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座椅问题的人机学评析与改进设计方案
高铁列车座椅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研究
高铁列车座椅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研究摘要:高铁列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乘坐舒适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高铁列车座椅的人体工程学研究,探讨了座椅设计对乘客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
通过对座椅结构、材料、角度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了提升高铁列车座椅舒适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提升乘客乘坐体验。
关键词:高铁列车,座椅舒适性,人体工程学,优化方案一、引言高铁列车作为21世纪的交通利器,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然而,随着高铁列车的更新换代,乘客对于列车座椅舒适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座椅舒适性不仅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还与乘客的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对高铁列车座椅的舒适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高铁列车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铁列车座椅的结构与材料分析1. 座椅结构高铁列车座椅的结构设计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座椅的结构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既要保证乘坐的舒适性,还要考虑到乘客的健康和安全。
目前,高铁列车座椅的结构主要包括座垫、靠背、扶手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
座垫:座垫是乘客乘坐时主要支撑身体的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体型和坐姿。
座垫的长度、倾斜角度、软硬度等参数都会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
过长或者过短的座垫会导致乘客无法完全放松身体,造成乘坐疲劳;倾斜角度不合适会使乘客感到不适,增加颈椎和腰椎的压力;软硬度不均匀会导致局部的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
因此,座垫的设计应该根据乘客的体型和乘坐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提升乘客的舒适感。
靠背:靠背是乘客靠在上面时的主要支撑部分,其设计关系到乘客的背部健康。
靠背的高度、倾斜角度、弧度等参数都会影响乘客的身体姿势和舒适感。
过高或者过低的靠背会使乘客无法完全靠在上面,增加腰部的负担;倾斜角度不合适会导致头部无法得到充分支撑,增加颈部和肩部的压力;弧度不合适会使乘客感到不适,影响整体的坐姿。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座椅人机工程分析是一种综合研究方法,它将人类认知心理学、工程学、人体工学、运动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以人为基础,以座椅作为载体,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究人与座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的影响,从而为座椅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人体生理计量学、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调节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
1. 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人体形态与运动特征是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人体形态、肌肉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座椅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不同身高的人在坐姿时需要的座椅高度、座椅前沿的扶手高度等都不同,设计合适的座椅角度和高度能够使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舒适。
2. 人体生理计量学在座椅人机工程分析中,人体生理计量学是指研究人体各项参数和生理反应的科学方法。
例如,对人的身体负荷进行量化可以获得不同体型和运动方式下各种身体部位所承受的负荷大小和部位,进而为座椅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生理学测试,获得关于人体反应的详细信息,例如人的视觉反应时间、手部反应能力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座椅的设计,以适应用户的个体差异。
3. 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座椅体验感和舒适度是座椅人机工程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座椅的体验感和舒适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感觉和满意程度,以便制定更好的座椅设计方案。
例如,座椅表面的材料和织物的质量和平稳性可以影响人们的感受,粗糙表面给人以不适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瘙痒等不适感。
而各类座垫、椅背的设计,更是提高座椅的基础舒适度的原因。
4. 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主要是指座椅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座椅的支撑力可以是人体重量在座椅上分布均衡,以减少人体在座椅上产生不适的感觉。
而座椅的稳定性则是指座椅在使用中的平衡性,以及座椅在众多动态能力的负载瞬间内,保持安全、平稳和运动平衡。
火车座椅问题的人机学评析与改进设计
火车座椅问题的人机学评析与改进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铁路运输在各种交通工具运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人们出行大多选择较为经济和舒适的硬卧车厢,如何对座位进行设计以满足基本乘坐要求的基础上向舒适化、人性化发展,从而达到尽可能减少旅客出行的疲劳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单个座椅的总体结构。
具体流程为设计单个座椅的基本,对座椅舒适性做出优化。
乘客处于坐姿状态时,支持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腿和脚等。
其中腰椎、骶骨和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着人体上半身大部分负荷,同时还要承受弯腰扭转等动作负荷。
从图1可以看到人体脊柱侧面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
坐姿状态的差异影响了身体对脊柱的压力,为了乘坐舒适必须保证人体处于正常生理曲线状态,列车座椅应全方位提供给坐姿人体头部、颈部、背部、腰部、肘部、腿部和足部的合理支撑。
人体骨盆下面有两块粗壮的圆骨,称为坐骨结节,能比周围肌肉承受更大的压力。
当座面呈水平状态时,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未受压迫,当座面呈凹形状态时,会迫使股骨向上转移而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力,人体会下意识涌动臀部或者求助肘部和肩部分散受力,从而引起不适。
同时过软的座面使腿部压力过大,影响了大腿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而感到不适。
医学论证显示,座垫应根据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至大腿部位时压力将至最低。
图2是座垫倾斜5°~10°时较为理想的座垫体压分布曲线,其中各封闭曲线为等压力线,所标数字的压力单位为kPa。
图2人体测量一般包括形态测量、生理测量、运动测量三个方面. 根据座椅设计研究需要,采用抽样测量法将其中的形态测量和生理测量作为主要测试项目.根据座椅类家具设计所需人体尺寸作为测点和测量项目. 身高是最基本的人体尺寸数据,选取这一基本尺寸作为基准,用H 表示,建立H与人体坐姿各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中,人体坐姿尺寸包括:1.坐高;2.坐姿颈椎点高;3.坐姿眼高;4.坐姿肩高;5.坐姿肘高;6.坐姿大腿厚;7.坐姿膝高;8.小腿加足高;9.坐深;10.坐姿下肢长,座椅的部件主要包括:支架、椅面、腰靠、扶手、头靠。
人机工程学长途火车座椅背向问题研究
人机工程学长途火车座椅背向问题研究列车座椅受车厢内空间限制,座椅造型设计上不宜过于夸张,同时还要考虑其重量问题、安装问题、美观问题、车内座椅排布方式等问题。
设计出既满足以上客观要求又满足人机舒适性要求的高质量高速列车座椅,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座椅在满足各种客观问题的基础上,要更好的服务于乘客,满足乘客人机舒适性的要求。
提起“舒适”一词,它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期望,是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感受,同时还随着外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包括色彩、灯光、造型等诸多因素。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人机舒适性理论的研究,是把人机工程学和人的舒适性研究二者相结合的研究。
高速列车座椅的设计,笔者认为,应该为乘客创造出一种“相对”舒适的乘坐环境,而不是“最舒适”或“不舒适”。
在高速列车座椅设计中,引入人机舒适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乘客生理、心理上的需求,给乘客带来愉悦的旅途体验。
体现列车“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
列车座椅功能属性分析座椅作为列车上与乘客最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设计应该满足造型尺寸的人性化、乘客舒适性、可调节等功能。
要满足乘客多种坐姿姿态,减轻疲劳。
列车座椅的设计一般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扶手是否可调;靠背是否可调;头枕是否舒适;并考虑其座椅旁的小把手的设计,座位号的设置;阅读灯的添加;垃圾桶、插座、脚踏、杂志储物兜或盒、以及桌板连接结构的设计。
在对这些座椅各个部件进行造型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座椅与乘客间的人机关系,座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乘客舒适,首先要具有乘坐功能,尺寸要符合人的舒适性要求;其次,要美观,要与车厢内整体氛围相协调;再次,要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座椅与乘客间的关系,如对乘客心理感受的情感化设计等。
与列车座椅设计相关的人体尺度分析受车厢内特定大小的约束,座椅尺寸大小也势必要以最小的尺寸设计满足最大的乘客舒适需求。
与列车座椅设计相关的人机尺寸可大致分为:座面高度、靠背高度、扶手高度、座深、座宽、扶手宽度、前后椅间距、座面角度、扶手倾斜角度、椅背可调节角度等,这些角度、尺寸的大小决定了座椅的基本尺寸。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关于“火车硬座”设计不合理的调查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关于“火车硬座”设计不合理的调查一、【调查】九成网友认为“硬座难受”曾有媒体在网上进行了调查:你认为目前的火车硬座是否舒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认为“火车硬座难受”的网友比例高达95.23%。
至于原因,49.68%的网友认为“硬座靠背设计不合理”,42.44%的网友认为“铁路部门忽视旅客的体会”。
有网友说,火车硬座设计无人性化体现在两点:一是靠背成直角;二是靠背太高,乘客坐下后头无法后仰。
专家:直角靠背不符合人体脊柱S形曲线,容易造成受压分布不均,时间久了肯定会疲劳。
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靠背倾斜度在100°~110°。
绝大多数网友跟帖呼吁:“铁道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积极采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全国所有的硬座火车座椅进行改进,用了这么多年了,不能再一直用下去。
我想,当初火车硬座之所以设计成直角靠背也许自有其考虑,可以节省空间,火车车厢就那么大,能多安几个座位就多安几个。
而最根本的在于,铁路是垄断经营部门,是“卖方市场”,根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有没有人坐的问题,也就不会去换位思考乘客舒服不舒服了。
坐火车硬座出行,总觉得腰酸腿疼、疲惫不堪,原来是硬座在惹祸。
其实不止硬座,火车的硬卧坐起来也不舒服,中铺根本直不起腰,这些小问题,都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么多年了,都没得到改进。
二、【改进】硬座可以改为“躺椅”外出座火车--如果是硬座的话,那座椅的背靠快90度了,人座时间长了,非常容易疲劳,腰累的难受,但旅途劳累,好好休息对大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设计时应倾斜一定角度,使身体受力分部均匀些,否则上身要靠脊椎支撑,受力集中在臀部,长时间易使人不适宜.因此我通过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人体自身的舒适感来提出2中改善方案:(一)单向式倾斜设计,或者可以稍微增加靠背和坐椅平面之间的倾斜度,形成一个“∧”形。
至于靠背的高度,可降低10厘米,然后在坐椅的顶部设计凹痕,因为肩膀足有两个头部的宽度,这样可以供两个人轻微后仰,在形成默契的情况下就不会彼此碰到。
从产品设计角度分析火车硬座座椅存在的问题
中国普客铁路硬座座椅设计为建国初期期间的设计,当时工业设计的理念在我国比较缺乏,以至于设计出只考虑经济适用却没有考虑到人体需求的坐具。下图为传统火车座椅简略模型与实物对比。
在一段旅程中,客车上座椅设计的好坏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乘坐舒适度,进而影响人们在乘坐客车时的心情与休息的质量。设计良好的客车座椅可以使乘客感到舒适,降低长途旅行的疲劳。我国现有铁路客车座椅大多是呈直角型的座椅样式,很多层面的设计还未能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人体尺寸特点,不能满足乘客保持舒适坐姿,不符合人体生理特征,长时间的保持不正确的坐姿,会对背部和脊椎、肌肉造成不良的影响或伤害。长时间的列车运行,乘车人腰部头部没有受力的依靠点,导致了乘车人在火车硬座的较差的产品体验。只有满足人体自然姿势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改善现在乘客乘坐铁路客车腰酸颈痛的现状。
铁路座椅是我国国家铁路组客运列车配套的一种座位,供乘客在车厢内就坐的坐具。而硬座座椅是高铁上最靠近人体的部分,也是最长时间接触人体的地方。因此,对乘客来讲,座椅是铁路上的尤为重要的产品。
用户类型
乘客的构成多样性,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的多样性。高速铁路客车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乘客包含男性、女性、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还有少数民族和外国友人。不同的乘客有不同的特征,不仅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另外,环境的不同和心情的不同也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行为。
用户调查
探讨现有铁路客车座椅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乘客在乘坐高速铁路客车时的行为和心理,得出现有座椅不舒适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头靠和腰靠的部位。现有座椅的靠背中的腰靠设计较不合理,在椅背下半部没有合理的凸出支撑点,不能有效的支撑腰椎使人体不能维持脊椎的自然弯曲。长时间的乘坐会造成背部肌肉酸痛,另外对于一些患有腰部疾病的乘客更加感到不适。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
座深 = 坐深 - 60mm ( 间隙) )
• 国标 GB/T3326 规定靠背椅座深为:
座面倾角
• 通常椅子座面稍向后倾, 首先防止臀部逐渐滑出座 • 面而造成坐姿稳定性差; 其次使背部能有所支撑, • 减轻坐骨结节点处的压力, 使整个上身重量由下肢 • 承担的局面得到改善, 减小疲劳度。 人体工程学
座面深度
• 座面深度是指椅子座面前沿至后沿的距离。在办公座椅设计过
• 程中, 座面不可过深, 否则背部支撑点悬空, 靠背失去作用,
• 同时膝窝处会受到压迫, 使小腿产生麻木感; 座面也不可过浅 ,
• 否则大腿前部悬空, 重量会全部压在小腿上, 会很快产生疲劳 。
•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座深以略小于座姿时大腿水平长度为宜 , 即:
• 过低, 膝盖拱起, 体压过于集中在坐骨上, 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 。
• 人体工程学研究表明, 合理的座高应等于小腿加足高再加上 2530mm
• 的鞋跟厚再减去 10-20mm的活动余地, 即:
座面
• 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 在坐姿状 • 态下, 当座面呈近似水平时, 可使两坐骨结节外侧 • 的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 人体 • 会感到舒适。当坐面呈斗形时, 会使股骨向上转 • 动, 这种状态除了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 • 载荷外, 还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 并使肘部 • 和肩部受力, 从而引起不舒适感。因此, 座面的设 • 计应该呈近似水平, 避免斗形设计。
• 6.工作座椅腰靠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足够的刚性。在座 椅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腰靠承受250N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腰 靠倾角b不得超过115度。
• 7、工作座椅一般不设扶手。需设扶手的座椅必须保证操作 人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
人体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与改进
人体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与改进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普及,人体工程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设备、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的应用正日益增加,特别是在交通工具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人体工程学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和改进,以及对乘客和驾驶员的体验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一、人体工程学改进乘客座椅设计在交通工具设计中,乘客座椅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过去,许多交通工具的座椅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适合各种身材的人群,缺乏支撑和舒适性等。
而现在,随着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许多交通工具的座椅设计已经得到了改进。
首先,人体工程学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身高和体型差异,设计了可调节座椅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功能。
这样,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座椅,使其更符合自己的身体结构,减轻长时间坐着的疲劳感。
其次,人体工程学还考虑到了乘客在行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在交通工具的座椅设计中增加了侧面支撑,以确保乘客在车辆运动时能够保持稳定。
此外,座椅的表面材质也进行了改进,采用了耐磨损、透气性好的材料,提供更好的舒适感。
二、人体工程学改进驾驶员座椅设计驾驶员是交通工具设计中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使得驾驶员座椅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的工作需求。
首先,在驾驶员座椅的设计中,人体工程学考虑了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时的舒适性。
座椅的坐垫和靠背采用了符合人体曲线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缓冲效果。
此外,座椅还增加了按摩功能,可以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
其次,人体工程学引入了座椅加热和通风系统。
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驾驶员可以通过座椅加热和通风系统来调节座椅的温度,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
三、人体工程学改进交通工具控制系统除了座椅设计外,人体工程学在交通工具的控制系统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在汽车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应用了人机界面技术,使得驾驶员可以更便捷地操作各种功能。
首先,人体工程学将空调、音响、导航等功能集成到车辆的中控系统中。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关于“火车硬座”设计不合理的调查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关于“火车硬座”设计不合理的调查一、【调查】九成网友认为“硬座难受”曾有媒体在网上进行了调查:你认为目前的火车硬座是否舒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认为“火车硬座难受”的网友比例高达95.23%。
至于原因,49.68%的网友认为“硬座靠背设计不合理”,42.44%的网友认为“铁路部门忽视旅客的体会”。
有网友说,火车硬座设计无人性化体现在两点:一是靠背成直角;二是靠背太高,乘客坐下后头无法后仰。
专家:直角靠背不符合人体脊柱S形曲线,容易造成受压分布不均,时间久了肯定会疲劳。
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靠背倾斜度在100°~110°。
绝大多数网友跟帖呼吁:“铁道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积极采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全国所有的硬座火车座椅进行改进,用了这么多年了,不能再一直用下去。
我想,当初火车硬座之所以设计成直角靠背也许自有其考虑,可以节省空间,火车车厢就那么大,能多安几个座位就多安几个。
而最根本的在于,铁路是垄断经营部门,是“卖方市场”,根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有没有人坐的问题,也就不会去换位思考乘客舒服不舒服了。
坐火车硬座出行,总觉得腰酸腿疼、疲惫不堪,原来是硬座在惹祸。
其实不止硬座,火车的硬卧坐起来也不舒服,中铺根本直不起腰,这些小问题,都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么多年了,都没得到改进。
二、【改进】硬座可以改为“躺椅”外出座火车--如果是硬座的话,那座椅的背靠快90度了,人座时间长了,非常容易疲劳,腰累的难受,但旅途劳累,好好休息对大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设计时应倾斜一定角度,使身体受力分部均匀些,否则上身要靠脊椎支撑,受力集中在臀部,长时间易使人不适宜.因此我通过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人体自身的舒适感来提出2中改善方案:(一)单向式倾斜设计,或者可以稍微增加靠背和坐椅平面之间的倾斜度,形成一个“∧”形。
至于靠背的高度,可降低10厘米,然后在坐椅的顶部设计凹痕,因为肩膀足有两个头部的宽度,这样可以供两个人轻微后仰,在形成默契的情况下就不会彼此碰到。
列车硬座座椅的优化设计
列车硬座座椅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开始重视列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与此同时,改善客运乘坐环境和条件也正受到铁路客运部门的关心和重视;而我国铁路普通客车硬座采用的90°靠背座椅无法满足乘客旅途休息的基本要求。
因此本次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列车硬座座椅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现有座椅的基本尺寸重新进行设计,同时从材料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出更舒适的列车硬座座椅,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乘坐要求,而且更加人性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旅客出行的疲惫感,使旅行更加舒适、愉快。
关键词:旅客座椅舒适性人性化舒适性优化设计目录1.设计背景 (1)2.列车座椅的发展 (1)2.1铁路客车座椅的发展史 (1)2.2我国客车座椅的现状与发展 (2)3.硬座座椅的基本设计 (3)3.1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 (3)3.2座椅基本尺寸的设计 (3)3.2.1坐姿状态 (3)3.2.2坐姿受力 (3)3.2.3坐姿尺寸 (3)3.2.4座椅各部分尺寸数据的设计 (5)3.3座椅外形的设计 (6)4.硬座座椅的优化设计 (7)4.1材料舒适性优化 (7)4.2安全性优化 (8)4.3经济性优化 (8)4.4可扩展性优化 (8)5.设计评价 (8)5.1产品的功能 (8)5.2人机关系 (8)5.3产品的结构 (9)6.设计总结 (9)参考文献 (10)1.设计背景2007年国内某知名论坛上,一篇题为《列车硬座,最愚蠢、最没人性的设计》的帖子于几天内引来近7000人次的点击量,更是有很多人顶贴表示同感[1]。
“列车硬座座椅靠背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旅客旅途劳累的罪魁祸首——硬座靠背几乎成直角,不符合人体特征;靠背高度高于普通人的上身,使人无法后仰。
”赤裸裸的语言道出了旅客的心声,我国列车硬座座位的舒适性也因此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研究
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研究摘要:随着高铁列车的快速发展,乘坐高铁列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主要方式。
然而,随着乘坐时间的增加,乘客对高铁列车座椅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针对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了高铁列车座椅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人体工程学;改进建议一、引言高铁列车作为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喜爱。
然而,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乘客在高铁列车上的乘坐时间也逐渐增加。
对于乘客而言,座椅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乘坐体验。
因此,研究高铁列车座椅的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二、相关理论1.座椅舒适度的定义座椅舒适度是指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座椅的感受程度,包括坐姿稳定性、支撑性、通风性等方面。
一个舒适的座椅应该能够在长时间的乘坐过程中,减轻乘客的疲劳感,提高乘坐舒适度。
2.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体与各种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包括人体结构、功能、心理行为等方面。
在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原理被广泛运用,以保证座椅能够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三、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问题分析1.座椅设计不合理目前高铁列车座椅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座椅硬度过高、靠背角度不合适、坐垫设计不人性化等,导致乘客在乘坐过程中感到不适。
2.通风性差由于高铁列车乘坐时间较长,座椅通风性不佳会导致乘客在座椅上感到闷热,影响乘坐舒适度。
3.支撑性不足座椅支撑性不足会导致乘客在长时间乘坐后腰部疲劳,影响乘坐体验。
四、改进建议1.优化座椅设计针对座椅硬度过高、靠背角度不合适等问题,建议高铁列车设计师优化座椅结构,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2.增加通风设计在座椅设计中增加通风孔,提高座椅通风性,减轻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燥热感。
3.强化支撑性加强座椅的支撑性,提高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减轻腰部疲劳感。
五、结论通过对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发现高铁列车座椅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火车座椅的人因工程学设计
火车座椅的人因工程学设计本论文论述关于新一代火车座椅的改进设计,其改革的根源是针对当前火车客运的拥挤现状,并根据人机工程学的人类解剖学特点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为火车车厢量身定做大容量、高舒适度的双层座椅。
长期以来,火车的座椅为缓解中国铁路客运的拥挤压力没有得到合理的设计;火车硬座的座椅靠背都是垂直的,很容易使长途旅行的乘客处于疲劳状态。
从设计理念来讲,座椅的靠背采用人机工程学的座椅设计原理,把现有的座椅垂直的靠背设计为40~50度的倾斜靠背,这样设计的座椅能让人体所有部位得到放松,不会因长途旅行而导致疲劳,座椅的设计理念部分是采纳了卧铺的设计原理;这样节省了火车的垂直方向的空间,这种倾斜靠背的座椅每一层所占用的空间是1.2米,进而使火车的垂直空间能布置上下两层座椅;从布局的角度来讲,这样充分的利用了火车的上层空间,提高了每节车厢的载客数量;鉴于中国人口持续增多,对于客运列车座位需求量持续上升,在当前列车座椅的不合理设计以及列车客运拥挤的现状下,双层式座椅也必将伴随着未来的经济发展得到普及。
人机工程学坐姿的分析与研究为了合理的对座椅进行设计,当人体以正常姿势入座时,如当前的火车的硬座,人体脊骨生理结构骨腰椎部分承受的负荷最大,此时的腰曲易出现前倾变形,使脊柱处于非正常生理弯曲状态。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肌腱组织会受到拉力或压力的作用,长时间会引起腰酸等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旅客长时间处于坐姿状态,腰部首先感到疲劳。
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合理的座椅结构和尺寸设计使脊柱形态接近于自然状态,如躺在较小角度的倾斜座椅靠背上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疲劳发生。
座椅设计要点和座椅整体设计座椅设计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分析人体脊椎的受力与火车空间布局,以设计倾斜座椅靠背的方式缓解脊椎受到的压力,来提高座椅的舒适度和充分利用火车空间,达到极大地增加乘客数量的目的;最终设计的座椅要解决长途旅行的旅客因久坐座椅而感到疲劳的问题,所以要求把座椅的合理设计和座椅的布局进行优化。
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设计与改进研究
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设计与改进研究摘要:高铁列车的座椅舒适度一直是影响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
本文针对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座椅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旨在提高乘客乘坐高铁列车的舒适度。
关键词: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设计改进一、引言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列车作为出行方式。
座椅舒适度是影响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高铁列车座椅设计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有必要对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进行设计与改进研究,以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二、高铁列车座椅设计现状分析1.座椅硬度不足目前高铁列车座椅硬度不足,乘客乘坐时间长容易感到不适,影响出行体验。
2.座椅缺乏支撑部分高铁列车座椅设计不合理,缺乏腰部和腿部支撑,乘客长时间坐着易疲劳。
3.座椅调节功能单一高铁列车座椅的调节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身形乘客的需求,影响舒适度。
三、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设计改进方案1.增加座椅硬度通过改进座椅填充物和底座结构,提高高铁列车座椅硬度,减少乘客乘坐不适感。
2.设计人体工程学座椅针对不同身形的乘客,设计支撑腰部和腿部的人体工程学座椅,提高乘坐舒适度。
3.增加座椅调节功能设计具有多功能调节功能的高铁列车座椅,满足不同身形和乘客需求,提高舒适度。
四、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设计改进效果评估1.舒适度评价指标通过对乘客乘坐高铁列车的体验调查,获取乘客对座椅舒适度的感受,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室仿真实验和实际乘车实验,评估改进后的座椅舒适度效果。
3.效果评估根据实验结果,对比改进前后的座椅舒适度指标,评估改进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本文针对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进行了设计与改进研究,提出了增加座椅硬度、设计人体工程学座椅和增加座椅调节功能等改进方案。
通过实验验证和效果评估,改进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高铁列车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未来,可以进一步对高铁列车座椅舒适度进行研究,完善设计方案,提高乘客出行体验。
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乘客安全座椅设计与优化
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乘客安全座椅设计与优化现代列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乘坐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列车乘客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关注基于分散式动力动车组的列车乘客安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分散式动力动车组(DDMU)。
相比传统的火车,DDMU采用了分散式动力系统,即在车厢的不同部位布置多个独立驱动的动力装置,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这种方式需要考虑的乘客安全座椅设计与优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防撞安全性能:乘客安全座椅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乘客的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碰撞时的冲击吸收和乘客保护。
座椅的结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抗冲击能力,能够在碰撞发生时保护乘客免受严重伤害。
2. 舒适性:列车作为交通工具,长时间乘坐的乘客需要在座椅上获得舒适的体验。
因此,座椅的设计应注重人体工学和座椅材料的选择。
合理的座椅形状和材料可以减轻乘客的疲劳感,并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3. 紧急疏散:在列车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乘客迅速疏散是至关重要的。
乘客安全座椅的设计应该考虑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解除和脱离。
同时,标示和指示牌的设置也是必要的,以便乘客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和紧急设施。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乘客安全座椅设计与优化的要求和建议:1. 结构设计:在防撞安全性能方面,座椅结构应该具备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材料选择应该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同时,座椅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以确保乘客在长时间乘坐时的舒适性。
2. 座椅固定:乘客安全座椅应该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列车车厢内,以免在碰撞中发生位移。
采用可调节的安全带等固定装置可以确保座椅在紧急情况下的稳定性。
3. 座椅材料:座椅材料的选择应该具备防火性能和抗菌性能,并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抗菌功能可以减少乘客传播疾病的风险,确保乘车环境的卫生。
我国硬座车厢座椅设计——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探讨与展望
高度处设置肩靠曲形, 同时在人体颈后配备座椅头枕, 在维持正常的椎曲形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列车紧急刹车或突然加
速启动时可能造成 的乘客脊椎伤害 。
2 2 坐姿受力 .
人体脊椎骨是依靠其附近的肌肉和腱连接的, 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 肌腱组织就会受到相互压力( 拉或压) 的作用,
使肌 肉活动度增加导致疲 劳酸痛。当乘客处于挺直坐姿时, 腰椎前向拉直 而使 肌肉组织 紧张受力 ; 当躯干前倾 时 , 相邻两
第2 3卷
陈
祥: 我国硬座车厢座椅设计
第6 期
乘客处于坐姿状态时, 支持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 骨盆、 腿和脚等。其中腰椎、 骶骨和椎问盘及软组织承受着人体 上半身大部分负荷 , 同时还要承受弯腰扭转等动作负荷。从图2 1 — 可以看到人体脊柱侧面有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 胸曲、
腰 曲及骶曲。坐姿状 态的差异影响 了身体对脊柱的压力 , 为了乘坐舒 适必须保证 人体 处于 正常生 理曲线状 态 , 列车座椅 应全方位提供给坐姿人体头部 、 颈部 、 背部 、 部 、 腰 肘部 、 腿部和足部的合理支撑 。 正常的人体腰 曲是微微前突 的 , 坐姿下的腰曲变形最 小, 为使 座椅 应在腰椎 部提供 支撑 。无 腰靠或腰靠 不明显将会 使正常的腰 椎呈后 突形状 , 腰靠过 分凸出将使腰椎 呈前 突形状 ( 2—1 。腰 椎后 突和过分前 突都 是非正 常状态 , 图 ) 因此现 代客车座椅设计 中常常在人体坐姿状态下 的第 4~ 5腰椎位置高度处设 置形状 合理 的座椅腰靠弧 面 , 第 5— 在 6胸椎位置
椎骨 的间距发生改 变 , 前端间隙缩小 , 后端间隙增大 , 椎骨前端间隙受推挤和摩擦迫 使它像韧 带作用推力从 而引起引起腰
列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分析
4
面的踏板,座椅就能旋转掉头,使旅客面对的方向始终与列车运行方向保持一致, 避免列车在快速运行时,旅客出现头晕现象。座椅扶手内配备了可折叠的茶几, 便于书写或放置东西。优秀的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把重点放在 理解和满足真实使用产品的人的需要上,动车组座椅的设计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 点,而反观我国的列车硬座座椅就不那么人性化了。
1
travel is not convenient.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our train seat ergonomics design analysis.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train seat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rain seat design, train seat design ergonomic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so that the train seat design: morphological aspects, pursuit and train passenger compartment environment.Colour respect, the passengers feel comfortable, warm color.Material technology, and strive to make the seat design simplification, standardization.The function, temporary emergency seat design, to a certain extent slow passenger ticket for standing room.Ergonomics, conforms to the human body normal sitting position of the body curve more reasonable designed backrest and seat height. Key words: Ergonomics hommization modernization train seat psychology
地铁车厢座椅的人因分析与改善
地铁车厢座椅的人因分析与改善文章对某市的地铁车厢座椅进行了人因分析,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及建议,以期地铁座椅更加舒适宜人,更好地服务于乘客。
标签:人因分析;人体尺寸;改善措施1 引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系统已越来越普及,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通勤出行的主要方式。
在此背景下,地铁车厢设施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其中,座椅作为车厢的主要设施,其设计直接影响着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体验及列车的输送效率,因此,按照人的特性来对相关设计进行改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在对G市地铁3号线车厢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人因學[1]角度对其座椅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措施及改进建议,在提高地铁乘坐的舒适性、便利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列车运送效率。
2 地铁及车厢基本情况G市地铁3号线是G市最为繁忙的路线之一,于2005年开通,路线长度为64.41公里,跨越城市若干主要行政区。
高峰期行车间隔平均为1分58秒,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
该线路列车为6节B型车编组,每节车厢长达19.98米,宽2.8米,主要包含车门、车窗、座椅、扶手、吊环、线路指示图(指示灯)、车载电视等设施。
列车车厢中的座椅大部分为六人联排座椅,主要沿车厢侧壁纵向布置在车窗下方,也有少量两人或三人联排的座椅,主要位于车厢连接处附近。
椅面至地面距离为426mm,座椅深度为382mm,六人座椅总宽度为2461mm。
3 车厢座椅分析与改善3.1 座面高度座面高度即椅面到地面的距离,目前座椅的座面高度测得为426mm。
按照人因学要求,适宜的座面高度应使人落座后保持大腿水平,小腿垂直,双脚能平放在地面上。
为了获得适合的座面高度,其设计应以人体尺寸中的小腿加足高作为依据,并且一般取5%百分位数尺寸。
因此取GB10000-88《中国成人人体主要尺寸》中的女性第5%的小腿加足高尺寸,即342mm,再考虑穿鞋等修正量应为25mm,得到座面高度的适合尺寸为:小腿加足高+功能修正量=342mm+25mm=367mm即座面高度应在367mm左右。
火车卧铺车厢的人机分析报告
火车卧铺车厢的人机分析报告一.火车卧铺的人机分析1第一层卧铺距地面的高度第一层卧铺距地面的高度应以女性小腿加足高的第10百分位作为依据,女性小腿加足高的第10百分位为350mm,穿鞋的修正量为25mm,即第一层卧铺距离地面的最小高度应为h=350mm+25mm=375mm。
2.第一层卧铺距第二层卧铺的高度第一层卧铺距第二层卧铺的高度应以男性坐高的第90百分位作为依据,男性坐高的第90百分位为958mm,坐姿的修正量为3mm,心理修正量为20mm,即第一层卧铺距第二层卧铺的高度h=958mm+3mm+20mm=981mm。
3.第二层卧铺距第三层卧铺的高度应取男性臀膝距的90百分位585mm作为依据,修正量21mm(包括裤厚3mm和衣厚18mm,心理修正量为200mm,即第二层距第三层的高度为h=585mm+21mm+200mm=806mm。
4.第三层卧铺距车顶的高度根据火车车厢整体高度为2800mm,剩下部分应为车厢第三层卧铺的高度,即第三层卧铺距车顶的高度h=2800mm-375mm-981mm-806mm=638mm。
5.卧铺的长度火车卧铺的长度应以男性身高的第90百分位作为依据,男性身高的90百分位为1754mm,脚伸长的量根据男性足长的95百分位265mm,即卧铺的长度h=1754mm+265mm=2019mm。
6.车厢走道的宽度车厢走道间的宽度应以男性最大肩宽的90百分位作为依据,男性最大肩宽的90百分位为460mm,肩宽的修正量为13mm,卧铺和走道间的最小宽度应为两人通过的值h=2*(460+13)mm=946mm。
7.卧铺车厢的窗户高度卧铺车厢的窗户的高度应以女性坐姿眼高的10百分位作为依据,女性坐姿眼高的10百分位为704mm,坐姿的修正量为3mm,即窗户的最大高度为h=704mm+3mm=707mm8.卧铺车厢的茶几高度卧铺车厢的茶几的高度应以女性坐姿肘高的50百分位作为依据,女性坐姿肘高的50百分位为251mm,第一层卧铺最大高度为375mm,坐姿的修正量为3mm,即卧铺车厢的茶几的最大高度为h=251mm+375mm+3mm=629mm。
地铁车厢座椅的人因分析与改善
地铁车厢座椅的人因分析与改善
地铁车厢座椅的质量存在差异。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人员流动,地铁车厢座椅容易磨损、变形甚至破损,这给乘客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路部门应该增加座椅保养
和更换的频率,定期对破损座椅进行维修和更换。
还可以考虑使用耐用、易清洁的材料制
造座椅,以延长座椅的使用寿命。
地铁车厢座椅的舒适度有待改善。
目前一些地铁座椅硬度过高,没有足够的弹性和支撑,长时间坐下会感觉不舒服甚至疲劳。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铁路部门可以考虑增加座椅
的软硬度可调节性,让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座椅硬度。
可以在座椅上添加合适的
软垫和靠垫,提供额外的舒适度和支撑。
地铁车厢座椅的设计也需要优化。
当前一些座椅设计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乘客的需求,比如老年人、孕妇和残疾人等。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铁路部门应该设计多功能座椅,
考虑到不同乘客的特殊需求,比如添加扶手、脚踏板等辅助装置,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
全性。
地铁车厢座椅的人因分析与改善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改善座椅质量,提升座椅舒适度,加强座椅卫生状况,优化座椅设计,将使地铁乘客的乘坐体验变得更加舒适和方便。
铁路
部门应该密切关注乘客的需求,不断改进地铁车厢座椅,提升地铁服务水平。
候车座椅优化方案
候车座椅优化方案1. 简介在现代社会,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候车座椅作为公共交通场所的重要设施之一,在提供乘客舒适候车环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候车座椅的设计问题,如硬度不足、缺乏人体工程学设计等,导致了乘客在候车过程中的不便和不舒适。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种候车座椅优化方案,旨在改善当前候车座椅存在的问题,提升乘客候车体验。
2. 问题分析2.1 硬度不足现有的候车座椅大多采用硬度较低的材质制作,给乘客提供了较为柔软的坐感,但长时间坐在这类座椅上容易导致乘客的腰部不适,甚至引发腰椎问题。
2.2 缺乏人体工程学设计当前市场上的候车座椅设计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到不同体型乘客的需求。
座椅的高度、宽度、背角、扶手等方面缺乏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给乘客带来了不舒适的坐姿和体验。
2.3 缺乏舒适性现有的候车座椅设计没有考虑到乘客在等候过程中可能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情况,未提供给乘客足够的舒适度和支撑度,给乘客带来了疲劳和不安。
3. 优化方案本文将提出以下候车座椅优化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3.1 选择合适的材质为了解决座椅硬度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如高密度海绵或弹簧座椅。
这样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度,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舒适性。
3.2 考虑人体工程学设计为了满足不同体型乘客的需求,我们建议设计可调节高度和宽度的座椅。
这样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体型自由调节座椅,以获得更舒适的坐姿和支撑。
此外,我们还建议设计符合人体曲线的背角,以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撑。
在座椅扶手方面,可以考虑设计可调节角度的扶手,以适应不同乘客的需求。
3.3 提供舒适支撑为了提供乘客在等候过程中的足够舒适度和支撑度,我们建议在座椅底部添加合适的弹簧结构,以提供一定的弹性和支撑力。
此外,座椅的填充物宜选择高弹性的材料,如记忆棉或弹性聚氨酯,以提供更好的坐感和舒适度。
4. 实施方案4.1 原型设计与样品制作根据优化方案,我们将进行候车座椅的原型设计和样品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车座椅问题的人机学评析与改进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铁路运输在各种交通工具运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人们出行大多选择较为经济和舒适的硬卧车厢,如何对座位进行设计以满足基本乘坐要求的基础上向舒适化、人性化发展,从而达到尽可能减少旅客出行的疲劳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单个座椅的总体结构。
具体流程为设计单个座椅的基本,对座椅舒适
性做出优化。
乘客处于坐姿状态时,支持
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
腿和脚等。
其中腰椎、骶骨和
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着人体上
半身大部分负荷,同时还要承
受弯腰扭转等动作负荷。
从图1
可以看到人体脊柱侧面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
坐姿状态的差异影响了身体对脊柱的压力,为了乘坐舒适必须保证人体处于正常生理曲线状态,列车座椅应全方位提供给坐姿人体头部、颈部、背部、腰部、肘部、腿部和足部的合理支撑。
人体骨盆下面有两块粗壮的圆骨,称为坐骨结节,能比周围肌肉承受更大的压力。
当座面呈水平状态时,两坐骨结节外侧的
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未受压迫,当座面呈凹形状态时,会迫使股骨向上转移而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力,人体会下意识涌动臀部或者求助肘部和肩部分散受力,从而引起不适。
同时过软的座面使腿部压力过大,影响了大腿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而感到不适。
医学论证显示,座垫应根据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至大腿部位时压力将至最低。
图2是座垫倾斜5°~10°时较为理想的座垫体压分布曲线,其中各封闭曲线为等压力线,所标数字的压力单位为kPa。
图2
人体测量一般包括形态测量、生
理测量、运动测量三个方面. 根据
座椅设计研究需要,采用抽样测量
法将其中的形态测量和生理测量
作为主要测试项目.
根据座椅类家具设计所需人体尺
寸作为测点和测量项目. 身高是最基本的人体尺寸数据,选取这一基本尺寸作为基准,用H 表示,建立H与人体坐姿各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中,人体坐姿尺寸包括:1.坐高;2.坐姿颈椎点高;3.坐姿眼高;4.坐姿肩高;5.坐姿肘高;6.坐姿大腿厚;7.坐姿膝高;8.小腿加足高;9.坐深;10.坐姿下肢长,座椅的部件主要包括:支架、椅面、腰靠、扶手、头靠。
主要参数包括:座高X1、座宽X2、座深X3、腰靠长X4、腰靠宽X5、头靠长X6、头靠宽X7、扶手高X8、坐面倾角α、腰靠倾角β。
根据座椅设计的主要参数,需要参考的主要人体尺寸包括:膝盖高度H1、肘部高度H2、大腿厚度H3、臀部宽度W1、臀部至膝盖长度L1、上身长L2、坐姿的肩中部宽度W2、头到椅面的高度H4、头长L3、头宽W3。
正常的姿势下,脊柱的腰椎部分前凸,而至骶骨时则后凹。
在良好的坐姿状态下,压力适当地分布于各椎间盘上,肌肉组织上承受均匀的静负荷;当处于非自然姿势时,椎间盘内压力分布不正常,形成压力梯度,严重的会将椎间盘从腰椎之间挤出来,压迫中枢神,产生腰部酸痛、疲劳等不适感。
根据矫形学原理和肌肉活动度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
A. 躯干挺直或前倾的坐姿很容易引起疲劳
B. 设置适当的靠背可使疲劳降低
C.大于90度的靠背可防止骨盆的旋转,增加坐姿稳定性且使坐姿更接近自然状态
座高的设计:A适当的座高应使大腿保持水平,小腿垂直,双脚平放于地面。
B 座面不能过高,否则小腿悬空时,大腿受椅面前缘压迫,使坐者感到不适,长时间这样坐着血液循环受阻,小腿麻木肿胀。
因此,座高一般按低身材人群设计,建议座面前缘应
比人体膝窝高度低3—5cm,且有半径为2.5—5cm的弧度。
C 座面亦不能太低,否则腿长的人骨盆后倾,正常的腰椎曲线被拉直,致使腰酸不适。
应使腿能向前方伸展,以放松肌肉,也有助于身体的稳定。
根据以上原则,参考表3公式及表4修正量,取座高为430mm。
座宽的设计: 列车座椅为多人座椅,设计采用两人椅,根据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体尺寸中的男性坐姿两肘间宽第50百分位数422mm,二人椅时,取男性坐姿两肘间宽第50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坐姿两肘间宽)422mm×2+20mm=864mm考虑到克服人心理上的“空间压抑感”等心理感受,再追加100mm的心理修正量即854mm+100mm=964mm。
座深:为适应绝大多数使用者,座深应按较小百分位的群体设计,这样身材矮小者坐着舒适,身体高大的人只要小腿能得到稳定的支持,也不会在大腿部位引起压力疲劳,故取453mm。
座面倾角:座面后倾的作用有两点:一是由于重力,躯干后移,使背部抵靠椅背,获得支持,可以降低背肌静压。
二是防止坐者从座缘滑出座面。
取座面倾角为5°。
靠背的高度与宽度: 靠背一般由肩靠、腰靠、头枕三部分组成,肩靠高度应达到肩胛下角位置,根据坐姿人体尺寸数据,取男性坐姿肩高第50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坐姿肩高)635mm+3mm=638mm,腰靠高度应达到坐姿肘高左右,根据表1坐姿人体尺寸数据取男性坐姿肘高第50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坐
姿肘高)290mm+3mm=293mm。
头枕支撑头部向后仰以减轻颈部肌肉受力,头枕高度应达到坐姿眼高高度,根据表1坐姿人体尺寸数据取男性坐姿眼高第50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坐姿眼高)810mm+3mm=813mm。
靠背整体高度为头枕高度加头枕修正厚度即813mm+40mm=853mm。
靠背角度:靠背倾角的增加能增强人体舒适感.靠背倾角越大,人体所获得的休息程度越高.列车上,旅客大多处于休息状态,如果倾角小于100°,使人感到疲劳;靠背倾角超过120°时,将占用后排旅客乘坐空间,影响正常使用.从脊柱正常形态来看,该角为115°较为合适,如图6,可调节范围是105°~135°。
考虑到列车车厢空间大小及人体舒适度问题115°虽然最舒适但占用空间较大,所以采用背面斜度105°既能达到人体舒适要求又能节省空间。
图6
椅垫厚度:人体在坐姿状态下,与座面紧密接触的实际上只是臀部的两块坐骨结节,其上只有少量的肌肉,人体重且的75%左右由约25cm2的坐骨周围的部位来支承,这样久坐足以产生压力疲劳,导致臀部痛楚麻木感
测试研究表明,坐于座垫上的臀部压力值大为降低,而接触支承面积也由900cm2增大到1050cm2,使压力分散。
椅垫的另一优点是能使身体采取一种较稳定的姿势,因为身体可以适应地陷入座垫。
设计采用厚度为40mm的椅垫。
扶手高:扶手不能太高,否则迫使肘部抬高,肩部与颈部肌肉拉伸;但如过低则实际上使臂部得不到支撑,或者躯干必须偏斜,以寻求一侧的支承,故按男性平均肘高加上修正量及坐垫厚度取扶手高为287mm+3mm+40mm=330mm。
通过这次客车座椅的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加充分的理解了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践当中。
课程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并非其中一人之功。
队员之间都给了对方很多帮助,使我们都互相交流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有老师在实验室不倦地指导和教诲,在此深深地感谢他们:感谢指导过我们的老师!勤劳合作的队友!感谢大家对自己的教诲、帮助和鼓励。
这次设计的实现凝结着多人的智慧、心血和鼓励。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从定题目到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可以巩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都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终于得到解决。
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们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