宜綴幽篁
石壁露根
垂石影泉 築亭高敞以助勝爾
石之立勢正走勢則斜
野築惟因
蜂腰版橋宜於山河近岫 石壁露根坡陀平迤
«雪山圖 »明.沈周 紙本長卷,縱31厘米,橫1011厘米

中国建筑史06_园林(2013s)

中国建筑史06_园林(2013s)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南 大

(一)先秦—汉:
建 筑

仿,奇

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 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 紫鸳鸯。。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 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壳,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 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咎不能遍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魏晋南北朝—唐


2、雅集与山居—借

南朝谢灵运《山居赋》: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 于胸怀。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唐 , 王 维 , 辋 川 图 ( 局 部 ) , 唐 人 摹 本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唐,王维,辋川别业,《辋川集》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第五讲 园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不规则 要素多元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围墙
屋宇平面 居中为池 似石似树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山、水、植物、建筑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东 南

关于自然山水景物的-审美态度、观看方式、表现方式
学 建

(一)先秦—汉:从分享自然到铺陈自然



围墙圈起的草木中蓄养禽兽

田畦中种植草木果菜
中 国

有围墙的圃


建 筑

大曰苑,小曰囿


中国传统园林与园林建筑PPT课件

中国传统园林与园林建筑PPT课件
自清末到明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历史悠久的造园风格所依赖以存在的社会基 础不复存在,致使连续性中断。
第2页/共37页
主要分布
园 林 的 分 布
第3页/共37页
主要分布
北宋以前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市郊附近地区)、 洛阳、开封一带:南宋以后的园林则分别集中在以下 三个地区:北方的北京及承德;长江下游的南京、扬 州、苏州、吴兴、杭州一带;珠江三角洲一带.由于 三者各具不同的风格,所以又常称:北方园林、江南 园林、岭南园林。
窗口均有景可对。
第13页/共37页
范围园林空间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
第14页/共37页
范围园林空间
内向布局形式的 最大特点是:以 自我为中心,“闭 关自守”,不考虑 外部空间环境的 影响及更大范围
内的完整统一性。
上面的分析图表示在 一个建筑群中部分采 用内向布局形式,下 面的分析图表示一个 建筑群兼有内向和外 向两种布局形式的特 点。
第6页/共37页
园林建筑的作用

点景

观景

范围园林空间

组织游览路线
第7页/共37页
点景&观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
第8页/共37页
点景&观景
某个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 他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 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 的关系。
明以前园林已经荡然无存,仅从有限的文字记述中领 略其概貌,是我们学习借鉴的造园手法的唯一珍贵的 资料。
第4页/共37页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第5页/共37页

园林 中国建筑史

园林 中国建筑史

一、园林的演变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 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的奠 基时期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中 的二大特点 ---- 本于自然而高于自 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已初步形成。多向、普遍、小型、精 致、高雅和人工山水写意化(是本时 期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园林的演变 背景1:
壁山、半亭 、盆池
《韩愈•盆池 五首》:池 光天影共青 青,拍岸才 添水数瓶
庭院理景实例
之住宅庭院
旷奥相宜: 园内附属于 厅堂斋馆的 各种庭院, 是园中景观 的重要组成 成分。园林 的主景山池 空间总是较 为开朗,属 “旷”的境 界,而庭院 空间较为狭 小、封闭, 属于“奥”
庭院理景实例 之园中庭院
拙政园
1)池水约占三分之一,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 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 2)建筑较集中地布置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 3)远香堂是中部主体建筑,居中心位置。它的周围环 绕着几组建筑庭院。 A:花厅玉兰堂;b:小沧浪水院;c:东南隅三庭院: 枇杷园、听雨轩、海棠春坞;d:西北隅yú池中见山楼与 长廊柳荫路组成以山石花木为中心的廊院。 4)北侧池中累土石成东西两山,之间隔以小溪,起着 划分池面,分割南北空间的作用。雪香云蔚亭、待霜亭、 荷风四面亭一起使岛上空间层次和景色更加活跃。 5)园内各景点的布置,以及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系了拓扑关系:a:向心关系(模糊的 心)b:互否关系;c:互含关系。
一、园林的演变
计成《园冶》导读
第二篇“立基”。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 取景,妙在朝南”。提出六类建筑物 在选择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厅堂基、 楼阁基、门楼基、书房基、亭榭基、 廊房基、假山基。
一、园林的演变

中国建筑史第五讲—— 隋唐、五代十国

中国建筑史第五讲—— 隋唐、五代十国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太液池上面的三座岛屿,象征东海三座仙山,其中的蓬莱岛上坐落着太液亭。 这里时常聚会,杨贵妃翩翩起舞;李白、王维、贺知章对酒当歌、吟诗作赋, 创造出只有文艺复兴才可比拟的唐朝艺术巅峰。
太液亭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图3 宣政殿复原图
宣政殿是地位最为尊崇的宫殿,上朝、即 位、册太子、殿试都在这里举行。 官员们在入殿之前需要被搜身、点名进行 严格的信息审核,方可开始唐朝公务员忙 碌的一天。
宣政殿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图4 紫宸殿复原图
宣政殿的后面是紫宸殿,这里曾经是武则天 执掌政权的天地。而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在 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压迫下,皇帝们退朝 后在这儿休息,不问政事。这就是大明宫的 三大正殿,标志的外朝、中朝、内朝。
永宁寺塔平面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建筑特征
隋洛阳宫乾阳殿(后为 大业殿)庭院空间想象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建筑特征 盛唐时期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四面门楣上阴刻的佛殿图用极精确的线条画出了柱、枋、斗拱、台 基、檐椽、屋瓦以及两侧的迴廊,由此表明,传统的中国建筑结构设计也经定型。
丹凤门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图2 含元殿复原图
每逢元旦、冬至,这里都会举行盛大 庆典。
但这里可不是.上朝的地方,官员们在 经过它后还要走200来米,才能抵达 每日工作汇报的场所:宣政殿。

园林建筑名词解释

园林建筑名词解释

园林建筑名词解释1.园亭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

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中国古代园亭中国园林中很早就运用亭。

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

”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期亭的形象。

明末计成著的《园冶》一书中,有专节论述亭的形式、构造、选址等。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

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

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

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

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

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

亭的形式起初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易。

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出多角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长方形、圆形、扇面形、圭角形等形体。

在单体建筑平面上寻求多变的同时,又在亭与亭的组合,亭与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在建筑的立体造型上进行创造,出现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录顶及组合亭等。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经营,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这类大型的离宫别苑中,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

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

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设在风景点的“碑亭”,在亭中立碑刻石题诗,引起游人对园林意境的联想,也是常用的点景手法。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在讨论到亭的位置时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中国风景建设常常寓意着某种意义或 象征着某种精神。例如,山水往往被 赋予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寓 意;植物也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的品质 或美德,如梅兰竹菊等被视为“四君 子”
04
中国园林与风景建设的文化内涵
园林与风景的文化寓意
自然与和谐的追求
中国园林和风景建设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 合一”的哲学,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木雕
木雕在园林建筑中多用于门窗、梁枋等部位,雕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花卉、人物、山水 等。
砖雕
砖雕是一种以砖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在园林建筑的墙面、门楼等部位常常可以看到,雕刻 内容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
03
中国风景建设历程与特色
古代风景建设
01 02
起源与早期发展
周朝时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园林和风景建设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 ,园林建设逐渐发展,出现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秦汉时期,园林 建设规模空前,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逐渐增多。
文化背景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 定,经济繁荣,为皇家园林的 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 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园林更
加注重礼仪和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
1 2
私家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成为与 皇家园林并行的园林形式。
园林特点
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国风景建设的特色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
空间感的营造
寓意与象征
中国风景建设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 结合。在设计中,强调利用自然元素 和材料,如山水、花木、石材等。同 时,也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 ,如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公认的建筑艺术奇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园囿和葬陵造园。

古代中国人对园林的建造追求极致的艺术和审美追求,这在《诗经》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句,可见一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演变汉代的园林建筑以寺观园林为主,注重与宇宙天地的和谐。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规模和造园技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隋朝的江都大雁塔和唐代的大明宫都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代表。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注重意境和艺术表现,如太湖园和拙政园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颐和园、拙政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以自然为模型,追求自然,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美。

园林建筑注重景致的合理搭配和展示,强调意境和美学意味的表现。

古典园林建筑更强调以意蕴和修身养性为宗旨,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希望你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欣赏园林建筑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视对花卉、树木的栽培和欣赏,而欣赏 的标准亦贵其自然。
三、注重对景观的组织和经营,以游廊分割组 织景区。常用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漏景 等等。
四、小中见大,曲折幽深。
14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15
(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
16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17
前者深受文人士大夫文化情调的影响, 后者则受到商人文化的熏陶。 除此以外,南京、杭州、常熟、无锡、上海、
松江、嘉兴等江浙一带的城市中也有江南园 林的精品。
13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虽由人造,宛自天成”为造园的主导思 想,水景和叠石在园林中占重要地位,二者分 别代表自然界的水体与山丘。
51
玉兰堂
52
53
54
55
宫市
56
影片观摩
《颐和园》 45min
57
4、北海
58
静心斋
59
60
5、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61
62
承德避暑山庄采用借景的手法,将山庄 东北面的八组著名藏式建筑——外八庙 的景色引入视野,增加了视觉层次,给 人以景观无穷尽的感受。
63
64
承德普陀宗乘庙全景
中国建筑史第五讲
园林建筑
1
商周时期开始造园活动。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
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 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
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苑规模空前,供皇帝在行猎、赏 景、优游时休憩。
3
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 转折点。
38
39
40
影片观摩
《圆明园》
导演:金铁木 93min
41
2、香山见心斋
香山见心斋是一处布局紧凑的小园林,位于北京西
郊的香山东麓山坡上,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明园
中的园中园。
42
3、 颐和园 (清漪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 北 郊 , 占 地 290 公 顷,是一座以昆明 湖和万寿山为山水 架构,融合南方建 筑精华的大型自然 山水园林。
35
本页景点为“正大光明”。图中央大殿为圆明园 正殿,是清帝办理政务的地方。殿后古松苍翠, 奇石耸立,称为“寿山”。
36
右图为 “方壶胜 境”。景 点位于圆 明园东北 角,其殿 宇坐落于 汉白玉高 台之上, 金碧辉煌。
37
本页图为“九州清宴”、原为清帝寝,其前 后临湖、处于圆明园宫廷区与苑景区之间。
26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
27
28
29
扬州何园俯视
3、个园
30
扬州个园抱山楼
31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32
三、清皇家园林
清代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承德。著名 的有北海、圆明园、颐和园(清漪园)、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承德避暑山庄等。它们 的主要特点有:
43
前湖景区
44
后湖景区
45
46
47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苏 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湖面 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东岸之 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的美丽拱 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48
49
铜牛
玉带桥
景明楼
50
20
2、寒碧庄(留园)
苏州留园明21瑟 楼与涵碧山房
22
苏州留园中部山池
苏州留园曲溪楼
23
李 渔(1610~1680)
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造园家。所著《闲情 偶记》一书,记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 观察。书中的“器玩部”和“居室部”,对 园林景观的设计、叠山和居室的装修、家具 等有精辟论述,是继《园冶》后又一部重要 的关于园林设计思想的著作。李渔曾筑有 “半亩园”、“芥子园”等私家园林。
1、网师园
18
19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阁
计成
生卒年不详,明朝末年著名造园家,苏州吴 江人。早年研习山水画,注重观察大自然, 体悟自然山水的意境。后以设计叠石假山、 造园为业,曾在扬州造影园。崇祯七年 (1634)写成《园冶》一书,书中对造园的各 个环节都有详尽交代,其“虽由人造,宛自 天成”的园林设计思想,不但影响了中国私 家园林的发展,对日本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 重大影响。
一是园林多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再加以人工建设。 二是清代皇家园林广泛吸收了南方、北方园林建
筑乃至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
33
清代北京 西北郊的 五座离宫, 即万寿山 清漪园、 香山静宜 园、玉泉 山静明园、 圆明三园、 畅春园。
三山五园
34
1、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包括 圆明园、万春园、 长春园,位于今 北京西郊,是清 代著名的“三山 五园”之首,占 地347公顷,在 世界造园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有 “万园之园”的 美称。
5
第三节 唐宋园林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 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 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6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7
8
9
10
南 宋 的 园 林
11
第二节 明清园林
假山叠石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多用太湖石作假山的 山峰,或者单独将太湖石置于院 中自成一景。太湖石讲究的是 “瘦、漏、透、皱”,以挺拔、 秀丽、精巧为优。
万法归一殿镀金铜瓦顶
65
第五讲完
66
24
二、扬州私家园林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扬州为大运河之枢纽,富商云集, 私家园林兴盛。
扬州园林兼容了南北建筑的特点:
亭台馆阁,夹岸楼舫,多标新立异,少有雷同。 另外,因园主多为喜欢攀比富贵的大商人,其建
筑尺度较苏州园林为大,建筑用材亦追求名贵, 论装修的华丽与考究,更为全国之冠。
25
1、片石山房(双槐园)
另一种常用叠石种类是黄石,其 特点是体积坚实,色黄。黄石可 用作砌筑驳岸、假山的基础或山 体部分等。园林叠石常综合运用 多种石材以营造出山脉连绵,奇 峰耸立的艺术效果。
苏州留园东部冠云峰正面 苏州网师园池南假山
12
一、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较为集中的地区是苏州 和扬州。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风格上有 些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